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群算法讲解学习

猴群算法讲解学习
猴群算法讲解学习

猴群算法

1. 选题背景

自然界的智慧无穷无尽. 受自然规律的启迪, 人类进行了各种发明创造, 智能算法就是其一. 经典的智能算法主要包括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蚁群算法等等. 2008年Zhao和Tang根据自然界中猴群爬山过程中爬、望、跳几个动作, 设计开发了另外一种群体智能搜索算法—猴群算法. 该算法除具有经典智能搜索算法的消耗低、效率高的特性外, 其优势表现在求解高维数、多峰值的大规模优化问题时能够逃脱“维数灾难”, 快速搜索到最优或近似最优解.

(1)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是在对人脑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认识理解基础之上模拟其结构和智能行为的一种工程系统. 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复杂程度, 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 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 心理学家McCulloch、数学家Pitts提出了第一个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学模型.其后, Rosenblatt、Widrow和Hopfield等学者又先后提出了感知模型, 使得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得以蓬勃发展. 到目前为止, 已有近40种神经网络模型, 其中有反传网络、感知器、自组织映射、Hopfield网络、波耳兹曼机、适应谐振理论等[1, 2].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四个基本特征:非线性、非局限性、非常定性和非凸性.这四个特征决定了其具备很强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 可以通过预先提供的一批相互对应的输入-输出数据, 分析掌握两者之间潜在的规律, 最终根据这些规律, 用新的输入数据来推算输出结果.人工神经网络特有的非线性适应性信息处理能力, 克服了传统人工智能方法对于直觉, 如模式、语音识别、非结构化信息处理方面的不足, 使之在神经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组合优化、预测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

(2)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基于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优胜劣汰”的模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广为应用的、高效的随机搜索与优化的方法. 遗传算法最早是由Holland教授[3]于1975年提出的, 随后被众多学者推广[4–6]. 其主要特点是群体搜索策略和群体中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换, 搜索不依赖于梯度信息. 进入90年代, 遗传算法迎来了兴盛发展时期,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成了十分热门的课题. 尤其是遗传算法的应用研究显得格外活跃, 不但它的应用领域扩大,而且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和规则学习的能力也显著提高. 迄今为止,遗传算法是进化算法中最广为人知的算法. 近些年关于遗传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i), 遗传算法在机器学习方面的应用. 这一方向把把遗传算法扩展到具有独特的规则生成功能的崭新的机器学习算法中. ii), 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模糊推理以及混沌理论等计算方法的结合. iii), 遗传算法的并行处理研究. iv),遗传算法和进化计算理论的结合.

同时, 遗传算法本质上是一种随机搜索优化算法, 当问题规模较大或问题较复杂时, 由于被搜索的空间非常之大, 从而导致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很慢. 加之遗传算法本身存在着群体分散性和GA的早熟之间的矛盾, 这给遗传算法的实时应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另外, 收敛过早也是遗传算法的一个较难克服的不足.由于遗传算法中选择及杂交变异等算子的作用, 使得一些优秀的基因片段过早丢失, 从而限制了搜索范围, 使得搜索只能在局部范围内找到最优值, 而不能得到满意的全局最优值.

(3)粒子群算法. 粒子群算法是由Kennedy 和Eberhart等[7]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演化计算技术, 它的开发来源于对鸟群捕食行为的研究. 粒子群算法初始时为一群随机粒子(随机解). 然后通过迭代找到最优解. 在每一次迭代中, 粒子通过跟踪两个"极值"来更新自己. 第一个就是粒子本身所找到的最优解(个体极值pBest);另一个极值是整个种群目前找到的最优解(全局极值gBest). 此外, 每个粒子都被限定在一个极大速度Vmax内. 由于PSO算法概念简单, 实现容易, 短短几年时间, PSO 算法便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并在一些领域得到应用.

(4)猴群算法. 猴群算法是于2008年由Zhao和Tang[8]提出的一种新的用于求解大规模、多峰优化问题的智能优化算法. 其思想在于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猴群爬山过程中爬、望和跳的几个动作, 设计了三个搜索过程:爬过程主要用来搜索当前所在位置的局部最优解;望过程主要通过眺望来搜索邻近领域比当前位置更优的解, 以便加速最优解的搜寻过程;跳过程的目的在于由当前搜索区域转移到其它区域, 以避免搜索过程陷入局部最优.在猴群算法中, 其花费的CPU时间主要在于寻找局部最优位置的爬过程.爬过程中每次迭代的计算量主要集中在目标函数伪梯度的计算, 其只涉及到当前位置的两个临近位置的目标函数值而与决策向量的维数无关. 这一特征显著地提高了算法的性能, 尤其针对高维优化问题时效果更为明显. 另外, 跳过程迫使猴群由当前区域转移到新的区域, 从而避免算法陷于局部最优.

作为一种智能算法, MA能够有效地求解高维的、非线性不可微的函数优化问题. 此外, MA需要调整的参数也少, 这使得MA易于实现.尽管猴群算法在求解高维数优化问题时有了较大的突破, 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 对于不同的优化问题, 在利用MA求解时需要设置不同的参数, 并且这些参数对猴群算法来说很重要, 一旦设置的不准确, 即便是优化问题的近似最优解也很难找到. 另外, 猴群算法求解优化问题时耗费的CPU时间也较长, 在优化效率方面仍具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结合了猴群算法和混沌搜索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猴群算法, 称为混沌混群算法CMA. 混沌描述的是一种非线性状态, 它同时具有确定性、随机性和遍历性. 基于混沌的遍历性及不重复性而提出的混沌搜索技术比传统的随机搜索技术速度更快, 质量更高.将混沌搜索技术引入到MA中非常必要, 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猴群算法陷入局部最优. 此外, 本文采用了变参数的方法设计了一组设用于各种优化问题的混沌猴群算法通用参数, 在提高了算法性能同时也为算法的使用者提供了便利.

