风水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构成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表现

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表现
中国古代思想与古代建筑
小组成员:储欣欣 李欢欢 戴安娜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技术和风格在世界建筑文化
之林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 的特色有四个:
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 二是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很大 三是东方大地的农业文化与“浓于伦理”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中 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语汇” ,而以土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也就基本上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 结构、空间组合和艺术形象 四是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的中国古典园林
却象一幅中国画长卷,必须一段段的逐渐展看,不可能同时全部看到。走进一所
中国古建筑也只能从一个庭院走进另一个庭院,必须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
故宫就是最杰出的一个范例,人们从天安门进去,每通过一道门,进入另一庭院;
由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变换,给人以深切的感受。
故宫的艺术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了。
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
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
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
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
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
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元素:鼎
中国古代建筑道家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元素:雄狮
气势远逊于秦、汉。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
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 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 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 屋架。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 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这样,由两组构架 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

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建筑

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建筑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

其易道博大精神,源源流长,对于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建筑文化在内,都有深远的影响。

易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以中国古代特有的堪舆学即风水理论为中介。

对于风水的评价,至今都是毁誉交加,莫衷一是。

1. 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选址与布局的影响1.1对于选址的影响在中国,涉及选址,往往离不开“风水”,而易学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以中国古代特有的堪舆学即风水理论为中介的。

中国古人凭直觉认知和知识经验积累,总结并逐步完善了一套以人与自然协调为准则的认知观念和择地理论,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传统聚落选址和居住环境营建中。

因此,最常见的聚落选址是由风水师进行“堪天舆地”:以风水理论为指导,通过综合观察地理环境的空间形势、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等,按照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方法来确定最有利的聚落位置。

按风水理论选择聚落地理位置,实际上是对气候、地形、地质构造、水文状况等影响人们生存健康的自然要素进行综合权衡的结果。

正是基于这一追求,风水理论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通过理论思维,吸收融汇了古代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智慧,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更以其世俗化而深深植根于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

因此,在对传统建筑的选址、规划布局和经营建设上,一直起着权威的指导作用,上至京都、皇宫、陵寝,下至山村、民舍、坟茔,无不在风水观念的笼罩之下。

可以说,风水是中国传统的地理位置选择理论。

风水理论及其实践之所以能流传千载,关键在于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中国古人历来认为,天地气交,化生万物,人本是天地之子,因此,人的存在一刻也不能离开孕育他的自然环境,一切都要以自然的和谐为最高准则。

而自然环境本身,又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有的地方对人十分有利,有的地方则会带来伤害。

因此,作为立身之本的住宅建设,是不应当任意选址的,而要通过实地考察(即相地),找到最吉祥的地点——风水穴,或曰风水宝地。

建筑空间论文: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

建筑空间论文: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

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设计艺术的伦理学目标是使人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宜人,生活行为更加健康、文明。

清雅恬淡的江南人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具有独特江南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在选址、用材、建筑组织与布局、色彩与空间美学上,都满足了设计伦理思想诉求。

江南传统民居在地域上是指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传统民居。

这些地区多山多水,多河湖多河道,地势平缓。

江南人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创造了具有独特江南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

江南传统民居在结构上是砖瓦结构和砖木结构形式,这主要是因为江南地区气候炎热多雨,太阳辐射强,砖木结构的建筑比较符合环境需要;同时,这个地区河流湖泊众多,形成密集的河网河道,房屋沿着河道呈带状,以水为轴线展开,独有如“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风韵;此外,这个地域的文化底蕴丰厚,文人雅士讲究造园,园林艺术独树一帜。

总之,从江南传统民居建筑以及内外空间环境的构建,反映了中国传统人本思想和人居环境的生态观念。

一、建筑选址——“风水说”为依据的建筑生态环境观中国的风水学的内涵是探究建筑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目标是寻一处生态、水土和气候都适合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背山面水”是最简单直接的风水理论之一。

