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生活--作文教学的泉源

生活--作文教学的泉源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永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歇。
”可见,文章与生活的关系是何等密切。
因此,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将作文教学融于生活,是很重要的。
一、教师是学生发现生活的启蒙。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
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于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
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浏览,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如开展体育比赛、文娱表演、小实验、小制作、游戏、劳动等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二、动情是学生感受生活的验证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
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
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
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为我们的生活经历和观察是我们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的来源。
生活中的每一个经历都是一个独特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写作将这些故事
变成文字,使得它们能够被更广泛地传播和分享。
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还是新闻报
道和评论,都需要生活中的素材作为基础。
除了个人的经历,观察也是写作的重要来源。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社会现象、人际关系、历史事件等,获取大量的灵感。
用于写作。
生活中的小故事也是写作的重要素材。
例如,朋友间的交流、市场上的小摊贩、路上
的小动物、天空中的云朵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灵感点。
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的生活中获
取素材,不但可以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而且可以激发更多人关注生活的点滴。
尽管生活中不时会发生感人的故事,但写作的过程也充满挑战。
写作者需要把自己的
想法和真实经历转化为文字。
这既考验了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作者在创作时融入
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如果没有一个充实的生活经历,很难产生写作的共鸣,文字也很难打
动读者。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写作者,生活经历是非常重要的。
充实的生活经历可以使作品更
加真实、生动、有力,从而吸引更多人去阅读、思考和感受。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著名作家
会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获取灵感,并将这些经历上升为文化经典的原因。
总而言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想象和写作都源自于我们的经验和观察。
在我们的日
常生活中,充分感受和体验生活,观察和思考身边的点滴,都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和灵感。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经历,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看法也各不相同。
而正是生活的各种经历和感受,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首先,生活中的经历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灵感来源。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事件会在我们的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比如,作家鲁迅就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写出了许多深刻的小说和散文,这些作品不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问题,也反映了鲁迅自己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受。
其次,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为我们提供素材。
我们身边的父母、亲戚、朋友、教师等,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他们的言行举止、情感变化、行为决策等,都可以成为我们作品的创作素材。
通过观察和描写他们的形象,我们可以展现出他们的内心感情,反映出人类的情感世界。
另外,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也可以成为我们作品的素材。
社会现实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给我们带来挑战和机遇。
我们看到的贫困、不平等、污染等问题,都可以反映到我们的作品中,传递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例如,许多作家都曾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出社会问题的质疑和批判,让人们深刻反思现实世界。
最后,生活中的日常细节也是我们作品的写作素材。
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常小事,都是值得我们琢磨和关注的。
无论是一杯咖啡的味道,还是一句陌生人的话语,都可以成为我们作品的细节描写。
这些描写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却可以旁征博引、点睛画龙。
总之,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它提供了无尽的素材和灵感,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思考和创造。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
让生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对作文指导教学的反思

思维和朴实亲切 的生 活气息 。 主要原 因 , 其 就是学生 较复杂 的原 因 , 察没能 一次 完成 , 观 还需 反复 观察 、
作文忽视生活甚 至脱离生活 。 面对这种情况 ,教 师要引导 学生懂得生活对 写 反复思考才能 比较 准确地抓住它们 的特 征。 这样长期坚持 下去 ,我们 的学生就一定 能学会
让你 感到熟悉而亲切 的桌椅 ,有令你爱不 释手的书 源丰盛而不枯竭 , 溪水 自然活 泼泼地流个不 停。” 作
本 ……单调的校园里 , 红花绿 叶中的教学楼 、 蓝天下 文应该 是鲜活的生活体验 , 生活 阅历越丰富 , 作文 内
飘扬 的国旗 、草坪上活蹦乱 跳的同学 以及盘旋 呜叫 容就越 充实。生活 中缤纷 的色彩 、 多变的声音 、 多彩
于花树问 的小鸟 ……走 出学校 ,修理工顺 着脸颊下 的画面都可以 冲击学生 的心 灵 , 涌上他们 的笔端 。
淌的汗珠 、售货员可掬 的笑容 、工地上 繁忙的场景
… …
针对学 生 “ 两耳 不 闻窗外事 , 心 只读 圣贤 书” 一
这一切难道不值得一写 吗? 应该说处处 皆是景 , 的现状 , 师要有 意识 地创设 条件 、 教 组织 学生深 人 活、 体验生 活。 : 如 组织慰 孤 寡老 出现 了新 的状况 , 必须 时常进 行 还
跟踪检测 。
和评定还 可 以采用 客观与 主观相结合 的方法 。特 别是笔试 与 口试 的结合 ,有 助于促进平 时语文课
程的 听说 教学 , 有助于培 养学生 良好的心理 素质 ,
建立 良好 的人际关 系 ,促进学 生个体 的社 会化进
学生进行 作文指导 :
一
的同时辅以思考和想象 。 这样能使学生 }表及里 、 I 1 1 l {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生活是一首永远在进行中的诗歌,它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丰富多彩的经历,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灵感和素材,让我们的文字更加有温度和生命力。
人们对于生活常常存在着两种态度,一种是被生活所迫,认为生活是压力和负担的源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写作;另一种是与生活和谐相处,将生活作为创作的源泉,获得灵感和动力。
