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之二
中国盆景艺术

中国盆景艺术中国盆景艺术—美在物理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说中国盆景美在自然之物;二是指中国盆景美在自然之理。
中国盆景主要是以植物、山石、水、土等自然材料为创作素材,这些自然物质本身的审美属性直接参与盆景美的构成,影响着盆景作品的艺术效果。
因此,中国盆景在创作时十分讲究材料的选择,无论是树木还是山石,都有严格的选择标准。
山石以“透、漏、瘦、绉”为上品;树木并非都能人盆入画,便出现了“四大家”、“七贤”、“十八学士”和“花草四雅”等说法,这间接地表明了中国盆景对植物材料的选择有一个较一致的标准,传统上讲风韵、重姿态,并喜欢将花木人格化。
中国盆景艺术不仅注重物质材料本身的自然审美特性,在经营布局时也讲究遵循自然界中的客观规律,即所谓自然之理。
例如,自然界的各种景物之间都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在创作或品评盆景作品时,各种材料、配件之间是否符合这种自然的比例就成为一项重要标准。
所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
在盆景造型时,只有处理好各种景物的比例,才能使作品合乎自然情理,表现出大自然中固有的和谐美。
中国盆景进行透视处理,讲究疏密得当,虚实相生,有露有藏……,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界中固有的节奏和脉动引到盆景中来,使作品给人以真正的自然美的享受。
美在创造中国盆景虽然师法造化,以自然为蓝本,却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而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艺术地再现自然。
它所显示的美,是一种创造的美。
什么是创造的美,或美的创造呢?黑格尔曾用一个十分浅显的例子来说明。
他说:例如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动的结果。
创造的美是通过创造物以显示人的本质力量,并且创造者在对这创造物的观照中欣赏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美。
单独的一株花木,一块顽石,一丛小草,也可能是美的,但那只是一种孤立的、简单的存在物本身所呈现的美。
当人们将这些东西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规律,通过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创造性劳动,创造了盆景艺术作品时,也便创造了美。
盆景技艺

斜干式
树干平展盆外,树姿舒展, 疏影横斜,飘逸潇洒。
曲干式
主干蟠曲,形似蟠龙, 表达老树不屈不挠的顽强 生命力。
卧干式
树干横卧盆面,如卧龙之势, 树冠昂然向上,生机勃勃。
双干式
一盆两干,使之一高一矮、 或一俯一仰、一粗一细、一直 一斜,富于变化,生动幽雅。
悬崖式
树干弯曲下垂于盆外, 树冠如悬崖瀑布泻下,或 似峭壁苍松探海。
舍利干盆景的艺术特点
在于对比与夸张。 作品的色彩对比, 枯荣对比,生死对比,悲壮与生机美的对 比,刚柔对比,动静对比,使艺术美与自 然美的完美结合,盆景美与枯艺美的结合, 得到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② 人参榕盆景
利用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播 种苗的肥大胚根,培育成以观赏块根 为主的榕树盆景,商品上称人参榕盆 景,国际市场命名为中国榕盆景。
⑤ 拿弯 拿弯的动作应慢慢扭动,多次重 复,使树干的韧皮部与木质部都得到一定程度 的松动与锻炼。 拿弯的幅度可分几次完成。
金属丝蟠扎 棕丝蟠扎
利用木棍
扭旋蟠扎
茎干粗不易作弯的树干可用 剖切、切割、开槽等方法,或借 用工具助弯。
开槽
切割
绞丝
弓型铁 铁环 垂吊
棕丝蟠扎
