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汀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分析
昆丁的暴力美学:以《无耻混蛋》为例

昆丁的暴力美学:以《无耻混蛋》为例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是一位备受推崇的导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暴力美学著称。
他的电影被广泛认为是对暴力和黑色幽默的完美结合,而《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更是其代表作之一,极好地展示了昆汀的暴力美学。
本文将从导演自身特点、电影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探讨《无耻混蛋》中昆汀的暴力美学。
我们简要聊聊昆汀·塔伦蒂诺的导演风格和个人特点。
昆汀是一位对电影情有独钟的导演,他热爱并借鉴自各个类型的电影,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他的电影通常以非线性的叙事、对话驱动的剧情和大量的暴力场面著称。
他鲜明的个人标签和执着的风格使得他的电影几乎都能被一眼认出。
《无耻混蛋》是昆汀·塔伦蒂诺执导和编剧的作品,一部二战题材的黑色幽默战争片。
影片讲述了一支名为“无耻混蛋”的美国犹太特种部队的故事,他们的任务是在法国占领区内展开行动,杀死尽可能多的纳粹德军高级将领。
而与此一位犹太女孩试图利用电影院炸弹的计划报复德国占领者,两个战略线交汇出了一个充满黑色幽默和血腥场面的故事。
在剧本和叙事上,《无耻混蛋》展示了昆汀的典型特点。
影片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将故事分解成多个戏剧性的场景,通过这些片段逐步展示了整个战争故事。
昆汀的电影通常充斥着对话和对白,而《无耻混蛋》更是将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影片中的对话不仅是角色之间的互动,更是昆汀对电影、文化和世界的思考。
通过角色的对话,观众可以感受到导演对历史和人性的探讨,同时也凸显了拉丁语根的黑色幽默。
就影片的暴力美学而言,《无耻混蛋》可以说是昆汀的代表作。
影片中的暴力场面堪称惊心动魄,昆汀将暴力表现得极其生动和真实。
无论是开头的农场屠杀、中间的酒吧枪战还是结尾的电影院大屠杀,每一个场面都充满了血腥和极端的暴力。
昆汀并不仅仅满足于展现暴力,更是利用暴力场面来进行对历史的调侃和反思。
昆丁的暴力美学:以《无耻混蛋》为例

昆丁的暴力美学:以《无耻混蛋》为例昆丁·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是美国电影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以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暴力美学而闻名。
他的电影作品充满了血腥暴力、黑色幽默和非线性叙事,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他的电影《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是他暴力美学的典型例子。
《无耻混蛋》是一部2009年上映的战争电影,背景设定在二战期间的欧洲。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反法西斯的武装小分队和一个犹太女人的复仇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昆丁·塔伦蒂诺展现了他独特的暴力美学,将暴力行为融入到情节和人物塑造中,以表达他对暴力的审美追求和独特的电影语言。
昆丁·塔伦蒂诺擅长刻画暴力场面。
电影中的暴力并非以商业化的形式呈现,而是充满了艺术性和美学观感。
他注重细节的表达,刻画了血肉横飞的场面,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刺激。
影片中的暴力场面常常出人意料,突破观众的预期,给人一种令人兴奋和震撼的感觉。
昆丁·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也体现在对人物性格的独特塑造上。
在《无耻混蛋》中,他刻画了一群凶残无情的反法西斯战士,他们使用各种残忍手段对待敌人。
这些反派角色虽然违反了道德和伦理准则,但由于他们的强烈个性和令人难忘的形象,观众对他们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共鸣和喜爱。
昆丁·塔伦蒂诺通过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和对历史事件的颠覆诠释,也展现了他的暴力美学。
他将电影剧情拆分成多个段落和不同的时间线,跳跃在不同的情节之间,让观众感受到一种错综复杂和不可预测的节奏感。
通过这种叙事方式,他在电影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和张力,使观众陷入到他构建的虚拟世界中。
昆丁·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一方面,有观众和评论家对其暴力场面的冷血和残忍表示质疑,认为他过度渲染了暴力,丧失了对人性的关怀。