古代的风水学说包括“形势”和“方位”两种。

丁芮朴在《风水祛惑》中说:“风水之术,大抵不出形势、方位两家。

言形势者,今谓之峦体;言方位者,今谓之理气。

”这里的“峦体”的“体”,简单的理解,即是山,“理气”的“气”,即是水。

古代风水师的工作,是通过观察自然环境状况,分析自然环境构成的要素,如山脉、河流、树木、风向、气流和星象等,推断出适合人居住的村落或房屋的位置与朝向。

依据风水学说,在村庄、房屋的选址上,山和水是关键要素。

有山必有木,无木之山或者木不够茂盛的山都是不太适合人居住的。

木材是造房屋必须的材料,木材也是生火煮食物的来源;山还是最好的屏障,不仅遮挡风沙,还能够抵御外敌。

水,有水就有气,水不仅为农耕生活提供灌溉和饮用,还可以调节气候环境。

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一、均衡和谐:中国古典建筑极为注重建筑的均衡和谐,追求建筑的整体美感。

从平面布局到立面设计,都力求各个部分的比例协调,形成一个整体的和谐统一感。

例如,在庭院的规划和布局上,会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呼应,通常采用“中轴对称”的方式,使得建筑的各个部分相互呼应,构成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二、尊重自然:中国古典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并借助自然元素来增强建筑的美感。

建筑常常与山水融为一体,利用山川河流的形态和风水理念,使得建筑地势高低合理,布局合理。

同时,在建筑的设计和装饰中,会运用自然界的元素,如水、花、树等,使得建筑与自然相互映衬,形成一种自然、朴素、和谐的美感。

三、丰富的装饰:古典建筑在形式和装饰上非常注重细节和精致度,常常通过装饰物来衬托建筑的美感。

例如,在建筑的柱子、梁木、门窗等部位,常常使用雕刻的方式来增加装饰性,如雕花、雕纹、雕栏等,使得建筑表面流动、丰富而细腻。

同时,古典建筑中的彩绘、砖雕、陶瓷等工艺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中,使得建筑更加华丽和富有艺术感。

四、重视空间感:中国古典建筑注重空间的氛围和体验。

通过空间的布局和分隔,建筑师创造了不同的功能空间,形成了不同的场景和氛围。

例如,在建筑的庭院中常常设置假山、水池和花坛,使人有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同时,采用不同材料、颜色和纹理等方式来营造空间的美感,通过光线的把控和采光方式,使得空间充满生机和变化。

五、寓意和象征:中国古典建筑在设计中常常融入寓意和象征,通过建筑的形象来传达对生活、文化和道德的理解和追求。

例如,在宫殿建筑中,屋顶常常采用蓝色琉璃瓦,象征着皇权和天命;而在寺庙建筑中,常常出现龙、凤、狮等神兽的雕像,寓意着祥瑞和守护。

这些寓意和象征通过建筑的形态和装饰来体现,使得建筑不仅仅是实用的居住或宗教场所,更是具有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载体。

以上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的一些基本要点。

当然,中国古典建筑的美学特征非常丰富多样,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谈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中古典元素的运用

谈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中古典元素的运用
素。
2 . 1 . 1 中国古典元素在现代建筑 中结构的应用 中国始终保持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 , 其形 式也是木造结构
的直接表现 。 梁柱式建筑结构通过各构件 之间榫卯结合手段进 行 连接 和固定 , 构 成富有 弹性 的框架 。 现代建筑设 计中, 广泛采 用框架结构 、 剪力墙结构 。 框架结构采用梁 、 柱组成 的结构体系
领 域 中, 中 国现代建 筑设计 中应 怎样合 理的融入 古典元 素 , 是 当代 设
计师值得 关注 的事情 。文章通过对 中国古典 元素的概念 , 和在 中国现
代 建筑设计 中的应 用范围进 行 了总结 , 并介绍 了中国现代建 筑中使 用
中 国古典 元素的原则 和意义 ,以期可 以更好的 继承应 用 中国古典 元
建 筑师对建筑感情 的表达式通 过多种表现 手法表达 出来
0 引 言
鸦 片战争 的爆发后 , 随着先 进科技 的引入 , 中国传统文化 受到 冲击 , 不稳定 的建筑 发展 环境 致使古建筑被破坏和建筑技
的, 在现代建 筑 中建筑师通 过对 古典元素 的概括 、 抽象和重组 在建筑设计 中完美的将建筑形式 和实用功能相结合。 如上海市
地标性建筑金茂大厦 , 设计师灵感来 源于具有 中国特色塔 的造
型 的影 响 , 根 据塔 的比例重新规 划 , 利用新 技术 、 新材料 、 新手 段, 将现古典元 素很好 的运用在 现代建筑 的造 型 中, 玻璃外墙
的层层叠加不仅增加 了建筑原有的高度感 , 同时让这座建筑看
上去更加庄重典雅。
2 . 1 ‘ 3中国古典元素在现代建筑中色彩 的应用
金、 朱、 黄是我 国古代 时期等级最高 的三种颜色 , 青、 绿次 想

