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药物给药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重症肺炎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方案β-内酰胺与喹诺酮药物治疗、单药与联合用药及注意事项

重症肺炎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方案β-内酰胺与喹诺酮药物治疗、单药与联合用药及注意事项

重症肺炎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方案β-内酰胺与喹诺酮药物治疗、单药与联合用药使用社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合理选择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方案,首剂抗感染药物争取在诊断SCAP后尽早使用,以改善疗效,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SCAP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以方案选择A. 单药方案: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

B. 单药方案:呼吸喹诺酮类,包括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C. 联合方案: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D. 联合方案: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E. 联合方案:β-内酰胺类+呼吸喹诺酮类指南推荐1. 成人CAP诊治:需要入住ICU无基础病青壮年罹患重症 CAP 患者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复合物如头孢菌素、厄他培南联合大环内酯类或单用呼吸喹诺类静脉治疗,老年人或有基础病患者联合用药。

2.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SCAP 标准方案: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或β-内酰胺类+呼吸喹诺酮类无基础疾病青壮年: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或单药呼吸喹诺酮类;有基础疾病或老年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或β-内酰胺类+呼吸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阿奇霉素或β-内酰胺类+呼吸喹诺酮类SCAP采用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呼吸喹诺酮类联合方案,对选择性患者单药呼吸喹诺酮类是合理的。

SCAP 最常见致病菌依次为肺链、金葡、军团菌等。

A. 单药方案β-内酰胺类:没有覆盖到军团菌等不典型病原体,而军团菌肺炎死亡率较高;B.单药方案:呼吸喹诺酮类,包括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用于无基础疾病青壮年 SCAP,第一推荐是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二线抗结核药物,未明确排除肺结核 CAP患者使用该药可使症状暂时缓解,造成抗感染治疗有效假象,会影响活动性肺结核早期诊断,有增加耐药风险,不利于结核病的防控。

对于有基础疾病及老年患者需要考虑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及其耐药风险,需联合β-内酰胺类且喹诺酮类中枢神经毒性较大,易出现兴奋、烦躁、抽搐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危重症患者。

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设计思路课件

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设计思路课件

•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设计思路
•17
01/02/2012
•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设计思路
•18
02/02/2012最高体温 :38.1
•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设计思路
•19
• 02/02/2012最高体温 :38.1 • 白细胞计数 0.71 10~9/L • 中性粒细胞计数 0.18 10~9/L • 淋巴细胞计数 0.41 10~9/L • 中性粒细胞比例 25.44 • 血红蛋白 62 • 血小板计数 7 10~9/L • 03/02/2012最高体温 :38.0 • 白细胞计数 0.69 10~9/L • 中性粒细胞计数 0.22 10~9/L • 淋巴细胞计数 0.35 10~9/L • 中性粒细胞比例 31.94 10~9/L • 血红蛋白60 • 血小板计数 10 10~9/L
•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设计思路
•20
03/02/2012最高体温 :38.0
•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设计思路
•21
• 05/02/2012体温 :36.8 正常 • 白细胞计数 0.92 10~9/L • 中性粒细胞计数 0.50 10~9/L • 淋巴细胞计数 0.30 10~9/L • 中性粒细胞比例 54.44 • 血红蛋白 73 • 血小板计数 31 10~9/L • 患者无发热,症状改善,今日停心电监护,
3,根据病人发病原因:入院前坠入厕所后用冷水冲澡,
随后畏寒头昏明显 (感染原因,细菌来源)分析G-菌
中大肠杆菌可能性大。
•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设计思路
•12
4,根据病人来我院时的查体:“双肺叩诊呈清音,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
说明病人在院外的治疗下的肺部情况有好转。 (查阅病人在当地输液治疗 用药头孢美唑。)但

时间依赖性抗茵药及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优化

时间依赖性抗茵药及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优化

时间依赖性抗茵药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优化浏览数:386 更新时间:2009-6-15 9:52:10【摘要】根据药效学特点,抗菌药可分为两大类:第1类为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如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其杀菌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即血药峰浓度越高杀菌力越强,氨基糖苷类应用时宜将一日用药总量一次给药,如此应用不但抗菌效果好还可能降低耳、肾毒性;第2类为非浓度依赖性或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如β-内酰胺类,其杀菌作用与血药峰浓度的关系并不密切,而与大于对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相关。

应用时宜持续或一日多次给药。

【关键词】浓度依赖性抗菌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抗菌药发挥杀菌作用需要一定浓度药物作用于靶位并持续一定时间,在药代动力学参数中代表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是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对AUC值的要求应结合细菌敏感性判定,即AUC/MIC 比值(AUIC),对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由于不易很快与细菌受体结合达到饱和,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因此,预测该类抗菌药疗效的重要指标是血药峰浓度(Cmax)与MIC的比值或AUC/MIC的比值。

