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野武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的特点

合集下载

物哀与暴力:北野武电影的美学风格

物哀与暴力:北野武电影的美学风格

物哀与暴力:北野武电影的美学风格北野武是日本电影界备受瞩目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风格以其独特的暴力美学和物哀情感而闻名。

在他的作品中,暴力与悲情经常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本文将探讨北野武电影中的物哀与暴力美学,并分析其在影片中的表现和意义。

1. 物哀与暴力的交织北野武的电影作品以其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闻名,他经常以暴力的方式展现出人类内在的悲情和绝望。

在他的作品中,暴力并不仅仅是为了煽情或刺激观众,而是一种表达对人类情感和生存状态的观察和呈现。

暴力和物哀常常交织在一起,无论是在人物的表现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中,都深刻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在电影《疤面煞星》中,北野武以其独特的导演风格将暴力和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中的主角小林和太一是两个有着血海深仇的黑帮成员,他们之间的对抗令人触目惊心。

在观众看来,小林和太一并不只是冷酷无情的杀手,他们背后的悲情和绝望也通过暴力的方式得到了表现。

北野武在电影中通过角色的对话和行为,深刻地展现了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这种悲情与暴力的交织让观众在观影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震撼。

2. 暴力美学的表现北野武的电影中,暴力并不是简单的血腥和杀戮,而是一种审美的表达和创作方式。

他善于运用摄影、音乐和剪辑等技术手段,将暴力呈现得鲜活而有力,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

在他的电影中,暴力被赋予一种艺术性和观赏性,让观众在恐惧和震撼的同时也产生了审美的享受和思考。

在电影《无间道》中,北野武通过快速剪辑和动感的镜头语言,将暴力场面表现得生动而震撼。

在激烈的枪战和格斗场面中,他善于运用镜头的运动和切换,将暴力的力量呈现得极具张力和美感。

他还善于运用光影和色彩等视觉元素,营造出一种悬疑和紧张的氛围,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感受到暴力的残酷,也产生了一种审美的享受和思考。

3. 暴力与悲情的共鸣在电影《杀人回忆》中,北野武通过对暴力的呈现和悲情的深度挖掘,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物哀与暴力:北野武电影的美学风格

物哀与暴力:北野武电影的美学风格

物哀与暴力:北野武电影的美学风格北野武作为日本电影界的一代宗师,他的电影美学风格一直备受关注和研究。

在北野武的电影作品中,常常可以见到物哀与暴力两个主题。

这两个主题在北野武的电影中相互交织,形成了他独特的美学风格。

物哀是北野武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

物哀即为对人生悲苦无奈的感慨和揭示。

北野武将明暗对比、镜头语言以及音乐等手法充分运用到物哀这一主题中。

在他的电影中,往往可以看到孤独寂寞的角色和颓废荒凉的场景。

他用不同的美学手法,如堆叠镜头、温暖的色调、缓慢的画面语言等,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无常和人性的脆弱。

他将社会边缘人的境遇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此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看法。

北野武的电影中还常常描绘出现代都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渺小,这也是他对现代社会的一种抨击。

暴力是北野武电影中另一个重要的美学元素。

他的电影多以黑帮、暴力等题材为背景,通过对暴力美学的塑造,以及对暴力行为的描绘,使得他的电影呈现出独特的强烈观感和冲击力。

北野武对暴力的刻画并非仅仅追求血腥和暴力的直观效果,而是从暴力中寻找到一种更深层次的意义。

他在电影中传达了一种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他用暴力来渲染人性的丑恶,同时也通过对弱者的保护和对正义的追求来表达他的价值观。

北野武的暴力描绘是一种对社会中暴力现象的切实反思,他试图通过呈现和探讨暴力来唤起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物哀与暴力这两个主题在北野武电影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

他通过富有感染力的画面、煽动人心的音乐,以及生动刻画的角色来传递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观察。

他的电影带有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情感,同时也充满了力量和启发。

北野武的电影作品常常给观众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使观众能够从中获得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思考上的启示。

北野武的电影以物哀与暴力两个主题为特色,通过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观察,传递了他独特的美学理念。

他的电影作品不仅展现了人性的脆弱和社会的冷漠,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问题。

让子弹飞的暴力美学

让子弹飞的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是个广义的、泛审美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相关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

