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气质

学前儿童的气质
学前儿童的气质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气质

学前儿童的个性远还没有形成,但个性系统中的若干因素已经有所发展,我们将在本节中阐述学前儿童的气质、自我意识、性格等个性的因素及发展特点,并阐述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一、气质的类型

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如言语速度、思维速度等)、强度(如情绪体验强弱等)、稳定性(如注意集中的时间长短)和指向性(如内向或外向)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组合。气质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色彩,不同气质的人其行为特点、言语速度、情绪类型、思维习惯、交往风格、性格特征都有各自明显的特色。这些特色反映在他的所有心理活动中,并直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对气质类型的划分一直影响至今。他认为个体内有四种体液,其分布多寡构成人的气质差异:有的人激动,如发怒,不可抑制,是由于黄胆汁过多,这种人称为“胆汁质”;有人热情,活泼好动,是由于血液过多,被称为“多血质”;另一些人敏感、抑郁,是由于黑胆汁过多,被称为“抑郁质”;还有一些人冷静、沉稳,是由于黏液过多,被称为“黏液质”。虽然,希波克拉底用体液来解释气质成因有点儿缺乏根据,但他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却比较切合实际。心理学至今一直沿用这一分类。

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点。它们在条件反射形成或改变时得到表现。由于在个体身上在各种不同组合,从而产生了各种神经活动类型。其中最典型的有四种。

(1)强而不平衡型。兴奋占优势,条件反射形成比消退来得更快,易兴奋、易怒而难以抑制,又叫兴奋型。

(2)强、平衡而且灵活型。条件反射形成或改变均迅速,且动作灵敏,又叫活泼型。

(3)强、平衡而不灵活型。条件反射容易形成而难以改变,庄重、迟缓而有惰性,又叫安静型。

(4)弱型。兴奋与抑制都很弱,感受性高,难以承受强刺激,胆小而显神经质。

这四种神经活动类型,恰恰与希波克拉底所划分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见表2-5)。

表2-5气质类型对照表

由于气质与神经系统的先天或遗传特征有关,因此,通常认为气质类型是相对稳定的,不容易改变。环境可能会掩蔽气质的特性,但并没有改变气质。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都能以自己特有的动力特征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婴儿的气质类型

(一)托马斯的气质分类

托马斯(A.Thomas)根据活跃水平等九个维度(见表2-6)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照看型、难以照看型和缓慢发动型三类。

表2-6气质的主要维度

[英]艾克森著,闫巩固译:《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65页。

容易照看型的婴儿生理节律有规律,比较活跃,容易适应环境,如容易接近陌生人,容易接受新的食物,容易接受安慰等;情绪比较积极、稳定、友好、愉快,喜悦的情绪占主导;求知欲强,在活动中比较专注,不易分心;爱游戏,容易得到成人的关爱。这类气质的婴儿占研究样本的40%。

难以照看型的婴儿生理节律混乱,睡眠、饮食及排便等机能缺乏规律性;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爱吵闹,不容易接受成人的安慰,对新环境不容易适应,表现为易退缩和易激动;主导情绪消极,紧张,焦虑强烈;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容易分心;难以与成人合作,与成人关系不密切。在研究样本中这类婴儿占10%。

缓慢发动型的婴儿不活跃,情绪比较消极,表现较为安静和退缩,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比较温和和低调,对新环境的适应比较慢,通过抚爱和教育能逐步适应新环境。这类婴儿占15%。

除了以上三类气质外,还有35%的婴儿属于混合型气质。

属于难以照看型气质的婴儿,如果家长照料态度不当,容易发生心理问题,易形成不安全依恋(见第三编“交往中的学前儿童心理”)。进入学校后,大多数这类气质的儿童会发生更多的适应问题。而且,这类儿童在幼儿期和童年期表现为焦虑退缩,或有较多的侵犯性行为。

对具有缓慢发动型气质的婴儿只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耐心,通常不会发生心理问题。但如果家长对他们缺乏应有的敏感和关心,如漠