古今建筑风水学金匮

古今建筑风水学金匮

古今建筑风水学金匮古今建筑风水学金匮,旨在探讨建筑与风水学的关系,深入了解金匮的内涵及其在古今建筑中的应用。

金匮作为一种重要的风水工具,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古今建筑风水学金匮的历史意义、构成要素和应用案例,以及其对建筑形态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历史意义在古代中国,金匮被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具有神秘而神圣的意义。

根据风水学的理念,金匮被视为积聚财富与福气的源泉,能够为建筑赋予吉祥之气,并带来好运与财运。

因此,金匮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极为普遍,被广泛视为吉利的象征。

二、构成要素金匮由多个构成要素组成,包括宝匣、金钱以及红线等。

宝匣作为金匮的主体,通常采用金属材质制成,象征着财富的积累和防止损失。

金钱则代表着财富与财运,将金钱放入宝匣内,被视为有效吸纳好运。

红线则是连接宝匣与住宅的桥梁,具有传导能量的作用。

三、应用案例古代建筑中,金匮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几个著名的案例:1. 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代表,故宫博物院内的建筑设计展现了丰富的风水学金匮应用。

在故宫的大殿、宫殿与庭院中,均能看到金匮的身影。

金匮的应用不仅增添了建筑的气势和庄重感,也为故宫注入了吉祥与福气。

2. 佛教寺庙古代佛寺的建筑设计中,金匮被广泛应用于塔、殿与内堂。

金匮的存在使佛寺充满了慈悲与财富的气息,吸引了信众前来祈福。

金匮也在佛寺中扮演了聚财与保佑的角色,为信徒带来福报与好运。

3. 传统民居在古代中国的传统民居中,金匮被广泛应用于居住空间以及庭院中。

人们相信金匮能够吸纳良好的风水能量,带来财富和幸运。

在居住空间中放置金匮,则被视为一个能够保护家人安全和财运的象征。

四、建筑形态与人生影响金匮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建筑,更重要的是其对于建筑形态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金匮的存在为建筑赋予了吉祥和庇佑之气,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金匮的能量也被认为能够积极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运势,带来好运和成功。

总结金匮作为古今建筑风水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在现代建筑中经常会融入一些传统建筑文化,为建筑作品赋予更多的传统精神和文化内涵,使其拥有别具一格的特色可以说,传统建筑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是设计者向外界传达信息的一种手段,需要设计者在运用想象力的前提下,使其设计的建筑作品能同时兼顾美感和文化内涵。

本文对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建筑设计;传承与发展引言我国建筑事业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建筑文化中孕育了精湛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手段,同时也衍生出丰富的建筑元素,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传统建筑风格。

将传统建筑设计中的元素和思想有效融入现代住宅设计中,可以打破现代固有的建筑设计形式,为设计人员注入丰富的设计灵感,呈现出独具匠心的现代住宅设计方案,满足不同人群的设计需求,提高现代住宅空间的文化底蕴,传承建筑美感,为我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支持。

1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建筑元素的必要性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建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的进步导致现代建筑设计更强调科技感,且多数设计者更倾向于西方的建筑审美,忽视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只有鼓励当代建筑设计人员积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建筑元素,才能唤醒设计人员的文化意识,使其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责任,延续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元素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实用性。

将传统建筑元素渗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有助于发扬优秀建筑文化,弘扬人文价值,从而改变现代建筑风格,增强建筑设计中的文化底蕴。

传统建筑元素的实用性较强,部分建筑元素可优化建筑设计,改善建筑功能,比如,传统建筑体系中的天井沿用至今,可开辟现代建筑内部空间,满足建筑物的采光需求,实用价值突出。

