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史的演变)【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史的演变)【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史的演变)【圣才出品】

第5章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史的演变

5.1 复习笔记

一、建立初期的社会保障思想(20世纪30年代以前)

1.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思想及其政策主张

(1)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市场经济是“富国裕民”的康庄大道。他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合理地配置资源。

斯密反对国家以各种形式对工商业一般事务进行干预,主张保护私人产权。但是,斯密反对国家干预并不是绝对的,主张政府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扮演“守夜人”角色的自由市场经济。

(2)亚当·斯密的社会保障思想:否定社会救济的作用

斯密认为旧《济贫法》严重阻碍了居民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劳动者对就业的自由选择,对劳动者就业极为不利,力主废除旧《济贫法》,还劳动者的自由选择权。反对进行社会救济。

2.德国新历史学派的政府干预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1)新历史学派的基本观点

①代表人物及社会改良政策的支撑点

a.从伦理道德出发,认为劳资冲突不是经济利益上的对立,而是感情、教养和思想上存在差距而引起的对立;

b.国家观。主张国家至上,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

②新历史学派的政策主张

a.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于安定社会秩序和发展军事实力,还在于直接干预和控制经济生活,即经济管理的职能。

b.国家的法令、法规、法律至上,决定经济发展的进程。

c.经济问题与伦理道德是密切相关的,人类的经济生活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满足本身的物质方面的欲望,而且还应满足高尚的、完善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欲望。

d.劳工问题是德意志帝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e.国家应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劳资合作以及工厂监督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措施,自上而下地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

(2)新历史学派的社会保障思想:倡导国家保险,缓和劳资矛盾

新历史学派不再反对国家出面干预社会经济活动,主张由国家出面实施社会保险。他们主张实施社会保障政策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政策主张达到了保护劳动者、改善劳动者生存环境和增进劳动者福利的作用。

3.旧福利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1)福利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①经济思想渊源

在福利经济学看来,资源有效配置来自一个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的市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当每一个生产者出自自利动机追求利润最大化、每一个消费者出自自利动机追求效用最大化时,整个经济将是有效的。

②“社会福利”思想渊源

霍布森明确主张经济学要以社会福利为研究中心。为了保证“最大社会福利”,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生活,实行“国家社会主义”。

③哲学思想渊源

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直接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基础。边沁认为,个人是自身利益的最好的判断者,人们的理性活动是寻求快乐,同时避免痛苦。如果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那么必然会实现公共利益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2)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①思想由来

庇古以马歇尔等人的经济理论为基础,以完全竞争为前提,系统地论述了福利概念及其政策应用,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相对于他以后的福利经济学来说,被称之为旧福利经济学。

②思想基础

庇古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把福利分为两类:一类是广义的福利,即“社会福利”;另一类是狭义的福利,即“经济福利”。庇古认为,人们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满足,而使人们得到满足的是物的效用,因而一个人的经济福利就是由效用构成的。

③研究主题

庇古把国民收入量的增加和均等化的收入分配看做是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并采用两个标准作为检验社会福利的标志:

a.国民收入的大小;

b.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

④理论贡献

a.确立了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

b.确立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标准。

c.确立了外部性理论。

(3)旧福利经济学的社会保障思想:实施社会保障,实现收入均等

庇古认为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的社会保障政策可以扩大一国的“经济福利”,他主张:

①增加必要的货币补贴,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使劳动者患病、残疾、失业和年老时能得到适当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

②向高收入者征收累进所得税,向低收入劳动者增加失业补助和社会救济,以实现收入的均等化,从而增加普遍的福利效果。

③实行普遍养老金制度,或按最低收入进行普遍补贴的制度,通过有效的收入转移支付实现社会公平。

4.瑞典学派的分配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1)瑞典学派的基本观点

①政治上实行阶级调和

瑞典学派认为,有关工资和其他劳资纠纷问题,应由双方的组织(雇主协会与工会)自由谈判,协商解决;协议不成,则由超阶级的国家政府出面谈判。

②经济上实行混合经济

瑞典学派推行“市场经济”和“国有化”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③分配上实行收入均等化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瑞典学派主张收入均等化,实现“福利国家”。他们主张通过实施收入再分配政策,实现“福利国家”;主张政府稳定经济,提供公共服务。

(2)瑞典学派的社会保障思想——主张收入均等,实现普享福利

瑞典学派理论和政策的思想精髓在于:

①依靠政府的干预,通过宏观经济调节的方式来平抑经济周期的波动。

②用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主要是指利用累进所得税以及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使社会各阶级、集团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从而实现收入的平等。

二、发展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20世纪30-70年代)

