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匆匆》的三个译本对比分析
朱自清散文《匆匆》两译本及物性分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9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 Sep.,2018 收稿日期:2018-05-06 作者简介:慕媛媛(1981 ),女,副教授,博士㊂主要从事翻译研究㊁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㊂杨雯婷(1992 ),女,在读硕士㊂主要从事翻译研究㊁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㊂ 基金项目:2017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翻译语料库的安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研究(SK2017A0062)朱自清散文‘匆匆“两译本及物性分析慕媛媛,杨雯婷(合肥工业大学翻译与专业语料库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 要:以朱自清经典散文‘匆匆“的朱纯深和葛浩文译文为例,自建小型语料库,对原文及两个译本进行系统功能语言学指导下的及物性系统分布差异分析,进一步借助典型例句从参与者㊁及物性过程以及环境对比译文与原文的经验表征差异,阐述译文对原文意象与作者意图的再现,讨论翻译过程中选取不同及物性过程所产生的视角变化以及进而导致的意义变化,从而论证及物性系统为散文翻译提供一个有力的分析指导工具,再现原作意象与作者意图,实现意境重构㊂关键词:朱自清;散文翻译;语料库;及物性系统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8)09-0137-05Transitivity Analysis on Two Translated Texts of Zhu Ziqing 's Cong CongMU Yuan -yuan ,YANG Wen -ting(Center for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Specialized Corpora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Anhui 230009,China) Abstract :Taking Zhu Ziqing's classical prose Cong Cong and its two translated texts by Zhu Chunshen and Goldblatt as an exam⁃ple,the study builds a small corpus and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ransitivity system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its two translated tex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ystemat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The study further elaborates the translated texts'reconstructionof the original image and author's intention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in participants,processes and circumstances between source text and translated texts.Also,the change in perspectives and meaning triggered by different choices of transitivity process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re discussed.All these above argue that transitivity system provides a powerful analytical guidance tool for prose translation in reproducing the image and the author's intention and achieving the reconstruction of mood of the original works. Key words :Zhu Ziqing;prose translation;corpus;transitivity system 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散文是一种相对自由的文体,其 艺术触角异常灵活,抒情和议论的功能冶于一炉,而又各有侧重㊂”[1](P191)因而,散文翻译中如何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意象与作者意图,是引起译者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㊂目前,在翻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散文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相差甚远㊂[2](P15)朱自清‘匆匆“一文英译本众多,其中公认度比较高的有张培基译本㊁朱纯深译本㊁张梦井译本和葛浩文译本等㊂当前对‘匆匆“译本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前三个译本中的两个或者三个,且多集中在英译本的句法特征㊁[3-4]修辞翻译㊁[5-6]散文衔接[7-8]和译者风格[9-10]等几个方面㊂而葛浩文译本相较于前三者发布时间较晚,因此,对葛浩文译本的研究以及对比研究相对较少㊂且目前的研究大多侧重句法层面,尚未涉及到语言对现实世界的经验表征㊂而散文在注重文本文学性的同时,也试图通过文学现象或抒情,或叙事,或议论,对现实世界进行表征,将各种经验整合成一个有机体,以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㊂如‘匆匆“一文,作者就通过各种隐喻,将时间实体化,借以抒发时光流逝,而自己只能空叹息的心绪㊂而对经验世界的表征对应到语言分析的语法系统上即指向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系统㊂Halli⁃day [11](P140-165)提出了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其中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征,具体体现在语法层面的及物性系统的构成上㊂及物性系统为语篇分析提供了有力资源,如:黄国文[12-13]曾对唐诗的英译进行系统功能语言学视界下的语篇功能分析㊂葛浩文是美国汉学家,与其他三位译者的文化背景不相同,因此本文研究将葛浩文译本纳入对比,分析对比葛浩文和朱纯深译本在经验表征上的差异性㊂自建小型语料库,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指导下,分析对比‘匆匆“两个英译本的及物性系统分布差异,并通过例证分析说明各译本的经验表征方式,进而阐释译文对原作意象和作者意图的再现㊂一㊁研究设计本研究收集‘匆匆“的原文及朱纯深译本(以下简称 朱译本”)和葛浩文译本(以下简称葛译本),进行去噪平行,自建小型的平行语料库,依照Halliday [14](P106-144)的分类,及物性系统包括参与者㊁过程和环境,其中及物性过程分为物质过程㊁心理过程㊁关系过程㊁行为过程㊁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六个过程类别,借助及物性标注软件TPA Tools,[15]对原文及两个译文以小句为单位进行切分,并标注原文及两个译文的及物性系统,如图1所示,得出各文本的及物性系统分布数据;在此数据基础上,以一些典型句子为例,进一步分析各个译本中小句过程类别㊁参与者以及环境的变化,即译文对原文的经验表征方式变化,进而阐释译文对原文意象和作者意图的重构,从而分析说明及物性系统对散文翻译的指导作用㊂图1及物性系统标注示例二㊁数据结果与分析基于TPA Tools 分析工具,对原文与译文进行及物性标注,得到原文与译文的及物性系统分布如表1所示:表1原文与两译本及物性系统分布参与者过程环境原文数量685739百分比41.4%34.8%23.8%朱译本数量996149百分比47.4%29.2%23.4%葛译本数量895946百分比45.9%30.4%23.7% 从表1中可以看到,与原文的及物性系统分布相比,两个译本均提高了参与者在及物性系统中的比例,由原文的41.4%分别升至47.4%和45.9%,而及物性过程的占比有所下降,由原文的34.8%分别降至29.2%和30.4%㊂观察对比原文及两个译本,发现原文中存在多个小句共有一个动作者,而译文则增加了参与者成分,加强上下文逻辑关联,这一区别与中英语言的差异存在关联㊂进一步结合原文的及物性过程类别分布来看,数据结果如表2所示:表2原文与两译本过程类别分布 过程文本 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存在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总计原文数量392732357百分比68.4% 3.5%12.3% 5.3% 3.5%7.0%100%朱译本数量424822361百分比68.8% 6.6%13.1% 3.3% 3.3% 4.9%100%葛译本数量3841112359百分比64.4%6.8%18.6%1.7%3.4%5.1%100% 从表2可以看到,原文共有57个过程小句,其中物质过程占据主导地位(68.4%),其次是关系过程(12.3%)㊂就文本过程小句总数量而言,葛译本与原文过程小句数量基本一致,而朱译本的过程小句数量则有所上升,由原文的57上升至61㊂从及物性过程分布来看,两个译本基本遵循原文及物性过程的分布倾向,其中朱译本的及物性过程分布与原文更为接近㊂但是相较于原文,葛译本在以物质过程作为主导过程小句的同时,明显提高了关系过程小句在文中的比例,由原文的12.3%上升到13.1%和18.6%,而降低了物质过程占比,由原文的68.4%降至64.4%㊂物质过程是 做”的过程,是对外部世界的表征,侧重事件和动作性,而关系过程是 是”的过程,将一个经验片段与另一个相关联,侧重关系的83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建立与概念的表达㊂原文物质过程占68.4%,表明原文注重建立与外部世界的关联,侧重通过事件和动作来描述客观世界,从不同侧面表达作者对光阴流逝,而自己只能空叹息的心情㊂葛译本对这两个过程分布的不同倾向指向对原文经验表征方式的差别,即译文在遵从原文 叙事性呈现”的表征方式之外,对经验片段的关联性有所凸显,侧重关系化和概念化㊂三、译文对比与分析在表征过程中,即使两个译本的小句过程类别与原文相同,有些小句的参与者和环境也发生了变化㊂而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选择即意义,不同的选择也对应了译者不同的表达意图㊂以下以一些典型句子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分析㊂例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㊂朱译本:Swallows may have gone,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turn;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greening;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葛译本:The swallows may go,but they will return another day;the willows may whither,but 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the peach blossoms may fade and fall,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例1出自原文的第一段开头,由三个排比分句组成,且每个分句包括两个小句,前一个小句是物质过程,后一个小句是存在过程,采取 有+动词”这种表达方式,本该是 事物”的存在物(existent)在这里被识解为自然界中的自然更替现象,是对常规表达的一种偏离,作者这种表达的背后是对时间流逝的客观性的描述,更能与后文引出的日子 一去不复返”形成明显对比㊂对这一开篇立意之句,两个译本在表征方式上各不相同,详见表3㊂表3例1译文及物性分析对比译文参与者过程环境朱译本分句1动作者:swallows存在者:a time of return物质过程:have gone存在过程:(there)is分句2动作者:willow trees存在者:a time of regreening物质过程:have died back存在过程:(there)is分句3动作者:peach blossoms动作者:they物质过程:have fallen物质过程:bloom时间:again葛译本分句1动作者:swallows;动作者:they物质过程:go物质过程:return处所:another day 分句2动作者:willows载体:they;属性:green物质过程:whither关系过程:turn时间:again 从表3中可以看到,两个译本在及物性过程的选择上均与原文有所差别㊂其中朱译本与原文差别较小,除了分句3的第二个小句由原文的存在过程变为物质过程外,其余小句过程类别均与原文一致,而葛译本基本除了分句2的第二个小句采用关系过程来诠释,其余小句都是物质过程,其中分句2后一个小句采用了体现 归附”性的动词 turn”,将原文的动作性过程识解为属性 green”,与原文所要表达的自然更替相背离;而在其他小句的处理上,全部表征为动作性的物质过程,侧重动作性,而没有体现出原文表达的自然更替,与原文作者的表达意图存在差距㊂单从过程类别来判断,朱译本比较贴合原文㊂但是朱译本每个分句的第一个小句均选用了 have gone”㊁ have died back”以及 have fallen”等动词的现在完成时来表达物质过程,葛译本则使用了一般现在时㊂从语法角度出发,现在完成时的动作是发生在过去,持续到现在,而一般现在时多用于描述恒定不变的事物,与时间流逝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一点相契合,因而在动词选取上葛译本更为恰当合理㊂总体来看,此例中朱译本对原文作者的思想意图还原度较高㊂例2: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朱译本:If they had been stolen by someone,who could it be?Where could he hide them?If they had made the escape themselves,then where could they stay at the moment?