因此,设计人员应正确看待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建筑元素的实际价值,创新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继承、创新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丰富现代建筑设计素材,健全建筑设计体系。

近十年国内建筑学与风水相关诸方面研究述评

近十年国内建筑学与风水相关诸方面研究述评

第26卷 第1期2007年3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1Xi’an Univ.of A rch.&Tech.(Social Science Editi on)Vol.26 No.1M ar.2007【建筑文化】近十年国内建筑学与风水相关诸方面研究述评韦宝畏①②,许文芳②(①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②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摘 要:风水,作为中国建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倍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过去的10年里,风水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其研究述评却不见于文,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建筑学与风水相关诸方面研究的综述,发现其呈现出研究面广和研究论题与现实紧密结合等显著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应用性研究不够等现实问题。

关键词:建筑学;风水;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T U-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92(2007)01-0056-06Revi ew of Do mesti c Architecture with Geo mancyRel ated Aspects Over the Last10YearsW E I B ao2w ei①②,XU W en2fang②(①J ilin I nstitute of A rchitecture&Engineering,Changchun130021,China;②North west Nor m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Abstract:A s an i m portant field of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architecture,the study of Geomancy has al w ays catched scholars cl ose attenti on.Over the last10years,re markakle achieve wieuts have been obtained in this field,but fe w revie ws on it have been published.This paper gives a revie w on the domestic architecture with Geomancy related as pects over the last10years.W e have discovered re 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firstly,the re2 search as pects are very wides p read,secondly,both research questi on and reality are cl osely correlaed.A t the sa me ti m e,there are als o s ome realistic p r oble m s,f or exa mp le,the utility research is insufficient,etc.Key words:architectu re;geo m ancy;research;revie w “风水”,是一种传统文化,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古称堪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1-21作者简介:孙 威(1981-),男,江苏南京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教师。

风水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构成的影响孙 威(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无锡214063)摘 要:风水文化对于传统建筑空间的构成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它将中国古代哲学、美学、建筑学、景观学等统一于一体。

风水文化对于建筑空间构成文化的引领着重体现在生态建筑学理论的形成上。

关键词:风水文化;建筑;空间构成;影响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342(2006)01-0075-04一、风水文化对于建筑空间构成哲学的影响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建筑的基本精神是和平与知足,其最好的体现是私人的住宅和庭院建筑。

这种精神不像哥特式建筑的尖顶那样直指苍天,而是环抱大地,自得其乐,哥特式教堂暗示着精神的崇高,而中国庙宇则暗示着安详和宁静。

0建筑的最初本意就是静默养气,安身立命,使生活和精神有所依托。

这种精神上的安详和宁静指导着中国的风水文化。

/风水0,主要是指古代人们在选择建筑地点时,对于气候、地质、生态、景观等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

中国古代先哲/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0的理念造就了中国文化,也造就了中国东南西北中各具特色的建筑景观,这一理念贯穿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风水理论大致分为两大流派:一是形势派,着眼于山川形胜和建筑外部自然环境的选择。

它源自陕西,其理论主要与土地,山脉,河流的走向、形状和数量等自然环境有关。

二是理气派,注重于建筑方位的朝向和布局。

它源自汉代中原的图宅术,依靠罗盘,强调八卦干支、阴阳五行的生克及方位的重要性。

理气派主张的是理气法原理,侧重于建筑的方位理气的推演,倾向于人本主义科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的色彩;相比较而言,形势派侧重于对建筑的山水形势的观察,更加崇尚自然科学,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在西方,二战以后百废待兴。

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钢筋混凝土为标志的现代建筑飞速发展,带来了/人定胜天0的哲学思维观,但也产生了副作用,这便是当代西方著称一时的/三P 危机0,即/资源枯竭0(Poverty )/环境污染0(Po ll u ti o n)/人口爆炸0(Popu lation)。

[1]由此,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逐渐认识到现代科技必须/有所为0和/有所不为0,并开始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哲学思想。

