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世界中古史习题集

合集下载

高中-世界史中古时期欧洲练习题

高中-世界史中古时期欧洲练习题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选择题1.“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

”材料体现的制度是()A.古代印度种姓制度B.古代雅典民主制度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D.古代日本幕府制度2.西欧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取。

这说明()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B.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的典型组织形式C.庄园是西欧时期独立的政治单位D.庄园内部的农奴没有任何政治权利3.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 A.古代印度B.古代希腊C.巴勒斯坦地区D.巴基斯坦4.教皇盖拉西说:“治理现世有两大系统,一为教士的神权,一为人主的君权……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

”这种观点反映了中世纪的欧洲() A.王权大于神权B.神权大于王权C.王权与神权地位平等D.国王毫无权力5.11~12世纪,在西欧一些城市出现市民与封建主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冲突日益尖锐B.商品经济的发展C.封建主加紧对市民的剥削D.市民阶级的形成6.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权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

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A.阿克苏姆王国B.亚历山大帝国C.古代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7.“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

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②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因为信奉基督教③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④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促进发展A.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8、中世纪是野蛮、专制、愚昧的黑暗时代,文艺复兴将人类从一个罪恶痛苦的深渊解放出来,带进一个科学自由光明的伟大时代。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课后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课后练习题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课后检测题1.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是A.罗马帝国的分裂 B.西罗马帝国的灭亡C.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D.日耳曼人的渗入2.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使用的一切物品。

”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A.商品经济发达B.基本自给自足C.严格禁止竞争D.自耕农为主体3.“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

”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A.控制人们思想 B.保存古代文化 C.提供道德规范 D.进行宗教迫害4.“这个帝国对外抵抗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对内直接或间接地保存了古典文化。

其后它所形成的文化至今仍存留于俄罗斯、巴尔干半岛和希腊一带。

”这个帝国是A.西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5.花拉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

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6.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

这个国家是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7.某国曾在1633年发布的一项命令,其中的第六项条文明确规定“外国船到来,应即呈报江户。

并应按照往例,通告大村藩主,请其派遣监视舰船。

”据此判断该国A.是恒河中下游的笈多帝国B.实行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C.面对世界变局的应对措施D.导致了东西方贸易受阻8、在古代文明兴起的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突出。

世界古代史练习题3.docx

世界古代史练习题3.docx

世界古代史练习题(三)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 ___西欧中世纪一、选择题1.西欧封建制度基本确立的时期,中国正处于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2.8世纪上半叶,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后,慢慢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其中维系各阶层之间关系的纽带是A.权力B.忠诚C. 土地D.军队3.“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冇采邑的家臣。

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

” 口称“臣下”者的身份最有可能是A.封建农奴B.封建贵族C.城市市民D.基督教徒4•法兰西王国时期的一份文件写到:“(我)在上帝的名义下,为了自己的灵魂得到好处……今将某地某区产业交出。

其条件如下:在我活着的期间,我将从您(指教会贵族)的手中,将以上产业接受过來,作为您对我的恩赐,我为了享受其使用Z 权,每年付给您或您的继承人……(若干财务)。

”它反映了A.富有的上层人物向教会捐献财产B.自由农民农奴化C.采包制确立D.国王将土地赐予教会5.“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反映的是A.西欧封建庄园制B.西欧封建等级制C.西欧君主专制D.西欧等级君主制度6•从西罗马帝国灭广后,H耳曼氏族公社被法兰克王国所取代。

屮世纪西欧的演变是封建制从产牛到发展的过程,伴随之王权也在加强。

以下表现出西欧中世纪王权中落吋期是A. 6世纪前后B. 8世纪的“采邑改革”后C. 11世纪后D. 14—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7•“……我们,向……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

”(中世纪西欧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言)誓言说明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强调封建依附关系是:A.领主约束附庸的契约B.对双方都有约束的契约C.附庸对领主约束的契约D.领主与附庸Z间的平等契约8. 1901年严复在《原富》中把“feudalism”翻译为“拂特之制”,进而解释为“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

《世界中古史》习题及其解答-副本

《世界中古史》习题及其解答-副本

世界中古史》简答、论述题及其答案1. 西欧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一)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诸因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

(1)罗马封建因素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

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2)基督教会四世纪以后罗马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

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

(3)日耳曼因素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与罗马法律相比,耳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

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特点。

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丛林之中。

日耳曼人的亲兵队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日耳曼人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一是自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行会制度、以至于议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一是封主封臣制和封土制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一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我们把这两个过程称之为封建化过程。

