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超验主义:爱默生与梭罗
超验主义-爱默生和卢梭

Self-Reliance《论自助》 (1841):“Self-Reliance” is his significant work which expresses his idea of transcendentalism, one focus of which is the primacy of the individual. So it explores individualism at the heart of Emerson’s Transcendental faith: the dignity and the ultimate sanctity of each human being. “Believe in Yourself” is the core point of “Self-Reliance.”
1.3 Influence
Emerson’s importance in the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America lies in the fact that He embodied a new nation’s desire and struggle to assert its own identity in its formative period. His aesthetics brought about a revolution in American literature. It marked the birth of true American poetry. He called for an independent culture, which represented the desire of the whole nation to develop a culture of its own.
爱默生的美国超验主义

美国超验主义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
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玛格丽特·富勒有关,它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
领导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美国超验主义(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兴起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但波及其他地方,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是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以及梭罗相关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
一般认为,爱默生是超验主义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特别是他的演讲,令人感到亲切,富有一种奇异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声音;他的散文在端庄凝重的说教之中每每流溢出特有的富有魅力的睿智、幽默感和文学、哲思的深度来。
他的言词文本雄辩有力而辉煌,语调变幻莫测,显示出他的深奥的文学技巧来。
1831年,爱默生辞去波士顿第二教堂的圣职到欧洲去旅游。
其间,他会见了不少当时的文学名人,诸如英国诗人、散文家瓦特·兰德(Walter Savage Landor),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苏格兰散文家、历史学家卡莱尔(Thomas Carlyle)。
特别是他在苏格兰乡间会见了卡莱尔之后,开始了两位文学家的终生友情和通信。
1837年,当爱默生作《美国学者》演讲时,另一名超验主义的集大成者梭罗刚从哈佛大学毕业。
对于很多人而言,梭罗是一本教科书,通过他,人们可以用自然界发生的事实来理解世界,于是世界便成了一个供人阅读、品味、咀嚼的整体。
他希冀过简单的生活。
梭罗说过:“我之所以走进林间并不是想生活得便宜些或者更昂贵些,而是想以最少的麻烦做些个人想做的事。
超验主义

爱默生与梭罗的文学自然观异同

爱默生与梭罗的文学自然观异同爱默生和梭罗同为美国先验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二者均强调文学创作应摆脱理性主义的逻辑和形式化羁绊,摒弃宗教文学的等级和秩序理论。
文学没有范本,没有约定俗成的结构,文学应该是想象力不受约束的表达和个体道德和美感的提升。
不论是爱默生还是梭罗,他们均认为文学是表达自然、人和心灵之间关系的纽带,是用来体现三者关系最重要的范本。
在二者先验主义文学框架下,自然处于核心地位。
梭罗继承了爱默生的主要文学观点,二者对自然的理解有同有异。
1 相似点首先他们的观点体现在“万物皆有灵”上。
在《自然》中,爱默生阐述了人、自然和精神三者关系,指出宇宙包括自然和精神。
精神无处不在,而自然是精神或“超灵”的具体象征,因此作家应回归自然获取启示和灵感。
自然也是上帝的表象,我们可以通过直觉直接与上帝沟通。
人只有通过亲近自然的方式我们的精神才有价值和意义,而亲近自然的唯一方式就是身体与自然的结合。
我们的生命与自然之灵相通而我们的精神应该追求真理和情操。
梭罗观点深受爱默生的影响,认为精神是宇宙间最高级的存在方式,是神秘的、无处不在的和无所不包的。
精神存在于自然界本身,“万物皆有灵”。
梭罗赞同爱默生关于自然本质的文学观点,认为自然是宇宙精神物化的表达方式。
他强调,自然是宇宙精神的衍生物,自然精神与人之精神是相通的。
自然本质不是感官经验,而是无处不在的精神的外在形态,因此文学作品应该体现这样的统一和谐。
其次,二者都认为自然可以净化心灵。
自然对人的灵感有巨大的启示作用,可以治愈疾病,减轻痛苦。
爱默生认为只有当一个人从自然中得到上帝的启示时,才能消除心中魔障从而阅读上帝的心灵。
尽管自然是上帝的化身和绝对真理的体现,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洗涤心灵,指引人们回归精神家园。
梭罗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自然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净化人们的心灵。
为了实践这个思想,梭罗来到瓦尔登湖畔,长期居住,进行观察和体验,创作了《瓦尔登湖》这部散文集。
爱默生与梭罗