葛译本:Are they stolen by someone?Then,by whom?And where are they hidden?Or do they run away by themselves? Then,where are they now?原文五个过程小句中,除了第二个小句 那是谁”是关系过程,其余均为物质过程㊂原文中前半部分将时间比喻成有价值的实体,读者在读到 偷”和 藏”这类字眼时,会在脑子里进行信息加工,认为只有类似珠宝这种有价值的事物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进而产生 偷”和 藏”这样的行为,有价值的事物在人脑中进行信息加工时被投射到时间这一范畴,形成隐喻,而时间在现实生活中也十分珍贵,这一隐喻符合人类的认知经验㊂后半部分 逃走”将时间图示化为可以移动的实体,而人作为认知基本点保持不动,这样随着时间的移动,离人这一认知参照主体越来越远,作者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更能凸显时间流逝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表达出了时间流逝的不留情面㊂该例中作者通过一系列动作性的识解,将时间实体化,更能带给读者时间流逝的强烈感受㊂两个译本的及物性过程选择与原文基本相同,但是具体表征过程仍然各有不同,具体如表4所示:931 第9期朱自清散文‘匆匆“两译本及物性分析表4例2译文及物性对比译文参与者过程环境朱译本小句1动作者:someone;目标:they物质过程:had been stolen小句2被识别者:it;识别者:who关系过程:be小句3动作者:he;目标them物质过程:hide地点:where小句4动作者:they;目标:the escape物质过程:had made小句5载体:they关系过程:stay时间:at the moment葛译本小句1动作者:someone;目标:they物质过程:are stolen小句2动作者:whom;目标:(省)物质过程:(省)小句3目标:they物质过程:are hidden地点:where 小句4动作者:they物质过程:run away小句5载体:they关系过程:are地点:where 除了最后一个小句,两个译本及物性过程基本原文对应㊂两个译本中均使用了 stolen”和 hide”,原文前半部分的隐喻得到很好的保留㊂但是两个译本都将该例中最后一个小句表达为关系过程,两项之间的关系涉及地点,原文中 到”这样的一个动作性没有体现出来,而是将 移动到哪里”这样一个概念直接作为环境成分,原文中时间是可移动的物体这样一个概念被静态化了,没有保留原文对时间的隐喻,而这可能导致原文的文本效果有所减弱㊂此例中朱译本将第四个小句中的 逃走”这一物质过程名物化为 had made the escape”, 逃走”对应 escape”,将过程表征为名词,使该动词成为新的名词词组中的事物角色而非小句中的过程,时间这一概念进一步具体化为事物,似乎是时间自己在努力的逃离,使得时间更为实体化,形象更为生动,因而译文这种处理方式起到了很好的修饰作用㊂总体来看,两个译文在处理上都存在不恰当之处,但是基本都能保留原文作者的意图㊂例3: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㊂朱译本: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have been given to spend,but I do feel my hands are getting empty.葛译本:I do not know how many days I’ve been given,yet slowly but surely my supply is diminishing.该例句前一个小句是心理过程小句, 我”是感知者(sensor), 知道”是心理过程, 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是感知现象(phenomenon),其中 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又是个物质过程, 给”这个词将时间这个抽象概念实体化了,暗含了时间是一个有价值的事物,可以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㊂后一个小句 是”表关系过程,载体(carrier)是 我的手”, 空虚”是属性(attribute),描述了一种渐渐失去的状态㊂两个小句前后呼应,从 他们给”到 我的手渐渐空虚”,时间这一物体处在不断消耗的状态,暗示时间不断流逝,不因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㊂两个译文第一个小句均采用与原文相同的及物性过程,第二个小句表征方式则不尽相同㊂详见表5:表5例3译文及物性对比译文参与者过程环境成分朱译本小句1感知者:I;现象:how many days I havebeen given to spend(其中:范围howmany days,受益人I,物质过程havebeen given,原因to spend)心理过程:don’t know 小句2感知者:I;现象:my hands are gettingempty(其中:载体my hands,关系过程are getting,属性empty)心理过程:feel葛译本小句1感知者:I;现象:how many days I’vebeen given(范围how many days,受益人I,物质过程’ve been given)心理过程:do not know 小句2动作者:my supply物质过程:is diminishing 两个译本第一个小句均采用心理过程,但在感知现象的处理上各有不同㊂根据上文分析, 给”这一字眼的处理应当是译文需要尤为注意的地方㊂朱译本在原文基础上另加了 to spend”这一原因环境成分,将时间识解为可以消费的实体,在 给”字的处理上虽与原文有所差别,但通过巧妙地处理,使得原文隐喻的源域更加清晰,保留了原作的意图㊂反观之,葛译本采取直译手法,原文意象的表达有所减弱㊂第二个小句葛译本采用了物质过程,动词的-ing形式对应了原文的 渐渐”,将原文中要表达的”剩余时间 物化为人,朱译本则在原文基础上加了 I