1.新福利经济学及其政策主张

(1)新福利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①“帕累托最适度”与“补偿原理”

a.19世纪末,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指出,如果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除非至少使另一个人的处境变坏,那么这种情况称为“最适度”。

b.英国的卡尔多在1939年提出了“假想的补偿原理”,希克斯并将它进一步完善。他们认为,如果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不会同时造成其他成员经济状况的恶化,或者一些社会成员状况的改善补偿了其他社会成员状况的恶化,社会福利就会增加。

②“社会福利函数”论

美国经济学家伯格森和萨缪尔森认为社会福利的大小取决于影响福利的一切变量,将分配方面及其他所有支配福利的因素统统考虑进来,编制了一种“社会福利函数”,当这个函数值达到最大时才算实现了福利极大化。

③“相对福利”论

1974年美国的伊斯特林在《经济增长改善人类的命运吗?》一文中,提出了“福利相对性”概念。福利的相对性观点使福利与个人的收入无直接关系,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和缩小国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政策都不能增加国民福利,认为任何变革都不能增进福利。

(2)新福利经济学的社会保障思想:补偿变革损失,实现合理分配

①在新福利经济学家看来,社会保障是补偿社会变革所造成损失的措施。任何一项社会变革,使一部分人的短期福利遭遇损失是难免的,但长期来看,通过“合理”的分配措施可以弥补福利损失,甚至可以增进福利。

②补偿后的结果是否“合理”。在新福利经济学家看来,是由占据统治地位的人说了算,广大民众对此并没有发言权。

2.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1)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他把收入和消费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倾向。

他认为,随着就业和收入的增加,个人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即边际消费倾向越来越低,这样在有效需求和总供给价格之间就有一个逐渐增大的缺口不能弥补,降低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要弥补这一缺口必须增加个人或家庭收入以刺激社会总消费。

②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或折扣率,这种贴现率或折扣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成本或供给价格,也就是预期的利润率。凯恩斯认为如果其他条件相同,资本家对利润率的预期将随投资的增加而降低,此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③流动偏好规律

社会保险期末试卷概要

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社会保险》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逆选择 逆选择是指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占优一方凭借其信息方面的优势,侵占或损害具有信息劣势地位一方的利益。逆选择在保险领域表现非常明显,即由于被保险人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或财产状况相对于保险人具有更多的信息,因此,健康状况较好的人将倾向于购买生存年金保险,而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将倾向于购买医疗保险,从而侵害保险人的利益。 2、转制成本 隐性养老金债务是现收现付制DB(受益基准制,defined benefit)养老金制度向参保职工作出的养老金受益承诺。转制成本是从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向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转轨后隐性养老金债务显性化的成本,即不考虑其他因素,只有转轨为基金积累制的那部分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隐性债务会显性化为转制成本。 3、社会保障私营化 社会保障私营化是继20世纪70年代现收现付制公共社会保障制度出现制度我危机后,世界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主导趋势之一。社会保障私营化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个人账户基础上,从受益基准制转向供款基准制;二是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集中垄断性管理转为分散竞争性管理;三是鼓励社会机构参与社会保险或将某些社会保险项目委托社会机构管理;四是社会保险基金按照商业化原则运营与管理。 4、友谊社 友谊社是继《济贫法》之后的第二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友谊社的会员主要是当时的熟练工人,它通过成员之间在经济上互助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丧葬和疾病方面的基本保障。会员大多来自同一行业的技术工人,定期缴纳一定数额的会费。当会员遭遇不可避免的工伤、失业、贫困、疾病、残疾和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种种风险后不能工作时,可以从“友谊社”领取救济,发挥社会保险的功能。 5、居养 居养是国民党政府重视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它比施粥制度发达。居养对象为无自救方之老、幼、残疾人。其组织机构是:救济院下设养老所、孤儿所、残废所、育婴所、施药所和贷款所。如果各普通市及乡、区、村、镇设救济院,对于前列各所,得分别缓急,次第筹办,亦得斟酌各地方经济情形,合并办理。 6、福利国家 所谓福利国家,按照英国工党1945年在竞选宣言中所表示的,就是使公民普遍地享受福利,使国家负担起公民福利的职责。它贯彻“普遍性”的原则,口号是“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其特点是:(1)保障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2)社会保险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3)保障水平是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为准;(4)保障基金主要由国家解决;(5)保障业务由国家设立机构统一管理。 二、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影响养老保险偿付能力的因素有五个,分别是: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利率、人口结构、人口预期寿命。 2、发达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分别是:立法较早、保障全面、给付优厚。 3、社会保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保险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节器”;社会保险是社会发展的“减震器”;社会保险是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平衡器”。 4、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分别为:6%和2%。 5、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有四个,分别是: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 6、按照社会保险的原则,社会保险基金一般来源于三个主体,分别为: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 7、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三道防线”分别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 8、一般来说社会保险制度有五大险种,分别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 9、哪个国家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哪个国家最早建成福利国家?哪个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福利制度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10章社会福利制度理论与实践 10.1 复习笔记 一、社会福利的一般理论 1.社会福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不同层面上的社会福利概念 ①广义上的社会福利应该包括医疗保健、国民就业、社会保险、福利服务、社会救助、国民住宅、环境保护等体系。 ②中义上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西欧国家普遍用来替代社会保障的一个概念,涵盖了政府和社会为国民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内容。 ③狭义上的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所使用的社会福利概念就是一种狭义上的概念。 (2)本书所界定的社会福利的内涵及其特征 ①社会福利的内涵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或政府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所有对象普遍提供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②社会福利的特征 a.保障对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社会福利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同时又要满足某些特殊群体的特殊要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b.保障水平的高层次性和发展性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由低到高、不断递进发展的三个不同层次的保障项目。 c.保障目标的公平性和保障方式的多样性 d.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非同一性 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是政府。社会福利的经费来源于国家和各级财政拨款。其实施主体必须由政府、企业、社区、团体、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形成注重效率和质量的责任共担机制和社会化管理。 (3)社会福利的外延及其主要内容 ①公共福利 公共福利是指国家通过直接投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手段,举办的各种旨在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的社会福利项目。 ②特殊福利 特殊福利是指民政部门为残疾人、孤儿、生活无着落的老人等具有特殊需要而又无力自理的人举办的福利事业。 ③职业福利 职业福利是与就业相关的、以工作单位为实体、以本单位职工生活质量提高为目的而组织实施的福利设施或福利补贴的总称。 ④社会津贴 社会津贴是国家为了实现其总路线、总方针而对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公民提供保证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的社会福利项目。 ⑤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又称为社区型社会保障服务,它是在政府的倡导和组织下,由社区居民自主

