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血液制剂、生物制剂及高危药品管理办法

(完整版)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血液制剂、生物制剂及高危药品管理办法
(完整版)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血液制剂、生物制剂及高危药品管理办法

1.目的

加强高警讯药品使用全过程的管理,防范相关临床用药差错和临界差错,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2.范围

全院医护人员、药学人员。

3.定义

3.1高警讯药品包括高危药品及相似药品,是指出现错误和/或涉及警讯事

件频率较高的药品或涉及被滥用风险较高或引发不良结果的药品如:试验用药、控制性药物、治疗范围限制药物、化疗药物、抗凝剂、精神治疗药物与相似药物。

3.2 高危药品是指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风险可引起明显的患者伤害

的药物,包括高浓度电解质、麻醉精神药品及其他高危药品如胰岛素、肝素或化疗药品、肌肉松弛剂。

3.3 相似药品是指名称、包装和标签或临床使用相似和/或发音相似的药

品。包括看似、听似、多规。

4.权责

4.1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简称药事委员会):负责高

警讯药品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4.1.1 参考国内外高警讯药品管理指南或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制定我院高警讯药品目录并及时更新。

4.1.2 定期对高警讯药品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

题及时分析、反馈、整改。

4.1.3 定期分析高警讯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及时通报及警示。

4.1.4 组织开展高警讯药品知识讲座,定期向全院医务人员宣传风险防范措施。

4.2 药剂科:负责及时更新、维护高警讯药品目录和警示符号,每

月对全院高警讯药品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督查。

4.3 信息科:负责高警讯药品的HIS 警示信息的维护。

4.4 临床医技科室:须严格根据本制度的规定管理和使用高警讯药品。

4.5 医护人员:熟悉高警讯药品相关信息,负责开具规范化医嘱和

正确给药。

5.内容

5.1 确定医院《高警讯药品目录》。

5.1.1 药事委员会参考美国安全用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practices,ISMP)高警讯药品目录,结合国内及

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高危药品目录(附件一)及相似药品

目录(附件二)。

5.1.2 医院药品目录变化时,药剂科及时更新高警讯药品目录并

做好数据库的维护。

5.1.3 全院药品储存、使用部门若发现有其它相似药品,应及时

与药学部联系。

5.2 高警讯药品警示标识(见附件三、四)和储存。

5.2.1 高危药品应按药品的储存要求,设置专柜或专区存放,不

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存放处对应放置高危药品标签,执行《药品标签管理制度》。

5.2.2 相似药品,在药品柜中分开存放,避免同排放置,并放置警

示标签,执行《药品标签管理制度》。

5.2.3 医嘱系统、审核系统、药房发药系统等HIS 系统中的高警讯药品有警示符号,并在打印药品使用标签、配药清单等时显示。

■高危药品警示符号『▲』。

■相似药品警示符号:听似『β』;看似『⊙』;多规『★』。

5.3 除手术麻醉科外,各临床科室不储备高浓度电解质。

5.4 高危药品的使用。

5.4.1 高危药品使用前要充分考虑安全性,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5.4.2 医师开具医嘱时,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出生年月日、药品

名称、药品剂量及给药途经 5 项内容,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执

行,避免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的错误,如有疑问应及时向药房查询或拨

打临床药学室咨询电话:XXXX

5.4.3 高危药品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

5.4.4 高危药物在调配时,必须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

5.4.5 高浓度电解质、静脉泵入用胰岛素、静脉泵入用肝素、化

药物、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的给药执行独立双核对制

(Independent double-check process),两名医护人员同时来到病人

身边,各自独立完成给药核对所需的步骤,确认

无误并记录后,方可给药。核对所需的步骤:患者姓名、出生年月

日、药名、剂量、药物浓度、给药时间、途径、给药速度、给药频率、

失效期、过敏史。若有疑问,确认后方可继续操作。对于相似药品易

混淆信息应重点核对,确保正确给药。

5.4.6 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须密切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及用药差错监测,及时报告,科室须每月汇总、分析。

5.5 相似药品的使用。

5.5.1 医生在开具相似药品时,应认真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与

应症,确认无误后方开具。

5.5.2 调剂相似药品时,药师应严格遵循“四查十对”,查处

方,

对科别、姓名、出生年月日;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仔细核对相似药品名称、规格、剂型等,确认无误后方能发放。

5.5.3 药学人员熟悉掌握相似药品目录、鉴别方法与存放位置。

5.5.4 护理人员在给患者使用药品时,必须严格遵守“三查八对”,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对床号、出生年月日、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确认无误后方能给患者使用。

5.5.5 对药学人员、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熟悉相似药品目录及拆

药片的图谱。

5.6 储存高警讯药品的部门每月对高警讯药品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并记录, 科室内部不允许存放高浓度电解质,若科室需存放时须有药事委员会审批通过, 有存放高浓度电解质的科室药品管理需落实双人核对、上锁管理、标示明确独立保存避免误拿误用。

5.7 药剂科每月对全院高警讯药品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督查,记录检查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6.参考文献

6.1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2015 年12 月1日起实施。

6.2 评审条文

6.2.1《JCI 医院评审标准》(第六版),IPSG.3&3.1。

6.3 其他参考文献

6.3.1 美国安全用药研究所(ISMP),高警讯药品目录,2014 版。

7.附件

7.1 XXX医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办法(2018版)(见附件一)

7.2相似药品目录(见附件二)