也有人认为他的暴力美学是对传统电影表达方式的创新和突破,是一种对大众文化的挑战和启发。
昆丁的暴力美学:以《无耻混蛋》为例

昆丁的暴力美学:以《无耻混蛋》为例
昆丁(Quentin)·塔伦蒂诺(Tarantino)以其独特的电影风格著称于世。
他的电影中注重暴力美学,以及漫画式的暴力表现方式。
本文以其代表作之一的《无耻混蛋》为例,探讨其暴力美学的表现特征。
首先,电影中的暴力场面很多,常常是以血腥暴力为主,其中最著名的场景莫过于马赛克武器事件。
这种暴力场面引人注目,不仅是因为其血腥暴力的场面让人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它们被表现的非常美妙。
其次,昆丁善于在暴力场面中穿插幽默元素。
这使暴力场面显得轻松愉快,让人觉得这些角色都是在演戏。
接着,昆丁刻意强调细节。
比如,在一次枪战中,一个角色射杀了另一个角色,紧接着空弹夹掉落在地上,然后又将另一个弹夹装上。
这种细节表现,让人感受到昆丁对于暴力场面的展现非常认真,也增加了场面的真实感。
最后,就是昆丁的剪辑手法。
他常常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跳跃穿插在一起,使得观众需要花费额外的注意力来关注整个故事线。
这种凌乱的剪辑方式,也有利于让场面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凑。
总之,昆丁的暴力美学是独特的,他善于以血腥暴力为主,以漫画式的表现方式来展现场面,同时还要穿插幽默元素,强调细节,以及运用凌乱的剪辑手法。
这些特征,造就了昆丁独特的风格,并掀起了对于暴力美学的持续争论。
论昆汀电影的暴力美学特征

张倩汉语言2010211616从叙事方式看昆汀电影的暴力美学特征——以《杀死比尔》为例美国独立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作为暴力美学大师,其作品风格突出,个性鲜明,创造出属于其独有的“暴力美学”风格色彩。
“暴力美学”作为昆汀电影的一个标志,从他第一步独立电影《落水狗》开始就体现出了独有的特征,影响其“暴力美学”风格的一大原因便是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从《落水狗》的圆形叙事方式开始,昆汀的每一部电影采取的都是有别于传统的叙事,他的叙事方式颠覆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更像是小说文本的风格。
据说昆汀在写剧本的时候,就是按照影片的播放顺序来写的,而不是按照线性发展顺序写的,他希望用小说一样的结构,自由地组合电影里的人物和时间。
《杀死比尔》是昆汀风格有较大转变的一部电影,在延续其一贯“暴力美学”风格的同时,又有了很多变化,其中的一点便是不同于以往圆形叙事的叙事风格,这部影片采取的是一种断裂的故事结构,昆汀以这种叙事结构展现了他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暴力美学”风格。
《杀死比尔》讲述的是一个新娘复仇的故事,职业女杀手“黑蛇”在怀孕后准备脱离自己所属的暗杀组织,不料婚礼上,组织首领比尔带领组织其它成员进行了血腥屠杀,在医院昏睡四年后,“黑蛇”醒来,从而踏上了自己的复仇之路。
仅从故事情节来看,这是一个略显老套的复仇故事,但是昆汀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在肢解这个故事完整性的同时也使电影的审美特征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影片共有两部,共分了十章来讲述整个故事,第一部可以分为铜头蛇之死、血溅的新娘、奥兰的来源、从冲绳来的男人、蓝叶子房子的决战五个部分。
第二部则是对加州山蛇和响尾蛇以及比尔的复仇。
整部电影采取的是非线性叙事模式,整个故事结构是被打乱了的,而联系所有部分的线索则是新娘黑蛇和她的复仇行动。
影片一开始是新娘与铜头蛇的对决,当她死后,新娘在复仇名单上划掉了第二个人的名字,而第一的水蝮蛇奥兰的名字早已经被划掉了,这说明在这之前新娘早已展开了对奥兰的复仇。
昆丁的暴力美学:以《无耻混蛋》为例

昆丁的暴力美学:以《无耻混蛋》为例昆丁·塔伦蒂诺是当代电影界最为著名的导演之一,他被称作是“暴力美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电影风格鲜明,特点突出,以暴力场面和黑色幽默为主要元素,以非线性叙事、对白、音乐等手法为特色,影响了无数观众和后来的电影制作人。
其中,他的作品《无耻混蛋》的暴力美学表现尤为突出。
本文就以《无耻混蛋》为例,分析昆丁的暴力美学特点。
首先,昆丁的暴力场面常常采用血腥而残忍的描绘手法。
《无耻混蛋》中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一个装修的房子里,两个赃车贼正准备分赃,此时一群男子突然闯了进来,他们原本只是想抢劫,但在一番恶斗后,整个场面变得十分血腥和残忍,这些男子砍了两个贼的手,将他们挂起来,再用刀逐渐切割,场面极为惨烈。
在这个场景中,昆丁通过极为直白的画面展现出暴力作用,让观众感受到了痛苦和压迫感。
同时,他还刻画了罪犯的狰狞和残忍的一面,让观众看到人性最丑陋的一面。
其次,昆丁的暴力场面往往带有黑色幽默的成分。
比如,在上述场景中,在男子们惨烈对打的同时,配乐播放的是《Stuck in the Middle with You》(被困在你的左右)这首轻快的歌曲,呈现出一种戏谑和反差的感觉。
这种黑色幽默的成分,不仅有助于描绘出暴力场面的血腥和残忍,同时也缓解了观众由于暴力场面带来的紧张和不安。
最后,昆丁的暴力美学凸显出了他对电影的自我风格的追求。