2.猴群算法介绍

猴群算法(MA)是由Zhao 和Tang提出的一种新的用于求解大规模、多峰优化问题的智能优化算法. 其思想在于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猴群爬山过程中爬、望和跳的几个动作,设计了三个搜索过程:爬过程主要用来搜索当前所在位置的局部最优解;望过程主要通过眺望来搜索邻近领域比当前位置更优的解,以便加速最优解的搜寻过程;跳过程的目的在于由当前搜索区域转移到其它区域,以避免搜索过程陷入局部最优. 一般来说, 在优化问题中如果目标函数是一个多峰函数, 局部最优点的数量将随着决策向量维数的增加而急剧增长. 一方面, 在求解高维优化问题时, 常用算法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另一方面, 由于需要大量的计算, 这些算法所消耗的CPU时间也会大大增长. 而在MA中, 跳过程的目的恰恰是迫使猴群由当前区域转移到新的区域,

从而避免算法陷于局部最优. 另外, MA 花费的CPU 时间主要在于寻找局部最优位置的爬过程. 而在爬过程中每次迭代的计算量主要集中在目标函数伪梯度的计算, 其只涉及到当前位置的两个临近位置的目标函数值而与决策向量的维数无关. 这一特征显著地提高了算法的性能, 尤其针对高维优化问题时效果更为明显.

2.1. 优化模型

大部分优化问题的数学表达形式是最大化(或者最小化)某一些目标函数.不失一般性, 本文将只讨论最大化的情况, 因为任意的极小化问题都可以通过改变目标函数的符号而转化成最大化问题. 全局优化问题的一般化模型可表示为:

?????=≤,,...,2,1,0)(:

..)(max p j x g t s x f j

其中),...,,(21n x x x x =为n

R 上的决策向量, R R f n →=为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2,1,:)(p j R R x g n j =→为约束函数.

考虑由Koziel 和Michalewicz 提出的优化问题 ??????

???????=≤≤≤-+-≤+-

+=.2,1,1000)4(101:..)()2sin()2(sin ),(max 221221213121321i x x x x x t s x x x x x x x f i ππ (2.1)

图2.1描述了模型(2.1)的目标函数f(x1, x2)在区间[0, 10] × [0, 10]的轮廓图形,从中可以看出f(x1, x2)是一个多峰函数.

图2-1 模型中目标函数的图像

分子动力学的模拟过程

分子动力学的模拟过程 分子动力学模拟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模拟计算方法有其自身特定的模拟步骤,程序流程也相对固定。本节主要就分子动力学的模拟步骤和计算程序流程做一些简单介绍。 1. 分子动力学模拟步驟 分子动力学模拟是一种在微观尺度上进行的数值模拟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得到一些使用传统方法,热力学分析法等无法获得的微观信息,又能够将实际实验研究中遇到的不利影响因素回避掉,从而达到实验研宄难以实现的控制条件。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步骤为: (1)选取所要研究的系统并建立适当的模拟模型。 (2)设定模拟区域的边界条件,选取粒子间作用势模型。 (3)设定系统所有粒子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 (4)计算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势能,以及各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5)待体系达到平衡,统计获得体系的宏观特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主要对象就是将实际物理模型抽象后的物理系统模型。因此,物理建模也是分子动力学模拟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对于分子动力学模拟,主要还是势函数的选取,势函数是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的核心。这是因为分子动力学模拟主要是计算分子间作用力,计算粒子的势能、位置及速度都离不开势函数的作用。系统中粒子初始位置的设定最好与实际模拟模型相符,这样可以使系统尽快达到平衡。另外,粒子的初始速度也最好与实际系统中分子的速度相当,这样可以减少计算机的模拟时间。 要想求解粒子的运动状态就必须把运动方程离散化,离散化的方法有经典Verlet算法、蛙跳算法(Leap-frog)、速度Veriet算法、Gear预估-校正法等。这些算法有其各自的优势,选取时可按照计算要求选择最合适的算法。 统计系统各物理量时,便又涉及到系统是选取了什么系综。只有知道了模拟系统采用的系综才能釆用相对应的统计方法更加准确,有效地进行统计计算,减少信息损失。 2. 分子动力学模拟程序流程 具体到分子动力学模拟程序的具体流程,主要包括: (1)设定和模拟相关的参数。 (2)模拟体系初始化。 (3)计算粒子间的作用力。 (4)求解运动方程。 (5)循环计算,待稳定后输出结果。 分子动力学模拟程序流程图如2.3所示。