我们应该选择后者的态度,将生活融入到写作中。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是我们写作的源泉。
每一个细微的感触和观察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一个日出的美丽景色、一朵绽放的花朵、一只快乐的小鸟,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灵感。
这些美好的瞬间都值得我们用文字来记录和表达,让读者也能感受到这份美丽。
生活中的丰富经历是我们写作的饵料。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和经历,这些经历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丰富素材。
无论是一次旅行的冒险和启发,还是一段感情的沉浮和思考,都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灵感之源。
通过将自己的经验融入到写作中,我们可以让作品更加真实和引人入胜。
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是我们写作的燃料。
生活不仅有甜美的瞬间,也有苦涩的经历。
这些挫折和困难可以成为我们创作的动力和燃料。
通过对于生活中的磨难和折磨的思考和表达,我们可以带给读者更多的共鸣和思考。
写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自我疗愈,也可以帮助他人找到希望和勇气。
生活是我们创作的源头活水,而写作则是我们对生活的回应和表达。
通过将生活融入到写作中,我们可以创造出更丰富、更真实、更有温度的作品。
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我们可以感受到创作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同时也可以与读者分享我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批判

“ 我作主” 这样 的题 目也是虚伪 得很 。 生在现实生 学
活 中作过 什么主 , 了怎样 的主 . 作 又有 多少 的能力
作 主 , 此 这 些 没 有 ,我 作 主 ”学 生 怎 么 能 写 。 在 如 “ , “ 尝 试 中 成 长 ” 个 题 目能 写 吗 ? 个 一直 生 活 在 河 这 一 流 中的 人 往 往 不 需 要 说 我 在 河 流 中生 活 . 有 当他 只 生 活 在 陆 地 上 的 时 候 , 才 可 能 会 想 到说 我 曾 经 生 他 活 在河 流 中。 样 的 . 在 成 长 过 程 中 的人 . 怎 么 同 处 他 可 能 会 知 道 成 长 需 要 什 么 ,成 长 需 要 尝 试 什 么 , 只 有 当他 跨 过 了这 个 年 龄 段 以 后 ,他 才 可 能 会 有 我 “ 经 ” 成 长 经 历 。 照 叙 事 学 的说 法 是 . 生 就 曾 的 按 人
的东西可写 . 写来写去 。 还是考试让 人惊心动魄 . 有 点真情实 感 。 是 , 但 又有 多少人真 的对考 试充满 热 情 与好 感。 除此之外 , 的是在感情 上有 点萌动 , 真 那
不 能 写 ; 的 讨 厌 某 个 学 科 、 个 老 师 , 至 讨 厌 妈 真 某 甚
妈的唠 叨 , 那又 怎么能写 呢? 明显是思 想不健 康 这
的 体 现 , 是 明摆 着 跟 自己 的 前 途 开 玩 笑 吗 ? 些 不 这
潜规则学生懂 。
是 故事 ,一个 事件是否有意义取决于后来 的事件 .
有个简单 的道理 , 自学生生 活的直接 经验是 来
很少的 。 一般来说这些平淡 的 日子不 可能在学生当 下的经验 中留下深刻 的印象 ,因为他还在 其中。 我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作文写作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但很多中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甚至感到畏惧。
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呢?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的生活经历能够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比如家庭中的温馨瞬间、校园里的有趣活动、社会上的热点现象等。
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录下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比如,在春天,可以带学生去公园观察花朵的绽放、鸟儿的欢唱;在秋天,让学生感受落叶的飘零、果实的成熟。
通过这样的实际观察,学生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多彩,从而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二、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举办读书分享会、建立图书角等。
推荐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如《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优秀作品的魅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摘抄优美的语句和段落,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能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例如,播放一段感人的视频、展示一组精美的图片或者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有写作的冲动。
比如,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然后以“母爱”为主题进行写作。
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减少束缚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条条框框,要鼓励他们自由表达。
不要过分强调作文的格式、字数和语法错误,让学生先大胆地写,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充分表达出来。
对于学生的作文,要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善于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用得好的词语、一句精彩的语句,都要给予表扬。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一、在生活中汲取素材一些初中生一写作文就头痛,往往采用流水账式的写作方法。
其实,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所谓“一花一世界”,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写入作文中。
教师要引导初中生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积累素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付诸笔端,写出鲜活的作文。
观察生活,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将事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教师要带领学生关注热点时事,或者引领学生探究感兴趣的内容,写一些感悟,这些都是写作的好素材。
要引导初中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将生活感悟与写作有机结合,提高初中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从独特的视角去表现生活,发现生活的美,感悟生活的美,创造生活的美,让作文回归生活,在写作中张扬个性。
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挖掘源头活水,根据生活体验领会知识,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教师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
二、说真话,诉真情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真情实感,因为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要教育学生提高素养,首先成为一个热爱生命、关爱他人、具有真挚感情的鲜活的人。
教师要避免让学生简单地模仿别人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叙述真实的生活,抒发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样写出的作文才能以情动人。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看朱自清和汪曾祺的散文,给学生举朱自清写的父亲买橘子的例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通过对父亲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要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的父母对你的爱,哪些细节让你感动?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真情。