棕丝蟠扎是树桩盆景传统绑扎方法,根据枝 干粗度与弯曲力度选择不同粗细的棕绳。使用前 棕绳要先浸水,蟠扎时要掌握攀棕的着力点。
附石式
水旱式 全旱式
附石盆景制作
提 根 养 护
置石上盆 作品初制完成
指上盆景
指上盆景又称掌上盆 景、超微盆景。作品高 度一般仅5-8cm。景观素 材以树木为主,或配以 适量山石与装饰小件。
中国六大流派盆景艺术欣赏

中国六大流派盆景艺术欣赏中国盆景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
盆景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人们誉之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活的艺术、有生命的雕塑品。
中国盆景艺术,随着我国文明历史的长期发展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
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称,是盆景艺术的创始国。
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期,已有“囿”的营造。
秦汉时期,中国园林形式出现了“苑”、“别墅”、“王室灵台”,展现出园林之美。
东汉--隋朝时期,盆栽兴起,采用“掇山理木”的技术方法,人工山水园应运而生,讲求意境表现。
唐宋时期,由盆栽艺术加工而成的盆景与山水画互为影响。
诗人王维、杜甫、白居易、苏轼、王十朋、陆游等有咏山石的诗篇及《宣和石谱》、《渔阳石谱》、《梦梁录》等专著的相继问世,繁荣和发展了盆景艺术。
元、明、清时期,“些子景”(微型盆景)的出现,使盆景另辟蹊径。
画家饶自然所著《绘宗十二忌》从理论上阐述了制作山水盆景及用石方法,丰富了盆景制作。
《素园石谱》、《长物志》、《考槃余录》、《广群芳谱》、《花镜》等专著的相继出现,形成了研究盆景的学术空气。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盆景流派较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流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不断出现新的流派,形成百花竞艳的大好局面。
就传统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为南、北两大派,南派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北派包括长江流域的川派、扬派、苏派、海派(后三派过去统称江南派)等。
一、岭南派盆景岭南派盆景岭南派盆景岭南派盆景岭南派盆景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
这里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草木滋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盆景艺术繁荣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虽然岭南盆景艺术起步较晚,但也有数百年历史。
岭南派盆景形成过程中,受岭南画派的影响,旁及王山谷、王时敏的树法及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创造了以“截干蓄枝”为主的独特的折枝法构图,形成“挺茂自然,飘逸豪放”特色。
DIY水仙盆景吉祥水仙花

水仙花在文化上有着丰富的寓意,它代表着纯洁、高雅、吉祥等美好寓意。在 古代,人们常将水仙花与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如传说中的“水仙仙子”等。
水仙花的形态特征
叶片
水仙花的叶片呈狭长形,翠绿色 ,表面光滑。叶片长度一般在30-
50厘米之间,宽度在2-5厘米之 间。
花朵
水仙花的花朵呈白色或淡黄色,中 间带有淡淡的绿色或黄色条纹。花 朵形状类似于钟或碟,花瓣薄而柔 软,具有浓郁的芳香味。
球茎
水仙花的球茎呈圆锥形或卵圆形, 表面粗糙,呈黄褐色。球茎内部含 有丰富的养分和水分,是水仙花生 长的重要部分。
