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的进化论思想对我国影响
进化论思想对鲁迅先生的影响研究

28进化论思想对鲁迅先生的影响研究张 蔚[摘 要] 鲁迅先生受到严复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胜,后胜于今”的进化论影响,形成了鲁迅先生“后胜于今”的进化论治学方法,本文着重从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以及对鲁迅先生的影响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 鲁迅;进化论;达尔文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53(2016)11-0028-02一、进化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严复是最早将西方进化论介绍到中国的最有影响的人物,他于1898年出版的《天演论》,实际上是杂糅了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进化观和他自己新的诠释。
在其中他介绍了达尔文、赫胥黎“物竞”与“天择”的学说,赞同斯宾塞将进化观运用了人类社会,指出:“存亡之间,间不容发。
其种愈下,其存愈难。
”强调“与天争胜”“自强保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给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提供了新的救国学说,极大的影响了近代国人对进化学说的理解与接受。
胡适先生在《我的信仰》里就曾描述了当时的国人对于进化论学说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并以运用“进化名词”为时尚:“数年之间,许多的进化名词在当时报章杂志的文字上,就成了口头禅。
无数的人,都采来做自己的和儿辈的名号,由是提醒他们国家与个人在生存竞争中消灭的祸害。
向尝一度闻名的陈炯明以‘竞争’为号。
我有两个同学名杨天择和孙竞存。
”[1]从梁启超到孙中山,都以进化论思想为指导,来推动中国的进步。
“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是推动了进化论学说进一步的传播,进化论思想成为当时学者观察世界、研究文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如陈独秀在《新青年》1卷1号上发表文章就明确提出:“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者,厥有三事:一曰人权说,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是也。
”以说明进化论思想对“人心社会”的重要影响。
郑振铎在《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中指出“我们要走新路,先要经过接连着的两段大路;一段路叫做‘归纳的考察’,一段路叫做‘进化的观念’。
浅谈严复《天演论》中进化论思想传播的影响

浅谈严复《 天演论 》 中进化论思想传播的影响
口张小 红
(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武汉 4 0 7 ) 3 0 9
摘 要 : Ⅸ 天演论》 是根据英 国著名学者赫胥黎Ⅸ 进化论 与伦理学》 书翻译的 , 一 严复根据 需要选择 了 天 演论》 这本 书中的进化论思想对 当时和以后在政治学 , , 社会学和伦理学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
关 键 词 : 化 论 ;自然 进 化 论 ; 会 进 化 论 ; 进 社 进化 论 思 想 的 影 响
严复 是近代 中国著 名的学 者和启 蒙思想 家 , 与洪 秀全 、 有为 、 康 孙 中 山一起 被誉 为” 向西 方 寻找真 理 的 一 派人 物” 。严 复 以其 八大 论 著和 系列 政论 文章 当之 无愧 的被 誉 为” 介绍近 世 思想 的第 一人 ” ① 。翻译 《 天演 论》 严复 的最 大 成功 , 是 胡适 在他 的 《 四十 自述 》 中 说 :《 演论 》 ”天 出版社 之后 , 出几 年 , 风 行全 国 , 做 了中 学生 不 便 竞 的读 物 了。……在 中 国屡 次战 败之 后 , 庚 子辛 丑大 耻辱之 后 , 在 这 个” 优胜 劣汰 , 者生 存” 公式 确是 一种 当头 棒 喝。 ” 中可 以窥 适 的 从 见 《 演论 》 响之 大 。《 天 影 天演 论》 是根据 英 国著 名学 者赫 胥黎 《 进 化论 与伦 理学》 一书 翻译 的 , 名 思义 丰要 内容 讲的 是 自然 界 的进 顾 化与 人类 的伦 理学 规律 , 但严 复 并没有 对原 文照 搬直 译 , 是根 据 而 需要 选择 了其 中导 言 的第一 部分 , 自己的理解 改名 为 《 演 论》 以 天 , 内容 上有增 减 , 改造 , 有 且多 以” 语” 按 形式借 题发挥 , 但就 是这样 一 本书 ,对 当 时和 以后 的影响 是 无法估 量 的 。我从 以下 三个 方面 谈 谈其 进化 论 的影 响: ( 对政 治 界 的影 响 一) 虽然 严 复引进 西方 进 化论 是根 据 中 国现 实 的需 要 , 原著 和 把 中 国古代 人定胜 天 思想 融为 一体 , 从而 向人 们暗 示 : 中华 民族虽 然 岌岌可 危 , 只要把人 们组织 发动起 来变 法维新 , 但 就可 以 自存 自强 。 尤其 是在 《 天演 论》 结束语 中 更明 晰可 见 , 几乎 抛开 了原 文 , 召 他 号 人们” 与天 争胜” ” ,如今欲 治道 有功 , 非与 天争胜 , 不可得 , 而 听天 南 命 , 其 自然 是没有 出路 的, 任 逃避 自然进 化法 则也 只 能是 空想 。吾 辈生 之 当 日, 用 示弱 , 徒 而无 益 来 叶也 。固将 沉毅 用壮 , 大丈 夫 见 之锋 颖 , 立不 反 , 争 可取而 不可 降 ……早 晚孜 孜 , 同志 之 力 , 疆 可 合 谋 所 以转祸 为福 , 因害 为利 而 已矣 。” 他 以社 会进 化 论为 前提 号 ② 召 国民团结 一致共 同抵抗 外来 侵略 者, 同时也 反复宣传 和强调 ” ” 变 的观 点 ,质 力杂糅 , ” 相剂 为 变” 并利用 ” 竞 天择 , 者 生存 ” , 物 适 的理 论 向中 国人 民敲起 国家 危亡 的警 钟 , 声疾 呼 : 顺 应” 大 要 天演 ” 的规
