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新高考(考后版)】16专题十六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项集合训练答案PPT教案

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项集合训练答案PPT教案
④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
第110页/共52页
臣心如水
6、①化用古代称谓用语(称自己为“臣”), 表达对祖国的赤字之心。 ②隐喻作者一生远离祖国、故土、四处漂 泊、流浪。 ③表达对祖国、对故乡涓涓不息的眷念之 情。
第112页/共52页
7、①虚指朋友、读者,与其对话,引发一生 漂泊,眷念故国的情愫。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指故乡,与其对话, 抒发对故乡魂牵梦绕的怀念。 ③实指作者自己,与自己对话,抒发思念 故乡却又担心连记忆中的故乡也会失去的 矛盾复杂的感情。
第123页/共52页
8、①以月为线索贯串全文,使文章更紧凑, 更蕴藉。 ②月是中华文化中传统的意象,有利于表 现优美的意境。 ③月是永久不变的,象征着作者对故乡的 情感永远不可割舍。 ④月是故乡的象征,寄寓着漂泊天涯的海 外华人对故乡难以割舍的心路历程。
第134页/共52页
天堂春韵
10、①轻盈盈、慢悠悠、湿润润的凉。 ②似有若无,时飘时停,不经意间濡湿
第第190页页/共/共5522页页
4、①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是真善美 的一生。
②人类种植麦子,麦子供给我们营养,麦子和人类 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这种关系是美 丽的。
③收割麦子的劳动过程是美丽的,播种麦子就是播 种希望,收获麦子就是对自己辛劳的奖赏,收 种麦子的过程是人类美德闪光的过程。
第278页/共52页
4、我欣赏“观念的精英”。①“观念的人” 对观念、思想有一种很强的感悟甚至创造能力, 深具怀疑精神,不盲从,深刻、冷静。②他们 对权力没有欲望,有一种道德的洁癖,有时为 了捍卫自己的理念而不肯做出任何妥协。③他 们是思想启蒙的“动员者”,每一个时代的变 革或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思想家的启蒙,他们 为了捍卫真理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2021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新高考(考后版)】12专题十二

2021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新高考(考后版)】12专题十二
[解析] 续写此题,先要明确写作中心,“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在 最恶劣的环境中,人仍然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再选择写作的人物,梳理 其境遇中能体现“环境恶劣,精神力量强大”的事例;组织语言,运用排 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检查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专题十二 语句扩展与语段压缩
结束
结束
[小结]
考情 分析
“扩展语句”考查发散思维能力,注重想象。从演绎的角 度设题,旨在通过言语操作对考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文字 运用能力进行考查。
文本特点
扩展题型一般会提供几个词语或者一两句诗词,或者引导 拓展方向的提示性句子,有限定的字数或修辞手法等答题 要求;有的题型看似没有条件限定,可以自由发挥,但是 拓展文字必须合乎语境,这种题型更具隐蔽性和挑战性。
考题一
本题考查想象和情境演绎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题干提供 的相关信息展开联想或想象,将要求呈现的情境再现出来。

这道题考查考生围绕一个中心话题进行续写扩展的能力,
题 考题二 要求具体,既限定了人物,又明确要求使用的修辞手法,

在此前提下充实和丰富句意。

这道补写题考查考生两个能力,一个是根据上下文提供的
[解析] 补写时要联系上下文提供的情境,上文是女娲补天的原因,下 文是女娲补天的结果,要补写的部分应该是女娲补天的过程。表述时, 语言要连贯得体,与上下文风格一致,想象合理,注意字数限制。此外, 要注意题干中的一个要求,即“有创意地补写”,不能平铺直叙,简单 介绍。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专题十二 语句扩展与语段压缩
考题三 情境进行合理想象的能力,另一个是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
力,这里的创新主要是书面语色彩的词语和整句的使用。

《核按钮考点突破》高考语文课件:第四部分 写 作 (共98张PPT)

