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超高层写字楼楼核心筒研究汇编

合集下载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高层办公建筑是城市的地标建筑之一,其核心筒设计可以说是整个建筑结构的灵魂所在。

核心筒是指建筑物内部的主要承重部分,通常包括楼梯、电梯和设备间等,承担着建筑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核心筒设计的功能1. 承重功能核心筒作为高层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之一,起到了支撑整个建筑的重要作用。

在地震、风荷载等外部作用下,核心筒能够有效地分担建筑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功能分区核心筒内部通常包含了楼梯、电梯、管道等功能区域,为建筑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便利。

良好的功能分区设计能够提高建筑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提升了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3. 建筑外观在一些设计精良的高层办公建筑中,核心筒的设计往往也会影响到建筑的外观和风格。

通过巧妙地设计核心筒的形状和结构,可以使整个建筑呈现出独特的外观,成为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二、核心筒设计的研究现状1. 结构形式目前,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的结构形式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国内的应用最为广泛,其具有成本低、施工方便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自重大、密肋开口的问题;而钢结构由于其轻、强、抗震等特点,也逐渐受到了设计师的青睐。

2. 抗震设防随着国家对建筑安全的重视,高层建筑核心筒的抗震设计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目前,一些先进的抗震结构设计和加固措施已经被引入到核心筒设计中,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3. 绿色环保在当今社会,建筑的绿色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核心筒设计中,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到结构设计中,成为了研究的新课题。

通过利用可再生材料、减少能耗等手段,使核心筒设计更加环保。

三、核心筒设计的优化与创新1. 结构优化通过结构分析和仿真计算等手段,可以对核心筒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通过合理的构造布置和剪力墙设置,来降低结构的自重和提高抗震性。

办公建筑--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研究

办公建筑--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研究

高层及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研究高层办公建筑及核心筒设计第一篇,超高层发展简介及办公设计基本要求第二篇、核心筒设计一、核心筒概述----分解核心筒二、平面设计三、竖向交通设计四、辅助空间设计第一篇、高层及超高层简介一、价值点第一篇、高层及超高层简介第一篇、高层及超高层简介第一篇、高层及超高层简介第一篇、高层及超高层简介第一篇、高层及超高层简介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规模及有效率1、相关因素1)建筑场地2)投资规模3)使用要求4)有效使用效率5)建筑形体6)体型美学第一篇、办公设计基本要求客观设计2、有效使用效率1)防火分区(2000平方)2)消防电梯数量1500平方一台1500~4500平方二台3)超高层的特殊性3、经验建议综合上述因素,通常建筑高度与标准层面积选择参照如下:100米以内1500平方米100~200米2000平方米在250米左右时其标准层的面积为2200~2500㎡较为合适。

更高时应用”有效使用效率””建筑形体”来综合判定!超高层建筑由于纵向交通的关系,所需核心筒面积较大,而标准层面积一味地控制在2000㎡以内,势必造成使用效率的降低,不经济,同时也不利于办公空间的布置。

但如果平面规模过大,进深过大则内部交通流线组织、防火分区、疏散距离、建筑体形处理等将会出现问题。

第一篇、办公设计基本要求4、国内外超高层办公建筑标准层面积实例:镇江超高层:38层1912㎡西安绿地中心48层2000㎡日本世贸中心:40层2458㎡香港中银:70层2030㎡东京阳光:60层3187㎡纽约世贸中心:110层2711㎡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0层3364㎡二、高层办公建筑深进尺度、层高及净高1、办公室尺度第一篇、办公设计基本要求>20m (超深度空间)通道宽11~19~(深度空间)4~5m (浅度空间)6~10m (中度空间)尺度控制经验值:根据使用功能、建筑规模、有效使用面积数、室内空间尺度的重组灵活性与实用性,自然采光的环境卫生、视觉空间感受等综合因素,超高层办公建筑的标准层房间进深尺度以10~15m 为宜。

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研究

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研究

摘要 针对一线城市的CBD核心区的超高层办公建筑,以广州珠江新城几个超高层办公项目的设计为例,通过其核心筒布局形式的对比研究,在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灵活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各自不同形式的优缺点。

关键词 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实用率;舒适性;安全性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e rapidly nowadays while more and more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are designed and built. The author was ever involved in some super high-rise office project in Guangzhou Zhujiang New Town, The paper compares four projects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several Core Tube configuration, in order to find out a more reasonable form under a certain condition.KEY WORDS Super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 Core Tube; Utility ratio; Comfort; Safety中图分类号 TU241.8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3.06.068文章编号 1000-0232(2013)06-0068-05作者简介 广州侨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广州 ,510000)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研究Analysis on Core Tube Configuration form for Super High-rise Office Building 杨欣荣 Yang Xinrong1 前言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按结构类型,布局类型或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很多形式,低区的核心筒与高区的核心筒设计沿竖向过渡也会有较大变化。

