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动漫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合集下载

浅析电影艺术中暴力美学在东西方的产生与发展

浅析电影艺术中暴力美学在东西方的产生与发展

浅析电影艺术中暴力美学在东西方的产生与发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暴力美学的概念“暴力美学”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香港导演吴宇森的作品风格的描述中,后随着此类影片数量的增多,泛指将影片中的暴力场景仪式化,结合视觉与听觉,将枪战、打斗等场面符号化,抽离其中的意义,发扬其形式上的美感,忽视或弱化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

在某种意义上,“暴力美学”风格属于后现代主义文艺基本审美特征中的主体消失和深度消失,即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被颠倒,现代主义中的个性与风格被彻底消除,主体成了某种破碎的幻象,且不再具有思想与意义,仅仅追求感官上的快感。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暴力美学”的具体表现也因此更加多元化。

二、暴力美學在东方电影中的体现(一)吴宇森英雄系列与暴力美学的产生吴宇森出生于广东广州,是一位香港导演。

吴氏暴力美学有着相当显著的特点,吴宇森早年受法国著名的黑色电影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影响,再加上电影中融入了自己的抱负与情感,因此拍摄的电影人情味浓重。

另外也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在吴宇森的不同影片中重复出现,比如双枪,教堂,白鸽,飞扬的风衣。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在为自己立下门户的同时也推动着香港电影的发展。

吴氏暴力美学初期代表作《英雄本色》,就是最经典的吴宇森式主题——男儿义薄云天、豪放不羁的气概。

这部片子奠定了吴氏暴力美学的基调。

影片中使用慢镜头和正常速度交替的拍摄方法使打斗场面更具有“舞蹈美”,使人物动作更加流畅优美,由此突显整体的美感,而刻意忽略其暴力本质。

除此之外,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还有着重刻画细节,注重听觉与视觉美感,使用蒙太奇手法多画面切换等特点,有人也将其电影特点总结为“纯粹形式主义”。

电影《变脸》是吴氏暴力美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一部作品,甚至被评论为“吴宇森的最高峰”。

试论电影暴力美学

试论电影暴力美学
响 由 简 单 地讲 述





杀 戮 通 过 造成 观 众 的 怜 悯 和 恐 惧 来 引 起 历 史 思 考 和 人 性 深

现 实 人 生 哲 学 美 学 以 及 审 美 实践 形 成 合 力 的结 果 是 走 出
而 忽 视 了 它客 观 存 在 的 必 要 性 或 者 过 于 集 中地 从 创 作 者 的
古 典 世 界 而 选 择反 传 统道 路 的 必 然 归宿





角度 分 析 电 影 的 内 涵 而 忽 视 了 其 鲜 明 的 社 会 影 响 力



目的 形 式 感
震 撼 的 节 奏 感 成 为 当 代 电 影 表现 的 主 体




材 的 影 片不 再 被 当成 是 暴 力影 片 来 看 因 为 他 给 全 世 界 观



力 美 学也 逐 渐 发 展 成 为
种 独 特的 艺术形 式


本 文 试 图从 美
众 提供 了

学 的 角度 对 电 影 暴 力 加


驱 使 我 们 去 看 电 影 的 目 的是 渴 求 刺激 想 让 不 寻 常 的 情 境 打 斗 激 烈 的 ; 突 等等 来 刺 激 日 渐 麻 木 的 神 经 从 这 点 来 中 说 暴 力 作 品 具 有 梦 的 性质 在 形 式 上 偏 重 刺 激 性 甚 至 超
、 、








, ,
Hale Waihona Puke 。虽 然这 些还 称 不 上

电影“暴力美学”研究

电影“暴力美学”研究

电影“暴力美学”研究电影“暴力美学”研究导言: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展现美丽的风景和温馨的情感,还能够通过暴力的表现方式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冲突与反思。

