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DNA的复制
合集下载
第3节 DNA的复制

课前预学区 明确目标 课前准备
目
课中导学区 情境问题 探究体验
录
课堂思学区 学习反思 评价检测
一、对DNA复制的推测 1.半保留复制 (1)提出者:① 沃森和克里克 。 (2)内容:DNA复制时,DNA双螺旋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② 氢键 断裂,解开的 ③ 两条单链 分别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④ 脱氧核苷酸 根据⑤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 ,通过形成⑥ 氢键 ,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 (3)结果: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⑦ 一 条链。 2.全保留复制 概念:指DNA复制以DNA双链为模板,子代DNA的双链都是⑧ 新合成的 。
2022
人教版 新教材 必修2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3节 DNA的复制
1.通过对探究DNA复制方式的推测及实验的分析,再一次体会假说—演绎法,掌握 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升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图解分析,构建DNA复制的过程,明确精确复制的原因,达成结构与功能相适 应、模型构建等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素养的提升。
对DNA复制的推测及实验验证 活动1 分析假说—演绎法探究DNA半保留 复制方式 1.要想证明DNA的复制方式,关键是什么?
【提示】关键是通过实验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
2.1958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 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结合课本P54“思考·讨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4)实验第一代只出现一条居中的DNA条带,这个结果排除了哪种复制方式?第二代 出现了中带和轻带两条条带,说明什么? 【提示】全保留复制;说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 2.实验原理 (1)DNA的两条链都用15N标记,那么这样的DNA分子密度最大,离心时应该 在试管的底部。 (2)DNA的两条链都没有被15N标记,那么这样的DNA分子密度最小,离心时 应该在试管的上部。 (3)DNA的两条链中只有一条单链被15N标记,那么这样的DNA分子离心时 应该在试管的中部。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课件第3章第3节 DNA的复制

1.DNA 复制的概念
2.DNA 复制的过程
能量 解旋酶
螺旋 母链
脱氧核苷酸 DNA 聚合酶
碱基互补配对
模板链
双螺旋结构
3.DNA 复制的特点 (1)过程:_边__解__旋__边__复__制___,多起点复制。 (2)方式:半保留复制。 4.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2)通过_碱__基__互__补__配__对___,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5.DNA 复制的意义 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_遗__传__信__息___的连续性。
A.酶①和酶②均作用于氢键 B.该过程的模板链是 a、b 链 C.该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D.DNA 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解析:由题图可知,酶①(解旋酶)使氢键断裂,而酶②(DNA 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 二酯键,A 错误。答案:A
2.真核细胞中 DNA 复制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结果如下图所示。
(1)Ⅰ代细菌 DNA 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提示:Ⅰ代细菌 DNA 分子中只有一条链被 15N 标记。 (2)Ⅲ代细菌 DNA 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提示:Ⅲ代细菌 DNA 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是为(7a+b)/8。
1.关于 DNA 分子复制的早期推测 在 DNA 分子复制的早期研究中,科学家们提出了三个模型:全保留复制模型、弥 散复制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模型。 比较如下: 全保留复制:亲代 DNA 分子两条链不变,子代 DNA 分子的两条链都是新合成的。 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 DNA 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 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 弥散复制:亲代 DNA 分子的两条链分散成短片段,与新合成的子代 DNA 分子的 两条链分散成的短片段混杂在一起,不能分出亲代 DNA 单链。
2.DNA 复制的过程
能量 解旋酶
螺旋 母链
脱氧核苷酸 DNA 聚合酶
碱基互补配对
模板链
双螺旋结构
3.DNA 复制的特点 (1)过程:_边__解__旋__边__复__制___,多起点复制。 (2)方式:半保留复制。 4.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2)通过_碱__基__互__补__配__对___,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5.DNA 复制的意义 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_遗__传__信__息___的连续性。
A.酶①和酶②均作用于氢键 B.该过程的模板链是 a、b 链 C.该过程可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 D.DNA 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解析:由题图可知,酶①(解旋酶)使氢键断裂,而酶②(DNA 聚合酶)催化形成磷酸 二酯键,A 错误。答案:A
2.真核细胞中 DNA 复制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结果如下图所示。
(1)Ⅰ代细菌 DNA 分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提示:Ⅰ代细菌 DNA 分子中只有一条链被 15N 标记。 (2)Ⅲ代细菌 DNA 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提示:Ⅲ代细菌 DNA 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是为(7a+b)/8。