临床研究证实随着Cmax/MIC的增加,临床有效率增加;Cmax为病原菌MIC 的8一l2倍时,可获得90%以上的临床有效率。

有对院内肺炎的治疗研究表明,在开始治疗后48h内能使氨基糖苷类Cmax/MIC>10,7d后白细胞计数和体温恢复正常的可能性达90%。

主张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强化氨基糖苷类给药剂量,以确保达到理想的Cmax/MIC比值。

对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随着浓度逐渐增加杀菌活性也逐渐增大,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4倍MIC)时与细菌受体结合很快达到饱和,即使继续增加药物剂量也不会显著增加疗效,将组织浓度保持高于细菌的MIC即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因此,药物浓度维持在MIC 以上的时间,即T>MIC是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

对每一种药物,每一种细菌T>MIC比例各不相同,如替卡西林对大肠埃希茵、葡萄球菌T>MIC期望值分别为60%与20%。

抗菌药物计划书

抗菌药物计划书

抗菌药物计划书1. 背景与目的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滥用,耐药菌株的出现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耐药菌株的出现不仅对个体患者的治疗产生了挑战,还对公共卫生系统和全球健康安全构成了威胁。

为了应对该问题,制定抗菌药物计划旨在规范和推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耐药菌株的发生率,并保证抗菌药物的有效性。

2. 计划目标本抗菌药物计划的主要目标如下:1.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意识;2.减少因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的耐药菌株的出现;3.保证抗菌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 计划内容为实现以上目标,本抗菌药物计划将采取以下措施:3.1 提高教育与宣传•制作宣传手册,针对医务人员和患者,普及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定期组织研讨会和培训课程,增加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运用的理解和能力;•在医疗机构内部设置宣传栏,发布相关抗菌药物使用的信息和注意事项。

3.2 建立多学科团队•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由感染科医生、药剂师、临床微生物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等组成;•建立多学科团队,提供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导和咨询服务;•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的标准和指南,降低滥用的风险。

3.3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汇总相关数据;•建立耐药菌株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耐药菌株的出现;•监测结果将用于评估抗菌药物计划的效果,并作为调整和改进计划的依据。

3.4 建立抗菌药物管控机制•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开药行为;•设立抗菌药物使用的审查机制,减少非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化抗菌药物的监管,打击非法销售和使用抗菌药物行为。

4. 实施计划本抗菌药物计划将从医疗机构内部开始实施,逐步扩大至全社会。

实施计划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包括卫生与健康部门、药品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等。

在实施过程中,将注重以下几点:1.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协调各方的努力;3.定期评估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抗菌药物PKPD及给药方案优化

抗菌药物PKPD及给药方案优化

PK/PD 靶点受到挑战
肺炎链球菌对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耐药率高达 70%~80%。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变 化,CAP和AECOPD等的临床治愈率均保持在90%。 如何理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逐年升高的耐药率与临 床疗效依然良好之间的矛盾?
Infect Med 1999;16:32-36
阿奇霉素 >100

中耳渗液 皮肤
组织穿透性更高
0.31
0.15
>100
>300 35
Foulds G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3;31(suppl):39-50. Omnicef [package insert]. North Chicago, Ill: Abbott Laboratories; 2000.
78/67
79/71 67/46 75/68 68/53
87/78
88/83 86/54 84/81 81/74
82/67
84/72 79/43 65/52 56/29
49/39
50/42 47/25 59/52 53/43
% ƒT>MIC (抑菌/杀菌靶值)厄他培南、亚胺培南: (≥20 % / ≥40%);哌拉西林、替卡西林% ƒT>MIC(≥30% / ≥50%)
时间依赖性 AUC24h/MIC (长PAE) 浓度依赖性 AUC24h/MIC (长PAE) Cmax/MIC
时间依赖性杀菌模式给药方案优化
(μg/mL)
400 100 25 6.25 1.56
1g,q8h
Serum Concentration
MIC
3g,q24h
0.39 0.1 0 4 8 1 2 1 6 Time 20 24 28 32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抗感染药物在临床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治疗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感染。

然而,不正确的使用抗感染药物不仅会减弱疗效,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等问题。

因此,正确使用抗感染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

一、遵循临床诊断及用药指南在使用抗感染药物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病原体类型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

临床医生应当遵循相应的临床诊断及用药指南,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适当的抗感染药物。

