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德企业文化差异(一)

合集下载

中德企业文化差异初探

中德企业文化差异初探
3 . 作 该 顺 次 完 成还 是 同时 完 成 2工 几 乎 每 个 德 国人 做 任何 事 情 都 有 计 划 ,对 他 们 来 说 ,没有
撇 开 德 国 主管 的个 人 修 养 和 引导 方 式 不 当不 说 ,我 们 中 国
员工 和 主 管 之 间 的 冲突 , 工 不 断 遭 受 主管 的谩 骂 , 了确 实是 员 除
摘 要 :本 文从 笔者 的个 人 经 历 出发 ,讲 述 自 己及 其 同事 在 某 一 外 企 工作 中所 遇 到 的种 种 沟通 障碍 ,并 由此 分 析 出导 致 这 些 障碍 形 成 的 主要 原 因 : 中德 员工 在 企 业 文化 认 识 上 的 种种 差异 。
关键词 : 沟通 障 碍 原 因 企 业 文 化 差 异
笔 者 曾在 义 乌一 家 小 型 德 资外 贸公 司 实 习 。公 司 当 时还 处 于起 步 阶 段 , 模 尚小 , 有 员 工就 由一 个 德 国 主 管 和不 到 十个 规 所 的 中 国职 员 组成 。 为 一 个 初人 外 企 的应 届 毕 业 生 , 德 国 主管 作 该
结 果 。 果我 们 没 能 顺 利 完 成谈 判 任 务 , 如 他会 认 为 是 我 们 不 恰 当 的 谈 判 方式 所 导 致 。 同 样 . 低语 境文 化 下 , 板 如果 对 我 们 中国 员 工 有 任 何 不 在 老 满 . 会在第一时间“ 发” 都 爆 出来 。他 不 会 考 虑 到员 工 的脸 面 , 承 受 力 等 等 。 于处 于 高 语 境 文化 的我 们 来 说 , 对 如果 所 犯 错 误 并 非
太 严 重 或 者是 完 全 不 知 情 的初 次犯 错 时 ,我 们 只 需要 一 个 眼 神
和我 们 中 国员工 们 在 工 作 过 程 中 的各 种 沟 通 障 碍 ,笔 者现 在 还

中德文化交流学生发言稿(3篇)

中德文化交流学生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在中德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参加中德文化交流的学生,向组织此次活动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德文化交流,是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桥梁,也是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的历史使命。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学术研讨、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德国的历史、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感受中德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

一、德国的历史与文化德国,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柏林墙、勃兰登堡门、德国国会大厦等历史遗迹,深刻体会到了德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德国博物馆、艺术馆等,欣赏了德国古典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瑰宝,感受到了德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1. 德国历史德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

从神圣罗马帝国到德意志帝国,再到现代德国,德国历经沧桑,见证了欧洲历史的变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经历了巨大的磨难,但战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2. 德国文化德国文化博大精深,包括音乐、文学、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德国被誉为“音乐之国”,拥有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世界著名的音乐家。

德国文学也享有盛誉,歌德、席勒等文学巨匠为世界文学宝库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二、德国的教育与科技德国的教育体系严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德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此外,德国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在汽车、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 德国教育德国的教育体系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德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德国科技德国科技实力雄厚,拥有众多世界著名的科研机构和大学。

德国的科研经费投入居世界前列,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汽车、化工、航空航天、生物技术等领域,德国企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德在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发生的故事

中德在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发生的故事

中德在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发生的故事在商务谈判中,中德之间的文化差异常常成为双方进行有效沟通的障碍。

以下是一个中德商务谈判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帮助我们了解并克服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挑战。

一家中国公司正在与一家德国公司进行商务谈判,希望能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首先,中国公司代表团前往德国,双方进行了几轮谈判后取得了一些进展。

然而,不久后,谈判陷入了僵局。

中国代表团感到困惑和失望,不明白为什么谈判无法顺利进行。

后来,一位中国代表团成员发现,德国代表团在谈判中注重时间管理和事务安排。

他们通常在预定的时间内进行会议,严格按照议程进行讨论,并迅速做出决策。

相比之下,中国代表团更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交互动,他们习惯于倾听对方的意见并充分讨论问题,以便达成共识。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沟通上的障碍,双方的期望和行为模式存在差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代表团成员认识到他们需要适应德国方的节奏和决策模式。

