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件:浪漫音乐.进行曲.舞曲

彝族舞曲音乐教案

《彝族舞曲》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族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通过活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2、分析曲式结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想象、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发挥的作用,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曲式结构,在音乐中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提高理解音乐的能力。 教学方法:奥尔夫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拍掌捻指 声势练习:一声部:0 XX | X X || 跺脚拍掌 二声部:X —| X —|| 串铃双响筒 加上打击乐:一声部:0 XX | X X || 三角铁三角铁或碰铃 二声部:X —| X —||

二、乐曲赏析 1、A部分赏析 a、播放A(a)句,用声势、打击乐进行伴奏 师:请同学们用声势为下面一小段音乐做伴奏……(打击乐伴奏) b、播放A部分,当出现a句时演奏打击乐 师:现在老师播放音乐,当听到前面段音乐时同学们开始演奏乐器 c、分析A部分的音乐情绪、速度特点等,什么乐器演奏 师:请同学们哼唱下这段音乐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乐句(老师钢琴跟),这样完整的乐句一共出现几次(2次),那么,这段音乐一共有几句(三句,ppt显示:aba) 师:请同学们来概括下这段音乐的旋律、速度特点(优美抒情的慢板旋律,琵琶演奏,演奏时以推挽指法奏出柔美的滑音,旋律优扬,富于歌唱性) 2、B部分赏析 a、播放音乐,跟老师做律动(四种动作) 师:下面老师播放另一段音乐,请同学们跟着老师随音乐动起来(四个乐句,每乐句一个动作) b、分析B部分的音乐情绪、速度特点,有几句组成 师:老师刚才做了几个不同的动作(生答:4个),所以,这部分音乐一共有几句组成(生答:4句,ppt显示:abcd) 师:同学们讨论下,这部分音乐在速度和情绪上有什么特点(这段音乐一、三句节奏欢快,刚劲有力,二、四句优美、抒情) c、学生以组为单位给每一句创编一种动作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给每一句创编一种动作…(相互讨论研究动作) d、根据自己组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 放音乐,同学们进行音乐律动 3、播放ABA部分,点出音乐题目《彝族舞曲》。(目的让学生知道乐曲的整体结

人音版初中音乐彝族舞曲教学设计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彝族舞曲》教学案例设 一、课标解读: 根据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第四条“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2012版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缤纷舞曲”。舞曲是中外音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音乐体裁,也是中外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见本单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大时代分析:当下,许多年轻人受“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等综艺节目的影响,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超越自己。 区域分析:身处特区的学生,思想开放活跃,包容性强,喜欢现代流行歌曲和港台歌星,面对各种音乐充斥耳边,可能出现对音乐审美的片面与迷茫。 身心特点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需要慢慢适应,他们渴望音乐的熏陶,渴望从音乐中找到共鸣。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作为有多年教龄的音乐老师,我一直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自然清新、活泼新颖是我的教学风格,我希望学生能通过感受、体验、探究音乐等方式,让音乐回归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让学生能够感受彝族舞曲的风格,体验民族舞曲中之美,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能力目标]:能熟悉并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分析复三部曲式结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听觉,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内容及意境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民族舞曲体裁有初步了解;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和器乐独奏这种音乐表演形式。 五、教学重点: 聆听琵琶独奏《彝族舞曲》,哼唱舞曲主题旋律,感受音乐要素在不同主题音乐上的丰富表现,体验彝族舞曲音乐。 六、教学难点: 分析乐曲曲式结构,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 七、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采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情境创设法为主要的教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音乐。 2、学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学法是参与体验、小组合作。 八、教学用具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春意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1、聆听《致春天》 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2.视听《致春天》。 3.复听《致春天》。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5.三度(欣赏)创作。 二、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3.学唱曲调。(1)教师范唱曲调。(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4.学唱歌曲 5.表演歌曲。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 1.气象知识导入: 2.欣赏歌曲范唱。 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 4.师生接唱。 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二、音乐知识:切分音 1.正常的强弱节奏: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改写成节奏,并唱一唱:

七年级彝族舞曲教案

《彝族舞曲》教学案例设计 课型:综合课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2012版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一、课标解读: 根据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第四条“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2012版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缤纷舞曲”。舞曲是中外音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音乐体裁,也是中外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见本单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大时代分析:当下,许多年轻人受“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等综艺节目的影响,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超越自己。 区域分析:身处特区的学生,思想开放活跃,包容性强,喜欢现代流行歌曲和港台歌星,面对各种音乐充斥耳边,可能出现对音乐审美的片面与迷茫。 身心特点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需要慢慢适应,他们渴望音乐的熏陶,渴望从音乐中找到共鸣。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作为有多年教龄的音乐老师,我一直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自然清新、活泼新颖是我的教学风格,我希望学生能通过感受、体验、探究音乐等方式,让音乐回归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让学生能够感受彝族舞曲的风格,体验民族舞曲中之美,提高音乐文化素养。[能力目标]:能熟悉并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分析复三部曲式结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听觉,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内容及意境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民族舞曲体裁有初步了解;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和器乐独奏这种音乐表演形式。 五、教学重点: 聆听琵琶独奏《彝族舞曲》,哼唱舞曲主题旋律,感受音乐要素在不同主题音乐上的丰富表现,体验彝族舞曲音乐。 六、教学难点:

琵琶曲彝族舞曲的介绍

琵琶曲彝族舞曲的介绍 琵琶曲《彝族舞曲》的基本信息 彝族舞曲:王惠然1965年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取材于云南彝族《海菜腔》、《烟盒舞》。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犷强烈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 的场面,音乐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深受众多音乐家喜爱,被改 编成古筝、三弦、扬琴、阮独奏曲及管弦乐曲。殷飚将它改编成吉它独奏曲,1987年参加在珠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吉它艺术节中得到国内外的高度赞扬,成为一首在吉它界中颇有影 响的吉它名曲。 琵琶曲《彝族舞曲》的创作背景 王惠然在关于《彝族舞曲》的创作体会中这样写道:“那时1956年,我们每天随着彝、苗族的马帮,一起跋山涉水,经常是脚踩云彩,头顶蓝天,饱尝了十万大山的巍峨雄 姿和风景如画的山寨美景。那时我们还在半夜二四点钟出发赶路,一路上明月皎洁,夜色 迷人,与大地朦胧的景色竞相交辉。这些就是以后在《彝族舞曲》的‘引子’中所描写的 意境。”“在行军的路上,赶着马帮的老乡们常常为我们演唱风格别致、丰富多彩的彝族 民歌、山歌,我们还留心观看他们的表演,学习了不少民歌和舞蹈。其中最感人的是彝族 舞蹈《烟盒舞》又名《烙上一个洞,绣上一朵花》,它那优美动人的舞姿,柔美动听的旋律,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加上其他绚丽多彩的彝家音乐,为创作《彝族舞曲》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 作品于1959年开始创作,经过多次修改,于1960年底定稿。乐曲问世后,很快流行 全国,并被选为高等音乐院校的琵琶教材。 琵琶曲《彝族舞曲》的段落分解 〔一以轮指开始,慢起渐快,犹如悠扬的笛音。接着从彝族山歌《海菜腔》发展而来 的缓慢自由、色彩朦胧的旋律,描绘了恬静朦胧的山寨美景。 〔二主题源自彝族民间乐曲《烟盒舞曲》,琵琶演奏时以推挽指法奏出柔美的滑音, 旋律优扬,富于歌唱性,并伴以舞蹈性节奏音型,生动地描绘了姑娘们轻盈的舞姿。 三与四主题旋律被简化,速度突然加快,力度加强。运用扫弦技巧,刻画了小伙子们 跳舞的阳刚勇猛气质,使舞蹈场面更为热烈。〔五出现一小段以均匀音型陪衬的长音旋律。速度的突慢,对比鲜明。尾部又回到四段的快速度。〔六段浑厚深沉的一连串排比短乐句,乐音坚实有力、热烈红火。尾部以音区的逐层提高把把音乐推向高潮。 七与[八再次呈现对比性的抒情段落。更加充分发挥了曲首悠扬的笛声和歌声,展现 了一个更加恬美、朦胧的意境,表达一对对恋人互吐衷肠,情意绵绵的情景。

小学五年级音乐课课件

小学五年级音乐课课件 三、解决难点 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最近的天气可谓是春光明媚,春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庞,非常的舒服。你能模仿一下春风的声音带给我们一丝凉意吗? 师用WU范唱:0004.3︱26–5.4︱35-43︱2345︱4.33450 师:这是一阵柔和的春风,让我们一起模仿春风的声音吧。唱歌要注意坐姿,师弹奏旋律,学生模唱。 四、学唱歌曲 1、师: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绿树发芽万物生长,当那小河清清流水正在欢唱,我将出发到远方……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意大利的朋友们出发远行的欢乐情怀吧。 2、师:听,田野在召唤我们呢。(第二次听全曲) 师:田野用什么方式召唤我们?郊游的队伍分成了几个小分队呢? 学生说一说。(合唱) 师:歌曲的情绪怎么样?(欢快,活泼)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大自然,走进美丽的田野。为了使我们的步伐整齐,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请同学们一定要听

