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的主要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佛山生态城市建设刍议

倚 广州 , 毗邻 港澳 。区位 优势 十分 明显 , 佛 山能充 分接受 广 州的辐 射 和带动 , 广卅 共享 交通 网络 资 使 与 I
源、 金融 资本 资源 、 人才 资源和 信息资 源 , 实现 产业联 动和 功能互 补 , 有利 于形成 广州 —— 佛 山经济 一体 化都 市 圈。尤其 是佛 山一 环的修 通 , 进 了这 种经 济一体化 的形 成 。 促 ( ) 贸业发 达 。 山在历史 上就 是我 国南 方重要 的商 品集散 中心 , 2商 佛 改革开 放后 , 贸业更 是蓬勃 发 商 展 , 已形成 遍 布城 乡 、 射 国内外的 多成分 、 现 辐 多层 次、 渠道 、 多 多形 式 的商业流通 网络 。
1 1 自然 资 源 条 件 .
( ) 理位 置优越 。佛 山地 处南 亚 热 带气 候 区 , 1地 土地 肥 沃 , 气候 温和 , 量 充足 , 雨 四季 常绿 。有 “ 塘 基 ” 业的古 老循 环资 源利用 模 式基 础 , 利 于继续 提 升生 态农 业 系统 。佛 山位 于珠 江三 角洲腹 地 , 农 有 东
1 3 独 特 的 岭 南 文 化 .
在 佛 山人 口籍 贯构 成 中 , 土生 土长 的佛 山人 少 , 外省市 、 澳和华 侨籍贯 的人 口比例 大 , 港 易于 吸收外 来先 进 的思想 ( 包括 生 态环境 意识 ) 和先进 的文 化 , 而创 造 出一 种独特 的 岭南 文 化 , 从 即求真 务 实 , 为 敢
中 图 分 类号 : 2 X3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生态城 市 的提 出是基 于人类 生态文 明的觉 醒和对 传统工 业化 和工业 城市 的反思 。当人们 无休 止地
征服 自然 、 造 自然 时 , 坏 了生态 平衡 , 改 破 如地球 变 暖、 南极上 空 的臭氧空 洞 、 物种 消失 、 能源短 缺及荒 漠 化等 灾害 的发 生正制 约着社 会经 济的可 持续发 展 。 态城市 的建设 正逐渐 成为 全球研究 的热点 问题 , 生 本 文对 佛 山的生态城市 建设进 行探讨 。
佛山城市典型森林群落土壤重金属分布、流通及枯落物富集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
生态学报 ACTA ECOLOGICA SINICA
Vol.40,No.13 Jul.,2020
DOI: 10.5846 / stxb201910142135
朱立安,曾清苹,柳勇,柯欢,程炯,张会化,李俊杰.佛山城市典型森林群落土壤重金属分布、流通及枯落物富集特征. 生态学报,2020,40( 13) : 4659⁃ 4669. Zhu L A, Zeng Q P, Liu Y, Ke H, Cheng J, Zhang H H, Li J J.Heavy metals distribution and circulation in soils and their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by litter in urban typical forest communities in Foshan, China.Acta Ecologica Sinica,2020,40(13) :4659⁃ 4669.