他们决定在会议之前制定详细的议程,并明确每个议题的时间限制,以确保会议高效进行。

此外,他们还通过预先准备好的文件和资料向德国代表团传达他们的观点和需求,以确保双方在会议上可以更直接地讨论问题。

这些改变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德国代表团感到中国代表团更加专业和有效率,对他们的谈判态度持更加积极的态度。

双方之间的沟通更加流畅,谈判也有了持续的进展。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项相对平衡和可持续的合作协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文化差异在商务谈判中可能导致误解和困惑。

然而,通过意识到差异并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双方可以克服这些障碍并建立起有效的合作关系。

在中德商务谈判中,理解并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至关重要,这将有助于双方更好地实现商业目标。

探析中德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经验

探析中德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经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试图开拓海外市场。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在跨文化管理方面表现出来的弱势日渐明显,急需跨文化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德国作为世界资本输出大国,在跨文化管理上的经验相当丰富。

本文首先通过对跨文化、跨文化管理等核心概念进行简述以形成对其的初步认识,其次,进一步分析跨文化冲突以及跨文化管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旨在论述跨文化管理的必要性,再次,在分析几个具体案例的基础上,归纳出了跨文化管理的一般策略与具体措施,而且还引用了著名的“钻石结构”模型,最后,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在跨文化管理上存在的劣势,结合以上总结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意于希望我国企业有更好的跨国经营前景。

【关键词】跨文化管理中德合资企业策略AbstractCoupled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 growing number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y to expand their overseas markets, especially after China entering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However, the weakness that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reveal in cross-culture management becomes increasingly clear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Therefore, they are in urgent demand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bout it. As one of the largest capital export countries, Germany has plenty of experiences on cross-culture management and thus I take the Sino-German joint venture corporation as an example in the thes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hesis are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the key concepts such as cross-culture, cross-culture management have been introduced briefly in order to gain preliminary knowledge about it. Secondly, with the intention of discussing the necessity of cross-culture management, the cross-culture conflicts have been classified; what’s m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oss-culture management and the enterprises’ productiveness has also been analyzed. Thirdly, on the basis of the detail analysis of several Sino-German joint venture corporations’ cases, I conclude the general strategies and specific measures on cross-culture management and cite the famous model diamond structure. Finally, considering the disadvantages on cross-culture management that the medium-sized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have, I sum up the experiences of Sino-German joint venture Corporation and bring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expect a more brilliant prospect of our country’s enterprises.【Key Words】Cross-culture management; Sino-German joint venture Corporation; Strategies目录1 引言 (4)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4)1.2 核心概念解释 (4)1.3 相关文献综述 (5)2 中德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必要性 (6)2.1 跨文化冲突 (6)2.2 跨文化管理与企业效益 (9)3 中德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的策略 (10)3.1跨文化管理的策略 (10)3.2跨文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4)4 对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启示 (16)4.1 我国中小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劣势分析 (16)4.2 中德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经验对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启示175 结语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探析中德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经验—以上海大众为例1 引言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外商在华投资的规模有了明显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外合资企业在中国安营扎寨。

浅谈中外合资企业的中外企业文化差异与冲突及解决对策_[全文]

浅谈中外合资企业的中外企业文化差异与冲突及解决对策_[全文]

浅谈中外合资企业的文化差异与冲突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更加一体化,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的浪潮席卷全球。

中国加入WTO 中国市场吸引了更多的外国企业来投资。

合资企业既是资本、技术、商品、管理的融合,也是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冲突的产物。

来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的各方,在共同创办合资企业时,必然有文化差异的存在。

因此,通过对合资企业中文化差异的研究,建立合资企业的共同管理文化,对跨文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外合资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冲突;文化差异Shallowly Discussing the Difference and Conflicts of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Joint Venture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SUN XiaomingTutor LI Ming LU LuAbstract:As the global economy integrates to a larger extent, the wave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and joint-venture companies swept the world1></a>. With China entering WTO, the market will attract more foreign companies to invest in China. The joint-venture enterprise is not only an integration of capital, technology, commodity and management but also the product of conflict between the different cultures. When establishing the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differences irresistibly exist among partners with different culture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this paper holds that establishing the corporate culture with characteristic of joint management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ross-culture enterprises.Keywords:Chinese and Foreign joint venture; Company culture; Cultural conflicts; Cultural difference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文化有什么不同之处?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文化有什么不同之处?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文化有什么不同之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组织中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的基本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和习惯等,是企业内部人员所共同拥有的一种文化心理状态。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文化反映了其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自身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文化有很多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分析。