着音乐,和着音乐的节拍来踏步。第二,为了踏好第一步,我们先要做好准备,这样吧,听老师数到七,大家一起捻指说“走”,然后踏步走起来。我们先来试试。 师:好,我们来看,谁能和着音乐的节拍走得最精神,最漂亮,能和大自然美丽的风景融合在一起。第三次听全曲。 3、解决难点 师: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到了美丽的田野,请大家坐下来休息一会。老师把《田野在召唤》这首歌曲,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喜欢! 师:让我们一起学习歌唱吧。 出示:0004.3︱26–5.4︱35-43︱2345︱4.33450生学唱代词唱一唱。 师:让我们告诉田野,不要着急,我们马上就来了。 出示:0004.3︱26-5.4︱35-43︱20505050︱3--0‖学唱曲谱。 4、师:美丽的田野在召唤我们,我们也一起轻轻地唱起来,用歌声来回应它。(同学们,想一想,是用大声喊唱,还是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去唱,能和美丽寂静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那我们就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再来唱,听好音,随琴唱歌,处理歌曲中的重难点乐句。 师:随老师的琴一起来唱一唱。(歌曲中的八分音符唱时做到声断气不断的状态,教师要示范给学生听,换气记号等。) 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弱起、反复跳跃记号、休止符及换气记号

《青春舞曲》音乐课件

《青春舞曲》音乐课件 《青春舞曲》音乐课件 《青春舞曲》是一首孩子们非常熟悉并且喜欢的歌曲。分享了《青春舞曲》的音乐课件给你们,希望有帮助! 教学目的: 1、能够对我国x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少数民族与中原音乐文化间的联系,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亲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 3、能够用器乐的形式为《青春舞曲》配伴奏,并能为《青春舞曲》填充配器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雪生了解和认识所学歌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难点是为《青春舞曲》伴奏。 教学方法: 听唱式、表演式、创造式。 教学用具: 钢琴、中国地图、多媒体教学光盘、打击乐器。

教学设计: 1、歌唱知识 (1)歌唱的发声状态 口鼻同时吸气,呼吸要求敏捷无声,不耸肩,肺部、胸膛自然挺起,腰围、腹部有明显的向外扩张之感。发声时小腹微收,形成上下力量的抗衡,使声音有气息支持。 (2)发声练习板书 2、导入新课 在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背景音乐下,跳一段维吾尔族舞蹈,请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并在地图上找出此民族所处的省份。 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板书课题“青春舞曲” 3、歌曲学唱 (1)播放录音,请同学们说出这首歌的情绪及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讨论总结 歌曲的显著的特点是: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曲调上下流动、偶有跳跃,显得十分欢快、流畅。

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青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这首词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1)教师弹唱,学生跟唱。 (2)分男女组演唱。 (3)抽同学领唱再齐唱。 4、表演 (1)播放一段维吾尔族舞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 (2)请同学们为歌曲《青春舞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3)教师带领同学们为歌曲伴舞。 5、创造 (1)将课本《青春舞曲》乐谱打击声部的配器补足。 (2)教师总结板书。 (3)给部分同学发放打击乐器,有钢琴特长的同学弹钢琴,其他同学击掌为《青春舞曲》做伴奏。 6、合作 演唱、打击乐、舞蹈一起合作表演,将孩子们的学习推向高潮。

彝族舞曲

课型:综合课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2012版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一、课标解读: 根据新课标课程基本理念第四条“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2012版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缤纷舞曲”。舞曲是中外音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音乐体裁,也是中外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见本单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大时代分析:当下,许多年轻人受“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等综艺节目的影响,敢于表现自己,敢于超越自己。 区域分析:身处特区的学生,思想开放活跃,包容性强,喜欢现代流行歌曲和港台歌星,面对各种音乐充斥耳边,可能出现对音乐审美的片面与迷茫。 身心特点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中阶段,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需要慢慢适应,他们渴望音乐的熏陶,渴望从音乐中找到共鸣。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作为有多年教龄的音乐老师,我一直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自然清新、活泼新颖是我的教学风格,我希望学生能通过感受、体验、探究音乐等方式,让音乐回归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让学生能够感受彝族舞曲的风格,体验民族舞曲中之美,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能力目标]:能熟悉并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分析复三部曲式结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听觉,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内容及意境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民族舞曲体裁有初步了解;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和器乐独奏这种音乐表演形式。 五、教学重点: 聆听琵琶独奏《彝族舞曲》,哼唱舞曲主题旋律,感受音乐要素在不同主题音乐上的丰富表现,体验彝族舞曲音乐。 六、教学难点: 分析乐曲曲式结构,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 七、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采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情境创设法为主要的教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音乐。 2、学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学法是参与体验、小组合作。 八、教学用具 琵琶、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九、教学过程: 在课前准备阶段,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前一周搜集整理彝族民俗和音乐的资料,为进入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导入新课(感知民族舞曲体裁) 1、播放彝族舞蹈《烟盒舞》,创设情境,师生随音乐拍二拍子为舞蹈伴奏,让学生感受到独特鲜明的彝族音乐风格。(设计意图:从而起到凝神、激趣、点题的作用。) 2、“彝族民俗知多少?”环节,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纷纷发言,引出火把节的三个活动:对唱曲子、跳弦、款白话。(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民族舞曲体裁,认识到艺术来

