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类毒素
破伤风抗毒素TAT工作流程及皮试方法的改进

时,而且也有过敏反应的发生。
11
阳性病人脱敏注射法:
次数 1 2 3 4
抗毒血清 0.1ml 0.2ml 0.3ml 余量
生理盐水 0.9ml 0.8ml 0.7ml
稀释至1ml
注射法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
★舒适度的问题
我们一般采取在患者前 臂掌侧1/3处针头与腕横纹 皮纹垂直方向5度角进针由于 与皮纹方向垂直进针,针尖是 逆皮肤而进 ,故皮纹产生 机械断裂损伤,加之药液是 逆流,阻力大,易产生断裂 样疼痛而不舒适,而且也有 假阳性。
14
* 两点改进
15
★皮试液配制流程的改进
抽TAT药液+生理盐水至1ml再常规配制。
根据人体解剖学的规律,
在腕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处为
尺神经皮支和桡神经皮支末
梢分布最稀少的部位,皮肤
感觉不敏感,因此,在此部
位快速进针就会无痛或微痛。
皮试时针头与皮纹平行方向
进针(传统方法是针头与皮
纹垂直进针),皮纹向两侧
推移,所造成的机械损伤小,
无断裂现象,并且药液是顺
流,阻力小,疼痛小,病人
舒适度提高。
2
只要机体任何部位的开放性损伤,均可能导 致破伤风的发生,都要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TAT),已是门急诊经常性工作。
TAT是以破伤风类毒素给马注射,使其产生 特异抗体,取其血清精制而成,属异种血清蛋白 制品。过敏反应的发生率5%-30%,致死率为 1/10万。因此,TAT过敏试验是必须的。
3
以前我们忽视了TAT的剂量,一直以传统的 配制方法配制皮试液,也没有计算皮试液的浓度, 致使皮试液浓度不准,加大了皮试阳性率。为了 减轻病人的痛苦,保证病人的安全,达到工作精 细化的目的,我们从去年开始改进了皮试配制流 程与方法。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和注射方法的改进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和注射方法的改进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多次给马注射,待其产生大量抗毒素后,分离血清,再浓缩纯化制成,具有抗原性,外伤患者特别是污染伤口,常规注射TA T是预防发生破伤风的一种有效措施,TA T对人体是异种蛋白,注射后易引起过敏反应,故注射前须做过敏试验(皮试),确定个体对该药物的反应,以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及休克。
临床上,按传统的皮试方法,皮试阳性率高,而阳性者一支TAT需分4次小量脱敏注射,病人痛苦多、消耗时间长,很不利于急诊救治工作。
我科于1998年4月至2005年4月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应用改进的新方法,即“原药液划横皮试、稀释后肌内注射”与传统的皮试、注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改进的新方法注射TAT安全、可靠、节时省力,能减轻病人痛苦、效果良好。
现总结如下:2.1.1传统组皮试方法(皮丘法)用1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1500u/支、0.6ml的TAT药液0.1ml,再抽吸注射用水0.9ml 稀释至1ml,即皮内试验液。
在前臂腕横纹上3横指正中处与腕横纹平行进针做皮内注射,注射皮丘内剂量为0.1ml,2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
2.1.2改进组皮试方法(划痕法)用5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1500u/支、0.6ml的TAT0.1ml,在前臂腕横纹上3横指正中处与腕横纹平行方向用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拿注射器用7号针头垂直于皮肤划“=”型两痕,两痕长约0.3~0.5cm,深度约划破皮肤为止,将注射器内的TAT药液在“=”上滴一滴(一滴相当于0.07ml),嘱病人药液不能流落,20min后观察结果。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1.3皮试结果判断标准统一按教课书观察标准判断结果。
阴性:皮内者局部无红肿。
划痕者无皮丘出现,周围无红晕,无伪足,全身无反应,若有皮丘出现,局部无红肿。
阳性:皮内者局部皮丘红、肿、硬结大于1.5cm,红晕超过4cm,有时可出现伪足、痒感,全身反应一般同青霉素的血清病型过敏反应。
破伤风针什么时候打?这个时间最有效

破伤风针什么时候打?这个时间最
有效
关于《破伤风针什么时候打?这个时间最有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身体严重受伤、出血过多时必须注射破伤风,否则很容易感染。
一般受伤后24小时内都可以注射,但越早越好,效果会更明显,出现意外的几率就越小。
TAT和TIG当然是受伤后越早注射越好,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超过后仍有注射价值(因为虽然破伤风24小时内即可发病,但
潜伏期可为一周或更久)。
TAT保护时间为2-3天左右,TIG保护时间为2-3周,这是综合药理和临床研究所得,但并无绝对定论,超过这个时间再次面临感染风险,需要再次注射。
而注射破伤风疫苗获得主动免疫的保护时间,相对较复杂,可咨询就诊医生,一般情况是:自最后1次接种后3年以内受伤时,不需再次针对破伤风特殊处理。
