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疾病诊治指南.
宫颈癌诊治指南

宫颈癌诊治指南一、流行病学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第3个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
2008年全球估计新发宫颈癌病例52.98万,死亡病例25.51万人,其中85%新发病例在发展中国家(Jemal,2011)。
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开展,发达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
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宫颈癌分布主要在中部地区,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全国高发区有江西铜鼓,湖北五峰,陕西略阳。
粗略估算欧盟国家妇女每年宫颈癌发病率13.2/100000,而病死率为5.9/100000。
每年世界范围内的宫颈癌新增病例近500000,死亡274000。
宫颈癌是造成妇女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
通常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妇女的筛查和治疗较困难,所以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病死率是发达国家的10倍,而且每年新发病例的80%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即使数据是从参加筛査的患者得到的,但大多数欧盟国家的筛查能力还是很令人满意的,各种筛查项目的覆盖率从10%~79%不等,均小于80%。
1.2 危险因素近来有证据表明:初次性生活过早和早年分娩都是发展中国家妇女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与宫颈癌相关的其它高危因素有:1. 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2. 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3. 性传播疾病导致的宫颈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 4. 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 5. 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 6. 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 7. 其它病毒感染:疱疹病毒II型(HSV-II)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
1.3 发病原因通过性传播的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实际上是所有宫颈癌的发病原因。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宫颈癌,也称为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宫颈癌筛查的普及,该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由于部分女性对宫颈癌的认识不足,以及医疗资源的地区性差异,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较高。
为了提高公众对宫颈癌的认知,规范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流程,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
本指南将涵盖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广大妇科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实用的参考。
通过遵循本指南的建议,我们期望能够进一步改善宫颈癌的诊疗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宫颈癌的病因与病理生理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涉及多种病因和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了解其病因与病理生理对于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最主要病因。
高危型HPV(如HPV18型)的持续感染,尤其是长期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的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因素。
性行为及分娩次数:早婚、早育、多产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宫颈癌发病率。
其他生物学因素:包括免疫状态、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通常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开始,逐渐发展为浸润性癌。
这一过程涉及细胞增殖失控、凋亡受阻、基因突变等多个环节。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分为CIN I、CIN II 和CIN III。
