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写作《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教案

合集下载

《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教案

《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教案

《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掌握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方法。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在记叙中运用议论和抒情来增强文章感染力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时机和方法。

(2)能够区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不同作用。

2、教学难点(1)如何使议论和抒情与记叙的内容自然融合,不显得生硬突兀。

(2)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议论和抒情来深化文章主题,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示例分析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往往只是单纯地讲述事情的经过,这样的文章虽然能够把事情说清楚,但是却缺乏感染力和深度。

如果我们能在记叙中适当地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就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深刻,引起读者的共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二)知识讲解1、记叙中穿插议论的作用(1)深化主题通过议论,能够揭示事件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段议论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让读者明白了在面对困难时,要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步去克服的道理。

(2)画龙点睛在记叙文的结尾或关键处进行议论,能够起到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比如:《背影》的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段议论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思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2、记叙中穿插抒情的作用(1)抒发真情实感抒情能够直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作者通过直接抒情,表达了对阿长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议论和抒情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穿插议论:在记叙文中适时加入对事件、人物或景物的看法,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2. 穿插抒情:在记叙文中适时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议论和抒情,使文章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品中议论和抒情的运用。

2. 实践指导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修改作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部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如何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案例文章,用于分析讲解。

2. 学生准备自己的作文,用于修改和讨论。

【教学环节】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议论和抒情手法,让学生体会其作用。

3. 实践指导: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尝试穿插议论和抒情。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修改后的作文,交流心得体会。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六、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是否觉得文章缺乏深度和感染力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优秀文章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议论和抒情的手法。

如:原文:“那天,阳光明媚,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

”修改后:“那天,阳光明媚,我们来到了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些为国家繁荣昌盛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修改后的句子如何在记叙中穿插抒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实践指导】1. 议论要言之有物,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抒情要真实自然,体现真挚的情感。

《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教案

《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教案

《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引导学生掌握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方法。

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学生在记叙中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2)掌握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会在记叙文中自然、巧妙地穿插议论和抒情,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示例分析法、写作实践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写作中,单纯的记叙往往会显得平淡无奇。

如果能在记叙中适当地穿插议论和抒情,就能够让文章更有深度,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那么,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技巧。

(二)理解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概念及作用1、记叙记叙是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过程作概括的陈述。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2、议论议论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和看法。

在记叙文中,议论可以深化主题,揭示事物的本质。

3、抒情抒情是作者抒发和表现自己的感情。

它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三)示例分析1、出示一篇单纯记叙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后谈谈感受。

比如:“昨天,我去了公园。

公园里的花开得很鲜艳,有红的、粉的、白的。

我沿着小路散步,看到了很多人在锻炼身体,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极拳。

我还看到了一个小孩在放风筝,他跑得很快,风筝飞得很高。

”学生可能会觉得文章只是在陈述事实,缺乏情感和深度。

2、再出示一篇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文章,让学生对比阅读。

比如:“昨天,我去了公园。

公园里的花开得很鲜艳,有红的、粉的、白的,它们像是一群争奇斗艳的少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展现着自己的美丽。

我沿着小路散步,看到了很多人在锻炼身体,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太极拳。

他们充满活力的身影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运动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我还看到了一个小孩在放风筝,他跑得很快,风筝飞得很高。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议论和抒情丰富记叙文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1.2 教学内容介绍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的基本概念分析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穿插手法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有效穿插议论和抒情第二章:议论在记叙文中的运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议论表达观点的能力2.2 教学内容讨论议论在记叙文中的功能分析优秀文学作品中的议论手法练习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第三章:抒情在记叙文中的运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抒情表达情感的能力3.2 教学内容介绍抒情在记叙文中的功能分析优秀文学作品中的抒情手法练习在记叙文中穿插抒情第四章:穿插议论抒情的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技巧培养学生运用穿插手法丰富记叙文的能力4.2 教学内容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恰当穿插议论和抒情分析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穿插手法练习在记叙文中有效穿插议论和抒情第五章:实践与鉴赏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5.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记叙文写作练习分享彼此的作品并进行讨论鉴赏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穿插议论抒情手法第六章:案例分析与讨论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技巧。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2 教学内容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手法和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这些技巧。