超过3年者应加强注射破伤风类毒素1次。
严重污染的创伤,除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外,可酌情在另一部位注射TAT或TIG。
按破伤风防治标准流程,如果没有免疫接种史者,面临可能感染后,在注射TAT或TIG获得保护的同时,情况允许的话,还应该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获得主动免疫。
但临床限于个人,医院及无疫苗等原因并未采取此种措施,仍以单纯注射TAT或TIG为主。
针对孕妇,TAT或TIG毒理作用不明,需慎重。
但破伤风类毒素(即破伤风疫苗)是安全的,一般来说,使用方法同常人。
而对于预防新生儿破伤风,如果孕妇过去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只要在妊娠早期,最迟在分娩前3周,注射一针破伤风类毒素即可,抗体可以通过胎盘使胎儿也获得这种保护性抗体,如果孕妇过去没有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则应在首次注射后4周,再注射一针,以作加强。
破伤风类毒素的培养方法

破伤风类毒素的培养方法1.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破伤风类毒素的培养通常采用富含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如蛋白胨-酵母浸出液(TYG),菜子蛋白胨(TPY)等。
2. 制备培养基:将适量的蛋白胨或菜子蛋白胨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并加入适量的琼脂糖或琼脂。
3. 调整pH值:使用适量的酸或碱来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一般在6-7之间为宜。
4. 灭菌:将调整好pH值的培养基倒入试管或瓶中,用高压灭菌器或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处理。
5. 培养容器的准备: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或试管中,准备好培养容器。
6. 接种试验菌株:选择适合的破伤风菌株进行接种,将革兰氏染色后显示为革兰氏阳性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
7. 培养条件的控制:将接种好的试验菌株置于恒温培养箱中,通常在37℃的条件下培养48小时。
8. 培养容器的密封:将培养容器盖好,用胶带或胶塞封好。
9. 培养的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培养容器中的菌落形态和生长情况。
10. 深层培养:将培养好的菌株转移到深层培养用的液体培养基中,使其进行更充分的生长。
11. 摇床培养:将深层培养好的菌株置于摇床中,进行摇床培养,以增加菌株的生长速度。
12. 离心培养:将培养好的菌株进行离心,去除培养基中的细胞碎片和细胞外物质,得到较纯净的培养物。
13. 浓缩培养物:利用适当的方法,将离心后得到的培养物进行浓缩,以得到高浓度的破伤风类毒素。
14. 蛋白纯化:将浓缩的培养物进行蛋白纯化处理,去除杂质,获得相对纯净的破伤风类毒素。
15. 洗脱:将纯化后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洗脱,去除纯化过程中的残余物质。
16. 滤过:利用0.22微米的滤膜对洗脱后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滤过处理,去除悬浮颗粒。
17. 调整pH值:对滤过后的破伤风类毒素溶液进行pH值的调整,使之适合后续的实验需求。
18. 保存:将调整好pH值的破伤风类毒素溶液保存在低温环境中,如-20℃或更低的温度下保存。
19. 活性测定:利用合适的活性测定方法,对保存好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活性测定,以确定其毒力。
受伤后莫滥用破伤风抗毒素

受伤后莫滥用破伤风抗毒素作者:王海亭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5年第06期生活中受了外伤,许多人包括有些医生都认为破伤风抗毒素用了比不用好,所以在受伤后不管必要不必要,为了保险起见,总要打针破伤风抗毒素以防破伤风,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
破伤风抗毒素不可滥用,只能用于最需要的伤者。
临床上对破伤风的预防与治疗,通常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是从人的血浆中提取的,价格比较昂贵,很多基层医院都没有。
近年来,国家卫生部门严格限制了血浆采集,这使得血源大幅减少,供应不足,为避免血液传染疾病,国家对血液采集进行了规范,这导致原材料少了很多,血源少了,价格自然就高;另外,制造血液制品的成本较高,还要包括检测、保管、运输等费用。
所以厂家也不太愿意生产。
全国各医院目前都缺少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抗毒素是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用盐析法制得的液体或冻干抗毒素球蛋白制剂,用于治疗及预防破伤风。
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易出现过敏,但由于其起效快、疗效肯定,使用方便、经济,至今仍是临床上预防破伤风最常用的首选药物。