三、培养写作的创新意识例如,写关于歌颂亲情的文章,教师可以给学生读两篇写亲情的美文,引导学生一步步领会作者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多角度细致观察,深入思考,大胆表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泉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都会感到学生很怕写作文,老
师一说要写作文,学生就会条件反射地大叫起来。
在平时作文训练当中,大多数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是迟迟下不了手,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好写,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可写。
即使完成了也是勉勉强强的,胡编乱造,迫于无奈而凑足字数。
显然,学生怕写,老师难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呢?生活是一切的源泉,更是学生写作的源泉,生活绚丽多姿,无限美好。
培养学生作生活的主人,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善于写生活日记,是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法。
一、植根于现实生活,强调一个“新”字
新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应是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是写作生命。
因为感悟是写作的决定性因素,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
有了感悟才会有写作,人的感悟是有差异的,许多学生在观看同一个景物时,有的灵感顿生,有的却一片茫然;在经历同一件事情时,有的百感交集,有的却无动于衷;在面临同一个问题时,有的思如泉涌,有的却木然无知。
这就是感悟的差异。
感悟能力强的人,耳聪目明,时时留心,处处在意,遇事敏感,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善于激发心中的情,写作富有“灵性”;感悟能力弱的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万事不感兴趣,一切无所用心,遇事迟钝,没有感慨,
没有激情,没有见解,视为写作的畏途。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加强感悟呢?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这个“时”就是现实生活。
所以我们指导学生作文训练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长幼之情、邻里关系、成功与失败、理想与前途、欢乐与忧伤,不失时机地进行“热点炒作”,让学生自觉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意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轰轰烈烈、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
大事当然要关心,但毕竟为数较少,且引人注目;小事细小琐碎,为数很多,并不引人注意,我们更要关心。
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细腻的心灵
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知慧和哲理。
二、激活兴趣,培养感情,享受写作的快乐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应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趋向性和内在的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满怀兴趣地学习,钻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弥补智能的不足。
写作也是如此,我们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
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培养他们对写作的良好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根据不同水平的作文,给他们寻找成功的机会。
利用班内校内报刊、黑板报、演讲等阵地,让一些中下写作水平的学生作文得以展现;同时通过征文、作文竞赛、
网络、报刊杂志的发表等形式,让出类拔萃的作品得到成功的机会。
这样,对学生本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和鼓舞,能够激发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同时,会形成一个个的“光环效应”对他周围的同学也是一个极大的带动,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
作文成功机会的创设,收获的必定是写作的成功。
总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激发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苦”为“乐”
作文教学要想取得高成效,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提高
写作的兴趣。
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要关爱学生,了解他们在写作中的困难,并给以具体指导,热情鼓励,
帮助学生总结成绩,克服失望心理,树立写作信心。
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写出的文章也内容充实、并有真情实感。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地进行写作呢?这就是在平时写作训练中,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
例如:有如下一则材料:一个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捡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吧,明天你就会又高兴又后悔的。
”这个人弯腰拾了一把卵石放起家口袋里,后来发现是钻石、绿宝石、红宝石,他感到又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他拿了一些,后悔的是未能多拿一些。
据上面的材料,类比联想,这则寓言蕴涵了什么道理?你把道理写出来。
原来毫无价值可言的卵石,后来竟发现他们是宝石,有趣;这让人感到又高兴又后悔,亦有趣。
这有趣之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生活中不也有许多在当时认识不到它的价值,过后才发现它像“宝石”般珍贵的东西
吗?时间,青春、友情等等。
四、重视积累,看好一个“活”字
朱熹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有水,先得有源,要有清水,就必须要有活水。
学生生活面狭小,见识不多,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更无暇在课外进行广泛阅读。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很难得到“活水”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饮”。
更何况不是巧妇?面对现实,我们语文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为学生引进“活水”,指导他们积累生活,积累素材,开拓视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做好两件事:一是“读书笔记”,二是“生活札记”。
我给学生规定每周课外阅读应达到的量,但是仅仅停留在阅读这一层面上是不行的,一份读物学生过目之后,真正留在记忆深处成为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的东西极少,这就有赖于做好“读书笔记”。
我告诉学生做笔记时不要拘于文体样式,摘录、提要、书评、读后感等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反正要把阅读中的种种信息用“烂笔头”及时收获下来,待日后再反复体味。
同时要求学生以日记、周记的形式加以训练,开拓学生的练笔空间,多角度,多层次的积累写作素材。
绝大多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能完成任务,养成了写日记、周记的良好习惯,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写日记就是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记流水帐,应从平凡的生活中认真挖掘,用自己的真实情感付之于笔端,那么流淌的是甘冽的清泉,拾取的是闪光的金子。
以上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点滴作文教学经验,针对创
新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尝试。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张扬自己的个性,品尝到写作的快乐,从而把苦于写作变为乐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