其实,早在几千年之前,老子就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0。

中国文化/崇尚自然0/师法自然0的哲学思维和审美观为人们所称道,并且进入了/人大0及/政协0的提案讨论中。

概括起来,中国建筑观可以用四个字来说明:/天人合一0。

/天人合一0究竟是什么呢?可以用十二个字来表达:/天人皆物,人效法天,天人调谐0。

[1]/天人皆物0,即天与人都是物,形态虽然不同,但本质却是一样的;/人效法天0,即天变,人亦效法天而变,以顺应自然,并通过模拟自然来改造自然;/天人调谐0,就是要尽量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现代人所说的/生态平衡0。

中国的风水文化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发育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其中不仅含有科学成分,更主要的,它还是一门处理方位的艺术。

因此,我们看待风水时,就不能仅仅从科学角度出发,有时还需要用更广泛的眼光去分析。

如果从心理学、美学、艺术学的角度去观照风水,那么,我们就会发现,风水之中还含有许多美学的、艺术的内容,75第5卷 第1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 5 N o .1 2006年3月Journal of Ji y 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 llegeM ar .2006而这些恰恰是过去西方建筑学所忽视而又为当今建筑学所急需增补的东西。

二、风水文化对于建筑空间构成实践的指导什么是空间呢?从物质的观点来说,空间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形式,一切物体都占有着一定的空间;从几何学的观点来说,空间是由点、线、面、体、轴线、坐标系、向度概念以及各种规则的几何图形和拓扑关系等构成的。

进一步来说,我们把建筑物的地面、墙面、顶面分别称为建筑空间的底界面、侧界面和顶界面。

室外空间是指仅有底界面、侧界面围合形成的建筑外部空间,如天井、庭院、广场等,室内空间是指被底界面、侧界面、顶界面同时围合而成的建筑内部空间。

从本质上讲,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实际上就是运用建筑形体及其他环境景观构成要素,如地形地貌、山水植被以至光色等等,进行空间组合,使其在体量、尺度、造型乃至质地肌理等方面大小高卑、远近离合、主从虚实、阴阳动静等变化,都能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在感受效果上,特别是视觉感受效果上,引起审美愉悦,并臻于艺术上的完善。

[2]中国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和低纬度地区,由这种自然地理环境所决定,房屋朝南可以冬季背风招阳,夏季迎风纳凉,所以,中国的房屋基本以南向为主。

不仅如此,在这个地理环境中产生的中国文化因此也具有/南面0的特征,/南面0成为构成中国整体文化的一个因素。

中国传统建筑的方位朝向是非常讲究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门类:(1)宫殿等皇家主要建筑和州府官署衙门均取正南向,即坐北朝南取子午线向。

早期建筑是依照地理子午线而定的,而后期建筑多是用磁罗盘来定向的。

如明清北京故宫的南北中轴线就是以地磁子午线、罗盘指南针确定的,故宫中的主体建筑前三殿和后三宫都贯穿在这条南北轴线上向南而立。

故宫南面的正门称午门,北面的正门称神武门(神武即玄武,象征北方)也可说明这一点。

[1](2)寺庙道观一般以南向为主,考虑到环境因素也兼有其他朝向。

全世界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大殿都取背向圣地麦加,以使朝圣教徒面向圣地祈祷。

因此,中国的清真寺礼拜堂都是坐西向东。

一般寺观中的主要殿堂,如佛寺中的大雄宝殿、道观中的三清殿、玉皇殿、孔庙学宫中大成殿等常以东南西北四正作为朝向(大成殿取南向)。

而其中的山门、天王殿、钟鼓楼、配殿等次要殿堂则不得朝向四正方向,而是微偏于四正少许。

寺庙道观的朝向规定是与所奉祀的主神有关。

地位尊贵的神祗和德行修养很高的圣人,如玉皇大帝、三清大士、观世音、释加牟尼、孔子等所居的殿堂才能取四正方向。

而供奉的一般神祗,如四大天王、关帝、灶君、弥勒佛或一些地方神祗,则不可坐朝四正方向。

(3)民居为了适应生活和气候相协调的需要,也会因地形原因和小气候因素取其他朝向。

在中国古人眼中,普通老百姓的德行修养是远远不能与圣人或神人相比拟的。

所以,民居是不得朝向四正方向的,而是多取以二十四分位罗盘定向的除四正方向外的其他方向作为主要房屋和大门的朝向。

综上所述,建筑朝向上的这些讲究,实际上是人类自然崇拜及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礼制观念在建筑设计上的双重反映。