1.关于 DNA 分子复制的早期推测 在 DNA 分子复制的早期研究中,科学家们提出了三个模型:全保留复制模型、弥 散复制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模型。 比较如下: 全保留复制:亲代 DNA 分子两条链不变,子代 DNA 分子的两条链都是新合成的。 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每个 DNA 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 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 弥散复制:亲代 DNA 分子的两条链分散成短片段,与新合成的子代 DNA 分子的 两条链分散成的短片段混杂在一起,不能分出亲代 DNA 单链。
《DNA的复制》PPT课件

子代DNA:
母链(旧链) 组成
子链(新链)
边
半
解
保
旋
留
复
复
制பைடு நூலகம்
制
多
起
点
复
制
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片断, 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两次, 则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 ( 180 )个。
某DNA分子共含有含氮碱基1400个,其中一 条链上A+T/C+G= 2:5,问该DNA分子连续复制 2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7、准确复制原因 ①DNA双链提供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8、复制的生物学意义:P54
【智慧眼——寻找规律】
规律2:亲代DNA分子经 n 次复制后, 所需某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
R =a (2 n-1) 其中 a 表示亲代DNA含有的某种
碱基数,n 表示复制的次数。
规律3:碱基总数=失去H2O数+2
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 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 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 对照组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 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
没有HMGIC基因,就没有肥胖的表现,有HMGIC基因就有 肥胖表现。说明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功能单位)。
1三、概、念D:NA分子复制的过程(P54)
2、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3、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模板:DNA的两条母链
4、条件
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A、G、C、T) 能量:ATP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3.3 DNA的复制》课件

中连续繁殖四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
含14N和15N,c只含14N,如下图,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
•Con确ten的t 是
( D)
【解析】假设亲代DNA分子为n个,则繁殖四代后,DNA分子 总数为16n,其中,只含15N的DNA分子为0个,同时含14N和1 5N的有2n个,只含14N的有14n个,它们呈现D图所示的比例。
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Fra bibliotek•Content
A. 1
B. 2
C.n
n
n
( B)
D.1/2
【解析】亲代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后,在细菌中利用 细菌的化学成分进行复制,因为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亲 代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将被保留下来,并代代 传递下去,最后,在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总是有两个含有亲代噬 菌体DNA初始母链的。
2.细菌先在含有14N的环境中培养,然后转到含有重氮(15N)的环
•Co境于nt两中en次,t 连经续过复相制当的于时一间次后复,制分的析时细间菌,D再N转A到组含成14N,的结环果境应中为,(经过A相当)
可能的答案
A B C D
14N 3/4 1/4
— 1/2
DNA 居中
1/4 3/4 1/2 1/2
第三节 DNA 的 复 制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Cont假en说t : 半保留 复制方式。
1.提出者: 沃森和克里克 。 2.内容:
(1)解旋:DNA分子复制时,DNA分子的 双螺旋 解开,互补的 碱基之间的 氢键 断裂。
(2)复制:以 解开的两条单链 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脱氧 核苷酸依据 碱基互补配对 原则,通过形成 氢键 ,结合到作为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3节 DNA分子的复制

活动任务----演绎推理:
请依据两种假说分别演绎推理15N标记的DNA在14N的培养 基中培养1代前后的DNA,并分别预测两种假说第0代和第1代 DNA密度梯度离心后的结果,并画在离心管相应的位置上。
实验结果:
大肠杆菌在含15NH4Cl的 培养液中生长若干代
转移到含14NH4Cl 的培养液中
15N/15N DNA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有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4、用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 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 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 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 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2.半保留复制
新合成的DNA 分子一半新的, 一半旧的
3.分散复制
新合成的DNA分子新的和旧 的都有
1956年,两位年轻的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 尔合作开展关于DNA复制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于1958 年正式发表。
关键问题1: 肉眼看不见的DNA分子,用什么方法区分
亲代和子代的DNA单链?