然而,破伤风抗毒素虽然有预防破伤风的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异种蛋白的抗毒素血清,反复注射后会刺激人体对其产生相应的抗体,不仅会降低药效,还易使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甚至血清病。
过敏性休克可在注射中或注射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突然发生,患者突然表现出沉郁或烦躁,脸色苍白或潮红,胸闷或气喘,出冷汗,恶心或腹痛,脉搏细弱,血压下降,重病患者很快神志昏迷或虚脱。
如不及时抢救,可以迅速死亡。
所以,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前,必须先做过敏性试验,而且注射前要做好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准备工作。
注射后不能让伤员马上离开现场,最少要观察30分钟以上,无异常反应才能让伤员离开。
血清病一般在注射后2~4天发病,称为加速型;也可在7~14天发病,称为延缓型。
主要症状是四肢或胸腹部出现荨麻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局部水肿,偶有蛋白尿、呕吐、关节痛,注射部位出现红斑、瘙痒或水肿。
破伤风类毒素的分子结构与免疫活性研究

破伤风类毒素的分子结构与免疫活性研究破伤风类毒素具有危害性极强的毒性,广泛存在于环境中。
破伤风类毒素的分子结构和免疫活性是研究这些毒素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分析破伤风类毒素的分子结构和免疫活性,并探讨其对防治破伤风的重要意义。
破伤风类毒素分子结构破伤风类毒素属于一种生物大分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毒素分子和结构域。
其中,毒素分子由两个亚单位组成,即A和B亚单位。
A亚单位的分子量约为50kDa,具有活性酵素的功能,能够水解特定的核苷酸骨架,进而影响蛋白质合成和细胞生长。
而B亚单位的分子量约为75kDa,是毒素的结构域,能够识别分子表面上的特定受体,从而促进其内部化。
此外,B亚单位还具有热力学稳定性和毒素的毒力。
破伤风类毒素的免疫活性破伤风类毒素的免疫活性主要表现为其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
研究表明,B亚单位具有识别和结合受体的能力,因此可以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T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
研究还发现,破伤风类毒素可以促进乙型肝炎病毒减少感染,这表明其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
另外,破伤风类毒素也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凋亡,从而对特定的免疫细胞产生抵抗作用。
这一机制可以帮助身体消除自身对致病物质的免疫反应,从而保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破伤风类毒素在防治破伤风中的重要意义破伤风类毒素的研究在破伤风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破伤风类毒素的疫苗已成为防治破伤风的有效手段之一。
破伤风类毒素作为疫苗的主要成分,可以通过刺激身体的免疫反应,促进产生针对破伤风毒素的抗体,从而增强身体对破伤风的抵抗力。
该疫苗的接种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常规程序之一。
此外,在破伤风的治疗中,破伤风类毒素的分子结构和免疫活性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破伤风治疗主要采用破伤风抗毒素(TAT)的方法,该方法可以中和体内的破伤风毒素,从而缓解破伤风症状。
而对于破伤风抗药性和药物过敏者,研究表明,破伤风类毒素的分子结构可以被改变,从而降低其免疫原性和毒性,成为潜在的替代治疗方法。
破伤风类毒素成分

破伤风类毒素成分
《破伤风类毒素成分大揭秘》
嗨,大家好呀!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受伤后打破伤风针的经历呢?我就有过一次,那时候才意识到破伤风类毒素的重要性。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破伤风类毒素的成分,看看这些成分都有啥特别之处。
破伤风类毒素的主要成分就是破伤风毒素经过处理后得到的物质。
这破伤风毒素呢,原本可是个厉害的“小坏蛋”,但经过科学家们的一番处理,就变得乖乖的啦。
它的作用就是能刺激我们的身体产生抗体,这样一旦真有破伤风杆菌来袭,我们的身体就能迅速识别并抵抗啦。
要说效果嘛,那就是给我们的身体加上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呢。
说到它的优点,那肯定是能有效预防破伤风啦,让我们免受那种可怕疾病的困扰。
不过呢,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比如有些人可能会对它有一些轻微的过敏反应,但这也只是极少数情况啦。
这些成分对我们的健康影响可大着呢!它能让我们在不小心受伤后多一份安心,不用担心破伤风的威胁。
就像我那次受伤,虽然打了针有点疼,但一想到有了它的保护,心里就踏实多了。
安全性方面呢,一般来说还是很可靠的啦。