7.3相似药品警示标识(见附件三)

附件一:XXX医院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办法(2018版)

1 前言

为了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参照国家高危药品推荐目录,同时结合我院实际用药情况,将我院2015版高危药品目录进行精简,方便临床管理。现制订我院新版管理办法及目录。

2 高危药品专用标识

该标识用于医疗机构高危药品

管理。可制成标签粘贴在高危药品

储存处,也可嵌入电子处方系统、

医嘱处理系统和处方调配系统,以

提示医务人员正确处置高危药品。

3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

高危药品的管理采用“金字塔

式”的分级管理模式,见图1

图1 高危药品“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图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中各级别的特点:

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

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

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

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下几类(见表1)

表1 :A 级高危药品

A 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 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

识。

2. 护理人员执行A 级高危药

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

对后给药。

3. A 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

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

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4.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 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B 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 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2)

表2 B 级高危药品 B 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 护理人员执行A 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3. B 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

医生须加签字。

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见表3)。

表3 C级高危药品

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 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2. 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危药品应进行专门的用药交代。

各级高危药品汇总目录

1、高危药品统一标识,各级根据管理措施不同,分区存放,分级管理。

2、单独存放的药品应贴有高危药品标识。

3、本办法自2018年9月1日起开始执行。

附件二:

相似药品目录

编号:

附件三:

相似药品警示标识

编号:

文件修改记录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福州市第六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根据《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计委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重症感染者须经两名以上抗菌药物会诊小组成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副高以上医师开具处方;其他需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情况,可由科主任会诊同意后使用。 1、会诊成员由医务科组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感控科等相关专家会诊、讨论、决定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方法、时间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对于容易涉及医疗纠纷的病例,可邀请医务科人员在场旁听,在会议上提出规避医疗风险及纠纷的措施并记录。 2、我院重症感染病例会诊专家小组成员名单: 林东兴何华清林锦如黄卿郑晓静郑敏华林艺王聚新肖卫文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 重症感染病例会诊专家小组成员以及各科主任(不含主诊医师) 4、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5、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应做好血常规、PCT、细菌涂片、细菌培养等检查,且微生物送检率必须100%。 5、有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①感染病情严重者;②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③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使用时间限定在24 小时之内,其后需要向我院重症感染病例会诊专家会诊申请,同意后并由具有处方权限的医师完善处方手续。 6、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对于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立即停药,并积极救治。 7、对未经申请擅自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科室及个人,按医院相关奖惩措施予以处罚。 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流程 主管医师提出申请会诊 填写电子《会诊单》 会诊专家会诊(确定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方法、时间、剂量等)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办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八条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管理 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的职责: (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二)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 (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宣传教育。 第十二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置感染性疾病科,配备相应数量的感染性疾病专业医师,负责对本机构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配备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第十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建立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等工作,为病原学诊断提供技术支持,负责本机构常见致病菌分布和耐药监测工作,参与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医院各个科室常用药

新康泰克 分为蓝装和红装两种,蓝装主要针对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等症状;红装主要针对发热、头痛、四肢酸痛、咳嗽和咽痛等症状。 新康蓝装具有特殊缓释技术,药物活性成分平稳释放,12小时对抗感冒,早一粒晚一粒远离感冒困扰,简单有效;而红装,药物活性成分迅速释放,1片即可全面缓解多种感冒症状,及时摆脱感冒困扰,快速起效。 口服。成人每12小时服1粒,24小时内不应超过2粒。 本品不宜与氯霉素、巴比妥类、解痉药、酚妥拉明、洋地黄苷类药物并用。 阿司匹林 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普通命名法:乙酰水杨酸 适用症 1、镇痛、解热 阿司匹林通过血管扩张短期内可以起到缓解头痛的效果,该药对钝痛的作用优于对锐痛的作用。故该药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钝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该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与治疗。 2、消炎、抗风湿 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该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3、关节炎 除风湿性关节炎外,该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此外,该品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 4、抗血栓 该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患川崎病的患儿应用阿斯匹林,目的是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6、预防消化道肿瘤 不良反应 长期规律的使用阿司匹林可以大大降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 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该品对胃粘膜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9%)。 较少见或很少见的有(发生率<3%);