本文将围绕“暴力美学”这一概念展开研究,探讨电影中呈现暴力场景的目的、手法以及影响等方面。

一、“暴力美学”概述1.1 暴力美学的定义“暴力美学”是一种表现手法,将暴力和美学元素结合在一起,通过形式和内容上的冲突产生视觉震撼力和思想触动力。

1.2 暴力美学的历史发展暴力美学首次出现于20世纪中期,被认为是二战后虚无主义思潮以及反叛情绪的一种表达形式。

影响该概念发展的电影包括《无赖者》、《发条橙》等。

二、电影中暴力场景的表现方式2.1 暴力的视觉呈现电影通过运用色彩、构图、镜头语言等手法,将暴力呈现得鲜明而夸张。

例如,《终结者2》中的机器人角逐暴力更是以特效技术表现出了极高的真实感,引起了观众的全神贯注。

2.2 暴力与音乐相结合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可以突出暴力场景的强烈冲击力,并通过节奏和音调的变化引发观众情绪上的共鸣。

如《黑暗骑士》中的配乐强化了暴力场景的紧张氛围,使得观众身临其境。

2.3 暴力场景的切换电影中通常会通过暴力场景的交替和切换,将暴力的冲击力发挥到极致。

这种切换方式可以让观众情感高涨,体验到暴力冲突带来的情绪冲击。

例如,《低俗小说》中的跨时空叙事方式,将暴力戏剧性地巧妙展现在观众面前。

三、电影中暴力场景的目的与意义3.1 表现角色心理电影通过展示人物在暴力场景中的反应,揭示了他们内心的冲突与挣扎。

这种表现方式能够引发观众对人性的思考与探索,增强电影的艺术性。

3.2 反思社会问题电影中的暴力场景往往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而引发观众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电影《黑暗骑士》通过对犯罪和正义的角力,引发观众对道德与法律的思考。

3.3 探索人性边界电影中的暴力场景可以使观众进一步认识自己,探索他们心灵深处的人性边界。

对于人性中阴暗与光明的存在,电影具有独特的阐述与启示作用。

现代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现代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现代电影中的暴力美学09920097 99中文谭圆圆现代电影的强烈的观赏性很大一部分在于视觉刺激。

聋子也可看得懂电影,而瞎子绝对听不懂电影。

电影本身,可以说就是一种视觉的艺术。

由于观众视觉所触及的影像,如此的直观,足以迅速的激发出人的感觉与经验的真实性,对于那些对电影所现有过相关经历、甚至只是有着相似观念的人(这就是已经是人群的绝大部分了)而言,这便是引起强烈共鸣的最有效的发式了。

所以有人说:电影只是需要看的,不需要思考。

显然说的是电影的这种直观性所引起的人们心里的共鸣的特点。

不过我们当然知道,好的电影作品,在直观视觉上给人以很强的震撼之外,过后使人们能回想与思考以至挖掘的内涵更是十分重要。

在同样重要的这两个层面上,也许视觉效果会更明显一些,毕竟人的视觉接受能力在思考能力之前,而大多数人的视觉差异不明显,而思维方式却可以说是复杂迥异。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主题深刻意味深长的艺术片的票房难以超越思维似乎简单但是情节画面视觉性强的故事片的缘由所在了。

我在这里要论说的,就是这个更直观明显的层面——视觉效应。

而来说明这个层面最好的材料,首选就是电影中的暴力了。

现代电影中必不可少暴力因素。

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对“暴力”一词所做的基本含义的解释是:强制的力量,那么我们联系到银幕上的内容可以得知,事实上广义的所谓“电影暴力”,并非仅仅是残酷的表现血淋淋的肉体摧残的情节,恰恰相反,那只是较小的一个部分(强调一下这个小的部分,我暂时性的先不谈及,最后再做一些补充论述),而更多内容的譬如动作片中很多的打斗(如《龙之杰》)、警匪片中的武装(如《007》)、伦理侦探片所表现的谋杀疑案(如《本能》)等等,都可以算是一种暴力。

暴力在这里是一种动感的体现,力量的突现,它又是如何能在当今的电影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分量,以至于连纯粹的言情片中也往往不免要加上一小部分紧张的暴力情节作为节奏和内容的平衡协调的呢?这里便牵涉到一个大众审美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就是观众的心理因素。

电影“暴力美学”研究

电影“暴力美学”研究

电影“暴力美学”研究电影“暴力美学”研究引言:电影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艺术形式,在过去几十年中,暴力元素逐渐渗透到了许多作品中。