西方近现代社会保障理论资料

西方近现代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 (1)功利主义学说与思想 早期的资产阶级福利思想产生于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哲学之中。他认为,追求幸福或福利是基于人类本性的根本动机,而所谓的福利就是功利。“功利是指任何客体的这么一种性质:由此,它倾向于给利益有关者带来实惠、好处、快乐、利益或幸福,或者倾向于防止给有关者遭受损害、痛苦、祸患或不幸;如果利益有者是一般的共同体,那就是共同体的幸福,如果是一个具体的个人,那就是这个人的幸福。” 在边沁看来,无论是个人、共同体还是国家,只要他们的活动“倾向于增大个人快乐的总和”,或者“增大共同体幸福的倾

向大于它减少这一幸福的倾向”,就是符合功利原则的,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是测量对错的尺度。’判断政策的好坏只能依据他们是增加共同体的快乐还是减少这种快乐的倾向来定。”可见,功利原则不仅是道德上的善恶标准,也是立法上的优劣标准。社会成员只能在整体的利益中获得自己的福利。 约翰·穆勒(1806-1873,英国)坚持并发挥了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首先,他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幸福。不过,作为幸福的标准,不是单个人的幸福,而是全体人的幸福,功利主义的人生观就是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道德标准,因此,关心他人幸福,改善人类,不是手段,而是目

