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治疗慢性胸背部疼痛的临床研究
吡罗昔康的功能主治

吡罗昔康的功能主治1. 简介吡罗昔康,又称为拜宁片,是一种抗生素药物。
它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
吡罗昔康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吡罗昔康的功能主治。
2. 主要功能吡罗昔康的主要功能如下:•抗菌–吡罗昔康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抗菌作用,包括耐药菌株。
–它通过遏制细菌DNA复制和细菌DNA拓扑异构酶Ⅳ来发挥抗菌作用。
•抗病毒–吡罗昔康对某些病毒也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包括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常见的病毒。
–它可以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过程来减少病毒感染的进展。
•抗炎–吡罗昔康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它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来发挥抗炎作用。
3. 适应症吡罗昔康广泛适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呼吸道感染:–吡罗昔康可以用于治疗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吡罗昔康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泌尿系感染。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吡罗昔康可以用于治疗蜂窝织炎、脓肿、创伤感染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消化道感染:–吡罗昔康可用于治疗胆道感染、胃肠炎、阑尾炎等消化道感染。
•骨与关节感染:–吡罗昔康可用于治疗骨髓炎、关节感染等骨与关节感染。
4. 注意事项在使用吡罗昔康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过敏反应:–对吡罗昔康过敏的患者慎用,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处理。
•肝肾功能不全:–重度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儿童和孕妇:–儿童和孕妇慎用吡罗昔康,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吡罗昔康与某些药物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如抗凝药物、心脏相关药物等,应避免同时使用,或者在医生指导下同时使用。
5. 副作用吡罗昔康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胃肠不适等。
•皮肤反应:–偶见荨麻疹、皮疹等皮肤反应。
•神经系统反应:–罕见的神经系统反应包括头痛、头晕、共济失调等。
含有吡罗昔康的骨架型贴剂以及局部治疗急性和慢性疼痛及其相关炎

专利名称:含有吡罗昔康的骨架型贴剂以及局部治疗急性和慢性疼痛及其相关炎症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长金,埃里克·Y·许,南希·王
申请号:CN201180031485.5
申请日:20110526
公开号:CN102970986A
公开日:
2013031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用于局部(即,经皮)递送吡罗昔康的骨架型贴剂以及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疼痛及其相关炎症(尤其是由需要施用镇痛剂和/或抗炎药物(例如,吡罗昔康)的运动损伤或其他肌肉疼痛或损伤引起的疼痛和炎症)的方法。
申请人:艾毕赛斯公司
地址:日本大阪
国籍:JP
代理机构: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吡罗昔康贴片产品介绍

SK 集团生命科学领域的主要产品
Sales (US Million $)
45.00 40.00
主要产品的销售趋势图
GINEXIN-F 银杏叶提取制剂
35.00 30.00 25.00 20.00
TRAST
血液制品 疫苗产品
TRAST patch
TRAST 06年销售额 3400万美元
15.00 10.00
法人企业和63家分公司
TRAST patch
2007 销售额 : RMB 6,000亿 ($810亿)
能源化工 50%
信息通信 18%
贸易,服务 32%
TRAST patch
SK确立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将中国市场视为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的主要 目标,同时扩展东南亚、中南美、中东、中亚和俄罗斯等市场。
-第三次创业目标是 “全球的SK”
现在的 SK
在韩国内
• 韩国第三大集团(总资产规模) • 能源ㆍ化学领域 第1位
(1,500万 用户, M/S 38%)
• 信息通讯领域 第1位
(2,200万 用户, M/S 50.5%)
• 韩国 GDP 9% 比重
TRAST patch
在世界范围
• Fortune 500强企业(86位 ) • Asia 最优秀雇主 (SK电讯) • 全球 100 强 创新企业 91位 • 在全球38个国家拥有178个
分析方法: HPLC
2
结果:
1
Trast patch组在血药浓度很低的 情况下,滑液浓度却很高;与滑液
0
0.11 TRAST patch
口服吡罗昔康
浓度类似的同种成分口服剂型不同,
没有全身副作用,却能起到同等药
吡罗昔康 (Piroxicam) 抗炎药物

吡罗昔康 (Piroxicam) 抗炎药物吡罗昔康 (Piroxicam) 抗炎药物吡罗昔康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常用于治疗炎症和缓解疼痛。
它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基本药物清单中的一员,可用于治疗许多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疾病等。