《核按钮考点突破》高考语文课件:第四部分 写        作   (共98张PPT)
文字以一种无形力量使人与之发生共鸣,即便个人品行与行文有轻微 错位,人也会受文字陶冶,走向文中所向往追求的特质,从而完满自身, 更使人与文相接近,共同走向美好一端。周国平曾言:“阅读作为一种精神 财富,任何人都无法剥夺。”如此看来,文字所迸发的力量着实能深刻影响 人,那么个人文章中所言之品性又何尝不会与人缓慢靠近呢?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四部分 写 作
专题十六 写 作
第1讲 析词抓句悟意,准确审 题意
第2讲 借题联想发散,突破 选材瓶颈
第3讲 精心运用素材,强化 说理效果
第4讲 点面结合用例,巧用 句式造势
第5讲 妙用“一线串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 1 讲 析词抓句悟意,准确审题立意
[目标聚焦] 近年高考,新材料作文“唱主角”。然而面对新材料作文试题,不少
文与人品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人与文的趋向完满。性格与人品并非 瞬时性组构的,复杂的内在诚然与文章之内涵时而不对应。但必须承认一 点: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真正值得被亲手写下的文章不需要虚与委蛇般 奉承,即便如此,也只表现出其为人的假意逢迎,也不失为显现人品的一 种方式。由此也可见文与人的一致性。
文至清,人至明。“文如其人”既是必然,又为清正之人的终生追求。
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 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 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高分例文] 言自心,文成人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者的性格特质乃至人品在很大程度上 都溶解在个人作品之中,性格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固然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文品与人品有背离的可能,然也有 边角可见其为人。

【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6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单元检测(3)

【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6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单元检测(3)

【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6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单元检测(3)【核按钮】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第16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单元检测(3)单元检测·27第16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3)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20分)推拿 (节选)毕飞宇沙复明在前厅嚼药,王大夫却站在“沙宗琪盲人推拿中心〞的门口,大声喊了一声“沙老板〞。

王大夫到底走过码头,他没有喊“老同学〞,而是把“沙老板〞这三个字喊得格外地有声势,差不多就是卡车上的汽喇叭了。

沙复明从里头出来,一来到门口就开始和王大夫寒暄.沙老板和王大夫的寒暄很有节制,也就是一两分钟,沙复明就把王大夫带到休息区去了。

休息区里鸦雀无声。

不过王大夫感觉得出来,休息区坐满了人,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

王大夫愣了一下,笑着说:“开会吧?〞沙复明说:“开会一般在星期一,今天是业务学习.〞王大夫说:“正好啊,我也来学习学习.〞沙复明笑着说:“老同学开玩笑了——抽空你还得给他们讲讲。

现在的教育马虎得很,一代不如一代,没法说,跟我们那时候没法比了。

〞王大夫笑出声来,同时也听出门道来了,当着全体员工的面,沙复明给了他王大夫十足的脸面。

王大夫没有顺着杆子往上爬,笑着说:“沙老板客气了。

沙老板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一流的.〞沙复明不在意人家夸他的手艺,却在意人家夸他的“理论〞.他非常在意自己是一个“有理论〞的人.沙复明就笑.王大夫这样说倒也不是拍沙复明的马屁,沙老板的确有手段。

短短的几分钟,王大夫已经“看〞出来了,生意不论大小,沙复明拾掇得不错。

有规有矩。

有模有样。

王大夫放心了。

作为一个打工的,王大夫喜欢的事情有两样,规矩,还有模样.王大夫的感觉是对的。

“沙宗琪推拿中心〞有一个特征,不只是做生意,业务培训抓得特别紧。

这也是沙复明别出心裁的地方了。

培训是假,管理才是真。

一般来说,上午十点左右都是推拿中心生意清淡的时候,沙复明打工的那会儿,经常利用这样的机会睡个回头觉.说起上班时睡觉,盲人最方便的地方也就在这一点了。

2021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新高考(考后版)】10专题十

2021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新高考(考后版)】10专题十

[答案] ①则会造成听力损失 ②无论暴露时间长短 ③如果音量 过大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专题十 语言表达连贯
结束
[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上下文进行 分析。第①处,根据“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甚 至失聪。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可知,应填“则 会造成听力损失”之类的句子。第②处,根据“听力损失程度与 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均会 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可知,应填“无论暴露时间长短”之类的 句子。第③处,根据“即使是乐音”“时间过久” 以及前文对 “噪声”“音量”“时间”的分析可知,应填“如果音量过大” 之类的句子。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专题十 语言表达连贯
结束
[考题二]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 (3 分)
()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__①__不要依赖译文。__②__并不是
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__③__肯动脑筋,__④__
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__⑤__,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小结]
专题十 语言表达连贯
结束
考情分析
文本特点
考题一
设题 特点
考题二 考题三
考题四
语言连贯是考生语言组织运用方面的重要能力,也是高考语言表达的热点与难点。 因为它很能检测出考生语言与思维的双重素养。全国新课标卷对它“情有独钟”, 几乎每年必考。连贯的考查无非两个方面,一是逻辑思维,二是语言组织的规律, 即“事理”和“文理”。事理往往表现为“思路”和语段的“中心”,而文理主 要体现为词语、句式等的运用,目的是使句子更加通顺流畅。

