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构成

合集下载

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非常激烈。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教师在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中起着关键作用,要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历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一、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质首先,应有敬业和奉献精神,自觉地认识到历史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与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而产生自豪感、荣誉感,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会主动、自主地,凭借隐藏在内的意识活动而尽职尽责。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价值、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要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尊重学生的人格,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教师之间,要提倡热爱集体、团结同志、真诚协作、互相帮助。

再次,历史教师要有宽容精神。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本身就需要宽容,历史教师习惯用统一的模式要求学生,尽管其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总会在客观上压抑那些不合统一“规格”学生的创造个性,总会不容商量地去压抑那些不合统一“口径”的独到见解,从而束缚和埋没了创造性的人才。

二、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无所不包,所以有涉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的横向知识实现“专博”结合。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需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21世纪历史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一专多能”,由历史学向哲学、文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扩展,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求知要求。

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

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博学多才。

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时代已渐进入人类社会,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更精深、更宽厚,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居高临下,才能正确处理教材、合理地组织教学,讲起课来更有说服力,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再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再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中学历史教师作为中学教师中的一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素养,以能够有效地教导学生历史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下面我们就再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探讨。

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

作为历史教师,他们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

只有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才能够准确地教导学生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历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历史知识,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历史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

他们需要有一颗爱学生、爱教育的心,能够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讲解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考。

历史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有效管理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质量。

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创新性和实践能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历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历史教师需要有创新的意识,能够不断探索历史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师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具备创新性和实践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引领学生认识历史,掌握历史。

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求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历史教师需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历史教学,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历史教师还需要积极倡导求实的学风,鼓励学生踏实勤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扎实学习的能力。

只有具备求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才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历史素养的学生,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浅谈

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浅谈

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浅谈以下是关于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浅谈, 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全方位的问题, 不可或缺地包括师德、专业素质和工作方法等多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这几方面自然是缺一不可的, 尤其是师德方面更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起码素质, 这一点许多老师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论述, 就不再赘述了。

在此仅就笔者在几年的历史学科教学中体会最直接的关于“师才”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谈一点认识。

作为所谓“副科”教师, 一般一周只与学生接触两节课,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培养师生情感, 并进而培养起其学科兴趣,比起语、数、外等学科教师来, 我们的难度相对要大些,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做文章。

以笔者的认识和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师才"可在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1。

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接触和交流是课堂教学, 而课堂教学恰恰是最具有明显的学科性和专业性的。

一些被学生反映为“不会教书"或“教得不好”的教师, 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是专业不过关,凭课本和教参“照本宣科”, 既无合理的教材处理也无深入浅出的教材分析,一俟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或涉及学科新成就和较深层次的问题就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久而久之, 在学生中就失去了威信和信任。

况且在当前社会多元化影响下,学科的多元化趋势也在加强, 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 这种联系性无论是在教学过程的教材处理中还是在高层次的考试中都处于越来越突出的地位.特别是在这几年的高考中文科的语文、政治和历史三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要求之高历史上尚无出其右者。

比如, 在讲述陈胜吴广发动的秦末农民战争这一章中,你会发现历史课本上的内容远不及语文课上的《陈涉世家》来得丰富, 有时在预习语文书上的内容后再进行授课,效果会更好些.再如, 对于文化部分的文学诗歌的讲解, 倘若没有足够的文学功底, 一节45分钟的内容一定会显得枯燥无味.在看过福州二中倪江山老师的《封建文化高峰光耀千古的文学》一课的录像后, 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奥妙之一就在于授课者有不浅的古诗词基础, 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词及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等作了十分精辟的演绎,使学生在获得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增长了许多古汉语知识, 由此可见历史与语文的联系之密切了。

再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再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再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下面将从知识水平、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三个方面谈论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中学历史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历史知识。

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历史知识在不断更新和补充,教师需要保持对最新历史知识的关注和学习,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探究历史。

二、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中学历史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教育教学理论是指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的理论,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不仅包括对教学方法的熟悉和运用,更需要教师具备灵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历史学科较为抽象和复杂,中学历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只有具备了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中学历史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教育心理学涉及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需求,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职业道德还包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态度。

教师需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历史学科,对历史知识和相关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造诣。

教师还需要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对教学内容、方法和结果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不断完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

中学历史教师常常需要与学校其他教师和家长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关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再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再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再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历史知识是教师的基本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历史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有条不紊地展开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原因和影响。

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以及应对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