(1)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第一阶段:墨洛温王朝时期,六、七世纪,国王采取赐地封土的办法给其官员,封地与公职相联系,这种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久而久之,大贵族势力上升,国王军事经济实力削弱。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复习思考练习题.doc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复习思考练习题.doc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复习思考练习题符松涛(一)世界上古史第一章前言及原始社会复习思考题:1、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经过了哪几个主要阶段?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类?2、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名词解释:氏族制度军事民主制对偶婚图腾第二章古代埃及复习思考题:1、古代埃及的历史分期的具体情况如何?2、埃赫那吞宗教改革的原因、内容、性质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名词解释:金字塔埃赫那吞改革《伊普味陈辞》阿蒙神庙第三章古代西亚诸国复习思考题:1、述两河流域南部城市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状况。

2、试述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

3、试述犹太教的产生及其教义。

4、试述波斯帝国的建立和大流士改革的内容。

5、亚述奴隶制的特点名词解释:腓尼基字母乌鲁卡吉那改革汉谟拉比法典居鲁士巴比伦之囚犹太教摩尼教第四章古代印度与贵霜帝国复习思考题:1、种姓制度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对印度社会的影响如何?2、古代印度的列国时代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有何特点?3、早期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阶级基础和基本教义是什么?4、孔雀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如何?名词解释:哈拉巴文化雅利安人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婆罗门教耆那教早期佛教阿育王佛本生经四谛《摩奴法论》第五章古代希腊复习思考题:1、荷马时代希腊社会经济状况如何?2、公元前8-6世纪希腊向海外殖民的原因和后果如何?3、斯巴达和雅典在国家形成的途径、经济和政治制度方面有何异同?4、试述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5、克利斯提尼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6、试述希波战争的起因、过程以及希腊取胜的原因。

7、试述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繁荣的原因、内容及其阶级实质。

8、叙述古希腊在文化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名词解释:爱琴文明荷马时代僭主政治提洛同盟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罗奔尼撒同盟伯利克里时代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第六章古代罗马复习思考题:1、试述塞尔维斯·图里乌斯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陕西师大《世界中古史》习题及其解答

陕西师大《世界中古史》习题及其解答

陕西师大省级精品课程《世界中古史》习题中的简答及论述题:1、如何理解西欧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概念、内涵、存在条件)2、讨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问题3、蛮族在古代中国为什么不能发挥日耳曼人在中世纪西欧那样的作用?4、宗教在古代中国为什么不能发挥基督教会在中世纪西欧那样的作用?5、西欧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6、什么是封建化过程?西欧封建化过程完成的标志是什么?7、查理•马特改革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及其影响.8、试论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制形成时期的作用.9、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的城市有何特点?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10、如何认识中世纪的行会?11、城市对西欧社会的影响.12、谈谈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的兴衰.13、十字军运动的原因和后果.14、与法国相比,谈谈英国封建制度的特点.15、如何理解中世纪西欧的议会制度.16、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17、比较中世纪英法议会制度的异同(提示:性质、形成、结构、职能作用大小、后果).18、分析德国在中世纪分裂的原因。

19、谈谈中世纪意大利的城市。

20、简述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再征服运动)。

21、谈谈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及其原因。

22、15 世纪西欧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23、对比中国古代社会,谈谈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特点.24、为什么说中世纪西欧文化是基督教文化?25、什么是经院哲学?26、拜占廷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27、拜占廷军区制改革的内容和作用28、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包括文化影响).29、谈谈拜占廷帝国的兴亡.30、古罗斯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31、罗斯受洗的意义。

32、谈谈古罗斯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特点。

33、东北罗斯的封邑制是否等同于西欧封建制度,谈谈你的看法.34、蒙古统治对俄罗斯的影响.35、试论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36、波兰议会君主制及其特点。

37、捷克胡司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其意义。

38、试论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的作用.39、阿拔斯王朝与倭马亚王朝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异同.40、谈谈阿拉伯文化。

世界古代至中古时期专项训练 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世界古代至中古时期专项训练 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世界古代至中古时期1.在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土的一件5000年前的雪花石膏大瓶上,刻画了一些裸体平民手捧酒罐、奶盆、粮斗等祭品走向神龛,一位祭司或首领穿着长袍,长袍带由其身后穿短裙的人举着,瓶上还刻画了水边的大麦田、羊队、水果、狮子等内容。

由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 )A.最早培植了小麦和大麦B.已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C.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D.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2.大流士将波斯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由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

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行省只能铸造银币,自治市只能铸造铜币。

大流士还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政权,对各地原有宗教不加干涉和排斥,在制定法律时,也参照各地原有法律。