办公建筑--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研究

办公建筑--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研究

办公建筑--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研究办公建筑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研究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办公建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展现着城市的繁荣与活力。

而在这些高楼大厦的内部,核心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建筑的心脏,为整个办公空间提供着关键的功能支持。

高层办公建筑的核心筒通常包含了电梯、楼梯、卫生间、设备用房等垂直交通和服务设施。

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效率、安全性以及空间品质。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电梯系统在核心筒中的重要性。

电梯是人们在高层建筑中垂直移动的主要工具,其数量和布局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使用人数以及功能需求进行精确计算。

如果电梯数量不足,会导致高峰期人员等待时间过长,影响工作效率;而电梯数量过多,则会占用过多的核心筒面积,降低可使用的办公空间。

此外,电梯的速度和分区设置也十分关键。

对于超高层建筑,通常会采用高速电梯,并进行分区运行,以减少人们的出行时间。

楼梯作为紧急疏散通道,在核心筒设计中同样不容忽视。

根据建筑法规的要求,楼梯的数量、宽度和疏散距离都有严格的规定。

楼梯需要布置在合理的位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

同时,楼梯间的防火设计也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阻止火势蔓延。

卫生间的布局也是核心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卫生间的数量要满足使用人数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到男女比例的差异。

其位置应尽量靠近办公区域,方便人们使用,同时又要避免对主要交通流线造成干扰。

此外,卫生间的通风和排水设计也至关重要,良好的通风可以保持空气清新,而合理的排水系统可以避免异味和堵塞等问题。

除了上述功能区域,核心筒还容纳了各种设备用房,如空调机房、配电室、消防泵房等。

这些设备用房的布局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运行要求、维护便利性以及对周边空间的影响。

例如,空调机房需要靠近空调风道的布置,以减少管道的长度和阻力;配电室要靠近用电负荷中心,以降低线路损耗。

在核心筒的平面布局方面,常见的形式有中央核心筒、偏心核心筒和分散核心筒等。

高层超高层核心筒归纳整理

高层超高层核心筒归纳整理

核心筒归纳整理
2电梯 + 1楼梯
模式D
舟山临城10# 特点: 1. 电梯与楼梯对列。 2. 面宽小,进深大。 3. 前室面积较小。
绿地成都2#
万城华府 空中花园C-D
核心筒实例
核心筒归纳整理
2电梯 + 1楼梯
模式E
特点: 1. 电梯与楼梯并列。 2. 面宽大,进深小。 3. 前室面积较大。
浦江名邸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6.1.1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6.1.1.2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 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超过十八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屋顶可以不连通),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部分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 单元式住宅。
核心筒实例
核心筒归纳整理
3电梯 + 2楼梯
模式J
特点: 1. 电梯与楼梯并列。 2. 面宽小,进深大。 3. 前室面积较大。
上海万里8#
上海万里11#
核心筒实例
核心筒归纳整理
3电梯 + 2楼梯
模式I
特点: 1. 电梯与楼梯并列。 2. 面宽大,进深小。 3. 交通面积较大。
十字形独立单元式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的研究与分析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的研究与分析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的研究与分析【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不断推进,超高层建筑作为当今建筑凸显标志性的一种手段,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拔地而起,迅速被放大和膨胀。

高层建筑的不断迅速发展,已成为建筑发展趋势的一种必然方向。

但如何有效、合理布置核心筒平面使超高层建筑的“平均得房率”得到有效提高?如何有效布置核心筒内竖向交通,使人员动线通达顺畅、合理?如何解决高层建筑人员疏散问题,合理布置疏散流线?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着重对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研究方法和解决方案。

【标签】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得房率;竖向交通;消防疏散1 超高层建筑现状概述高层建筑发展至今,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丰富发展史。

作为建筑设计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高层建筑被城市建筑师们誉为“城市的天际线”这一美称,突显出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为衡量城市发展的一个必要要素。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现居全球超高层建筑数量之首。

其中,上海在1990~1999年10年期间,高度大于150米的超高层建筑为40幢;2000年~2005年仅5年中,上海的超高层建筑已达32幢;至2008年为止,上海目前的高层建筑有8700多幢,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有400多幢。

2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属性分析2.1 设计难度分析超高层建筑之所以被称之为“超高层建筑”,正是因为此类建筑的高度远远超过其他建筑的高度。

超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100米,主要竖向交通依靠平面布局当中一个叫“核”的区域完成。