小学五年级音乐课件

小学五年级音乐课件 2.(播放《春雨蒙蒙的下》) 3.小组讨论:这首歌曲与低年级时学的歌曲有什么差别? 如果用画画的形式,你认为出现在眼前的是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说说) 4.读歌词 5.录音范唱歌曲 6.听音跟唱 (学生可以小声哼唱,并注意歌曲中有哪些地方比较难唱,小组讨论总结出来。) 7.处理“弱起小节”(用打拍子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弱起小节,然后唱一唱带有弱起小节的句子) 8.练习切分节奏 带上节奏朗读歌词,并让学生分析把这样的节奏放在歌曲里有什么样的效果。 9.齐唱 10.重点练习二声部的地方 要求:分声部唱,分声部奏巩固练习 11、师生讨论——处理歌曲后有感情的演唱

12.让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增添色彩 小组合作:创作节奏 一组学生用自制乐器伴奏,一组学生演唱 13.多种方法巩固歌曲 三、小结 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的话,我们正是春天……播种的季节,也是学习的好时光。……让我们抓紧现在美好的时光,努力学习,像春雨过后的小苗一样,茁壮成长。(伴随着这首歌曲,学生走出教室)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的难度是弱起小节的起唱,刚开始跟唱时,每次的开头学生不是少唱了就是迟唱了,后来让学生边打拍子边唱辅助起唱部分,结果出现了开头在弱拍上重音唱的现象,无奈让学生在开头处采用只张嘴不发声来模唱练习,学生模仿的很有兴趣,几遍后全部过关。 【《迷人的火塘》】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XXX、XX.,以更好的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2.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了解少数民族——侗族的音乐风格和风土人情,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彝族舞曲》鉴赏

《彝族舞曲》鉴赏 怎么会喜欢上琵琶呢?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琵琶曲深深打动了我,流畅的乐曲,令忧伤的爱情缓缓而出,象铺陈的丝绸,象展开的书卷,象一泻千里的月华,摇着影,轻唱~听着听着大觉不过瘾,尤其喜欢琵琶的音色,似古筝般纯净,细听却带着阵阵拨音,如扬琴般婉转,可透着骨子里的刚劲,相比古琴的沧桑,它只具备一二,更没有古琴的老气横秋。一直想学一门乐器,就是琵琶了。 还记得第一节课,先让老师给我演奏一曲琵琶以激发我的学习兴趣,看着她葱白般的十指在琵琶弦上流泻,听着此起彼伏的弹拨音交错,仿佛置身于彝族山寨,围着篝火共同起舞,心飞了,人也禁不住想要手舞足蹈了……随着最后几声轻拨,夜深了人散了鸟儿睡了听众也醉了~后来才知道那首曲子叫彝族舞曲。 《彝族舞曲》王惠然曲。该曲创作于1960年,是在云南彝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创作。作者与当地的劳动人民共同劳作,亲身体验着少数民族的生活和他们特有的风俗习惯。领略了云南的大好河山和秀丽风光,有了身临其境的亲身体验。这就为音乐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这是一首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极其抒情的乐曲,它仿佛是用音乐来描述山野风情的画卷。乐曲采用了我国传统音乐常见的多段体结构。不同音乐段落分别表现出流畅、优美、欢乐、粗犷、热烈、流畅、粗壮、倾诉、蒙胧、柔美幸福等不同音乐情绪或意境,用以表现彝族人民的生活及风俗景物。 乐曲是三部曲式结构,但作者在借鉴外来形式时糅合了我国传统

乐曲常用的多段体逐步演变、发展的手法,因而对比段落之间的过渡十分自然。全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引子由慢到快的展开,犹如看到了彝族山寨在朦胧的月色下轻雾缭绕。这个音乐主题富于歌唱性,纯朴、深情的彝族音调中饱含着一种醉人的韵味:使人产生一种 飘忽不定的感觉,犹如看到彝族山寨在朦胧月色下雾烟绕缭的美丽景色。随后琵琶以双弦在低音区演奏深沉的旋律,象是远方响起悠扬的葫芦笙,召唤彝家青年男女聚合一起。一个欢乐的夜晚在祖国西南边陲开始了。 乐曲的第二段(第一部分)是一支优美抒情的慢板旋律,这醉人的旋律,柔美、轻巧、富于弹性,塑造了彝族少女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音乐形象。表现出少女细腻而含蓄的心情。作者出色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琵琶文曲中如《夕阳箫鼓》、《塞上曲》、《月儿高》等曲有关推拉吟揉的技巧,充分美化余音,使音调格外动听,表现出东方民族那种细腻、含蓄的感情。这段旋律经过变形展开后又重复出现,构成乐曲第一部分的小三段结构。这里音乐既有短促节奏和舒展音型的对比,技巧上也有弹挑和长轮的区分,把琵琶那种细腻、委婉的特色表现得非常动人。 乐曲的第三、四、五、六段(第二部分)是快板,这段音乐节奏欢快,刚劲有力,它描绘了彝族青年粗犷、热情爽朗的形象和健美膘悍的舞姿。随着音乐逐渐趋向柔和,引出一段优美、抒情、悠扬的旋律,仿佛是彝族美丽的少女们,象天仙一般自天而降,飘然回入群舞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课朝夕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3.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 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彝族舞曲》教案