2021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新高考(考后版)】4专题四

2021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新高考(考后版)】4专题四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专题四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诗歌
结束
8.“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水瓶”和“井”“空而常满”,刈禾女的内心也“空而常 满”;②“空而常满”指“我”内心因现状而空阔,却又因神往故乡而十 分充盈,感到满足;③这样的说法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专题四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诗歌
结束
我想告诉给姊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 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卅日 在苏格兰高原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考ຫໍສະໝຸດ 突破专题四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诗歌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专题四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诗歌
结束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 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 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 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 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专题四 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诗歌
结束
试题解析
解读试卷明考向
[考题] (16 分)
[2019·山东高考模拟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9 题。

2021高考语文二轮增分冲破16(1)

2021高考语文二轮增分冲破16(1)

2021高考语文二轮增分冲破16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生死之间雷抒雁①一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完全终止生命。

”是的,即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示他手曾经的存在。

死亡,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久没有了,没有了。

②可是,经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天天,一进房间,你就寻觅那张让你想念、惦念,你如此熟悉的面孔。

若是没有找到,你会不由自主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仍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久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小孩们做晚餐,仍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取得回应。

屋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

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明白她已永久离开了。

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觉其中竟有一缕忧伤。

莫非,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切凝聚在目光中?③我不肯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肯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尘埃去封存。

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弱的神经。

④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再也不流泪。

谁不明白死是人一辈子的归宿!生,让咱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即是一种摆脱。

妻子如此安慰我,儿子也如此安慰我。

他们专门快就从痛楚中跳出来,忙忙碌碌,快欢乐乐,去干他们自己的事,仿佛母亲的离世已是好久以前的事了。

母亲的死,给他们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痛楚,并无留下伤口,而在我的内心,却留下了很深的伤口,有很多的血流出,我常常按着胸口,希望那伤口尽快愈合。

可是专门快我发觉,愈合的只是皮肉,伤痕的深处无法愈合,时常会有疼痛蔓延开来。

⑤我永久可不能忘记2001年9月6日下午5时,在中国作协的会议室学习讨论的进程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早点终止,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母亲的住处。