的。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本身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真实快乐的源泉。其次,约翰·穆勒认为,正义的行为,就是能够促进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行为。国家应采取某些干预政策,通过法律手段,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及把不容忽视的资产阶级利益和无产阶级的要求调和起来,在保存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前提下,限制遗产继承,发展合作社,增加对全民的救济。 (2)德国新历史学派 新历史学派又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穆勒(Gustav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社会保障概论》 期末考试试卷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 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 ) A、简单劳动 B、复杂劳动 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3、在劳动力市场体系中,劳动力市场运行得反馈系统就是( ) A、企业管理系统 B、市场管理系统 C、国家调控系统 D、信息传递系统 4、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实行得就业政策就是( ) A、多渠道就业制 B、统包统配制 C、自主就业制 D、市场就业制?5、当前,我国政府在扩大就业方面制定政策得主要方向就是发展(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6、目前,我国城 乡结构调整得突破口就是( ) A、发展第三产业 B、扶持中小企业 C、鼓励非正规就业D、加速城镇化 7、劳动者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与合理组织劳动得基础上,完成某项工作消耗劳动量得标准,称为()?A、劳动定额B、工时定额 C、产量定额D、人员定额 8、在每一专业或者工种内部按照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高低进行得分工,称为() A、职能分工 B、专业分工 C、技术分工D、社会分工?9、在劳动分工与协作中起着双重得量得规定性作用得就是() A、劳动定额 B、劳动定员? C、劳动定时 D、劳动定岗? 10、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得等级工资制,基本上属于( )?A、绩效工资制度 B、能力工资制度?C、资历工资制度 D、岗位工资制度 11、通常在企业管理中制定合理得工资制度与政策,并进行有效实施得活动称为() A、工资管理 B、工资理论?C、工资制度 D、工资级差 12、在我国,工资总额得统计时间一般以() A、日为单位 B、月为单位?C、季为单位D、年为单位? 13、劳动关系被劳动法律规范所调整而形成得权利与义务关系就是()?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经济关系?C、劳动生产关系 D、劳动工资关系 14、劳动合同以合同期限为标准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 )?A、1类 B、2类?C、3类D、4类15、劳动合同得试用期,一般不超过() A、4个月 B、5个月?C、6个月D、7个月? 16、社会保障就是保障公民得( ) A、优越生活水平B、较高生活水平 C、平均生活水平D、基本生活水平 17、在我国,属于社会保障体系最低层次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l8、下列选项中,需要个人提出申请,有关机构审核、确定标准得项目就是(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19、我国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得起始年龄为( )?A、男职工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B、男职工60周岁、女工人50周岁 C、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55周岁? D、男职工65周岁、女工人60周岁 20、社会保险待遇申请得审核机构就是( )?A、用人单位 B、用人单位行业机构?C、司法部门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21、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涉及三方面得内容,即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与( )?A、司法管理 B、监督管理?C、人事管理 D、商业管理?22、社会保险中最重要得险种就是()?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 D、生育保险 23、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得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大约为( ) A、40% B、50%?C、60% D、70%? 24、下列选项中,属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得第三层次得就是(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C、企业年金 D、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5、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40%~50%之间被认为就是( ) A、勉强度日 B、小康水平?C、富裕 D、最富裕?2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救助特征得就是( ) A、义务得单向性B、基金得有偿性 C、手段得单一性 D、目标得高层次性? 27、按照国际惯例,衡量贫困状况得标准一般就是( ) A、恩格尔系数 B、国际贫困标准?C、基尼系数 D、最低生活保障线 28、我国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得养老保险模式得时间就是()?A、1995年 B、1996年?C、1997年 D、1998年 29、企业职工退休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得条件就是,其养老保险必须缴费满() A、10年 B、15年 C、20年 D、30年 30、我国政府开始进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得时间就是( ) A、1997年 B、1999年?C、2001年 D 、2003年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工资理论: 2、社会保障基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一个完善得劳动力市场体系得构成内容.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得指导思想.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试论述面对严峻得就业形势,我国实施以人为本、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得发展战略得原因。 社会保障概论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得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得主要劳动形式就是(B ) A、体力劳动 B、脑力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2、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劳动得主要形式就是(C ) 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个体劳动D、共同劳动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六章(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 上篇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 一、概念题 1.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武汉大学2007年研] 答: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是新加坡等国创立的公积金制度及后来变种的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模式等,它们实质上都是一种强制储蓄型保险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除具备国家立法规范、政府严格监督等特点外,还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在保险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险;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特殊。这种模式在激励劳动者自我负责和限制政府责任方面是有效的,对应付人口老龄化亦具有相当正面的效果,但其缺乏互济性的缺陷,不利于风险的分散,从而并不是值得所有国家仿效的制度安排。迄今为止,真正实行强制储蓄型模式的国家只有新加坡等小国家,或者类似于智利只在养老保险等个别项目中实施。 2.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武汉大学2011年研] 答: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以瑞典、英国为代表,是指按照“普遍性”原则,实行“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及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社会保障支出由国家税收解决。这一制度以政府负责、全民高福利为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伤害了效率,在20世

