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

合集下载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含视频)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课件(部编版)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含视频)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精品课件(部编版)

课堂检测
3.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在一系列变法措施中,与
“平斗桶权衡丈尺”相关的是( B ) A.确立县制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军功 D.废除井田制
4.如图所示的古文字是( A )
古文字
现代文字





A.甲骨文 B.隶书 C.金文 D.小篆
课堂检测
5.《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治秦,“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课堂检测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 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 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 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 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 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史记·商君列传》
二、商鞅变法
内容
影响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政治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
利于法律推行、社会稳定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经济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 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减灶诱敌 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
特点:规模大、兵力多、区域广、时间长,伤亡重
一、战国七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5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50张PPT)

• 诸侯国关系:强大的诸侯国不在“尊王攘 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 展疆域,七国之间经常战争。 • 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等。 • 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七雄之间的实 力此消彼长,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 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对其它六国造成 威胁。
同时并存
连 横 事 一 强 以 攻 众 弱
连横: 远 交近攻, 各个击破
合 纵

著名纵横家: 秦国的张仪, 魏国的公孙衍 .苏秦
:

合纵: 六 国之间南 北联合共 同抗秦
合 众 弱 以 攻 一 强
:
从地域上来说,以韩赵魏为主北 纵横家为什 连燕南接楚,南北合成一条纵线。东 么提出“合 抗齐,西抗秦;而这些小国东连齐或 纵”、“连 西连秦,东西连成一条横线进攻其他 横”策略? 弱国是为连横。纵横家提出这样的策 略是为了适应当时的政治斗争的需要, 以此鼓吹依靠合纵或者连横来称雄中 原或者建立自己的“霸业” 那么为什么六国合纵抗秦的谋 略没有成功的呢? 因为秦国用贿赂、威胁、“连横”的 手法各个击破破坏了合纵。其次,其他 五国立场不坚定,“朝秦暮楚”。
减灶计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 军的进攻

救命啊!!!
庞涓,快 回来!

桂陵

孙膑命令进入魏国境内的齐军第一天埋设十 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减为 三万个。庞涓查看齐军留下的灶后非常高兴,于 是只带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一直追到马陵,中了 埋伏,兵败自杀。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 霸主地位,而齐国则称霸东方。
一、战国七雄:
群雄并起
1、三 家分晋

陕西
河南
燕 赵 齐 魏 韩 2、田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目的:__________,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_____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铁制工具和牛耕
地主阶级
富国强兵
356
4.内容
(1)政治:①确立__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①废除________;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________。
(1)“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中的“七雄”位于最西边的是齐国。【 】改正:( )
A
A.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B.国家数量由多到少C.诸侯由弱变强 D.周天子由强变弱
3.“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商夏之亡也,不易礼而亡。”商鞅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 )
C
A.批评商朝暴政 B.颂扬汤武功德 C.宣扬变法图强 D.强调以礼治国
4.据《史记》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意在( )
开放性设问
根据秦国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现今国家发展的启示。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要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等等。
课堂小结
【记知识框架】_
【背核心术语】1.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改革的根本原因。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秦国确立封建制度起决定作用的是废除井田制。3.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2023·南通校级期末)《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C
A.严禁土地自由买卖 B.承认土地私有C.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土地 D.建立县制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18张PPT)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18张PPT)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 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
实现富国强兵 推行变法改革 新兴的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是如何产生的? 奴隶主
奴隶
奴隶 社会
开垦出大量 私田
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 使用进一步推广
在这一变化过 程中,起决定 性作用的是什 么?
地主 生产力的发展
农民
封建 社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为什么地主阶级要 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需要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赵齐




根据表格,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战国时期三场经典战役
战役
交战
长平 之战
秦赵
持续 时间 不详
不详
2年
参战人数
齐国8万 魏国10万 齐国10万 魏国10万
秦国45万 赵国60万
结果
魏国元气大伤 开始走向下坡
赵国元气大伤 东方各国无法 抵御秦国进攻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 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 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3、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得力的措施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时间:公元前256年
2、修建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3、作用: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防洪、灌溉、水
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至今仍
在使用。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天下谓之“天府”也。
观察下图,尝试找出两张地图有什么不一样?

晋 国


三家 分晋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说明了什么?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 制度完全崩溃
一、战国七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8张PPT)

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
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后因功受封于商,所
商鞅
以又称商鞅。
(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废井田 开阡陌
奖励耕织
秦孝公( C )
A.实行分封制
B.推进大一统
C.任用商鞅变法 D.推行汉化政策
5.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诞生,各国变法
D 的不断出现,其归根结底是由于( )
A.诸侯国势力的强大 B.战争的需要 C.社会政治的变化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6.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东匈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奴 燕燕


家 分晋


楚 田氏代齐
齐齐



魏 宋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形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
2、战争:
(1)特点:战争规模大,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有( D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时期齐国车马坑遗址(山东淄博齐国故城发掘)
战国时期齐国历史博物馆(在山东淄博齐国故城)
新课导入
战国时期楚国车马坑(湖北九连墩)
战国时期楚国车马坑(湖北九连墩)
学习目标
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战 国
魏国遭重创
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时期
代表战役
战争规模
时代特征
春秋
战国
争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
城濮之战
兼并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规模大,死伤多
长平之战
商鞅变法
商鞅像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如果战争是“乱”的主要表现的话,那么,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则突出地体现了“变”的特点。这次变法带来秦国根本性的变化,写下中国古代的改革史上重要的一章。
确立封建制度为统一全国奠定基,敢于与顽固派作斗争 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内江
外江
分水堰
灌溉
分洪
岷江
原因: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主持: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地点:四川成都以北灌县功能:防洪蓄水灌溉意义: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良田
战国七雄
国名
都城