feel”这一心理过程,将原文的过程小句识解为现象,原文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明确表达㊂此处两个译本均存在合理之处㊂综合以上数据解释以及结合例句分析,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同的及物性过程选取即指向对原文经验的不同表征方式㊂译文与原文的及物性过程相一致的情况下,不同的参与者㊁环境以及过程选词导致的语义差别都可能会影响到小句的表征方式㊂译文与原文的及物性过程不对应的情况下,译者可能更多地侧重另外一种经验表征方式,从而进一步影响对04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原文意象和作者意图的阐释㊂综上所述,散文通常借助大量文学形象对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进行表征,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借以表达作者的意图㊂作者借助语言的语法系统这一可供选择的意义系统,将脑中不同的经验片段整合㊁投射以及联系,从而实现写作意图㊂因而,在个体的语言选择以及意义表征方式中就蕴含着作者的意图㊂及物性系统作为经验表征的语法资源,不同的过程类别选择会对原文意象与作者意图重构产生影响,即使是相同的及物性过程,选择不同词语在语义上有所差别,也会对小句意义产生影响㊂正如Fairclough [16](P180)所言: 选择哪种过程来表达现实世界中实际发生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文化㊁政治或意识形态意义”㊂文本翻译过程中选取不同的及物性过程类别,视角也会发生变化,意义也随之改变㊂因而译文在对原文重构的过程中,及物性过程变化就不单单是形式变体,更多的是一种意义变体,意味着语义层在语法词汇层面的重新联接与投射㊂如何在分析原文及物性系统分布,正确把握原文意象与作者意图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及物性过程对原文意象和作者意图进行重构,应当是译者在翻译此类文本时提高译文质量的途径之一㊂ 注释: (1)原文及译文来源参照网页https :// /note /553113013/?type =like 及其他相关发表作品㊂ 参考文献: [1]林非.‘中国现代散文史“绪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03):195-207.[2]张保红.美的感悟㊁传译与创造 以刘士聪‘落花生“英译文为例谈散文翻译[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21(03):15-20.[3]李琳,刘波.基于自建小型语料库的‘匆匆“两英文译本的句法特征之比较研究[J ].外语与翻译,2010,13(04):159-160.[4]刘克强.基于平行语料库对朱自清‘匆匆“三译本翻译特征分析[A ].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2014,(03):331-333.[5]闵西鸿.‘匆匆“两译本修辞翻译风格对比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113-115.[6]邹斌.张培基译‘匆匆“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赏析[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01):65-67.[7]辛春晖.谈译文的形式与内容 比较张培基和张梦井翻译的朱自清散文‘匆匆“[J ].长春大学学报,2005,15(05):43-46.[8]吕桂.主位推进在汉英翻译实践中的作用 以朱自清‘匆匆“两个英译本为例[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03):126-128.[9]曾琳琳.谈译者的风格 比较朱自清‘匆匆“的两个英译本[J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71-74.[10]崔红叶,邓睿.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 以‘匆匆“两译本为例[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134-135.[11]Halliday 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unction [A ].In Lyons J.(ed.)New Horizons in Linguistics[C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0:140-165.[12]黄国文.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清明“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5):1-6.[13]黄国文.对唐诗‘寻隐者不遇“英译文的功能语篇分析[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05):67-70.[14]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s.)[M ].London :Arnold ,1994.[15]慕媛媛.基于语料库的叙事文本翻译概念识解研究[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7.[16]Fairclough 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M ].Cambridg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2.(责任编辑 吴明东)141 第9期朱自清散文‘匆匆“两译本及物性分析。
_匆匆_三种译文之比较_李丹

What's the rush? 干吗这么急匆匆的?而且主语 不受韵律、情节的约束,是一种灵活随便、轻松 译文而言,张用了一般现在时,表示恒常的事
一般是人。在本文中,他指的是时间的匆匆流 自如的文体。散文作者可以无拘无束地直抒胸 实,与他所表达的文章主旨:时间的匆匆流逝是
逝,此种译法与原文不甚相符。rush 发音较短, 臆,独抒性灵,因而文如其人。 散文最真实,最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浑然一体的,并暗示
共鸣,同时意识到应当珍惜眼前的时间。这样一 泛指柳树,不指杨树,所以张梦井译的 poplar 和谐等属性。这说明语音层面是蕴涵意义的。例
篇美文自然翻译者众,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 and willow 看来符合原文,但实际上有些画蛇 如:我不禁汗涔涔泪潸潸了。张培基译文:At
篇是三位大师朱纯深、张培基、张梦井的译作。 添足。此外,他此句译的冗长,不符合自然规律 the thought of this, sweat oozes from my fore-
感到琅琅上口,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应该 but I do feel my hands are getting empty.”这 语教育出版社,2001.258.