摘要:富集重金属的枯落物分解可能提高重金属暴露率,增加人体接触健康风险。 为了解南方城市土壤重金属在森林生态系统 中的分布及流转情况,通过调查研究了佛山市 8 个典型森林群落土壤及枯落物重金属含量,分析了各森林群落枯落物对不同重 金属的富集效应及重金属随枯落物回归土壤流通量。 结果表明:1) 城市森林各土壤重金属含量在不同典型群落间差异显著 ( P<0.05) ,差异最大为 Pb、Cr、Zn,As、Cu、Ni 次之,Hg、Cd 最小;土层深度( 0—20,20—40,40—60 cm) 对重金属含量影响显著 (P<0.05) ,差异最大为 Cd、Hg,其次为 As、Cu,最小为 Zn、Ni、Pb、Cr。 整体上,Cd、Hg、As、Pb、Zn 在 0—20 cm 最高,表层富集特 征明显,Cr 和 Ni 在 40—60 cm 最高。 2)8 个森林群落中阴香—白楸—醉香含笑群落( CMMC) 枯落物对 8 种重金属的综合富集 系数( TBCF,66.76) 最高,其中以 Cd 的富集效果最突出,富集系数为 44.45,且对 Pb、Cu、Zn 也相对富集;最低的为黧蒴锥—香 椿—樟树群落( CTCC) ,综合富集系数( TBCF) 为 8.09,仅对 Cd、Cr、Cu 相对富集,对其余重金属富集效应不明显。 3) 相关分析 显示,群落重金属枯落物流通量与 0—60 cm 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 Cr 和 Ni 除外) 无显著相关性。 本研究对城市森林建设管理 及筛选重金属富集植物及群落具有较强理论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城市森林土壤;重金属;枯落物;流通量;富集效应
结合佛山环境特点,创建生态特色园林

第 2 2卷 第 3期 2o 0 2年 6月
中 山 大 学 学 报 论 丛
S N U YA EN I S 兀Y oRUM F
V0 . 2 No. 12 3
J n. 2 o ,创 建 生 态 特 色 园林 。
收 稿 日 期 :2 O —0 1 2 3—1 3 8 作 者 简 介 :杨 敏 辉 ( 93一) 男 , 工 程 师 16 。
维普资讯
4
中 山大 学 学报 论丛
第 2 2卷
s me a i at m) 等 也 不 耐 氯 和 二 氧 化 硫 的 污 染 ; 加 上 生 态 环 境 破 坏 和 城 市 土 壤 恶 化 的 影 响 , a
使 得 市 区部 分 路 段 的 大 叶 榕 树 、 白 兰 和 红 花 紫 荆 等 亦 生 长 欠 佳 , 人 面 子 、 石 榴 、银 边 红 桑 、瓜 子 黄 杨 等在 许 多 绿 地 中生 长 不 甚 理 想 。
2 佛 山 市 生 态 环 境 特 点
2 1 城 市 空 气 和 水 环 境 特 点 . 环境 污 染 是 佛 山城 市 环 境 的 一 大 特 点 ,市 区 平 均 有 机 动 车 4 0 0辆 , ,高 于 北 京 、 0 k
1 佛 山市 园林 现 状 及存 在 问题
目前 佛 山 市 区绿 地 总 面 积 达 l17 h l,人 均 公 共 绿 地 达 6 1H2 绿 化 覆 盖 率 达 到 了 4 I T 2 . I , 3 . % 。但 园 林 绿 化 中普 遍 存 在 城 市 绿 地 空 间 布 局 不 合 理 ,总 体 布 局 不 够 系 统 ,城 市 园 林 53 的 生 态 功 能 不 明显 以及 城 市 个 性 和文 化 特 色 欠 突 出 等 不 足 。 同 时 ,园 林植 物 种 类 单 调 ,生 物 多 样 性 不 够 。植 物 抗 污 染 能 力 较 弱 。 市 区共 有 园 林 植 物 4 4种 ,但 实 际 应 用 于 城 市 绿 化 9 中 的只 有 2 3种 ,常 用 的 树 种 不 过 5 9 o种 。 市 区 道 路 的 8 . % 是 用 大 叶 榕 、 细 叶 榕 等 l 24 5种 乔 木 ,用 作 行 道 树 的 棕 榈 植 物 只 有 4种 。 落 叶 和 半 落 叶 树 种 共 有 7种 ,观 花 树 种 l 2种 , 攀援植 物 l 3种 ,有 半 数是 草 本 植 物 。 草 坪 植 物 仅 有 台 湾 草 和 大 叶 柔 草 ( xnp scm r . A oo u o pe s s ) ,但 台 湾 草 占 了绝 大 部分 。 物 种 单 调使 得 园 林 生 态 结 构 单 一 , 既 影 响 了城 市 景 观 , 又 不 利 于 生 态 效 益 的 发 挥 。另 外 ,部 分 园 林 植 物 对 环 境 的 适 应 能 力 较 差 , 如 南 洋 楹 、芒 果 、 人 面 子 ( rcno eu d o 、 白千层 、苹 婆 ( t c/ o/s 、银 桦 ( r / arbs ) 等 D a otm / m a ) Se u/ n b/ ) r a / Ge / ut v/ o a e 对 氟 污 染 抵 抗 力 较 弱 ;落 羽 杉 、 白兰 、 柠 檬 桉 、水 石 榕 、 羊 蹄 甲 、木 棉 、 铁 刀 木 ( as C s/ a
佛山:大棉涌清除黑臭实现逆袭

佛山:大棉涌清除黑臭实现逆袭作者:丁媚英来源:《环境》2020年第12期大棉涌是广佛跨界的主干河涌之一,2016年还在黑臭水体整治名单中,但如今水质稳定保持在Ⅳ类水水平,河岸两边的景观也有了大幅提升。
在大棉涌北江新城凤凰公园段,田园花海、碧波绿道、健身场所、历史文化集于一体的休闲景观水滨长廊,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活动的好去处,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的名片。
从黑臭水体到可用于工业生产及娱乐用水的Ⅳ类水、从两岸杂草众生到休闲景观水滨长廊,可以说,大棉涌成功实现了逆袭。
此前,佛山市组织部分“两代表一委员”调研广佛跨界河流治理情况。
在实地了解大棉涌治水情况后,参与调研的市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大棉涌的治理都表示肯定,甚至用“很不容易”来形容它的逆袭。
持续攻坚高位推进大棉涌位于佛山市三水区,全长约18.92公里,流经西南、云东海两个街道,是连接三水新老城区的重要水系。
大棉涌既是农业灌溉的引水渠,又是城区承泄暴雨的排涝通道。
该涌的水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三水区中心城区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棉涌水质呈现变差趋势。
根据2016年年初的监测数据显示,其水质达到轻度黑臭,溶解氧均值长期低于2毫克/升。
大棉涌也因此被纳入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范围,成为了三水区唯一一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佛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棉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将其作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根据佛山市统一部署,为完成大棉涌“2016年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2017年年底前完全消除黑臭”的整治目标,三水区环境保护委员会编制了《三水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实施大棉涌截污工程(河口段)一期、二期等12项重点工程,以系统整治实现“初见成效”,以强化服务力求“长制久清”。
