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能测试与检测标准

系统性能测试与检测标准
系统性能测试与检测标准

5、稳定系统的资源状态

附:

1、SQL数据库:

1.User 0 Connections (用户连接数,也就是数据库的连接数量);

2.Number of deadlocks/Sec/-Total (数据库死锁)

3.Memory\ Availalle Mbyte 内存监控(可用内存)

4.Physicsdisk \disk time \-Total(磁盘读写总时间)(出现瓶颈时检查读磁盘的时间长还是写磁盘的时间长)

5.Butter Caile hit(数据库缓存的选取命中率)

6.数据库的命中率不能低于92%

2、Web Server:

1.Processor \ Processon time \ Tatol cpu时间

2.Memory \ Availalle MbyteAvai 应用服务器的内存

3.Requst Quened 进入HTTP队列的时间;队列/每秒

4.Total request 总请求数时间

5.Avg Rps 平均每秒钟响应次数=总请求时间/ 秒数

6.Avg time to last byte per terstion (mstes)平均每秒迭代次数;上一个页面到下一个页面的时间是你录入角本的一个过程的执行

7.Http Error 无效请求次数

8.Send 发送请求次数字节数

Webload的压力参数:

l Load Size(压力规模大小)

l Round Time(请求时间)

l Rounds (请求数)

l Successful Rounds(成功的请求)

l Failed Rounds (失败的请求)

l Rounds Per Second (每秒请求次数)(是指你录入角本的任务在一秒中执行的次数,类似Avg time to last byte per terstion (mstes))

l Successful Rounds Per Second(每秒成功的请求次数)

l Failed Rounds Per Second(每秒失败的请求次数)

l Page Time 页面响应时间

l Pages (页面数)

l Pages Per Second (每秒页面响应数)

l H it Time(点击时间)

l Hits(点击次数,也可以是请求次数,不过有一些不一样)

l Successful Hits (成功的点击次数)

l Failed Hits (失败的点击次数)

l Hits Per Second (每秒点击数)

l Successful Hits Per Second (每秒成功的点击次数)

l Failed Hits Per Second (每秒失败的点击次数)

l Attempted Connections (尝试链接数)

l Successful Connections(成功的连接数)

l Failed Connections(失败的连接数)

l Connect Time(连接时间)

l Process Time(系统执行时间,一般用来显示CPU的运算量,服务器端与客户端都要记录)

l Receive Time(接受时间)

l Send Time(请求时间)

l Time To First Byte ()

l Throughput (Bytes Per Second)()

l Response Time(回应时间)

l Response Data Size()

l Responses()

Transactions per second(每秒处理事务数)http连接Get or Post方法的事务数

Rounds per second(每秒完成数)每秒完全执行Agenda〔代理〕的数量

Throughput(吞吐量)(bytes per second〔每秒字节数〕) 测试服务器每秒传送的字节数

Round Time 完成一次事务所用的必要时间,单位是秒

Transaction Time是完成一次事务的必须时间。事务:包括连接时间,发送、响应和处理时间。

Connect Time 客户端到测试服务器的一个连接完成的时间,单位秒(包括建立和收到的TCP/IP时间)