传统康复方法学试题A

传统康复方法学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 1.中枢瘫痪的特点不包括(A)。 A 肌张力增高 B 偏瘫 C 失神经电位出现 D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E 病理反射阳性 2.中国传统康复治疗不包括下面哪项?(D) A 针灸 B 推拿按摩 C 中药 D 关节松动术 E 气功 3.小儿脑瘫语言障碍电常用穴位(C)。 A 合谷 B 三阴交 C 廉泉 D 人中 E 太冲 4. 合谷穴定位,第几掌骨外侧中点处(A)。 A 2 B 3 C 4 D 5 E 6 5.下列哪项不属于远部取穴(D)。 A 胃痛取足三里 B 腰痛取委中 C 腰痛取昆仑 D 发热取大椎 E 头痛取太冲 6.患者,女,56岁,反复腰痛2年。哪个穴位符合远部取穴原则?(A) A 委中 B大肠俞 C 肺俞 D 肾俞 E 气海俞 7.按随证取穴原则,呃逆用哪个穴位电合适?(E) A 三阴交 B 胃俞 C脾俞 D 太冲 E膈俞 8.三叉神经痛第一支取穴应为(C)。 A 攒竹,四白,颧髎,丝竹空 B 四白,颧髎,下关,迎香 C攒竹,鱼腰,阳白,丝竹空 D 颊车,下关,合谷,夹承浆 E 鱼腰,下关,迎香,合谷 9.以下取穴是以前后配穴法为配穴原则的包括(E)。 A 治疗头痛选上星和太冲 B 治疗腹泻选足三里和天枢 C 治疗感冒选曲池和风池 D 治疗眩晕选百合和涌泉 E 治疗便秘选天枢和大肠俞 10.来自关节的感觉属于(C)。 A浅感觉 B 深感觉 C 复合感觉 D 重量觉 E 图形觉 11.脊柱侧弯矫正体操中提起左下肢使骨盆向右倾斜可致(E)。 A 胸椎右凸 B胸椎左凸 C腰椎左凸 D腰椎右凸 E 脊柱无变化 12.患者足下垂,但足能外翻,考虑损伤的神经是(D)。 A 腓决神经 B 胫神经 C 腓浅神经 D腓深神经 E 坐骨神经 13.最适合神经源性小膀胱女性患者的手术方法为(B)。 A 外集尿口 B 耻骨上膀胱造口 C 肛门牵张排尿 D TUR/括约肌切除术 E 间歇性清洁导尿 14.主观人体一般感觉的神经结构位于(C)。 A 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 额上回 D 顶上小叶 E颞上回 15.烧伤病人关节或肌腱的开放损伤时,应用夹板固定的位置是(A) A 松弛位 B 休息位 C 功能位 D 抗挛缩位 E 无特别体位 16.男性青年,左膝外伤后疼痛2月,查体:左膝浮髌试验阳性,外侧关节间隙压痛,外侧旋转挤压试验阳性,侧方应力试验阴性,为确诊抉选择最佳的辅助检查为(E) A 膝关节X线检查 B 膝关节双重造影 C 膝关节穿刺抽液 D 膝关节CT检查 E 膝关节镜检查 17.血海为(C)。 A 任脉 B 督脉 C 冲脉 D 阴维脉 E 阳维脉 18.在肢体放松时突然被动地牵伸关节的一种推拿手法称为(E)。 A 摇法 B 抖法 C 屈法 D 伸法 E 扳法 19.根据十二经脉流注规律,下列不正确的是(B)。

机器学习的十种经典算法详解

机器学习的十种经典算法详解 毫无疑问,近些年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大数据成为当下工业界最火爆的技术趋势,机器学习也借助大数据在预测和推荐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比较有名的机器学习案例包括Netflix根据用户历史浏览行为给用户推荐电影,亚马逊基于用户的历史购买行为来推荐图书。那么,如果你想要学习机器学习的算法,该如何入门呢?就我而言,我的入门课程是在哥本哈根留学时选修的人工智能课程。老师是丹麦科技大学应用数学和计算机专业的全职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逻辑学和人工智能,主要是用逻辑学的方法来建模。课程包括了理论/核心概念的探讨和动手实践两个部分。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工智能的经典书籍之一:Peter Norvig教授的《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课程涉及到了智能代理、基于搜索的求解、对抗搜索、概率论、多代理系统、社交化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的伦理和未来等话题。在课程的后期,我们三个人还组队做了编程项目,实现了基于搜索的简单算法来解决虚拟环境下的交通运输任务。我从课程中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并且打算在这个专题里继续深入学习。在过去几周内,我参与了旧金山地区的多场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和数据架构的演讲——还有一场众多知名教授云集的机器学习会议。最重要的是,我在六月初注册了Udacity的《机器学习导论》在线课程,并且在几天前学完了课程内容。在本文中,我想分享几个我从课程中学到的常用机器学习算法。机器学习算法通常可以被分为三大类——监督式学习,非监督式学习和强化学习。监督式学习主要用于一部分数据集(训练数据)有某些可以获取的熟悉(标签),但剩余的样本缺失并且需要预测的场景。非监督式学习主要用于从未标注数据集中挖掘相互之间的隐含关系。强化学习介于两者之间——每一步预测或者行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反馈信息,但是却没有准确的标签或者错误提示。由于这是入门级的课程,并没有提及强化学习,但我希望监督式学习和非监督式学习的十个算法足够吊起你的胃口了。监督式学习1.决策树:决策树是一种决策支持工具,它使用树状图或者树状模型来表示决策过程以及后续得到的结果,包括概率事件结果等。请观察下图来理解决策树的结构。 从商业决策的角度来看,决策树就是通过尽可能少的是非判断问题来预测决策正确的概