在《无耻混蛋》中,昆丁独特的叙事方式就充分彰显出他对电影的自我认知和追求。
剪辑上有意思地打破戏剧性的顺序。
观众无法像看故事一样按照剧情线托不一的展开来认识电影人物,剧情是分章分别介绍,关键时刻用不严密的叙述方式进行卡嗒的跳跃和双重、甚至三重的叙述,加强了电影内在的象征、隐喻的逐渐逆向展开,引导观看注意力,让观众对真相的逐渐逼近充满期待和紧张。
昆汀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分析

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文学院09级新闻一班张曼琳010609020 内容摘要:美国的“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中,动作设计、画面色彩以及音乐音响上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了电影中暴力美学的魅力,所展现的艺术是那样的深刻和富有感染力,其暴力镜头与夸张的表现手法也满足了许多观众的观影需求,是艺术与商业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暴力美学艺术风格诠释经典商业元素为什么许多电影热爱暴力?最简单的答案就是追求刺激,吸引观众,但是如果除去这些商业因素,电影中出现的暴力到底是为何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
在我们所熟知的电影中,暴力一般分为这几种类型,暴力是对现实的反应,呈现暴力是为了反抗暴力;暴力是人们必然承受的命运,呈现暴力是为了感受生命的困境;暴力是英雄主义的体现,呈现暴力是为了突出个人的人格魅力等。
无论是哪一种,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也正是这些暴力在电影中的体现,从而产生了暴力美学。
美国独立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是暴力美学的大师,其作品风格突出,个性鲜明。
暴力美学是个新词,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流行起来,最初是香港的影评人在报刊影评中使用的,它主要是指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趣味。
暴力美学作为昆汀电影的艺术标志,在他多部电影中反复运用。
电影在昆汀的手中成为娱乐和刺激感官的游戏。
电影中技巧化的打斗场面、夸张的动作,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影片极端暴力和血腥,再加上昆汀设计的犀利对白和非同寻常的剪辑,会让人们有些喘不过气来。
说到了暴力美学不得不说的是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因为他给全世界的观众展现了什么是东方美学,而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他把暴力美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影片《无耻混蛋》中当奥多命令同伙把德军的头皮割下来是,我已经明白了昆汀依然还是昆汀,他还是在用自己的风格来诠释电影,什么是暴力,要暴力我就一直暴力到底。
最后刺杀希特勒拿着机枪向他身上扫射时,虽然画面暴力但是这是无比的痛快。
奥多拿着手指头插进女明星中弹的伤口时,我的心都会感觉到疼痛。
《低俗小说》暴力美学

《低俗小说》暴力美学《低俗小说》暴力美学观后感电影《低俗小说》是由昆汀·塔伦蒂诺执导的一部经典之作。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暴力美学风格和非线性叙事方式成为了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深被其所展现的暴力美学所吸引,同时也思考了这种美学形式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电影《低俗小说》中的暴力美学给观众带来了一种震撼与冲击。
在电影中,暴力场面的呈现并不是为了追求血腥与暴力的刺激,而是通过暴力的表现形式来突出人物的个性与情感。
例如,电影开头的一幕中,毛利(塞缪尔·杰克逊饰)与文森特(约翰·特拉沃尔塔饰)的对话中,暴力与幽默相结合,使得观众在一瞬间被吸引住,进入了电影的世界。
这种暴力美学的呈现方式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电影的张力,同时也引发了对于人性的思考。
其次,电影《低俗小说》中的暴力美学还体现了导演对电影艺术的独特理解与表达。
昆汀·塔伦蒂诺通过对于暴力场面的处理,展现了他对于电影的审美追求。
他将暴力场面与音乐、镜头语言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视听享受。
例如,在电影中,塔伦蒂诺运用了缓慢的镜头速度和配乐,使得观众在暴力场面中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美感。
这种对于暴力的审美追求,让电影《低俗小说》成为了一部具有艺术性的作品。
再次,电影《低俗小说》中的暴力美学也引发了对于暴力与人性关系的思考。