第七章:创作练习与反馈7.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际创作,进一步掌握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反思和修正自己作品的能力。

7.2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前几章的学习内容,创作一篇含有穿插议论抒情的记叙文。

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阅读和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供改进的建议。

【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教案教学设计2】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教案教学设计2】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教案教学设计2】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摘要:【教学目标,1、记叙与抒情要有机结合,总结全.明心深化主题 3.增强感染力</写作记叙结合抒情和议论【教学目标】记叙写作知识学习.通、感悟、讨论、训练能区别记叙抒情和议论感知其作用并能写作融如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写作水平【教学重难】写作融如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写作水平课【教学程】.【情境导入】(徐禹事迹) 00年,央电视台推出了“感动国”十人物评选我们聊城位骄子就名列其他就是…… 他事迹喻户晓学们想必也比较了003年徐禹以37分高分考取了校农业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然而也就是这年月6日徐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吃惊定放弃攻研究生机会志愿到贵州贫困山区义支教年多他偏僻山村学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花朵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名当代学生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他事迹感动了山区乡亲感动了贵州人民感动了华地…… 00年他被评央电视台“感动国”十人物可谓当无愧学们也定有多话想说谁能说说己感受?没有?你们这些话表达了己观和看法赞美和敬仰情这就是我们常说抒情和议论我们今天就是要认识并掌握记叙运用抒情和议论写法(引入课题)二.出示目标记叙写作知识学习.通、感悟、讨论、训练能区别记叙抒情和议论感知其作用并能写作融如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写作水平三.次【主学习合作探究】人有着丰富感情写作这种感情也会随着作者对笔下事、理、物、景恶观表露出所以情感抒发也是必不可少、较然表达方式下面我们通两片断赏析体验下记叙抒情写法片断《我老师》作者记述蔡老师几件事有这样件事每逢放假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她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情景蔡">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是不是察觉孩子那里对你是多么依恋至暑假对喜欢他老师孩子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夏季夜里席子铺当屋旁边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什么辰我忽然爬起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了“你要干什么?”“蔡">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劝说了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蔡">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珍宝孩子纯真心就是那些热恋人们也难比呵……什么候我再见见我蔡">蔡老师呢?要出记叙抒情语句并说说抒发了什么样感情?有什么效?【师拨】老师教跳舞、教我们诗、看老师写、带我们观察蜜蜂、我排除纠纷……老师温柔美丽善良令人难忘正是有了这些感情深沉淀积累才使这段抒情水到渠成“蔡">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是不是察觉孩子那里对你是多么依恋”全都用三人称“她”这里了便抒情连人称改用二人称了直接抒发了对老师依恋、思念情这是抒情直接抒情片断二《背影》那段对父亲背影描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帽穿着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尚不难可是他穿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样子这我看见他背影我泪很快地流下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他已抱了朱红桔子望回走了铁道他先将桔子散放地上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我赶紧搀他要体味段抒情及特【师拨】父亲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却不是那常见背影而是凄怆氛围特定场合下使他极感动、终生难忘那背影失至亲、差使交卸、父子分别让年迈父亲心境凄凉尽管如让儿子安心踏上学路父亲还强颜作欢送别年事已高父亲还执要蹒跚着铁道、艰难爬月台儿子买桔子他蹒跚步履爬上月台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爱而从这生动描述里行从目睹景到感触情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感激与深情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这是抒情是接抒情通上面赏析我们认识到记叙常常有抒情那么学们想想记叙抒情有什么作用呢?四.二次【主学习合作探究】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能运用记叙抒情技能有利渲染气氛、深化凸现主题使感情升华进而增强感染力打动者引起者强烈感情共鸣归纳记叙抒情方法有两种、直接法就是记叙基础上直接抒发己对事物思想感情、渗透法就是将己情感寄景寄人寄事叙述描写里行渗透感情值得是、记叙抒情要由事而发随景而生不要生搬硬套、所抒发情要出心不要无病呻吟不要虚情假3、抒情要适当和简洁不要段段地抒发而喧宾夺主片断三下面我们再欣赏片断……我现可充分体会出游子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我老是想总布胡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角堆起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用汽车拉回那是我们‘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地了起沿着卵石铺成径穿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细心人呢她上面还嵌了所泥制凉亭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她告诉我常月夜她老伴儿并肩坐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北海泛舟日子睡莲清香迎风扑眼前仿佛就闪出片荷塘佳色改了国籍不等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节选《枣核》•萧乾要指出段记叙与议论容并说说议论作用【师结】段“种枣树”、“造北海”、追忆当年北海泛舟日子这叙述里行都饱含着浓重思乡怀旧情诉说着身异国、心系故海外赤子乡土情结结尾议论画龙睛、深化题旨渡通上面赏析我们认识到记叙有要用到议论那么学们想想记叙议论有什么作用呢?【师结】记叙议论是作者记叙对所记事、理、物、景发表看法进行议论有以叙主偶发议论;有边叙边议记叙议论或揭示所记事物义或画龙睛明题旨或突出深化心思想、议论要以记叙基础由事而发给人“水到渠成”然感、议论部分要言简赅少精不要长论3、议论要从实际要出发不要任拔高高喊口怎样记叙恰当地融入抒情和议论1、记叙与抒情要有机结合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然3、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五.当堂训练世界无穷社会无奇不有这缤纷人生活存着太多太多感动父母无私爱老师谆谆教导朋友勉励安慰学关爱情陌生人心助……我们爱抚育下成长我们爱阳光绽放我们应学会感动身边爱感恩身边人学们提起你手笔把你感动瞬记下抒发出(不少600)、叙述要简洁、生动、记叙要有恰当抒情和议论(重)板记叙议论和抒情.总领全总结全.明心深化主题 3.增强感染力。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一、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二、教学对象:高中语文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在记叙过程中恰当穿插议论和抒情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章情感色彩和观点表达的把握。