说,谁在译文中抓住了这一特点,谁就离成功更 里的转折太突兀,从一无所知一下跳到两手空 [2]王正仁.简谈刘炳善的散文翻译风格[J].山西
近了一步。
距,原文匆匆表达的更接近于一种状态,时间流 是译者对原作风格的传达,二是译者自己的翻
通过对三篇译文的翻译的对比分析,我们
逝的状态,它每天都在发生,时刻都在流逝。相 译风格。其实两者是一个问题,即译者通过对原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要想翻译一篇好的中译英
比之下,“Transient Days”似乎更符合原文的意 作风格的把握运用自己的翻译技巧和手段,包 作品,尤其是散文作品,一定要在文字翻译的同
《匆匆》三种译文之比较

作 品, 尤其是散文作品 , 一定要在文字翻译 的同 时保 留原散文的韵律感 , 否则这个 翻 为流传的散 张先生在力求选词得 当,语句 自然流畅的同时 的音色有强烈、 广 精致 之感 , / 、 / 而 u / 等通 常传达 /o , , AI a I 文 ,匆匆》 《 就是其 中之一 。 阐明了时间匆匆流 又不拘泥于计较词句上 的得失 。他把语篇神韵 高雅 、滞重感 , e、 等元音给人以急促感 , 它 逝无法挽留的特性 。 本篇散文没有华丽 的词藻 , 摆在第一位 , 追求既能完美地表达原文信息、 原 / 等长元音让人感 到轻松 和舒缓 。辅音中 、 i : / 用了许 多生活 中平实的词汇 ,让 人产生强烈的 文功能、 又能译 出原文 的风格与韵味。 古时杨柳 / 、 / s / 等给人平和感 , 与流音常暗示流畅、 /w 鼻音 ol a 这说明语音层 面是蕴涵意义的。 例 共鸣 , 同时意识到应当珍惜眼前 的时间。 这样一 泛指柳树 ,不指杨树 ,所 以张梦井译的 pp r 和谐等属性 。 篇美文 自 翻译者众 ,而其 中最有 代表 性的三 ad wlw 看来符合原文 , 然 n i l o 但实 际上有些 画蛇 如 :我不禁汗 涔涔泪潸 潸了 。张培基译文 : t A h t o g t f t i .s a o e 0 m e o 他此句译的冗长 , 不符合 自然规律 t e h u h o h s we t o z s l my f r - 篇是三位大师朱纯深 、 张培基 、 梦井的译作 。 添足。此外 , 张 三位都是学者 出身 ,多年来从事英 汉翻译 的教 的表达方法 。 朱纯深译 的 w yso l 01d y ha n er tc o n my cek. 纯 深 h h ud 1 as 1 " ed a d t s r Ue dw he s a i 朱 学与研究 , 并且有大量有代表性 的译作 问世 。 其 l v S nvrt r un 比较僵 硬 , 以套用 译 文 : l d w a s s rn n myfrha , e e U, ee o e r? a t 可 Ar y s eti t t g o oeed a e ai e o d l d y o e oe e ̄n vr e n e sw ln p i r 中张培基 的名气似乎更胜一些 ,在 当今 中国翻 Th go od a s ae g n frv r e e r- a d t r eig u n my ee. 然 , a l ys 显 张译文 译界有着重要的地 位。在此 , 我们且抛去声名 , r .o um 中的 oZ 和 tcl 二字发音轻缓 , 地表达 E S rk i e 传神 从各篇译文句子结构 、用词上 比较分析一下 好 的译 文不 仅要在 内容上 忠实于原文 , 而 了作者 因紧张 、焦虑、羞愧而 出汗和流 泪的情 哪种更符合朱 自清原文清新 , 畅的风格 。 流 且还应该考虑英语读者 的需要 ,符合英语 的表 景 。而朱译文没有表达出这层 意思 。 文章 的题 目《 匆匆》 三人就译 的各有千秋 , 达 习惯 ,具有与原文相应 的或较好的条理性和 朱纯深的译文追求语 词的文学性和语感 的
《匆匆》译本比较与评析

匆匆》译本比较与评析朱自清先生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这篇《匆匆》写于1922 年,正值“五四”落潮时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打击,但是作者虽彷徨但仍不失对生活的热切盼望,流露出对生命、对青春的无比珍视,对有限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文章共五段,有一种淡淡的哀伤色彩,颇像一首小的散文诗,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语言充满节奏感,内容饱富诗意。
作者多用排比句式,形式工整,句式灵活,语言极富感染力。
运用大量生动的比喻,文采飞扬。
文章结构精巧,层次清晰,首尾呼应。
那朴素隽永的抒情气息,加上淳朴简练的文字,读来真是一种享受。
翻译一篇这样的文学作品绝非易事,但通读三篇译文,我认为各有特色,都较为准确地再现了原文的伤感惋惜的感情色彩。
因张培基先生的两篇译文变动并不大,他的译文2 只是在原译文基础上略加修改,因此分析报告把他的译文2 作为研究对象。
现就朱纯深和张培基的译文进行比较,对其各自的语言特色加以分析。
对比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朱译: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turn ;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greening ;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 ,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张译:If swallows go away,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if the willows wither ,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 ;ifpeaches blossoms fade ,they will flower again.分析:两人的译文都采用排比句,句子结构类似,也与原文形似。
但是,朱的译文最后一个分句没有使用thereisatime of 的句式,变为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 ,气势上就没有三个完整排比句强烈,给人以没有很好地收尾的感觉。
汉英语言对比论朱自清(匆匆)

汉英语言对比论朱自清(匆匆)论朱自清《匆匆》不同译本《匆匆》是朱自清先生一片很有名的散文,其中所运用的语言朴素而又有富有独特的韵味和诗意,准确的表达了作者对时光荏苒的惋惜之情。
以下是我根据三个不同的此文的翻译版本以汉英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的评论。
这三个译本分别是由朱纯生、张培基和张梦井翻译。
首先从他们的题目开始看起。