纪70年代经济滞胀的大背景下,英国率先进行了减轻国家负担的改革。 二、简答题 1.以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为标志,社会保障进入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武汉大学2006年研] 答:以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为标志,社会保障进入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1)社会保障繁荣时期的发展有四重含义 1948年至l979年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发展时期,这里的发展有四重含义 ①是世界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急剧增加; ②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 ③社会保障项目构成趋于网络化; ④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开支占国民总产值的比重显著增长。 (2)社会保障繁荣发展时期的发展表现 ①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的转向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发点由解决劳资纠纷、缓和劳资矛盾转向构筑社会功能体系; ②社会保障的实施对象和覆盖范围由主要面向特定阶层和行业劳动者、工薪收入者向惠及全体公民的国民保障转变。 具体表现为:一是享受对象是全体居民(包括居住在当地的外国人),即普遍性;二是保险金不与收入相联系,即普惠性。由此导致了社会保障从事后补救型向事前福利型演变; ③社会保障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之上 一是通过社会立法,使其具有制度上的合法性;二是社会保障本身制度化;三是各国纷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要点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救助型(非洲)、保险型(德国、西欧、美国、日本)、福 利型(英国、北欧包含瑞典及丹麦)、国家保障型(原苏联)、自助型(新加波、马 来西亚)五种模式。 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内容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 1)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要求。、 2)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或暂时推动劳动能力从而中断收入后任能享有基本生活。 3)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公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爱尊敬的军人及其眷属以及因维护国家或社会利益,从事公务活动而致使生命或健康受到损害的人员及其眷属的基本生活。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 一、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新老自由主义学派、民主社会主义学派、中间道理学派 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 一、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单位及个人统筹而积累起来的专项基金,当受益人出现生、老、病、死、失业等情况时,提供给他们的一定的社会物质帮助。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有:财政拔款、社会保险费(税)、基金运营收入、其他资金(募捐、发行福利彩票、服务收费)。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 1)基金的共担性(由法律明确规定由国家、统筹单位、个人三者按一定比例合理负担社会保障费,建立起社会保障基金。) 2)基金的共济性(社会保障制度所提供的物质帮助的对象是最广大的劳动者,包括企业事单位的职工、国家公务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农民等) 3)基金的公益性: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不以营业为目的,而是为了社会上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福利,为的是社会安定与文明)。 4)基金的强制性:社会保障机构依法强制缴费义务主体参加社会保障,履行法定缴费义务,强化有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者给予制裁,这是社会保障基金实现统筹共济目标的关键一环。 5)基金的保值性(社会保障由保险经办机构通过投资收益使其价值量增多)。 6)基金的监督性(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 四、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形式表: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一)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一) 摘要:本文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对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与自由放任或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与福利、社会保障与福利改名社会保障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分别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对建立我国社会福利保障学说的启示。 一、导论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产生阶段,它经历了一个从否定社会救济到主张社会福利的思想发展过程,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英法古典经济学家否定社会救济制度的作用的社会保障思想、德国历史学派提倡国家福利的社会保障思想、福利经济学关于福利保障的思想。二是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阶段,它标志着福利型社会保障思想的确立,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凯恩斯主义的福利保障理论、“福利国家”论者的社会保障理论。三是西万社会保障理论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它表现为当代西方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理论,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新自由主义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社会市场经济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关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理论)、其他经济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派、经济增长学派、未来学派等关于社会福利保障理论)、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福利经济理论。 英国社会学家贝弗里奇(WT.Beveridge)在1942年11月向英国政府提出的《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报告中已说明:“社会保险应旨在维持生存的最低限度的收入”,“‘社会保障就是对收入达到最低标准的保障”,“国家所组织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的目的在于保证以劳动为条件获得维持生存的基本收入”,至于有些阶层要求保障超出最低生活标准的需要,那可以通过参加私人举办的自愿深险计划去解决。他认为,英国社会政策应以消灭贫困、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散五大祸害为目标,主张通过建立一个社会性的国民保障制度,对每个公民提供七个方面的社会保障:儿童补助、养老金、残疾津贴、失业救济、丧葬补助、丧失生活来源救济、妇女福利。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原则;一是普遍性原则,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不限于社会的贫困阶层,应包括所有公民,并且不论贫富都按统一的付难交纳保险金;二是政府统一管理原则,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组织实施各种社会保障措施;三是全面保障原则或公民需要原则。社会保障计划包括三种保障方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可以说,贝弗里奇不仅在理论上确立了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基本功能与原则,而且说明了社会保障在实际运行中的机制。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理论为西方现代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西方对会保障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笔者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问题。

社会保障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社会保障学》教学管考一体化试题库 2014年5月25日第一单元(1、2、3、4章,5章1、2节) 一、单选: 1.社会保障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D )学科。 A.经济 B.基础 C.管理 D.社会 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是( C )。 A.公平性 B.福利性 C.储蓄性 D.多样性 3.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是( C )。 A.经济因素 B.道德因素 C.社会因素 D.政治因素 4.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介入济贫事务,应当以1601年英国颁布( A )为标志。 A.《伊丽莎白济贫法》 B.《济贫法修正案》 C.《日志》 D.《基督慈善的典范》 5.19世纪80年代,( A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A.德 B.英 C.法 D.美 6.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是( B )。 A.国家保障制 B.国家——单位保障制 C.城镇单位保障制 D.农村集体保障制 7. 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 D )出版了《福利经济学》,首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A.亚当·斯密 B.萨缪尔森 C.帕累托 D.庇古 8. ( C )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的和最直接的渊源。 A.经济学 B.政治学 C.社会学 D.管理学 9. 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B )的主要方式与途径,通过各项制度安排,使国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保障。 A.初次分配 B.再分配 C.第三次分配 D.第四次分配 10. 与社会保险相比较,以下属于商业保险特点的是( D )。 A.属于公共政策范畴 B.不以营利为目的 C.国家财政充当担保人的角色 D.经营目标是为投资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11.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A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2. 军人保障的资金主要来源是( B )。 A.征收社会保险税 B.国家财政拨款