快抵家时,我打给家里,想马上听到母亲的声音。

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

⑥推开门,像往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无人应声。

我急忙走进里面的房间,看见妈妈躺在地上呻吟着。

2021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新高考(考后版)】8专题八

2021高考语文核按钮考点突破【新高考(考后版)】8专题八
本文档针对高考语文的词语辨析进行了深入解析,主要包含了两道考题及其详尽的答案。第一题以紫禁城的排水系统为背景,考查了精准、精巧,流向、通向,经过、穿过,以及汇聚、汇集等四组词语的准确运用,最终答案为B选项。第二题则聚焦于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历史,通过考查十分独特、别具匠心,才华横溢、才思敏捷理解与运用,来检验考生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能力,最终答案为C选项。这两道考题均体现了高考语文对于词语精准运用和语境理解的重视,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专题十六 文体与提分·记叙文
结束
外面的世界凄寒寂寞,因为有母亲的陪伴,有甜香的牛奶慰藉,屋内的 我竟感受不到一丝寒意。寒冬的暖香沁人,居然有激荡满腔热血的能量、力 度,帮我逐走瞌睡虫,驱除了懈怠及颓废感。此时,我的心里就像吃了巧克 力一样甜美至极。有母爱相伴的夜晚,真好!
温暖的夜晚 不知道是因着屋子里的暖意熏得人昏昏欲睡,还是对学习的倦怠心理作 怪,我看着眼前一堆又一堆的书,以及手里忙不完的作业,大脑开始迟钝犯 困,上下眼皮不自觉打起架来,情不自禁地便想趴在桌上,手指不耐烦地敲 着桌面。 擦——擦——擦,擦——擦——擦,一阵脚步声由远而近自屋外至我身 边,虽然极其轻微但心烦意乱的我还是感觉到并精准判断出——母亲来了! 我懒洋洋百无聊赖地起身、抬眼,一杯热腾腾的牛奶出现在我眼前的桌子上。 雾气缭绕间,香味四处飘溢,小小书房里氤氲馥郁,逗引出我的馋虫来。 懒得动手,只是微探出头来用嘴巴轻轻地抿上一小口,啊,好甜好香!顿时 来了食欲,端起杯子大口咕咚,瞬时便杯空见底。 母亲冲泡的热牛奶如同魔力无边的魔法师,让我迅速打起了精神——拿起 纸笔,继续未竟的作业!
请以“2019 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 种表达方式。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专题十六 文体与提分·记叙文
结束
[范文] 2019 的色彩
此时的夜晚,天空还没有星星,视野漆黑一片,即使有寒冬的冷风吹入, 但我不会感觉寒冷、无措,因为有您,今夜,此时,像牛奶巧克力般,色彩 厚重,味道香浓,倍感温暖,幸福。
专题十六 文体与提分·记叙文
结束
[点评] 这道作文题是漫画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材料的特点是画面加上文
字,构成了一种特定的情境。这种情境生活化很强,贴近考生现实,考生 有切身的感受。
漫画融合的内涵是:师生之间各司其职,恪尽职守;学生学习天天向 上;教师用心教书善始善终;师生情谊恋恋不舍;感恩师情,永世难忘。
专题十六 文体与提分·记叙文
结束
试题解析
解读试卷明考向
[考题一] [2019·全国新课标卷Ⅲ]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 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漫画内容及写作要求见“专题十四”“突破点二[考向 1]”“即学即练”“第 1 题”)
[范文] 老师的眼神
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额头特别宽广,宽广得像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也像 辽阔无边的大海洋,再加上他那如蒲扇般的大耳朵,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但让我刻骨铭心的是他那双能洞穿人的心灵的大眼睛,宽宽的大眼镜下是一双深 邃的智慧的眼睛。高中三年里,我难以忘怀的是他那令人捉摸不透的眼神。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专题十六 文体与提分·记叙文
结束
我们班里有一位同学,一段时间以来,面色黝黑,毫无生气。语文老 师找到这位同学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父亲长期酗酒,不顾家庭,母亲无 业,靠捡破烂维持生活,这位同学一度要放弃读书。可这一切都让语文老 师发现了,他每月默默地资助这个同学几百元,让他的生活有了保障。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专题十六 文体与提分·记叙文
结束
班里有一个来自农村性格内向的男同学,可能是青春期躁动的缘故,鬼 使神差地给下一个年级的一位长得十分漂亮的女生写了一封信。有一天早读, 那个女生的班主任女老师气急败坏地跑到教室外叫出语文老师,瞪大灯笼似 的眼睛,从很厚的镜片里露出两道凶光:“你立即开除这个学生!否则,毁 掉你一生的清名。你马上要退休了,要保住你毕生换来的崇高荣誉。必须马 上开除!”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专题十六 文体与提分·记叙文
结束
[考题二] [2019·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 分)(原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 题卡上。此题选第②题。)
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 年,我们隆 重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欢庆共和国 70 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 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 2019 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 认识?
我们在教室里都有些愤愤不平,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语文老师侧过 头,向同学们眨了眨眼睛。大家都面带愠色,心里诅咒那个蛮横无理的老师。
可我看见语文老师轻轻地推了推眼镜,微微笑道:“唐老师,我再调查 一下事情的原委,给你一个回答。” 那位女老师才气呼呼地扬长而去。
第二天正是周末,语文老师把这位同学叫到家里,叫师娘煮了可口的饭菜 款待这位同学。后来这位同学说本想考军校的,可他决心报考师范院校。这, 无不是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人生选择。
快要高考了,老师就要离开他一生痴情迷恋的课堂。今天是最后一节 语文课,老师低沉而又动情地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清脆的下课铃声响了,语文老师深邃的眼里浸满了泪水,缓缓地离开 教室,脚步有些沉重。我们静静地站起来,目送他远去的背影,连那个最 不喜欢学习语文的捣蛋鬼眼里都噙满了泪花。
试题解析 知识建构 考题突破 一 二 三 四 五
在课堂上,他不时盯着同学们的一举一动,但又忘情地把我们带入课文的情景 中去,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我清楚地记得他上著名诗人艾青的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情景,他声情并茂地为我们朗读了一遍课文,把我们的 感情带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场景里了。当他读完的时候,坐在第一排的我分明看见 他已经情不自禁了,在叫同学们选取最感人的章节朗读的时候,他悄悄地摘下老 花眼镜,偷偷地用纸巾拭干了泪水,可眼角依然泛着红光。他用眼神微微地暗示 我,我于是放声地读起来。
立意角度:可以从老师或学生任一角度单向立意,也可双向选择并行, 可以多方立意。本文将文体明确为记叙文,立意为倡导尊师重教,培植感 恩精神。记人叙事中点赞教师的奉献成就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生的奋斗 担当又回报教师、国家和社会,师生互相陪伴互相成就。选材典型,细节 动人,画面感强,动人心魄,语言朴实而生动,抒情意味浓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