他们将“匆匆”分别翻译为Rush,Transient Days and Days Gone By. Rush的本意是疾奔或急速的冲进,含有匆忙的意思;Transient Days指向比较模糊,并且显得有些冗长,体现不出匆匆那种急促的感觉;Days Gone By虽然有时间流逝的意思,却没有将时光局促失去的意思表达出来。
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与原文表达的意思的贴近度上看,Rush更有一种时光飞逝的味道。
其次,根据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的对比,英语更注重抽象性的表达,而汉语更注重具体性的表达。
在正文里,朱自清先生只是用一种很平常的语气诠释出对时间变幻的惆怅感,而这三个一本却分别用不同的时态表达了出来。
第一个版本“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turn”作者用了may来表达可能性,并且语气较弱;第二个版本“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作者用了will这种将来时态;第三个版本“When the swallows have gone, there is still time to return”作者用了完成时态。
对比来看,朱自清先生的那种及轻淡又显一丝哀愁的语气用可能是来表达是最好不过的,语气和意味都比较符合语境。
正是因为英语注重抽象性的表达,不同的译本才会将本来比较简单具体的语气以较为抽象的不同的时态表达出来。
还有对于这一句“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的翻译,也体现出了英语注重被动的表达,而汉语注重主动的表达。
朱自清 《匆匆》的翻译对比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张译:At the thought of this, sweat oozes from my forehead 张译 and tears trickle down my cheeks. 朱译:Already sweat is starting on my forehead, and tears 朱译 welling up in my eyes. 朱选择了 start:to make a beginning on something, 只是一个简单 的开始的动作。张的ooze:come or flow out slowly.慢慢流出,更能 体现”涔涔”的那种动感美。朱的well up:flow or rise like water from a well (像泉水般流出、涌出),well up 用在此处似乎不合 适宜, trickle down:cause something to flow in a thin stream 使 成小股流动,更符合原文意境。
朱的oblonganyshapelongerthanwide牛津英汉双解词典由此可指它表示的方形一般是长方形之类的较规则形状但揣测原文意义应该是指像方形的块状物可能并不很规则据此张所用的squarishpatches似乎更能准确地表达洒在地上的阳光的形状
翻译根 子。这种情绪使我受到一点点表扬都会感 到难为情,使我怎么也说不出一个“不” 字。也是我不敢向父母多要一分钱。此外 ,这种缺乏信心的情况也影响了我对钢琴 的热爱
《匆匆》朱纯深、张培基英译文比较赏析
朱纯深、张培基先生都对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匆匆》进行了翻译,两位大师在充分理解和 把握原文的基础上,运用娴熟的翻译技巧产出的译文各有特色。下面我们将对比分析两位译文 的部分精彩字句,学习其巧妙的翻译技巧,体会翻译中的高深学问。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朱译: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turn; 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greening; 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 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 张译: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 If willows wither, they will turn green If again. If peach blossoms fade, they will flower again. 原文开篇就是一个排比句,句子看似短小,实则翻译起来颇有难度。我们知道,英语是“重形 合”的语言,也就是说它强调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而汉语重“意合”,更注重传达句子意思而 句式较松散。因此,在翻译次句时,首先要考虑采用一个什么样的英文句式来衔接并体现原文 的逻辑关系。两种译文都采用了相同的句式,力求达到“形似”。朱的译文选择了”but”轻微转 折连词来衔接,且使用了”there is a time of “近于直译原文的句式,但最后一部分却改用”they will bloom again”, 使得整体句式稍未完整;而张培基则全部采用条件句”if” 衔接,既体现了句子 间的逻辑关系,又对应了原文的三个并列句,况且以”if”从句为首,还使人想起英国诗人雪莱的 名句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away, 有助于烘托原文的韵味。
谈主位推进模式在译语语篇中的再现——《匆匆》三个英译本的比较分析

a ay e t r e En l h ta sae e s n f” u h f h i i g I c n ld st a ft e t n lt r h l n t h o n c in n h n e f n lz h e gi r n ltd v ri so R s ”o u Z q n . t o cu e h ti h r sao o d o o t e c n e t s a d c a g s o s o Z a s o t e t e s a d r e s o e s u c a g a e wh n t e r r a i n h i o re o a g tln u g t e h y c n b t rr — ra e t e h h me n h me ft o r e ln u g e h y ae o g n z g te d s u f tr e a g a eI h n t e a et e c e t h h i c s e t xu lme nn n h ne p ro a a i g o h r i a e t u h r r ,w e h a g tl n u g n h o r e l n u g a e t e e t a a i g a d t e i tr e s n lme nn ft e o i n lt x.F r e mo e g t h n t e tr e a g a e a d te s u c a g a e h v h