社会保障概论(李珍)要点整理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 ) 代表性国家:德国 1、标志: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 2、特点: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项目出台,从保障的对象看尚未实现普遍性,从保障项目看也不具全面性,全国性的整体制度此时尚未形成。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1947: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案》 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 )标志: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特征:1目标——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2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3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4具有强制性5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属性不同2对象不同3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4管理体制不同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性保险,它从商业性保险的基础上产生。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残障、遗属、医疗(疾病和生育)、失业、工伤和家庭津贴等保险。 社会救助是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广义:一切改善和提高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措施;中层:等同社会保障;狭义: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 特殊保障(社会优抚)是指国家根据自己的需要专门为某一类人群设立的标准或给付条件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一)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二)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系(三)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体系(四)社会保障资金给付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和作用:1从收入看,最终的税负承担者都是资本和劳动力,社会保障税(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资本和劳动力供给,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从支出看,社会保障支出的水平影响有效需求,影响公平和效率。2宏观:稳定政治和调控经济的作用。微观:分散个体风险、减少贫困、保护人力资源等作用。 风险:不确定性,即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距。 保险:借助于大数法则,集合大量的同质风险,在被保人之间分散风险。 保险市场失灵:商业保险能力不足;信息不对称;风险选择 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原因:1保险市场失灵;2人们对风险产生的原因的认识(个人风险—社会风险);3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4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府的目标是多重的:1、资源配置效率;2、合理的收入分配;3、保护个人的自由的目标 社会政策的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 社会福利增加的来源:一是国民收入的增长,一是国民收入的均等分配; 社会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路径:政府干预再分配; 凯恩斯主义:资本主义的结果是收入差距的分化。由于存在收入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资本主义社会一定会出现有效需要不足。而总有效需要不足会导致开工不足、失业增加,进而陷入有效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药方是通过财政政策\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扩大有效需求。 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减少由于经济动荡、自然灾害、疾病、伤残和个人不幸带来的脆弱性,分散个人和家庭的经济风险,保护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也就是保护社会人力资源。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再分配、通过分散风险对促进人口再生产、提高人口质量和保护人力资源作用是巨大的。 公平:经济公平(客观)和公平感(主观) 经济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 机会公平:一个人的成就,应该是他努力以及才能的结果,而不是由其所拥有的背景决定; 过程公平:竞争的规则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应该是同一的、一视同仁的,所有的人都遵循同一规则对与经济活动; 公平感:人们对公平的判断和感受 分配公平感:指的是人们对组织中资源或奖励的分配,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分配是否公正合理的个人判断和感受。分配公平感是主观的,它取决于当事人的价值观、个性、需要、动机等因素。 结果的公平≠平等或均等,后者指的是收入分配的量的一致性,而前者带有价值判断,指的是在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基础上的各人贡献与其收入的一致性。

全国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6年自学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必考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0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福利制度是( D )1-5 A.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B.盈利性制度 C.保障劳动者的制度 D.保障全体社会成员 2.商业保险的实施方式是( D )6-153 A.公民强制参加 B.统一费率 C.统一投保年限 D.契约生效时,保险公司才履行保险责任 3.我国社会救助不予 ..救助的对象是( C )7-201 A.城市流浪人员 B.灾民 C.伤残军人 D.孤儿 4.以下关于工伤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B )4-88 A.工伤保险自愿实施 B.劳动者不需缴纳保险费 C.工伤保险不保障职业病 D.因工和非因工负伤给付相同 5.有社会工资美称的制度是( B )1-35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6.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与一般投资的不同 ..之处是( C )10-276 A.追求经济效益 B.追求社会效益 C.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投资收益征收所得税 7.一般来说,疾病现金给付的标准为( A )5-124 A.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50%—75% B.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70%—85% C.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85%—95% D.被保险人平均工资的100% 8.以下关于我国失业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C )3-70 A.企业的失业保险缴费不允许税前列支 B.财政不向失业保险拨款 C.可以统筹调剂使用失业保险基金 D.对失业保险基金及管理费征税 9.根据我国工伤保险的规定,不能 ..认定为工伤的是( D )4-87 A.在工作中,因从事工作性质特殊患职业病 B.在工作区域内,遭受意外伤害伤残 C.乘车外出执行公务,遭遇交通事故伤残 D.企业组织员工旅游,途中摔伤、致残