四、教学内容:1. 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概念和特点。

2. 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3. 实际操作练习和作品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讲解如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强调议论和抒情要与记叙内容紧密相关,自然贴切。

3. 示例:提供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片段,分析其中的议论和抒情是如何自然地穿插在记叙之中的。

4.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篇短文,要求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5. 展示:每组选出一篇作品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6.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强调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重要性和技巧。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编写一篇短文,练习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8.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来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记叙、议论、抒情穿插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魅力。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编写短文过程中的心得与感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穿插技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讨论、分享等,以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2. 作品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穿插技巧的能力。

3. 同学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作品,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鉴赏能力。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写作《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word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写作《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word教案

目标要求:掌握记叙文叙事的基本要求,做到叙事要选择典型事件,清楚具体,详略得当,曲折有致。

学生能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来叙事,写出中心明确、选材合理、详略得当、叙事清楚具体、结构完整的文章。

* 教法建议:作文教学的基础和中心是教师的方法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实践以及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维持。

所以,本课教学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法、活动教学法、写作实践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 教学过程建议:1.学生对记叙文写作并不陌生,经过小学、初中的训练。

学生已掌握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如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基本得当、叙事清楚、结构完整等。

但对记叙文的较高要求如选材典型、叙事曲折有致等则未能很好掌握。

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如何选择典型材料、如何选择最佳切入角度来运用材料、如何运用悬念、抑扬、伏笔、铺垫、细节描写等手法,把事情叙述得曲折有致。

2.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是无话可说。

其实,学生不是缺乏生活内容,而是缺乏注意,缺乏关注生活的心态,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因此,老师在进行选材方法指导的时候要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3.作文教学要凸现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自主参与贯穿在自主选材、领悟写法、独立构思、独立修改和评价鉴赏等各个教学环节。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

4.要重视写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参与。

根据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引导学生把读写活动结合起来,从阅读和“示例”中领悟如何选材、如何选择写作的切入点、如何写得具体生动、曲折有致等方法,学生领悟方法的过程也是自主探究的实践过程。

4.建议用两课时完成。

5.教学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确定写作素材1.启发交流,激发兴趣。

2.说说议议,确定写作题目。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文章中去领悟写法。

2.指导学生从作文“病例”中领悟写法。

选材不典型、叙事不具体、描写不生动,这是学生写记叙文中常见的通病。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教案)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议论和抒情丰富记叙文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记叙文、议论和抒情的概念及其关系。

