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打胰岛素吗

合集下载

胰岛素可以停吗

胰岛素可以停吗

胰岛素可以停吗文章目录*一、胰岛素可以停吗1. 注射胰岛素可以停吗2. 什么是胰岛素3. 什么情况下可以停用胰岛素*二、怎样正确停用胰岛素*三、用胰岛素要注意什么胰岛素可以停吗1、注射胰岛素可以停吗注射胰岛素后是否停用的关键在于病情。

专家说,2型糖尿病患者就不是需要一直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后,把血糖控制下来。

待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后,且口服降糖药可以较好控制血糖时,可以向主治医师咨询,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停用胰岛素。

许多糖尿病患者对注射胰岛素治疗有顾虑,以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不能离开,担心发生药物依赖。

所以干脆拒绝注射,或等病情稍有缓解,就擅自停用。

也有的患者以为胰岛素打上后自己就会变成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说什么也不打。

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尽快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部分恢复早时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细胞,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而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不能或分泌极少胰岛素,所以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不可随意停用,否则有危险。

2、什么是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人体正常分泌的生理激素,是人体内唯一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激素。

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了,即使摄入等量的食物,糖尿病人的血糖也比正常人高。

通常我们胰岛β细胞(生产胰岛素的细胞)功能衰减百分之五十才会发生糖尿病。

我们使用胰岛素的目的是降糖,缺多少,补多少,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还可以解除高糖的“毒性”,更好地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

及早注射胰岛素,还有望使患者恢复到口服降血糖药阶段,胰岛素注射是不会成瘾和产生依赖性的。

医学解释:糖尿病患者主要是胰岛素不够用了。

1型糖尿病是因为制造胰岛素的“工厂”被破坏了;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效率严重下降,原先一个胰岛素分子干的活现在要一百个胰岛素分子才能完成,超出了“工厂”的生产能力,于是胰岛素也不够用了。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补充胰岛素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1型治疗方法

糖尿病1型治疗方法

糖尿病1型治疗方法糖尿病1型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受损,导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1型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并管理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糖尿病1型治疗方法。

首先,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1型的基础。

患者通常每天需要注射多次胰岛素,以模拟正常胰岛素分泌情况。

胰岛素治疗的目标是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并避免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胰岛素的种类包括快速作用型(即短效)、中效型和长效型,通常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血糖控制情况来调整剂量和注射时间。

其次,饮食管理在糖尿病1型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患者来说,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优先选择低GI(血糖指数)食物来控制血糖。

此外,患者还应该平衡摄入蛋白质和脂肪,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素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另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也是糖尿病1型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患者通常需要每天检测血糖多次,特别是在餐前和餐后。

通过监测血糖,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

同时,体育锻炼也对糖尿病1型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减少药物的使用,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血糖波动。

此外,教育和支持也是糖尿病1型患者治疗的关键。

这包括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技巧的培训,饮食控制和监测血糖的指导,以及心理支持和信息交流。

患者和家属应该了解糖尿病1型的基本知识,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积极寻求支持和援助。

最后,糖尿病1型患者还需要定期接受医生的监测和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潜在的并发症风险来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还应接受眼科、肾脏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定期检查,以及接种疫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糖尿病1型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一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措施1

一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措施1

一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措施文章目录*一、一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措施*二、治疗1型糖尿病胰岛素的作用*三、使用胰岛素注意的要点一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措施1、一型糖尿病要终生使用胰岛素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一型糖尿病,另一种是二型糖尿病,其中一型糖尿病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

正常人自身可以分泌胰岛素,能将血糖控制在一个正常的水平范围之内,但是一型糖尿病的患者自身不能够分泌胰岛素,所以就需要借助外援,进行人工注射胰岛素。

虽说这类患者多为年轻人,但依然无法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环节病情,必须用药,而且要终生注射胰岛素。