2007年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社会保障概论》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社会保障综合知识 一、考查目标 主要考察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眼光来理解、分析、归纳和阐述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的相关理论热点问题与实际问题,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政策和操作程序、方法等。要求考生: 1.掌握社会保障理论的基本知识; 2.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和模式; 3.熟悉社会保障基金的涵义、来源、筹集以及管理和运营。 4.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报考社会保障专业的考生。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试卷内容涵盖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和社会学概论两门相关科目课程,其中,社会学保障基础理论占70%,社会学概论占30%。 (四)参考教材 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社会保障理论》李珍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3、《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五)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保障基础理论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要求)准确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涵义,了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等。 1.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及内涵。 2.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4.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特点及其功能 (要求)了解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各自的特点,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等。 1.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2.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 社会保险包括的各项内容。 社会福利的内涵与意义。 社会救济的内涵与意义。 社会优抚的内涵与意义。 3.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功能。 4.社会保障的重要作用。 三、社会保障基金 (要求)了解社会保障基金的涵义、来源、筹集以及管理和运营等。 1.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用途以及类别。 2.社会保险基金的作用。 3.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 4.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 5.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规范与要求。 6.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根本目标。 四、社会保障管理 (要求)了解社会保障管理如何运行,目前主要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等。 1.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和过程。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对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与自由放任或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与福利、社会保障与福利改名社会保障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分别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对建立我国社会福利保障学说的启示。 一、导论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产生阶段,它经历了一个从否定社会救济到主张社会福利的思想发展过程,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英法古典经济学家否定社会救济制度的作用的社会保障思想、德国历史学派提倡国家福利的社会保障思想、福利经济学关于福利保障的思想。二是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阶段,它标志着福利型社会保障思想的确立,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凯恩斯主义的福利保障理论、“福利国家”论者的社会保障理论。三是西万社会保障理论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它表现为当代西方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理论,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新自由主义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社会市场经济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关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理论)、其他经济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派、经济增长学派、未来学派等关于社会福利保障理论)、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福利经济理论。英国社会学家贝弗里奇(W T. Beveridge)在1942年11月向英国政府提出的《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报告中已说明:“社会保险应旨在维持生存的最低限度的收入”,“‘社会保障就是对收入达到最低标准的保障”,“国家所组织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的目的在于保证以劳动为条件获得维持生存的基本收入”,至于有些阶层要求保障超出最低生活标准的需要,那可以通过参加私人举办的自愿深险计划去解决。他认为,英国社会政策应以消灭贫困、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散五大祸害为目标,主张通过建立一个社会性的国民保障制度,对每个公民提供七个方面的社会保障:儿童补助、养老金、残疾津贴、失业救济、丧葬补助、丧失生活来源救济、妇女福利。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原则;一是普遍性原则,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不限于社会的贫困阶层,应包括所有公民,并且不论贫富都按统一的付难交纳保险金;二是政府统一管理原则,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组织实施各种社会保障措施;三是全面保障原则或公民需要原则。社会保障计划包括三种保障方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可以说,贝弗里奇不仅在理论上确立了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基本功能与原则,而且说明了社会保障在实际运行

07484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自考复习题

07484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自考复习 第一章 1、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而建立的一种安全制度。【1】 2、《贝弗里奇报告》中确立了战后英国福利体系重建的4条基本原则:【3】 (1)普遍性原则;(2)满足最低需求原则;(3)充分就业原则;(4)费用共担原则 3、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重要意义:【3】 (1)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保证。 (2)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顺利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4、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4】 (1)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非洲国家 (2)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德国 (3)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英国首创,北欧流行 (4)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原苏联 (5)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5、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7】 社会救助;----------最低层次

社会保险;-----------基本保障 社会福利;------------高层次 社会优抚------------特殊性质 6、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8】 (1)社会保障覆盖面问题;(2)个人账户和社会保障基金问题;(3)就业与失业问题; (4)城镇的贫困人口问题;(5)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6)社会保障管理体制问题 第二章 1、简述西方保障理论的流派及其发展脉络【31】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主要流派包括:(1)民主社会主义学派;(2)自由主义学派;(3)中间 道路学派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发展的大致脉络: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适应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自由主义思潮得到极度的张扬;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集合国家整体实力重振经济,国家干预主义备受推崇;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保障进入两难选择境地,而奉行中和左右,取自由放 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相互融合的“中间道路”。 2、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特点【31】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