译文对比评析从哪些方面

译文对比评析从哪些方面匆匆英译文对比赏析(1)匆匆译文1:Transient Days译文2:Rush(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译文1: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 If willows wither, 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 If peach blossoms fade, they will flower again.译文2: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 is a time to return; 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greening; 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 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3)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译文1:But, tell me, you the wise, why should our days go by never to return? Perhaps they have been stolen by someone. But who could it be and where could he hide them? Perhaps they have just run away by themselves. But where could they be at the present moment?译文2:Now, you the wise, tell me, why should our days leave us, never to return? ----If they had been stolen by someone, who could it be? Where could he hide them? If they had made the escape themselves, then where could they stay at the moment?(4)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匆匆》的三个译本对比分析翻译大家常说好的翻译作品要忠于原文,完全了解原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风格;并把握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挖掘作者原作中的内涵,捕捉原作里的神韵之美,以及丰富的感情。
为了对比散文《匆匆》的三个不同译本我他特意查了一下《匆匆》的写作背景,然后读了几遍原文,深深地体味了一下朱自清的写作情感。
顿时,感受到了朱自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焦急和惋惜之情。
再读《匆匆》,似乎在听一首好听灵动的音乐,那朴素平淡的抒情气氛,优美的了律动美,委婉流畅悠远的的音律美油然而生。
然后再欣赏三个不同的译本,我或多或少感受到了三个译本各自不同的特点。
乍眼一看,我特别喜欢张培基先生的译本,我觉得他译的真好。
因为我看他的译文时,感受到了原作丰富的思想感情,浓厚的感染力,以及原文的美和意境。
但是经过仔细品味,我发现其实三个译本各有千秋,不能单单说谁译的好与不好,只能说谁翻译的比较准确,更能符合原文之美,原文之意,原文之味。
以下是我对三个译本的对比分析欣赏:(朱纯深,张培基,张梦井先生的译本)对比一:题目。
朱纯深译文:Rush张培基译文:Transient Days张梦井译文:Days Gone ByRush的意思是快速移动;急促;有仓促之意。
我认为时间虽然短暂,但也不至于仓促过往,rush 没有美感,也不符合原文所表达匆匆之意,不太妥帖。
Transien t的意思是转瞬即逝的,短暂的(continuing for only a short time )把时间匆匆流逝,时间短暂之意表达的淋漓尽致,似乎让人觉得时间犹如过往云烟,捉不住,摸不着,与原文匆匆之意相符合,且具有美感。
Go b y的意思是流逝,过去(to past)多指时间的推移,不能表达匆匆之意。
综上所述,Transient Days更为贴切,而其他两个就欠妥帖。
对比二:朱纯深:Swallows may have gone, but there is a time to return; willow trees may have died back, but there is a time of re-greening; peach blossoms may have fallen, but they will bloom again.张培基: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 If willows wither, 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 If peach blossoms fade, they will flower again.张梦井:When the swallows have gone, there is still time to return; when the poplar and willow trees have become withered, there is still time to see green; when the peach flowers have already faded, there is still time to blossom.三人都运用排比句,句子结构类似,与原文形似,且读起来朗朗上口,自然流畅,气势强大,节奏感鲜明。
朱纯深的译文略显单调,不能引发读者的联想,有点喝白开水的感觉,缺少那么点儿味道。
但他but这词用得好,but表达转折之意,更加突“出燕子去了,有再来之时,杨柳枯了有着再绿之时,但是-----时间却一去不复返,这更符合汉语的意合。
”张培基用if从句,让读者思绪万千。
If的释义:depending on another thing happening or being true,表达了很强的逻辑性,更重要的是,if从句的使用不仅使译文形似,神似,更与原文意合,捕捉到了大了自然物荣枯,时许变迁的现象,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的必然性,而且他运用一般现在时,更加表达了时间流逝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我觉得这点特别好,一般现在时,可以准确表现出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即时间的流逝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而发生改变,所以让人明白珍惜时间的必要性,这就很准确的表达出朱自清的原文之意。