电影中的暴力并非空洞的刺激,而是通过对于人物内心的描绘,展现了暴力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例如,文森特是一个职业杀手,他在电影中的暴力行为既是为了工作,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这种对于暴力与人性关系的展现,使得观众不仅仅是对于暴力场面的冲击,更是对于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最后,电影《低俗小说》中的暴力美学也让我思考了暴力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在电影中,暴力行为并没有被道德所约束,而是成为了一种自由的表达方式。
这种对于暴力与道德关系的颠覆,引发了观众对于道德观念的思考。
电影中的人物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或者反派,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善恶之分。
昆丁的暴力美学:以《无耻混蛋》为例

昆丁的暴力美学:以《无耻混蛋》为例昆丁·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是一位著名的美国导演,以其独特的暴力美学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的电影《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现了他对于暴力的刻画和艺术化处理。
《无耻混蛋》是一部二战题材的黑色喜剧电影,讲述了一群犹太游击队员策划暗杀纳粹高官的故事。
电影中的暴力场面经过了塔伦蒂诺独特的处理和呈现,使其不再只是简单的血腥和暴虐,而是一种带有独特个性和压抑力量的艺术形式。
塔伦蒂诺在刻画暴力场面时,并不刻意回避其残酷性,反而将其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展示给观众。
他常常使用慢动作和细致入微的镜头来展示暴力的细节,使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其中的残酷和力量。
在电影中,各种暴力场面都被塔伦蒂诺拍摄得如此精确,以至于观众不禁会被吸引和震撼。
他将暴力和美学相结合,使暴力成为一种视觉和感官的享受。
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还表现在其对于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和改写上。
《无耻混蛋》中的暴力场面并不是对历史的真实呈现,而是一种虚构和夸张的表达。
塔伦蒂诺将二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改编,赋予了电影角色以无比的英雄主义和力量。
他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注入了他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和创作风格,使暴力成为一种对历史的重新创造和再现。
昆丁·塔伦蒂诺的暴力美学在电影《无耻混蛋》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通过巧妙的铺垫和节奏感的掌握,他将暴力场面呈现为一种精心设计的意象。
通过慢动作和细致入微的镜头,他展示了暴力的残酷和力量。
他将暴力和美学相结合,使观众对于暴力场面既感到震撼又感到享受。
他对于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和改写,使暴力成为一种对历史的重新创造和再现。
这些都构成了塔伦蒂诺独特的暴力美学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文学院09级新闻一班张曼琳
010609020 内容摘要:
美国的“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中,动作设计、画面色彩以及音乐音响上不同的表现手法体现了电影中暴力美学的魅力,所展现的艺术是那样的深刻和富有感染力,其暴力镜头与夸张的表现手法也满足了许多观众的观影需求,是艺术与商业的完美融合。
关键词:暴力美学艺术风格诠释经典商业元素
为什么许多电影热爱暴力?最简单的答案就是追求刺激,吸引观众,但是如果除去这些商业因素,电影中出现的暴力到底是为何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了。
在我们所熟知的电影中,暴力一般分为这几种类型,暴力是对现实的反应,呈现暴力是为了反抗暴力;暴力是人们必然承受的命运,呈现暴力是为了感受生命的困境;暴力是英雄主义的体现,呈现暴力是为了突出个人的人格魅力等。
无论是哪一种,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也正是这些暴力在电影中的体现,从而产生了暴力美学。
美国独立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是暴力美学的大师,其作品风格突出,个性鲜明。
暴力美学是个新词,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流行起来,最初是香港的影评人在报刊影评中使用的,它主要是指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趣味。
暴力美学作为昆汀电影的艺术标志,在他多部电影中反复运用。
电影在昆汀的手中成为娱乐和刺激感官的游戏。