这种以暴力为主题或以暴力为手段的表现形式,被称为“暴力美学”。

本文将探讨电影“暴力美学”的研究,了解其表现、影响力和争议,以期对这一主题提供全面的理解。

一、暴力美学的定义和表现形式1.1 定义“暴力美学”是指在电影作品中以暴力为重要表现形式的一种艺术手法。

它将暴力行为刻画得生动、直观,并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出影片本身的美感。

暴力美学在电影中既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快感,同时也能让观众对暴力行为产生思考。

1.2 表现形式暴力美学在电影中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刻画个体暴力:以个体暴力为核心,通过各种暴力场景来展现个体的力量、作为和情感。

这种暴力美学被广泛运用在警匪片、动作片等类型的电影中。

(2)描绘社会暴力:通过展现社会层面的暴力行为来探讨社会问题,例如战争、暴乱、恐怖袭击等。

这种形式的电影往往能引起观众的思考和社会关注。

(3)视觉暴力:通过电影摄影、剪辑等技术手段来展示暴力场景,使其表现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这种电影往往被赋予了艺术的美感,但也引发了观众对暴力美学的争议。

二、暴力美学的影响力和效果2.1 观众情感共鸣暴力美学往往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通过刻画暴力场景中的情感表达,观众能够与电影中的角色产生共鸣,体验到其中的悲怆、愤怒、恐惧等情绪,这种情感共鸣成为观众对电影的一种精神享受。

2.2 探讨人性与社会问题有些电影通过暴力美学来探讨人性与社会问题。

它通过富有冲突的剧情和暴力场景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的黑暗面,并引发观众对个体和社会的思考。

2.3 影响思想和价值观暴力美学所呈现的暴力行为和情节,对观众的思想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观众在欣赏电影时,会与电影中的暴力场景进行沟通和审视,以此来反思和思考自己对暴力的态度,并可能对社会问题产生关注与关心。

《2024年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新论》范文

《2024年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新论》范文

《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新论》篇一一、引言在电影艺术中,美学与暴力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杂耍蒙太奇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手法,更是常常在处理暴力题材时发挥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的关系,并以杂耍蒙太奇为视角,展开新的理论论述。

二、美学的暴力美学的暴力并非单纯指电影中血腥、残酷的场面,而是指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暴力。

这种暴力往往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体验到一种特殊的审美快感。

在电影中,美学的暴力常常通过镜头语言、音乐、色彩等手段来表现。

镜头语言的运用,如特写、慢动作等,能够突出暴力的细节,增强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音乐和色彩的运用,则能够营造出特定的氛围,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体验到暴力的情感色彩。

三、暴力美学暴力美学是一种以暴力为主题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将暴力转化为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

在暴力美学中,暴力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令人反感的元素,而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元素。

在电影中,暴力美学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如通过荒诞的情节、夸张的表演等方式,将暴力与幽默、悲剧等元素相结合,从而产生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四、杂耍蒙太奇与美学的暴力及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是一种以杂耍、魔术等元素为特点的电影手法,它通过将不同场景、不同时间线的画面进行剪辑、拼接,从而产生出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

在处理美学的暴力和暴力美学时,杂耍蒙太奇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首先,杂耍蒙太奇可以通过将暴力的场面进行剪辑、拼接,使其呈现出一种荒诞、夸张的效果。

这种效果可以增强暴力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可以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体验到一种特殊的审美快感。

其次,杂耍蒙太奇还可以通过将暴力的场面与其他元素(如幽默、悲剧等)相结合,从而产生出一种特殊的情感共鸣。

这种共鸣可以引发观众对暴力的深思,使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视觉刺激,而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元素。

浅析影视中的暴力美学

浅析影视中的暴力美学

浅析影视中的暴力美学一、暴力与暴力美学“暴力”与“美学”一经融合便在世界影坛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两个看似完全不能相融的个体吸引了许多电影人和观影者的目光,同时,这种独特的美学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各国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相比于众说纷纭的暴力美学而言,暴力的释义较为单纯,所谓暴力,主要是指暴力的行为和强制的力量,这种行为或力量能够违背个体的意愿对个体的肉体或者精神造成打击及伤害。