Send Time 是将事务写入测试服务器的缓冲必要时间,单位秒

Response Time 是客户端请求接受测试服务器响应的必要时间,单位秒

Process Time 处理数据的必要时间

Load Size 负载测试时开启的虚拟客户数量〕

Rounds 在测试会话期间执行议程脚本的时间数

Attempted Connections 尝试连接测试服务器的数量

HTTP Response Status 每一个http响应被结束的时间数量

Response Data Size 由测试服务器发送的响应大小,单位字节。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拟制:****日期:****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次测试报告为xxx系统的性能测试总结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性能测试工作,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xxx系统的性能需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项目背景 腾讯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网上查询班车的入口,分析出哪些路线/站点比较紧张或宽松,以进行一些合理调配。 1.3.测试目标 (简要列出进行本次压力测试的主要目标)完善班车管理系统,满足腾讯内部员工的班车查询需求,满足500个用户并发访问本系统。 1.4.名词解释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现在世界范围内远程教育和网上大学正在蓬勃兴起,网上教育支撑系统也层出不穷。作业和考试是保证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授课、答疑等教学环节在网络教育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作业和考试依旧没有大的变化。实现无纸化网上考试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勇敢尝试。 作业与考试管理工具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组下的一个课题,该课题是开发一个与课件联系紧密和基于WEB的多媒体作业管理工具和考试管理工具,将支持大规模的在线学习和考试。作业与考试系统将主要面对使用者不同的需求,力争在提高远程教育系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快教学信息的反馈,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现有和可预见未来网络条件下,作业与考试管理工具如何能够支持大规模密集并发访问的、在线多媒体考试与作业传输方案?这就需要通过性能测试技术来评估和优化,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论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包括性能测试目标主体的选择,软件性能测试的理论基础,目标主体的实际性能状况的分析与测试,对目标主体性能的优化和回归测试,软件测试管理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性。 在性能测试目标主体部分的选择方面,将现代软件测试技术和作业与考试管理工具对性能的高度要求结合起来,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在软件性能测试的理论基础方面,详细说明了性能测试的概念、目的、分类、方法和步骤以及性能测试工具的选择,为以后网络教学平台的性能测试打好基础;在目标主题的性能需求分析和测试中,从目标主体的系统架构出发,选择交互性强的在线作业模块作为测试和优化系统整体运行环境的研究主体,设计出详细的性能测试用例,并搭建出合适的性能测试环境;在实际性能测试时,详细介绍了性能测试的每一个步骤,并对测试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性能瓶颈,并对影响性能的因素做出假设,利用性能优化技术对目标主体的性能进行调整。在做适当调优后进行回归测试,从而达到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为了更好的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性能测试工作,性能测试管理理论基础部分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测试模型的选。

性能测试规范

性能测试规范 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

目录 1 概述3 编写目的3 适用范围3 2 性能测试指标3 响应时间3 定义3 测试方法3 分析评估4 TPS(QPS)、并发用户数5 定义5 测试方法5 分析评估5 请求成功率6 定义6 测试方法6 分析评估6 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IO WAIT 6 定义6 测试方法6 分析评估7 GC 7 进程级别的资源占用7

概述 编写目的 本文档在对性能指标的概念、测试及分析方法、评判标准以及工具的使用进行说明,旨在指导性能测试工程师更好的理解各个性能指标,并对系统的性能质量做出准确的评价和分析。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范围:性能测试、性能调优和性能验收活动。 性能测试指标 响应时间 定义 响应时间通常是指客户发出请求到得到响应的整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通常被定义TTLB(Time to Laster Byte),代表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收到响应的最后一个字节所耗费的时间。 响应时间根据所耗费的时间段可以做细致的拆解,我们可以把它拆解为三部分,系统处理时间、数据传输时间、呈现时间(Web页面特有,接口类请求无呈现时间),每个部分的时间消耗影响的因素有所不同。 呈现时间:主要是浏览器对接收到的数据渲染展示的过程,呈现时间不止于浏览器有关,和操作系统、电脑的硬件配置也有关系。 数据传输时间:请求、响应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消耗的时间,和网络的时延、带宽有关系。 系统处理时间:系统接收到请求后,对请求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的时间,和系统服务器的软硬件配置有关系。 测试方法 测试前提 前提一:性能测试中响应时间的测试,需要保持一个稳定的网络环境。 不建议在办公网络中搭建“施压设备”,不稳定的办公网络环境会影响对测试结果的评判。建议在以下两种环境下测试: ①施压设备与被测系统在同一局域网中,更能够排除网络情况对响应时间的影响,能够更准确的衡量“系统处理时间”。 ②施压设备和被测系统在不同的机房环境中通过公网测试,这种场景更能准确的模拟并评估系统在生产环境中的表现。 测试工程师可以根据测试的目的,选择后两种环境进行测试。 前提二:确定一定的并发量来测试响应时间 最优并发用户场景、最高并发用户场景两种场景测试,响应时间的表现是不同的,最高并发场景的响应时间将会比最优并发的响应时间大得多,测试前我们需要确定我们测试的场景是最优并发还是最高并发。 测试步骤 找到最高的吞吐量(TPS)。 测试前确定一个响应时间的标准(如:小于100ms),然后进行基准测试,通过虚拟并发用户数为1的方式测试,记录测试的TPS、响应时间测试结果,将该响应时间与标准比较,若大于标准响应时间,那么则说明系统有问题无法满足标准,若该响应时间小于标准时间,则继续下面的测试。 通过压力测试找到最大的吞吐量:在基准测试响应时间的限制下,找到系统最大的吞吐量(TPS),该状况下响应时间满足要求、吞吐量最大,可确定为“最佳并发用户数”。方法是按照一定的步