文艺作品中,暴力的呈现可划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弹、血腥的场景经过特技等手段处理后,其侵害性倾向被隐匿了一部分。

又如,在美国的一些电影中,施暴者代表正义却蒙受冤屈,这种人物关系的设置也软化了暴力行为的侵略性。

另一种情况是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这种倾向在多种文化行为中都可以看到。

以上所述的两种暴力呈现方式审美价值不同,社会效果也不一样。

“暴力美学”原指起源于美国,在日本发展成熟,后又传入香港的一种电影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

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将暴力的动作场面仪式化。

其特征表现为:创作者往往运用后现代手法,要么把影片中的枪战、打斗场面消解为无特定意义的游戏、玩笑;要么把它符号化,作为与影片内容紧密相关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要素。

这类影片更注重发掘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却忽视或弱化了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

从早期电影人对暴力的叙述直到20世纪80年代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影片,吴宇森影片中对暴力的风格化处理成为电影中暴力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以往好莱坞对电影的一系列限制性的法规都是针对暴力和色情提出来的,都是仅从道德层面出发将暴力当成一种对社会或未成年人有危害的因素加以限定,而这些限制是与当时电影中暴力的呈现方式密切相关的。

吴宇森“英雄系列”影片的出现使得他以暴力为题材的影片不再被当成是“暴力影片”来看,因为他给全世界观众提供了一种审视暴力的全新视角——东方美学视角,第一次使暴力成为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语),其后的北野武、奥利弗·斯通、大卫·林奇、昆汀·塔伦蒂诺等人对暴力进行的风格化探索在世界影坛上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掀起了一个“暴力美学”的热潮。

物哀与暴力:北野武电影的美学风格

物哀与暴力:北野武电影的美学风格

物哀与暴力:北野武电影的美学风格北野武(Takeshi Kitano),是日本当代著名的电影导演、编剧、演员和喜剧艺人,他的电影作品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

他的作品常常探讨人性的黑暗面、暴力和物哀,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北野武的电影美学风格集中体现在对人性、暴力、孤独和底层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刻画上。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北野武电影的美学特点。

北野武的电影以其对人性的深刻刻画而著称。

他的角色常常具有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性格特点。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人物不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充满了灰色地带。

他们既有着悲剧的一面,又有着喜剧的一面,这种矛盾的性格特点成为了北野武作品的一个鲜明特色。

在他的电影中,主角往往身背过去的伤痛和遭遇,承受着社会的压迫和不公,这使得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复杂和深刻。

北野武通过对人物的深入刻画,向观众展现了人性的种种复杂和矛盾,使得人物更加具有真实感和包容性。

北野武的电影以其对暴力的审视和探讨而著称。

他的作品中常常呈现出残酷的暴力场景,这些场景既不是为了追求刺激和暴力美化,而是为了反映出暴力背后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

在他的电影中,暴力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表现形式,而是一种对人性的审视和反思。

北野武通过对暴力的深刻刻画,揭示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他试图通过观众对暴力的观看和审视,让他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暴力的恶果和危害,从而引发对暴力的反思和警醒。

北野武的电影以其对物哀的表现而著称。

他的作品中常常呈现出贫困、孤独、失落和无奈的情感,这些情感在他的电影中得到了深刻的描绘和反映。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主角往往身处底层社会,生活在边缘和贫困之中,他们所面对的是社会的冷漠和无情,以及生活的压力和困境。

北野武通过对物哀的表现,向观众展现了底层生活的真实面貌和人们内心最深处的痛苦和绝望。

他试图通过对物哀的呈现,引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让观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困境,从而引发对社会的警醒和呼吁。

物哀与暴力:北野武电影的美学风格

物哀与暴力:北野武电影的美学风格

物哀与暴力:北野武电影的美学风格作者:陈姝来源:《大经贸》 2019年第10期陈姝【摘要】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条件和文化宗教形态的影响,形成各自不同的性格和美意识。

日本导演北野武在其影片中时常表现出对生命死亡常有的悲哀之感,形成一种“物哀”之美,并打破通常意义上关于“暴力美学”的界定,侧重于表现一种突如其来、没有征兆的暴力。