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等。

这些技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而教学方法则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比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信息素养。

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资料、教学媒体等,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运用这些资源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而信息素养则是指教师具备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历史领域的新知识和新资讯,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历史知识。

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情怀。

人文关怀是指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心,只有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传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教育情怀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心,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教育情怀,才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自己的情怀和理想传递给学生,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

历史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学科,只有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内容和服务。

再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再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再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1. 引言1.1 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要性中学历史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成为具有国家责任感和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

只有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优秀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师德师风,中学历史教师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使命和价值,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知识启蒙者。

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更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0字】1.2 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中学历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传承者和引领者,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使命。

在这一过程中,中学历史教师需要具备一系列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这些素质不仅包括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能力,还包括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关爱并引导学生,与时俱进地学习和发展,以及与同事和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

中学历史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只有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教学技能,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权威和专业的历史知识。

教师还需具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益。

中学历史教师应当擅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历史教学不应该只是枯燥的传授知识,更应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探求欲。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教师要关注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全面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有关爱学生、与时俱进、合作良好的品质。

只有这样,中学历史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使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历史学子,为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优秀初中历史教师的特质与素养

优秀初中历史教师的特质与素养

优秀初中历史教师的特质与素养初中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的责任。

优秀初中历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特质与素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影响学生的成长。

本文将探讨优秀初中历史教师的特质与素养。

一、知识面广博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求其具备广博的知识面。

历史学科包罗万象,内容繁杂,只有对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历史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历史的脉络和发展。

因此,优秀初中历史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二、严谨的学术态度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应具备严谨的学术态度。

历史学科需要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分析能力,教师应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并能够客观公正地传授历史知识,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

同时,优秀的历史教师还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讲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善于引导学生优秀的历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培养他们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历史学科不仅仅只有理论知识,还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故事。

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探索历史,了解历史背后的世界,唤起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通过开展实地考察、历史研究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丰富的教学经验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师能够逐渐积累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此外,经验丰富的教师还能更好地处理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五、良好的沟通能力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历史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了解他们的学情和需求。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困惑,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疏导学生的情绪,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友好关系。

再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再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再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它不仅是人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和未来的发展。

而中学历史教师是承担了向学生传授这些重要知识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历史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来完成这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就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作出阐述。

一、具备坚实的历史知识储备作为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能靠背诵。

还需要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关联性和后果。

另外还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不断补充、更新自己的历史知识,以便更好地贡献于教学和学生。

二、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中学历史教师还需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上尽可能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案例教学、视觉教学、互动式教学等。

同时,他们还应该善于浓缩历史知识点,通过图表、概括等方法扔能够让学生轻松地掌握重要的知识点,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是中学历史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在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

另外,中学历史教师还需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学生之间促进有效的讨论。

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同事和家长沟通,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们需要展现出一种亲和力,使得学生、同事和家长都能够信任和尊重他们,并与他们展开良好的沟通。

这样能够在教学和管理上更容易与众人合作,促进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负责。

他们需要认真备课、课前准备、课中讲授、作业布置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塑造良好的教学形象。

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关注学生的表现,在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时及时进行调整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构成发表时间:2009-07-01T13:44:15.983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文强(宾阳县和吉镇中心学校广西宾阳530400[导读] 当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新形?【摘要】当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开展,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以适应新形?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

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教育的实施迫切需要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本文从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创造性的人格素养、厚积薄发的知识素养、科研型的教学能力、信息素养、具有参与时代的意识和能力五个方面就创新型历史教师的素质构成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创新;中学历史教师;素质构成On the quality of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constituteLi wenqiang【Abstract】At present, with the further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shap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nnovation and talent is the most precious resource.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nnovation in education a pressing need to implement innovative teaching force. In this paper, the mental health quality and quality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knowledge Thick plot Thin hairknowledge, research-based teaching ability, information literacy, participatory era of awareness and ability in five areas of teachers on the innovative quality of history constitute an analysis.【Key words】Innovation;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er; Quality constitutes今天,素质教育已汇成时代的潮流。

历史学科如何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前提是要求历史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使历史教学对促进人材成长,素质形成起更大的作用,现就历史教学在中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紧密相关的问题,即历史教师自身应俱备的素质谈些个人粗浅的看法。

1.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创造性的人格素养所谓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创造性人格素养,主要是指历史教师应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定的为师信念、乐观进取的工作生活态度、终身学习的意识、科学求实的态度、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率先垂范的人格魅力等。