浅谈严复的进化论思想

HEBEINONGJI摘要:严复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翻译家,身处国家危难时期,面对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他积极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不仅系统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其中囊括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为国人提供了先进可靠的信息,最重要的是其提出的进化论思想猛烈地冲击了当时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积极作用,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彩响。
本文通过简述严复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其进化论的主要来源及目的,概括总结其进化论的主要思想,让我们对进化论有进一步深刻的认识,从而更能全面地理解其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严复;进化论;达尔文;斯宾塞浅谈严复的进化论思想河北大学政法学院袁宇茜1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1国内改革当时国内的戊戌变法运动正在开展,根据当时国情,资产阶级改良派与封建地主阶级顽固派进行较量,其中资产阶级改良派将历史进化观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但是由于所在的环境,所接触的事物均不同,因此,改良派内部思想与变法维新的理论不同。
其中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派从公羊三世说中开始寻找变法的依据,而以严复为代表的一派则是通过对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开展深入研究和分析考察,以及阅读大量研究成果,从中寻找科学的理论根据,从这一方面来说,此处正是康有为等人士所缺失的理念。
严复有充足的阅历和知识将进化论作为变法的工具。
并且当权的顽固派大多封建守旧,踌躇不前,安于现壮,缺乏足够的抗争拼搏精神,改变中国封建落后思想的重任就落在了严复等人身上。
1.2外来侵略中日甲午战争失败随之带来的是更加紧迫的局面,这进一步冲击了当时的封建社会,使得人民的国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在面对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局面时,众多爱国之士开始寻求自强之路,大家纷纷开始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寻求出路。
同时,《马关条约》的签订也标志着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目标失败,帝国侵略者的野心也昭然若揭,加快对中国的搜刮掠夺,不仅在中国开设银行等机构,修铁路压榨中国人民,而且此时侵略者已经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企图瓜分中国的领土。
严复的爱国事例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他的爱国事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翻译西方著作,传播先进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国富论》
等西方著作,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论、自由贸易等西方思想,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2.批判封建专制,倡导民主自由:严复在他的著作中批判了封建专
制制度,倡导民主自由,呼吁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3.参与维新变法,推动中国现代化:严复是维新变法的支持者之一,
他积极参与了维新变法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4.培养人才,推动教育现代化:严复创办了北洋水师学堂,培养了
一批现代化的海军人才,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总之,严复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通过翻译西方著作、批判封建专制、参与维新变法、培养人才等方式,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进化论的缺陷

社会进化论的缺陷一、社会进化论重争斗轻合作,造成盲目崇拜革命的现象根据严复的进化论观点,竞争是进化最基本的原则,脱离竞争,则失去生存的根据,必将被淘汰。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竞争意识的强化对激发中国人自立、自强的民族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客观上也造成了民族之间、人们之间,“你争我斗”“你死我活"的心态的消极作用。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党派斗争、派系斗争、民族斗争、军阀斗争与过分强调进化论中的“竞争”不无关系。
事实上,在《天演论》发表之后,严复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故《天演论》既出之后,即以《群学肄言》继之。
”希望弥补单纯强调斗争的弊端。