2、一型糖尿病患者自己如何打胰岛素一型糖尿病患者在打胰岛素之前,需要对注射部位的皮肤进行完全的消毒,通常情况下会选择碘伏消毒。

另外,还要注意不能总在一个部位打胰岛素,这样很容易会造成这个部位的皮下脂肪增生,可以轮换着部位来注射胰岛素。

这样就避免出现脂肪肉瘤和硬结的现象。

一型糖尿病患者打胰岛素要注意注射时间与部位的统一,可在早上在腹部打胰岛素,中午在手臂打胰岛素,晚上在臀部打胰岛素。

介绍的最后一点就是,一型糖尿病患者在打胰岛素时要根据药效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举例来说:打短效胰岛素或短效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时,一般选择皮下组织相对较薄的腹部与上臂部位。

打中长效胰岛素时适宜选在皮下组织较厚的臀部和大腿。

3、胰岛素的用法用量及标准使用方法胰岛素都是往皮肤上直接注射的,除了皮肤还有一种叫做胰岛素泵的,都是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的。

但是胰岛素是不能采取静脉注射的,这个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记住。

首先糖尿病患者要确定自己的血糖是不是已经平稳了,还有如果是初期糖尿病患者,可以先采用饮食的控制疗法,一定不要盲目的注射胰岛素。

每次使用胰岛素一定要调整胰岛素的量。

以能控制血糖上升为标准,还有千万不要过于多的注射胰岛素。

并且在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不要只选择一个地方,只要是肚子。

胳膊都是能扎的。

如果只是往一个地方是会造成皮肤部分萎缩的。

1型胰岛功能恢复案例

1型胰岛功能恢复案例

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即使经过正规的治疗也是无法恢复的,但是通过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胰岛功能是指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功能。

胰岛中央聚集着β细胞,负责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其周围覆盖着杂居的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来升高血糖。

1型糖尿病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环境、感染、遗传等因素引起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该过程是不可逆的,没有药物可以修护受损的胰岛。

由此可见,该病无法治愈,更无法自愈,胰岛功能是无法恢复的,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

若患者能够遵医嘱进行规律、规范的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一般对患者的生长发育、生存期限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若血糖控制不佳,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预后不良。

有时若血糖升高严重,可发生酮症酸中毒,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临床上,对患者的胰岛功能进行检查,对临床分型、糖尿病的评估、用药选择和预后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检查胰岛功能时,一般会让被检者喝75g葡萄糖水,刺激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别检测空腹和服糖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糖、胰岛素、C肽等数值,来判断胰岛功能。

1型糖尿病介绍

1型糖尿病介绍

1型糖尿病介绍1型糖尿病的病因1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

1型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

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呢?1、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

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

科学家的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更易患上此病。

3、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也许令你惊奇,许多科学家怀疑病毒也能引起i型糖尿病。

这是因为i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得过病毒感染,而且i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

病毒,如那些引起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病毒,以及能引起脊髓灰质炎的柯萨奇病毒家族,都可以在i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1型糖尿病的症状1、多尿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

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

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

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

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

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 声等检查,采取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预防心血管疾
病。
患者日常自我监测建议
血糖监测 使用血糖仪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记录血糖波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记录 记录每日饮食情况,包括食物种类、摄入量等,以便评估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并进行调整。 运动记录 记录每日运动情况,包括运动方式、时间、强度等,以便评估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并进行调整。 症状观察 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同时,也应注意观察慢性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如视力下降、足部感觉异常等,以便及时就医诊治。
心理干预措施选择
01
02
03
04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调整不合理认知,改 变消极思维模式,培养积极应
对方式。
家庭治疗
针对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进 行干预,改善家庭氛围,提高
家庭支持。
团体心理治疗
组织患者参加团体心理治疗活 动,增进病友间的相互理解和 支持,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
药物治疗
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 者病情需要,合理使用抗抑郁 、抗焦虑等药物,缓解症状。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 水平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能量。
确定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
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饮食偏好,确定每日 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制定碳水化合物计划
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确定每日可摄入 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和分配。
设计餐次和食谱
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偏好,设计每日三餐 及加餐的食谱,确保营养均衡。
药物选择
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 治疗,通常选择长效、中效或短效胰 岛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 调整。