1. 策略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往往注重过程,强调“顺其自然”和“求同存异”的思想,同时重视集体合作和互相帮助。

中国企业在执行策略和决策时,注重集体讨论和大家一起决策。

而在西方国家,企业文化注重目标和绩效,强调个体成就和竞争,重视好的执行力和市场保持竞争力。

在执行策略和决策时,通常是由一些较高层次的人员来制定,在下属的执行下达的指令。

2. 对时间和价值观的不同看法在西方国家,企业文化有着非常明确的价值观和标准,企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盈利和财务状况的改善,注重速度和效率,强调时间的利用价值。

而中国企业的文化则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对内注重稳定和和谐,注重对员工的保护,对外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对顾客的服务。

3. 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不同中国企业的组织结构通常是比较扁平的,不注重中层管理人员的架构,耗费的成本和时间较少,同时也可以使得员工与管理者的距离更近,从而使员工更容易与组织结合和认同。

而在西方国家,企业则通常采取由很多中间管理层级构成的组织结构,时间和成本的投入也较高,从而可以更加科学、高效地对企业和组织进行管理。

4. 对于知识和技能的看重不同在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中,知识和技能不是最优先考虑的因素,相比于个人的学历背景和技能水平,更注重的是对本单位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工作态度。

而在西方国家的企业文化中,学历和专业技能是考虑较为重要的方面,良好的学历记录和专业技能是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晋升的基础。

5. 管理者的属性和作用不同在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中,领导者往往是企业文化的代表,并且承担管理者的多项任务。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德文化差异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德文化差异

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德文化差异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和德国的交流日益增多。

但中德文化间的差异给两国的跨文化交流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冲突。

为避免冲突,我们首先应该熟悉两种文化并探索其差异。

本文首先介绍了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接着简要阐述了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这五个文化维度,并着重对比中德文化在这几个维度上的差异,使人们理解文化差异,从而避免冲突,以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标签: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引言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和德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领域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也愈来愈频繁。

但由于中德文化的差异,这种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交往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冲突。

并且这些冲突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德国都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因此引起这些冲突的文化差异也成为跨文化日耳曼学研究的热点。

提到中德文化交流,人们立刻便会想到现任欧洲华人学会理事长、德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关愚谦先生。

关先生与中德文化交流有着深刻的渊源,他的妻子海佩春也是一位德国作家、汉学家。

这些年,海佩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写作中,她与关先生共同完成了10本书的撰写和翻译工作,为中德文化交流搭桥献策。

《德国媳妇中国家》是近年海佩春出版的一本专著,许多作家都给予此书高度评价。

冯骥才说:“一些学者警告我们,未来的世界将要因文明的不同发生冲突乃至对决,本书的一对主人公却用相互的爱否决了这种可怕的预言。

”铁凝评价说:“一双‘德国媳妇’的眼睛,诚恳、善意地观察并眷顾着她的中国家。

通篇客观、率直又不乏幽默的语言,讲述着两种文化的相遇、试探、碰撞与融汇。

”这本书以一个中国大家庭为背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叙述视角描写了德国人眼中的中国、中国人、中国传统和中国文化。

展现了中德文化在家庭观念、爱情观念、等级观念方面的差异及中德文化的冲突与调和等,为我们了解中德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中德文化差异

中德文化差异

中德文化差异【图】2010-11-09 来源:浏览:269次订阅字号:大中小[导读]中国和德国的文化倒底有多大差异?怎样才能全面而完整的了解这种文化差异?网上的这个有趣的图示形象而全面的展示了中德文化的不同之处,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马上咨询1、表达个人观点时点评: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角。

“是”时不说“是”,却说“不是”。

“不是”时不说“不是”,却总说“是”。

看官不如仔细想想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实际状况。

并且,最有趣的是,一个中国人如果像老外那样直来直去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的话(如上图所示),则会被认为“没有城府”,属于“直肠子”,是要吃亏的。

事实上,中国人的处事哲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话到嘴边留半句”。

因此,在老外看来,中国人表达意思时总令他们费解。

而中国人的这种文化传承,对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来说很有好处:可能自己没什么水平,却可以整天装深沉,话说一半就停,结果很大程度上让人感到此人水平真是了得。