医院眼科常用药物剖析

1、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327元) 商品名:苏肽生 适应症:促进神经损伤恢复,用于治疗视神经损伤 用法用量:临用前每瓶用2ml氯化钠注射液溶解,肌注,每日30ug,qd,3-6周为一疗程。 2、盐酸利多卡因 适应症:局麻药及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浸润麻醉,硬膜外麻醉,表面麻 醉及神经传导阻滞。 3、荧光素钠注射液 适应症:诊断用药。供诊断角膜损伤、溃疡和异物,眼底血管造影和循环时 间测定。 4、羟糖甘滴眼液 商品名:新泪然 适应症:减轻由于泪液分泌不足或暴露在风沙、阳光下、久视屏幕等原因所 引起的眼部干涩、刺痛等不适症状,保护眼球免受刺激。 5、曲安奈德注射液 药理:长效糖皮质激素,具有强而持久的抗炎、抗过敏作用 6、左旋多巴片 商品名:思利巴 适应症:用于儿童,青少年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以及斜视性 弱视患者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等,一般不需处理。偶见眼睑 痉挛,高血压,胃痛等 禁忌:严重精神疾患,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青光眼,消化道溃疡和有 惊厥史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7、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35元) 商品名:贝复舒 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上皮缺损和点状角膜病变,复发性浅层点状角 膜病变、轻中度干眼症大泡性角膜炎、角膜擦伤、轻中度化学烧伤、角膜手 术及术后愈合不良、地图状单疱性角膜溃疡等 8、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3.3元) 适应症: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药理:加速恢复眼缺血区血管活性物质的正常水平,缓解血管痉挛,维持脉 络膜血管的正常紧张度及舒缩功能,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流供应,促进缺血 组织迅速恢复 用法用量: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qd,每次2ml 禁忌:脑出血及眼出血急性期禁用,有普鲁卡因过敏史者禁用;青光眼和心 房纤颤患者慎用 9、妥布霉素滴眼液(托百士)(23.5元) 适应症:敏感细菌所致的外眼及附属器的局部感染(小孩) 10、氧氟沙星(22.1元) 商品名:迪可罗 适应症:治疗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泪囊炎、术后感染等外眼 感染(不宜长期使用)

2019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大钺

抗菌药物耐药在美国和欧洲每年造成约5万患者死亡,估计全球每年至少70多万 患者死于抗菌药物耐药。面对耐药问题,如不采取行动,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每年将有1000万人死于抗菌药物耐药 ,死亡人数可能超过肿瘤 抗菌药物耐药:全球共同面临的危机

应对抗菌药物耐药:全球均已行动起来WHO Global Strategy for Containment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WHO 2011. BAD BUGS, NO DRUGS: As Antibiotic Discovery Stagnates. A Public Health Crisis Brews. IDSA 2004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reat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3. US CDC 2013.

应对抗菌药物耐药:全球均已行动起来

WHO:2019年全球的10项威胁 1、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2、非传染性疾病 3、全球流感大流行 4、脆弱的环境 5、抗菌药物耐药性 6、埃博拉等高位病原体 7、薄弱的初级卫生服务系统 8、疫苗犹豫 9、登革热 10、艾滋病

卫健委的政策与行动 2004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06年 围手术期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指南 2008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2009年 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0年 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 2011-2013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2012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2年 关于建立加强“两网”建设的通知 2015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6年 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2017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 2018年 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2019年 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3篇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范文3篇 1、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20XX)38号)制 定本管理制度。 2、抗菌药物是指应用于治疗和控制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的药物。 3、医院应建立、健全、促进、指导、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 用的管理制度,并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 理考核体系。 4、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负责督导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定期 与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医师、药师与护理人员抗菌药物知识调查及本院细菌耐药趋势分析等;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出纠正与改进意见。检验科与院感染科定期 汇总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向全院反馈,未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细菌流 行病学依据。 5、诊断为细菌感染者,应有指征应有抗菌药物。全院抗菌药物 的使用率应控制在50%以内。对感染性疾病应尽早确定病原学诊断,住院病人尽可能在开始抗菌治疗先留取、送检标本,以尽早明确病 原菌和药敏结果。在抗菌药物治疗用药中,细菌培养送检率应达到50%以上。对于未明确致病菌的危急病例,可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临床特点,给予抗菌经验性 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6、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 特点选择用药。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 及联合用药。

7、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科有效治疗的 感染,不需要联合用药 1建立健全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组织和制度 成立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或相应管理组织,由主管业务院长任小组组长,成员包括各临床科室主任、感染控制护士、药 学及微生物学专业人员等。制定符合本医院、本科室的抗菌药物合 理使用管理制度;协调、监控医院抗菌药物的购进及使用;负责抗菌 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定期审查、总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 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根据临床用药情况,组织经常性、 各层面人员的药理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相关药理知识的培训 当今,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型抗菌药物的品种日新月异,细菌的耐药谱也不停地发生变迁,过去经验型的治疗将随着循证医 学的深入被淘汰。只有抓好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观念。通过岗前培训、举办讲座、办学习班、新药介绍等形式,对各级医护人员进行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教育和培训,普及合理用药观念,不断更新相 关知识,提高医院抗菌药物治疗水平。各级医师应根据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经济学,以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适 应症,合理选用药物;护士应了解各种抗菌药物的配制要求,准确执 行医嘱,仔细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积极主动配合医师做好各种 细菌培养标本的留取和送检工作;强调医护人员的协作精神,强调药 物使用中的合理配伍,强化根据药敏试验用药的观念。 3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 通过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杂志,设立本院健康教育橱窗、病床边等多种方式进行宣教,特别是门诊医生要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使 其清楚根据个体用药的重要性,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 达到合理用药的日的。 4制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规定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记录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记录本

病区: 年度: 病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 组长:(科主任) 成员:(副主任医师) (联络员(主治以上)) (联络员(主治以上)) (护士长) 职责: 1、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 2、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疾病情况调查 3、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职称体系 4、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5、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6、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平台 7、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 8、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9、定期报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 10、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谈话诫勉制度 11、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会议记录 ____季度(____月) 日期:年月日时间:时分地点: 主持人: 参加人员: 检查结果:

抗菌药物登记表 病区: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序号 姓名年龄住院号 是否手术 抗生素使用是否 合理 是否是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备注:使用抗菌药物必须全部登记,如果出现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现象,请根据是否手术详细填写下表。 手术病历抗菌药物登记表(月) 病区:病案号:医师:是否合理(是□∕□否) 抗菌药物预防□治疗□药品通用名单次剂量给药频次途径起止时间(年月 日时分)溶媒及剂量 评价项目科室评价 (合理 √,不合 理×)适应症 不合理:无预防用药指征 合理:1.Ⅰ类切口手术范围大、时间长; 2. Ⅰ类切口手术涉及重要器官;3. Ⅰ类切口手 术有异物植入;4. Ⅰ类切口手术年龄>70岁;5. Ⅰ类切口手术糖尿病控制不佳;6.Ⅰ类 切口手术恶性肿瘤放、化疗中;7. Ⅰ类切口手术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8.Ⅱ类切口手术有 指征;9.Ⅲ类切口手术有指征

医院常用药品的别名及常用医药单符号_百度文库

心中的珍藏 人世间有无数的宝藏,但是这些宝藏却永远比不上我心中的珍藏。 上小学时,有一天我起得很晚。开已经大亮了,街道上消失了清晨的寂静,取而代之的是喧闹的街市和车水马龙的街道。我的心中突然有一块巨石悬了起来:上学快迟到了,老师又要在班上同学面前大骂我一顿。想着这些,我急急忙忙地向学校跑。可是,我人小,跑这那么远,怎么赶也赶不上呀!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我沉下心想,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向路人求助。一看这四周也没什么认识的人。大多都去上班了,一回想前面有一个菜场,在那里也许能找到帮助。 来到菜场到处都是买菜的老人和一些小商小贩。谁会借钱给一个小孩子呢?我顿时感觉天比平时要暗、要低一些,把我压的有些喘不过气来。我心里一直在暗暗地恨自己为什么不早点起来呢?这样就不会有这种事了。我正在急得直冒汗的时候,一位老师傅走过来,问我怎么了。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一给他讲了一遍,他拉这我的手到路边拦了辆车,我看到这位老师傅,就像迷失在黑夜里的人终于等到了光明,等我上了车。他再三叮嘱我:“以后早点起来,要好好去

上学。以后多为国家做贡献!”车开动了,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路边,我的心里一酸,这么好的人在哪能里找得到!我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虽然,最后我还是迟到了,但是我的心里却没有十分难过。这位老师傅让我知道了人间温暖。放学后我再去菜场没有再见到那位老师傅。 这件事是我始终记忆犹新的事,它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这一次迟到,虽然我还是挨了骂,但是我认为这也十分值得。人生的波波折折、起起伏伏,哪个不是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练成长的,不仅全靠自己,你还会得到整个社会的帮助。 心中的珍藏 光阴如箭,转眼间我已上了初二。紧张地学习之余,童年的欢欢喜喜,珍藏在我脑海里的往事,又会再次把我拉回到当时的欢天喜地之中。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吃糖,以至于在我四五岁时,就有了虫牙,吃起东西来就牙疼,妈妈看着我那可怜的样子,不得不下圣旨——戒糖。妈妈把家里摆放的糖果都藏了起来。在家里再也找不着糖吃了,我忍受着想吃糖的煎熬。一天、二天……几个星期都过去了,我再也受不了了。于是我便乘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的从存钱罐里拿了一些钱,跑到楼下的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管理规定 这节课学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管理规定。在这里边抗菌药物在临床的使用情况要遵循哪些相关的管理规定?今天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首先介绍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跟大家学习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方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方案里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情况以及管理,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还有就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现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里边要求,要对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管理,而且要达到一定的目标。 这次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目的是什么?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的管理,在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过程中要有相关的管理规定,要依据这样的管理制定去实施。其二,要制定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在WHO里边药物的合理使用包括选择的药物,它是不是安全的。第二点是不是有效的,第三点是不是经济的。提高了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达到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可以有效地控制细菌的耐药,这几年细菌的耐药情况很严重,国家抗菌药物的耐药,比如喹诺酮类的药物,还有链球菌的耐药的问题,还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的问题,也就是非常非常的严峻。在做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时候,要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这是最主要的方面。 说到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它是由卫生部办公厅卫办医政

发的文件,就是所说的56号文件,文件的名称是《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专项整治为期3年,是从2011年开始到2013年结束。药师或者医务工作者都知道,在2011年6月份就按照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方案,建立了每个省市自治区相应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活动方案。每一级区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要根据当地的卫生局或者卫生厅活动方案的内容要求又制定了相应的每个医院活动的方案,而且有具体的目标、具体的步骤、具体的方案。全国的范围主要在哪儿开展?医院主要是重点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要注意一下。这类的医院要不要按照卫生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下面所说的一些目标是要求,如果私立的医院或者民营的医院要评定,我想也应该是纳入到范围的。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前段时间就把一些民营医院有升级,要达标,所以纳入到专项整治活动的范围里边。在其中也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目录是试行版,但最终没有颁布。但目前制定的每个医院的分级管理的目录是借鉴这个目录来的。同时,还颁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这节课主要讲的是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和目标。 看一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内容是什么?史上最严格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里边,有人归纳成为“硬指标”的12条。在这“硬指标”12条里有哪些具体的内容,接下来跟大家一一叙述。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里边有三大块,第一就是抗菌药物购用的管理,就是所说的抗菌药物品种的限