不同的病原体对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在选择抗感染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原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患者年龄、过敏史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根据药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学、药物剂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尽量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过度使用抗生素。

三、注意调整用药方案在使用抗感染药物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动态调整用药方案。

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避免因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导致治疗失败或出现毒副作用。

四、合理使用联合疗法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感染,如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可以考虑联合应用多种抗感染药物。

联合疗法能够增加疗效、降低耐药风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但联合疗法也存在一些风险,如药物相互作用、耐药性选择压增加等问题,因此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五、防止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滥用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加剧。

医生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应积极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杜绝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的现象,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用量。

同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也应按照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避免中途停药,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六、注重药物安全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医生指导进行用药,不要擅自更改用药剂量和用药频率。

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反应和不良事件,及时报告医生。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三种给药方案治疗泌尿系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三种给药方案治疗泌尿系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Wa gJ t f i j ,i j g3 0 1 ) T eFr n eH si l a i Ta i 0 0 1 sc r a o Tn n n n
ABS TRACT OB E T VE Toe au t he id un ln sa t it o e t n rn r net na dfr h ot — efc. J C I v aetrekn so q ioo e i oi frr ame t i ayifci ec s l f n b c t u o n o t fet
需追加 的成本为 4 1 .3元 。结论 : B组方案 为较佳方 案。
关键词
洛美沙星 , 替沙星 , 加 左氧氟沙星 , 泌尿系统感染 , 成本 一 效果分析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65 8 (0 8 0 -020 10 -6 7 20 )40 6 -2
中图分类号 :4 77 F 0 .
t e e s i c e s .CON US ON G o p B i h u e o n mo g t e 3 t e p ui r g . i n s n ra e v CL I r u st e s p r r o e a n h r e t d u s i h a c
本 一效果分析 。结果 : B C三组成本分 别为 6 4 4 、7 .5和 1 19 A、 、 1 . 5 24 4 9 . 0元 ; 有效率 分别 为 8 .7 8 .3 6 6 %、3 3 %和 6 . 3 ; 33%
成本 ~ 效果 比分别为 70 、.9 30 ; c 的基础上每增加 1 .932 和 .6在 组 个单位 效果 , A组所 需追加 的成本为 1.0 , 81 元 B组所
T e t rn r y t m n e to s wi h r p u i c e e f q i o o e n b o i : o t—e e t e e s r a i u i a y s se i f c i n t 3 t e a e t s h m s o u n l n a t i tc c s ng h c s i f c v n s i

亚胺培南_西司他丁给药方案基于PK_PD的蒙特卡洛模拟

亚胺培南_西司他丁给药方案基于PK_PD的蒙特卡洛模拟

・科技简报・[基金项目]2007年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K 2007122) [作者简介]于广华,男,副教授,E 2mail :ywyugh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给药方案基于P K/PD 的蒙特卡洛模拟于广华1,裔照国2,高璀乡1,张国培2,李芳1 (1.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6:2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001)[摘要] 目的:依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原理,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进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给药方案的设计。

方法:以0.5h 静脉滴注500mg BID 、500mg TID 、1000mgBID 和1000mg TID 4种给药方案,对烧伤患者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感染的治疗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将获得的达标概率(PTA )和累积反应分数(CFR )做给药方案的比较。

结果:4种给药方案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PTA 和CFR 相似,均大于90%;对流感嗜血杆菌,烧伤患者500mg BID 的PTA 和CFR 分别为66.16%和67.04%,均小于90%,其他给药方案的P TA 和CFR 均大于90%;对铜绿假单孢菌,4种给药方案的P TA 和CFR 均小于90%。

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500mgBID 、500mg TID 、1000mg BID 和1000mg TID 4种给药方案,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模拟治疗均有效,可用方案为500mg BID ;对烧伤患者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推荐方案为500mg TID ;而对铜绿假单孢菌,4种给药方案均未能达到最佳CFR 值(>90%),提示其经验治疗时需考虑联合用药。