主要表现在:(1)心理开放。

即:能够宽容地对待、正确地理解和接受外部信息。

尤其是能够有分析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教育经验,既不盲从迷信,也不一意孤行。

(2)意识创新。

这是创新型人格的核心特征。

表现在:能够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精神,树立创新型的教育理念。

这种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教育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社会昌明和民族强盛的坚强基石。

在对待学生上,具备全新的教育教学观。

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因时因地而易;善于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察身边的教育现象;能创造性地提出和解决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在对待自身发展上,具备促进发展的职业意识和能力。

能够以超前意识为基础,及时吸收最新教育成果信息;能够恰当地把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能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主动发展,形成获取、处理、使用各种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向着更完善的目标前进。

(3)主体性强。

它包括教师人格的独立性强、敢于冒险、意志坚定、持之以恒、热情洋溢、情绪饱满、富于想象等人格素质。

这样,教师通过自己健全的人格特征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个体心理背景,从而创设出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厚积薄发的知识素养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以后,能够更好地体现出知识的“科学性、渗透性、开放性、时代性、实践性”,这就要求中学历史课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丰厚的专业知识,真正具备专深与广博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主体知识和专业前沿知识三要素。

专业基础知识是为从事本学科教学打基础的知识;专业主体知识是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功;专业前沿知识是指对所教学科的发展前景分析和了解、学科的改革动态及新兴的学科知识。

还应了解并掌握诸如哲学、历史学、教育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这是教师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开展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研究活动所必需的。

上述三个层面的知识相互支撑,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是教师教育行为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教学风格形成的基础。

在教学中,通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相融合,从而打破传统学科教学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自我封闭状态,做到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迁移和综合,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例如,讲《人类科技的发展》一节内容时,有位教师将教学素材拓宽到生命科学的前沿阵地——克隆技术。

对待克隆人问题,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加强了学科与生活、与社会、与科技的联系,让学生关心生存环境,关注社会焦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如果教师不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那么,这样的教学效果只能是纸上谈兵。

3.科研型的教学能力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下功夫造就一批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用学科带头人和尖子人才,以带动和促进民族的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这就给广大教师提出了一项十分严峻的课题,即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具体到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应当具有用创造性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以现代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去设计、实施、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的能力,并具有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形成、研究和解决问题,提供经验、进行理论概括的能力。

这样,教师的劳动才能真正成为创造性的劳动,从而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

如在教法方面,培养自己研究教材和设计课型能力、课堂调控能力、课后评价能力;在学法方面,能够正确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研究,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和研究。

4.信息素养“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可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可以创造教师在教室里的新形象,可以突破如学时、课程、专业以及年级的限制。

”因此,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将成为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一环。

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成为历史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三个不同层面的内容组成。

第一,内核层。

这是教师个体信息品质层面的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觉悟、信息道德和信息心理等,它是其它层面素质的基础。

第二,中间层。

这是教师个体信息知识层面的素质,主要是指教师个体的知识面及拥有信息的总量与质量的素质状况。

第三,外表层。

这是教师个体信息能力层面的素质。

从信息资源的角度看,主要包括教师个体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最佳筛选和利用信息以及创新信息等能力。

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是构成创新型历史教师能力的一种基本的职业能力,是教师创造力结构中的基本要素。

它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程中的运用,将会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素质观念,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使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适应21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5.具有参与时代的意识和能力从课程改革后的中学历史课课程标准来看,历史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看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的水平,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对人类、对社会的理解、感悟和关心程度,看学生是否能从中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学会创造,把培养学生是否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否具有民主、平等竞争和求实创新的意识,开拓进取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不畏困难挫折和勇于挑战的顽强意志作为重要使命。

为此,历史教师要真正做到面向未来,不能仅仅把眼光局限在所教的学科和学生之上,而应该把眼光放在时代的前列,能够以时代的眼光来审视教育的现实,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改革的建议,并付诸实践。

这样,教师才能成为适应和促进时代变革的支柱。

历史几乎涉及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因此,历史教师应当有较广博的知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尽可能涉猎更多的学科知识,如语言文学、历史地理、历史美学、历史心理学、历史统计学等等,以便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1] 张武升:《教育创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2] 彭坤明:《创新与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3] 王真东:《中小学创新型教师特征研究》,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创新教育》第二期。

[4] 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5] 中国文化教育网[6] 曾超洪; 21世纪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 [J];职业时空; 2006年15期;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