抗生素应用管理制度

抗生素应用管理制度 各科室: 为规范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控制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河北省抗菌药物分线使用及分级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及分线目录。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缺乏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依据的,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 二、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尽可能正确采集有关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未获结果前或严重感染,病情急迫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诊断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一旦明确病原菌,应根据临床用药效果并参考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三、对轻症社区获得性感染或初治患者,可选用常用抗菌药物。对医院获得性感染、重症感染、难治性感染患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断可能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

况,选用抗菌活性及针对性强、安全性好的抗菌药,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 四、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患者的疾病状况:感染严重程度、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等。 (2)抗菌药物的特性:包括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抗菌谱、抗菌活性和后效应等)、药代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半衰期、血药浓度和细胞内浓度等)以及不良反应等。 (3)给药途径:轻中度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重症感染或因病情需要者可采用注射给药。 (4)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优先选用价格低廉、抗菌作用独特、窄谱、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 五、抗菌药物的调整: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临床疗效或病原菌检测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所用抗菌药物。 六、疗程:一般感染在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2~3天,特殊感染或特殊药物按特定疗程执行。 七、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皮肤和粘膜局部用药,以防耐药产生。若全身用药在局部感染灶难以达到有效浓度时,可考虑局部应用。一般不用抗菌药物雾化吸入作为气道预防给

XXXX医院常用药目录.doc

XXXX医院常用药目录 品名项目 剂 型 规格 单 位 用法、成人常用量 医 保 阿莫西林 胶 囊0.25g×50粒盒一日4次一次0.5g口服 甲 类 青霉素钠 粉 针80万、160 万u 支 肌注:一日2次,一次160万u.静 滴:一日1次,一次640 万 u 甲 类 头孢唑林钠(先锋5)粉 针 1.0g 支 肌注一日2次,一次1g;静滴一日 1 次,一次5g 甲 类 头孢拉定(先锋6)粉 针 0.5 g 支 肌注一日2次,一次1g;静滴一日 1 次,一次5g 乙 类 头孢拉定胶 囊 0.25 g×24粒盒一日3次,一次0.5g口服 甲 类 头孢噻肟钠 粉 针2.0g 支一日2~6g,一日不超过12 g 甲 类 硫酸庆大霉素注 射 剂 8 万u×2ml 支 肌注一日2次,一次8 万u、静滴一 日一次,一次5mg/kg.药液浓度不超 过0.1% 甲 类 琥乙红霉素(利君沙)片 剂 0.125g×24片盒一日3次,一次0.375g—0.5g口服 乙 类 盐酸四环素(金晶康)胶 囊 0.25g×24粒盒一日3次,一次0.5g饭后服用 甲 类 乙酰螺旋霉素 片 剂0.1g×12 片板一日4次,一次0.3g—0.4g,首次加倍 甲 类 乙酰吉他霉素(安吉含片)含 片 4mg×12 片盒一日4~6次,一次4mg 含化否 诺氟沙星(氟哌酸)胶 囊 0.1g×12 粒板一日3次一次0.2g—0.3g 甲 类注 静脉滴注。一日0.3g~0.6g。滴注每 左氧氟沙星 射 剂0.3g×100ml 瓶 100ml 时刻应大于 60分钟。喹诺酮 过敏者、癫痫、妊娠、哺乳期及18 岁以下患者禁用。 乙 类 甲硝唑片 剂 0.2g×21 片盒一日3次,一次0.4g饭后服用 甲 类 甲硝唑注 射 剂 0.5g×100ml 瓶一日1次,一次0.5g—1g输液用 甲 类 甲硝唑口颊片(迷尔脱)含 片 3mg×12 片盒 一日3次,一次3mg饭后用,睡前加 用1片 乙 类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一、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首先应尽可能明确诊断再选用药物;临床医生应以细菌学诊断为依据,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实验,使所选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临床医生应掌握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药物动力学特性,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病情危急需在药敏实验前用药者,可先根据临床诊断进行经验治疗,待获知药敏实验结果后再依据治疗效果及药敏试验结果,综合考虑是否调整用药,制定个体化的综合给药方案;按照病人的免疫状态与脏器功能,选用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 二、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必须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选用对微生物影响小的窄谱抗菌药物;已确诊的病毒感染未合并细菌感染者不用抗菌药物;只能针对某一种或两种最可能的细菌进行预防用药,不能无目的的应用多种药物预防多种感染;尽量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不常规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膀胱冲洗、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的局部用药。 三、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是病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混合感染和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