视、粗暴等,他们也容易形成不安全依恋。而且进入学校后,与同龄人相比,显得有些适应困难,如表现出焦虑不安等。

(二)卡根的气质分类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卡根受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启发,以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为研究儿童气质的指标,提出了儿童气质研究的新思路。卡根这样描述行为抑制性和非抑制性的儿童:在面对一个不熟悉的人、物或情境的最初几分钟内,意识要对闯入的信息进行理解。这时个体处在“对不熟悉事物的不确定”心理状态。个体以不同的方式对不确定作出反应。面对陌生情境的最初10~15分钟内,有的儿童非常敏感,中断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退回到熟人身边,或离开不熟悉事件发生的地点。如果这类敏感、退缩、胆怯是稳定的行为特征,那么这类儿童称为行为抑制性儿童。另一类儿童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或人时,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没有明显改变,甚至可能会主动接近不熟悉事件。如果这类不怕生、善交往、主动接近陌生环境的行为稳定地发生,那么这类儿童则属行为非抑制性儿童。行为抑制性儿童的主导特征是拘束克制、谨慎小心、温和谦让、行为抑制,经常有高度情绪性和低度社交性。行为非抑制性表现为活泼愉快、无拘无束、精力旺盛、冲动性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把行为抑制性儿童称为胆小的孩子,把行为非抑制性儿童称为胆大的孩子。如果不熟悉事件是一种新事物或环境的改变,行为抑制性儿童就被称为敏感的孩子,行为非抑制性儿童则被称为适应的孩子。如果不熟悉的是一群人或一个人,行为抑制性儿童被称为害羞的孩子,行为非抑制性儿童则被称为

好交往的孩子。卡根发现,4个月的婴儿中有20%对新异刺激容易表现不安,有40%对新异刺激表现坦然,还有30%要再大一些才表现出稳定的气质类型。

卡根在对儿童行为抑制性纵向研究中发现,非抑制行为的保持好于抑制行为的保持。在儿童出生的21~31个月期间,由行为抑制性向行为非抑制性的转变比相反方向转变的人数要多。

卡根认为,气质是生物性因素,但它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神经系统活动特征随神经系统成熟过程有重组现象。儿童的行为具有受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能性。相关的研究表明,双亲是支配型的儿童表现得较顺从、腼腆、被动、缺乏自信心。如果母亲过于严厉,孩子就会表现得幼稚、依赖、被动、胆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儿童对新异事件的抑制或探索反应一般都发生在与抚养者(通常是母亲)相互作用的背景中。当儿童处于一个新环境中,或面对一个陌生人时,母亲常会利用各种社会化策略去影响儿童的行为,鼓励孩子探索新环境,对陌生人作积极的反应。这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母亲的心理问题与儿童的行为抑制有关。易于焦虑和抑郁的母亲,其子女的行为抑制性比例明显高于母亲正常组的儿童。

研究发现,正常儿童的母亲认为孩子的社会技能主要来自他们自身的社会经验,其次是观察学习。她们相信孩子能通过自我调整习得社会能力,因而她们很少使用支配式教育。如果孩子表现出社会退缩,这些母亲往往把行为原因归因于孩子暂时的内部状态,如态度或疲

劳,因而用更积极、更关心、更有信心的态度矫正孩子的退缩行为。而退缩型儿童的母亲习惯于采用支配性方法教给孩子社会技能,把孩子的行为归因于儿童的天性,对孩子的退缩行为表现出生气、失望、难堪、内疚,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缺乏容忍和自控的能力。

在影响儿童气质的因素中,父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的种种性别角色行为与父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此外,父亲对孩子的成就动机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有成就者一般与父亲的关系较密切;成就较低者与父亲的关系较疏远。孩子在校学习成绩、社会能力也与父子关系有关。父子关系比较冷淡的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成绩较低,在人际关系中有不安全感,自尊心较低,常表现为焦虑不安,不容易与他人友好相处。儿童在婴儿期与父亲建立一种积极的亲密关系,对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父亲在儿童教育中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

儿童的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具有文化差异。卡根的一项比较研究发现,华裔儿童在婴儿期和向儿童期过渡的期间,行为抑制性比白人儿童强烈。在实验中,华裔儿童的言语和笑都比白人儿童少。在与母亲分离时,华裔儿童哭得更厉害。在陌生情景中,华裔儿童接近母亲的时间比白人儿童长。华裔母亲认为自己孩子的最明显特征是胆小和害怕,而白人母亲更倾向于认为健谈、幽默感、主动表达情感是自己孩子的明显特征。在加工不熟悉的视觉、听觉信息时,华裔儿童的心率比白人儿童更稳定。