2018年,佛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佛山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原佛山市环境保护局编制《佛山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大棉涌的整治目标、整治范围、整治任务、整治措施,以及建立黑臭水体长制久清工作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治理大棉涌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佛山市土地利用现状与管理分析与评价报告

佛山市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现状分析与评价报告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人地关系的客体。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仅是协调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之关键,更重要的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佛山市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南与中山接壤,东北与广州毗邻,西连肇庆,南达江门,邻近港澳,处于我国南大门的开放前沿。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境内交通便捷,已成为富有发展潜力的珠江三角洲西翼的重要城市之一。
全市行政区划上分为2个区和4个县级市,即佛山城区、石湾区、顺德市、南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土地面积3 848.47 km2,2007年人口为719万人。
佛山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多样,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和水域,其中平原面积最多,丘陵台地次之。
佛山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温度21.7℃,年降雨量1646.9亳米。
西江、北江贯穿全境,地表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四季常青,盛产粮食、塘鱼、水果、蔬菜、花卉等作物,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佛山市内自然条件优越,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水系发达,河网稠密,土地生产潜力高,但2007年人口密度高达1539人/平方公里,人地矛盾极为突出。
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佛山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佛山市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分析与评价(1)、佛山市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生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现实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金佛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该保护区总面积约为81.2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约为13.09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约为49.08平方公里,过渡区面积约为19.06平方公里。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生态系统,被誉为“佛山的绿肺”。
该区域常年潮湿,气候温和,具有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
这里有高山、溪流、瀑布、湖泊等自然景观,还有着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植被,是众多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保护区内主要包括金佛山、山马岭、青草岭、归正山等山脉。
根据国家自然保护区划的要求,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被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过渡区三个功能分区。
1.核心区:核心区是保护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生态功能区,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
金佛山保护区的核心区面积约为13.0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金佛山主峰等重要生态要素。
对核心区实行严格管控,禁止一切人类活动,保护区内没有设置旅游设施,确保生态环境的原始性和完整性。
2.缓冲区:缓冲区位于保护区核心区周围,面积约为49.08平方公里。
缓冲区是保护区的缓冲带,具有过渡功能,既可以保护核心区不受外部干扰,又可以为周边地区提供自然过滤、调节环境的功能。
缓冲区设置了一些观光设施和游客服务设施,方便游客进行观光和科普教育活动,同时也要确保游客的行为不会对核心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设置合理的观测点和游步道,让游客能够近距离观察和了解自然环境,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3.过渡区:过渡区位于缓冲区的外侧,面积约为19.06平方公里。
过渡区是保护区和周边土地利用的过渡带,主要承担着过滤污染物、吸收农业农村生产的排放物和调节环境功能。
过渡区允许一些较低程度的人类活动,如农田耕种、畜牧养殖等。
但是,在过渡区的利用和管理中,要加强对农业、养殖业等人类活动的监管,确保不影响核心区和缓冲区的生态环境。
佛山市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2万吨天)环境影响报告书

佛山市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2万吨/天)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第一章总则1.1 任务由来佛山市高明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北部,佛山市西部,水陆交通方便,是广东省重要的工贸城市。
荷城街道位于高明区东部,西江之滨,被西江、沧江二水环抱,素有“西江明珠”之称。