分子动力学模拟-经验谈

分子动力学攻略 此文为dddc_redsnow发表于biolover上的关于分子动力学的系列原创文章,相当经典与精彩,特此将系列文章整合,一起转载,望学习动力学的新手们共同学习,提高进步,在此特向dddc_redsnow本人表示感谢。 动力学系列之一(gromacs,重发) 在老何的鼓励下,发一下我的gromacs上手手册(我带人时用的,基本半天可以学会gromcas) ###################################################### # Process protein files step by step # ###################################################### pdb2gmx -f 2th_cap.pdb -o 2th_cap.gro -p 2th_cap.top -ignh -ter nedit 2th_cap.top editconf -f 2th_cap.gro -o 2th_cap_box.gro -d 1.5 genbox -cp 2th_cap_box.gro -cs -p 2th_cap.top -o 2th_cap_water.gro make_ndx -f 2th_cap_water.gro -o 2th_cap.ndx genpr -f 2th_cap_water.gro -n 2th_cap.ndx -o 2th_cap_All.itp genpr -f 2th_cap_water.gro -n 2th_cap.ndx -o 2th_cap_M.itp genpr -f 2th_cap_water.gro -n 2th_cap.ndx -o 2th_cap_C.itp nedit Flavo.itp grompp -f em.mdp -c 2th_cap_water.gro -p 2th_cap.top -o prepare.tpr genion -s prepare.tpr -o 2th_cap_water_ion.gro -np 1 -pq 1 ##################################################### # Minimize step by step # # 1. minimization fixing whole protein # # 2. minimization fixing maincharin of protein # # 3. minimization fixing Ca of protein # # 4. minimization without fix # ##################################################### grompp -np 4 -f em.mdp -c 2th_cap_water_ion.gro -p 2th_cap.top -o minimize_water.tpr mpirun -np 4 mdrun -nice 0 -s minimize_water.tpr -o minimize_water.trr -c minimize_water.gro -e minimize_water.edr -g minimize_water.log & grompp -np 4 -f em.mdp -c minimize_water.gro -p 2th_cap.top -o minimize_sidechain.tpr mpirun -np 4 mdrun -nice 0 -s minimize_sidechain.tpr -o minimize_sidechain.trr -c minimize_sidechain.gro -e minimize_sidechain.edr -g minimize_sidechain.log & grompp -np 4 -f em.mdp -c minimize_sidechain.gro -p 2th_cap.top -o minimize_sidechain_ex.tpr mpirun -np 4 mdrun -nice 0 -s minimize_sidechain_ex.tpr -o minimize_sidechain_ex.trr -c minimize_sidechain_ex.gro -e minimize_sidechain_ex.edr minimize_sidechain_ex.log & grompp -np 4 -f em.mdp -c minimize_sidechain_ex.gro -p 2th_cap.top -o minimize_all.tpr mpirun -np 4 mdrun -nice 0 -s minimize_all.tpr -o minimize_all.trr -c minimize_all.gro -e minimize_allx.edr -g minimize_all.log&

传统康复考试试题讲解学习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康复”的主要目的是解决(D ) A.疾病预防 B.治愈疾病 C.治疗残疾 D.功能障碍 E.卫生保健 2.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手段不包括(C) A.针灸 B.气功 C.作业治疗 D.推拿 E.拔罐 3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A) A.皇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诸病源候论 D.脾胃经 E.五十二病方 4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两大特点是(A ) A.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 B.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C.脏象学说 D.元气学说 E.经络学说 5.中医七情不包括(D) A.喜 B.怒 C.忧 D.痴 E.思 6.传统康复独特的治疗原则不包括(C ) A.调整阴阳 B.协调脏腑 C.药物治疗 D.调理气血 E.扶正祛邪 7.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的理论基础(A) A.先秦 B.唐 C.宋 D.明 E.清 8,。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起源最早追溯与( D ) A.解剖学 B.病因学 C.病机学 D.中国传统哲学 E.病理学 二.多选题 9.指导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核心思想的(AB ) A.整体康复 B.辨证康复 C.综合康复 D.全面康复 E.早期康复 10.传统康复医学的理论与康复技术的学术繁荣时期为(BDE) A.唐 B.宋 C.明 D.金 E.元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十二经循行中,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胸部 B.头面部 C.上肢部 D.手足部 E.下肢部 2.以“手足、阴阳、脏腑”命名的是(C) A.十二别经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脉 D.奇经八脉 E.十二皮部 3.小肠经和心经衔接于( B ) A.无名指 B.小指 C.中指 D.食指 E.拇指 4.下列穴位中,不属于足阳明胃经的是(C ) A.足三里 B.天枢 C.中脘 D.丰隆 E.内庭 5.足三阳经在躯体的分布规律是(E ) A.太阳在前,阳明居中,少阳位后 B.阳明在前,太阳居中,少阳位后 C.少阳在前,太阳居中,阳明位后 D.太阳在前,少阳居中,阳明位后 E.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位后 6,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C) A.足阙阴肝经与手阳明大肠经 B.手阙阴心包经与手太阳小肠经 C.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 D.足少阳胆经与手阙阴心包经 E.足太阳脾经与手太阳肺经 7.患儿男,7岁。夜睡后不知排尿,常在尿床后方完全清醒,尤其当阴雨天活冬季加重,常每夜遗尿2~3次,怕冷,近3年症状加重。若选取下列穴位治疗,最佳的是(A ) A.气海 B.关元 C.中极 D.水分 E.阴陵泉