《彝族舞曲》教案 《彝族舞曲》教案 学 习 目 标 1、通过欣赏民族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让学生能够感受彝族舞曲的风格,体验民族舞曲之美,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和器乐独奏这种音乐表演形式,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2、分析曲式结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想象、创造能力。 学习 重点 在活动中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发挥的作用,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 学习 难点 分析曲式结构,在音乐中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提高理解音乐的能力。 学习过程 备注

第一部分:导课: 拍掌捻指 1、声势练习:一声部:0XX|XX|| 跺脚拍掌 二声部:X—|X—|| 2、看彝族民族的图片请同学们回答是哪个民族?然后介绍彝族的相关文化和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第二部分:学习探究 探究过程: 第一步:自学探究————1、介绍作曲家王惠然: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是一位集作曲、指挥、演奏、教育及乐器改造於一身,成就显赫的著名民族音乐家。曾创作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春到沂河》等乐曲,多次在解放军军文艺会演和中国调演中荣获创作奖。在演奏法方面,他首创了琵琶“四指轮”技法,大大扩 展了琵琶的表现力,并参与发明三弦柳琴、四弦高音柳琴。 2、创作背景 王惠然在关于《彝族舞曲》的创作体会中这样写道:“那时(1956年),我们每天随着彝、苗族的马帮,一起 跋山涉水,经常是脚踩云彩,头顶蓝天,饱尝了十万大

山的巍峨雄姿和风景如画的山寨美景。那时我们还在半 夜二四点钟出发赶路,一路上明月饺洁,夜色迷人,与 大地朦胧的景色竞相交辉。这些就是以后在《彝族舞曲》的‘引子’中所描写的意境。”“在行军的路上,赶着 马帮的老乡们常常为我们演唱风格别致、丰富多彩的彝 族民歌、山歌,我们还留心观看他们的表演,学习了不 少民歌和舞蹈。其中最感人的是彝族舞蹈《烟盒舞》(又名《烙上一个洞,绣上一朵花》),它那优美动人的舞姿,柔美动听的旋律,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给我们留下 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加上其他绚丽多彩的彝家音乐,为 创作《彝族舞曲》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经过多次修改,于1960年底定稿。乐曲问世后,很快流行全国,并被选为高等音乐院校的琵琶教材。 自学要求:提前查找资料,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第二步:互学探究————1、首先赏析引子部分。(想象体验) 在欣赏引子部分时,我引导学生听乐曲的速度(由慢到快)、情绪(优美恬静),琵琶低音区的音色(在低音区模拟葫芦丝的音响),想象村寨迷人的夜景。 2、A部分赏析 ①初听:分析A部分的音乐情绪、速度特点,什么 乐器演奏?

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赏析

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赏析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琵琶魅力,领略彝族风情,热爱民族音乐. 2、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及器乐独奏的表演形式 3、通过赏析分析,知道复三部曲式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及器乐独奏的表演形式 2、通过赏析分析,知道复三部曲式的结构特点 三、教具准备:计算机、教学光盘、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小丫"和我们一道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音乐欣赏开心辞典".为了加强大家的合作与竞争性,分四个小组——小丫组、小鸡组、小猫组、小狗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主持人,一名记录员,一名发言人. 好,准备,开始,请——听——题: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中所描写的乐器是: A 古筝 B古琴 C琵琶 D扬琴. 正确答案:琵琶. 2、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个片段,请问白居易是我国那里人? A杭州,B太原,C长安,D济南.正确答案:太原. 3、琵琶最早流行于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已有: A3000年, B2000年, C1000年. 正确答案:1000年.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首琵琶曲. 3、初听(官能欣赏)请同学们全身放松,安静倾听(播放音乐)……这首乐曲民族风味浓郁,它属于: A西洋, B汉族, C瑶族, D彝族. 正确答案:彝族. 彝族文化悠久而发达,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有著名长诗《阿诗玛》、舞蹈《阿细跳月》、民歌《彝族山歌》等.民歌简练朴实,比喻形象,曲调辽阔明快,缠绵悠长.请问彝族在我国最大的居住地是: A四川, B广东,C云南,D贵州. 正确答案:四川. 琵琶的音色如何、技巧有那些?