此外,超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高宽比区别于其他建筑。

电梯运行方式也不同于其他建筑,消防疏散及设备系统也有别于其他种类建筑设计,更加复杂、综合性强,设计难度较大。

2.2 平面布置分析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设计是整个超高层项目中最为重要的设计内容。

核心筒设计决定着高层建筑的形态构成,在空间设计上决定着功能空间的使用模式。

超高层建筑中的核心筒在本平面中作为“心脏”,它承载着主要的设备、辅助使用、竖向交通等重要使用功能。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层办公建筑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建筑类型,其核心筒设计在整个建筑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筒是高层建筑中的垂直支撑系统,承担着支撑楼层荷载、抗侧向力及垂直荷载传递等重要功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核心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核心筒设计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现代核心筒设计越来越注重结构的合理性、节约材料和提高建筑性能。

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美学和功能需求,使其在城市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对于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的研究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核心筒设计的技术特点、挑战和影响因素,不仅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还可以为未来的核心筒设计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是建筑领域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课题,对于建筑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效率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一步挖掘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和创新方案。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和支持,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正文2.1 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重要性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在整个建筑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筒是高层建筑的支撑系统,承担了整个建筑的重量和荷载,能够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核心筒还是建筑中的垂直交通和管道系统的支撑结构,为建筑内部提供了通风、照明、消防等重要功能。

核心筒设计的合理与否,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效率和灵活性,影响到租客和员工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

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方面,要保证核心筒设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建筑在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中能够安全运行;要充分考虑建筑功能和使用需求,设计出满足租客和员工需求的核心筒结构。