( )个;第4次复制时需要游离的胞嘧 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 ( )个
五、DNA复制与细胞分裂的关系:
进行第一次有丝分裂:
进行第二次有丝分裂:
1. 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 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 分布情况是(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第三章 第三节 DNA的复制

轻链
14N-DNA
全轻链 全中链 全重链
1/2轻链 轻链 1/2中链 1/2中链
中链 重链
15N-DNA
(1)由实验结果可以推出第一代(I)细菌 )由实验结果可以推出第一代( )细菌DNA分子中一条 分子中一条 14 链是15N母链 ,另一条链是 N新链 。 15 (2)中链含有氮元素是 N和14N ) 。 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 ( 3)将第一代 ( I) 转移到含 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 将 ) 将第一代( ) 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 所得到的细菌的DNA用同样方法分离。那么得到的轻中重链情 用同样方法分离。 所得到的细菌的 用同样方法分离 况是 1/2中链、1/2重链 。 1/2中链、1/2重链 中链 。 (4)上述实验表明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上述实验表明 分子复制的特点是
过程: 过程:①解旋
形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② 碱基互补配对 ③形成两个新的 分子
结果: 个 结果: 1个DNA分子形成 个相同的 分子形成2个相同的 分子形成 个相同的DNA分子 分子
2、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
解旋后的两条链 母链) 3、条件: 模板: DNA解旋后的两条链 母链 条件: 模板: 解旋后的两条链(母链 原料: 原料: 四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 ATP 能量: 解旋酶、 聚合酶、 酶: 解旋酶、 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 聚合酶 连接酶
14N//14N 15N
轻带(上部 轻带 上部) 上部 中带(中间 中带 中间) 中间
//14N
半保留复制
15
N N__DNA
15
15
N N__DN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
15 14
14N-DNA
全轻链 全中链 全重链
1/2轻链 轻链 1/2中链 1/2中链
中链 重链
15N-DNA
(1)由实验结果可以推出第一代(I)细菌 )由实验结果可以推出第一代( )细菌DNA分子中一条 分子中一条 14 链是15N母链 ,另一条链是 N新链 。 15 (2)中链含有氮元素是 N和14N ) 。 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 ( 3)将第一代 ( I) 转移到含 15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 将 ) 将第一代( ) 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 所得到的细菌的DNA用同样方法分离。那么得到的轻中重链情 用同样方法分离。 所得到的细菌的 用同样方法分离 况是 1/2中链、1/2重链 。 1/2中链、1/2重链 中链 。 (4)上述实验表明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上述实验表明 分子复制的特点是
过程: 过程:①解旋
形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② 碱基互补配对 ③形成两个新的 分子
结果: 个 结果: 1个DNA分子形成 个相同的 分子形成2个相同的 分子形成 个相同的DNA分子 分子
2、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
解旋后的两条链 母链) 3、条件: 模板: DNA解旋后的两条链 母链 条件: 模板: 解旋后的两条链(母链 原料: 原料: 四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 ATP 能量: 解旋酶、 聚合酶、 酶: 解旋酶、 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 聚合酶 连接酶
14N//14N 15N
轻带(上部 轻带 上部) 上部 中带(中间 中带 中间) 中间
//14N
半保留复制
15
N N__DNA
15
15
N N__DN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4
15 14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DNA的复制

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 模板;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准确的 进行
7、结果:
DNA复制1次,可以产生两个完
全一样的DNA分子,如果连续复 制n次,则可以形成 个子代 DNA分子。
与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
①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共有多少个DNA?多少条脱氧核苷酸链? 母链多少条?子链多少条?
3、一个DNA分子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 30个鸟嘌呤,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要游 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210) DNA分子碱基总数=100×2=200个
G+A=C+T G+A=100个 T=A=70个 复制2次,游离的3T=210个 A=70个
课堂练习
1、1个DNA分子经过4次复制,形成16个DNA 分子,其中含有最初DNA分子长链的DNA分子有 ( ) A. 2个 B. 8个 C. 16个 D. 32个 2、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 ) A、分裂前期 B. 分裂中期 C. 分裂后期 D. 分裂间期
第四节
DNA的复制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沃森和克里克的推测(假说) 复制时,DNA的双螺旋 解开. 互补的碱基间氢键断 裂 分开的两条链作为模 板,以碱基互补配对的 原则合成新的一条链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15N/ 15N
重带(下部)
15N/ 14N
中带(中间)
14N/ 14N
轻带(上部)
边解旋边复制
什么叫解旋?解旋的目 的是什么?