蒙特卡洛模拟可以预测最佳给药剂量和频次,提供了便捷的计算机模拟设计给药方案的方法。

[关键词] 亚胺培南;蒙特卡洛模拟;药动学;药效学[中图分类号]R 96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5213(2009)1721495203 亚胺培南是碳青霉烯类的抗菌药物,因受肾脏脱氢肽酶催化迅速降解,故与特异性酶抑制剂西司他丁以重量比1∶1合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
• 男45岁,体重60kg,血肌酐值为72μmol/L,现发热,体温升高39.5,诊断为败 血症,血培养为非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如果选择美罗培南作为抗感染药物, 如何选择给药方案。
作者:李昕、李焕德待发表
CL 1 Ccr / 83 2 Age / 35 3
1 14 .60(12 .61 ~ 16 .46 ) 2 0.62(0.34 ~ 0.83 ) 3 0.34(0.04 ~ 0.57) Q 6 6 18 .60(7.03 ~ 32 .16)
抗菌作用与药物在体内大于对病原菌最低抑菌 浓度(MIC)的时间相关,与血药峰浓度关系 并不密切。
对该类药物应提高T>MIC(tc>mic>40%τ)这一 指标来增加临床疗效。
%Time above MIC
(μg/mL)
above MIC
hour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CL 1 1 2 Ccr 55.3 eCL
1 8.98(7.41 ~ 10.5) 2 0.0182(0.0162 ~ 0.0202)
Q 3 1 - 4 APACHE - 14.39 eQ
3 15.9(9.41 ~ 22.4) 4 0.085(0.0817 ~ 0.0883)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 霉烯类等;天然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糖肽类抗生素如 万古霉素,及林可霉素类
-内酰胺类: 优化药物暴露时间
不同的β-内酰胺类其最优化的药物暴露时 间不同
疗效最大化所需要的 %T>MIC :
~ 60%–70% for 头孢菌素类 ~ 50% for 青霉素类
浮夸 15:52:26 这两组在12h内的蓄积浓度1.5g q6h高于3.0g q8h,时间依赖 型:低剂量与高频次vs高剂量与低频次,是依据MIC具体分 析吧?
是否考虑其他综合因素,这只是理论上计算的数值
lyp 15:56:45 当然只是理论上的计算,实际情况更复杂
浮夸 15:59:43 那说的PK/PD更多的是理论数据,比如各类抗菌效果的参数 要求,有没有具体某一种药物依据PK/PD制定的优化方案。 浮夸 16:00:07 这种方案的制定要根据药代动力学数值计算吗
~ 40% for 碳青霉烯类
Drusano GL. Clin Infect Dis. 2003;36(suppl 1):S42-S50.
Time above MIC最大化
3“D”原则
文献综述、文献分析与论证
给药方案的设计
• 延长输注法(prolonged infusion therapy ,PIT) • 优化两步滴定法( optimized two-step infusion therapy,OTIT)
刘老师 对于这两组方案 一般如何界定优化方案的 选择 用于什么情况下
yp 15:48:39 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对于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物,Cmax是 否在6~8倍mic;其次t>mic >40%.针对具体细菌,mic存在差 异,绿脓、鲍曼mic较高,而其它细菌较低,因此,要针对细 菌的情况,确定优化方案
CL 1 Ccr / 53 .35 2 WT / 13 .50 3
1 4.22(3.90 ~ 4.54 ) 2 0.29(0.06 ~ 0.52 ) 3 0.86(0.70 ~ 1.05 )
Q 4 Age / 3.17 5
4 2.97(2.17 ~ 3.77 ) 5 2.50(1.96 ~ 3.04 )
PK/PD原理与抗感染方案的设计
抗生素剂量是影响抗感染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
药物: ‒ 宿主:药动学 ‒ 剂量:药量、给药频次
、疗程、常量与变量 ‒ 病原菌:敏感性、药效
学目标、MPC和MIC
影响成功抗感染治疗的相互作用因素
Martinez MN, et al. Dosing regimen matters: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intervention and rapid attainment of the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target.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2 Jun;56(6):2795-805.
V1 6 WT / 13.50 7
6 2.62(2.29 ~ 2.95) 7 1.06(0.92 ~ 1.20)
V2 8 WT / 13.50 0.30
注:CL为中央室清除率;Q为室间清除率;V1为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V2为外周室表观分布容积;Ccr为内生 肌酐清除率;Age:年龄;WT:体重;η:个体间变异;APACHE: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OEDEMA:水肿,0或1表示
引言
根据抗菌药物PK,PD特点,抗菌药物大致可分为两大 类
•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antimicrobial agents
•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time dependent antimicrobial agents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当血药浓度>致病菌4-5 MIC时,其杀菌效果便 达到饱和程度,继续增加血药浓度,杀菌效应 也不再增加。
Eguchi K, etal.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optimized two-step infusion therapy with meropenem using an in vitro pharmacodynamic model 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J Infect Chemother. 2010. 16(1): 1-9.
V 1 4 WT / 70 5
4 10 .80(7.44 ~ 13 .76 ) 5 0.99(0.09 ~ 2.04 ) V2 7 7 12 .(6 8.71 ~ 17 .99)
V1 5 eV1 5 16 .1(12 .5 ~ 19 .7) V2 6 eV2 6 12 .0(9.8 ~ 14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