恩格斯也曾经对这一缺陷进行过批判,他说:“在达尔文以前,他今天的信徒们所强调的正是有机界中的和谐和合作.---在达尔文的学说刚被承认之后,这些人便立刻到处都只看到斗争。
这两种见解在某种狭隘的范围内都是有道理的,然而两者都同样是片面的和褊狭的,自然界中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包含着和谐和冲突;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则既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合作,也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斗争,因此,在自然界中决不允许单单标榜片面的“斗争’。
”自然界如此,人类更不能仅用斗争来解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可是,在斗争思想的影响下,本世纪初中国社会对革命崇拜的现象初露端倪(如邹容的《革命军)),并逐步膨胀。
到五四时期,进步人士纷纷发文阐述革命的魅力。
如陈独秀批评中国的教育是“伪教育”,培养出来的青年往往是“手无缚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雄;白面纤腰,妩媚若处子;畏寒怯热,柔弱若病夫”。
针对现状,他以进化论为依据,提出了“兽性主义"的教育方针,认为世界乃一战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而所谓“适者”首先是指体魄强大的人。
从此,陈独秀主张大力“发展体力教育”,其理论根据乃是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随着革命声浪日渐扩大,革命崇拜日渐散布,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激化的现象,到了‘五四'后期,XX年代初,这激化已经相当普遍,终而形成中国文化界、思想界在XX年代至XX年代间大规模的左转,而革命崇拜也逐渐激化成为一种革命宗教,象燎原的野火在当时吞卷着中国,”緬对这种如火如茶的革命风浪,也不无反对的声音,如杜亚泉已经意识到该思想的弊端,他认为人与人相侵相夺,不讲伦理道德,不讲博爱,社会生活将难以为继。
严复名词解释

严复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严复吗?严复啊,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呢!他就像
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当时中国的思想之路。
严复出生在那个动荡又充满变革的年代。
他远赴海外求学,学习到
了西方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就好比你要
去攀登一座很高很高的山峰,需要有巨大的勇气和毅力。
回到国内后,严复开始翻译大量的西方著作,把那些先进的思想传
递给国人。
他翻译的,哇,那影响力简直太大了!就像一颗投入湖中
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
让人们开始思考,我们是不是也要像西方那
样进行变革和进步呢?
严复的思想就如同春风一般,吹拂着人们的心灵。
他倡导的进化论
思想,让大家意识到不进步就要被淘汰,这多紧迫啊!这就像在赛跑,你不努力跑,就会被别人甩在后面。
他和当时的许多仁人志士交流、探讨,为中国的未来出谋划策。
他
们的讨论激烈又精彩,仿佛是一场思想的盛宴。
“我们要怎么才能让中
国强大起来呢?”“严复的思想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严复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呀!他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
努力。
他就像一个勇敢的开拓者,在荆棘丛中为我们开辟出一条道路。
我觉得啊,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人,他的思想和行动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记住他,学习他的精神,为我们国家的发展继续努力奋斗!。
浅谈进化论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影响

浅谈进化论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影响摘要: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传入中国之后,由严复、维新派加以宣传后,对传统主义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对近代中国的新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进化论中所表现出的竞争思想——“优胜劣汰”和它所带来的全新的价值观——平等、自由。
关键词:中国进化论思想达尔文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物种起源和发展学说的创始人。
他一生中最著名的成果就是提出了“进化论”,而进化论也被称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三个自然科学发现之一。
进化论在戊戌前后进入中国,主宰了一直到五四前后的中国思想界,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潮。
近代中国的进化论是把理论提升为世界观,这就表明了它是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所结合,它的意义也就有了新的理解。
世界观的改变无非是新的世界观取代了旧的,这个取代是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沟通的统一。
进化论在中国的影响就是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沟通。