本世纪初,随着荷城街道(原三洲街道)经济迅速发展,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环保设施的建设未能与经济协同发展,致使大量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高明河,造成水体污染严重。
为保护高明区境内水资源,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原高明区三洲街道办于2003年组织建设了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内水体污染问题。
但由于区内管网建设仍不完善,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服务范围仅限于三洲碧桂园一期以及海天大道以东、高明大道以北、三和路以南工业企业的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其他区域污水仍就近排入河涌,致使三洲大涌水体环境质量未达到治理要求,现状水质多为劣Ⅴ类,水体污染仍然严重。
针对以上环境问题,同时考虑三洲旧城改造、碧桂园二期、海天二期建设等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需要,荷城街道现已加快区内污水管网建设,并拟开展高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工作。
建设佛山市高明区明第二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对保护环境,保护水体质量和生态环境十分必要。
通过污水处理厂工程的建设可以基本改变三洲片区的环境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生命健康,增强地区竞争力,促进三洲片区的更大发展,对保持三洲片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污水量预测佛山市高明区明第二水处理厂远景(2020年后)控制规模为12万m3/d,远期(2020年)建设规模为10万m3/d,近期(2012年)建设规模为4万m3/d。
佛山市高明区明第二水处理厂一期已建规模为2万m3/d,二期增建规模为2万m3/d(其中细格栅及沉砂池、二次沉淀池、生物除臭系统按4万m3/d规模建设,污泥脱水间按远期规模建设,鼓风机房及提升泵房按4万m3/d规模更换设备)。
佛山概况介绍

佛山的总体概况:佛山是一座有着1600年历史,古老而又年轻的产业重镇,文化名城。
现为地级市,分成中东部的禅城区、南海区、南部顺德区、北部三水区、西部高明区五个区,总面积3813.64平方公里,全市人口530.85万人(含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
地理上,佛山处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心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南连珠海,北通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常绿。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2.1°C,降雨量1600-2000毫米。
自然资源主要有陶土、岩石、玻璃砂、稀有金属和塘鱼、水稻、甘蔗及品种繁多的水果、花卉等。
因为其资源和交通上的优势,被列为全国“四大名镇”“四大聚”之一,自古而今商贾云集,物流畅顺;佛山也是著名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同胞达100多万人,其中港澳同胞60多万人。
日本伊丹市,毛里求斯路易港市、美国斯托克顿市、法国留尼汪省波赛雄市等都是佛山的友好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济总量迅速增长,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168.6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万元。
通过改革经济体制,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公有资产管理营运机制、杜会保障和服务机制以及比较完善的市场运作环境。
社会各项事业都有长足的进步,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以及联合国“人类住区优秀范例”等多项殊荣。
八十年代末,佛山成为全国14个率先进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
1992年又被中国城市评价中心列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
如今佛山已成为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
佛山的经济现状:佛山在历史上就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改革开放后,商贸业更是蓬勃发展,现已形成遍布城乡、辐射国内外的多成份、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商业流通网络。
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25亿元。
全市拥有各类市场422个,其中生活资料市场379个、生产资料43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市的主要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佛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
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23.2°C,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地区。
佛山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
全市总面积3797.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70.89万人。
一、佛山生态环境现状随着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加强,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水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城市饮用水源东平水道、东海水道、西江和顺德水道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水质维持在清洁级水平。
但流经城镇的佛山水道和西南涌等河流的水质较差,不能满足要求。
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酸雨问题仍较突出,城市中心区降尘及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