吡罗昔康属于NSAIDs(非甾体抗炎药物)家族,该药物通过抑制体内特定酶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这种酶称为环氧合酶,主要参与合成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等。
吡罗昔康通过抑制这些酶的活性,减少了炎症反应和疼痛感知,从而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
吡罗昔康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具体疾病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吡罗昔康可口服或局部涂抹,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口服吡罗昔康时,常见的剂量为每天1次10-20毫克,可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调整。
然而,由于吡罗昔康具有一定的消化道不良反应风险,如胃溃疡和出血等,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胃肠道状况,并合理调整剂量。
吡罗昔康作为一种处方药物,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生,并严格遵循医嘱。
此外,患者需要注意的是,长期或高剂量使用吡罗昔康可能增加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的风险,如消化道溃疡、肾脏损伤和心血管事件等。
因此,在使用中应尽量避免超剂量和长期使用,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以确保安全使用。
总的来说,吡罗昔康是一种重要的抗炎药物,可有效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
然而,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循药品说明书和医生建议。
)。
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治疗骨关节炎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

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治疗骨关节炎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王志义;李明全;张伟滨;郭艾;段婷;伍沪生;周乙雄;扈文海;李兴福;王吉波;邹和建【期刊名称】《中国新药杂志》【年(卷),期】2006(15)11【摘要】目的:观察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药(双氯芬酸乳胶)平行对照.23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吡罗昔康贴片组116例,双氯芬酸乳胶组114例.吡罗昔康贴片2日一贴,贴于患处,双氯芬酸乳胶涂于患处,tid,连续使用14 d.主要疗效指标为靶部位休息痛和活动痛VAS评分.次要疗效指标为疗效的综合评价,患者对疗效的总体评价,药物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肿胀和压痛评分变化.安全性指标为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和用药部位皮肤的刺激性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FAS人群)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休息痛VAS评分分别下降了2.43和1.14分(P<0.05).两组活动痛VAS评分分别下降了3.41和1.99分(P<0.05).疗效综合评价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1.55%和51.75%(P<0.05).患者对疗效的综合评价两组分别为92.24%和77.88%(P<0.05).两组首次给药后疼痛缓解率、压痛评分和肿胀评分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疼痛消失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指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P分析结果和FAS结果一致.结论:吡罗昔康贴片治疗骨关节炎在多项疗效指标结果优于双氯芬酸乳胶剂,安全性与双氯芬酸乳胶剂相似.【总页数】4页(P899-902)【作者】王志义;李明全;张伟滨;郭艾;段婷;伍沪生;周乙雄;扈文海;李兴福;王吉波;邹和建【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10005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71003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20002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100050;积水潭医院,北京,100035;积水潭医院,北京,100035;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石家庄,05005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25001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26600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R971.1【相关文献】1.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应用可乐定透皮控释贴片的临床研究 [J], 张慧敏;谢晋湘;黄建凤;石湘芸;葛洪;刘丽芳;吴海英2.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 [J], 杨莉;赵志刚3.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J], 郭军华;黄烽;张江林;朱剑4.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治疗慢性胸背部疼痛的临床研究 [J], 李文;林荣汉;冯杰荣;梁明鉴5.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治疗膝骨关节炎(OA)的疗效和安全性 [J], 姚武辉;王爱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吡罗昔康及其贴剂的体外经皮渗透性的研究