随着病变的进展,细胞异型性增加,发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逐渐增大。
浸润性癌:当癌细胞突破基底膜,侵入间质,即形成浸润性癌。
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和侵袭范围,宫颈癌可分为不同的临床分期。
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而病理生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的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
因此,针对HPV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以及早期发现和干预宫颈癌前病变,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妇产科诊疗指南

宫颈炎症诊疗一、急性子宫颈炎【概述】宫颈炎症包括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黏膜炎症。
引起阴道炎症得病原体如滴虫、念珠菌等均可引起宫颈阴道部炎症此部分内容见相关阴道炎症。
临床多见得急性宫颈炎就是宫颈管黏膜炎。
急性宫颈炎主要由性传播疾病得病原体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所致也可由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所引起。
前者所致者也称为黏液脓性宫颈炎其临床特点就是子宫颈管或宫颈管棉拭子标本上肉眼见到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用棉拭子擦拭宫颈管时容易诱发宫颈管内出血后者常见于感染性流产、产褥期感染、宫颈损伤或阴道异物并发感染。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病史有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或阴道内异物残留史。
淋菌性宫颈炎常有不良性接触史。
(2)阴道分泌物增多可呈黏液脓性或血性分泌物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 (3)外阴瘙痒及灼热感伴有腰酸及下腹坠痛。
(4)有下泌尿道症状如尿急、尿频、尿痛、(5)妇科检查见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脓性分泌物从宫颈管流出。
若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因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受累可见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以及多量脓性分泌物、2辅助检查(1)擦去宫颈表面分泌物后用小棉拭子插入宫颈管内取出肉眼瞧到白色棉拭子上有黄色黏液脓性分泌物。
(2)取宫颈管分泌物涂片做革兰染色查找白细胞光镜下平均每个视野有10个以上多形核白细胞。
(3)有条件者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4)对疑有淋病或衣原体感染者应做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得相关检测常用得检测方法除宫颈分泌物涂片行革兰染色外还有分泌物培养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详见性传播疾病。
【治疗方案及原则】治疗原则针对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治疗。
1单纯急性淋菌性宫颈炎常用得药物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及大观霉素目前主张大剂量、单次给药。
由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常伴有衣原体感染因此若为淋菌性宫颈炎治疗时除选用抗淋病奈瑟菌得药物外同时应用抗衣原体感染得药物。
2衣原体感染常用得药物有四环素类、红霉素类及喹诺酮类。
宫颈疾病诊治指南

宫颈疾病诊治指南
宫颈疾病包括宫颈糜烂、宫颈炎症、宫颈癌等多种疾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性生活的频繁,宫颈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威胁。
宫颈疾病的诊断主要通过宫颈涂片、宫颈切片和宫颈组织活检等方法进行。
其中,宫颈涂片是一种常用的早期诊断方法,可以发现宫颈上皮细胞的变化。
宫颈切片和宫颈组织活检则可以进一步确定宫颈病变的性质和患者是否患有宫颈癌等恶性疾病。
宫颈疾病的治疗要根据具体病情来选择,一般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
对于宫颈糜烂和宫颈炎症,可以选用抗感染药物和消炎药物来缓解症状,并且避免性生活和洗涤等刺激。
对于宫颈癌,一般需要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在治疗宫颈疾病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预防和健康管理。
首先,女性应该定期进行妇科体检和宫颈涂片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其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阴道清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等。
此外,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降低宫颈疾病的发生风险。