这些措施( )A.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威B.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C.借鉴了罗马帝国的智慧D.消弭了各族之间的矛盾3.从苏格拉底时代到近代以前,西方主流学界对“民主政治”的评价普遍较低,认为它是暴民政治的代名词;但到了近代,它逐渐摆脱了这种不光彩的色调,成为政治正确的代名词与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西方向世界推广的核心价值之一。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古代雅典民主的局限及失败B.世界市场的形成与不断拓展C.基督教会神学的误导性宣传D.民主政治内涵与形式的发展4.魏晋时期,西域人民喜欢使用在中原流行的梳妆用具。

在吐鲁番等地出土了很多木梳,其形式与在长沙、江陵等地出土的完全相同;另有绸制绣花粉袋、漆花等物也与中原所用物品无异。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丝绸之路使西域与中原联系密切B.政府积极推动手工业技术的西传C.西域手工业受中原设计风格影响D.手工业生产与市场有互动共生性5.公元600年以后,佛教在印度失去了它的地盘,而婆罗门教则准备好了自己的种种礼仪。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往解脱——通往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这反映了( )A.婆罗门教为教徒指出了解脱的方法B.佛教已经不被印度的民众接受C.婆罗门教具有较强的创新适应能力D.婆罗门教满足了各阶层的需要6.19世纪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

世界中古史考试复习

世界中古史考试复习
新罗中期的历史主要特点是君主权威的壮大。新罗对朝鲜半岛的统一使新罗君主财富增加,威望提高。在统一朝鲜半岛期间,新罗成功地镇压了几起贵族反叛,清除了对其中央集权最具威胁的贵族势力。统一后的新罗开始进行官僚制度的改革,之后新罗进入鼎盛时期,农业、商业、手工业、艺术、教育、宗教等都得到蓬勃发展,同中国、日本等国家的贸易、文化往来十分密切。
4、东哥特王国(489-554年)在意大利北部、中部建国,后为拜占廷所灭。
5、法兰克王国,481年建国。486年,法兰克王克洛维率军大败罗马军队于苏瓦松,奠定法兰克王国的基础。
6、伦巴德王国(568-774年),原住易北河下游,东哥特王国灭亡后,在其旧地建立了国家。
7、568年伦巴德人攻入意大利北部建立伦巴德王国,是民族大迁徙的最后一幕。
8、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原住日德兰半岛,渡海进入不列颠,建立了七个小国。
诸日耳曼人国家的结局:
a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时代的征服与汪达尔人(534年)、东哥特人(554年)、伦巴德人国家的灭亡。
b阿拉伯人的征服与西哥特人国家的灭亡
c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的入侵与不列颠地区文明的兴起。
d法兰克人的统治与西欧的封建化进程
法兴王在位时期(514-540年),新罗已发展成为一个羽毛丰满的国家,以佛教为国教并有自己的年号。在伽椰与新罗的战争中,新罗吸收了伽倻。532年,新罗兼并金官伽倻;562年,吞并大伽倻,使疆土到达洛东江。
真兴王在位时期(540-576年),新罗建立起了强大的军队。新罗帮百济将高句丽从汉江流域赶走后,553年又将这一战略要地从百济手里夺走结束了与百济120年盟友关系。真兴王在位期间还建立了花郎道。
圣德大王神钟具有非常独特的钟音,吸引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新罗佛国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世界中古史》部分
一、公元前后亚欧大陆民族大迁徙思考题:
1、日耳曼人迁徙的社会背景、基本内容与历史影响。

2、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两大世界交往的方式与影响。

P2-4
二、东亚封建国家的发展思考题:
1、比较新罗时期、高丽时期与李朝时期的统治政策,分析朝鲜封建社会的演进趋势。

2、比较丁田制、田柴科与科田法,分析朝鲜封建土地制度演进的历史轨迹。

3、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与历史地位。

4、比较部民制、班田制与庄园制,说明日本古代土地制度的演进趋势。

三、中世纪南亚封建社会的形成思考题:
1、种姓制度的发展变化。

2、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途径、范围。

3、印度教形成原因内容和特征
四、阿拉伯世界的兴起思考题:
1、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2、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与社会主张。

3、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4、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成就与历史地位。

五、东欧封建诸国思考题:
1、比较5世纪前后的西罗马与东罗马,说明两者在历史道路方面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2、评价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的内外政策。

3、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历史进程。

4、基辅罗斯国家封建化的主要特点。

5、波兰议会君主制的特点。

6、胡司宗教改革。

六、西欧封建社会思考题:
1、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过程及主要内容。

2、采邑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3、西欧庄园和等级制的特征。

3、中世纪时期政教之争的由来与发展。

4、经院哲学
七、蒙古帝国思考题:
1、简述蒙古帝国的建立。

2、简述蒙古帝国时期东西交通与文化交流。

八、新兴伊斯兰教诸国思考题:
1、德里苏丹国的统治制度及历史地位。

2、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扩张及影响。

九、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思考题:
1、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对西欧历史的影响。

