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流固耦合方法的高速空气主轴特性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的超高速微切削空气静压电主轴支承结构优化

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的超高速微切削空气静压电主轴支承结构优化

基 于流 固耦 合分 析 的超 高速 微 切 削 空气 静 压 电主轴 支 承 结构 优 化
吴利杰 肖曙红 雷枝武 罗小百
(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 院 广东广州 5 1 0 0 0 6 )
摘要:借助有 限元分析软件 A N S Y S对具有不 同支承结构 的超 高速微切削空气静压 电主轴进行全参数三 维实 体建 模 ,运用流固耦合的有限元方法分析 电主轴的各种结构方案 ,并进行承载特性分析对 比,优选出空气静压电主轴的支承 结 构 。结 果 表 明 ,前 支承 对 电主 轴 的承 载影 响 最 大 ,主 轴悬 跨 段 的设 置 对 提 高 承 载性 能 的贡 献 较 小 ,为 加 强 主 轴 刚性 ,
O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t he S u p po r t i n g C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Ul t r a - h i g h— s pe e d Ae r o s t a t i c Mo t o r i z e d Sp i n d l e Ba s e d O i l Fl ui d- s o l i d Co up l i n g An a l y s i s
WU L i j i e Xi a o S h u h o n g L e i Z h i wu L u o X i a o b a i
( S c h o o l o f E l e c t r o m 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G u a n g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G u a n g z h o u G u a n g d o n g 5 1 0 0 0 6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Wi t h t h e h e l p o f t h e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a n a l y s i s ( F E A) s o f t w a r e A N S Y S , t h r e e - d i m e n s i o n a l m o d e l o f t h e u l t r a —

基于流固耦合的高速电主轴冷却系统分析

基于流固耦合的高速电主轴冷却系统分析

基于流固耦合的高速电主轴冷却系统分析
熊明辉;齐向阳;赵南皓;郭政
【期刊名称】《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年(卷),期】2022()5
【摘要】针对机床高速电主轴在高速运转中的冷却问题,以某型号卧式加工中心高速电主轴为研究对象,基于流固耦合法,对串并联、单螺旋及双螺旋三种冷却流道结构从流速、压力、温升三方面进行详细对比。

另外,为了进一步优化提升流道对电主轴的冷却效率,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流道内不同初始流速对主轴热平衡后温升影响,以及不同流道几何参数对换热能力和压力损失的影响,并运用Fluent分别对以上两种提升流道冷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双螺旋结构因其结构的独特性综合对比为最佳冷却结构;主轴散热随流道内初速流速的增加呈现先急后缓,可通过对比选取最佳冷却流速;流道几何参数对换热能力影响较小,但对压损影响较大,提出了综合考虑换热与压损的流道几何参数设计。

研究结果为精密高速电主轴在冷却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总页数】5页(P154-158)
【作者】熊明辉;齐向阳;赵南皓;郭政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6;TG502
【相关文献】
1.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高速齿轮箱内部流场数值分析
2.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的超高速微切削空气静压电主轴支承结构优化
3.基于流固耦合的高速永磁电机冷却结构分析与改进
4.基于流固耦合方法的真空泵用屏蔽电机冷却系统分析
5.基于流固耦合的磁悬浮透平膨胀发电机冷却与温升特性仿真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流固耦合分析研究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流固耦合分析研究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流固耦合分析研究随着人们对材料和结构性能的需求不断提高,流固耦合问题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流固耦合分析主要研究流体流动与固体变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耦合效应。

在流固耦合分析中,有限元方法成为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流固耦合分析进行讨论。

一. 基本原理在流固耦合分析中,有限元方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有限元方法应用中,流场模拟和固体变形分析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

但是,在将流场和固体变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流场对固体进行的压力和剪切载荷以及固体对流体流动的影响。

这是一种非线性问题,需要进行高效的数值分析.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运动的物体划分成有限个小部分,然后用有限元模型离散处理每个小部分,通过简单的微分方程组成了均衡方程,然后使用数值法求解。

这种方法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主要用来解决固体强度、稳定性、弹性和塑性分析问题。

同时,它还能够被用于研究流体流动、热传递和电磁场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 动力学中的应用在动力学中,有限元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准确预测材料和结构的力学性能。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流固耦合分析使得我们能够更为准确地预测材料结构的变形。

通过对其物理和机械属性的模拟,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物体的反应和行为。

流固耦合分析可用于模拟一般材料和技术性成分的结构,如飞机飞行时飞行表面的变形,以及汽车发动机在运行时的振动和变形。

同时,它还可以用于研究核反应堆的材料和组件,以及火箭发动机的设计。

三. 工业中的应用有限元方法的工业应用很广泛。

对于自动化工业而言,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费用和时间,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