软件系统安全规范

一、引言 1.1目的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安全已成为衡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机系统安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各种非故意的错误与损坏;二是防止系统及数据被非法利用或破坏。两者虽有很大不同,但又相互联系,无论从管理上还是从技术上都难以截然分开,因此,计算机系统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本规范对涉及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各主要环节做了具体的说明,以便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及监察部门有一个衡量系统安全的依据。 1.2范围 本规范是一份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国家各部门的计算机系统。 在弓I用本规范时,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范围,不强求全面采用。 二、安全组织与管理 2.1安全机构 2.1.1单位最高领导必须主管计算机安全工作。 2.1.2建立安全组织: 2.1.2.1安全组织由单位主要领导人领导,不能隶属于计算机运行或应用部门。 2.1.2.2安全组织由管理、系统分析、软件、硬件、保卫、审计、人事、通信等有关方面人员组成。 2.1.2.3安全负责人负责安全组织的具体工作。 2.1.2.4安全组织的任务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定期做风险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并监督实施。 2.1.3安全负责人制: 2.1.3.I确定安全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计算机安全负全部责任。 2.1.3.2只有安全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专人才有权存取和修改系统授权表及系统特权口令。 2.1.3.3安全负责人要审阅每天的违章报告,控制台操作记录、系统日志、系统报警记录、系统活动统计、警卫报告、加班报表及其他与安全有关的材料。2.1.3.4安全负责人负责制定安全培训计划。 2.1.3.5若终端分布在不同地点,则各地都应有地区安全负责人,可设专职,也可以兼任,并接受中心安全负责人的领导。 2.1.3.6各部门发现违章行为,应向中心安全负责人报告,系统中发现违章行为要通知各地有关安全负责人。 2.1.4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应与计算机安全工作同步进行。 2.2人事管理 2.2.1人员审查:必须根据计算机系统所定的密级确定审查标准。如:处理机要信息的系统,接触系统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按机要人员的标准进行审查。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八、-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 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llg数据库, 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 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1.1.1 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 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 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青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 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 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 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性能测试流程规范

目录 1前言 (2) 1.1 文档目的 (2) 1.2 适用对象 (2) 2性能测试目的 (2) 3性能测试所处的位置及相关人员 (3) 3.1 性能测试所处的位置及其基本流程 (3) 3.2 性能测试工作内容 (4) 3.3 性能测试涉及的人员角色 (5) 4性能测试实施规范 (5) 4.1 确定性能测试需求 (5) 4.1.1 分析应用系统,剥离出需测试的性能点 (5) 4.1.2 分析需求点制定单元测试用例 (6) 4.1.3 性能测试需求评审 (6) 4.1.4 性能测试需求归档 (6) 4.2 性能测试具体实施规范 (6) 4.2.1 性能测试起始时间 (6) 4.2.2 制定和编写性能测试计划、方案以及测试用例 (7) 4.2.3 测试环境搭建 (7) 4.2.4 验证测试环境 (8) 4.2.5 编写测试用例脚本 (8) 4.2.6 调试测试用例脚本 (8) 4.2.7 预测试 (9) 4.2.8 正式测试 (9) 4.2.9 测试数据分析 (9) 4.2.10 调整系统环境和修改程序 (10) 4.2.11 回归测试 (10) 4.2.12 测试评估报告 (10) 4.2.13 测试分析报告 (10) 5测试脚本和测试用例管理 (11) 6性能测试归档管理 (11) 7性能测试工作总结 (11) 8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 1.1 文档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在于明确性能测试流程规范,以便于相关人员的使用,保证性能测试脚本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提高测试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增加测试的可靠性、重用性和客观性。 1.2 适用对象 本文档适用于部门内测试组成员、项目相关人员、QA及高级经理阅读。 2性能测试目的 性能测试到底能做些什么,能解决哪些问题呢?系统开发人员,维护人员及测试人员在工作中都可能遇到如下的问题 1.硬件选型,我们的系统快上线了,我们应该购置什么样硬件配置的电脑作为 服务器呢? 2.我们的系统刚上线,正处在试运行阶段,用户要求提供符合当初提出性能要 求的报告才能验收通过,我们该如何做? 3.我们的系统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为了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一直能够提供 给用户良好的体验(良好的性能),我们该怎么办? 4.明年这个系统的用户数将会大幅度增加,到时我们的系统是否还能支持这么 多的用户访问,是否通过调整软件可以实现,是增加硬件还是软件,哪种方式最有效? 5.我们的系统存在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性能要求,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 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 6.在测试或者系统试点试运行阶段我们的系统一直表现得很好,但产品正式上 线后,在用户实际环境下,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莫名其妙的问题,例如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变慢,某些应用自动退出,出现应用挂死现象,导致用户对我们的产品不满意,这些问题是否能避免,提早发现? 7.系统即将上线,应该如何部署效果会更好呢? 并发性能测试的目的注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真实的业务为依据,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的业务操作设计测试案例,以评价系统的当前性能;当扩展应用程序的功能或者新的应用程序将要被部署时,负载测试会帮助确定系统是否还能够处理期望的用户负载,以预测系统的未来性能;通过模拟成百上千个用户,重复执行和运行测试,可以确认性能瓶颈并优化和调整应用,目的在于寻找到瓶颈问题。