在另一项研究(Chen,et al.,1998)中发现,中国家长认为行为抑制是儿童个性的积极方面,而加拿大家长并不这么认为。中国儿童行为抑制的百分比远远高于加拿大儿童。研究者认为,文化信念支持或改变儿童的原始气质成分。总的说来,儿童的气质成分在文化和环境影响下,可能会有所变化。

婴儿的行为抑制性是遗传与环境经过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产物。行为抑制性儿童所引发的父母反应方式与行为非抑制性儿童所引发的有所不同。父母对极端的抑制和非抑制儿童的忍受力不同,父母对儿童气质特征程度的知觉和父母的自我理想是否一致,都会影响父母与儿童的相互作用。社会文化的差异也影响着气质,最终影响到儿童的行为特点。婴儿的气质类型早期形成后,对儿童的情绪类型和行为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婴儿气质对个体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三、婴儿气质与行为预测

(一)婴儿气质与认知

我们已经知道,对于心理现象来说,气质本身是中性的。气质决定着儿童各种正常行为的表达方式,无所谓好与坏。但每一类气质对

于环境因素都有易接受性和易损伤性两面,表现为某一类型的气质对某一心理过程较为占优势,但对另一心理过程并不占优势。例如,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1996)研究表明,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的记忆优势。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弱型的人对数量多、难度大的实际材料记忆效果好;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强型的人对无意义音节记忆效果较好。在动作记忆方面,对于不太复杂的任务,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弱型的人比强型的人记忆好,而对于复杂的任务,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强型的人比弱型的人记忆要好。

心理学家们从不同的维度研究气质,以便对儿童以后行为特点进行预测。有人运用托马斯的三类型划分,发现从总体上讲,难以照看型气质的儿童和缓慢发动型气质的儿童比容易照看型气质的儿童的学习成绩差一些。影响学业成绩的气质消极特征主要是注意力高度分散,及高活动性、趋向性弱、适应性差。这些消极特征明显的小学生在小学低年级的新闻阅读和数学两项标准化测验中所得的等级和分类较低,两者呈正相关。

一些气质可能比另一些气质更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如专注、持久、适应性强的儿童可能比缺乏这些特征的儿童在课堂上表现更好。那些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心的儿童可能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对新学习环境的适应时间过长可能会引发其他适应困难,导致学业困难。

(二)婴儿气质与社会行为

也有学者从行为连续性的角度研究基于气质的行为预测(J.Kagan, et al.,1984; N.Fox, 1996)。连续性分同型连续性和异型连续性

两类。同型连续性指相同行为或相同属性表现在时间上的连续。如,根据某个婴儿对新异刺激的害怕反应,预测儿童晚期在这个儿童身上会出现的对新异刺激害怕反应的模型。异型连续性指的是基因等潜在特性的连续,而不管表现型的变化。异型连续性强调的是具有共同潜在基础的早期行为与后期行为是否符合儿童相应的年龄阶段,而不强调早期和晚期的某些具体行为的相同或相似。卡根认为,在婴儿身上更容易找到异型连续性,而在成人生活中更容易找到同型连续性。因为在生命的第一年,婴儿在运动、认知、语言等领域内经历了大幅度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量的增加,更体现在质的变化,每一个方面都表达着他们的气质倾向,因而异型连续性是主要形式。根据这样的观点,研究者选择了三组婴儿:第一组婴儿具有高神经运动反应和高负性情绪反应;第二组婴儿具有高神经运动反应和高积极情绪反应;第三组婴儿对新异刺激无明显反应,作为对照组。研究者发现,在生命的头

4年中,儿童的行为与4个月时的气质具有连续性。具体地说,在第一组44个高负性情绪的4个月婴儿中,有12个在随后的4年里被认定为连续的社会退缩。而在31个高水平的积极反应的婴儿中,仅有