总之,宫颈疾病的诊治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预防和健康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积极预防,才能保护女性的身体健康。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宫颈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由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滋养细胞肿瘤、子宫肉瘤、外阴癌、阴道癌)诊治指南,将自本期开始连续刊登。
1990年由原国家卫生部委托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和中国抗癌协会编写了第一版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又分别于1999年和2005年编写了第二版和第三版指南。
本指南是由国内妇科肿瘤学家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结合目前国内诊治现状,并借鉴国外相关指南共同讨论制定的第四版,其意义在于规范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指导临床实践,以提高我国妇科临床肿瘤医师的诊治水平。
宫颈癌是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的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每年有新增病例53万,约25万女性因宫颈癌死亡,其中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的80%。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宫颈癌发病率缓慢下降。
在中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14万,死亡约3.7万。
本指南适用于宫颈鳞癌、腺癌及腺鳞癌,其他特殊病理类型,如小细胞癌、透明细胞癌、肉瘤等发病率低,国际、国内尚未达成共识,本指南不包括这些少见病理类型,但可以参照本指南。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医院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以及患者的病情,国际上推荐采用最适合的符合指南的方法诊治患者。
对于病情复杂的宫颈癌,临床医师应灵活应用指南,不适用于本指南的情况下建议参加临床试验。
1 分期1.1 分期规则宫颈癌分期采用国际上统一使用的FIGO分期(见表1),其他分期作为参考。
FIGO 2009宫颈癌分期与原有分期相比,主要有以下两点不同:(1)取消了宫颈癌0期,即原位癌,将宫颈原位癌归为CINⅢ(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
(2)将宫颈癌ⅡA期根据宫颈病灶大小分为:直径≤4cm为ⅡA1期,直径>4cm为ⅡA2期。
FIGO 2009宫颈癌分期为临床分期,2009年FIGO临床分期委员会再次强调分期原则:(1)需2名以上高年资医师共同查体,明确分期,有条件时最好在麻醉状态下行盆腔检查。
子宫颈病变诊断与治疗指南

宫颈细胞学异常的管理一、非典型鳞状细胞(ASC)ASC分为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和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排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ASC—H)。
ASC中的浸润癌患病率很低(大约0.1—0.2%)与ASC—US相比,ASC—H的CIN2、3的发病率较高。
因此不能将ASC—US与ASC—H等同处理,ASC—H应看作是不能明确意义的HSIL(一)A SC—US的管理1、对于年龄大于20岁的ASC—US女性的管理(1)H PV检测和分流(2)间隔6个月连续2次重复细胞学检查(3)单独使用阴道镜检查2、特殊人群(1)青春期女性:HPV DNA的阳性率随ASC—US女性的年龄变化而变化。
年轻女性的HPV DNA阳性率比年长的妇女高,因此使用HPV检测管理青春期女性的ASC—US,会使大量癌变风险低的青春期女性去做不必要的阴道镜检查。
ASC—US的青春期女性,每年细胞学随访是推荐的方法。
在12个月随访时,只有出现≥HSIL细胞学检查结果的青春期女性才应考虑阴道镜检查。
在24个月随访时,出现≥ASC—US结果,应考虑阴道镜检查。
对于ASC—US的青春期女性,常规行HPV DNA检测和阴道镜是不可接受的,如已进行HPA DNA检查,其结果不影响管理。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ASC—US女性的宫颈癌风险相对较低,不主张将产前的阴道镜加入到常规管理方案中。
(二)ASC—H的管理推荐的ASC—H的管理方法是阴道镜检查和宫颈多点活检对于阴道镜检查和活检均未发现CIN2,3的女性,在12个月时HPV DNA检测或6个月和12个月时细胞学随访是可接受的在随后的检测中HPV DNA阳性或者重复细胞学≥ASC—US的女性,再次阴道镜检查是推荐的方法。
如果HPV DNA检测阴性或者连续两次重复细胞学“无上皮内瘤变或恶性病变”,推荐返回常规宫颈细胞学筛查。
二、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随着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的增加和普及,LSIL发生率有所增加,LSIL 的平均检出率是2.9%。
宫颈疾病诊治指南

治疗
CINⅢ级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 重度异型和原位癌,表现为增 生的细胞占据上皮全层或突破 基底膜,细胞核极度增大,核 质比例显著增大,核形不规则 ,胞浆丰富。