吡罗昔康及其贴剂的体外经皮渗透性的研究
杨文展;郑俊民;王洪秀
【期刊名称】《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5(12)4
【摘要】本文对吡罗昔康经由离体裸鼠皮肤的渗透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吡罗昔康的累积渗透量与时间存在线性关系(Q=2.211t-1.29,r=0.998),吡罗昔康在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经由离体裸鼠皮肤的渗透系数为719×10-cm/s,扩散系数为4.16×10-7cm2/s,滞后时间为0.72h;本文另以小白鼠皮肤为渗透屏障研究了吡罗昔康贴剂的体外经皮渗透性,考察了具体外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该贴剂体外经皮渗透为零级过程,体外释放为t1/2级过程,该贴剂为皮控型局部用经皮吸收制剂。
【总页数】6页(P235-239)
【关键词】吡罗昔康;经皮渗透;贴剂
【作者】杨文展;郑俊民;王洪秀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阜新第一制药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1
【相关文献】
1.两种吡罗昔康凝胶体外经皮行为的比较 [J], 董平;孟现民;沙先谊;方晓玲
2.pH值对吡罗昔康理化性质及其经皮渗透性能的影响 [J], 于秋菊;刘丽清;谢茵;石
恩娴;任国莲;田青平
3.滞留时间法评价吡罗昔康等五种药物的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J], 齐瑗晶;薛克亮;唐纯青;李惠金;于盛海;孟晓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

Con trolled2delivery pa tch of p irox icam
图 1 吡罗昔康的结构式
药理作用 本品为 NSA ID s,具有抗炎 、镇痛及解热作用 ,用
— 172 —
于缓解骨关节炎 、腱鞘炎 、肌痛 、骨关节痛 、外伤后及 骨折愈合后引起的疼痛 。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环氧 酶 ,使组织局部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 ,抑制白细胞的 趋化作用和溶酶体酶的释放 ,从而发挥较强的抗炎 、 镇痛及解热作用 。
对急 、慢性疼痛 (腱鞘炎 、肌痛 、骨关节痛 、外伤 引起的疼痛 、骨折பைடு நூலகம்疗引起的疼痛 )患者进行的 Ⅲ 期临床试验显示 ,在每隔 2 d使用本品 1次 , 4周后 , 本品能减少视觉模拟评分 (VAS)及各种疼痛参数如 主观疼痛 、压痛 、运动引起的疼痛及日常活动受限 , 对腱鞘炎的有效率分别为 77. 1%和 78. 1% ,对肌痛
[ Key words] p iroxicam; controlled2delivery patch; pharm acological action; pharm acokinetics; clinical e2 va lua tion
吡罗昔康为高效非甾体抗炎药 (NSA ID s) ,但长 期或大剂量口服常可导致胃肠道损伤 ,严重者并发 胃溃疡 、穿孔及出血 [ 1 ] 。近年对 NSA ID s的研发工 作主要分两方面进行 :一是开发新的化学实体 ,二是 对已上市的 NSA ID s进行剂型改造 ,开发新的药物 释放系统 ,实现靶向治疗 。韩国 SK Chem icals公司 研制的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 (商品名为特乐思 特 , Trast)即为剂型改造 , 化学名称为 22甲基 242羟 基 2N 2(22吡啶基 ) 22H21, 22苯并噻嗪 232甲酰胺 21, 12 二氧化物 ,分子式为 C15 H13 N3 O4 S,相对分子质量为 331. 35,结构式见图 1。
吡罗昔康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吡罗昔康的作用及功能主治什么是吡罗昔康?吡罗昔康(Piroliseca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它具有镇痛、退烧、抗炎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关节炎、风湿病、退烧镇痛等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吡罗昔康的具体作用及功能主治。
吡罗昔康的作用吡罗昔康主要通过抑制环氧酶(COX)的活性,从而干扰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其药理作用。
以下是吡罗昔康的作用:1.镇痛作用:吡罗昔康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炎症反应,从而产生镇痛作用。
它常常被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关节炎疼痛等。
2.退烧作用:吡罗昔康可降低体温,对于由发热引起的身体不适和疼痛症状具有明显缓解作用。
因此,它常常被用于退烧镇痛。
3.抗炎作用:吡罗昔康可抑制炎性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少炎症反应。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能够减轻关节肿胀、疼痛和僵硬等症状。
吡罗昔康的功能主治吡罗昔康在临床上常被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风湿病:吡罗昔康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关节肿胀、疼痛和僵硬等症状。
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性疾病。