1人被认定为连续的社会退缩。在第三组中,作为对照的39名婴儿,

有4人表现出社会退缩。在第二组32名高积极反应组婴儿中,有15人在前4年中被认定为连续地充满活力,而在高消极反应组中的23名儿童中,只有4人符合连续地充满活力的标准。那些具有高神经运动反应、积极反应的4个月婴儿中,在14、24和48个月时在对新异刺激的探究、不怕新异刺激和善交际的表现上具有连续性。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组的连续性尤为明显。其原因可能是这一组代表着更“纯”的气质。卡根还发现,4个月的婴儿若是爱哭、闹脾气,见到鲜艳的、晃动的玩具或嗅到酒精棉球作出很强的肌肉运动反应──四肢挥踢、背部后挺,进入幼儿园后较容易变为胆怯退缩的孩子。4个月大而烦躁不安的婴儿,如果对上述刺激没有明显的肢体反应,则不会变为压抑的孩子。4个月大且有显著肢体反应,但不是易躁怒,而是比较爱笑、咿呀发声的婴儿,较易发展成胆大的孩子。早期肌肉运动反应与日后性情胆怯有关,根源在于抑制型的婴儿脑部杏仁核的激活阈限低。在大脑皮层成熟之前,杏仁核控制肌肉运动反应和爱哭的特性,在大脑皮层成熟并接管肌肉运动反应的控制机能后,杏仁核易激活表现为易胆怯。因此,气质导致的行为连续性是有生理基础的。对于极端的气质类型,儿童行为的连续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难以照看型气质是研究者特别关注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类儿童在不利的环境下发生各种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较其他儿童大。而且这类气质与攻击行为以及非攻击性的反社会行为有关。还有人认为,儿童期有难以照看型气质特征以及有过行为问题的个体,成年期

可能会出现药物滥用。还有人认为,婴儿的气质可预测儿童今后的肥胖和其他行为,如饮食紊乱等。

需要指出的是,气质类型本身并不会造成今后的行为障碍。当儿童的气质与外界环境协调一致时,即当儿童处于调节良好的状态时,儿童将得到正常的发展。而当儿童的气质与环境不能协调时,就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如果一个婴儿具有难以照看型气质,而他的母亲并没有认识到他的气质特点,反而运用不良的教养方式(如不敏感,甚至拒绝),那么,母亲期望与婴儿行为之间产生不协调,关系难以达到融洽,儿童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心理发展受到挫折,最终就会出现行为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气质行为连续性的影响是一个宏观层面上的问题,即在总体上,有20%~25%的婴儿由于气质类型的极端性,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儿童,其行为前后是否连续关键要看他所处的环境因素、他所面临的家长和教师的教养态度和方式,以及他对环境因素所作出的反应。如果脱离这一点,单纯从早期特征去预测将来的性格特征,就带有很大的风险。

气质理论还告诉我们另外一个真理,那就是对于儿童的非抑制行为要加以必要的指导和限制,这同样也包含在成人对儿童教养的“敏感性”之中。也就是说,成人(包括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所有从事早期教育的人)应该把关爱、指导和限制巧妙地结合起来,为儿童的成长营造一个与文化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活条件。因此,在早期的教

养和教育中,根据儿童的气质类型,制订相应策略,增加亲子和师幼间的适应性,是十分必要的。

()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各位同学大家好,这个视频他们来谈一下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我们会谈到以下几个问题:1、气质概述;2、气质的类型;3、学前儿童气质发展特点;4、学前儿童气质和教育的关系; 首先来看气质概述:气质是人心理活动表现出来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方面特点和差异的组合。 气质是先天的遗传的,具有稳定性。一个人的气质类型是受神经系统影响的,具有先天遗传性和稳定性。我们常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就是在谈气质的稳定性。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把气质分为四种: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抑郁质。 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行为外向、了与交往、直爽热情、情绪激烈,比如孙悟空、毛泽东、李逵等人; 多血质活泼好动、热情开朗、行动敏捷、兴趣多变。比如猪八戒、时迁等人; 粘液质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性低,行为内向,做事循规蹈矩如诸葛亮、宋江; 抑郁质多疑多虑、内心体验深刻、行为极端内向,敏感胆小孤僻。如林黛玉; 斯波克拉迪的体液说符合现实情况,却缺乏科学依据,近代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展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更加科学。 巴甫洛夫通过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机制,发展出人的气质类型分为:1、强、平衡、灵活,对应的是多血质;2、强、不平衡、灵活对应的是胆汁质; 3、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是粘液质;弱、不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是抑郁质。具体如图所示。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学前儿童的气质的发展特点 托马斯把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分为三种:1、容易型(40%);2、困难型(10%); 3、迟缓型(15%)。 容易型指的是婴儿轻松随和、情绪积极,对新环境容易适应,有规律有节制,比较好带;困难型指的是生活规律极差,难以适应新环境,有时显得抑郁,对新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教案