通过宫颈涂片、阴道镜、病理 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以手术为主,包括子宫锥切术 、子宫全切术等。对于年轻患 者,可以考虑保留生育功能。
04
宫颈癌
提倡晚婚晚育
晚婚晚育可以降低宫颈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应该提倡晚婚晚育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慢性宫颈炎
01
症状
慢性宫颈炎的症状主要包括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
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接触后出
血等症状。
02
诊断
慢性宫颈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妇科检查
可见宫颈糜烂样改变、息肉、肥大或外翻等表现。实验室检查主要包
括分泌物检查和宫颈细胞学检查。
诊断
急性宫颈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水肿 、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宫颈管流出。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分泌物检查 和宫颈细胞学检查。
治疗
急性宫颈炎的治疗以全身应用抗生素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氟喹 诺酮类等。同时应针对病原体进行对症治疗。
CINⅡ级
定义
CINⅡ级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度异型,表现为增生的 细胞占据上皮下1/3~2/3层,细胞核更大,核质比例增 大,核形不规则,胞浆丰富。
诊断
通过宫颈涂片、阴道镜、病理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治疗
以局部物理治疗为主,如激光、冷冻、电熨等,也可采 用宫颈锥切术或子宫切除术。
CINⅢ级
定义
宫颈疾病诊断与治疗

宫颈疾病诊断与治疗
治 疗 前
治 疗 后
外阴道部瘙痒3年,外阴营养不良,(萎缩型) 聚焦超声刀术后10天左右自觉瘙痒症状减轻,6个月复查,局部颜色 改善,局部弹性较治疗前好转。1、2调色
宫颈疾病诊断与治疗
治 疗 前
治 疗 后
HPV感染 HPV感染涂醋酸后白色乳头样改变 Leep术后 Leep术后涂碘着色 12倒
宫颈疾病诊断与治疗
治 疗 前
治 疗 后
外阴道部瘙痒7-8年,外阴营养不良(苔癣型) 聚焦超声刀术后4个月,外阴皮肤颜色明显改善,亦无瘙痒等不适。 全部调肉色
宫颈疾病诊断与治疗
宫颈疾病诊断与治疗
治 疗 前 治 疗 后
24岁,宫内妊娠4个月,发现阴道、宫颈赘生物
阴道、宫颈赘生物涂醋酸后改变
LEEP术后2个月病检:宫颈HPV感染 LEEP术后涂碘着色 1 2倒
宫颈疾病诊断与治疗
治 疗 前 治 疗 后
宫颈横膈 宫颈横膈涂醋酸后改变 leep术后一个月 leep术后涂碘着色 1 。2 倒
宫颈疾病诊断与治疗
舟山现代妇科医院
宫颈疾病诊断与治疗
治 疗 前 治 疗 后
25岁,宫颈中度糜烂,细胞学检查巴氏Ⅱ级 25岁,宫颈中度糜烂---涂醋酸后改变 消融术后
消融术后涂碘着色
宫颈疾病诊断与治疗
治 疗 前
治 疗 后
31岁,宫颈重度糜烂 宫颈重度糜烂涂醋酸后改变 消融术后2个月 消融术后涂碘着色 调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症状、细胞学为良性子宫内膜细胞、子宫内膜间
质细胞、组织细胞:
绝经前妇女,不建议评估 绝经后,建议内膜检查 子宫切除术后,不建议评估
CIN及AIS(组织学)
Lesser
abnormalities: 细胞学结果ASCUS、LSIL,HPV-16(+)、 HPV-18(+)或持续HPV阳性
II+
——诊断性的切除 Both ——观察至12个月及24个月时 recommended 分别行HPV、细胞学联合检查 观察的病人要求阴道镜检满意 且宫颈管取样结果阴性
CIN I with ASC-H/HSIL
——复习之前细胞学、组织学、 acceptable 阴道镜检查结果 如更改原诊断,则依据指南 对新的诊断进行处理
CIN I with Lesser abnormalities
无需治疗,随访观察 推荐1年后HPV和细胞学的联合检查 结果均为阴性,则建议3年后进行相应年龄段
的检查(30岁之前细胞学检查,30岁之后细 胞学+HPV) 结果仍为阴性,则建议常规筛查 如任一次随访检查结果阳性,建议阴道镜检 查
HPV(+),建议阴道镜
如阴道镜未发现CIN,建议12月联合筛查
均阴性,建议3年行与年龄相应的检查;→均阴性,常规筛
查
阴道镜后<12月内的随访不建议行HPV检查
ASCUS
ASCUS、无HPV检查,可以1年重复细胞学;
≥ ASCUS,建议阴道镜 细胞学阴性,建议3年细胞学
阴道镜检查未见病变或阴道镜检查不满意最好行
治疗后随访
如果诊断性切除标本的边缘或颈管内标本发
现CIN II或CIN III,最好于治疗后4-6个月复 行颈管内样本的细胞学进行复查 重复性的诊断性切除也是可行的 如果无法再次行诊断性切除,子宫切除术也 是可行的 复发性或持续性CIN II、CIN III妇女,复行诊 断性切除或子宫切除术都是可行的
宫颈疾病诊治指南
山东省立医院妇科 李长忠
Obstet Gynecol. 2013 Apr;121(4):829-46
年龄 <21
推荐筛查方法 不进行筛查
备注 不适合进行HPV检测,ASCUS者也不使用HPV检测
21~ 29
30~ 65
单独细胞学筛查,每3年1次
对这一人群进行筛查不适合用 HPV检测
III;CIN II、 CIN II-III持续24个月,建议行手术治疗 21-24岁进行手术治疗的妇女,随访按照 ASCCP的指南中相关内容进行
妊娠妇女CIN II、CIN III
妊娠妇女:如非浸润癌或晚期妊娠,组织学
诊断为CIN II 或CIN III的妇女建议每间隔12 周以上行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进行观察。 仅限病变表现进展或细胞学提示浸润癌时重 复取活检检查 至产后6周(no sooner than)再重行细胞 学和阴道镜检查评估-acceptable