1.进化论的简要概述想要正确地讨论达尔文进化论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影响,那么首先就要先正确地理解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的生物进化论,和后期在《人类的由来》里的道德进化论。
1.1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思想常被概括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其准确的概括应是“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
“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内容:生物的进化不是由其内部特性决定的,而是由外在的自然选择决定的,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因;在生物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而在自然界的生存斗争中,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
这就是说,是自然选择最终影响了生物演变的历程。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一种自然进化论。
在这里,所谓“自然”是指,不借助外来的能力或智慧,也就是不需要神或外来智慧的设计,乃是借助自然选择。
1.2达尔文的“道德进化论”思想根据达尔文的观点,不仅人具有道德感、良心,一切具有社会性的动物都存在道德感、良心。
正如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所说:“不论何种动物,只要在天赋上有一些显著的社会性本能,包括父慈子孝的感情内,而同时,又只要一些理智的能力有了足够的发展,或接近于足够的发展,就会取得一种道德感,也就是良心。
《天演论》出版前进化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共4页

《天演论》出版前进化思想在中国的传播1897年,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其所宣扬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激发了国人自强保种的爱国热情,《国闻汇编》对此进行了详尽阐述与分析[1]。
笔者通过文献分析考证[2-5],早在《天演论》出版前,西方传教士、中国科学家或与传教士合作、或留洋欧美、游学东瀛,经由欧美或日本纷纷通过期刊、图书、报纸等各种媒介传播这一进化思想。
国内学者对在此著作出版之前,传播进化思想的各种媒介研究甚少,甚至忽略了曾经作为西学东渐主角的传教士的传播者作用。
本文采用文献考证法梳理《天演论》出版前进化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进程,以此探究传播媒介在重大理论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一、《谈天》――西方进化思想传入中国之起点《谈天》,翻译自《天文学纲要》(如图1所示),咸丰元年(1851年)出版,作者是英国著名天文学家约翰?赫歇尔(John Herschel,1792~1871),该书的中文翻译者是李善兰(1811~882)和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1815~1887)。
书中详尽介绍了天体演化与自然界进化的思想,天体演化的内容属于进化思想范畴,据考证,该书是我国翻译出版的第一部近代天文学著作,这部著作的出版也是中国人宇宙观发生转变的标志,因此,1859年可以看作是西方进化思想传入中国的起点[6]。
最先将进化思想纳入自身思想框架体系的是康有为(1858~1927),康有为自称“不是读严复先生的论著,而是研读《谈天》《地学浅释》《格致汇编》等科学读物”。
二、《地学浅释》――进化思想系统形成之作《地学浅释》,江南制造局刊本,同治十二年(1873)出版(如图2所示),美国玛高温口译,华蘅芳笔述,翻译自雷侠儿(Charles Lyell,今译赖尔,1797~1875)的著作――《地质学纲要》Elements of Geology。
该书首次向国人传播了赖尔的地质进化均变说。
此时的进化思想正如一股洪流在中国开始传播,它虽然缓慢,但却坚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伦理学读书笔记陈红旭213030506002 笔记结构;一,对严复进化论伦理思想的总结二,进化论伦理思想对中国近现代思想的影响一,对严复进化论伦理思想的总结严复,字又陵,福建侯官人。
在中国近代史上,严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严复所生活的时代,正值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特殊历史时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力图在西方寻求到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
他翻译了许多西方著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思想介绍到中国,在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而严复本人受西学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这一点集中地反映在严复的进化论伦理思想中。
(一)进化论的自然法则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是一部关于进化论思想的代表作。
严复根据这本书翻译完成了《天演论》,这是严复进化论伦理思想形成的标志。
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中,赫胥黎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揭示了自然历史演变的一个重要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然而赫胥黎却认为这一法则仅适用于自然历史领域,人类社会发展所遵循的是人类自身所特有的伦理法则。