当然啦,也有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舒服,像局部红肿、瘙痒啥的,但通常很快就会好的。
我身边就有人打过,也没出现啥大问题。
总结一下哈,破伤风类毒素成分虽然简单,但是作用可不小呢!对于我们来说,在受伤后要及时去咨询医生,看看是不是需要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嘛,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
要是你
是那种容易过敏的体质,那可得跟医生好好说说,让医生来判断是不是适合哦。
好啦,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远离破伤风的困扰!。
破伤风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区别

破伤风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区别有关破伤风的防止方式,选择项中常常会出現类毒素与抗毒素的字眼,学生们通常搞不清。
一样,在机关事业单位的考試中,这类题也常常会出現,区别好类毒素与抗毒素,可以协助我们迅速精确地刷题。
那麼破伤风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差别有什么呢?破伤风毒素累积就是指破伤风杆菌造成的外毒素,根据一系列的生产加工解决做成之后,注射到身体,历经一段時间身体就造成了抗毒素,这类抗毒素在身体感染破伤风时,能够中合破伤链球菌造成的外毒素,它是一种防止破伤风的疫苗,归属于全自动免疫力,在身体储存的时间长。
破伤风抗毒素就是指用对破伤风具备免疫能力的动物和人的血细胞做成的,注射到身体之后立即对破伤风具有抵御的功效,保持的时间较短,归属于被动免疫。
破伤风类毒素是用于防止破伤风的一种免疫力疫苗.以便避免破伤风病的产生,医师给患者注射一定量的破伤风类毒素,进而做到防止破伤风病的目地.而破伤风抗毒素是用对破伤风病具备免疫能力的人或小动物血细胞经生产加工特制而成的免疫抗体,注射到身体后,可立即对破伤风具有抵御的功效,但这类抗毒素是普攻的,并且在身体只有保持很短期内,因而,最压根的還是应当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以使身体造成全自动免疫抗体,进而做到长期的防止皮伤风的目地.实施意见:破伤风类毒素是用破伤风菌经减毒生产加工解决后做成的疫苗,注射到身体后需要历经一定時间后身体才会造成全自动免疫能力.因而,假如身体未打疫苗过破伤风类毒素而产生创伤,或者不久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而本身尚造成免疫抗体时产生创伤,为避免感染破伤风,应最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使被动免疫和全自动免疫力衔接起来,进而做到防止破伤风的目地.若早已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的人类产生创伤后,沒有必要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由于作为类毒素的抗原体和抗毒素的抗原另外注射后也会产生抑制作用而使相互影响减少,丧失免疫力实际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发酵 2. 除菌过滤
1. 甲醛脱毒
3.脱毒和精制
2. 超滤浓缩 3. 硫酸铵沉淀法、超滤精制
1. 微孔膜除菌过滤
4.除菌及吸附
2. Al(OH)3吸附
脱毒、浓缩和精制工艺
1.脱毒、浓缩和精制工艺流程
发酵滤液
脱毒
0.36%甲醛,pH 中性,37℃,30d
原制类毒素
超滤浓缩
浓缩液
0.16g/ml 硫酸铵沉淀
氨基酸及维生素等,在维持一定的产毒水平下,适当加深 水解,同时加入少量的甘油及炭末,以增加厌氧环境、稳 定毒素和吸附培养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从而提高产毒水 平获取高价毒素。 3.培养、产毒和收获毒素:一般采用培养罐深层培养,培 养基中加炭末、甘油等以利破伤风菌生长和产毒,在培养 过程利用平压通气的方法排出破伤风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 H352S℃和或CO低2于气3体2。℃培产养毒温水度平必都须会严大格幅控度制降在低3。4℃,高于
用法
1.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2.剂量 (1)无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史者应按附表方法进行全程 免疫。
(2)经全程免疫和加强免疫之人员,自最后1次接种3 年以内受伤时,不需注射本品,超过3年者应用本品做 1次加强注射,严重污染的创伤或受伤前未经全程免疫 者,除注射本品外,可酌情在另一部位注射破伤风抗毒 素。
注意
若已经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的人类发生外伤后, 没有必要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因为做为类毒素 的抗原和抗毒素的抗体同时注射后也会发生拮抗 作用而使相互作用降低,失去免疫效果。
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
本品系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经氢氧化铝吸 附制成。用于预防破伤风。
本品为乳白色均匀混悬液,含防腐剂硫 柳汞,长时间放置后吸附剂下沉,溶液上 层应澄明无色,但经振摇后能均匀分散。