张梦井用when从句,其效果也极具逻辑性,也突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另外,我觉得他still这个副词用得好,强调了了自然枯荣,任然再生,但时间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
对比三:朱纯深:Now, you the wise, tell me, why should our days leave us, never to return?张培基:But, tell me, you the wise, why should our days go by never to return?张梦井:But please tell me, the genius, why then have my days gone and never returned?朱纯深用leave一词,将时间拟人化,蕴含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悔恨之情。
似乎我们不珍惜时间,所以时间离我们而去,这有利于激发人们反思,促使人们珍惜时间。
张培基用go by ,则表达了时间客观流逝,过去。
张梦井用gone 则强调了时间“过去”。
相比之下,张培基的leave用的比较好,自然贴切的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之情。
朱纯深,张培基用的the wise,比较好,自然亲切,而且有智者之意,具有美感,深意。
而the genius,是天才的意思,有智慧的人很多,但天才却只有少数。
所以the wise 更具有普遍性,易于读者接收,认同。
对比四:朱纯深:If they had been stolen by someone, who could it be? Where could he hide then? If they had made the escape themselves, then where could they stay at the moment?张培基:Perhaps they have been stolen by someone. But who could it be and where could he hide them? Perhaps they have just run away by themselves.张梦井:If some people have stolen them, then who are they? And where are they hidden? If they have escaped by themselves, then where are they now?这一部分译文相比而言,张培基译的比较好,因为此处,他大部分用了被动语态。
朱自清的原文主要写时间匆匆,时间之短暂,其主体是时间,而不是人。
所以被动语态就特别符合原文之意,也保持了原文之风。
张培基用perhaps表示猜测假,有种神秘的感觉,艺术效果,让人住捉摸不透时间的流逝。
而if 则表示客观猜测,感情色彩不浓烈,不能表示那种“捉摸不透”的感觉。
所以,张培基用perhaps极具艺术效果,和浓烈的感情色彩,让人联想到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等人们发觉时,不禁叹息时间流逝,于是焦急地寻寻觅觅,想找回流逝的时间。
这更启迪人们对时间的珍惜。
对比五:朱纯深:I do not know how many days I have been given to spend, but I do feel my hands are getting empty.张培基: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am entitled to altogether, but my quota of them is undoubtedly wearing away.张梦井: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have been given, but the in my hands are becoming numbered.Give是“赠送给予”的意思,entitl e“有资格有权利得到”,entitle隐含的信息就是时间很珍贵,我们只有珍惜时间才能拥有时间,利用时间。
,所以entitle比give更妥帖。
“but I do feel my hands are getting empty”与原文形似,但比较抽象。
而“but my quota of them is undoubtedly wearing away. ”比较形象化具体化,quota有配额,定额,定量之意,突出时间是有限量的,而wearing away 让我们感受到了有限的时间一点一点的消耗,磨损。
“but the in my hands are becoming numbered”numbered是有限的时日不多的意思,与原文意思有差异。
作者不是说我们时日不多了,而是想说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是有限的。
所以相比之下,张培基的译文符合原文的意境。
对比六:朱纯深Taking stock silently, I find that more than eight thousand days has already slid away from me.张培基:Counting up silently, I find that more than 8,000 days have already slipped away through my fingers.张梦井:Counting silently, eight thousand days have slipped.take stock是估量估计,count up 计算总数(to calculate the total number of time.),count是数数,count up比较得当。
Slip滑过,slid away悄悄溜走,slip away(时间)逝去过去,比较妥帖。
张培基直接用数字8000表示流逝的日子之多,比较清楚的表现时间流逝之匆匆,人们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数字,以引人注意,引人深思。
对比七:朱纯深:Already sweat is starting on my forehead, and tears welling up in my eyes.张培基:At the thought of this, sweat oozes from my forehead and tears trickle down my cheeks. 张梦井:I can’t help dripping with sweat and weeping many tears.在最后一句画面感很强,画面里有不同方式的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