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记忆研究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SH ANDONG NOR M A 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 ocial S ciences )2004年第49卷第4期(总第195期)

2004 V ol.49 N o.4(G eneral N o.195)

前瞻记忆研究综述

3

张利增1

,丁兆叶

2

(1.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 有关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 ory )的研究已深入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在前瞻记忆研究的历史、方法以及前瞻记忆提取加工方面,学术界已有较深入地研究。前瞻记忆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前瞻记忆;回溯记忆;基于事件Π基于时间;自动加工Π策略加工

中图分类号: 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04)04-0130-03

3收稿日期:2004-02-10

作者简介:张利增(1967— 

),女,山东汶上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丁兆叶(1970— ),女,山东潍坊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 ory )是指对将来要完成的活动和事件的记忆[1],例如记住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给朋友打电话、记住见到某人时给他捎个信、或者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经过超市时买些面包。前瞻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记忆现象,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失败大多都是有关前瞻记忆的,所以它早就引起了心理学家们的注意。1901年Freud [2]在其经典著作《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中曾对这种记忆提供了一种有趣的分析;Lewin [3]曾指出:一个好的记忆能够再现知识和行动,但它不需要伴随着一直保持执行这种计划的记忆。一般认为是Lewin 的学生Birenbaum [4]1930年开创了前瞻记忆实验研究的先河。在实验中,她要求被试解决一些问题,并把每个问题的答案分别写在一张纸上,同时要求被试在用过的纸上签名,实验的目的是了解被试签名的可能性。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涉及前瞻记忆的研究仅把它作为一种记忆任务,没有把它独立出来使之成为一个与回溯记忆互补的记忆研究领域。从70年代开始,人们对自

Ebbinghaus 以来的记忆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近百年

来传统的记忆研究并没有解决有关记忆的真正重要的问题,不少人对记忆研究没有走入生活、指导生活的状况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在这种精神的召唤下,涌现出了诸如自传体记忆、证人证词记忆、闪光灯记忆等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记忆课题,前瞻记忆是其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并在近几年成为记忆心理学的热点问题。有关前瞻记忆的研究已深入到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在认知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中都能看到对前瞻记忆的浓厚兴趣[5]。

1.前瞻记忆的分类E instein 和McDaniel

[6]

按任务类型,把前瞻记忆分为以下

两类:基于时间的(time -based )前瞻记忆,该类型的前瞻记忆要求人们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或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执行前瞻记忆任务,例如记住在约定时间见某人、2分钟后从微波炉中把食物取出或下午6:00服药。这种记忆没有外部的目标事件或刺激的出现,因而需要依靠更多的自我启动加工来促进记忆的提取;基于事件的(event -based )前瞻记忆,该类型的前瞻记忆要求人们当一些外部事件出现时执行某个特定任务,如看见某人给他捎个信。该类型的前瞻记忆要求人们当某个特定的事件出现在不断进行的活动中时,能够回忆并执行这个记忆任务。在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任务中,需要把目标事件与前瞻记忆任务联系起来,而且这种联系在需要提取时能够恢复。这种记忆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线索回溯记忆,所不同的是在前瞻记忆任务中,需要自动地将事件或线索再认成为前瞻记忆的刺激。K vavilashvili [7]把前瞻记忆分为三类,除了以上两类外,还有基于活动的(activity -based )前瞻记忆,它要求被试在完成某个活动之后再去做某事(前瞻记忆任务),例如要求孩子做完作业后去商店买东西。

2.前瞻记忆的研究方法

研究前瞻记忆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调查问卷法是早期前瞻记忆研究广泛使用的方法,研究者经常使用诸如“你经常忘记约会吗?”这样的问题。通常,被试对回溯记忆的失败是十分清楚的,但是被试对前瞻记忆的失败可能并不十分清楚,Wilkins 和Baddeley [8]发现,尽管被试记得他们已经执行的前瞻记忆任务,但他们并不总能意识到其忽略的环节。

现场实验主要是使用现实情境下的刺激,在自然情境下进行的,其结果具有很高的生态效度。七八十年代,研究者

31

使用该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例如让被试在特定的日期和时间寄卡片[9][10];让被试在特定的时间回电话等[11][12]。尽管七八十年代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供一些有关前瞻记忆的描述性资料,但他们的研究大都带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该方法的一个严重不足是对混淆结果的无关变量缺乏控制,它不能严格控制被试行为及其所使用的策略[13];不能严格控制被试虽然记住了前瞻记忆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执行的情境。

直到1990年E instein和McDaniel[6]设计了一种较为完善的实验室研究方法,对无关变量提供了更多的控制,避免了上述问题。该方法为:首先告诉被试将要完成一个任务,使被试认为这个任务是实验的基本任务(实际为掩盖任务),前瞻记忆任务安插在这个持续的掩盖任务中,这符合现实世界的前瞻记忆任务,即一般人们必须在某个时刻中断一个正在进行的活动而去执行前瞻记忆活动;在掩盖任务的指导语后,给被试前瞻记忆任务的指导语,一般是要求被试在掩盖任务中如果看见某些特别的目标事件(T arget Event)(如目标词)就完成某个任务(如按某键);前瞻记忆指导语后,呈现一个或多个干扰任务,以便使被试对前瞻记忆产生足够的遗忘;最后呈现掩盖任务,被试在完成掩盖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前瞻记忆任务。被试对目标词做出反应(即执行前瞻记忆任务)的正确率为测量的因变量。