分析优秀作品中议论和抒情的运用。

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第二章:记叙文与议论抒情的关系2.1 记叙文的定义与特点解释记叙文的定义。

分析记叙文的特点:时间顺序、事件描述、人物塑造等。

2.2 议论与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阐述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表达观点、深化主题等。

解释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渲染气氛、表达情感等。

第三章:优秀作品的分析3.1 《背影》的分析介绍《背影》的作者和背景。

分析《背影》中议论和抒情的运用:情节选择、语言表达等。

3.2 其他优秀作品的分析分析其他优秀作品中的议论和抒情:如《记一辆纺车》、《背影》、《一件小事》等。

第四章:穿插议论抒情的技巧4.1 选择恰当的情节进行议论抒情引导学生挑选具有议论抒情价值的情节。

讲解如何根据情节性质选择合适的议论抒情方式。

4.2 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介绍各种修辞手法及其在议论抒情中的运用。

强调语言的生动形象、真挚感人。

第五章:课堂实践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优秀作品中议论抒情的实例。

让学生进行现场练习,尝试在记叙文中穿插议论抒情。

5.2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修改课上的练笔,使其更加生动、感人。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穿插议论和抒情。

第六章:实际案例分析6.1 分析学生作品选取几篇学生的作品,分析其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效果。

引导学生从情节选择、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6.2 讨论改进意见根据分析结果,讨论如何改进学生的作品。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意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第七章:学生作品点评7.1 点评学生作品选取几篇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关注其中穿插议论抒情的手法。

针对每篇作品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要求:掌握记叙文叙事的基本要求,做到叙事要选择典型事件,清楚具体,详略得当,曲折有致。

学生能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来叙事,写出中心明确、选材合理、详略得当、叙事清楚具体、结构完整的文章。

* 教法建议:作文教学的基础和中心是教师的方法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实践以及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维持。

所以,本课教学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法、活动教学法、写作实践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 教学过程建议:1.学生对记叙文写作并不陌生,经过小学、初中的训练。

学生已掌握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如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基本得当、叙事清楚、结构完整等。

但对记叙文的较高要求如选材典型、叙事曲折有致等则未能很好掌握。

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如何选择典型材料、如何选择最佳切入角度来运用材料、如何运用悬念、抑扬、伏笔、铺垫、细节描写等手法,把事情叙述得曲折有致。

2.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是无话可说。

其实,学生不是缺乏生活内容,而是缺乏注意,缺乏关注生活的心态,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因此,老师在进行选材方法指导的时候要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3.作文教学要凸现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自主参与贯穿在自主选材、领悟写法、独立构思、独立修改和评价鉴赏等各个教学环节。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

4.要重视写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参与。

根据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引导学生把读写活动结合起来,从阅读和“示例”中领悟如何选材、如何选择写作的切入点、如何写得具体生动、曲折有致等方法,学生领悟方法的过程也是自主探究的实践过程。

4.建议用两课时完成。

5.教学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确定写作素材1.启发交流,激发兴趣。

2.说说议议,确定写作题目。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文章中去领悟写法。

2.指导学生从作文“病例”中领悟写法。

选材不典型、叙事不具体、描写不生动,这是学生写记叙文中常见的通病。

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同时出示“病例”与修改文,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领悟方法。

三、构思起草,完成作文初稿1.学生口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也可以要求学生编写简单的故事,可以要求学生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要求学生写作一个简单的片断,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叙事记叙文的要领。

2.书面写作,完成初稿。

第二课时一、指导修改,完善作文1.讲述一两个古今中外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文章修改的重视。

2.让学生运用“写作指导”的内容和叙事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评改作文。

教师可以拿一二篇作文做示范评改,再让学生相互评改,确保评改的有效性。

3.学生根据别人的评改意见和自己在评改中的新认识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评出优秀作文在全班展示。