•关节炎:吡罗昔康可以减轻关节炎的疼痛和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
它对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退烧镇痛:吡罗昔康可用于退烧,降低体温,缓解由于发热引起的身体不适和疼痛症状。
因此,它常被用于感冒、流感等发热引起的疾病。
•其他疼痛症状:吡罗昔康也可用于缓解其他轻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月经痛等。
需要注意的是,吡罗昔康虽然具有较好的镇痛、退烧和抗炎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使用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时长,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总之,吡罗昔康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镇痛、退烧和抗炎的作用。
它在治疗风湿病、关节炎、退烧镇痛以及其他轻至中度疼痛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治疗慢性胸背部疼痛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治疗慢性胸背部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100例慢性胸背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
A组采用吡罗昔康贴片治疗。
B组采用美洛昔康分散片口服治疗。
以视觉模拟评分(V AS)评定治疗效果,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疼痛程度变化。
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段A组V 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药物起效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均早于B组(P<0.05)。
A组有效率为92%,显效率为74%,明显高于B组的76%、44%(P<0.05)。
结论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治疗慢性胸背部疼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安全性好,临床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吡罗昔康;控释贴片;软组织损害;无菌性炎症;慢性胸背部疼痛
慢性胸背部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疼痛程度变异很大,从轻度的酸痛到重度疼痛,同时少数患者伴随有胸闷、呼吸时或转体时症状加重等现象。
患者因胸背部疼痛多次就医,浪费大量金钱和时间,同时患者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者并发抑郁,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目前临床上对慢性胸背部疼痛的诊断主要包括“肋间神经痛”、“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胸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1]。
口服非甾體抗炎药(NSAIDs)是控制此类疾病疼痛现象的首选药物,但慢性胸背部疼痛的患者由于长期或大剂量服用该类药物,常导致胃肠道功能受损,引起胃溃疡甚至导致胃穿孔及出血等严重的胃肠道并发症。
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上市近20年来,已经成为韩国骨关节炎、软组织损害所致的急性和慢性疼痛等首选的外用剂型。
为进一步了解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治疗胸背部软组织损害所致胸背部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胸背部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①年龄18~72岁,男女均可;②确诊为胸背部疼痛患者,发作时间>1个月;或多次发作;③休息痛或活动(呼吸时)痛V AS 评分≥3分。
排除标准:①孕期及哺乳期妇女;②已知对本品及其他非甾体类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过敏者;③用药局部皮肤有破损者(如溃疡、湿疹、皮疹等)或皮肤对贴剂敏感者;④曾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药物后引起荨麻疹、鼻炎及血管性水肿或曾发生过阿司匹林敏感性哮喘的患者;⑤排除心电图异常者;⑥患有严重的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及凝血机制异常者;⑦患有严重的胃脏、肝脏、肾脏和心脏功能损害者。
告知所有入选患者:①口服或外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并征求患者同意;②外用贴片可能会引起皮损;③治疗期间勿过度劳累,合理休息,保持良好的坐立姿势。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间、V A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A组:吡罗昔康贴片(韩国SK化工株式会社,英文商品名:TRAST),1贴/2 d,贴于压痛点处(导致胸背疼痛的局部痛点或传导痛的敏感
触发痛点,如:同侧相对应的胸椎旁),7贴/例;B组:非甾体类抗炎药(美洛昔康分散片),2次/d,口服,28粒/例。
对两组治疗方案实施后的疼痛控制效果、治疗后患者疼痛现象再现情况、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T0)、治疗后第3天(T3)、治疗后第7天(T7)、治疗后第12天(T12)、治疗后第18天(T18)、治疗后第24天(T24)、治疗后第30天(T30)的V AS评分。
1. 3. 2 根据患者疼痛日记卡的记录情况,记录药物起效时间与疼痛消失时间;自首次用药后V AS评分下降≥2分即认为疼痛缓解(药物已起效),相对应的时间为药物起效时间。