3.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

Tulving[14]认为,直接的回溯记忆任务是一个在提取模式指导下的记忆,作为实验室研究的回溯记忆被记忆的要求所刺激。然而,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自然情境中,在执行前瞻记忆任务时,没有外部动因刺激提取[15],这是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的一个重要区别,因此在前瞻记忆任务中,需要人们在适当的时刻,把意识从正在执行的活动中转移到前瞻记忆任务上来。那么意识是怎样从正在进行的活动中转移到前瞻记忆任务上呢?关于这个问题存在不同的观点。

策略加工观点:该观点认为前瞻记忆是主动的、策略的加工过程,它是由执行注意系统(Executive Attention System)或监控注意系统(Supervis ory Attention System,简称S AS)[16]所调节。注意对前瞻记忆的监控过程,可能有几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一些注意资源可能不断地用于监控与前瞻记忆活动有关的目标事件的环境;另一种是执行注意系统可能定期扫描前瞻记忆活动以保持线索———活动的激活,因此当目标事件出现时,很容易使线索———活动的激活达到阈限以上。不管哪种形式的加工出现,关键是一些注意资源是主动地、策略地考虑前瞻记忆任务,而且定期地把注意投向前瞻记忆。Smith的研究支持这一假设。在她的研究中,连续进行的活动作为控制注意资源的指标,她发现,当给被试前瞻记忆指导语后,即使在测试中不呈现前瞻记忆目标线索,被试连续进行的任务完成的速度也大大降低,这就意味着被试在前瞻记忆阶段有意无意地考虑前瞻记忆任务,对注意资源进行再分配,因此用于连续进行的活动的注意资源下降。

自动加工观点:该观点认为当遇到前瞻记忆目标事件时,前瞻记忆任务是自动地进入意识之中的。它认为一种无意识的自动记忆系统把与以前计划有关的刺激信息带入意识,这个系统在外部线索自动地与记忆痕迹相互作用时产生有意识的回忆,G uynn等人[17]的研究支持了这一假设。在前瞻记忆中,记忆痕迹是前瞻记忆活动的编码,如果这个线索能够很好地与记忆痕迹产生足够强的相互作用,那么有关的记忆系统就可以被迫快速地而且几乎不需要任何认知资源地把与线索以前有关的信息带入意识[18],与这个观点有关的理论机制是:激活的节点(activated node)。在前瞻记忆中,激活的节点就是一个所遇到事件的表征,通过与之有关的网络向外扩散激活(Anders on,1976,1983;Lang,2000;Present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June)。自动加工观点认为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不是用策略监控目标事件,而是一旦遇到目标事件,有关的自动记忆系统将自动地提取前瞻记忆或者通过扩散激活前瞻记忆活动,从而使前瞻记忆出现在意识之中。该观点很好地说明了在E instein和McDaniel[6]的研究中,在实验后被试的报告———前瞻记忆不是源于自我启动策略,而是当目标事件出现时突然进入(popped into)意识之中。

双重加工观点:由于注意Π策略加工和自动加工都不能很好地解释一些研究结果,E instein和McDaniel[19]提出:前瞻记忆提取可能既依赖注意Π策略加工,又依赖自动加工的双重加工。前一种加工可能包括指导执行的监控,人们利用这种监控主动地保证前瞻记忆的提取,同时也可能利用自动加工。这种双重加工的观点看来适用于人们内省的印象,即人们有时感到前瞻记忆活动是“突然出现在意识之中的”,而在其他情况下,有关前瞻记忆活动的记忆是一个包含自我提示的有计划的加工。

4.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前瞻记忆与人类计划和未来定向的行为有密切联系,这种高级认知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类作为个体以及作为种族的适应性。Burgess(2000,Presentations at the First Inter2 national C on ference on Prospective Mem ory,Hatfield,UK)认为,重要的人类认知活动,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有关前瞻记忆的。前瞻记忆是人们经常遇到的记忆现象,对维系人们正常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如记住将来某个时间的业务谈判、记住下班回家的路上接孩子、病人记住每天定时服药等等,无论是工作事业,还是个人生活都离不开前瞻记忆。

在理论方面,首先,可以进一步证明前瞻记忆是与回溯记忆具有本质不同的记忆形式,虽然如此,自Ebbinghaus以来,人们对回溯记忆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研究,而对前瞻记忆的研究却相对甚少,所以前瞻记忆研究可以使人们对记忆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从而完善整个记忆理论,使记忆研究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其次,可以进一步揭示前瞻记忆提取的加工机制,为记忆内部加工机制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在实践方面,首先,可以使人们对普遍存在的前瞻记忆失败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其次,可以为改善人们的前瞻记忆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方案,从而帮助人们更好的完成前瞻记忆任务,普遍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质量。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