课时教案 编号:第8号 课时安排: 2 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 1.能做出本节思维导图并讲解; 2.能说出气质的概念、分类; 3.能用所学知识分析气质类型并提出解决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 气质的特征;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教学方式:讨论法、讲授法、探究性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科书,投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需要概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案例导入: 西游记神话故事 三、学习新知: (一)气质概述 1.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的组合。 气质的特征:先天性、遗传性和稳定性。 2.气质的类型 气质分为不同的类型: (1)希波克拉底的气质分类(体液说):分类依据不科学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二)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特点 1.婴儿的气质发展特点

让学生自己学习和领悟: (1)托马斯的三类型说 (2)巴斯的活动特性说 (3)布雷泽尔顿的气质三类型说 2.幼儿的气质发展特点 幼儿气质发展,表现出稳定性和可塑性两大特点: (1)稳定性 由于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具有先天性和遗传性的特点,因此气质是个性中比较稳定的成分。 (2)可塑性 幼儿的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这并不是说气质是绝对不可变的。幼儿期大脑神经系统尚未结束发育,再加上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幼儿气质的类型和行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变或被掩蔽。 气质测评。 五、学习资料:中国慕课、课本中的资源 六、辅导答疑 七、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授了气质的概念、特征和分类(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了解了学前儿童气质发展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气质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为指导和教育气质类型不同的孩子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的气质(荟萃内容)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气质 学前儿童的个性远还没有形成,但个性系统中的若干因素已经有所发展,我们将在本节中阐述学前儿童的气质、自我意识、性格等个性的因素及发展特点,并阐述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一、气质的类型 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如言语速度、思维速度等)、强度(如情绪体验强弱等)、稳定性(如注意集中的时间长短)和指向性(如内向或外向)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组合。气质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色彩,不同气质的人其行为特点、言语速度、情绪类型、思维习惯、交往风格、性格特征都有各自明显的特色。这些特色反映在他的所有心理活动中,并直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对气质类型的划分一直影响至今。他认为个体内有四种体液,其分布多寡构成人的气质差异:有的人激动,如发怒,不可抑制,是由于黄胆汁过多,这种人称为“胆汁质”;有人热情,活泼好动,是由于血液过多,被称为“多血质”;另一些人敏感、抑郁,是由于黑胆汁过多,被称为“抑郁质”;还有一些人冷静、沉稳,是由于黏液过多,被称为“黏液质”。虽然,希波克拉底用体液来解释气质成因有点儿缺乏根据,但他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却比较切合实际。心理学至今一直沿用这一分类。

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点。它们在条件反射形成或改变时得到表现。由于在个体身上在各种不同组合,从而产生了各种神经活动类型。其中最典型的有四种。 (1)强而不平衡型。兴奋占优势,条件反射形成比消退来得更快,易兴奋、易怒而难以抑制,又叫兴奋型。 (2)强、平衡而且灵活型。条件反射形成或改变均迅速,且动作灵敏,又叫活泼型。 (3)强、平衡而不灵活型。条件反射容易形成而难以改变,庄重、迟缓而有惰性,又叫安静型。 (4)弱型。兴奋与抑制都很弱,感受性高,难以承受强刺激,胆小而显神经质。 这四种神经活动类型,恰恰与希波克拉底所划分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见表2-5)。 表2-5气质类型对照表 神经系统的特性和类型气质 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组合类型气质类型主要心理 特征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教案

公 开 课 教 案 授课课题:第二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第一课时)授课班级:14秋学前教育2班 授课时间:2015年4月24日,周五第二节 授课科目:幼儿心理学

第二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气质的概念;理解气质类型的各种学说;掌握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能正确看待人的不同气质类型对人的影响。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学习气质判别气质类型的兴趣;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因材施教”。 3、行为目标:通过学习能在教学实践中按幼儿不同气质类型,“因人施教” 教学重点:1、掌握气质类型概念 2、掌握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气质类型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提出一个问题情景,请同学们假设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大家会有不一样的做法?从而引出“气质”概念。 问题情景: 电影演出开始后,电影院门前聚集了4个迟到的观众。他们被检票员员拦在门外,不让进去,理由是为了不影响其他观众的观看,只能在幕间休息的时候才能进去。