【关键词】北野武物哀暴力美学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条件和文化宗教形态的影响,形成各自不同的性格和美意识。

日本位于亚洲的最东部,国土面积狭小,几乎没有大陆国家那种宏大严峻的自然景观,由于只接触到小规模的景物,并处在温和的自然环境的包围之中,由此养成了日本人纤细的感觉和纤细的感情,日本人最初的美意识,也不是来自宗教式的伦理道德和哲学,而是来自人与自然的共生。

一、物哀——日本人的美意识日本文学中的“哀”的审美理念自历史文学《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中即已存在。

“‘物哀’除了作为悲哀、悲伤、悲惨的解释外,还包括哀怜、同情、感动、壮美的意思。

‘物哀’所还有的悲哀感情,绝不是对外界的自然压抑毫无抵抗力所表现出来的哀感,它经过艺术锤炼,升华为一种独特的美感”[1]。

正如北野武在其影片中表现出来的对生命死亡常有的悲哀之感。

“物哀”这种感动或反应所面对的对象,不限于自然物,更主要的是人,就算是自然物,也是与人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物,具有生命意义的自然物。

在他们的感受中,春天最美的是樱花,秋天最美的是晕月、残月,作为冬天最美的代表是薄雪。

日本民族崇尚自然景物的美,并认为自然是生命的根源,是美的感情的根源。

并且特别重视自然美与主观情感的交融,提倡“物我合一”,即将自己的心灵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并用虔诚的心去聆听、去凝视、去感受自然之美。

导演北野武在强调生命流逝的悲观主题的同时,也在试图寻找生命永恒的超脱。

解析北野武叙事设置中的暴力元素

解析北野武叙事设置中的暴力元素

线索相融合 。 托 多 罗夫 的 “ 衡 模 式 ”这 一 平
深 刻 地 展 现 诸 如 人 性 、 生 与 死 等 丰 富 的 哲 理 性 内 涵 , 带 给 受 众 思 考 的 留 白。 “ 野 武 电 影 的 构 图 风 格 和 镜 北
的 大 形 式 而 言 的 小 形 式 。 该 片 将 作 为 动 作 片 卖 点 必 有 的 决 战 场 面 、 伙
样 的刺客 突然 出现并 枪 杀 了村 川 的 手 下 . 村 川 只是 呆 呆地 在那 里 接 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受 这一 事 实而 已。最 大 的特 征 是暴
力 的表 象到 处 受到 抑 制 暴 力 场 面 的 彻 底 非 感 性 化 以 及 对 暴 力 场 面 的 抑
制 。 ”【】 2
二、传统与反传统 中的平衡
市来到一座被黑帮赌场控 制的小镇 ) 平衡的打破 / 不平衡的状态 ( 服 部 源 之 助 为 了 生 病 的 妻 子 成 了 黑 帮 的 “ 保镖 ”,向座头市挑战 ) 反 面 力 量 ( 镇 上 靠 不 良行 为 小 发家 的黑社会头 目 ) S正面力量 ( V 两
名 身 负 家仇 的艺 妓 进 行 复仇 )
鼋 J t平分

[ 摘要 】 ̄ g 武运 用 “ k - , 间离效果”省略暴力过程直接 呈现 暴力结果 , 带着理・ N冷静 l " - t 去探 索暴 力的深层含 义,一 方面痴迷 于对 “ 间流逝” 的影像表述 , 时 另一 方面有意 通过 主观化视 点来打破 叙述的时间序列 ,通过暴力深刻地展现诸如人性 、生与死等 丰 富的哲理性 内涵,带给受众思考的 留白 【 关键词 】暴力间 a效果 g 平衡模式 打破 时间序列
事 变、情 节 或事 件按 照 线性 安 排最

物哀与暴力:北野武电影的美学风格

物哀与暴力:北野武电影的美学风格

物哀与暴力:北野武电影的美学风格北野武是日本著名的电影导演和演员,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对暴力与物哀的深刻表现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通过对暴力与物哀的表现,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内心。

北野武的电影作品大多以都市中的底层人物为背景,展现了现代都市生活中普通人的沉痛遭遇和生活状态。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葛,展现出了一种极富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角色的悲悯和绝望,也能够对现实生活产生更深刻的思考。