2、生活方式点评:中国人非常喜欢热闹,生活方式在老外看来就是如图所示,永远喜欢有人陪,永远不喜欢独处。

而且,认为一个人总是独处,那这个人就可怜了。

老外却正好相反,他们总喜欢独来独往。

假如有人总是没有任何目的,只为陪而陪地过去陪他们的话,那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个人空间受到了侵害。

此外关键是,他们在独来独往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人山人海地相处时得到的同样的快乐,甚至更多。

3、准时点评:老外对于时间观念十分强。

而汉语里关于时间方面的词句最发达的就是:差不多、还行、基本上吧,等等。

如果与人相约的话,很多中国人最习惯的说法就是:上午吧、下午吧、晚上吧,等等。

至于具体几时,则要根据两人对时间的感觉而定。

如果与老外相约,则老外必定会加上一句,上午几点?下午几点?晚上几点?等等。

“不准时”以及“没有时间观念”,几乎可以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了。

4、人际关系点评:看到右边这幅画,我不禁哑然失笑。

可不是吗,我们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德企业文化差异(一)
摘要]中国企业与目前的世界级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等软件方面。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企业的惟一应变对策就是变革,而文化变革又是一切变革的根本。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差异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大量国际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公司内部会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公司的经营管理,如营销策略等也会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而不同。

伴随着的企业跨文化冲突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企业如何进行跨文化管理,如何在借鉴欧美企业文化长处的基础上,形成华人企业自有的文化,制定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为企业带来效益,成为一个十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德国企业是欧洲企业的代表,笔者今年有幸在某德国电池公司实习,该公司是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型企业,生产的电池产品位于全球前五位。

通过在其公司的实习,了解了典型的德国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尤其是在企业文化构建方面。

本文将德国企业文化与国内企业文化做出了相应的比较,指出了国内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某些建议。

二、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作为新的管理学概念,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通过比较日、美两国企业的经验后提出来的。

最早提出企业文化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威廉·大卫,他在1981年出版的《z理论——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中将企业文化描述为:“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

此外,文化还包含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如进取性、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动模式的价值观。

”美国学者沃特曼和彼得斯在《成功之路》一书把企业文化概括为“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结合当代先进的思想与策略,为企业员工构建一套明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气氛,以帮助整体地静悄悄地进行经营管理活动。


从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改善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和决策的制定,也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新的气氛,以适应竟争日趋剧烈的企业环境,形成高度灵活的应变能力。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道德、伦理文化背景下生成的,并在形成自己的个性,它是影响自己的成员思考、体验和行为的主要方式。

三、德国企业文化
1.企业培训。

德国企业培训的突出特点是注重能力的培养,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

通过探讨和实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给每个学员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了参训学员的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企业培训工作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

笔者所实习的德国企业,每年都有针对不同岗位的不同的培训课程。

技术层面上的培训,通常是有公司组织专人培训,其他例如岗位要求的职称培训,公司都直接与相关学校挂钩,培训结束后要进行验收,并做详尽的记录。

2.牢固的质量意识。

德国企业对产品质量一向是最重视的。

他们认为没有物美价廉的产品,只有精品和次品。

他们的许多产品都是以精取胜,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

通过实习我感到,德国企业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已深入人心,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

我们可以感受到德国企业员工追求技术完美和注重质星的强烈意识。

由此可见,技术不断进步,保持良好的质量,制造一流产品,是德国企业具有较强竟争力的重要原因。

3.注重独创性研究开发。

德国研究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2.9%,居世界前列。

德国人相信研究与开发决定企业未来,因而不论经济如何不景气,也不削减开发费用,并在研究中重视独创性和高度专业性,最大限度发挥个人创造潜力,这是德国研究与开发体制的长处。

笔者实习
的德国企业,由于国内ERP系统不能满足他们实际需求,于是自组研发了耗资千万的SAP 系统,并组织专人对员工进行培训。

四、中国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严重滞后于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实践。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国的企业中。

一时间,在全国掀起了企业文化的热潮,有些企业盲目的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热中于搞文化活动,片面地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

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的企业文化热才逐步降温。

不难看出,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因为没有完整的企业文化的理论指导而走入的几个误区:
第一,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