高层超高层核心筒归纳整理课件

高层超高层核心筒归纳整理课件
面。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
节能设计
核心筒的节能设计是实现高层超高层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关 键,包括采用高效隔热材料、优化窗户设计、利用可再生 能源等措施。
资源高效利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实现核心筒内各类资源的有效利 用,如水资源、电力资源等,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
环境友好性
核心筒设计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建筑 材料的环境污染、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尘土等。
高层超高层建筑中,核心筒作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承载重力、抗风、 抗震等作用。
案例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迪拜塔等知名高层建筑的核心筒设计,分析其结构特点、材料选 择、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核心筒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在不断进步,如 新型材料的应用、预制构件的拼装等,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 程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护成本。
绿色环保
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 术,降低建筑能耗和环 境负荷,提高建筑可持
续性。
美观实用
注重建筑外观和内部空 间的设计,满足使用功 能和审美需求,提高建
筑品质。
结构体系与布局
结构选型
根据建筑高度、功能需求、地 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
构体系和材料。
核心筒设计
核心筒是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主 要承重结构之一,需根据建筑 布局和功能需求进行合理设计 。
周边结构布局
周边结构的布局需与核心筒协 调,共同承受荷载和传递力矩 ,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连接与构造
合理设计结构连接方式和构造 措施,确保结构整体性和传力
路径的连续性。
结构分析与优化
建模与分析
建立高层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模型,进 行静力、动力和稳定性分析,评估结 构的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层;高层区只设2台,44-50层。电梯速度逐区加快,由3.6m/s到6.0m/s。
一.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3.低、中低、中高、高四区电梯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当层数达到40层或以上时,宜分成4区,低区电梯、中低区电梯、中高区电梯及
高区电梯。
日本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地上40层,总建筑面积153841㎡,标准层面积2470㎡,
净有效面积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0㎡,方形核心筒里布置四组电梯,服务于四个分区,电梯分区及
各项指标如下表。
一.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4.低、中低、中中、中高、高五区电梯系统
当层数达到60层或更高时,采用五区电梯布局。为提高运载能力与效率,采用双
层厢电梯或大容量单层厢电梯。
如美国汉考克大厦。60层全部采用双层厢电梯,奇数层由首层出发,偶数层由夹
超高层写字楼楼核心筒研究
一. 垂直交通
纲要
1. 核心筒的竖向收进
1.1按电梯分区逐区消减 1.2核心筒整体缩小
2. 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1电梯类别 2.2电梯分区的优点 2.3单区电梯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2.5区中区电梯系统 2.6电梯转换层的位置
3. 电梯数量的计算
4. 楼梯的设计
4.1楼梯的作用 4.2疏散楼梯的设计 4.3楼梯位置与电梯的关系
一.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1. 高低二区电梯系统 将建筑垂直方向分为高低二区,电梯分区服务,既安全、方便,又经济、快速。 例如广州富力盈隆大厦;广东国际贸易大厦。
一.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高中低三区电梯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将建筑分为三区,高区电梯、中区电梯及低区电梯。不仅可用于规模较大的建筑.
分区原则: 1. 每约10层或十几层分作一区.; 2. 低层区层数宜多些,高层区层数宜少些,建筑竖向空间布局时注 意,把人多的空间布置在低层区,人多的空间布置在中高层区; 3. 电梯的速度可随着分区所在部位的增高而加快,即高层区电梯比 中低层区的快。 根据分区数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不同分区方式:
一. 垂直交通
1.核心筒的竖向收进
对于超高层的核心筒,几乎不可能是上从上到下一成不变的,核心筒基于以 下原因在竖向会有变化:
1. 随着电梯分区的变化而变化。基于电梯分区的缘故,超高层建筑的电梯井 道越往上就越少,核心筒截面自然产生变化。
2. 随着竖向空间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3. 随着体形的变化而变化。
一. 垂直交通
1.核心筒的竖向收进
1.1按电梯分区逐区消减
当标准层处于低区时,电梯井道最 多,处于中区时,低区的电梯井道 及候梯厅就可以另作他用了,同样, 到了高区时中区的电梯井道及候梯 厅也可以腾出来了。随着标准层越 来越小,核心筒平面也越来越小。
香港中银大厦平面
一. 垂直交通
1.核心筒的竖向收进
层出发,首层与夹层之间有扶梯连接。五个分区的层次:1-16层、15-26层、25-
36层、35-48层及47-60层。每区由一组电梯服务,最高一组电梯,是由首层快速
到47层,再开始逐层停靠。
一.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5区中区电梯系统
当建筑超过一定高度的时候,不断增加分区的数量,意味着低层区的电梯井 道越来越多,核心筒不断增大,实用率也越来越低。当低于一定数值的时候,继 续采用多区的电梯系统,就显得不经济了。这种情况下,宜将建筑在竖向再分为 若干大区,大区之间以空中大堂连接,首层设有高速电梯直达空中大堂后,再以 此为出发层到达目标层,从而加快了电梯运行速度,缩短电梯运行周期的同时, 大大减少井道空间,提高实用率。这就是区中区电梯系统产生的原因及优势了。
一.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5区中区电梯系统
广州珠江新城的西塔共103层 • 1-66层为办公区,67-103层为酒店区; • 酒店独立一个分区,办公区在31层和49层设了两个
空中大堂作为电梯转换,把办公区分成高中低3个大 区。 • 其中办公低区又分为3个小区,办公中区和高区各分 成2个小区。
1.2核心筒整体缩小
由于体形的变化,有些建筑物越往上越 小,核心筒按分区逐区消减当然也是可 行的。但是容易造成核心筒各向刚度不 均衡,引起偏心。应该设法使它能够以 中心为基点整体缩小,就像剥了一层 “年轮”,面积减少了但依然是居中布 置,各向刚度保持一致。
东塔竖向分区示意图
一.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规模不大的建筑也可使用。
如日本第一劝业银行大厦。 标准层约2700㎡,三区电梯,每区8台,低层区1-13
层,中层区14-23层,高层区24-32层。
又如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 主体高50层,每层约1300㎡,实际上也分成高中低
三区。设有14台电梯.低层区6台,从地下室运行至22层;中层区6台,从22层到
一.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6 电梯转换层的位置(与避难层的关系)
a. 空中大堂在避难/设备层之间:
下一段电梯组的机房,和上一段电梯的底坑均出现在标 准层,会占用核心筒内的可用面积;
当电梯厅充当核心筒内走廊时(这种情况在核心筒设计 时极为普遍),电梯机房因布置控制柜的需要,很可能 会突出走廊,迫使办公走廊净宽变窄,影响日常使用;
一.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3单区电梯系统
适用于层数不多,建筑面积不大的高层建筑,不分区但可分为逐层 停或者单双层停两种方式。 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采用这种系统无疑是效率低下且投资巨大的, 因此几乎没有超高层采用单区电梯系统的例子。
一.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4多区电梯系统
2.1电梯类别
每个分区的穿梭电梯(从基层直通中区、高区的电梯转换层) 各分区的电梯 各功能区独立的服务梯(部分兼消防电梯) 观光厅或顶层餐厅的专用电梯 VIP电梯(根据需要设置)
一. 垂直交通
2.电梯的竖向分区系统
2.2电梯分区的优点
1) 停站数减少,设备费降低; 2) 电梯服务层站减少,运行时间缩短,电梯数量减少; 3) 将人员流量大的部门设在低层,提高经济效益; 4) 分区停站,使得高速电梯有效使用; 5) 低层区电梯机房上部或者高层区候梯厅下部的面积,可另作他用, 提高实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