盖洛普Q12-测评法—最经典的员工敬业度测评工具讲解学习

盖洛普Q12 测评法—最经典的员工敬业度测评工具 1. 概念含义 1.1.基本含义 盖洛普曾经花了 60 年时间对企业成功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描述员工个人表现与公司最终经营业绩之间的路径,即盖洛普路径。显然,一个公司的股票增长是依赖于公司的实际利润的增长,而实际利润的增长取决于营业额持续增长。多数企业只关注最上面的这三个财务指标,但是当这些指标发生时,已经成为过去,故称为后滞指标。而其它前导指标正是产生后滞指标的根本原因。公司营业额的增长是源于我们有一定的忠实顾客群和愿意为他们服务的员工,这些高度敬业的员工又源于优秀经理的管理,而优秀经理的选拔则归于公司的知人善用。从整个路径中可以看出,我们只有从“发现优势”到“忠实客户”的前导指标达到先进水平后,才能改进后三个阶段的关键业绩。 Q12 就是针对前导指标中员工敬业度和工作环境的测量,盖洛普通过对12个不同行业、24 家公司的2500 多个经营部门进行了数据收集。然后对它们的105,000 名不同公司和文化的员工态度的分析,发现这12 个关键问题最能反映员工的保留、利润、效率和顾客满意度这四个硬指标。这就是著名的Q12。 盖洛普认为,对内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因为你不知道员工怎么敬业、客户怎么忠诚。盖洛普拥有员工自我评测忠诚度和敬业的指标体系,Q12 就是员工敬业度和参与度的测量标准。 盖洛普还认为,要想把人管好,首先要把人看好,把人用对。给他创造环境,发挥他的优势,这是管人的根本。用中国的话来说使每个员工产生“主人翁责任感”--盖洛普称作敬业度,作为自己所在单位的一分子,产生一种归属感。 盖洛普公司发明的Q12 方法在国际大企业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其主旨是通过询问企业员工12 个问题来测试员工的满意度,并帮助企业寻找最能干的部门经理和最差的部门经理。 盖洛普在用Q12 方法为其他公司提供咨询时,这套方法早已在盖洛普公司得到检验。所有盖洛普员工,每年要接受两次Q12 检验,经理们还会与员工进行很多交流,来确保公司队伍的优秀和寻找优秀的部门经理。

传统方法学

讨论课报告 题目:燕山大学计算机系监考管理系统 组号第1组 组长姓名:张皓楠学号成绩 组员姓名:朱禹铭学号成绩 组员姓名:田凯红学号成绩 组员姓名:王思佳学号成绩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手工监考安排方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以其运作成本低、高效、灵活的突出优势,正在走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高校监考安排是高校教务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信息时代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以往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监考安排工作通常使用的是全手工操作模式下的监考安排工作方式,它存在管理方式落后、处理数据的能力有限、工作效率低等弊端,极大影响了监考安排工作在高校教务管理中的效率。因此,开发此类软件,成为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 本系统的设计思想,包括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性能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组成等。根据软件实现及监考安排工作的特点,阐述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详细步骤。

目录 摘要....................................................................................................................... II 1 绪论 . (3) 1.1 课题研究背景 (3) 1.2 监考安排系统的发展现状 (3) 2 系统可行性分析 (4) 2.1技术可行性 (4) 2. 2 经济可行性 (4) 2.3社会可行性 (4) 3需求分析 (5) 3.1需求分析的目的 (5) 3.1.1时间特性 (5) 3.1.2适应性 (5) 3.2需求分析的目标 (5) 3.3数据流图 (5) 3.4数据字典 (6) 3.5 E-R图 (14) 4. 总体设计 (15) 4.1基本数据录入与维护功能 (16) 4.2监考安排信息生成功能 (16) 4.3监考安排信息查询功能 (16) 4.4数据维护功能 (16) 4.5基本表 (17) 4.6其他功能 (18) 5. 详细设计 (19) 5.1教师流程说明 (19) 5.2考试课程流程说明 (20) 5.3考试班级流程说明 (20) 5.4监考安排信息流程说明 (20)

232传统软件工程方法学大作业

软件工程 课程设计指导书计信学院

1.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为软件工程课程配套设置的.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针对具体软件工程项目进一步掌握在软件工程管理、软件需求分析、软件概要设计、软件详细设计和软件测试等阶段的方法、工具和技能,培养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原理、方法、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软件项目管理的能力。 2.课程设计要求 (1)每个班级按项目小组进行分组,每组不能超过4人(项目过程完整可以包括6人)。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从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开发计划――>项目需求分析――>项目概要设计――>项目详细设计――>编码――>测试――>项目结项(红色为可选项)这些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须有完整的开发文档支持。开发文档包括: ●可行性分析报告 ●项目开发计划 ●需求分析规格说明 ●概要设计规格说明 ●详细设计规格说明 ●测试计划 ●测试记录 ●项目审查记录 ●用户手册、系统手册 ●项目结项书 同时,还应该进行相应的配置管理与质量管理。 (2)每个项目小组选出项目负责人一名。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召集项目成员、组

织成员讨论、选定开发项目、拟定“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执行项目管理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对项目开发计划进行调整;对于调整的项目开发计划必须存档。 (3)开发文档的具体要求见:软件开发文档撰写 3.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任务包括: ●熟悉至少一种建模工具(PowerDesigner、RationalRose、Erwin) ●完成可行性分析 ●完成需求分析 ●完成概要设计 ●完成详细设计 ●代码实现 ●代码测试工作 ●完成各阶段的审查工作 ●完成项目管理工作 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软件工程过程(简要) ●软件开发文档撰写(参见附录) 软件工程过程(简要) 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任一阶段如果不能通过评审,就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应根据情况返工重做。返工的情形可能是返回上一阶段,也可能是返回前几个阶段,这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来决定。质量管理、沟通管理以及配置管理是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的,其基本思想是提高软件的质量,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