破伤风类毒素是用破伤风菌经减毒加工处理后制成的疫苗, 注射到人体后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后人体才会产生自动
免疫力。因此,如果人体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而发生外 伤,或是刚刚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而自身尚产生免疫抗体时 发生外伤,为防止感染破伤风,应首先注射破伤风抗毒 素,以使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衔接起来,从而达到预防破 伤风的目的。
本品系由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原液、白喉类毒素原液及破伤风类毒素原液 加氢氧化铝佐剂制成。为乳白色悬液,放置后佐剂下沉,摇动后即成均 匀悬液,含防腐剂。(主要用于3个月~6周岁的儿童)
本品系用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菌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产生 的毒素经甲醛脱毒、精制,并加入氢氧化铝吸附制成。为乳白色 均匀混悬液,长时间放置佐剂下沉,溶液上层应澄清无色,但经 振摇后能均匀分散,含防腐剂。
破伤风类毒素 - 【保存期】
于2-15℃ 冷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为1 年。
破伤风类毒素 - 【注意事项】 1.体质瘦弱,患热性病、呼吸道病、心脏病以及临
产前2个月的家畜均不宜注射。
2.使用时必须充分振摇,混合均匀。
3.注射后15日内,须逐日进行观察。如注射部位发 生化脓,应施行外科治疗。反应过强时,可注 射破伤风抗毒素。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 性厌氧芽胞杆菌,广泛存在 于泥土、粪便之中,对环境 有很强的抵抗力。创伤时其 可污染深部组织,若伤口较 深,又有坏死组织,局部缺 血、缺氧,就形成了适合细 菌生长繁殖的环境。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临床表现
破伤风防治原则
由于破伤风痉挛毒素能迅速与神经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结合, 故一旦发病治疗困难,所以预防尤为重要。如遇到可疑伤 口应做到清创、扩创,同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抑制细菌繁 殖。用破伤风抗毒素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对已发病的人 要进行特异性治疗。
1889: Kitasato用减弱的毒素免疫家兔制 备出破伤风抗毒素,证明了给动物注射培 养物的滤液而产生破伤风的症状,是因为 有一种毒素的存在
1889: Von behring和Kitasato用抗毒素 治疗人的破伤风,证明对有明显破伤风症 状的患者,基本上是无效的
1923: Ramon报告用甲醛和热处理的方 法,制备出了有抗原性的类毒素
破伤风的治疗
1,彻底清创,用双氧水或1:1000的
高锰酸钾液体冲洗,或湿敷伤口,开放伤口,绝 禁缝合。伤口已愈合,一般不需清创。 3.破伤风抗毒血清的应用:T.A.T10-20万 u,或5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 ml静滴。以后每日肌注5000-10000单 位必要时鞘内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旦白也可 应用,免于皮试。
破伤风类毒素 - 【用法与用量】
大动物(马、驴、骡、鹿)一律皮下注射1毫升,小驹等 幼畜减半,经6个月后,再注射1次,山羊、绵羊皮下注射 0.5毫升。平时注射1次即可,受伤时再用同剂量注射1 次。 若受伤严重,还应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破伤风类毒素 - 【反应】
注射后数小时,在注射部位发生直径5-15厘米的炎性肿 胀,经5-7日炎症逐渐消退,但遗留一个硬结,需再经多 日才能消散。
滤液
0.10g/ml 硫酸铵
沉淀
用注射用水溶解
过滤
滤液
超滤
去除硫酸铵
滤液
除菌过滤
pH6.8~7.2,0.22um 的微孔滤膜
精制类毒素溶液
Al(OH)3吸附 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 包 装 精制类毒素制剂
发酵工艺要点
1.种子: 应选用产毒效价高,免疫力强的破伤风菌株。 2.产毒培养基:国内多采用以蛋白质水解为基础,再添加
(3)用含破伤风类毒素的混合制剂做过全部免疫者, 以后每10年用本品做1针加强注射即可。
接种对象
主要是发生创伤机会较多的人群,孕妇接种本品可 预防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
孕妇可在妊娠第4个月注射第1针,6~7个月时注射 第2针,每次注射0.5ml。
破伤风类毒素 - 【免疫期】
注射后1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第二年再注射 1.5毫升,免疫力可持续4年。
(3)除菌过滤:将精制类毒素稀释、调整到适 当浓度(即含万分之一硫柳汞、0.85%NaCl),用 5%NaOH调pH至6.8~7.2。使用0.22um的微孔 虑膜,除菌过滤分装。
(4)吸附精致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备:将类毒素吸 附于Al(OH)3以增强类毒素的免疫效果和减轻接种 副反应.