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 下,DNA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 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双螺 旋的两条链解开的过程。
目的:就是为复制提供准确 的模板,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准确的 进行
7、结果:
DNA复制1次,可以产生两个完
全一样的DNA分子,如果连续复 制n次,则可以形成 个子代 DNA分子。
与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
①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共有多少个DNA?多少条脱氧核苷酸链? 母链多少条?子链多少条?
3、一个DNA分子中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 30个鸟嘌呤,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要游 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210) DNA分子碱基总数=100×2=200个
G+A=C+T G+A=100个 T=A=70个 复制2次,游离的3T=210个 A=70个
课堂练习
1、1个DNA分子经过4次复制,形成16个DNA 分子,其中含有最初DNA分子长链的DNA分子有 ( ) A. 2个 B. 8个 C. 16个 D. 32个 2、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 ( ) A、分裂前期 B. 分裂中期 C. 分裂后期 D. 分裂间期
第四节
DNA的复制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沃森和克里克的推测(假说) 复制时,DNA的双螺旋 解开. 互补的碱基间氢键断 裂 分开的两条链作为模 板,以碱基互补配对的 原则合成新的一条链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15N/ 15N
重带(下部)
15N/ 14N
中带(中间)
14N/ 14N
轻带(上部)
边解旋边复制
什么叫解旋?解旋的目 的是什么?
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 下,DNA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 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双螺 旋的两条链解开的过程。
目的:就是为复制提供准确 的模板,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
3-3DNA的复制 课件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①解旋——在能量驱动下, 提示:DNA聚合酶的合成方向是5´→3´,这也是核苷酸
解旋酶将DNA双螺旋解开 链的方向
友情学校:大庆实验中学
课件创意:一生唐
三、DNA复制的过程
5.条件:
(1)模板:亲代DNA的两条链(两条母链)
(2)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No:A、G、C、T)
(3)酶:解旋酶、 DNA聚合酶等
染色体
置于不含T含BrdU 的培养基培养
DNA
置于不含T含BrdU 的培养基培养
染色体中只含有T
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
预测全保留和弥散复制时,第一次和第二 次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单体的染色情况?
友情学校:大庆实验中学
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
课件创意:一生唐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真核生物
实验结果符合半 保留复制的预期
旁栏.思考
第一代只出现一条居中的DNA条带,
这个结果排除了哪种复制方式? 【答案】第一代只出现一条居中的DNA
条带,这个结果排除了全保留复制的
方式。
友情学校:大庆实验中学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可以采用上述方法研 究吗?为什么?
课件创意:一生唐
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真核生物
BrdU可以用代替T与碱基A进行互补配对。 若DNA中含有T,则染色体经吉姆萨染色为深色; 若DNA中只含有BrdU,则染色体经吉姆萨染色为浅色。
友情学校:大庆实验中学
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
课件创意:一生唐
三、DNA复制的过程
回顾学过的知识及认真观看以下视频回答问题 1.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2.DNA 分 子 主 要 存 在 哪 里 ?