传统教学方式3

传统教学方式3:软件+教师 最大缺陷: 1、教学内容单一——以故事这一种体裁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无法接触说明文体、教学和科学内容 2、教学目标单薄——依然以日常交流为主,没有以英文运用能力为终极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人只能处于国际职场人才结构的底层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增删内容来适应不同的学生,又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效率,使较多的学生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授课效率高,传达的信息量大。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步步讲解和总结,能更清晰的使学生直面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适用空间,非常的适合于抽象程度高,内容复杂的知识,也非常适应现在高中地理教学课时有限,部分学生自学能力低,课业压力大,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 不过,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出现“满堂灌”,不利于学生的思考,也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但它的优点仍很明显,在教改中不应被完全抛弃。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方式1:书+教师 1、教育内容单一——以故事为核心内容,即便学生能够学好,也只能限于日常交流,无法实现英文工作 2、教育手段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无法全方位利用人体的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因此无法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 3、教学质量不稳定—— a)教学过程高度依赖教师,而中国合格英语教师的缺乏是全社会公认的事实 b)先进的教育理念无法一致性的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c)科学的教育方法无法一致性地得以贯彻实施 d)教师的口音问题无法解决,导致学生的英语口音南腔北调 4、教学互动性很差——单方面由教师讲授,泯灭了很多中国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很低 传统教学方式2:录象带/幻灯片+教师 最大缺陷: 1、教学内容单一——还是以故事为主,只能限于日常交流,无法实现英文各种

关于高等数学经典方法与典型例题归纳

2014年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 2014年山东专升本暑期精讲班核心讲义 高职高专类 高等数学 经典方法及典型例题归纳 —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 —理工类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 动化、交通运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 2013年5月17日星期五 曲天尧 编写 一、求极限的各种方法 1.约去零因子求极限 例1:求极限1 1 lim 41--→x x x 【说明】1→x 表明1与x 无限接近,但1≠x ,所以1-x 这一零因子可以约去。 【解】6)1)(1(lim 1 ) 1)(1)(1(lim 2121=++=-++-→→x x x x x x x x =4 2.分子分母同除求极限 例2:求极限1 3lim 32 3+-∞→x x x x 【说明】 ∞ ∞ 型且分子分母都以多项式给出的极限,可通过分子分母同除来求。 【解】3131lim 13lim 3 11323= +-=+-∞→∞→x x x x x x x 【注】(1) 一般分子分母同除x 的最高次方;

(2) ???? ???=<∞>=++++++----∞→n m b a n m n m b x b x b a x a x a n n m m m m n n n n x 0lim 01101 1ΛΛ 3.分子(母)有理化求极限 例3:求极限)13(lim 22 +- ++∞ →x x x 【说明】分子或分母有理化求极限,是通过有理化化去无理式。 【解】 1 3) 13)(13(lim )13(lim 2 2 22222 2+++++++-+=+-++∞ →+∞ →x x x x x x x x x x 例4:求极限3 sin 1tan 1lim x x x x +-+→ 【解】x x x x x x x x x x sin 1tan 1sin tan lim sin 1tan 1lim 3030 +-+-=+-+→→ 【注】本题除了使用分子有理化方法外,及时分离极限式中的非零因子........... 是解题的关键 4.应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两个重要极限是1sin lim 0=→x x x 和e x n x x x n n x x =+=+=+→∞→∞→1 0)1(lim )11(lim )11(lim ,第一个重要极限过 于简单且可通过等价无穷小来实现。主要考第二个重要极限。 例5:求极限x x x x ?? ? ??-++∞→11lim 【说明】第二个重要极限主要搞清楚凑的步骤:先凑出1,再凑X 1 + ,最后凑指数部分。 【解】22 21212112111lim 121lim 11lim e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例6:(1)x x x ??? ??-+∞→211lim ;(2)已知82lim =?? ? ??-++∞ →x x a x a x ,求a 。 5.用等价无穷小量代换求极限 【说明】 (1)常见等价无穷小有:

传统方法学与面向对象区别

小议传统方法学与面向对象的区别 姓名:戴育兵 学号:G1030510 年级 :大二 班级: .net(2)班

摘要 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学曾经给软件产业带来巨大进步,部分地缓解了软件危机,使用这种方法学开发的许多中、小规模软件项目都获得了成功。但是,人们也注意到当把这种方法学应用于大型软件产品的开发时,似乎很少取得成功。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Simdla_67中首次引入了类和对象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人们开始注重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研究,逐步形成了面向对象方法学。到了20世纪90年代,面向对象方法学已经成为人们在开发软件时首选的范型。面向对象技术已成为当前最好的软件开发技术。