北野武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是对暴力的表现,他以一种非常直白和震撼人心的手法展现了人性中的黑暗面和社会中的阴暗角落。

他的电影中的暴力并不是为了煽情和刺激,而是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他试图通过对暴力的表现来唤起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关注,并引发对于社会秩序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北野武的美学风格与他的生平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在年轻的时候曾是一名街头混混,经历过种种磨难和坎坷。

这些经历使得他对人性和社会现实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关怀和慈悲之情。

他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于人性的思考,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唤起人们对生命意义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北野武的作品充满了一种非常独特和独到的美学风格,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北野武的电影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日本电影史上的一大经典。

他以对暴力和物哀的表现触动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也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现代都市生活和人性的批判,也充满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在日本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好评,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大师级导演。

北野武的美学风格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对日本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电影产生了重要的启发。

北野武影视作品风格赏析

北野武影视作品风格赏析

北野武蓝调
➢ 总的来说,北野武以其独 特的影视作品风格赢得了 全球电影界的关注和尊敬 。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 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也 对人们深入理解和反思人 性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演 和演员,北野武不仅为我 们展现了电影的魅力和可 能性,也为世界影坛的发 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文学
1
暴力美学
2
固定视角
固定视角
在镜头选择上,北 野武喜欢固定视角, 以在电影中营造出 一种不加雕琢、不 事修饰的原生态状

他曾打比方说,他想 拍摄出来的电影需要 有一种感觉,如在水 桶中放入了一群小蝌 蚪,随后在水桶边看
着蝌蚪游动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 绝大多数的主人公 都有着悲惨的命运
他通过固定视角的拍 摄方式,让观众深入 感受到主人公的困境 和无助,同时以全景 式的方式给观众展示 了一个拥有较大信息
专-业
恳请各位导师批评指正
感谢您的聆听
汇报人:XXXX
指导老师:XXX
20XX
北野武影视作品风格赏析
-
1
暴力美学
2
固定视角
3
幽默元素
4
深刻的社会关注
5
北野武蓝调
北野武影视作品风格赏析
北野武,日本电影界极具影 响力的导演和演员,他的影 视作品风格独特,深刻地体 现了他的美学理念和思想
他的作品以暴力美学、固定 视角、幽默元素和深刻的社 会关注闻名,展现了他独树 一帜的风格——北野武蓝调
量的画面
这种视角的选择不 仅使观众对主人公 的命运有了更深的 同情和理解,也进 一步强化了北野武 电影中的原生态和
现实主义风格
3
幽默元素
幽默元素
这种独特的幽默感为他的作 品增添了许多趣味和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北野武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的特点北野武在日本有“日本暴力宗师”之称,他的作品,有着许多独到的特点。

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暴力美学”风格。

所谓暴力美学,它是以美学的方式,诗意的画面,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人性的暴力面和暴力行为。

北野武的电影,其中的暴力大多数是突如其来的,让人意料不到,同时他的电影中,暴力往往包涵着温情,让人有种莫名的感动。

“迅速,突发,迅雷不及掩耳的暴力动作,是北野武构思和设计中最迷恋,最精心的段落。

”在他的电影中,暴力已经成为了一种正义,一种惩恶扬善的象征,反而不是变的那么可怕。

无论是《花火》中的山田,还是《兄弟》中的大佬,他们都给人一种感动,给人一种正义感。

其中,影片中暴力的的特点是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揣摩的。

一、硬汉——北野武电影中暴力美学的核心人物纵观北野武的电影,可以感受到他的影片中所蕴含的日本民族的本土特色。

日本是一个很奇特的民族,他们的生死观不同于其它任何一个民族,他们认为:“生命是短暂的,像樱花一样骤然开放,凄然凋零,才够悲壮、够洒脱,他们欣赏樱花不单单是赞美其花开时的绚丽,同时还赞叹它短暂的生命。

“生如樱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这就是日本人对于生命的认知。

”因此正是由于这种民族特色的影响,所以在北野武的影片中,都会存在一个让人肃然起敬,够悲壮、够洒脱的硬汉形象。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暴力的出现往往配合上一个暴力的人物。