1. 3. 3 治疗结束时(T30)记录患者对疗效的总体评价。
按5级评价:1分:很差;2分:差;3分:一般;4分:好;5分:很好。
显效率=(很好+好)/总例数×100%;有效率=(很好+好+一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各时段V 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段V AS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时段,A组V 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
见表1。
2. 2 两组药物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比较A组药物起效时间为2 h~7 d,平均药物起效时间(2.86±1.63)d;B组药物起效时间为8 h~6 d,平均药物起效时间(
3.15±2.81)d,A组药物起效时间早于B组(P<0.05)。
A组疼痛消失时间为3~13 d,平均疼痛消失时间(3.23±2.11)d;B组疼痛消失时间5~16 d,平均疼痛消失时间(
4.67±
5.18)d,A组疼痛消失时间早于B组(P<0.05)。
2. 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A组患者一般9例(18%)、好16例(32%)和很好21例(42%);B组一般16例(32%)、好10例(20%)和很好12例(24%)。
A组有效率为92%,显效率为74%,明显高于B组的76%、44%(P<0.05)。
见表2。
3 讨论
慢性胸背部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治疗慢性胸背部疼痛的一线治疗药物,该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能有效抑制炎
性组织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起到减轻疼痛、改善因疼痛所致的呼吸运动受限。
口服该类药物,有效控制疼痛的同时,由于其对胃肠道、肾和血小板等部位生理状态下的前列腺素的影响,也会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肾血流和血小板凝聚功能下降等[2]。
为防止该类药物对胃肠道及其他系统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顺应性,目前的研发方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①开发新的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此类药物虽然对炎症部位选择性增强,但长期使用后存在潜在严重的心血管方面的风险;②改变现有NSAIDs的剂型,即开发新的药物释放系统,直接作用于的患者的压痛敏感处。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新的NSAIDs 剂型也具有明确的减轻疼痛效果。
吡罗昔康贴片的剂型是贴剂,剂型独特,它透皮吸收效果好,可达到与口服吡罗昔康同等的疗效,控释长达48 h[3],是局部外用剂型中最先进的剂型,吡罗昔康是一种强效的非甾体类药物,由于其口服剂型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口服剂型在临床上的应用程度。
相关研究表明将吡罗昔康改为外用贴片,使用后药物浓度高度集中在局部靶组织,在患者滑膜液中的浓度与吡罗昔康口服给药浓度相当,关节滑液浓度则是血药浓度的50倍[4];同时其血药浓度远远低于口服给药的药物浓度,因而减少了全身不良反应[5]。
本研究共入组100例慢性胸背部疼痛患者,采用开放临床观察试验方法,对使用吡罗昔康贴片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采用吡罗昔康贴片的A组患者对疗效的综合评价有效率为92%,显效率为74%;用药后患者整体疼痛V AS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1 d后未出现疼痛V AS评分反弹现象,表明该药具有持续时间比较长、比较确切的缓解疼痛的作用,与B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虽然入组患者中中老年患者多见,1/3的患者还合并有其他疾病,其中有2例患者既往有使用跌打药膏皮肤过敏现象,但该组患者使用吡罗昔康贴片2周后,无一例出现局部或全身不良事件,体现了该贴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入组病例中效果很差和差的患者,可能与患者的病变时间长,压痛点部位的软组织变性挛缩粘连严重(触诊可摸及较粗、较长条索状物)有关。
总之,将吡罗昔康贴片用于压痛点处,使吡罗昔康通过局部的靶向治疗,能迅速缓解患者的胸背部疼痛,对局部皮肤刺激反应小,安全性好等特点,值得今后在临床实践中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4-138.
[2] 肖建斌,佘守章,彭呂宪,等.透明质酸钠联合消炎痛液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广东医学,2006,27(15):210-211.
[3] Fisher P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topical piroxicam gel with a homeopathic gel in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Rheumatology (Oxford),2000,39(7):714-719.
[4] Jung WH,Kim MM,Choi KE,et al. Disposition of pimxicam following transdermal administration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Kor J Clin Pharmacol Ther,1998,6(1):36-43.
[5] Hong JY,Lee IH. Supraseapular nerve block or a piroxicam patch for shoulder tip pain after day case laparoscopic surgery. Eur J Anaesthesiol,2003,20(3):23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