严复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仅是自然界所遵循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所遵循的普遍规律。
这正是严复进化论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严复的这一思想是同当时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分不开的。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列强入侵、国家四分五裂、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在为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在努力寻求一条挽救民族灭亡的救国之路。
严复翻译《天演论》绝不是仅仅想对这部书作一般的自然科学介绍,而是希望通过介绍进化论“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自然法则来告诫每一个中国人:如果我们再不奋发图强,改变落后、被动挨打的劣势,那么中国就很有可能成为这一自然法则的验证者。
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
因此,要究其翻译这本书的思想本质,乃是出自严复深厚的民族情感、忧患意识和爱国思想。
那么中国到底“劣”在何处?西方到底“优”在何处?这是严复进化论伦理思想中首先涉及到的问题,其实质是对西方的重新认识和对中国自身的沉重反思,尤其是对中国国民性的反思。
在这方面,他接受了斯宾塞的思想。
1861年,斯宾塞出版了《教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一书,提出了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所决定的,其主要包括“血气体力”、“聪明智慧”、“德行仁义”,即力、智、德三个方面。
严复认为中国国民素质低下,关键在于力、智、德之不如人,而这三个方面的强胜劣败,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他说:“是以西洋观化言治之家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断民种之高下,未有三者备而民不优,亦未有三者备而国威不奋者也。
”“人欲图存,必用才力心思,以与是妨生者为斗,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胜者非他,智德力三者皆大是耳。
严复由此提出了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重塑国民人格和提高国民素质的“三民”主张,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这样严复有机地将进化论的自然法则运用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领域,并形成了其独特的以“三民”主张为核心,以倡导西学、道德重建、人格重塑为实质内容,以功利主义为特征的进化论伦理思想。
(二)剖析国民人格,批判封建道德严复在剖析国民人格时,对中国国民劣根性进行了反思,对造成国民劣根性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道德进行了尖锐批判。
严复认为,中国国民劣根性首先表现在国民的“奴性”上。
中国人奴性之缘由,出自于中国封建千百年来的宗法等级观念。
“中国自秦以来,大抵皆以奴虏待吾民。
”然而,可悲的是不仅统治者“以奴待民”,而且“民亦以奴虏自待”。
中国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中国人“奴性”形成的罪魁祸首。
劣根之二在于“民愚”。
民愚的根源在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整个都奉行愚民政策。
严复认为中国当前之急,在于“治贫、治弱、治愚”,而三者之中尤以治愚为最急。
1902年,严复在《外交报》撰文指出:“有一道于此,致吾于愚矣,且由愚而得贫弱,虽出父祖之辈,君师之严,犹将弃之。
”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叛精神和大无畏的气概。
劣根之三在于“德败”。
严复沉重地指出,中国之道德风气,已堕落到足以亡国灭种的地步。
最突出地表现在“顾私而忘公”。
他写道:“善夫!姚郎中之言曰:“也固有宁视其国之危亡,不以易其一身一瞬之富贵。
故推鄙夫之心固若曰:危亡危亡,尚不可知;即或危亡,天下共之……,故其端起于士大夫之估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严复直接将“德败”的原因归结于封建宗法制度,他指出:“民所恤私之恤者,法制教化使之然也。
对于社会道德沦丧,严复忧心忡忡地指出:“夫社会之所以社会者,正恃有天理耳!正持有人伦耳!天理亡,人伦堕,则社会将散,教则他族得以压御之,虽有健者,不能自脱也。
劣根之四在于“尚权”。
严复认为中国封建统治所奉行的“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的腐朽制度。
他说:“中国自古至今,所谓教育者,一语尽之曰:学古入官已耳!一夫使一国之民,二千余年,非志功名则不必学,而学者不过词章,词章极功,不逾中式,揣摩迎合以得为二则何怪学成之后,尽成妇隶之才。
因而在中国求学不是为了获取知识和真理,而在于入仕为官。
为了做官可以不择手段,如在考场上“通关节、顶替、请枪、联号诸寡廉鲜耻之尤”。
一旦做官之后,便以“巧宦为宗风,以趋时为秘诀。
因此,严复认为八股取士的教育制度,不仅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堕落,而且也是中国科学不兴、国弱民衰的直接原因。
劣根之五在于“崇古”。
中华民族生息繁衍数千年,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具有强大的内聚力。
然而千百年的历史沉积,也使中国人养成了因循守旧,喜好“以古为宗”,普遍烙守“数千年前人所定之章程的传统”。