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可考虑联合用药;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一般不采用三联以上用药方案。 四、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时医嘱中很少注明滴注速度和用药的先后顺序,往往由护士凭经验而定,患者更不了解控制滴速的意义,常自己随意调控,造成不良反应。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静脉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静脉炎,应作徐缓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亚胺培南每次滴注时间不宜少于40-60分钟,否则易发生恶心等症状。克林霉素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可引起血压下降,心跳骤停等严重心血管和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氨基糖甙类药物进入血流速度过快,可由于神经肌肉阻滞而导致呼吸抑制,不宜直接静脉推注。药物的联用因用药顺序的不同在输液管内的配伍效果也有所不同。有报道环丙沙星与磷霉素钠、氨苄西林、头孢哌酮、碳酸氢钠等联合应用时,由于滴注的顺序不同而产生沉淀等变化。所以,为减少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此类药物联用时,冲洗输液管或更换输液器,可有效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及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选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1)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尽可能早地多次按操作规程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并按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或修正原使用的抗菌药物。药敏结果获知后调整用药应以经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主。 (2)病情急、危、重者或细菌培养失败者,可按血清学诊断或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除因掌握其抗菌谱外还必须明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及其毒副反应、用药剂量、给药途径与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及其有效浓度的持续时间等。 (4)一般情况下,尽可能避免使用广谱药物与抑制厌氧菌的抗菌药物,以防止宿主自身菌群失调而造成外来细菌的定植与耐药菌株的生长。 (5)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避免与降低抗菌效力或增强毒性的其它非抗菌药物联用。 (6)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损害者,应酌情选用抗菌药物及调整给药方案,并定期做好临床监测。 (7)抗菌药物的疗效因不同感染而异,一般宜继续应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氏杆菌病、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结核病等不在此列。 (8)急性感染如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不明显,在48—72小时内应考虑改用其她药物或调整剂量(血清杀菌效价有重要参考价值)。 (9)病毒性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使用抗菌药物。 2、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者不使用抗菌药物。 3、发热原因不明者不用抗菌药物,以免导致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影响病原体的检出而延误诊断与治疗。病情严重同时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虽然细菌培养阴性仍可有针对性的选用抗菌药物,否则均按最近药敏试验的情况指导用药。 4、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尤以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不得使用。必要时可用新霉素、杆菌肽与磺胺胺酰钠、磺胺嘧啶银等。 5、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明确的指征。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应能达到协同作用与相加作用的治疗效果、减少毒性、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等目的。但不可无根据地随意联合用药,尤其就是无协同、相加作用的甚至就是拮抗作用,并可加重毒、副作用及导致耐药菌株生长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6、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 7、抗菌治疗的同时应重视综合治疗,特别就是提高机体免疫力,不过份依赖抗菌药物。 8、注重研究药物经济学,努力降低药费支出,防止浪费。 (二)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制订与调整原则 1、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包括种类、剂型、剂量、途径、间隔时间、配伍等)应根据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特点、细菌耐药情况,不良反应及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并要根据患者的生理特点(如高龄、小儿、孕妇与哺乳妇等)、病理特点(如肝肾功能损害、过敏体质等)、感染部位等具体情况制定经验性给药方案;有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则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 2、对于轻中度感染,如选用口服药物有效,尽量不用注射剂;静脉用药除治疗

基层医院常用药物表(打印版)