2、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特征。

3、行会的构成、性质和历史地位。

4、十字军东征的社会背景、基本过程和历史影响。

5、比较英国与法国的议会君主制,说明两者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6、英法百年战争的起因、结果和影响。

7、德国皇权特点。

十、西欧新时代的来临思考题:
1、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对文化教育的控制。

2、地理大发现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与历史影响。

5、比较十字军东征与新航路开辟。

6、比较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

7、早期殖民掠夺的内容与特点。

8、人文主义的内涵与评价。

9、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10、比较马丁·路德的宗教政治思想与闵采尔的宗教政治思想。

11、比较德国的宗教改革与英法两国的宗教改革。

十一、中南非洲和美洲思考题:
简述印第安人三大文明及其主要成就。

思考题:
⒈蒙古人扩张的后果.
⒉介绍蒙古史的史料和史籍.
⒊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地位.
⒋名词解释:塞尔柱帝国 曼西克特战役 蒙古西征 四大汗国 合赞汗改革 鄂多立克 马可•波罗 伊本•拔图塔 帖木儿帝国 奥斯曼帝国
1、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各起了什么作用。

2、法兰克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封建化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65、查理曼帝国的土地制度及特征。

66、查理曼帝国的历史地位。

67、凡尔登条约。

68、丕平献土。

69、查理·马特采邑改革及其意义。

70、西欧封建庄园的构成及其特点。

71、等级君主制的形成及意义。

72、西欧封建城市产生的原因、经过。

73、西欧自由城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74、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75、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和主要经过,后果及影响。

76、诺曼底征服后英国封建制度的发展及特点。

77、法国中央集权的形成过程及城市在加强王权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78、英法“百年战争”的起因经过和性质及影响。

79、14世纪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农民战争之比较。

80、中世纪德国和意大利封建制度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81、德国的城市同盟和意大利共和国的异同及历史作用。

82、中世纪皇帝与教皇斗争的原因、经过、性质及后果。

83、8-15世纪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的历史意义。

84、5-6世纪拜占廷帝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及后果。

85、拜占廷帝国向封建制度过渡和封建制度发展的特点。

86、拜占廷文化的历史地位。

87、罗斯国家的形成及其封建关系的确立。

88、莫斯科公国的兴起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89、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形成及特点。

90、伊凡四世和初期的专制制度。

91、波兰农奴制和议会君主制的形成及特点。

92、捷克胡司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

93、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统一国家的产生。

94、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后果。

95、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成就特点及历史意义。

96、比较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政治制度的异同及影响。

97、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98、新罗统一和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与特点。

99、高丽王朝衰亡的原因。

100、明朝初期朝鲜封建制度的发展。

101、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102、班田制的实施及历史意义。

103、镰仓幕府封建制度的发展及特点。

104、日本封建城市的兴起及其类型。

105、日本文化发展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106、印度封建制度形成的过程和特点。

107、印度教形成的原因主要派别及特征。

108、德里苏丹国的统治及影响。

109、阿克巴改革及历史意义。

110、越南独立前后封建社会发展状况及对外扩张。

111、吴哥文化及其特点。

112、阿拉伯征服北非的历史进程及后果。

113、古代非洲各国发展的概况。

114、美洲印地安人社会发展的状况及文化成就。

115、西方殖民主义对非洲和美洲的征服及后果影响。

116、西欧资本主义关系产生及历史条件。

117、新航路发现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及历史影响。

118、比较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政策。

119、英国“圈地运动”产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120、英、法专制制度产生的社会基础及阶级实质。

121、英、法的宗教改革及后果。

122、法国专制制度的确立及特点。

123、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条件基本思想历史意义。

124、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和后期文艺复兴的比较。

125、西欧各国文艺复兴的成就和特点。

126、西欧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及历史意义。

127、德国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发生的原因。

128、马丁·路德和闵采尔学说的比较并评价。

129、卡尔文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内容及影响。

130、“三十年战争”的原因、进程及后果。

131、16世纪西班牙专制政治的特点。

132、16世纪西班牙经济盛衰的原因。

133、尼德兰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性质和历史意义。

134、17世纪荷兰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

135、日本幕府政治。

136、条顿骑士团。

137、红白玫瑰战争。

138、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

139、印加帝国。

140、英国安茹王朝的兴衰及影响。

141、神圣罗马帝国的特征及历史地位。

142、君士坦丁堡的堕落及其影响。

143、主教叙任权之争及影响。

144、瓦特·泰勒起义及意义。

145、哈布斯堡王朝的兴衰。

146、汉萨同盟及其影响。

147、日本神道教的形成和发展。

148、西欧“农业革命”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

149、天主教会与西欧封建社会。

150、资本原始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