爱默生与梭罗
爱默生的声音像正午闪烁的阳光,清脆地敲打着窗棂。
“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对你适用的东西对一切人都适用……一个人应当学会发现和观察从内部闪过他心灵的微光,而不是诗人和圣贤的太空里的光彩。
可是他擅自摒弃了自己的思想,就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东西。
在天才的每一部作品中,我们认出了我们自己抛弃了的思想:它们带着某种疏远的威严回到了我们身边。
”这样的话语给人自信,激励人去思考和超越。
“我不想赎罪,只想生活。
我要的是‘你是一个人’这样的主要证据,而不是撇开人只讲他的行动。
”嗯,从今天起“铭刻在心: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
使时间充实就是幸福。
”
在梭罗看来,生活是一种简单的旅途,人则是大自然中不断向前行的过客。
生活就是重新确立自己在大地上的位置,任何远离大自然的做法都是对人本性的违背。
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而事实上是,人们终日惶惶不安,迷失在自己所创造的种种需求之中——而这种需求则是原本不需要的。
如果失去了精神家园,那么即使拥有整个世界又有何用?“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抵御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引诱,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Simplify,simplify,simplify”。
一个有时间增加他灵魂的财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闲暇。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等到临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有真正地生活过。
爱默生与超验主义

美国超验主义美国超验主义也叫“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是美国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
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和玛格丽特·富勒有关,它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
领导人是美国思想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美国超验主义<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思潮,它兴起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新英格兰地区,但波及其他地方,成为美国思想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是与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以及梭罗相关的一种文学和哲学运动,宣称存在一种理想的精神实体,超越于经验和科学之处,通过直觉得以把握。
b5E2RGbCAP一般认为,爱默生是超验主义的倡导者,他的散文,特别是他的演讲,令人感到亲切,富有一种奇异的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声音;他的散文在端庄凝重的说教之中每每流溢出特有的富有魅力的睿智、幽默感和文学、哲思的深度来。
他的言词文本雄辩有力而辉煌,语调变幻莫测,显示出他的深奥的文学技巧来。
p1EanqFDPw 1831年,爱默生辞去波士顿第二教堂的圣职到欧洲去旅游。
其间,他会见了不少当时的文学名人,诸如英国诗人、散文家瓦特·兰德<Walter Savage Landor),诗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苏格兰散文家、历史学家卡莱尔<Thomas Carlyle)。
特别是他在苏格兰乡间会见了卡莱尔之后,开始了两位文学家的终生友情和通信。
DXDiTa9E3d 1837年,当爱默生作《美国学者》演讲时,另一名超验主义的集大成者梭罗刚从哈佛大学毕业。
对于很多人而言,梭罗是一本教科书,通过他,人们可以用自然界发生的事实来理解世界,于是世界便成了一个供人阅读、品味、咀嚼的整体。
论美国十九世纪超验主义运动代表人物爱默生与梭罗之异同

。
梭罗 把 爱 默 生 看成 自 己 的 老师 曾 一 度 应 邀 搬 入 爱 默 生 家 帮 助 他 料 理 花 园 维 缮 房 屋 抄 写 稿 件 他 们 二 人 和 当 时 其 他 一 些 进 步 作 家 所 发 起 的 超 验 主 义运 动 对 美 国 后 期 浪 漫 主 义 文 学 的 形
他
“
”
。
后 来 他 在 欧 洲 旅 行 会 见了 一 向 崇 拜
,
的卡 莱 尔 和 华 兹 握 斯 等 人 受 到 了 他 们 的 浪 漫 主 义 和 唯 心 主 义 思 想 的 影 响 逐 渐 形 成 自 己 的 超 验主 义 理 论 观 点 放理 性
示
。 。
( 仑 自然 》 i ( 仑美 国 学 者 》 在 他发 表 的 i 等著 作 中 他 极 力 倡 导 相 信 自 己
成和 发 展 产 生 巨 大 的 影 响 致的看 法
。 , 。 。
他 们 俩 在 论 述 自然
“
”
、
“
精 神价 值
”
、
“
自助 和
。
”
“
自我 等 方 面 有 着 一
,
”
因 此 后 人 常 把 他 们 二 人 之 间的 关 系 称 为 默 契 的 师徒关 系
, , 、
然 而 这 种说 法 却 有 相
、 ,
徐剑利
( 长 春 大学 外国 语 学 院 ) 吉林 省图 书 馆 )
内容 摘 要
、
:
通 过 分 析 美 国 十 九 世 纪 超验 主 义 代 表 人 物 爱默 生 与 梭 罗 之 间 的 种 种异 同 着 重 指 出 二 者 之
、 、 ,
,
间在宗 教 观 自然 观 社 会 政 治 观 认识 方 法 和 社 会实 践 等 方面 存 在 的 差 异 同 时 强 调 研 究 这 些 差 异 对 了解 知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梭罗