例如,有限元模拟可以使用软件来模拟产品的变形,如汽车的碰撞试验,振动,加速度等。

有限元方法还可以用于模拟钢铁、铝和塑料的加工,同时还可用于气动设计和水动力学分析。

总结:流固耦合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技术,而有限元方法则是一种解决流固耦合问题的重要方法。

基于流固耦合的高速客车气动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流固耦合的高速客车气动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流固耦合的高速客车气动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高速客车的运行速度较快,车速在300km/h以上,因此其气动特性对安全、舒适性等因素均有很大的影响。

在运动学和动力学方面,高速客车设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高速客车的气动特性研究仍然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

高速客车的气动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气动阻力,提高油耗率和减少噪音。

近年来,基于流固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在汽车、飞行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数值计算方法,研究者可以模拟空气在车体表面和周围空气中的流动以及车体的振动状况。

由此,可以分析车体的气动特性,为设计和改进高速客车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因此,开展基于流固耦合的高速客车气动特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开展基于流固耦合的高速客车气动特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建立高速客车的数值模型,包括车体的几何模型和路面模型。

采用CFD方法模拟车体周围的气流场和流动特性,并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车体的变形和振动响应。

2. 分析高速客车的气动特性,包括气动力、气动阻力和气动流量等。

对气动力学性能进行详尽的分析,了解客车的动力学效应。

3. 通过对客车气动力学性能的分析,研究客车的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评估客车的操纵能力、制动性能和安全性能等。

4. 研究优化客车外形和车体构造的方法,以降低气动阻力和提高客车的运动特性和舒适性。

三、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对高速客车的气动特性进行深入探究,为高速客车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基于流固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效率的特点,能够提供详细的气动力学性能分析结果。

因此,本研究对于推广和应用基于流固耦合的数值计算方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及有限元方法,对高速客车的气动特性进行分析。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 建立高速客车的数值模型。

2. 采用CFD方法模拟车体周围的气流场和流动特性,并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车体的变形和振动响应。

高速空气静压主轴动静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高速空气静压主轴动静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气体轴 承技术 是一种 随着高科 技的 出现而发展 起来 的先进 的实用技 术, 它 具有 几 乎没 有 摩 擦 、无 磨损 、无 污 染 、 回转 精度 高 , 能在 高温 和 低 温 工 况下 工作等 特 点, 以气 体 轴承 在高 速 回转 主轴和 超 精密 主轴 中有 广泛 的 应 所
7 节藏 嚣
8电鞔转 手
9电机定 子
1 后蟪墨 O
l l遗气譬j 头 囊
1 2蠕仃
l 后轴麓 3 l 4冷却 水管攘头
I s摊 气孔
2止攫袖 摹
3辩埔墨
图 1 空气 主轴 结构 图
10 20
10 00
8 0 0
60 0 6 . 0 8 .
优化奠定基础 。
08
06 . 04 . 蚪 02
[ 摘 要 ] 本文 利用 A S S 件过 对高速 大 功率 空气 静压 电主轴 动静 态 特性 进行 有 限元 分 析研 究, 到 电主轴 的动 静态特 性 的理 论数据 , NY 软 得 为后 续对 轴承 的支 承 结 构和 主轴 的 动静 态特 性 进 行优 化 提供 必 要 的理 论 依据 。 [ 关键 词] 高速 主轴 有 限元动静 态特 性 中 图分类 号 :K3 .+ 1 T7 0 3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 94 (0 9 3— 27 0 10 — 1X 20 )5 0 1 2
图 34 主 轴静 态特 性的有 限元分析 模 型 —
辞枝 博览
l 2 7 1
科 学 论 坛
I ■
图 6 出的是在轴 端施加 一个 8 0 的集 中力 的时候主轴 的变形 曲线 。 给 0N 从 图 中可以看 出, 主轴 的前端 向 F 倾斜 , 后端 向上倾 斜 。 图 7 主轴 的刚度特性 曲线, 是 描述 了土轴 在不 同载荷作 用下, 轴端 的位移 变 化和 主轴 的刚度 变化 趋势 。从 图中我 们可 以看 出, 外 载荷为 1 0 j 0 N的 时 候, 主轴轴端 的位移 为 17um 右, . 左 轴端 的外载 荷为 80 0 N的时候, 端 的位 轴 移为 2 . 5 m 0 5 。而主轴 的刚度 随着外 载荷 的增 加而 旱减小 的趋势, 外载荷 存 为 10 0 N的时候 。 轴的 刚度最 大, 6 X I 主 为 7/ l l 。 从 图 8可 以看 出, 中的轴承 5 其 在 同的外 载荷左 右下, 其偏 心率基本 为 零, 也就是 说, 个轴承 没有对 主轴 起到 支承 的作用 。另外, 这 我们通过 结合 图 3 9 图 3 l 可 以看 出, 和 0 主轴在 外载荷 为 5 0 的时候 , 承 l 0N 轴 的偏 心率达 到了 0 4左右 , 就是 说超过 了丰轴 J 常 i . 也 I 作时候 的偏心 率, 这表面 主轴 的承 载 能 力要 小于 5 0 0 N。通 过这 些轴 承偏 心率 的变化 规律 的研究 为主轴 轴系 的研究