水仙花的生长环境
光照 温度 水分 土壤
水仙花需要充足的阳光,一般需要每天接受至少6小时的直接日 照。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水仙花容易徒长,花朵数量会减少
。
水仙花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在高温环境下容易造成叶片 徒长,影响美观。在低温环境下则容易产生冻害。
水仙花以其洁白的花瓣和清新的香气,被视为高雅、纯洁的代表, 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格和情操。
团圆、友谊的寓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水仙花还有团圆和友谊的寓意,常被用来表达 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和祝福。
水仙花诗词欣赏
古代诗词中的水仙花
在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水仙花的经典之作,如宋代杨万里的《水仙花》、明代李东阳的《水仙花 六韵》等。
病虫害防治
注意观察水仙生长情况,及时 防治病虫害,确保盆景健康生 长。
后期调整
根据盆景生长情况和整体效果 ,进行后期调整和完善,使盆
景更加美观。
CHAPTER 06
水仙花文化与寓意
水仙花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01
水仙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地位,被
中国名贵盆景欣赏3

中国名贵盆景欣赏3传世珍品—中国名贵盆景欣赏1、蜜蜡佛手盆景蜜蜡佛手盆景,清乾隆,苏州造,通高56cm,盆高16.7cm,盆径29cm。
画珐琅菱花式盆,盆外壁在深、浅湖蓝色地上彩1、蜜蜡佛手盆景蜜蜡佛手盆景,清乾隆,苏州造,通高56cm,盆高16.7cm,盆径29cm。
画珐琅菱花式盆,盆外壁在深、浅湖蓝色地上彩绘牡丹纹。
盆上主景为佛手树,沉香木枝干,金蕊白玉花,蜜蜡佛手果。
树下衬以月季和兰花、小草等。
月季花以铜为枝叶,枝干镀金,叶点蓝,用彩料、珊瑚做花瓣,芙蓉石做花蕾。
全景意态生动,颇肖真花“佛手”谐音“福寿”,是清代工艺品中广泛采用的题材。
这件盆景制作精细,颇具匠心,反映了乾隆年间苏州像生盆景制作的工艺水平.2、碧桃花树盆景碧桃花树盆景,清中期,广州造,通高42.5cm,盆高8.9cm,盆径25-16.5cm。
清宫旧藏.画珐琅委角长方盆,盆外壁绘折枝花卉。
主景碧桃树以染铜为叶、染牙为花瓣。
周围衬以染石山子和水晶海棠花、乳白色玻璃茶花、铜片小草等,枝干苍劲,花草鲜美,景致优美典雅。
碧桃盆景寓意“春光长寿”,清代南方盆景多用此式样。
据清代《宫中进单》记载,乾隆十三年(1748年)八月初二日广东巡抚岳浚进象牙盆景四对,这件盆景即其中之一。
3、红宝石梅寿长春盆景红宝石梅寿长春盆景,清中期,造办处造,通高38.5cm,盆高9cm,盆方径22-14.5cm。
清宫旧藏.錾金委角长方形盆,盆上敞下敛,略呈斗形,其口沿錾如意纹,口沿下凸起如意云纹一周,盆腹以万字雷纹锦为地,凸錾“寿”字一周22个。
盆中主景为梅花树,铜镀金树干,翡翠小叶,红宝石花瓣,宝蓝心、金蕊意态生动.树下衬以青金石和白玉制的湖石、嵌宝石灵芝、玉叶珊瑚珠万年青、点翠叶玛瑙茶花以及小草等,置景生气盎然,错落有致。
梅花是清代盆景广泛采用的花卉,通常寓意“梅寿长春”或“梅寿万年”。
此景以金为盆,盆壁上錾刻的万字地纹和"寿”字气派豪华,光灿耀目.梅花瓣所用红宝石共达284粒,一树晶莹的红梅与碧绿的翡翠叶相衬托,又与灿烂的金盆相辉映,再加以清雅的湖石和花卉小景,其风格富贵而热烈。
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之三

中国盆景欣赏及制作之三第二章盆景的品评和欣赏学习要点:盆景品评的标准及欣赏内容。
重点是掌握各流派是艺术特色和设计、制造盆景的特殊手法;理解盆景欣赏的审美标准和了解欣赏盆景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盆景的艺术流派盆景在我国有着悠长的历史,不同地方的盆景各有特色和制作技巧;人们对盆景的审美也各有不同的看法,因为盆景美没有具体的品评标准,所以在讲盆景的品评和欣赏前,我们先了解我国盆景的流派。