就像《花火》中沉默寡言的山田一样,在北野武的电影中,往往都会有一个硬汉形象的出现。

如果没有了硬汉形象的存在,那么北野武的电影也就缺少了其本身的意义,其电影也就缺少了其独有的特色。

硬汉的出现,增加了电影的很多可看性及戏剧性。

在北野武的暴力电影中,暴力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硬汉形象的存在。

剧中的硬汉往往是暴力产生的引发者。

“他塑造的硬汉绝无英雄的造型和魅力,像是在穷街陋巷中混迹发家的帮哥,有一种浓郁的下层生活气息。

是一个执着而决不妥协的小人物。

”他们或者是郁郁不得志的小警察,或者是帮派中的小头目,凶暴是他们的特征,但是其内心却是温柔的。

影片《凶暴的男人》中,北野武所饰演的警察凉介,是一个不得志的警察,在警所干了很多年,但是依旧是一个小警员,而且由于其暴躁,不冷静的性格,常常受到上司的批评。

与此同时,他还要照顾家里有病的妹妹。

虽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却莫名其妙的被人暗杀,为了给朋友报仇,凉介独自走上了他的人生之路。

凉介的形象可谓是成为了硬汉形象的一个很好的写照。

二、沉默——北野武电影中暴力美学的核心特征与其他的导演所不同的是,北野武的暴力电影具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沉默暴力的展现。

在电影中,男主角的暴力往往是瞬间产生,再瞬间的结束。

他们虽然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旦打斗,却像是另一个人一般,残暴而无情,冷酷而残忍。

而沉默暴力这一特点的产生,也可以说是北野武深受日本民族文化影响的结果。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会有一些武士道影子的出现。

在其拍摄的电影中,沉默暴力的展现也是深受日本武士道思想的影响。

在以前的日本社会中,沉默少言被认为是男子的美德。

“喜怒不形于色”才被看作是伟大人物的本色。

因此在北野武的电影中,男性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大多是沉默寡言,但是做事却雷厉风行,果断干练。

他们在暴力进行的过程中,注重的是打斗的动作而不是言语的表现。

在冷静的状态下所实施的暴力行为,更加的让人震撼。

很难用一两个词概括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但“菊与刀”这个词,却很贴切的形容出了日本民族文化的特点。

而“菊与刀”这种文化,在北野武的作品中大有体现。

“在日本的文化中,有两种极致的元素,一种是崇尚自然的唯美主义,一种便是血腥暴力。

因而在日文里,悲哀与美是相通的。

日本的古典艺术作品,往往充满了哀伤与幽怨的情调。

菊花,高雅,柔和;刀,好斗,残忍。

”而北野武电影中的人物也恰恰体现了“菊与刀”这个特点。

他们都是铁骨柔情似的人物,温柔和残忍并存。

在北野武的作品中,其刻画的主人公性格都是矛盾的。

他们既对生活有所眷恋,同时还对生活充满了厌恶之情。

这种矛盾的个体充斥着他们的内心,使得他们很难真正的表达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所以,有时,他们会把自身的情感寄托在暴力之上,在暴力的过程中,他们会达到内心的一种解脱,一种心灵的释放。

硬汉们越是表现的沉默,就越会体现出他们内心的孤独。

影片中的暴力都是无声无息的开始,又无声无息的结束,整个暴力的过程都是一闪而过,虽然暴力的过程是短暂的,但是留给观众的思考却是长久的,这样的暴力场面更加的触目惊心。

例如在影片《玩偶》中,男女主人公松本和贡田,为了不让贡田自杀,松本用一根长长的绳子将俩人绑在一起。

俩人一起行走,像是成为了一体,一路上,俩人都很少有言语的交流,鲜艳的画面色彩,孤独缓慢的行走,正是这种画面,使观众产生一种无助的感觉,俩人像行尸走肉般的行走着,没有任何的感情,给人一种压抑感。

看似温柔的外表下,其实是蕴含着一种暴力。

这种暴力是无言的,是不能用确切的东西来表达,但正是这种隐藏下的暴力,才会让人更无助,更迷茫。

三、暴力与温情同在每次看完北野武的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会被影片中的一些场面所感动,内心都会有一种情愫在涌动。