暴力行为或者力量作为一种元素在电影中存在已久,尤其是在战争、犯罪类的影片中,以杀戮、枪战、武打为代表的暴力行为经常成为叙事的载体。

同时,在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中,暴力的行为在镜头中被夸张而细致地呈现,从而上升到了美学的高度。

暴力美学与电影最早结缘于美国,随后在中国香港、日本等影片中迅速发展,在这些具有暴力美学品质的影片中,暴力被发掘出了更强的仪式性和形式感,在充满炫酷意味的呈现中削减了暴力本身带给人们的不舒适感和恐惧感,反而能够为观影者带来视听刺激,实现释放压力的娱乐作用,从而获得一种别样的观影体验。

纵观具有暴力美学品质的美国影片,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共同特性,首先暴力美学在美国影片中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电影大众化进程的推进。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电影创造制作技术的不断发现,电影已经成为大众娱乐的重要承载,这直接导致了其传统的唯艺术论的创作初衷被颠覆,而娱乐性与艺术性齐头并进则成为电影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中,电影人在电影创作中运用暴力美学的初衷就是增强影片的娱乐性,使观影者在激烈、血腥又不失艺术美感的打斗场面中宣泄情绪并获得快感。

其次,电影中的暴力美学还承载着许多电影创制人的批判意识,在许多美国20 世纪末的战争片中,暴力的行为和场景均批判了战争的残酷及战争发动者对于生命和人权的蔑视,这一现象在曾经参战的美国导演的影片中更为普遍,由此可见,暴力美学在电影中的应用已不再是单纯地发挥其表层的娱乐作用,还具有深层次的教化意义。

浅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以吴宇森电影为例

浅议电影中的“暴力美学”——以吴宇森电影为例
技巧和剪切技巧,将暴力动作拍得具有形
幕, 激烈血腥的枪战成为一种凄美华丽的 发展 的和爱欲 的本 能力量 ;死本能则 表 化。观众在观看该 片段进而进入审美体 表演 :人们仿佛不是在血腥的生死决斗 , 现为潜伏于人类生命 中的破坏性 、攻 击 验的直觉 阶段 时 ,这些美丽 的场景直 观 9 2 o 年 发表的 地刺激观众 的知觉 ,让观众产生美 的感 而是在看 由忽明忽灭的蜡烛和庄严的圣母 性和 自毁性 。弗 洛伊德在 1
图1

指 “ 电影 中将暴力或血腥 的东西变成纯 粹 的形式 快感 ”。④ 该 类 电影主要 通过
将其作为表 达幽默的一种叙事方式 。例 车上 因为毫无 预兆的刹车而错手杀 了无
的对 话颠覆 了观众对 血腥场面 的刻板 印 象 ,冲淡 了观众 的排斥 感 ,使观众不 由
将枪 战、武打场面 、杀戮或 其他一些暴
研 究 生 之 页
NE WS RE SE ARCH
浅议 电影 中 夏小 童
【 摘
要】 本文将电影中 “ 暴力美学”创新地看作一种 “ 生产一消费”结构。在该结构中,作为生产者,导演
的 生产技 法将 “ 暴力”进行风格化 处理 ,决定 “ 暴力美 学”的艺术感 ;作为消 费者 ,观众通过 审美体 验 ,宣泄 自身 的暴 力欲 望。本 文分别从 技法 角度和心理 角度剖 析该结构 ,且 以吴宇森 《 英雄本 色》作 为具体案 列分析 :吴氏 “ 英 雄 片” f t . 列用电影技 法来弱化暴力 ,从 而突 出中国传统思 想中的 “ 义” ,同时让观众 自身对人物 形象及 暴力行为做
随处可见 、被 明令 禁止 的行为 ,为什 么 而是通过 在观影 中产生 的情 感起伏 的方 特定 的 叙事 情 节 中 ,如将 暴 力 安排 到 在电影 中竟然 与 “ 美学”产生联 系?电 式发泄暴力欲望 。 复仇 、声张正义 、幽 默等情节 中。该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现代动漫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摘要:暴力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人类在文学艺术中乐意且擅长表现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由表现暴力而发展上升为一种暴力美学。