盆景是融园艺学、美学、文学于一炉的我国盆景艺术,可说是我国自然风貌的浓缩与升华,是独树一帜的东方艺术珍品。
作为造型艺术的盆景,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地区辽阔,各地的气候条件、植物资源、山石种类、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熏陶的不同,再经各地的历代民间艺人和盆景爱好者的精心培育和不断创新,形成了各自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风格,因而产生了流派。
有人把我国盆景概括为两大派,即南派与北派。
以广东、广西等地作为南派;以苏州、扬州、四川和长江、黄河以北的地方统称为北派。
过去研究和制作盆景的人有这样说法,但这种分类方法过于笼统,因此在在分派上远远不止这两种。
有人认为形成盆景流派,应有一定的标准:1.作为盆景的树种,应具有地方特色:如扬派的黄杨、雀舌罗汉松;苏派的三角枫、石榴;川派的金弹子、黄桷树;岭南派的九里香、榕树等。
2.要具有反映流派个性的特殊艺术造型:如扬派的云片型,苏派的六台三托一顶,川派的悬根露爪,岭南派的大树型,海派的微型等。
3.有独创的造型技巧手法:如扬派的以扎为主,岭南派的蓄枝截干,苏派的粗扎细剪,川派的蟠扎,海派的金属丝缚扎等。
4.融合树种、造型和技法等特点,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扬派的层次分明,苏派的清秀古雅,川派的雄伟奇突,岭南派的飘逸豪放,海派的自然流畅等等。
目前国内不少人根据上述四项标准,把扬派、苏派、川派、岭南派和海派,称之为中国盆景的五大流派。
有人认为这五大流派,虽是主要流派,但并不能概括全国流派,还应有浙派、徽派、广西派、福建派等等。
巧夺天工的扬派盆景 百科知识

巧夺天工的扬派盆景百科知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扬派盆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起源于江苏扬州地区,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扬派盆景以其精致的制作工艺和优雅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在扬派盆景的制作过程中,艺术家们运用各种技艺和手法,将自然风景中的优美景致巧妙地还原在花盆之中,展现出一种精湛的艺术境界。
扬派盆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扬州盆景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扬州盆景在唐、宋、元、明、清各朝时期都有了不同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扬派盆景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取材料、形象设计、修剪造型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繁琐的制作工序,才能完成一件真正的扬派盆景作品。
在扬派盆景的制作中,选取材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扬派盆景的制作材料主要有盆、土、植物等,艺术家需要根据盆景的主题和风格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盆的选择包括盆的款式、大小、材质等,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盆能够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土的选择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要保证植物能够顺利生长,并且给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植物的选择需要考虑植物的种类、形状、颜色等,要保证植物的外形与整体的盆景主题相互配合。