基于LS-DYNA的高速破片水中运动特性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基于LS-DYNA的高速破片水中运动特性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基于LS-DYNA的高速破片水中运动特性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康德;严平【摘要】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建立三维长方体高速破片在水介质中运动的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采用ALE方法对破片在水下运动过程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获得了破片的速度衰减曲线.研究了速度衰减规律、破片墩粗变形规律以及冲击波传播过程.得到高速破片的侵彻能力随速度的变化规律:当初速度大于910~1115 m/s时破片头部将产生显著变形,并大大影响其侵彻阻力;当破片速度较小时,水中侵彻距离随破片初速的增大而增大,当破片速度达到某临界值以后,侵彻距离将随初始速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期刊名称】《爆炸与冲击》【年(卷),期】2014(034)005【总页数】5页(P534-538)【关键词】流体力学;运动特性;ALE方法;高速破片;侵彻能力;水【作者】康德;严平【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33;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系,湖北武汉4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51.2水下爆炸对目标的破坏除了冲击波作用,高速破片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爆炸产生的破片初始速度可以达到1 000m/s以上,具有很强的侵彻破坏能力[1]。

破片对典型水下目标结构的毁伤效果主要取决于破片在水中的运动特性和侵彻能力。

研究高速破片在水中的运动特性对于典型水下目标的抗破片侵彻能力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水下物体的高速运动是一个复杂的多相流运动,涉及到大变形、高应变率。

由于理论分析的复杂性和实验研究的高成本,数值模拟以其经济性与高效性日益成为研究的重要手段。

本文中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程序对速度在1 000~2 500m/s的立方体破片在水介质中的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破片的速度衰减曲线,冲击波传播规律。

分析了破片墩粗变形规律及其对侵彻阻力的影响,得到了高速破片的侵彻能力随速度的变化规律。

其计算结果可为水中目标易损性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

流体固体动力耦合分析的有限元法

流体固体动力耦合分析的有限元法

第22卷第6期 工 程 力 学 V ol.22 No.6 2005年 12 月ENGINEERING MECHANICSDec. 2005———————————————收稿日期:2003-11-13;修改日期:2004-04-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0209014)作者简介:*刘云贺(1968),男,辽宁人,副教授,博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博士后,从事流固耦合及水工结构抗震研究(E-mail: liuyhe@); 俞茂宏(1934),男,浙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工程力学和结构强度理论研究;陈厚群(1932),男,江苏人,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从事水工结构抗震研究.文章编号:1000-4750(2005)06-0001-06流体固体动力耦合分析的有限元法*刘云贺1,2,俞茂宏3,陈厚群2(1. 西安理工大学,西安 710048;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4;3.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 710049)摘 要:应用有限元法探讨了流体、固体接触界面由无限接触点对组成,并以接触点对的瞬态接触内力作为待定变量的流体固体动力耦合模型的数值求解方法。

分析了流体、固体域插值函数的特点,用二维八节点等参元及流固接触面上的接触点对单元,对流固耦合系统进行了离散化处理;并采用变分原理推导了反映流体固体动力相互作用机理的接触约束矩阵(或称动力耦合矩阵),建立了有限元控制方程,给出了完整的数值计算方法, 研编了动力耦合系统的分析程序。