一、考场记叙文的叙事技巧中考作文在文体上的要求大多不限制,但选择写记叙文的同学还是占大多数。

从笔者多次参加中考作文的阅卷体会来看,绝大多数的记叙文叙事平淡无奇,缺乏曲折起伏,读起来总感觉没劲。

也许有同学会说,生活中的人和事本来就是平平淡淡的嘛,哪有什么曲折起伏?其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有一个具体的发展变化过程,而这个过程在与周围人和事的相互作用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使得事件本身在曲折起伏中发展变化。

清代的袁枚曾说,“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作文贵曲”。

由此可见,“曲”是使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曲折起伏、引人入胜呢?以下几种叙事技巧值得同学们借鉴:一、制造悬念吊胃口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扣子”或“关子”,通俗地说,就是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设置疑问,故意卖弄,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时机才揭开谜底。

笔者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母亲不为儿子骄傲》:天下的母亲都会为儿女的点滴成功而欣喜,都会为儿女的某些优点而自豪。

这位母亲为何不为儿子骄傲?文章从题目开始就为读者留下了悬念,行文时时牵动着读者的心,直至读到文章的结尾,疑团才豁然解开:母亲其实一直把骄傲掩藏在心底,她是以一种淡然的方式,激励儿子不断努力,警醒儿子别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

制造悬念的关键是“抑制”。

美国小说家欧·亨利的名作《麦琪的礼物》可谓这一技法运用的典范:小说叙写一对恩爱的夫妻在圣诞节前为了给对方买到最好的圣诞礼物,各自卖掉了自己珍爱的东西。

在小说中,作者只详写了主人公德拉卖头发为丈夫杰姆买表链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而把杰姆卖表为德拉买发卡的情节隐藏了起来,直到文末才一笔带出。

小说将“悬念”一直“抑制”到底,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欲罢而不能。

二、巧用曲折掀起伏在记叙事件的过程中,巧用曲折可以避免平铺直叙,把人物、事件写得一波三折。

请看下面这篇中考佳作《难演的戏》的片段:玩得无聊的中午,一人振臂一呼:“我们来演出戏吧。

”应者云集,大家跃跃欲试。

接下来就有问题了,在分配角色时,演“白毛女”的小红怕“老杨”弄乱了她的头发。

“老杨?太土。

”公司经理大公子王明才不当呢。

穆仁智奸诈阴险,见风使舵,税务局某科长的宝贝儿子李平才不当狗腿子呢。

黄世仁是反面人物,谁愿当?戏演不下去了。

(至此,一起一伏。

)“我”作为导演,力挽狂澜:“咱们只是演演戏而己,又不是真的。

王明,‘老杨’可是正面人物呀,你就干吧!李平,你就当一回‘黄世仁’吧,待会儿‘老杨’还要向你下跪呢,你想多威风!”戏总算又启动了,可是到“老杨”向“黄世仁”下跪那会儿,王明老是跪不下去,又快散伙了。

(至此,二起二伏。

)但大家议论了一番,认为戏还是要演下去,角色嘛,抽签决定,这样公平。

没想到这下王明成了“黄世仁”,李平成了“老杨”。

演着演着,李平提出了一个问题:“我爸是税务局的一个科长,专管王明他爹这号经理,我今天向他下跪,说不过去吧?”一番争论,不欢而散,戏终于演不成了。

(至此,三起三伏。

)这篇作文所写的只不过是一个游戏而已,但作者婉转曲折地叙写,突出了一个“难”字,真是妙趣横生。

就在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过程中,有着耐人寻味的意蕴。

如果作者三言两语,平白直露地就把这么好的材料打发了,那该多么可惜啊。

三、抑扬转换展新境要赞扬某人,落笔却先贬抑他;要贬抑某人,落笔却先赞扬他。

前者叫“欲扬先抑”,后者叫“欲抑先扬”。

抑扬转换,能在记叙的过程中掀起波澜,形成跌宕起伏之势。

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可谓运用抑扬转换手法的典范:文章的字里行间涌动的是“我”对长妈妈深深的敬爱与怀念之情,但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歌颂或赞美,而是将抑扬褒贬结合起来,写出对阿长的深挚感情。