时间久了,慢慢的就会发现,让我们感动的东西,就是北野武电影中所具有的人间的温情。

温情是人们都想拥有的,谁都希望身边会有一个关心自己、照顾自己的人存在,谁都希望身边会有一个依靠。

温情,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东西。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也是如此。

北野武的影片,温情无处不在。

例如影片《坏孩子的天空》中,小马和新志俩人之间的友情,就会勾起我们很多的回忆,尤其是影片的一开始小马载着新志在校园的操场上绕圈的画面,加上久石让的配乐,一种温情瞬间体现了出来,一种浪漫、诗意的画面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花火》中山田和妻子最后一次在海边,看着大海,看着一个女孩在海边上奔跑。

妻子在影片中一直都未开口说话,但是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妻子对着丈夫说了一句:“多谢你,谢谢你的一切。

”不用太多的语言,仅仅这一句话,就已经足够体现出夫妻之间的情感。

北野武电影中的温情,是细水长流型的。

他追求的不是惊天动地的感觉,而是为了营造出一种平淡的感动。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温情的体现是细小入微的。

他的温情,或许是主人公的一句看似平常的话、或许是一个很普通的画面、或许是一段恰到十分的配乐。

总之,影片中所表现出的温情的东西都是很细小的细节。

正是这种微小的东西,维持着我们的感动。

在《菊次郎的夏天》中,温情的东西一直持续着。

首先影片的基调是以大海的蓝色和夏日的新绿为主,这两种色彩,都是暖色调,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温馨、浪漫。

其次在影片中,导演在刻画正南和菊次郎之间的友谊时,也体现出一种温情。

菊次郎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开始他对正南不管不顾,俩人的关系相当于陌生人,但在与正南的旅途中,俩人的关系渐渐的发展,最后俩人成为了真正的朋友,这种细水长流的刻画和生活的融入,恰到其分的体现了人间温情在的思想。

四、大海——北野武电影暴力美学的极致表达很难再找出一个导演像北野武那么喜欢拍摄大海。

在北野武导演的电影中,几乎每一部影片中都会出现海的场面,海滩上的嬉戏打闹、海滩上的打斗、海滩上的烟火表演。

海,似乎和北野武有着不解的情缘。

不知道的人可能会以为北野武肯定特别的喜欢海,但事实正好相反,北野武本人特别的怕海。

在电影中,海的出现,是一种象征化的符号,表现了一种归宿和一种人生的终点。

在人们的心目中,海是美好的象征。

很多人都喜欢海,喜欢它的一望无际,喜欢它的静静的蓝,喜欢听海浪的声音。

海是一种美的象征。

但是在北野武的影片中,海其实是一种符号的存在。

海虽看似平静,但却是一个隐形的杀手,不经意间或许就会命丧海口。

所以海在北野武的影片中,是以一种暴力符号形象出现的。

对于北野武来说,海是生命的终点站。

就像是人一出生就会看到医生一般,海是一个人结束自己生命的最好的场所。

大海的美和残酷的死,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给人造成一种强烈的震撼力和冲击力。

像是影片《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一般,主人公茂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被大海吞噬了生命,没有任何的征兆。

因此在北野武的电影中,会给人传达出另一种信息,那就是海也是危险的。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海都是作为一种冷暴力符号来体现的。

在他的电影中,武器不单单是刀和枪,海有时候会变成一种惩罚的工具。

例如影片《奏鸣曲》中黑道中的大哥会让自己的小弟把抓的敌人浸在水中,让他们招供。

这时的海,就成为了一种间接性的武器。

在北野武的电影中很好的将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和暴力情劫表现出来,他电影中的暴力不是为了而暴力,更多的是为了表现北野武内心的困惑、迷茫和对社会的批判,其中的暴力大多数是突如其来的,让人意料不到,同时他的电影中,暴力往往包涵着温情,让人有种莫名的感动。

参考文献:[1]倪震.北野武:日本新电影的象征.[J].《当代电影》2000.4.32页[2]李雪梅.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79[3]汪献平.暴力电影表达与意义.[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2.113[4]本尼迪克特(美),菊花与刀,[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5]汪献平著,暴力电影表达与意义,[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原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8.2.1.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