假设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大家会有不一样的做法? 教师概述:的确,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为人处事表现出不同的做法,有的心急,有的性子慢,有的娇柔有的强悍风行…。这就是气质类型的区别,那么什么是气质呢?? 【新课部分】 一、气质的概述: (一)气质定义: 气质是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定义分析 动力特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 速度(如知觉的速度、思维敏捷性) 强度(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程度) 稳定性(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 倾向性(外部事物、部事物) 稳定性:先天遗传而来,很难改变。 (二)气质类型学说 1、体液说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认为人类气质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完整版)第四章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 知识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人格的概念及构成,进而宏观把握学前儿童人格的基本知识。 2、熟悉学前儿童人格的主要结构,即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和组成成分。 3、掌握塑造学前儿童人格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技巧,进而在实践中运用。 技能目标 1、辨别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前儿童进行相应的教育。 2、掌握并灵活运用学前儿童性格的塑造方法和途径。 3、把握培养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关键点和培养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 气质:指个体对环境事件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模式的特征,包括活动水平、易怒性、恐惧性和社交性等方面 影响气质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一)传统的“四类型说” 这个类型说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认为人类气质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1、多血质 特点:比较外倾,善于交际,比较有精力,灵活性比较高比较变通,情感易于变化且不持久,适应能力比较强,也容易接纳来自外界的环境因素,可塑性最大,兴趣比较广泛,办事效率高,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耐心。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2、胆汁质 特点:比较外倾,但相对比较刻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占主要优势,反应速度虽然快但不够灵活,情绪容易激动、不容易遏制;但持续时间不长,行为比较敏捷,客服困难时意志力比较强,但注意力容易起伏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3、黏液质 特点:比较沉稳、镇静、有耐心,自制力也比较强;但比较刻板,能够埋头苦干,但不容易适应,也不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比较内倾,情绪兴奋性较弱,反应速度比较缓慢。 粘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 特点:比较内倾,反应速度比较缓慢,多愁善感,不善交际,尤其不善于与陌生人交往,对消极事情比较不安,并且难以安静,不容易接受外界的环境刺激,但感情比较细腻、隐晦。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教案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 培养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公 开 课 教 案 授课课题:第二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第一课时)授课班级:14秋学前教育2班 授课时间:2015年4月24日,周五第二节 授课科目:幼儿心理学

第二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气质的概念;理解气质类型的各种学说;掌握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能正确看待人的不同气质类型对人的影响。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学习气质判别气质类型的兴趣;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因材施教”。 3、行为目标:通过学习能在教学实践中按幼儿不同气质类型,“因人施教” 教学重点:1、掌握气质类型概念 2、掌握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气质类型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提出一个问题情景,请同学们假设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大家会有不一样的做法从而引出“气质”概念。 问题情景: 电影演出开始后,电影院门前聚集了4个迟到的观众。他们被检票员员拦在门外,不让进去,理由是为了不影响其他观众的观看,只能在幕间休息的时候才能进去。

假设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大家会有不一样的做法? 教师概述:的确,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为人处事表现出不同的做法,有的心急,有的性子慢,有的娇柔有的强悍风行…。这就是气质类型的区别,那么什么是气质呢? 【新课部分】 一、气质的概述: (一)气质定义: 气质是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定义分析 动力特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 速度(如知觉的速度、思维敏捷性) 强度(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程度) 稳定性(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 倾向性(外部事物、内部事物) 稳定性:先天遗传而来,很难改变。 (二)气质类型学说 1、体液说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认为人类气质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学前儿童气质类型及教育——讲义

一、导入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做完示范后会问小朋友:“谁上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有的小朋友左顾右盼,犹豫不决; 有的小朋友踊跃举手,嘴里喊着“老师,我来,让我来”; 有的小朋友神色紧张,低头偷望着老师,生怕老师叫自己; 还有的小朋友已经忍不住了,冲到讲台上要求做示范。 为什么面对同样一个任务,不同的小朋友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和情绪反应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这是因为每个小朋友的气质或者说脾气、秉性不一样。那么,什么是气质呢? 二、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动力特征。动力特征具体指每个人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倾向性。如:言语快慢、情绪的强弱、内隐还是外露等。 气质具有天赋性和稳定性。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不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能稳定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 三、气质的类型 那么人究竟有哪些气质类型呢?主要有两种学说。 一是体液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复杂的人体是由黄胆、血液、黏液、黑胆四种体液组成,四种体液在人体的比例不同,形成了人的四种不同气质,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二是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的兴奋