形象设计是扬派盆景制作中的第二个关键环节。
艺术家需要根据盆景的主题和风格来设计盆景的整体形象,包括景观的布局、植物的摆放、景物的构图等。
形象设计是盆景制作的灵魂所在,一件成功的盆景作品需要具有精致的形象设计,才能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修剪造型是扬派盆景制作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为考验艺术家技艺的环节。
通过修剪植物的形态和姿态,能够使植物更加符合盆景的整体主题和风格,从而增加盆景的艺术感染力。
修剪造型需要耐心和细心,需要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将一件平凡的植物变化成一件艺术精品。
扬派盆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超的制作工艺而备受赞誉,被誉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六年级美术上册《自制小盆景》教案2 湘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8课自制小盆景一、教材分析本课综合[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多种教育因素,以自然物体经过人工巧构而成的盆景作为学习内容,从中获取美的启示。
将审美怡情、巧工制作和营构景观相结合,培养亲近自然、美化环境、关注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中。
了解不同的树木特征,运用彩泥、细铁丝等可塑性较强的材料捆扎和制作出大方逼真的树木模型。
并且能结合教材认识和发现盆景制作的一般规则和方法,如材料的利用、布局的处理、大小的搭配、巧作和假借等手法,让学生使用方便的材料,经过构思、组织和制作加工,将可资利用的自然材料加上自己制作的简单模型组合成缩小的景观。
由于本课启端乃在于赏析,在教学实施中,可以从对一般形式的假山盆景的介绍入手,让学习者从观赏中揣摩创造者匠心独运的奥妙,体会构成组织、材料运用以及巧工巧作的成功运用。
以作品所创设的意旨情境加以引导,则可以帮助学习者得到精神层面的升华和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生活信心,从而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想寄托。
因此,本课学习尤为重视导学方式的合理采用,即使在后续的制作和装置中,仍然不能忽视情境创设和情感熏陶所产生的教育作用,并将这个梦幻还真的主题统率基本的学习行为,提纲挈领地促成学习任务的圆满达成。
教材附有赏析所用的盆景样本、制作步骤和装置示意图形,以及提示和学习指导语,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教学活动中适时穿插小训练和指导矫正,必将对提高学生的造型组织和综合处理的能力大有好处。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感悟中,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
◆让学生在制作模型中,掌握材料特性和造型手法的运用。
◆让学生在设计营构中,增强经营组织的能力。
三、教学思路“自制小盆景”一课可以采用观察和赏析的方式进行教学,把握住学习主题的意旨情趣,注意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其对大自然的观察和生活体验中寻找可资利用的学习材料,借助实景和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盆景造境所用的手法和规则,并从中归纳出形式美运用于盆景造型及组织营构的经验,借以指导后续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盆景分类的方法较多,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标准。