系统功能需求

目录 1.系统设计目标 (4) 2.系统设计需求 (4) 3.系统模块设计 (4) 3.1业务需求 (4) 3.2系统需求 (4) 3.3用户需求 (5) (1)资料管理: (5) (2)采购管理: (5) (3)销售管理: (5) (4)库存管理: (5) (5)统计分析 (5) (6)系统管理: (5) 4.系统用例图模型的建立 (5) 4.1系统角色 (5) 图4.1 (6) 4.2超市进销存管理系统的顶层用例图【功能角色分析】 (6) 图4.2 (7) 4.3销售管理子系统的用例图 (7) 图4.3 (7) 4.4采购管理子系统的用例图 (8) 图4.4 (8) 4.5库存管理子系统的用例图 (8)

图4.5 (9) 4.6统计分析子系统的用例图 (9) 图4.6 (10) 4.7身份验证子系统的用例图 (10) 图4.7 (11) 5.系统序列图模型的建立 (11) 图5.1 供应商信息录入序列图 (12) 图5.2 商品采购序列图 (13) 图5.3 商品入库序列图 (14) 图5.4商品销售序列图 (15) 6.系统状态图模型的建立 (15) 6.1商品采购状态图说明: (15) 图6.1 商品采购状态图 (16) 6.2商品入库状态图说明: (16) 图6.2 商品入库状态图 (16) 6.3商品销售状态图说明: (16) 图6.3 商品销售状态图 (17) 7.系统活动图模型的建立 (17) 7.1采购活动图 (17) 图7.1 商品采购活动图 (18) 7.2入库活动图 (18) 图7.2 商品入库活动图 (19) 7.3入库活动图 (19) 图7.3 商品销售活动图 (20)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二)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网上招聘系统 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背景: 如今网上招聘越来越普遍,但有些招聘系统的综合性能不是很好,

比如系统的冗余、系统的性能、安全性、完整性等等都有待提高,本次测试的目的就是针对本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到对软件质量的评价 2、分析测试的过程,产品,资源,信息,为以后制定测试计划提供参考 3、评估测试测试执行和测试计划是否符合 4、分析系统存在的缺陷,为修复和预防bug提供建议 二、实验内容 该文档的目的是描述网上招聘系统项目客户端系统测试的总结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 ●系统环境简介 1、软件名称:网上招聘求职系统 2、软件功能:为求职者提供求职、收藏、信息交互等功能;为招聘单位提供招聘、收藏、信息交互等功能;为管理员提供管理网站公告、友情链接和网站会员的管理功能。 3、用户:求职者、招聘单位、管理员 4、开发者:ZSS ●系统数据度量 ●系统结果评估 用户群:1、项目管理人员 2、测试人员 范围:该文档定义了客户端系统测试的结果,总结了测试客户端的

职位查询、网上提交简历、在线答题的基本功能,以及支持大数据量并发访问的性能,给出了测试的结论。 2.1严重bug:出现以下缺陷,测试定义为严重bug 系统无响应,处于死机状态,需要其他人工修复系统才可复原。 点击某个菜单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或者返回 异常错误。 进行某个操作(增加、修改、删除等)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或者返回异常错误 2.2缩写说明 HR--- Human Resource(人力资源管理)的缩写。 MVC---Model-View-Control(模式-视图-控制)的缩写,表示一个三层的结构体系。 2.3测试类型 a、功能性测试:按照系统需求定义中的功能定义部分对系统实行的系统级别的测试。 b、非功能性测试:按照系统需求定义中的非功能定义部分(如系统的性能指标,安全性能指标等)对系统实行的系统级别的测试。 c、测试用例:测试人员设计出来的用来测试软件某个功能的一种情形 2.4参考资料 [1] 《LoadRunner使用手册》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编制 [2] 《网上招聘客户端需求说明》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编制