(5)精致类毒素的吸附:在无菌条件下,按 7Lf/ml精致类毒素加入吸附剂中,补加1/100,硫柳 汞防腐剂,使其最终含量为1/10 000.同时补加 1/15mol/L,pH6.6磷酸盐缓冲,使其含量达到 1/300mol/L,搅拌均匀后分装.
1.脱毒、浓缩和精制工艺要点
(1)脱毒:收获的毒素经脱毒后即为类毒素,脱 毒一般用0.3%~0.4%的甲醛溶液。此外pH、温 度及脱毒时间等均影响脱毒效果。现采用加入 0.36%的甲醛、pH中性、37℃脱毒。
(2)浓缩和精制 :一采用超滤浓缩与硫酸铵沉淀相 结合的方法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即超滤、硫酸铵 沉淀、超滤三步法,可有效地提高破伤风类毒素 的制品质量。
1926: Ramon和Zcokker用破伤风类毒 素成功地给人进行了免疫,从而开创了类
毒素预防免疫的新时代。
破伤风类毒素的概念
破伤风类毒素: 是一种用于破伤风 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是由产毒力高的破 伤风梭菌培养液经 福尔马林脱毒后精 制或毒素精制后个 脱毒而成的。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类毒素制造工艺
破伤风类毒素培养设备
破伤风类毒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破伤风类毒素是用来预防破伤风的一种免疫疫苗。为了防 止破伤风病的发生,医生给病人注射一定量的破伤风类毒 素,从而达到预防破伤风病的目的。
而破伤风抗毒素是用对破伤风病具有免疫力的人或动物血 清经加工精制而成的免疫抗体,注射到人体后,可直接对 破伤风起到抵抗的作用,但这种抗毒素是被动的,而且在 体内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因此,最根本的还是应该注射破 伤风类毒素,以使体内产生自动免疫抗体,从而达到长久 的预防皮伤风的目的。
4.控制、解除肌肉强直性收缩:可用冬眠灵或苯巴 比妥 钠,10%水合氯醛,安定,杜冷丁等。 抽搐严重时可用硫喷妥纳液体静注。
5.预防性气管切开:有呼吸困难时应用,切开后应 加强 护理,及时吸痰。
6.抗生素(头孢唑啉钠)的应用。
7.全身支持疗法
破伤风类毒素的发展历史
1884: Nicolarier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了破伤 风与泥土中的细菌有关。
(1)菌种:国内使用的生产菌种为罗马尼亚 L58株,菌号为64008
(2)发酵工艺流程:
菌种
传代 33~34℃.48h
活化菌种
扩陪 33~35℃.
发酵种子
发酵 33~35℃.
发酵液
除菌过滤
滤液
破伤风工艺类毒素制造
1.
破 伤 风 类 毒 素 制 造 工 艺
1.菌种传代
1. 传代
2. 扩培 2.培养产毒及收获毒素
如果人体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而发生外伤,或是刚刚注 射破伤风类毒素而自身尚产生免疫抗体时发生外伤,为防 止感染破伤风,应首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使被动免疫 和自动免疫衔接起来,从而达到预防破伤风的目的。若已 经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的人类发生外伤后,没有必要再注 射破伤风抗毒素,因为做为类毒素的抗原和抗毒素的抗体 同时注射后也会发生拮抗作用而使相互作用降低,失去免 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