先锋六号(注射用头孢拉定)乙* 0.5g 头孢曲松钠粉针(菌必治) 乙* 0.75g 头孢呋辛钠(注射用) 乙* 1.25g/1.75g 青霉素粉钠(甲)* 80万u 氨苄西林钠粉 甲 * 0.5g(2-4g)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粉针 1.25g 庆大霉素注射液(甲)* 8万u:2ML 丁胺卡那针(硫酸阿米卡星)甲* 0.2g:2ml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 5ml/0.6g 头孢唑林钠针 *甲 0.5g 病毒唑注射液(利巴韦林)甲 * 0.1g:1ml 阿昔洛韦针 甲 * 0.25g*1支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甲 * 2ml*10支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甲 * 5ml*5支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乙 * 6%*500ml*1瓶 甲硝唑注射液 甲 * 0.1g*100ml 替硝唑注射液 乙 100s 清开灵注射液 甲 * 10ml*5支 维生素K1注射液 乙 * 0.5g:10ml*5支 维生素B1注射液 甲* 0.25g:2ml*10支 维生素B6注射液 (甲)* 20ml*3支 维生素B12注射液 (甲)* 10ml*5支 维生素C 注射液(甲)* 70mg*2ml*10支 肌苷注射液(甲) * 20mg*1ml*10支 低分子右旋糖酐针 甲* 1g:10ml*5支 苏打(碳酸氢钠注射液)甲* 10mg:1ml*10支 苏打(碳酸氢钠)注射液 甲 * 50mg:2ml*10支 胞磷胆碱注射液CDPC (甲) 50mg:1ml*10支 参麦注射液(甲限重、急症用药)* 1mg*10支 生脉注射液 甲 * 10ml* 丹参注射液 甲* 0.5g:2ml*10支 血栓通注射液 甲* 70mg*10ml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400mg 舒血宁注射液 5ml*10 西其丁(盐酸陪他司丁氯化钠针) 250ml 门冬氨酸钾镁针 乙 2g 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 2.5g:10ml*5支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甲)* 1g:10ml 硫酸镁注射液25% (甲)* 1mg:2ml*10支 氯化钾注射液10% (甲)* 1g:10ml 氯化钠注射液0.9%(甲)* 60mg:2ml*10支 灭菌注射用水 甲 2ml*10支 西咪替丁注射液(甲氰咪胍) 甲 * 0.2g*2ml 奥美拉唑注射液 40mg 654-2针(消旋山莨菪碱) 甲* 20mg:1ml*10支 胃腹安针(盐酸甲氧氯普胺)甲* 1ml*10mg*10支 阿托品注射液 (甲)* 20mg:2ml*10支 安定注射液 (甲) * 10mg:2ml 氨茶碱注射液 甲 * 1ml*5支 苯海拉明针 甲 * 20mg:1ml*10支 盐酸异丙嗪注射液(非那根) 甲* 6u:1ml*10支 地塞米松注射液 甲* 2mg:lml 地塞米松注射液 甲* 5mg:lml 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甲 2ml*10mg*10支 硝酸甘油针 甲* 5mg:lml 洛贝林注射液(山梗菜碱)甲 * 20mg:2ml*10支 可拉明注射液(尼可刹米)甲* 2ml:50mg*10支 多巴胺注射液 甲 * 10mg:2ml*10支 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 乙* 0.4mg:2ml*5支 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 (甲)* 3mg:1ml*10支 西地兰针(去乙酰毛花苷) 甲* 20ml*50%*5支 速尿注射液(呋塞米) 甲* 10单位*10支 甘露醇注射液 甲 * 250ML*12.5g 心律平针(普罗帕酮) 甲* 10ML*35mg*5支 立其丁(甲磺酸酚妥拉明)甲* 10ml*10支 阿拉明(重酒石酸间羟胺) 甲* 5%250ml 复方氨林巴比妥(氨基比林) 2ml*10 柴胡注射液 甲 * 5mg*10支 注射用赖氨匹林 0.9g 颅痛定(罗通定)注射液 甲 * 0.2g:2ml*10支 TAT 注射液(破伤风抗毒素) 甲* 10ml*5支 纳洛酮注射液(苏诺) 甲 * 0.1g:2ml*5支 曲马多针 1ml*2支 黄体酮注射液 甲* 500U*10支 缩宫素注射液 甲* 1mg*1ml*10支 扑尔敏注射液 1ml :10mg*10 绒促性素(HCG 粉剂) 乙* 2mg:1ml*2支 止血芳酸(氨甲苯酸) 10ml:0.1g*10支 止血敏(酚磺乙胺注射液) 2ml:0.5g*10 奥美拉唑注射液 40mg 葡萄糖注射液 甲* 0.375g:1.5ml 垂体后叶素注射液(甲)* 1.2mg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甲 * 2ml*0.25g*10支 葡萄糖注射液(胶瓶) 甲* 5%*100ml 氯化钠注射液 甲* 100ML*1瓶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甲* 250ML*50g 葡萄糖注射液(胶瓶) 甲* 5%*500ML 复方氯化钠(林格氏) 甲* 500ML 葡萄糖氯化钠(塑瓶) 甲* 5%*500ML 葡萄糖注射液 甲* 10%*500ML 葡萄糖注射液(塑瓶) 甲* 10%100ML 氯化钠注射液(塑瓶) 甲* 0.9%*250ml*2.25 先锋六号(头孢拉定)胶囊 甲* 0.25 阿莫西林颗粒 125mg 头孢克肟颗粒 * 乙 50mg*6包 氟哌酸胶囊(诺氟沙星)甲 * 0.1g*50# 利君沙(琥乙红霉素片) 甲 * 0.125g*24s 替硝唑片*乙 0.5g*8# 氟康唑分散片 50mg/6片*1盒 阿奇霉素颗粒 乙 * 0.1g*6包 灭滴灵(甲硝唑)片 甲 * 0.2g*100片 阿昔洛韦片 甲 * 0.1g*30s 环丙沙星片(奎诺仙) 甲 * 0.25g*6s 阿莫西林胶囊 甲 * 24s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乙 0.375g*6# 头孢克洛分散片 12粒/盒 头孢呋辛脂片 0.25g*12s 盐酸多西环素(强力霉素) 甲 * 100mg*100#