电影中技巧化的打斗场面、夸张的动作,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影片极端暴力和血腥,再加上昆汀设计的犀利对白和非同寻常的剪辑,会让人们有些喘不过气来。
说到了暴力美学不得不说的是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因为他给全世界的观众展现了什么是东方美学,而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他把暴力美学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影片《无耻混蛋》中当奥多命令同伙把德军的头皮割下来是,我已经明白了昆汀依然还是昆汀,他还是在用自己的风格来诠释电影,什么是暴力,要暴力我就一直暴力到底。
最后刺杀希特勒拿着机枪向他身上扫射时,虽然画面暴力但是这是无比的痛快。
奥多拿着手指头插进女明星中弹的伤口时,我的心都会感觉到疼痛。
暴力一直使我们普通人拒绝的东西,当把它搬上银幕时,成为一种美学范畴,我们才发现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灵体验,可以让我们记得如此的刻骨铭心。
可以说昆汀电影中暴力的巧妙构思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用动作展现暴力
非科班出身的昆汀,其电影的暴力美学在电影史上别具一格。
他擅长非线性叙事,难忘的对白及血腥场面,为传统的美国电影注入了新鲜的元素。
他更多地是表现暴力的过程,刺激观众的神经,商业气息非常浓郁。
如《杀死比尔》中复仇新娘在冲绳大开杀戒,孤身一人与百人群战,导演多以中近景来表现暴力的过程,鲜血四溅,形成了一种混乱激烈的暴力场面;而暴力的结果,导演只用了一个大全景的镜头——满地尸体——来表现。
这是一种逻辑上顺理成章的暴力结果,对人物内心活动的处理却比较简单。
二、用色彩绘制暴力
昆汀影片的色彩极为丰富。
昆汀作品中的暴力,是一种典型的美国式暴力,不带一丝隐晦地展现出暴力的过程,这样就必须注重视觉效果上的刺激。
所以昆汀的影片色彩非常鲜艳,画面感很强,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
高饱和度的黄色和红色在他的每部影片都着重强调。
在《杀死比尔》中,女主人公最后一身黄色运动服与一群身着黑西服的日本黑帮打手色彩对比鲜明,异常扎眼。
打斗场面的处理非常华丽:昆汀不仅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加强,高饱和度的色彩也使画面看起来比较杂乱;同时导演还特意渲染地板上鲜血四溅的效果,
增加了情绪的紧张感和暴力的气氛。
色彩制造出的视觉奇观让观众应接不暇。
复仇新娘和阿莲的最后决斗,导演安排的是典型的日本“盆景”场景:白色的雪地、阿莲的白色和服、新娘的黄色运动服、犀利光亮的黑色武士刀、清澈的小桥流水……就是在这样安详而唯美的画面中,昆汀让阿莲的血迹印染了白雪。
三、用音乐烘托暴力
昆汀的音乐运用范围比较广泛。
从摇滚到民族,从古典到现代,他都会用在自己的影片中,这也形成了音乐的“拼贴”文化。
在《杀死比尔》中,昆汀用了大量的音效素材为场景制造了惊悚紧张的色彩:抽刀、抹血的瞬间,还有新娘砍人如切瓜一般的音响效果、兵器间的摩擦碰撞等。
在影片中,“加州山蛇” 企图在医院暗杀新娘时的背景音乐和音效的运用极具魅力:本意是表现轻松愉快的情绪的口哨,和悠远而恐惧的电子合成音乐结合在一起,产生强烈的不和谐感音调,加上节奏上的不和谐和走廊中光线渐暗所形成的压迫感呼应,惊悚感沁入人心。
昆汀用音乐把新娘的无助清楚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运用连续的运动长镜头告知观众新娘还躺在床上,没有恢复知觉。
窗外狂风暴雨的音效,使这个段落无须过多的言语,却烘托出一种暴力即将来临的气氛。
在塔伦蒂诺的影片中,风格化的暴力场面无处不在,他喜欢暴力所产生的滑稽和刺激的娱乐效果,在展现方式上,塔伦蒂诺很少采取让观众直视暴力发生的过程,而是通过画外音来表现极端暴力的行为。
但是他又会毫不掩饰地把鲜血和破碎的肉体暴露给观众看,观众在这种直接血腥的刺激下却能在身心两方面得到快意的释放。
即所谓的“非常暴力但是血而不腥”。
列举了一些他电影中的特点,但是这些特点又都不是特点,只有这些特点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才构成了一部“昆汀作品”。
是的,这些特点并非全是优点,但是,喜欢昆汀的人往往就是因此而喜欢他。
没有人说他这就是多好,多完美,多精妙,只是这一切,在他的眼里,在观众的眼里都是认可的。
昆汀塔伦蒂诺可能从来就没有想拍出一部旷世经典来,他只是以他的经验,把他认为好的东西拍出来给大家看,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要叙事要分章节,为什么低俗小说要来个“圆形结构”,为什么杀死比尔要鲜血淋淋,可能有人会从中解读出许多深奥的道理来。
但是,我却认为,为什么他最后能取得如此的成功,也只有一个原因――因为他象征着暴力与美学完美的结合,他就是暴力美学电影的大师,他就是他自己——昆丁塔伦蒂诺。
一个伟大的导演,有着自己独立的风格,有自己的个性。
昆汀就是这么一个导演,他让我们看到了他所给我们诠释的经典,让我们在电影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听着音乐,看着突如其来的无厘头,在享受着昆汀风格的暴力美学,其实这就是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