软件工程传统方法学 1.传统方法学概述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广,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当问题严重到开发人员无法控制的时候便产生了软件危机。软件危机的出现,促使了软件工程学的形成和发展。随之整合整套技术的软件工程方法学广泛应用,主流之一就是传统方法学。传统方法学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因为其悠久的历史而为很多软件工程师青睐。如果说自然语言和编程语言之间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传统方法学就是跨越这道鸿沟的桥梁。 传统方法学又称生命周期方法学或结构化范型。一个软件从开始计划起,到废弃不用止,称为软件的生命周期。在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中,软件的生存周期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程和测试几个阶段。 传统方法学使用的是结构化分析技术来完成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软件工程学中的需求分析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在认识事物方面,它具有一整套分析、认识问题域的方法、原则和策略。这些方法、原则和策略使开发人员对问题域的理解比不遵循软件工程方法更为全面、深刻和有效。在描述事物方面,它具有一套表示体系和文档规范。但是,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学中的需求分析在上述两方面都存在不足.它在全局范围内以功能、数据或数据流为中心来进行分析。这些方法的分析结果不能直接地映射问题域,而是经过了不同程度的转化和重新组合。因此,传统的分析方法容易隐蔽一些对问题域的理解偏差,与后续开发阶段的衔接也比较困难。 在总体设计阶段,以需求分析的结果作为出发点构造出一个具体的系统设计方案,主要是决定系统的模块结构,以及模块的划分,模块间的数据传送及调用关系。详细设计是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考虑每个模块的内部结构及算法,最终将产生每个模块的程序流程图。但是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中设计文档很难与分析文档对应,原因是二者的表示体系不一致,所谓从分析到设计的转换,实际上并不存在可靠的转换规则,而是带有人为的随意性,从而很容易因理解上的错误而留下隐患。 编程阶段是利用一种编程语言产生一个能够被机器理解和执行的系统,测试是发现和排除程序中的错误,最终产生一个正确的系统。但是由于分析方法的缺陷很容易产生对问题的错误理解,而分析与设计的差距很容易造成设计人员对分析结果的错误转换,以致在编程时程序员往往需要对分析员和设计人员已经认识过的事物重新进行认识,并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为了使两个阶段之间能够更好的衔接,测试就变得尤为重要。 软件维护阶段的工作,一是对使用中发生的错误进行修改,二是因需求发生了变化而进行修改。前一种情况需要从程序逆向追溯到发生错误的开发阶段。由于程序不能映射问题以及各个阶段的文档不能对应,每一步追溯都存在许多理解障碍。第二种情况是一个从

[逻辑]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一、矛盾关系的推理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部分看过的人不用看了)。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当然,有经济条件的同学,千万不要吝啬,花点小钱在自己的未来上是最值得的,多少年来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既然势在必得,就不要在乎这一刻。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到这里用这个软件训练速读,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比较厉害的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是给我帮助非常大的一个网站,极力的推荐给大家(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 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工具,一款公务员考试软件,对于我成功它绝对是功不可没的,超猛的一款软件,集成最新题库、大纲资料、模拟、分析、动态等等各种超赞的功能,性价比超高,是绝不可缺的一款必备工具,结合上速读的能力,如虎添翼,让整个备考过程效率倍增。到我推荐的这里搜索“公务员”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目(也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最后,记得好好学习,只有自己帮助自己。祝愿每一位有梦想的同学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大家祈福!加油! 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我们可以求解一些问题。 例题1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鲍细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鲍细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鲍细娅肖像。求婚者通过这三句话,猜中鲍细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就嫁给谁。三个盒子上刻的三句话分别是: (1)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2)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

分子动力学作业概要

分子动力学(MD) 1 分子动力学(MD)基础 1.1 MD分类 1.2 MD简介 1.3 MD适用范围 2 分子动力学运动方程数值求解 2.1 基础知识 2.1.1 运动方程 2.1.2 空间描述 2.1.3 最小作用量原理 2.1.4 拉格朗日(Lagrange)方程 2.1.5 哈密顿(Hamilton)方程 2.2 粒子运动方程的数值解法 2.2.1 Verlet算法 2.2.2 欧拉(Euler)预测—矫正公式 2.2.3 Gear预测—矫正方法 3 分子动力学原胞与边界条件 3.1 分子动力学原胞 3.2 边界条件 3.2.1 自由表面边界 3.2.2 固定边界 3.2.3 柔性边界 3.2.4 周期性边界 4 势函数与分子力场 4.1 势函数 4.1.1 两体势 4.1.2 多体势 4.2 分子力场 4.2.1 分子力场函数的构成

4.2.2 常用力场函数和分类 5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步骤 5.1 设定模拟所采用的模型 5.2 给定初始条件 5.3 趋于平衡计算 5.4 宏观物理量的计算 6 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 6.1 系综 6.2 微正则系综的分子动力学模拟6.3 正则系综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 分子动力学(MD)基础 1.1MD分类 微正则系综(VNE) 正则系综(VNP) 平衡态MD 等温等压系综(NPT) 经典MD 等焓等压系综(NPH) 巨正则系综(VTμ) 非平衡态MD 量子MD 1.2分子动力学(MD)简介 分子动力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求解多体问题的重要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分子动力学方法为确定性模拟方法,广泛地用于研究经典的多粒子体系的研究中,是按该体系内部的内禀动力学规律来计算并确定位形的转变。 分子动力学方法是通过建立一组分子的运动方程,并通过直接对系统中的一个个分子运动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每个时刻各个分子的坐标与动量,即在相空间的运动轨迹,再利用统计计算方法得到多体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性, 从而得到系统的宏观性质。 在分子动力学中,粒子的运动行为是通过经典的Newton运动方程所描述。系统的所有粒子服从经典力学的运动规律,它的动力学方程就是从经典力学的运动方程——拉格朗日(lagrange)方程和哈密顿(Hamilton)方程导出。 1.3适用范围 原则上,分子动力学方法所适用的微观物理体系并无什么限制。这个方法适用的体系既可以是少体系统,也可以是多体系统;既可以是点粒子体系,也可以是具有内部结构的体系;处理的微观客体既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其它的微观粒子。 实际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和随机模拟方法一样都面临着两个基本限制:

传统康复方法学试题B

传统康复方法学试题B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肝经穴的是(A)。 A 光明 B 睛明 C 太冲 D 孔最 E 养老 2. 三叉神经痛针刺按三叉神经分布区第一支,常取攒竹、鱼腰、丝竹空以及哪个穴(A)。 A 阳白 B 足三里 C 颊车、完骨 D 太冲 E 风池 3.十二经脉之海为(C)。 A 任脉 B 督脉 C 冲脉 D 阴维脉 E阳维脉 4.消食导滞属于(A)。 A 消法 B 下法 C 湿法 D 清法 E 补法 5.透营转气属于(D)。 A 消法 B 下法 C 湿法 D 清法 E 补法 6.局部或单一关节的治疗每次所需时间为(A)。 A 10—20分钟 B 15—25分钟 C 20—30分钟 D 25—35分钟 E 40—45分钟 7.回阳救逆属于(C)。 A 消法 B 下法 C 湿法 D 清法 E 补法 8.下列哪项不属于艾炙(E)。 A 艾条炙 B 艾柱炙 C 温针灸 D 温炙器炙 E 天炙 9.合谷穴属于哪一条经络?(A) A 手阳明大肠经 B 手太阳小肠经 C 手少阳三焦经 D 手太阴肺经 E 手少阴心经 10.针灸选穴的基本原则为(C)。 A 近部取穴 B 远部取穴 C 循经取穴 D 随证取穴 E 循症取穴 11.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 C ) A 易伤人体上部及肌表 B 易生风动血 C易耗气伤津 D易为阳热症状 E 易凝滞收敛 12.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 D ) A 督脉 B 带脉 C 任脉 D 冲脉 E 络脉 13.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八寸以下的经脉是( B ) A 足太阴脾经 B 足厥阴肝经 C 足少阴肾经 D足阳明胃经 E 足太阳膀胱经 14.十二经中具有两条别络的经脉是(B ) A 足少阴肾经 B 足太阴脾经 C 手少阴心经 D 手太阴肺经 E 足厥阴肝经 15.手三阳经的走向为(B ) A 胸走手 B 手走头 C 足走腹 D 腹走头 E 腹走手 16.肘横纹至腕横纹( E ) A 9寸 B 8寸 C 5寸 D14寸 E12寸 17.痰色白而清稀者属于( B ) A 热痰 B 寒痰 C 燥痰 D 风痰 E 湿痰 18.醒脑开窍法多用于治疗( D ) A 偏瘫 B 脑瘫 C 脊髓损伤 D血管性痴呆 E 颈椎病 19.五软是哪种疾病的表现( A ) A 脑瘫 B 偏瘫 C 颈椎病 D 脊髓损伤 E 肩周炎 20.高血压主要的临床表现(A)。

学习国学经典的方法选择

学习国学经典的方法选择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 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 二、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 请选择,可多选:( ) A 读经典 B 观看视频讲座 C 听老师讲解经典 D上网浏览相关知识 E 其他:( ) 三、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 (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 ) 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中庸,第四章知识,第五章学而,第 六章择业,第七章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 (2)请结合 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 四、请从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国学经典语录123句中选择你印象最深(或对你 影响 较大)的三句。 简单谈一谈你对于这三句话的独到理解。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二次作业 一、翻译下列经典语句(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 提示: 以下10句是从十章内容中选出的,每一章选了一段,需要全面学习。 1(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 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2(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 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所迷,其日固久。(《老子》第五十八篇) 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 10(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荀子?议兵》) 二、简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何谓“中庸之道”,请结合实际生活谈一谈中庸之道是如何帮助人们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2.何谓学习之道,谈一谈对“有教无类”的理解, 3.何谓“内圣外庸”,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软件工程传统软件工程方法学

浅识传统软件工程方法学 传统方法学又称生命周期方法学或者结构化范型。它采用结构化技术来完成软件开发的各项任务,并使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或软件工程环境来支持结构化技术的运用。一个软件从开始计划到废止不用称为软件的生命周期。在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中,软件的生存期分为定义时期、开发时期、使用和维护时期这几个阶段。 定义时期包括: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定义时期的任务是确定软件开发工程必须完成的总目标;确定工程的可行性;导出实现工程目标该采用的策略及系统必须完成的功能;估计完成该项工程需要的资源和成本,并制定工程进度表。 开发时期包括: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程和测试,其中前两个阶段又称为系统设计,后两个阶段又称为系统实现。 使用和维护时期包括:维护,维护时期主要的任务是使软件持久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定义时期在可行性研究时系统流程图作为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系统流程图表达的是数据在系统各部件之间流动的情况,而不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不过在目前实际的软件开发中,通常不使用流程图,而直接通过编程完成详细设计。 传统软件工程方法的前期工作主要集中在分析和设计阶段,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实体一关系图(ERD),数据流图(DFD)和状态转换图(STD)用于建立3种模型。其中实体一关系图(ERD)用于建立数据模型的图形,数据流图(DFD)是建立功能模块的基础,状态转换图(STD)是行为建模的基础。 在开发时期设计过程中各个阶段运用不同的工具。过程设计的工具有程序流程图、盒图、PAD图、判定表、判定树,接口设计和体系结构设计的工具都是数据流图,数据设计工具则有数据字典、实体-关系图。总体设计建立整个软件系统结构,包括子系统、模块以及相关层次的说明、每一模块的接口定义。详细设计中程序员可用的模块说明,包括每一模块中数据结构说明及加工描述。然后把设计结果转换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实现完成后的确认,保证最终产品满足用户的要求。 维护过程包括使用过程中的扩充、修改与完善,用于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 传统软件工程方法,即结构化方法面向的是过程,它按照数据变换的过程寻找问题的结点,对问题进行分解。传统软件工程方法的功能,基于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系统是实现模块功能的函数和过程的集合,用启发式规则对结构进行细化。 传统软件工程的优点,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开发工程的困难程度;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采用科学的管理技术和良好的技术方法,而且在每个阶段结之前都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进行严格的审查,合格之后才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这就使软件开发工程的全过程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保证了软件的质量,特别是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