盆景研究者一般根据取材和造型的不同,分为两大类:以树木材料为主,称为树木盆景(或称树桩盆景)以山石材料为主,称为山水盆景 (或称山石盆景)。
山水盆景
(一)树桩盆景
1.树桩盆景的定义
把
木本植物栽在盆中,经过修剪、绑扎整形的艺术加工造型过程,和精心的栽培技术管理,使它成为古雅奇伟的树木缩影的盆景,一般控制使茎干矮小、枝丫虬曲,悬 根露爪、姿态苍老、树龄数十年或百余年,有些达数百年而高度仅有一尺多或几尺。
这是因为制作时,选取野外山林或苗圃中已生长多年,初步具备盘根错节、茎干 粗矮、易于成形的老树桩作素材来培植,故称树桩盆景。
2.树桩盆景的特点
以树木为主体材料,种盆造型取景者,统称为树木盆景。
过去习惯称为树桩盆景(简称“桩景”)。
树木是有生命的植物体,在其生长过程中,随着树龄的增长,季节的更替,而产生不断的形态变化。
不同的树木种类,其取景的内容则千变万化,有的以露根、虬干 取胜;有的以叶形、叶色见长;有的以花果取景。
树姿则力求古朴、秀雅、苍劲、奇特,色彩要丰富,风韵要清秀,这是树木盆景造型艺术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树木盆景是大自然树木优美姿态的缩影,一般宜于选取植株矮小、枝密叶细、形态古雅、寿命较长的树种为材料。
盆栽后,再根据它们的生长特性和艺术要求,经过攀扎、整枝、修剪、摘叶、摘芽等技术措施,创造出较之自然树姿更为优美多彩的艺术品。
虽然高不盈尺,却具有曲干虬枝、古朴秀雅、翠叶荣茂、花果鲜美等特色。
树桩盆景着重表现树干、树冠、树根和枝叶、花果等整体姿态线条的构图美,有些树桩盆景能开出鲜艳美丽的花朵,尺度比例好,确是锦上添花的好作品。
但不能因为追求花果而偏废姿态,如果植株姿态不好,就不能算是好作品,甚至不能称为盆景。
所以,树桩盆景首先要着重姿态造型,力求做到古朴秀雅,苍劲健茂,体型虽小而空间感觉却颇大,达到“藏参天复地之意于盈握间”的意境。
3.树桩盆景的规格
树木盆景的规格有大小之分。
树桩盆景按其大小高度,共有五种规格。
特大型的高度超过150厘米,大型的80-150厘米,中型的40-80厘米,小型的10-40厘米,高度不足10厘米的称微型盆景或袖珍盆景。
其中最小的一类称为微型盆景,又称“掌上盆景”。
由于盆域狭小,取用材料的特点是体积微小,造型细腻,制作精致,线条简练、能充分体现出微型盘景的艺术美。
(横斜、偃卧、悬崖等型的,以它的枝干伸展长度为准。
)
树桩盆景常以孤树为主体,也有二株、三株和多株拼成丛林式的,单株的又有一株双干或一株多干式,有时也配以奇石,或人、物陶瓷模型,或作相应的地形处理以增树势。
4.树桩盆景的类型
树桩盆景根据所用植物材料种类的不同,按照观赏特性的差异,分为松柏类、杂木类、叶木类、花木类、果木类、蔓木类等。
(1)松柏类
松柏盆景是以裸子植物松柏类的树种材料,进行培育造型而形成的。
其特点是姿态古雅苍劲,朴拙奇特,叶如针刺,耐旱耐寒,寿命较长。
造型手法是师法自然,或独木挺拔,或双木结对,或三五成丛,往往采用“参天覆地”、“高低参差”的高干式大树型。
柏类盆景则常采用扭筋换骨,枯峰露顶,以表现其古拙奇态。
松柏类盆景材料丰富,常用的有五针松、黑松、白皮松、黄山松、金钱松、龙柏、桧柏、铺地柏、真柏、罗汉柏、矮紫杉等树种。
(2)杂木类
杂木盆景是以阔叶树种为材料,取姿态奇特、枝叶挺秀、寿命长且适应性强者,经过精心培育,加工造型而形成的一类盆景。
杂木盆景往往从山野采掘野生树桩,养胚上盆,在较短时间内,可加工成提根露爪,盘曲苍老,枝干虬曲,叶小花繁,风致宜人的桩景。
常用的树种有榔榆、黄荆、黄杨、雀梅、九里香、福建茶、榕树、平地木、水杨梅等。
这类盆景多讲究姿态美和风韵美,以古朴秀雅取胜,选材极为重要。
一般人工育苗繁殖较少,而山野采掘老桩较多,一旦上盘,即成佳品,故素有“本是山野物,今日案头芳”之说。
(3)叶木类
叶木盆景以树形优美、枝叶密生、叶形奇特、叶色丰富而多变的树种为材
料,突出观叶效果的一类盆景。
常用的材料有红枫、鸡爪槭、三角枫、卫矛、波缘冬青、十大功劳、银杏、枸骨、苏铁、棕竹、凤尾竹等树种。
这类盆景不仅观叶,也兼有其他方面的观赏效果。
但以鲜艳悦目的叶色、雅美新奇的叶形为其主景。
叶木盆景有常绿树类,四季常青,终年可以观赏。