过程具有三个基本的特性: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特性结合的不同,就可以形成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分别是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郁型。这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四种气质类型可以一一对应。 这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人分别有哪些特点呢? 1.胆汁质的人兴奋性很高,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的时候,情绪又一落千丈,一般具有外倾性。代表人物有张飞和李逵。 2.多血质的人热情、适应性强,喜欢交际,精神愉快,机智灵活,注意力易转移,情绪易改变,办事重兴趣,富于幻想,一般具有外倾性。代表人物有王熙凤。 3.粘液质的人安静稳重,生活有规律,善于自制,不易激动。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注意力稳定,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缺乏激情,一般具有内倾性。代表人物有薛宝钗。 4.抑郁质的人沉静,对事物比较敏感,善于觉察别人易忽略的信息;情感发生较慢,但持续时间长,体验深刻,容易受挫折,孤独,行动缓慢,一般具有内倾性。代表人物有林黛玉。 当然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是四种典型气质,更多的人是两种或三种气质的混合型。 思考:现在考考大家,西游记中四个典型人物分别倾向于哪种气质类型?说对了。孙悟空倾向于胆汁质和多血质的混合型,猪八戒倾向于多血质,沙和尚倾向于粘液质,唐僧倾向于粘液和抑郁质的混合型。 练习: 再做两道国考在线题。请看屏幕。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属于哪种气质类型?答案是A,胆汁质。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答案是C,粘液质。 四、婴儿气质类型

第14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14 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4.1 复习笔记 一、个性形成的开始 (一)个性的含义 1.概念 心理学上所说的“个性”,又称“人格”,它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2.个性心理的成分 (1)广义的个性心理结构,包含下列五种成分: ①个性倾向性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 ②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这些特征最突出地表现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 ③自我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控制系统。 ④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情感等。这些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成分或基础成分,是人对现实发生反应和联系的基本形式。 ⑤心理状态 它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理活动的背景,表明心理活动进行的时候所处的相对稳定的水平,起提高或降低个性积极性的作用。 (2)狭义的个性,只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或者只是指一个人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个性并不是各种心理成分随便凑合而成的,它是各种心理活动有机组成的体系。它的基本特征是: 1.心理活动的整体性 心理活动的整体性是指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有机的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2.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体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的方式或方向,它影响着一个人经常出现的特点。 3.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是指一个人经常性地表现出某些比较固定的心理特点或品质,在各种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不同时候都表现出某些共同的特点。 4.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心理活动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之处,各人对事物的反应都有自己的独特倾向性,这既由个性各结构成分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决定,也由个性各心理成分之间的不同结合而决定。 5.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是指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具有选择性及对改变外部和内部(内心) 世界具有能动性。每个人特有的稳定的倾向性,使每个人对事物都有不同的反应,每个个体都积极地以不同的态度、特有的行为方式去反映、适应或改造客观现实。 (三)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个性开始萌芽,是指心理结构的各成分开始组织起来,并有了某种倾向性的表现,但是还没有形成有稳定倾向性的个性系统。 1.儿童期是个性开始形成期的原因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学本三班知识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人格的概念及构成 2熟悉学前儿童人格的主要结构即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和组成成分 3掌握塑造学前儿童人格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技巧进而在实践中运用技能目标 1辨别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前儿童进行相应的教育 2掌握并灵活运用学前儿童性格的塑造方法和途径 3把握培养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关键点和培养儿童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 1性格的发展a学前儿童的性格塑造 b学前儿童的性格特点 2气质的发展a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 b学前儿童气质的特点 3自我意识的发展a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 b学前儿童的自我体验 c学前儿童的自我调控第一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气质美女一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气质指个体对环境事件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模式的特征包括活动水平易怒性恐惧性和社交性等方面影响气质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一传统的四类型说这个类型说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认为人类气质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1多血质特点比较外倾善于交际比较有精力灵活性比较高比较变通情感易于变化且不持久适应能力比较强也容易接纳来自外界的环境因素可塑性最大兴趣比较广泛办事效率高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耐心 2胆汁质特点比较外倾但相对比较刻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占主要优势反应速度虽然快但不够灵活情绪容易激动不容易遏制但持续时间不长行为比较敏捷客服困难时意志力比较强但注意力容易起伏 3黏液质特点比较沉稳镇静有耐心自制力也比较强但比较刻板能够埋头苦干但不容易适应也不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比较内倾情绪兴奋性较弱反应速度比