2型糖尿病能活多久

2型糖尿病能活多久

2型糖尿病能活多久1、Ⅰ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

Ⅰ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

原因在于Ⅰ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

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2、Ⅱ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Ⅱ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的胰岛素的分泌。

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Ⅰ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以前对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叫法,由于这种叫法常常会引起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误解,现已被国际和国内的糖尿病界弃之不用。

3、妊娠糖尿病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称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糖尿病,又称为妊娠期糖尿病(GDM)。

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

GDM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

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经过复杂。

对母儿均有较大危害,必须引起重视。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就餐。

比如冬季天气寒冷,老年人外出活动减少,饮食就要适当地调整,减少能量摄入;春季气温回升,户外活动增多,饮食就可能会适当地增加。

这样才能维持能量的平衡。

2、讲究营养素的分配,合理选择食物这里要分清两个概念,即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

人们的饮食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要改变这种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有些食物虽然病人很喜欢吃,但由于血糖指数或血糖负荷很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因此要加以限制。

1型糖尿病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1型糖尿病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1型糖尿病并发症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概述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而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状态。

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能在任何年龄发病。

患者需要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机制当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严重缺乏时,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转而大量分解脂肪以供能量需求。

脂肪分解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后转化为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酮体过多时会导致血液酸化,称为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1.恶心、呕吐:由于酮体蓄积,刺激胃肠道引起2.腹痛:可能伴有呕吐,常误诊为急腹症3.呼吸困难:代谢性酸中毒导致的过度通气,常表现为库斯毛尔大呼吸4.意识障碍:酮体和酸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5.脱水:呕吐、多尿和高渗状态导致6.酮味: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酮症酸中毒的诊断1.血糖:通常>16.7mmol/L2.血气分析:pH<7.3,碳酸氢盐<15mmol/L3.尿酮体:尿液试纸检测阳性4.血清电解质:低钠、低钾、低氯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1.补充胰岛素:静脉输注胰岛素,纠正胰岛素缺乏2.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3.监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糖、电解质和酸碱平衡4.并发症处理:预防和治疗低血钾、脑水肿等并发症5.查找诱因:寻找并纠正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如感染、应激等预防酮症酸中毒的措施1.加强血糖监测:定期自我血糖监测,尤其在病情变化时2.正确使用胰岛素:掌握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调整3.饮食控制:避免暴饮暴食,生病时适当调整饮食4.定期复查:定期检查HBA1C、眼底、肾功能等,早期发现并发症5.加强教育:深入了解1型糖尿病的特点和自我管理知识结语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和随访,能够有效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提高1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打胰岛素吗
1型糖尿病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

1型糖尿病是依赖胰岛素治疗的,也就是说病友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

原因在于1型糖尿病病友体内胰腺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已经彻底损坏,从而完全失去了产生胰岛素的功能。

在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出现糖尿病。

在1921年胰岛素发现以前,人们没有较好的方法来降低糖尿病病友的血糖,病友大多在发病后不久死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

随着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于临床,1型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享受正常人一样的健康和寿命。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被破坏达80%以上,病人出现糖尿病症状。

导致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的原因可能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选择性破坏胰岛b细胞。

因为胰岛β细胞绝大部分被破坏,任何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因素都不能促使b细胞合成与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绝对缺乏,易发生酮症,必需使用胰岛素治疗。

1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目标是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即尽可能避免严重的低血糖事件)和满意控制代谢水平(即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最恰当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是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以控制餐后高血糖及注射一次(有时需要两次)长效胰岛素以维持餐间及夜间的血糖水平。

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区别
1型糖尿病自身绝对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一直被描述成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并最终破坏它们制造胰岛素的能力,没有胰岛素身体就不能将葡萄糖转化成能量,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注射胰岛素才能存活。

2型糖尿病体内胰岛素是相对不足,因此起先可用药物促进人体胰岛素的产生和作用,但其中半数以上终因长期药物刺激使人体胰岛功能衰竭而需用外来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后仍能再次撤掉胰岛素。

(本文由:济南糖尿病医院供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