也有落叶树类,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不同色彩,虽寒冬叶落,仍可观赏其寒树景象。
(4)花木类
梅
花木盆景是以花色、花姿兼美,五彩缤纷,灿烂绚丽,香气沁人,生机盎然的花树或花卉为材料,配以精致盆钵,经过装饰加工,突出观花效果的一类盆景。
其造型要以虬枝古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繁花满树者为佳。
如取材得法,四时花序不绝,皆入画境更为佳。
常用的材料有迎春花、梅花、碧桃、金雀花、腊梅、海棠、山茶、杜鹃、六月雪、紫薇、桂花、雀舌栀子等名花佳卉。
花卉盆景在园景中有其独特的效果,每逢佳节,有盛花的盆景点缀,姿色诱人,香气袭人,令人赏心悦目,感到满园春色。
(5)果木类
果木盆景以观果类树种为材料,其果实色彩悦目,红紫者为贵,色黄者次之。
每当丹实累累,金果挂枝时,不仅为园景增色,且给人以丰盛之感。
常用的材料为火棘、南天竹、金弹子、虎刺、枸杞、果石榴、胡颓子、野山楂、佛手、金桔、小檗、荚莲等。
果木盆景每当深秋之时,花事凋落,树木飘零,在秋风萧瑟的庭园,能点缀数盆观果盆景,红、黄相间,色彩注目,风姿优美,可打破沉寂园景,增加生活环境的情趣。
(6)蔓木类
蔓木盆景是以蔓性树木或藤本植物为素树,上盆加工造型,突出其卷曲的茎干、垂拂的枝叶而形成的一类盆景。
它兼有花果艳丽,姿韵优美,别具风格的特色。
常用的材料有紫藤、常春藤、络石、金银花、扶芳藤、凌霄、葡萄、爬墙虎等木质藤蔓植物。
该类盆景以蔓茎缠绕或悬垂为其特色,故多装饰于深盆高架,或挂壁长垂,或附石盘绕,具有婀娜的风韵,苍古的风貌。
(7)花草类
花草盆景的选材,既区别于以观赏树姿为主的树木盆景,也不同于一般的盆花。
可以选用观花为主的木本花卉,如海棠、月季、杜鹃、山茶、迎春等;也可选用兰花、菊花、水仙等草本花卉。
盆中可配置山石、牧童、仕女、老翁等小型配件,以表现花草盆景的整体装饰美和一些题材的诗情画意。
5.树桩盆景的形式
树桩盆景可以分为规则型和自然型两类,从发展趋向看,以自然型为主。
自然型的造型,常随树桩素材的自然势态而因势制宜,顺势利导,构图比较灵活。
模拟自然生长的大树,随意造型,形状多变,姿态万千。
有不同的形式,却无一定的格式。
其形式大致可概括为12种:
(1)直立式
植株向上,巍然挺立。
主干直立,不弯不曲,枝条分生横出,雄伟挺拔,层次分明,巍然屹立,具有自然界古木参天之姿态。
直干式盆景又分为单干、双干或多干等形式。
在我国岭南派盆景中最为常见。
常用的树种有五针、金钱松、水杉、榉树、朴树、榔榆、九里香等。
(2)斜干式
树木主干向一侧倾斜,枝条平展于盆外,主枝向主干相反方向伸出,树形既具有动势,又不失平衡,具有虬枝横向,飘逸潇洒的山野老树姿态。
常用的树种有罗汉松、榔榆、雀梅、黄梅、贴梗海棠、金弹子等。
(3)卧干形
树横卧盆面,似雷击风倒之势,干虽横卧但树冠崛起伸展。
树木主干横卧于盆面,而树冠枝条则昂然崛起,树姿苍老古雅,有虬龙倒走之势,野趣十足。
如黄山卧云峰横生的卧龙松,树干作伏卧状,顶枝昂首,颇有苍龙凌波之状,为奇松自然景观之一。
卧干式常用的树种有雀梅、九里香、榔榆、地柏、枸杞等。
(4)曲干形
树干蟠曲向上,多见于古典传统的形式。
树木主干蟠曲向上,如游龙形状,枝叶前后左右错落,层次分明。
曲干有自然型,或规则型。
徽派、川派及扬派盆景常见此种形式,如游龙梅、方拐式等为曲干工造型。
常用的树种有梅花、桧柏、紫藤、紫薇、真柏、罗汉松等。
(5)临水式
树干横出飘逸于盆外,但不倒挂下垂,宛如临水之木。
与斜干式近似,但主干倾斜角度更大,常常接近于横卧,但又无反向伸出主枝。
常用的树种有雀梅、黑松、柽柳、黄杨、罗汉松等。
(6)悬崖式
植株茎干向外悬挂,临危列险,有似苍崖古松。
茎干悬挂不低于盆底的称半悬崖,低于盆底的称全悬崖。
(7)提根式
树木根部盘曲裸露在盆土外,如鹰爪高悬,或如蟠曲蛟龙,古雅奇特。
这种形式须在翻盆时,逐步将根系提升到土面而形成。
常用的树种有榕树、榔榆、三角枫、雀、黄杨、六月雪等。
(8)连根式
二干或多干,
粗根裸露相连,茎干高低参差,错落有致。
广东称“连理树”。
这种形式多选用植株根部易萌发不定芽的树木种类,具有山野根部相连的多株树木的景象。
常用的树种有福建茶、六月雪、雀梅、黄荆、火棘、赤楠等。
连根式应是提根式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