宠物医院常用药品汇总

药品名称适应症用法用量规格包装注意事项 止吐药 甲氧氯普胺镇吐药。①用于化 疗、放疗、手术、颅 脑损伤、脑处伤后遗 症、海军作业以及药 物引起的呕吐;②用 于急性肠胃炎、胆道 胰腺、尿互症等各种 疾患之恶心、呕吐症 状的对症治疗;③用 于诊断性十二指肠 插管前用,有助于顺 利插管;胃肠钡剂X 红检查,可减轻恶 心、呕吐反应;促进 钡剂通过。肌内或静脉注射。 成人,一次 10~20mg(1~2支), 一日剂量不超过 0.5mg/kg;小儿, 6岁以下每次 0.1mg/kg,6~14岁 一次2.5~5mg。肾 功能不全者,剂量 减半。 1ml; 10mg 玻璃 安瓿, 每盒 十支 ?对晕动病所致呕吐 无效。?醛固酮与血 清催乳素浓度可因甲 氧氯普胺的使用而升 高。?严重肾功能不 全患者剂量至少须减 少60%,这类患者容 易出现锥体外系症 状。?静脉注射甲氧 氯普胺须慢,1~2分 钟注完,快速给药可 出现燥动不安,随即 进入昏睡状态。?因 本品可降低西咪替丁 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若两药必须合用,间 隔时间至少要1小 时。?本品遇光变成 黄色或黄棕色后,毒 性增高。 溴米那普鲁卡因用于神经性呕吐和 妊娠呕吐,也用于 晕车、胃痉挛等呕 吐。 皮下或肌注。一 次2ml,对顽固呕 吐可酌情适当 增加注射次数。 2ml 玻璃 安瓿, 每盒 十支 对溴米那、盐酸普 鲁卡因、苯酚有过 敏史者禁用。小儿、 老年患者、孕妇及 哺乳期妇女慎用。 给药期间偶有危重 和特殊情况,应监 测呼吸与循环系 统。应密切注意使 用中普鲁卡因变态 反应。 苯海拉明急性重症过敏反应, 可减轻输血或血浆 所致的过敏反应;手 术后药物引起的恶 心呕吐;帕金森病和 锥体外系症状;牙科 局麻,当病人对常用 的局麻药高度过敏 时,1%苯海拉明液可 作为牙科用局麻药; 其他过敏反应病,不深部肌内注射,一 次20mg, 一日 1 ~ 2次。 1ml: 20mg 安瓿, 1ml*1 0支 (1)幽门十二指肠梗 阻、消化性溃疡所致 幽门狭窄、膀胱颈狭 窄、甲状腺功能亢进、 心血管病、高血压以 及下呼吸道感染(包 括哮喘)者不宜用本 品。(2)对其他乙醇 胺类高度过敏者,对 本品也可能过敏。(3) 应用本药后避免驾驶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1、抗菌药物得使用管理由医疗感染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医疗质管、医院控感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实施。 2、抗菌药物得使用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减少毒副反应,减少预防性抗菌药物得使用。严格控制缺乏指征抗菌药物得使用,坚决制止滥用抗菌药物。 3、遵循分线用药原则,根据病情应用抗菌药物,提倡应用第一线药物,控制第二线药物,严格控制第三线药物得使用。 4、普通感染或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倡首选一线抗菌药物;二线抗菌药物得使用,原则上应由主治医师以上批准后方可使用;三线抗菌药物得使用,应根据药敏或有关专家会诊或疑难病讨论意见,由经管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审批,报分管院长或质管科审批后方可使用。 5、实行三线抗菌药物使用审批登记制,审批后得三线抗菌药物得使用期限不超过七天,若确需继续使用,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6、门诊处方抗菌药以单用为主,原则上不超过三天量,最多不超过7天,严格控制联用,三联用药原则上禁用(抗结核药物除外). 7、抗菌药物使用应遵循得基本原则:

(1)、抗菌药物就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个别也可局部应用)得各种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硝基呋喃类等化学合成药。抗菌药物用于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等所致得感染性疾病,非上述感染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得适应性、毒负反应与给药剂量、用法,制订个体化得方案.限制无指征得抗菌药物使用,非感染性疾病与病毒感染者原则上不得使用抗菌药物。选用药物应以同疗效药物中得窄谱、价廉得药物为先。力求选用对病原菌作用强,在感染部位浓度高得品种,此外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患者得疾病状况(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等),药物得有效性(包括抗菌药物得抗菌谱,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点、药效学特点及不良反应等),病原菌敏感得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及其她因素。 (3)、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 (4)抗菌药物得更换:一般感染患者用药72小时(重症感染48小时)后,可根据临床反应或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决定就是否需要更换所用抗菌药物. (5)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继续用药2—3天,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医院各科常用药物临床信息及药品分类

医院常用药物临床信息 抗微生物药 1.抗生素 a青霉素类: 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美洛西林、磺苄西林钠、b头孢菌素类:第一代: 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唑林钠、头孢硫脒、 第二代: 头孢尼西、头孢克洛、头孢美唑、头孢呋辛、第三代: 头孢地秦、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c其他β-内酰胺类:头孢米诺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氨曲南dβ-内酰胺酶抑制药:阿莫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钠舒 巴坦、美洛西林钠舒巴坦 e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硫酸阿米卡星、依替米星、 异帕米星、新霉素 f四环素类: 盐酸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g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乙酰麦迪霉素、阿奇霉 素、罗红霉素、吉他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

h氯霉素: 氯霉素、甲砜霉素 i糖肽类: 盐酸万古霉素、盐酸去甲万古霉素 j林可霉素类: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l其他抗生素: 磷霉素、夫西地酸 2.合成抗菌药 a磺胺类及磺胺增效剂: 柳氮磺胺吡啶、甲氧苄啶 b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依诺沙星c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e硝基呋喃类: 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f抗感染植物制剂: 盐酸小糪碱、鱼腥草素钠 3.抗真菌药 a唑类抗真菌药: 克霉唑、硝基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

b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制霉菌素 c其他抗真菌药: 特比萘芬、氟胞嘧啶 4.抗病毒药 a抗疱疹病毒药: 阿昔洛韦、泛昔洛韦、阿糖腺苷 b抗HIV药: 拉米夫定、齐多夫定 c其他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阿德福韦、金刚乙胺 5.抗分枝杆菌药 a结核病药: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b抗麻风病药: 氨苯砜、沙利度胺 肿瘤用药 1.抗肿瘤药 a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氟尿嘧啶、卡培他滨、盐酸吉西他滨、羟基脲、氨蝶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