文章通过对动漫电影中暴力美学的形成与存在的缘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揭示了动漫电影中暴力美学的实质,以及如何客观地去对待暴力美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暴力;电影;动漫;社会道德
《STEAM BOY(蒸气男孩)》,《Cowboy Bebop 》,《DN》,《罪恶之城》等这几年上映的动漫电影,只要其单纯可爱的动画角色被加入暴力成分的动漫作品或是被贴上了暴力美学的标签,就令现代青年人趋之若鹜,就连一些新推出的络游戏产品,也争先恐后以“暴力美学”作为卖点。

动漫、暴力成为这些新媒介虏获大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原因。

一、何谓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Violence esthetics)是指发掘、夸饰强力美学中强力审美形式的一个美学分支,它侧重强力视听的审美趣味和形式探索,由于过分强调强力视听审美形式,强调强力对人或非正义一方的安全及利益有害的“破坏性”展示,从而忽视或弱化了美学核心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功能。

暴力美学包括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的暴力美学。

人有不同的审美需求,包括对力量的追求,人的力量可以作为审美对象被纳入到艺术中。

但如果将这种追求夸大到不合适的地步,对强力百般推崇,就会产生通常意义的暴力作品。

暴力是人的力量的一种表现形态,但人的力量不都是暴力,暴力以外存在更具审美价值的其他形式的力量。

例如,有时人的力量可以通过正义和邪恶的斗争展示出来,在其展示过程中,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划分是清楚的,给人比较纯粹的美学上的感受。

暴力美学有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主要指电影中的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趣味。

与暴力美学相关的一类作品有共同特征,那就是把暴力或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式感。

它主要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

电影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效果从来不是暴力美学的关注热点。

至于动漫作品中对暴力内容的表现,它在心理学上的根本机制与电影的表现有共同之处,即都根植于人内心的欲望,那就是人类天性中的一对矛盾但是紧密相伴随的心理情结:对死亡的恐惧和攻击的本能。

暴力美学其美学思想和技法的远祖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爱森斯坦。

爱森斯坦1923年石式左翼文艺战线》上提出’“杂耍蒙太奇”(近年被准确地译作.’吸弓}力蒙太奇”)的理念。

他把电影视为表达主题思想和阶级观点的手段,他认为电影只具有”宣传、鼓动”的作用,是表达作者思想和阶级观点传声筒。

暴力美学恰恰是对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原意的一种背离和异化。

暴力美学摒弃电影表面的社会评判和道德劝戒,以浪漫化、诗意的武打、动作的极度夸张走向彻底的形式主义。

暴力美学表面上弱化或者摒弃了社会劝戒或道德审判,但事实上是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电影似乎已经不再具备教化观众的责任,而只是仅仅提供一种纯粹的审美判断。

它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必须是:具备商业伦理和基本人道情感的观众,后现代社会,高度法制化社会,有自由竞争的文化空间,有自由的文化产品选择权。

二、暴力美学电影的形成
暴力美学电影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在日本和中国香港发展成熟的电影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

其特征表现为:创作者往往运用后现代手法,要么把影片中的枪战、打斗场面消解为无特定意义的游戏、玩笑;要么把它符号化,作为与影片内容紧密相关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要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电影界在暴力美学上表现出了新的特色,许多位导演尤其擅长使用“暴力”创作电影。

美国导演奥立佛,斯通粼天生杀人狂》中,将暴力作为一种寻求社会道路、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

也许导演的观点是略为偏激的,在他们的意识中,使用暴力是不需要理由的,暴力本身就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游戏。

如果说斯通还在用暴力达到批判社会的目的的话,昆汀·塔兰蒂诺的《低俗小说》,则颠覆暴力本身,使其彻底丧失了自身的意义。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任何一种艺术类型和流派的形成,有其自身内因。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样会遵循自身的规律往前走,不一定非要与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有太大的关系。