较缓慢 4抑郁质特点比较内倾反应速度比较缓慢多愁善感不善交际尤其不善于与陌生人交往对消极事情比较不安并且难以安静不容易接受外界的环境刺激但感情比较细腻隐晦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粘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1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巴甫洛夫认为这是这是最理想的气质类型兴奋和抑制都很强强度相当并且两者容易转换表现较外向活泼反应速度快适应能力好多血质 2强而不平衡型兴奋型这种类型的个体兴奋优于抑制过程比较容易形成条件反射而且不容易消退特别容易兴奋而且不容易控制和遏制表现较外向易冲动急躁直率热情胆汁质 3强而平衡不灵活的类型安静型兴奋和抑制都较强不易转化一旦形成条件反射很难改变比较稳定表现较安静内向注意力较稳定善于忍耐其他小朋友的要求对环境适应相对慢黏液质 4弱型抑制型兴奋和抑制都非常弱很难形成条件反射表现孤僻内向胆子较小不易适应环境抑郁质三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1容易型这种类型的婴儿生活比较有规律吃喝睡等都比较固定容易适应环境对陌生人适应得比较快比较受到大人最多的关爱 2困难型这类婴儿爱哭闹常烦躁爱发脾气很难安抚下来在吃喝睡等方面没有规律对新鲜事物接受得比较慢 3迟缓性这种类型的孩子较慢性子情绪较消极行为反应强度很弱不愿面对新鲜的事物对外界环境适应和反应得较慢四巴斯的活动特质说 1活泼型这类婴儿在儿童期表现为坐不住爱活动到青年期表现为精力充沛有事业心活动能力强竞争心强等2情绪型这类婴儿经常会表现出焦虑恐惧愤怒悲伤等情绪反应 3社交型这种类型婴儿常喜欢与不同人接触不喜欢独处能够积极地进行社交喜欢与人分享他们的玩具 4冲动型这种类型的婴儿的突出表现就是比较冲动他们的情绪行为缺乏控制并且不够稳定变化多端比较冲动他们的行为反应产生得比较快转换和消失都比较快五布雷泽尔顿的气质类型说布雷泽尔顿比较关注婴儿一出生时的气质差异他根据婴儿生理机能的规律性活动水平等指标把新生儿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活泼型这类婴儿对外界的求知欲较强好动易哭闹 2安静型这类婴儿表现得很安静动作比较柔和缓慢不易大哭大闹 3一般型大多数婴儿属于这一类这类是介于活泼型

学前儿童的气质复习进程

学前儿童的气质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气质 学前儿童的个性远还没有形成,但个性系统中的若干因素已经有所发展,我们将在本节中阐述学前儿童的气质、自我意识、性格等个性的因素及发展特点,并阐述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一、气质的类型 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如言语速度、思维速度等)、强度(如情绪体验强弱等)、稳定性(如注意集中的时间长短)和指向性(如内向或外向)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组合。气质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色彩,不同气质的人其行为特点、言语速度、情绪类型、思维习惯、交往风格、性格特征都有各自明显的特色。这些特色反映在他的所有心理活动中,并直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对气质类型的划分一直影响至今。他认为个体内有四种体液,其分布多寡构成人的气质差异:有的人激动,如发怒,不可抑制,是由于黄胆汁过多,这种人称为“胆汁质”;有人热情,活泼好动,是由于血液过多,被称为“多血质”;另一些人敏感、抑郁,是由于黑胆汁过多,被称为“抑郁质”;还有一些人冷静、沉稳,是由于黏液过多,被称为“黏液质”。虽然,希波克拉底用体液来解释气质成因有点儿缺乏根据,但他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却比较切合实际。心理学至今一直沿用这一分类。

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点。它们在条件反射形成或改变时得到表现。由于在个体身上在各种不同组合,从而产生了各种神经活动类型。其中最典型的有四种。 (1)强而不平衡型。兴奋占优势,条件反射形成比消退来得更快,易兴奋、易怒而难以抑制,又叫兴奋型。 (2)强、平衡而且灵活型。条件反射形成或改变均迅速,且动作灵敏,又叫活泼型。 (3)强、平衡而不灵活型。条件反射容易形成而难以改变,庄重、迟缓而有惰性,又叫安静型。 (4)弱型。兴奋与抑制都很弱,感受性高,难以承受强刺激,胆小而显神经质。 这四种神经活动类型,恰恰与希波克拉底所划分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见表2-5)。 表2-5气质类型对照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