不是梦里 连缀起这诗行; 连缀起这诗行; 就是瓦尔登湖 才使我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才使我更接近上帝和天堂。 我是它岸上的圆石 让微风清掠身上; 让微风清掠身上; 它的水, 它的水,它的沙 是我掌心的珍藏; 是我掌心的珍藏; 它那最隐密的泉眼 休憩在我最高的思想。 休憩在我最高的思想。
超验主义追求人的自由的精神,成为美国文 化中一个重要遗产。这种思潮发源于单一神教, 同时又接受了浪漫主义的影响,强调人与上帝 间的直接交流和人性中的神性,其结果是解放 了人性,提高了人的地位,使人的自由成为可 能。超验主义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其社会目 标是建立一个道德完满、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 尽管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
朗诵片段 我见过许多个性独特的事物,要数瓦尔登湖最为神奇了。 我见过许多个性独特的事物,要数瓦尔登湖最为神奇了。许多人被形 容成瓦尔登湖,但真正承受得起的没几个。 容成瓦尔登湖,但真正承受得起的没几个。尽管湖畔的树木一片片的被 砍伐,火车也侵入这块领土,尽管爱尔兰人再湖附近盖起了猪棚, 砍伐,火车也侵入这块领土,尽管爱尔兰人再湖附近盖起了猪棚,冰块 商也在湖上采割过冰块,但瓦尔登湖仍然保持着它纯洁的天性。 商也在湖上采割过冰块,但瓦尔登湖仍然保持着它纯洁的天性。它还是 我年青时所见到的那个湖,变化的只是我自己。波痕不断却都转瞬消失, 我年青时所见到的那个湖,变化的只是我自己。波痕不断却都转瞬消失, 湖依然青春亮丽,永远没有一丝皱纹。我矗立在湖边, 湖依然青春亮丽,永远没有一丝皱纹。我矗立在湖边,一只燕子飞快地 掠过湖面,叼起一条小虫,跟以前一样。今夜,它却深深触动了我, 掠过湖面,叼起一条小虫,跟以前一样。今夜,它却深深触动了我,仿 佛以前我并没有与它朝夕相处,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瓦尔登湖! 佛以前我并没有与它朝夕相处,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瓦尔登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ecture Two: Transcendentalism: Emerson and Thoreau
Ralph Waldo Emerson published Nature in 1836 which represented a new way of intellectual thinking in America. “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m”or “American Renaissance”was the first American intellectual movement, which exerted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American people.
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m was, in essence, romantic idealism on Puritan soil. It was a system of thought that originated from three sources: 1. Unitarianism. 2. Idealistic philosophy from France and Germany. 3. Oriental mysticism of Hindu and Chinese classics.
一神论派,Unitarianism ,(或称一位论派、神体一位论、唯一神论、独神论、一位论、独神主义),是否认三位一体和基督的神圣的基督教派别。
此派别强调上帝只有一位,并不如传统基督教相信上帝由三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和圣灵)组成。
由于“三位一体”这词并没有在《圣经》上出现,三位一体论只是通过根据经文的上下文及前后联系推理,到公元四世纪后的大公会议才确立,是故受到一位论派所质疑。
早在尼西亚会议中,主张上帝只是一位和耶稣不具有完全的神性的论调(由阿里乌派提出)就曾被教会定为异端。
直到宗教改革时期,有改革家强调《圣经》为信仰的唯一根据,再次提倡“一位论”。
但随即遭到天主教反对,而新教的主要改革家马丁·路德、加尔文和慈运理等都加以反对。
当时,任何人如果支持“一位论”都会被迫害,有支持者曾因此而被捕、遭囚禁和处死。
16-17世纪,有组织的一神论派运动出现于匈牙利和波兰,之后传到英国、美国和其他地方。
其中支持“一位论”的著名神学家有西班牙的塞尔维特、波兰的索西尼、英国的比德勒和林西、法国的普利斯特里等人。
The major concepts of Transcendentalism:
1. It stressed the power of intuition, believing that people could learn things both from outside world by means of the five senses and from the inner world by intuition.
2. As romantic idealism, it placed spirit first and matter second.
3. It took nature as symbolic of spirit or God.
4. It emphas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dividual and believed that the individual wa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in society.
5. Emerson envisioned religion as an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an individual soul and the universal “Oversoul”.
6. It held that commerce was degrading and that a life spent in business was a waste of life.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cendentalism:
Transcendentalism can be best understood as a somewhat late and localized manifestation of romantic movement in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Transcendentalism was also an ethical guide for a young nation of America.
Emerson (1803-1882)
Emerson is acclaimed as one of the major writers of the mid-19th century, One of the most stimulating American minds, and Transcendentalism’s most seminal force.
Nature, published in 1836, is taken as the Bible of Transcendentalism. “Each mind lives in the Grand mind”, “There is one mind common to all individual men”, “Nature is the symbol of spirit.”“The American Scholar”is taken as American’s Declaration of 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 “Americans should write about here and now instead of imitating and importing from other lands.”
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
There are 3 great 19th American authors who have no contemporary readers, and yet become great in 20th century. Thoreau, Herman Melville, Emily Dickinson.
Thoreau’s major work: “Civil Disobedience” (1849), “A Plea for John Brown”.
Walden: Walden is deceptively casual and reads like a diary of a nature lover. It contains essays of a semi-philosophical character, expanding the spiritual life by simplifying material needs.
Thoreau was a prose stylist, a lover of nature, a New England mystic, a social Philosopher, a particular kind of romantic, and a thorough transcendentalist. Through his writing, Thoreau indicated that the pursuit material things had no value. He commended a life of contemplation, of be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of acting on one’s own.
His first major influence is nonviolent struggle as expressed in his “Civil Disobedience”. Gandhi (1869-1948), and Martin Luther King (1929- 1948) and others followed his principle successfully in their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 and huma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