数值计算结果与经典理论解误差很小,验证了动力耦合模型和有限元求解方法的正确性及其较高的计算精度。

关键词:流固耦合;数值分析;接触约束矩阵;瞬态动力;变分原理 中途分类号:TV312 文献标识码:A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TRANSIENT ANALYSIS OFFLUID-STRUCTURE COUPLING PROBLEMLIU Yun-he 1,2, YU Mao-hong 3 , CHEN Hou-qun 2(1.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48, China; 2.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 Beijing 100044, China;3.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Abstract: The transient analysis of fluid-structure coupling system is conducted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in which the transient contact force of the unlimited contact points coupling in the contact interface between fluid and structure is taken as unknown variable. The 2-dimensional 8-node element and the contact point couple elements are used, based on the interpolating function feature in the fluid and structure domain. The fluid-structure coupling system is divided into elements, and the finite element equation with the contact constrain matrix that reflects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is derived from a variational principle. A computer program is developed for the transient analysis of fluid-solid coupling system. Numerical results are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the available analytical solution.Key words: fluid-solid coupling; numerical analysis; contact constraint matrix; transient dynamic; variationalprinciple流体-固体动力耦合是广泛存在于水利、船舶、海洋以及航空航天等许多个工程领域中十分重要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课题。

基于流固耦合的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的力学特性研究

基于流固耦合的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的力学特性研究
明显 的影 响 。
关键 词 : 气 弹簧 ; 加 气 室 ; 固 耦 合 ; 限 元 分 析 空 附 流 有
中 图分 类 号 : TQ3 6 4 ; 4 . 2 3 . 2 O2 1 8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8 0 2 1 ) 50 0 — 4 1 0 — 9 X( 0 2 0 — 3 0 0
图 1 带 附加 气 室 空气 弹 簧 结 构 示 意
作用 , 有利 于加 快振 动衰 减 。 1 带 附加气 室 空气 弹簧 结构 带 附加气 室 的空气 弹簧是 在普 通空气 弹簧 的 基础 上增 加一 个 附加 气 室 , 同时 在 下 活 塞上 开 一
个节 流 口, 当空气 受到 激励 时 , 囊 和附加 气 室 中 气 2 流 固耦 合理 论
流 固耦 合是 目前 很 多领域 研究 的热点 和难 点
之一 , 其重 要特 征 是 两 相 介 质 问 的交 互 作 用 。带
附加气 室 空气 弹簧这 种 弹性薄 壁构 件是 典型 的流 固耦合 实 例 , 特 征 是气 体 和 橡 胶 囊 体 两 种 介质 其
之 间 的相互 作用 , 根据 空 气弹 簧流 固耦合 的特点 ,
基 金 项 目 : 州 省 工 业 攻 关 项 目( 科 合 GY[0 8 3 1 ) 贵 贵 黔 2 O] o 3 ;
州 大 学 研 究 生 创 新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研 理 工 2 l O 9 校 Ol2) 作 者 简 介 : 浩 宇 ( 9 5 ) 男 , 宁 丹 东 人 , 州 大 学 在 读 王 18一 , 辽 贵 硕 士 研 究 生 , 要 从 事 汽 车 系 统 动 力 学 及 控 制 和 汽 车 关 键 零 部 件 主 设计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 _
-- t



图 3 流 固 耦 合 分 析 的 网格 划 分
mr,
潍 翻 释 暴
由 于 主 轴 向下 倾 斜 的原 因 造 成 的 。在 这 八 个 轴 承 组 成 的 轴 系 中 ,前 三 个 轴 承 是 下 气 膜 的 压 强 大 ,中 间 两 个 的偏 心 率 几 乎 为 零 ,压 强 变 化 很 小 ,后 三 个 轴 承 是 上 气 膜 的 压 强
所示 。
从 图 8上 可 以看 到 主 轴 的 变 形 情 况 .前 后 两 个 支 承 形 式 下 主 轴 的前 端 变形 较严 重 ,表 明前 轴 承 所 承 受 的载 荷 较 大 .而 后 轴 承所 承受 的 载 荷 较 小 ,变 形 较 小 。在 这 种 支 承
的 是 在 轴 端 在不 同 的 载 荷 作 用 下 。轴 端 的 位 移 变 化 和 主 轴
前轴承 + 后轴承


08 . O7 . 06 .