特殊人群ASCUS——≥65岁
≥65岁HPV(-)的ASCUS属异常,应加强
监护,建议每年联合筛查,仅细胞学检查也 可以
绝经后至65岁妇女ASCUS的处理同普通人群
特殊人群ASCUS——妊娠妇女
其余处理同非孕期,仅将阴道镜推迟至产后6
周——acceptable
孕期不可行ECC
细胞学、组织学、阴道镜未发现CIN2+病变,
年轻女性CIN II、CIN III
组织学诊断为CIN
II、CIN III的年轻女性, ——治疗:acceptable ——如阴道镜检满意,每6个月复查细胞学和 阴道镜,观察至12个月:preferred 如果阴道镜检显示病变更严重或HSIL或阴道 镜检高级别病变持续1年,建议再次活检检查
CIN I with Lesser abnormalities
CIN
I且阴道镜检不满意,消融治疗unacceptable 足叶草脂用于阴道或宫颈-unacceptable 组织学诊断为CIN I行子宫切除术治疗unacceptable
CIN I with ASC-H/HSIL
组织学未发现CIN
年轻女性CIN II、CIN III
如果连续两次细胞学结果均为阴性,建议1年
后同时行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 1年后这次检查结果如均为阴性,则建议3年 后再次行细胞学和阴道镜联合检查 如果2年或3年时的联合检查结果异常,建议 行阴道镜检查
年轻女性CIN II、CIN III
阴道镜检不满意;诊断为CIN
不建议HPV分流,不能行重复细胞学检查分流
≥35岁,建议子宫内膜活检、阴道镜+ECC
<35岁,EI
不典型子宫内膜细胞,建议首先子宫内膜活检+ECC评估,可以行阴道 镜,也可以推迟,如子宫内膜活检+ECC未发现异常,再行阴道镜
重复细胞学检查两次阴性,常规筛查
ASC-H
无论HPV,建议阴道镜
不建议补充HPV检查
21-24岁ASC-H
建议阴道镜 随后处理同HSIL 21-24岁
HSIL
除非特殊人群,立即LEEP切除或阴道镜——
acceptable
重复细胞学或补充HPV检查分流——
unacceptable 未立即LEEP切除者,无论HPV,建议阴道镜 除非孕期,阴道镜检查不满意者建议诊断性切除术 CIN2,CIN3,或CIN2,3,按照ASCCP 2012指南处 理
AGC & AIS(细胞学)
AGC、未发现CIN2+,建议12月、24月细胞学
+HPV联合筛查
均阴性,建议3年联合筛查
任一项异常,建议阴道镜
孕妇AGC & AIS(细胞学)
除不可行ECC和子宫内膜活检外,其余评估同非孕期
特殊人群AGC & AIS
21-24岁AGC & AIS:
特殊人群HSIL(21-24岁)
以下情况建议诊断性切除手术:
HSIL持续24月、未发现CIN2+, 阴道镜检查不满意 CIN2,CIN3或CIN2,3 颈管组织中发现CIN
连续2次细胞学检查阴性同时阴道镜未发现高
级别病变,常规筛查
AGC & AIS (细胞学)
除不典型子宫内膜细胞外,所有AGC & AIS均建议阴道镜+ECC,无论 HPV
CIN I with Lesser abnormalities
如果CIN
I持续至少2年,继续随访或给予治 疗都是可行的 如果选择治疗且阴道镜检满意,可行局部切 除或消融术 如果阴道镜检不满意、宫颈管内的样本显示 CIN II、CIN III或不能分级的CIN、病人之前 进行过治疗,则推荐行诊断性的切除术
特殊人群CIN I
21-24岁间,细胞学为ASC-US
CIN I ——建议每间隔12个月复查细胞学,24个月复 查时复行阴道镜 ——随访HPV-unacceptable ——连续两次随访结果阴性,建议之后仅行常 规筛查
或 LSIL的
特殊人群CIN I
21-24岁间,细胞学为ASC-H
I 如阴道镜检满意且颈管内无病变 ——建议每间隔6个月行细胞学和阴道镜的联 合检查至24个月 ——如随访中阴道镜检发现高级别病变或HSIL 持续1年,建议活检 ——HSIL持续24个月,未发现CIN II+,建议 诊断性切除
孕妇发现CIN
I,建议随访不行任何特殊处理
CIN II、CIN III
初始治疗
阴道镜检满意,组织学诊断为CIN
II或CIN III,除妊娠及年轻妇女外,均应行切除或消 融治疗 复发性的CIN II、CIN III建议行诊断性切除 组织学诊断为CIN II或CIN III,但阴道镜检 查不满意,或颈管内组织学诊断为CIN II、 CIN III或无法分级,建议行诊断性切除术, 消融治疗-unacceptable
如细胞学、组织学、阴道镜未发现CIN2+病变,建议产
后随访
孕期不需要进行额外的阴道镜或细胞学检查
特殊人群LSIL——绝经后
未行HPV检查,6月、12月复查细胞学或阴道镜均
acceptable
HPV(-)或阴道镜未发现CIN,建议12月重复细
胞学检查
HPV阳性或重复细胞学检查≥ASCUS,建议阴道镜
HPV(+)细胞学(-)
≥30岁,可以1年重复联合筛查
HPV(+)或细胞学≥ASCUS,建议阴道镜
均阴性,3年重复联合筛查
≥30岁,还可以进行HPV分型
HPV16、18(+),建议阴道镜
HPV16、18(-),建议1年联合筛查
ASCUS
最好行HPV分流
HPV(-),建议3年重复联合筛查
镜
如12月随访为ASC-H或HSIL+,建议阴道镜 24月随访≥ASCUS,建议阴道镜 两次连续随访阴性,改常规筛查
特殊人群LSIL——妊娠妇女
阴道镜-prefered
不能行ECC 21-24岁孕妇,建议同21-24岁妇女的处理
可以将阴道镜推迟至产后6周-acceptable
选择随访观察
——联合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建议3年后复查 (<30岁,细胞学;≥30岁,细胞学+HPV) ——任一项结果阳性,建议复查阴道镜 ——1年或2年的随访复查中如细胞学再次出现 HSIL,则建议行诊断性切除
宫颈管内的CIN I
低度异常、宫颈管内取样结果为CIN
I、阴道 镜活检未发现CIN II,处理除针对CIN I的程 序之外,应于12个月复行宫颈管内取样检查 细胞学为ASC-H、HSIL、AGC, 或阴道镜活 检为CIN 2+,颈管内为CIN I的妇女,具体 处理同指南对相应诊断的具体处理 未行处理的妇女,建议在评估其他异常时复 行宫颈管内取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