社会保障 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实施对象是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的社会保障项目是( A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 B ) A.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 B.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 C.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D.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 3.社会优抚中抚恤对象是指( C ) A.现役军人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 B.退出现役的军人 C.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废军人等 D.革命烈士家属和现役军人 10.我国生育保险制度规定正常产假为( A ) A.90 天 B.105 天 C.180 天 D.42天 12.生育保险属于( A ) A.短期性补助 B.长期性补助 C.保险性补助 D.福利性补助 16.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按照一个家体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该家体 的生活水平的测定方法是( B ) A.生活需求法 B.恩格尔系数法 C.生活形态法 D.国际贫困标准法 21.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是( A ) A.社会救助 B.失业保险 C.生育保险 D.社会福利

24.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D ) A.雇主 B.被保险人 C.国家 D.被保险人和雇主. 31.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C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4.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 C ) A.生活幸福 B.人民富裕 C.社会安定 D.生活水平 43.“五保”不包括( D ) A.保吃 B.保穿 C.保住 D.保富 44.托儿所、幼儿园等属于我国职工福利中的( A ) A.集体福利设施 B.个人生活福利性补助 C.文化福利 D.娱乐福利 5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不包括( C ) A.政府 B.企业 C.家庭 D.个人 56.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B ) A.社会性 B.差异性 C.强制性 D.福利性 59.不属于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救助对象的为( B ) A.弃婴 B.产妇 C.残疾人 D.老年人 62.国家抚恤实施的主体是( C ) A.部队 B.地方政府 C.国家 D.军属 64.不属于医疗保险的是( B ) A.意外保险 B.煤矿工人的肺炎 C.疾病保险 D.意外死亡残废保险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 1.市场菜篮子法 2.结构性失业 3.凯恩斯主义 4.社会优抚 5.变额年金 6.拉弗曲线 7.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8.资产替代效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和功能。 2.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与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有哪些主要表现。3.简述养老基金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 4.简述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社会保障原则。 5.试比较当今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种主要类型。 6.职业福利与社会福利有哪些显著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英国等“福利国家”的危机及其改革并分析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启示。 2.评述: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我国社会保障面临哪些新的问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 1.市场菜篮子法 答:市场菜篮子法又称生活需求法或“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法”,是指根据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所需的物品和服务列出一张清单,然后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出拥有这些物品和服务需要多少现金,由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即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计算方法。为了真实反映贫困者所需,在确定菜篮子的内容时,需要由专家和群众共同作出决定。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参差不齐,生活必需品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界定,因而很难进行国际和地区间比较。 2.结构性失业 答: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这种失业的特点是职位空缺和失业者并存,在一些行业中劳动力稀缺(如一些“朝阳产业”),而在另一些行业中却存在着一定量的失业者(如一些“夕阳产业”),这样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赶不上需求的变化,失业就不可避免。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一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二是由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引起的,三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

南大社保考研《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资料

精选南大社保考研《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第一 章社会保障概述资料1 《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读书笔记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结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 )的基本概念 一、国外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 1、有关国际组织的观点 综合起来,国际组织的观点是①为防止失业、伤残、年老、死亡、生育、疾病等问题所造成的收入丧失或锐减所造成的社会和经济灾难性后果,②并提供医疗保险③积极的劳动政策④和家庭补贴。可以看到国际组织的观点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 2、西方主要国家的观点 (1)德国(遵循特殊主义原则):社会保障应理解成为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是对遭受灾难的人提供生活保障。 (2)英国(遵循普遍主义原则):社会保障是一种以国家为主题的公共福利计划,它应该由个人与国家合作实现。 (3)美国(介于以上两国之间):社会保障是一种“安全网”。谢谢观赏

可以看到西方国家对于社会保障的理解是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原则相互对立统一的观点。 二、我国对社会保障概念的认识 1、书中标准定义: 社会保障是①国家或社会通过②立法和行政手段对③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社会消费基金的形式,向由于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不幸遭遇的发生而使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帮助,以④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措施、制度和活动的总称。 2、对以上定义的理解: (1)社会保障的最终责任主体是国家或社会。 (2)社会保障实施的依据是立法。 (3)社会保障实施的手段(方法)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4)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 从表现上来说,它还是一种措施、制度或者活动。(是一种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 三、考察社会保障的三个不同视角 社会保障是运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政治目标。 1、经济学的视角认为社会保障是经济分配方式,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属于经济范畴,其长处是说明社会保障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超越当前的物质生产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