彝族舞曲古筝谱

彝族舞曲古筝谱 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犷强烈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音乐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深受众多音乐家喜爱,被改编成古筝、三弦、扬琴、阮独奏曲及管弦乐曲。 下面是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彝族舞曲古筝谱。 希望您会满意。 彝族舞曲古筝谱彝族舞曲段落分解〔一)以轮指开始,慢起渐快,犹如悠扬的笛音。 接着从彝族山歌《海菜腔》发展而来的缓慢自由、色彩朦胧的旋律,描绘了恬静朦胧的山寨美景。 〔二)主题源自彝族民间乐曲《烟盒舞曲》,琵琶演奏时以推挽指法奏出柔美的滑音,旋律优扬,富于歌唱性,并伴以舞蹈性节奏音型,生动地描绘了姑娘们轻盈的舞姿。 (三)与(四)主题旋律被简化,速度突然加快,力度加强。 运用扫弦技巧,刻画了小伙子们跳舞的阳刚勇猛气质,使舞蹈场面更为热烈。 〔五)出现一小段以均匀音型陪衬的长音旋律。 速度的突慢,对比鲜明。 尾部又回到(四)段的快速度。 〔六)段浑厚深沉的一连串排比短乐句,乐音坚实有力、热烈红火。

尾部以音区的逐层提高把把音乐推向高潮。 (七)与[八)再次呈现对比性的抒情段落。 更加充分发挥了曲首悠扬的笛声和歌声,展现了一个更加恬美、朦胧的意境,表达一对对恋人互吐衷肠,情意绵绵的情景。 在此曲中,王惠然首创四指轮“技法。 即在传统扣轮、挑轮、勾轮的指法基础上,把右手大指分离出来,用食、中、无名和小指作轮。 大指弹奏独立的伴奏声部,以奏出复调或和声效果。 彝族舞曲创作背景王惠然在关于《彝族舞曲》的创作体会中这样写道:“那时(1956年),我们每天随着彝、苗族的马帮,一起跋山涉水,经常是脚踩云彩,头顶蓝天,饱尝了十万大山的巍峨雄姿和风景如画的山寨美景。 那时我们还在半夜二四点钟出发赶路,一路上明月皎洁,夜色迷人,与大地朦胧的景色竞相交辉。 这些就是以后在《彝族舞曲》的‘引子’中所描写的意境。 “在行军的路上,赶着马帮的老乡们常常为我们演唱风格别致、丰富多彩的彝族民歌、山歌,我们还留心观看他们的表演,学习了不少民歌和舞蹈。 其中最感人的是彝族舞蹈《烟盒舞》(又名《烙上一个洞,绣上一朵花》),它那优美动人的舞姿,柔美动听的旋律,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课件精选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课件精选 【春景】 一、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使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二、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三、教材分析:(略) 四、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五、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使用 六、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视频 七、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1.《小鸟小鸟》是故事影片《苗苗》的插曲。曲调欢快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体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2.春天,象征着美丽;春天,象征着生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万物苏醒,生机勃勃。春天,它又是很多的诗篇、绘画和乐章中赞美的对象。《致春天》这首钢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十九世纪作曲家格里格谱写的春天的颂歌。 乐曲的一开始,在右手高音合弦模拟出的流动的感觉的引导下,左手弹奏出清新、舒缓的主题旋律,让人彷佛看到了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景色,大地上到处充满了生命的勃勃生机;中间段低沉并且旋律逐渐急促,略显灰暗,似乎在告诉大家,在春天降临的过程中,并不都是阳光明媚的日子,也有春寒料峭,阴风阵阵的日子,但春天是不可阻挡的,所以在乐曲的最后部分,我们又看到了战胜了严寒的春天,为我们勾勒出明媚的阳光下的大地为逐步茂盛的青草和朵朵绽放的鲜花所覆盖…… 尾声是一连串的分解和弦,清澈、明亮,花蕾初绽,色彩缤纷,引起人们对美好春天的多少无穷遐想。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 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二声部做到声音协和。 休止符即空拍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

小学五年级音乐课课件

小学五年级音乐课课件 【《我是中国人》】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相关戏歌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够用京剧的风格韵味演唱《我是中国人》。 3.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重难点: 弱起、波音、装饰音、拖腔的唱法,初步掌握京腔歌曲的演唱。 教学方法: 欣赏法、对比法、讲解法、听唱法、教唱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 上课要养成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好习惯,并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用京腔向同学们问好,要求学生也用同样的腔调向老师问好。 提问:觉得这样的问好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2.课件播放《说唱脸谱》片断 引出戏歌的概念。戏歌:用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就叫戏歌?戏歌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它是歌中有戏戏中有歌,很受大家的喜爱。 二、新歌学习 1.初次聆听《我是中国人》 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引导学生从歌曲情绪和歌曲内容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热情豪迈的,它赞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和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节奏 提问:这首戏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一说 师:这首戏歌吸取了京剧西皮流水的特点,只有强拍没有弱拍。在戏曲中强拍叫做板,弱拍叫做眼,这首戏歌就是有板无眼。让我们来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3.学生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4.分句学唱解决难点 A第一句“我是一个中国人”比较有戏曲的特点 按节奏读歌词 跟琴学唱歌谱然后填词 老师加上波音范唱第一句,让学生感受到波音 老师讲解上波音的唱法,学生练习