尤其是封建伦理道德、纲常名教观念在中国人思想中根深蒂固,使得中国长期以来妄自尊大、因循守旧、盲目排外,这是中国在近代落伍的直接原因。
严复尖锐地指出,封建统治者所极力维护的“礼”和他们大肆宣扬的“纲纪”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的道德学说;孔孟的“诗书礼乐之教”是使中国不能自存的“亡国之教”。
因而严复主张弃古从今,以西方的新学代替封建旧学,以新道德代替旧道德,对中国人的国民性进行彻底的改造。
(三)“倡导西学、道德重建、人格重塑”的提高国民素质计划严复认为,中国要避免亡国灭种,当务之急在于通过“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来摈除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进行道德重建和人格重塑。
首先要摈除中国人“奴性”之劣根,倡导“自由、平等”之精神。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旧观念下,百姓不是国家的主人,因而,他们也就没有国家责任心,民族责任感,这正是中国人“恤私忘公”德性之由来。
自由、平等观念的确定,其意义在于对个人独立人格的承认,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之主人,只有去掉了“奴性”才能“进吾民之德,于以同力合志,联一气而御外仇”,“而赴公战如私仇者”。
其次是要为中国人治愚疗愚,而治愚疗愚之良方就在于要“倡西学、开民智”。
封建传统的礼教旧学、传统的科举取士制度,使得中国人变得愚昧无知,使得今日之中国“力、智、德”均不如人,故国之衰可知也。
严复认为改变这种状况只有一个办法:“有一道于此,是以愈愚矣,且由是而疗贫起弱焉,虽出于夷狄禽兽,犹将师之。
也即是说要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新学”。
严复认为西学是开启民智的钥匙,是国强民富的关键,他于是发出了当前教育当务之急是发展物理科学的呼声。
严复称:“举凡水火工虞之事,要皆民智之见端,必智进而后事进也”,“农工商之民,据其理以善术,而物产之出也,以之益多,非民智日开,能为是乎?‘在严复看来,抛弃封建旧学,以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知识武装中国人民的头脑乃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
再次就是要在“开民智”的基础上“新民德”,即进行道德重建。
严复认为道德在维系人心,固国强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道德扫地,人心岚坏”,社会就将失去维系,心散国乱,民族必衰。
因而严复称:力、智、德三者中,尤以新民德为最难。
他主张用新的道德观念代替旧的封建道德,其主要内容有:(1)用平等、自由观念代替三纲五常的宗法等级观念,严复认为自由乃是道德之前提;( 2)改造旧的封建习俗,倡导新的社会风尚。
严复专门就婚姻家庭道德作了中西对比来说明封建陈规陋习对人性的压抑,比如妇女缠足等礼俗就是“贻害民力”之行为;( 3)树立全新的义利观。
严复明确指出追求合理利益对强国富民的重要意义。
他说:“大抵古今教育不同,古之为教也,以从义为利人苦己之事,必其身有所牺牲而后为之。
今之为教,则明不义之必无利,其见利而忘义者,正坐其人脑力不强而眼光短平,此德育教授新法之大略也。
最后就是要“鼓民力”。
即要增强国人体质。
在严复看来,要提高国民素质就应当“力、智、德”三者并重,互相促进。
严复通过倡导“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中国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提高国民素质的计划,在当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四)严复进化论伦理思想的特征—功利主义道德观在中国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时刻,严复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一方面源于旧制度、旧思想、旧道德影响下的国民劣根性;另一方面源于中国经济落后,国贫民困。
因此,中国要想免于灭顶之灾需从两个方面入手。
除了道德重建,改造国民性之外,还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国强民富。
在他的译著中,严复介绍了大量西方资产阶级经济思想,主张在中国实行“开明自营”,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在介绍西学的过程中,严复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功利主义道德观。
首先,严复阐明了“利”对于今日之中国的重要性。
他说:“中国士大夫,以言利为讳,又太习于重农抑商之说,于是生财之途常隘,用财之数常多,而财之出于天地之间,往往遗弃而不理。
”所以中国若“不痛改讳言利之习,不力破重农抑商之故见”,就不可能强国富民。
他对孟子、董仲舒等人重义轻利的道德观进行了批判,认为这些理论“几率天下而祸仁义矣,其次,严复认为“义”与“利”二者关系并不是矛盾的,相反二者是相统一的。
他斥责传统思想“分义利为二涂”的理论是阻碍社会进步,祸害天下的“浅薄之道”;认为那种言利必致“天理亡”的观点是对“功利”的误解。
在《译事例言》中,严复对斯密的“义利合一”思想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义利合一”乃是符合“天演之道”,合乎人类利益的伟大思想。
那么“义利”统一于何处呢?严复进一步提出了他的功利主义道德观中最重要的思想:“两利为利、独利必不利”,主张群己利益并重。
既反对完全舍群体、他人利益只顾个人利益,也反对不顾个人利益而只顾群体利益。
严复认为:“大利所存,必其两益,损人利己非也;损己利人亦非;损下益上,非也;损上益下亦非。
“未有不自损而能损人者,亦未有徒益人而无益于己者,此人道极大公例也。
因此,严复提出了“民盼利进、盖为常道”,“母财生利、为义自确”,“自由贸易、公平为竞”等重要思想,主张“开明自营”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