亲代DNA复制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过程: (1)解旋 (2)合成子链 (3)形成子代DNA
解旋: 解旋酶,ATP 模板 同时进行(边解旋边复制) 复制:(DNA聚合酶,游离的脱
氧核苷酸)
子代DNA: 组成 母链(旧链) 子链(新链)
3.条件 (1)模板:亲代DNA的两条链 (2)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3)酶: 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 (4)能量:ATP
(2)背景知识: 15N/14N
14N/14N (轻带)
15N/14N(中带或杂交带)
15N/15N(重带)
3) 实 验 预 期
证明DNA复制方式的实验示意图
15N/14N
14N/14N 15N/14N
4)
实
验
全重
结
果
全中
½轻 ½中
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
(1)15N充分标记后提取的DNA 全部重带(15N/15N) (2)增殖一代后提取的DNA 全部中带(14N/15N) (3)增殖两代后提取的DNA 1/2轻带(14N/14N) 1/2 中带(14N/15N)
解旋酶、DNA聚合酶 子代DNA分子(与亲代一模一样)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 DNA复制时只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 B. DNA复制时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C. DNA复制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 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三、DNA分子复制的计算
15N/15N
n=1
n=2 n=3
三、有关DNA分子复制的计算 如果用15N标记DNA分子的两条链,让其在 含有14N的环境中复制。若培养n代,结果是: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设亲代DNA分子中含有某种脱氧核苷 酸m个,则: (1)经过n次复制,共消耗游离的该脱 氧核苷酸 m·(2n-1)个。 (2)第n次复制,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 苷酸 m·2n-1 个。
3.下列关于DNA复制的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DNA复制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 B. DNA复制过程中需要的能量直接由糖类提供 C. DNA 分子是边解旋复制的 D. DNA 复制过程中两条母链均可作模板 4.以DNA的一条链“-A-T-C-”为模板,经复制后 的子链是( ) A. “-T-A-G-” B. “-U-A-G-” C. “-T-A-C-” D. “-T-U-G-”
实验结论:
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 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
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D )
A.
B.
C.
D.
二、DNA复制的过程
DNA复制的过程
1.时间 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场所:DNA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思考:病毒的DNA复制场所在哪里? 病毒DNA的复制场所为宿主细胞内
如果用15N标记DNA分子的两条链,让其在 含有14N的环境中复制。若培养n代,结果是:
1.DNA分子数类 (1)子代DNA分子总数= 2n 个。 (2)含15N的DNA分子数= 2 个。 (3)含14N的DNA分子数= 2n 个。 (4)只含15N的DNA分子数= 0 个。 (5)只含14N的DNA分子数= 2n-2 个。
7.意义 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从
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小结】DNA分子的复制要点
时间
有丝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场所
模板 模板去向
原料 能量
酶 产物 特点
主要在细胞核,少数在线粒体、叶绿体中
DNA分子两条链(称为母链) 分别进入两个DNA分子中
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ATP
a
b G2 =35%
第三节
目标聚焦
1. 了解DNA半保留复制及实验证据。 2. 掌握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及DNA复制的意义。 3. 掌握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相关的计算规律。
一 半保留复制的提出
1.提出者:沃森和克里克
母链
子链 半保留复制
2.实验证据
(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200·(2n-1)= 3000
随堂练习
1.1个DNA分子经过4次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 其中含有最初DNA分子长链的DNA分子有( )
A. 2个 B. 8个 C. 16个 D. 32个
2.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前的( ) A、分裂前期 B. 分裂中期 C. 分裂后期 D. 分裂间期
A的个数,m=400, 复制3次,n=3
400·(23-1)= 2800
m·2n-1 400·(23-1)
例2:某一个DNA分子中,A为200个,复制数次后,消 耗周围环境中含A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该DNA分子已
经复制了几次( A )
A.4次 B.3次 C.5次 D.6次
m·(2n-1)
A的个数,m=200, 复制n次,n 消耗A的总数为3000
15N/15N
n=1
n=2 n=3
三、有关DNA分子复制的计算
如果用15N标记DNA分子的两条链,让其在 含有14N的环境中复制。若培养n代,结果是:
2.脱氧核苷酸链数 (1)子代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链数= 2n+1条。 (2)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数= 2 条。 (3)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数= 2n+1-2 条。
m·(23-23-1)=m·23-1 ·(2-1)=m·23-1
15N/15N
n=1 n=2 n=3
例1 .一个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有400
个腺嘌呤。如果它连续复制三次,消耗周围环境中腺
嘌呤脱氧核苷酸 2800 。第三次复制需要消耗腺嘌呤
脱氧核苷酸 1600 。 m·(2n-1)
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
其中一条链(a)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那么,对应
的另一条互补链(b)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A )
A.35% B.29% C.28% D.21%
A+T=44%
A1+T1=44%
G+C=56% G1+C1=56%
= =
21% 35% G1+C1= 56%
①解旋酶:使氢键断裂(形成氢键不需要酶) ②DNA聚合酶: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在脱氧核苷 酸链上 ,形成磷酸二酯键
4.原则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特点 (1)半保留复制(2)边解旋边复制
6.准确复制的原因 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地 模板。 ②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