文章先写对阿长的“憎恶”、“讨厌”,写她“常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时“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等,然后写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写“我”对她“伟大的神力”的“惊异”,“讨厌”之情渐渐为“特别的敬意”所取代;接下来,因她“谋害了我的隐鼠”,“我”对她的“敬意”又变成了满含怨恨的“诘问”,而正当想“复仇”时,阿长又为“我”买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怨恨”骤然化为“新的敬意”。

这感情的曲折变化,最后自然归结为一声动情的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抑扬转换、错落跌宕的行文如九曲回肠的江水奔腾入海,作者对长妈妈的敬爱与怀念也得到了尽情的宣泄,读罢让人不由得潸然落泪。

有位同学写《新同桌》一文也成功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文章先写“我”对新转学来的同桌(农民工的孩子)的看不起,衣着也好,动作也好,神态也好,“我”都看不惯;接着写“我”遭遇挫折后,她给予“我”真诚的帮助,使“我”彻底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并对她发出由衷的感谢。

文章记叙的事件并不复杂,但由于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四、借助误会兴波澜这种写法以人物对某一事实的真相做出与之相反或毫不相干的错误判断作为情节基础来展开叙述,表现主题。

请看下面这篇题为《误会》的小小说的情节片段:“车子终于到站了,小敏提着一大包行李走出车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差点闷死了。

他正想着,见那小青年一瘸一拐的也下了车。

小敏的心突然一颤:畸形的腿,难道?不会是……正想着,小敏看见一样东西从小青年口袋里掉了出来,他连忙上前拾了起来,原来是车票。

他仔细一看,一下子呆住了。

怎么可能?这小青年怎么也是9号?小敏赶忙摸出自己的车票,一看,差点晕了过去,天哪,原来他的车票上清清楚楚地写着‘6号’”!正是由于小敏认为他抢坐了9号座位(而又没开口询问),所以小敏对他冷眼相看,及至真相大白,误会才消除。

小说的情节设置出人意料,给读者以极大的阅读快感。

五、妙用巧合添奇趣俗话说“无巧不成书”。

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就是运用巧合的典范作品。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作者就设置了许多的巧合:林教头巧遇李小二,为下文李小二知恩图报埋伏笔;陆虞侯设计陷害林冲恰被李小二的妻子听见,于是牵出林冲买刀寻仇。

再写火烧草料场时,恰遇大风雪,林冲为驱寒外出卖酒。

大风雪压跨了茅草屋,林冲只好躲进山神庙。

于是巧遇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知道事情的真相。

因而便有了杀敌报仇,逼上梁山。

作者连设巧合,环环相扣,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成功地塑造了林冲的形象。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也采用了这种写法:先前被他们咒骂的于勒,因为“报复”而成了他们盼望的对象;在船上意外遇见,发现身无分文的于勒时,却又设法躲开了他。

看似巧合的情节,揭示出在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赤裸裸的人际关系,小说的结局既让人觉得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此外,运用倒叙法、对比法等,也都能掀起文章的波澜。

“尺水兴波犹未尽,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正是为文之道。

需要注意的是,叙事技巧的运用应该服务于主题表达或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的需要,离开这个原则为了技巧而技巧、为了曲折而曲折,往往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来源:《中学生》作者:李朝国)二、记叙文“叙事”常见失误例说叙事是记叙文根本,是骨架支撑。

如果说描写是“花”,那么叙事就是“藤”,“藤”之不立,“花”将焉附?然而在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中,叙事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一、叙事有脱节或不完整这一失误具体表现为叙事过程中突然“跨越式前进”,同时又缺少一些必要的交代,使得叙事有明显跳脱之感;或叙事结得过于仓促,“悬疑”未解,事犹未定,意有未尽。

如有一篇题为《等待》的记叙文,文章重点叙述的是自己等待事先有约定却迟迟未归的母亲的过程,在前文未作任何铺垫或暗示的情况下,却作了如下收束:“我惘惘地推开家门——原来,妈妈早已到家。

”读了这样的结尾,读者也定有些“惘惘”,而能够带领读者走出迷惘的方法就在于作一些补充交代,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可以释疑的细节的设置。

二、叙事过程中另生“枝节”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应该有一个贯通始终的“主干事件”,而八九百字的短篇更是要求作者应该握紧“主干”展开叙述,少生旁逸斜出之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