05 .
毒:
图 8 前后 支 承 形 式 的 主轴 ,在 轴 端 加 载 5 0 时 的变 形 图 0N 形 式 下 , 主轴 前 轴 承 由 于 受 到 过 大 的 载 荷 ,迫 使 轴 承产 生
刚 度 曲线 。
业 信 息 化
^N
进 行 有 限 元建 模 ,并 采 用 该 方 法 对 空 气 静 压 主
力 和 刚度 进 行 了有 限元 分 析 。研 究 了气 体 轴 承
布 ,最 后 将 传 统 的 前 后 支 承 形 式 的 主 轴 与 全 支
轴 进 行 了 比较 .结 果 表 明 全 支 承 结 构 的 主 轴 单 力提 高 了 10 ,并 且 刚 度 提 高 了 6 %。 0% 7
07 7805
F t. h ●, 1 l ̄ d lt ¥
为 了对 全 支 承 型 式 的 空 气 静 压 主轴 刚度 与 传 统 的两 支 承 型 式 的主 轴 刚 度 进 行 对 比分 析 ,本 文 采 用 前 后 两 个 气 体 轴 承 支 承 的相 同规 格 的空 气 静 压 主 轴 ,进 行 了 有 限 元 建 模 和 刚度分析 在轴端 加外 载荷为 50 时主轴 的变形 如 图 8 0N
图 5 流 固耦 合 分 析 得 到 的 流 场 压 强 分 布 图
通 过 对 轴 端 加 不 同 的 载 荷 .可 以 得 到 不 同 的 主 轴 变 形 图 ,可 以求 得 轴 承 在 不 同 载 荷 下 的位 移 变 化 曲线 ,再 对 载 荷 与 位 移 的 变化 曲 线 求 导 就 得 到 了 主 轴 的 刚 度 。 图 6给 出
大。
外 载荷 / N
图 6 不 同外 载作 用 下 轴 端 的位 移 变 化 和 刚 度 曲 线 在 不 同 外 载 荷 作 用 下 ,主 轴 的 轴 系 各 个 轴 承 的 偏 心 率 的 变 化 情 况 如 图 7所 示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轴 承 5偏 心 率 基
本 是 不 随 外 载 荷 变 化 的 。也 就 是 说 ,在 这 里 轴 承 5基 本 是
较 大 的偏 心 率 。根 据 前 面第 一 节 介 绍 过 的 主 轴 轴 承 在 工 作 时 的偏 心 要 求 是 轴 承 半 径 问 隙 的 三 分 之 一 左 右 的要 求 .这


lo o
2 ∞
3 0 0
40 0
5 0
外载荷 / N
图 1 前 后 支 承 形 式 下 ,主 轴 前 后 轴 承 1 0 随外 载 的变 化 曲线
样就使得主轴的承载能力 和刚度较低。
图 9给 出 的是 在 前 后 支 承 形 式 的 主 轴 ,在 不 同外 载 荷 下 主轴 的轴 端 位 移 变 化 和 主 轴 刚 度 的 变 化 曲线 .可 以将 此
图 与前 面 的 图 6相 比较 .通 过 比较 可 以看 出 主轴 的 刚 度 要
不起作用的。
06 ・ O5 ・
o4 ・
03 ・ \ O2 .
磐 o . 1

- .- .-

o 1 . 0 2 ・ 03 ・ 04 . 0 10 2 03 o 枷 o 0 0 5 0 G 07 0 8 0 90 0 0 0 0 0
一 轴承 l 一 一 轴承 2 轴承 3 一 一轴承 4 × 轴承 5 一 轴承 6 轴承 7 轴承 8


- _

图 4 流 固耦 合 分 析 得 到 的 主 轴 结 构 变形 图
外载 荷 / N
图 7 不 同外 载 作 用 下 各 个 轴 承 的 偏 心 率
日 圈 囡囡 囡囡 囡


结 合 图 6和 图 7可 知 。 当 外 载 荷 小 于 5 0 的 时 候 主 0N 轴 的 刚度 为 5Nl 0 /m。 而 这 时 候 轴 系 中 偏 心 率 最 大 的 轴  ̄ 承— — 轴 承 1的 偏 心 率 为 0 . 右 ,满 足 在 正 常 工 作 状 态 4左
制造 业信
由 图 6可 以 看 出 .主 轴 的 刚度 基 本 是 随 外 载 的增 加 而
降 低 的 。 主 轴 轴 端 的 位 移 在 外 载 为 10 的 时 候 为 1  ̄ 0N . m 8 左 右 . 在 外 载 为 80 时 轴 端 径 向 位 移 为 2 1 左 右 。 在 0N 0m  ̄ 外 载 小 于 5 0 以前 主 轴 的 刚 度 大 致 在 5 N t 左 右 ,而 0N 0 /m x 当外 载荷 超 过 5 0 0 N后 刚 度 会 迅 速 下 降 。
下 。气 体 轴 承 的 偏 心 量 在 半 径 间 隙 的 三 分 之 一 左 右 的 要
求 ,这 样 才 能 够 防止 轴 和 轴 瓦 直 接 接 触 ,表 明 主 轴 的承 载
能力为 50 0 N。 因 此 主 轴 的刚 度 取 外 载 小 于 等 于 5 0 o N之 前 得到的主轴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