临淄(今山东淄博)

郢(今湖北荆州)

蓟(今北京)

郑(今河南新郑)

邯郸(今河北邯郸)

大梁(今河南开封)

咸阳(今陕西咸阳)
战国七雄简表
时期
主要战役
交战国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1.战国七雄
一、各自为政,扩充军队
拓展疆域(兼并战争)
一、战国七雄
2.著名战役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 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 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旧贵族)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 过,循礼无邪。”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 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 太子,黥劓其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课导入
徙木立信
商鞅在实施变法前为了取得 人们的信任,就在城门处说只要 有人能将木杆搬到指定位置就授 予五十金,最后有人照办,商鞅 就兑现诺言。
一、战国七雄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 《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
魏国魏文侯 李悝变法
楚国楚悼王 吴起变法
韩国韩昭侯 申不害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1)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 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 刑名之学”,在魏国手下做过官。入秦后, 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 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 陷被车裂而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3张ppt)
伯禹亦不如。”
灌 溉
内 江
分 水 堰
外 江 岷江
分 洪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目标升华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历史知 识,你有何收获或感悟?
当堂诊学
1、农业是立国之本,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 革命,铁制农具极大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农 业生产的大变革和中国的社会转型,我国牛耕、铁制农 具的使用开始于 (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夏商时期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 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 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 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 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社会性质的剧变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独立自学三
结合课本P34-35页,2分钟之后回答下列问题:
右图是著名的水利工 程都江堰,它位于哪 里?是谁修建的?它 主要有什么作用?
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地点: 四川 岷江中游 修建者:李冰(秦国) 作用: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 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 “天府之国”的美称。
1、结合课本32 页地图,完成战 国七雄分布图;
2、战国时期著名 的战役有哪些?
燕 4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赵 5 魏 6 秦 3
齐 1
7 韩
楚 2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春秋、战国战争不同点
时期 春秋 争霸 战国 兼并 战争 目的 战争规模 用少量军队在短时 间内决定胜负 几十万大军,时间 长,死伤多 代表战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知导入
咏史诗·流沙 胡曾
七雄戈戟乱如麻, 四海无人得坐家。 老氏却思天竺住, 便将徐甲去流沙。
学习目标导航
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 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 强大起来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
商鞅之死
小拓展
秦孝公 商鞅变法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楚悼(dào)王 吴起变法
燕昭王 乐毅改革
齐威王 邹忌改革
魏文侯 李悝(kuī)变法
韩昭侯 申不害改革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自主学习】
时间:
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
主持修筑者: 李冰(秦国蜀郡郡守)
地点:
秦国蜀郡岷江中游(四川成都)
作用:
防洪、灌溉、水运等
No Image
材料研读: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 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也”。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几千年来,岷 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课堂小结
背景
商 目的

变 法
内容
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富国强兵
政治:废分封,行县制,废世袭特权 经济:废井田,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
意义
秦国力大增,提高军队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 诸侯国,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练一练
C 1.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在春秋时期称过霸又在战国成为七雄之一的是


规模大,兵力多,

区域广,时间长
目的
会盟称霸
兼并统一
影响
出现一些疆域 较大的国家
国家逐渐 趋向统一
一、战国七雄 赵
桂陵

田忌孙膑
再现战国风云~
桂陵(líng)之战—— 围魏救赵
魏 庞涓快回来!
一、战国七雄 齐
马陵
庞涓
田忌孙膑
再现战国风云~

马陵之战——减灶(zào)计

一、战国七雄
秦白 起
3、支持者: 秦孝公
二、商鞅变法
yāng
立木为信
二、商鞅变法
类别
内容
作用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加强了中 央对地方 的控制
高效 行政
秦严明国法的度,国禁力止私大斗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经一济 跃废成除为井田最制强,允盛许的土地诸自侯由国买卖,为以后秦统确土一立地了私全封有国建制 经济
士No
√Im兵age
带兵打战 立功了能 升官。
贵No
XIm族age
如果没有 立军功, 将丧失一 切权利地 位。
二、商鞅变法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 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 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 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 是失败了,为什么?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 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 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 的是否达到。
一、战国七雄 战国形势图





秦 楚

秋 请同学们结合书本P34页

期 的内容在地图上找出战国七
形 势
雄的分布位置。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上中下
与春秋时期相比有哪些不同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想一想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时代
特征有何不同?
春秋争霸战争
规模
兵力少,在短时 间内决定胜负
战国兼并战争
奠定鼓了励基耕织础,。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提高农民生 富国
统一度量衡
产积极性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提高军队战斗力
军事 强兵
二、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对各个阶层的影响
地No
√Im主age
土地可以 买卖,从 而能获得 更多财富 。
农No
√Im民age
农民可以 生产粮食 获得更多 的财富。
世间的许多事情都如此。当你刻意追求时,它就像一只蝴蝶一样振翅飞远;当你摒去表面的凡尘杂念,为了社会,为了他人,专心致于一项 事情时候,那意外的收获已在悄悄地问候你。
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A 4.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
A.迁都洛阳
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
D.严明法令
谢 谢
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我在奋斗在坚持在拼搏在努力你要等。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 游手好闲会使人心智生锈。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乐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你要求的次数愈多,你就越容易得到你要的东西,而且连带地也会得到更多乐趣。 信念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刃。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相逢的故事多似流星,唯你与我,以眼认眼,以身还身。
() A.魏国 B.晋国 C.齐国 D.宋国
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A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有,发
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达到了富国强
兵的目的
练一练
A 3.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
长平
纸上谈兵!
廉 颇
赵 再现战国风云~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二、商鞅变法
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1、背景: ,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
政治: 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掌握国家政权。 军事: 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 (目的 )
2、时间: 公元前35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