当社会容忍的空间越大的时候,暴力美学的展示可能会更多。

其实,所有社会都有对暴力文化的需求,暴力美学的产生与人的心理欲求最为相关。

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说,由于争取生存空间等需求,人在本能上有一定的攻击倾向,可是,由于人在社会化、成年化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需要达成与社会的协调相处,人内在的攻击性倾向会被压抑、郁结,但又永远不会消失,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宣泄的闸门,否则会对人格的堤坝产生破坏性影响,危及自身和社会。

电影娱乐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宣泄,而暴力文化的展示可能起到这一作用,使人们通过视听行为进行宣泄,这使暴力电影文化的展示有了存在的必要性,这也是它一直存在的根本原因。

三、动漫电影中暴力美学被推崇的缘由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质,有着一种所谓“双重”的特性:“人类有建设和破坏的双重快感”。

这里我们看到即使有双重标准,但最终都统一到“快感”二字,无论是寻求一种“以暴治暴”的具有“道德观念”的暴力体验,还是纯粹的追求一种感官刺激的所谓“无道德观”的暴力体验,人们最终都是寻求一种视觉刺激。

弗洛伊德还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的原始动力都来源于人类—性意识的冲动。

日本动漫里面充斥的暴力与色情正好是对这最好的诊释,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暴力美学就是一种性意识的扭曲宣泄。

存在于人类意识中“性”的丑与美,矛盾的在暴力美学中平衡,而在这方面日本人显得尤为突出,有着其深刻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方面的原因。

现代青少年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和对家庭的依赖性,使其中的一部分人下意识地拒绝长大,宁愿沉醉于白日梦般的幻想中,患上“彼得·潘综合症”。

但是,这个年龄又是一个崇尚“英雄”的年龄,且对于“性”的概念正在借借懂懂地形成,暴力成了这个年龄的一个特征。

这个年龄段的人又是看着漫画书长大的,经过多年的浸染,动漫美学趣味已经真正的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毛孔,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日常状态。

另外,由于动漫世界明显地区别于真实世界,他们在接受模式上可以更大限度地扩张刺激的离间感,可以由卡通人物主导疯狂的暴力行为,同时不必承担某种糟糕的确定后果,这隐含着对世界
及宇宙间事物意义和关系的一种根本易变性的宽容。

由动漫衍生出的动漫电影自然很容易被他们接受与推崇。

四、必须正确看待动漫电影中的.力美学
暴力文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人的内在的攻击性欲望没有真正释放出来,新的刺激反而加重人企图释放的欲望。

所以,一方面暴力文化对人能够产生疏导宣泄的作用,另一方面还需要对暴力内容进行更多的社会化改造和道德规范,以将宣泄控制在一定尺度内,特别要注意保护未成年人,使他们远离暴力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毕竟,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对文化的需求不同,判断能力、学习能力也不同,就像大人和孩子生病用药不同一样。

社会要有保护未成年人的机制。

正确看待暴力美学,离不开道德评判,应该正视现实,考虑青少年与成人在辨别能力上的区别。

对青少年这样处于弱势的群体来说,暴力作品的负面大于正面。

不能否认,过去我们的社会过于强调文化产品的教育功能,比较忽视其娱乐、宣泄功能。

今天的社会,无论人的力量大小,每个人都有生存发展的权利,应该享有法制的保障,动漫电影作品应弘扬这种平等的意识,而非强者统治会的观念。

暴力现象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使我们不可能得以规避。

在动漫简单明了、想象无限的空间里或许可以用暴力来解决一切,但不能生硬的在现实中搬演。

作为受众,青少年必须学会在现实里生存,理性的分别出现实世界与动漫世界中各项法则的区别。

因为当这种冲突发生时,被伤害的只能是青少年自己。

五、论语
现代娱乐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宣泄,而暴力文化的展示可能起到这一作用。

抛开暴力的表象,或者说是避开血腥的暴力形式,引导观众看向作品深处蕴藏着的深刻意义,留给大家反思的空间,从而促进心智上的进一步成长,现代动漫电影绝不是简单评价就可以仓促下定论的东西。

作为后工业时代文化的产物,必然烙上反叛与反思的痕迹。

论文在线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