最新整理初中音乐教案《彝族舞曲》教案.docx

最新整理初中音乐教案《彝族舞曲》教案《彝族舞曲》教案 学 习 目 标 1、通过欣赏民族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让学生能够感受彝族舞曲的风格,体验民族舞曲之美,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和器乐独奏这种音乐表演形式,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2、分析曲式结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想象、创造能力。 学习 重点 在活动中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发挥的作用,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 学习 难点 分析曲式结构,在音乐中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提高理解音乐的能力。 学习过程 备注 第一部分:导课: 拍掌捻指 1、声势练习:一声部:0XX|XX|| 跺脚拍掌

二声部:X—|X—|| 2、看彝族民族的图片请同学们回答是哪个民族?然后介绍彝族的相关文化和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第二部分:学习探究 探究过程: 第一步:自学探究————1、介绍作曲家王惠然: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是一位集作曲、指挥、演奏、教育及乐器改造於一身,成就显赫的著名民族音乐家。曾创作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春到沂河》等乐曲,多次在解放军军文艺会演和中国调演中荣获创作奖。在演奏法方面,他首创了琵琶“四指轮”技法,大大扩展了琵琶的表现力,并参与发明三弦柳琴、四弦高音柳琴。 2、创作背景 王惠然在关于《彝族舞曲》的创作体会中这样写道:“那时(1956年),我们每天随着彝、苗族的马帮,一起跋山涉水,经常是脚踩云彩,头顶蓝天,饱尝了十万大山的巍峨雄姿和风景如画的山寨美景。那时我们还在半夜二四点钟出发赶路,一路上明月饺洁,夜色迷人,与大地朦胧的景色竞相交辉。这些就是以后在《彝族舞曲》的‘引子’中所描写的意境。”“在行军的路上,赶着马帮的老乡们常常为我们演唱风格别致、丰富多彩的彝族民歌、山歌,我们还留心观看他们的表演,学习了不少民歌和舞蹈。其中最感人的是彝族舞蹈《烟盒舞》(又名《烙上一个洞,绣上一朵花》),它那优美动人的舞姿,柔美动听的旋律,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加上其他绚丽多彩的彝家音乐,为创作《彝族舞曲》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经过多次修改,于1960年底定稿。乐曲问世后,很快流行全国,并被选为高等音乐院校

《彝族舞曲》教案

《彝族舞曲》教案 学 习 目 标 、通过欣赏民族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让学生能够感受彝族舞曲的风格,体验民族舞曲之美,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和器乐独奏这种音乐表演形式,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2、分析曲式结构,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想象、创造能力。 学习 重点 在活动中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发挥的作用,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 学习 难点 分析曲式结构,在音乐中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提高理解音乐的能力。 学习过程 备注 第一部分:导课: 拍掌捻指

、声势练习:一声部:0XX|XX|| 跺脚拍掌 二声部:X—|X—|| 2、看彝族民族的图片请同学们回答是哪个民族?然后介绍彝族的相关文化和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第二部分:学习探究 探究过程: 第一步:自学探究————1、介绍作曲家王惠然: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是一位集作曲、指挥、演奏、教育及乐器改造於一身,成就显赫的著名民族音乐家。曾创作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春到沂河》等乐曲,多次在解放军军文艺会演和中国调演中荣获创作奖。在演奏法方面,他首创了琵琶“四指轮”技法,大大扩展了琵琶的表现力,并参与发明三弦柳琴、四弦高音柳琴。 2、创作背景 王惠然在关于《彝族舞曲》的创作体会中这样写道:“那时,我们每天随着彝、苗族的马帮,一起跋山涉水,经常是脚踩云彩,头顶蓝天,饱尝了十万大山的巍峨雄姿和风景如画的山寨美景。那时我们还在半夜二四点钟出发赶路,一路上明月饺洁,夜色迷人,与大地朦胧的景色竞相交辉。这些就是以后在《彝族舞曲》的‘引子’中所描写的意境。”“在

行军的路上,赶着马帮的老乡们常常为我们演唱风格别致、丰富多彩的彝族民歌、山歌,我们还留心观看他们的表演,学习了不少民歌和舞蹈。其中最感人的是彝族舞蹈《烟盒舞》,它那优美动人的舞姿,柔美动听的旋律,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加上其他绚丽多彩的彝家音乐,为创作《彝族舞曲》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经过多次修改,于1960年底定稿。乐曲问世后,很快流行全国,并被选为高等音乐院校的琵琶教材。 自学要求:提前查找资料,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第二步:互学探究————1、首先赏析引子部分。(想象体验) 在欣赏引子部分时,我引导学生听乐曲的速度(由慢到快)、情绪(优美恬静),琵琶低音区的音色(在低音区模拟葫芦丝的音响),想象村寨迷人的夜景。 2、A部分赏析 ①初听:分析A部分的音乐情绪、速度特点,什么乐器演奏? 优美抒情的慢板旋律,琵琶演奏,演奏时以推挽指法奏出柔美的滑音,旋律优扬,富于歌唱性 ②欣赏A乐段,回答问题:“乐段A包含有几个主题?有没有重复的主题?”聆听对比,通过师生合作的形式从而