近年来通过落实工业企业的限期达标工作,工业污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
主要工业废气排放企业是发电业和水泥业。
(一)水环境质量1、饮用水源。
全市饮用水源地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2、主要江河。
全市主要江河水质基本稳定,东平水道、容桂水道和潭洲水道达到相应水质标准,西江干流、顺德水道、东海水道、平洲水道的粪大肠菌群指标仍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
7条主要江河除粪大肠菌群以外的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Ⅲ类或以上水质标准,且均达到较清洁级或以上水平。
3、城市内河。
2010年桂畔海、大良河、高明河达到相应水质标准,佛山水道、西南涌、大棉涌、水口水道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等。
7条城市内河中西南涌、高明河水质保持稳定,佛山水道、大棉涌、桂畔海、大良河、水口水道水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二)大气环境质量1、城市空气质量2010年,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优良(API≤100)天数为35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7.0%。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037毫克/立方米、0.051毫克/立方米、0.064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三项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较2009年有所下降。
降尘浓度为4.66吨/平方公里·月,优于省推荐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
2、城市降水2010年全市降水pH均值为4.35,全年酸雨频率为83.4%,仍然居高不下。
(三)声环境质量全市声环境质量较好。
2009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7dB(A),达到国家区域环境噪声2类区昼间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源构成以社会生活和道路交通类声源为主。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为66.6dB(A),未超过70 dB(A)的标准。
全市功能区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7.1dB(A),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0.8dB(A),其中1类区和4类区夜间平均等效声级超过相应质量标准。
(四)森林资源佛山市内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即南海九江磺矶鹤巢自然保护区和高明合水桫椤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9.21平方公里。
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共30个,占地271.26平方公里。
其中,南海有1个风景名胜区和5个森林公园,总面积为30.56平方公里;顺德有9个风景名胜区和6个森林公园,总面积为42.62平方公里;高明有6个森林公园,总面积为113.66平方公里;三水有3个森林公园,总面积为84.42平方公里。
2004年全市各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6.13%。
2009年森林覆盖率为18.3%。
(五)污染整治力量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加大,2007年我市环保投资达804176.32万元,环保投资指数为2.24 %,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
1、污水处理、减排重点推进工程减排,强力治污。
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网完善。
“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75.5万吨,2009年新建、续建、扩建22间污水厂(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59.6万吨),6间污水厂继续完善管网(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2万吨),建成4间的工业废水处理中心(合计污水日处理能力12.1万吨), 加上7间转接减排的污水处理厂和1个工业COD减排工程项目,合计40项COD重点减排项目全部按省的要求如期完成,新增COD减排量约9587吨。
2010年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9.18%,基本实现镇镇建成污水处理厂。
结合汾江河整治等流域整治工作,积极引导原来的分散生产企业进入工业园区,推行集中生产,实行集中供热,集中治污。
2、废气减排全市合计新增SO2削减量12272吨, 新增COD削减量2422万吨。
一是全力推进小火电机组的关停工作,积极取得国家发改委的小火电关停确认。
二是推进陶瓷行业的调整提升,继续按照“提升一批、转移一批、关闭一批”的思路全面铺开,纳入2009年减排核算的关停陶瓷企业98家,共计新增SO2削减量11376吨。
三是继续推进水泥行业的逐步关闭。
2008年已完成立窑水泥生产企业的关停,其中有12家水泥企业纳入2009年的减排核算,新增SO2削减量896吨。
四是促进纺织印染企业的关闭和搬迁,通过实施限期治理,全市关闭印染企业80家,新增COD削减量2159吨。
五是坚决整治关闭能耗高、污染重、产值小的企业,新增COD削减量263吨。
3、固体废物排放状况2005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52.24万吨,比上年减少9.3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150.05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8.44%。
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6814.72吨,综合利用量2415.63吨,贮存量623.96吨,处置量3775.13吨,排放量为零。
全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产量62.50万吨,无害化垃圾量为51.10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1.76%。
全市医疗危险废物产生量为4199.75吨,比上一年增加4.73%,医疗危险废物集中处置量为4199.75吨,集中处置率为100.00%。