[3]与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理论注重空间组合处理相比较,建筑内部空间设计讲究内部环境的布局处理。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内部布局以居民住宅为主要运用场所。

应当指出的是,宅院的内部环境同居住者的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影响更大,涉及因素也更细微复杂。

侧重于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审辨与选择处理的方法,往往难以解决宅内构形的诸多微妙问题。

实际上,有关建筑内部环境设计的评估与处理,很大程度是有别于形势法而主要由玄奥复杂的所谓理气法为基础而规定的。

理气法包括福元法、大游年法、穿宫九星法、截路分房法、二十四山法、九宫飞星法、日法和符镇法。

由于理气法将天、地、人三个复杂的系统纳入风水学理论,并且常须借用罗盘,渗透着大量星象学和易学的成分,故此种方法笔者不再赘述。

三、风水文化对于建筑空间构成文化的引领风水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文化,在它身上有着很强的中华民族烙印。

风水学本身具有古代科学和封建迷信并存一体的特点,这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风水学对古人建筑环境的选址和设计经验的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二是堪舆术的理智化,玄学为儒学所同化;三是以神学为基础的迷信思想的滥觞。

有人说,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成熟,一方面要有代表这一历史时期文化的创造者,另一方面要有一大群对于创造者的作品进行评头论足的评论家,同时,还要有无数的欣赏者,这三者缺一不可。

风水文化亦是如此,只是创造者和76评论家有时合为一体,难以区分。

从这一理论上来说,风水文化对于建筑的引导包括建筑本身的实利物质功能和建筑形体美的象征性两个方面。

首先,基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受哲学观念的支配,古人在城市、村落、寺观和住宅选址上,都已注意到要审查地理形势的向背围合、气候寒暑以及水土是否肥美;同时,古人在生活的实践中认识到,住房朝向以南向为主,就会冬夏受益。

这种对自然环境的初始理解,促使人们从实用角度去赋于住宅朝向和环境的意义,从而开始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也就是说,人们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期观察中,逐渐认识到各种类型的地形地貌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影响,总结出一套人与自然相适应而协调发展的经验。

图1图1:岭南祠堂建筑中的/风水过白0,由于位置座东向西,为避免西晒引起的刺眼强光,减少风水学所称的/煞气0,而降低了后厅屋檐的高度,同时又不损害采光性能。

图2图2:通过灵活调节屋檐和窗墙的高度,并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很好的控制了整个房间的湿度。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讲究顺从自然、依附自然。

儒家的入世之境、道家的自然之境、佛教的出世之境,三家美学思想的相互揉合,使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变得更加丰富和深沉,合流之后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建筑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春秋时著名思想家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0,已朦胧地意识到人的行为要尊重自然规律。

室内景观作为社会文化取向的物质形态表达,很明显地反映出这一点。

例如,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私家园林,利用院落、天井等半开放空间来布置景观。

由于木构建筑技术的限制,建筑物室内无法形成大的有阳光直射的空间,因此身处室内的观赏者常常利用/形势说0理论,通过借景这一手法,将院子或天井中的自然景观引入室内来观赏。

例如,中国风水学中的/风水过白0,就采用建筑群落视野空间的处理手法。

这种方法使人站在建筑群落中,能观看到局部的完整画面,并且留有一线带状天空,所见的天空就是/白0。

/过白0就是所见的77天空光线。

中国地域广大,南北建筑面积不同。

北方建筑庭院面积较大,以利于纳阳取暖;南方建筑庭院面积较小,以利于遮阳避雨。

庭院大小是由风水/过白0控制的,/过白0高度决定着庭院面积;同时,/过白0具有物理学意义,在无光线照射的地面必然产生/泛潮0现象,因此,控制和调整/过白0具有防潮效应(见图一,图二)。

[4]其次,建筑空间构成的形象美,是一定社会观、人生观的表现。

这种表现,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体构成美的形象,暗示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崇高或卑琐、欢愉或沉静的抽象观念或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