彝族舞曲

音乐:欣赏《彝族舞曲》教案 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赏析 教学方法:倾听、自学、探究、讨论、表演、创造等. 教学目的:感受琵琶魅力,领略彝族风情,热爱民族音乐. 讲授人太原幼师刘智勇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小丫"和我们一道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音乐欣赏开心辞典".为了加强大家的合作与竞争性,分四个小组——小丫组、小鸡组、小猫组、小狗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主持人,一名记录员,一名发言人. 好,准备,开始,请——听——题: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中所描写的乐器是: A 古筝 B古琴 C琵琶 D扬琴.正确答案:琵琶. 2、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个片段,请问白居易是我国那里人? A杭州,B太原,C长安,D济南.正确答案:太原. 3、琵琶最早流行于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已有: A3000年,B2000年,C1000年.正确答案:1000年.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首琵琶曲. 二、初听(官能欣赏)请同学们全身放松,安静倾听(播放音乐)…… 这首乐曲民族风味浓郁,它属于: A西洋,B汉族,C瑶族,D彝族.正确答案:彝族. 彝族文化悠久而发达,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有著名长诗《阿诗玛》、舞蹈《阿细跳月》、民歌《彝族山歌》等.民歌简练朴实,比喻形象,曲调辽阔明快,缠绵悠长.请问彝族在我国最大的居住地是: A四川,B广东,C云南,D贵州.正确答案:四川. 琵琶的音色如何、技巧有那些? 高音区明亮,低音区厚重,技巧有抡指、泛音、滑音、琶音、扫弦等. 琵琶曲的性质有两种,此曲为: A武曲,B文曲.正确答案:文曲. 复听(情感欣赏)请同学们安静欣赏(播放音乐) 以小组为单位畅谈听后感—— 情绪、情感、情景、情节……

彝族舞曲串词

彝族舞曲串词 篇一:彝族舞蹈串词 彝族舞蹈《喊月亮》串词 月儿在云层中隐现、穿行,彝族少女在月夜里奔跑、舞蹈。少女呼月而出,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表现了她们纯真、可爱,追求光明,憧憬美好未来的心愿。 篇二:节目串词 朱: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王:亲爱的各位同学,各位朋友。马:大家(一起)晚上好 朱:音乐像一首小诗,在丝竹之间轻柔地低吟 王:音乐似流水,偶尔在平原弯曲而行,偶尔在山涧缓缓流动马:音乐如母亲的手,让我们在烦恼的时候宁静,让我们在紧张的时候松弛。朱: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进入音表101这个大家庭已经有两年的时光 王:两年来,从陌生到相知,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马:今天让我们一起播撒希望和欢笑,期盼美好未来,让我们挥舞激情的双手,共同来奏响我们绚丽的青春乐章。 王: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今天到场的各位领导。他们分别是、马: 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朱:20XX年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音表演101班“音唯有你”实践音乐会(一起)现在开始! 下面请欣赏男声独唱《跟你走》。表演者:金泉。钢琴伴奏:薛文倩2马:根据传统曲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创作的古筝曲《茉莉芬芳》,旋律委婉优美,波(:彝族舞曲串词)动流畅,感情细腻温柔,将茉莉花开的各种娇美姿态和沁人心脾的芬芳美丽,如一幅画卷般徐徐展开,接下来,请大家伴随陈燃,华朦依,董倩惠三位同学,走近馨香茉莉的花开时节。请欣赏古筝三重奏《茉莉芬芳》 3朱:舒伯特所作的《军队进行曲》描写了士兵行进时的雄姿,和人民在街头欢迎士兵们的场面,那铿锵有力的节奏让人印象深刻。接下来同学们将以视唱的方式向大家演绎这一经典作品,请欣赏视唱《军队进行曲》。表演者:谢研,王梦暖,王莘雅,潘文杰,马传耀,董超,陈贝西,潘红霞,郭井妹。钢琴伴奏:田雯 4朱:格什温是美国著名的作曲家,他在1935年完成了影响巨大的黑人歌剧《波吉和贝丝》。下面我们要欣赏的就是其中的咏叹调选段《夏日时光》,他是一首摇篮曲,描写了夏日时光宁静安好,慈祥的母亲在哄孩子睡觉时的情景,下面请欣赏女声独唱《summertime》.表演者:赵丹。钢琴伴奏:田雯。 5王:月光下,朦胧中,自然与音乐的融合在这里发生;森林里,鸟鸣间,那是音乐的狂想,是自然的呼吸,是我们向往的天堂!请欣赏器乐三重奏《森林狂想曲》,表演者:解妍,张国钰,王可。 6朱:美丽的雪莲花,为你开放;高高的白杨树,把你敬仰。遥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