二、主要生态问题1、节能减排方面的法规、政策和制度还不够健全、严密,制约了管理工作到位;一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不够,影响节能减排任务的落实;部门之间、部门和地方之间协调配合不够,全社会重视搞好节能减排的合力尚未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节能减排机制不够健全,探索和创新的力度不够;全省计量、监控、统计、考核等节能减排的基础工作薄弱,监控手段和方式方法等尚不健全完善。
2、传统工业污染仍然存在,陶瓷企业、小熔铸企业废气排放达标率偏低。
重污染行业包括陶瓷、玻璃、水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能源消耗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业偷排现象时有发生,燃料降氮脱硝技术未得到普及,锅炉、火电厂、窑炉废气污染严重。
3、随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公共交通设施范围有限,全市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多。
大排量车型、“黑烟车”增多加剧机动车尾气污染。
交通设施落后简陋,道路拥堵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噪音扰民。
4、随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活、工业废水量急剧增加。
城市污水处理管网不完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有待提高,导致生活、工业废水不能完全处理,直接排到内河涌使其水质量恶化,发黑发臭,在中心城区和人口密集区尤其严重,影响周边环境。
5、我市降水量充沛,但落后的下水管道网跟不上城市发展建设(尤其是新城区)。
管道口径小、粉尘,垃圾阻塞管道使积水不能及时排出,淹没道路,影响出行。
三、对资料进行分类处理我将收集到的资料分为三大类:1.经济发展、2.环境保护、3.社会进步,并与《佛山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佛山市生态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中2010年计划指标作比较。
1、经济发展表一:生产总值构成及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图可知,从2002到2009年间,佛山市的生产总值快速增长,09年的生产总值是02年的4倍多。
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很少且变化不大,第二、三产业均有增长。
第二产业占的比重尤其突出。
从经济发展规律上看,佛山仍处于第二阶段,即工业化中期。
佛山目前为止有8万多家工业企业、年工业产值近万亿元、拥有200多个名牌的工业大市。
2007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保持了30.5%的增幅,是拉动GDP增长的最重要力量。
而第三产业的总值虽然有上升的趋势,但其占GDP的比重却不断下降,直到2009年才有所回升。
我认为在未来几年,佛山应该要着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应由工业向第三产业扩展。
在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佛山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仍不够强,也提示着有较大发展空间。
表二:城镇、农村人均收入与城乡收入差距比年份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方法项目城镇人均收入(元) 14503 15915 17250 18892 20629 24160 24827 27425 农村人均收入(元) 6288 6613 7086 7575 8224 8962 9656 10699 城乡收入差距比 2.31 2.41 2.43 2.49 2.51 2.70 2.57 2.56 由下图可以看出,2005年到2009年以来,在我佛山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总量迅速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但令人忧心的是:城乡差别却节节攀升,在2007年城乡收入差距比更上升到2.7:1,之后才有所回落。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出现一定的发展差距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这种差距过大,就不可避免地会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不过,下图中收入差距比的趋势线从开始的增长到有所平缓到下降,反映了政府正在积极地致力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相关的政策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切实保障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表三:能源与单位GDP能耗年份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项目能源(吨标准13729790 13846661 17297051 14996862 17314921 18136110 16703152 16906705 煤)单位GDP能耗1.167582 1.002223 0.901808 0.617312 0.580278 0.495497 0.3814988 0.3506962 (吨标准煤/万元)附:二氧化硫(毫克0.055 0.049 0.057 0.05 0.043 0.039/立方米)二氧化氮(毫克0.034 0.036 0.054 0.053 0.049 0.052/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0.087 0.078 0.08 0.073 0.068 0.066 (毫克/立方米)降尘浓度(吨/6.09 5.79 5.62 5.6 5.74 4.50016 平方公里•月)全市降水pH均4.82 4.73 4.6 4.37 4.64 4.81 4.54 4.49值表四:关于单位GDP能耗的相关性分析二氧化硫(毫克/立方米) 二氧化氮(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毫克/立方米)降尘浓度(吨/平方公里•月)全市降水pH均值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0.770776497 -0.75246387 0.968810773 0.699415219 0.520883856 1由上图可知,2002年到2009年,佛山市消耗的总能源量波动上升,这是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不断提高、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的推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