《Web项目测试实战》性能测试需求分析章节样章

5.1.2性能测试需求提取 复习了一些常见的理论概念后,我们开始性能测试需求的提取。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测试失败,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得到确切的性能指标,而导致测试无法正常开展。性能测试需求提取一般的流程如图5- 1所示。 图5- 1性能测试需求提取流程 分析提取指标 在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中,会给出系统的功能、界面与性能的要求。规范的需求规格说明书都会给出明确的性能指标,比如单位时间内访问量要达到多少、业务响应时间不超过多少、业务成功率不低于多少、硬件资源耗用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中,这些指标都会以可量化的数据进行说明。如果,实际项目并没有这些正规的文档时,项目经理部署测试任务给测试组长时,一般就会说明是否要对项目的哪些业务模块进行性能测试,以及测试的要求是什么的。最麻烦的就是项目经理或者客户要求给出一个测试部门认为可以的数据,这样非常难做的。可是“甲方”往往都是提要求的,“乙方”只能“无条件”接受! 表5- 1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性能要求 表5- 1给出的指标非常明确,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只需收集用户登录模块的响应时间、登录成功率、并发数、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的数据,然后与表5- 1的指标进行比较即可,通过的,就认为达到了客户要求的性能,未达到就分析原因,并给出测试报告及解决建议。 大多数是没有明确的需求,需要我们自己根据各种资料、使用各种方法去采集测试指标。以OA系统为例,假设《OA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并未指明系统的性能测试要求,需要测试工程师自己分析被测系统及采集性能衡量指标。 分析OA系统的结构,所有功能中仅有考勤模块可能是被测系统最终用户经常使用的业务点,那么我们的重点应该在放在该模块上。一般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确定性能测试点: 第一、用户常用的功能。常用的功能一旦性能无法满足,比如登录功能,从输入用户名与密码点击登录按钮到显示成功登录信息,花了5分钟,这样的速度是 人无法忍受的。而对于用户不常用的,比如年度报表汇总功能,三个季度甚 至是一年才使用,等个10分钟也是正常的,这些是跟用户的主观感受相关 的,得根据实际情况区分。

估算网站系统性能需求与性能需求指标

估算网站系统性能需求与性能需求指标 一,时间特性的要求: 普遍情况下,根据国际标准3-5-8原则推算业务处理时间。 登陆时间最长不超过5秒。 检索票务时间不超过5秒。 页面之间跳转时间不超过3秒。 平均时间在3~5秒以内。 二,系统容量需要求: 静态用户(注册用户)在5 000以上 动态用户(在线用户)在1 500以上 并发数200以上 三,一般网站构建系统需求: (1)检查系统在200个用户的负载下,所有业务动作是否可用及稳定。 (2)检查系统在200个用户的负载下,连续运行72小时过程中,用户登陆、订票、检索票务等业务动作是否可用及稳定。 (3)检查系统在1 500个用户在线(1 500x20%),即300个并发用户操作的负载下,连续运行72小时过程中,以上业务动作是否可用及稳定。(80/20原则,即80%的压力是由20%用户产生的) (4)检查系统在8.0 GB业务数据、1 500个用户在线(1 500x20%),即300个并发用户运行的负载下,连续运行72小时过程中,以上业务动作是否可用及稳定。 四,性能需求指标 根据既有的性能需求对本系统的用户访问量、系统处理能力、业务处理能力、 系统响应时间、 容灾需求性能指标、 网络流量等5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估算。其中部分指标也参考测试行业标准,得出该项目具体性能指标。 1.并发用户指标 300≥并发用户数≥160(估算并结合前面系统需求动态用户1500*20%得出)

2.系统稳定性指标 系统有效工作时间要求≥99.5%(用行业标准得出) Web服务持续稳定工作时间≥3天(72小时)(用行业标准得出) 3.系统吞吐量指标(多层体系结构) 完成业务情况(数据库容量)≥140万(笔)交易(客户给出的性能需求) 4.业务处理能力性能指标 在业务高峰时,每分钟能够同时处理150笔数据维护更新操作;100笔的数据查询操作。(估算得出) 在150个并发用户访问时,确定条件的信息查询响应时间小于8秒钟。(用行业标准得出) 每笔业务的响应时间在5秒以内。(用行业标准得出) 登录要求响应时间在5秒以内。(用行业标准得出) 业务处理(每秒请求数)≥4次/秒(估算得出) TPS(每秒交易数)≥150(估算得出) 5.容灾需求性能指标(多层体系结构) 并发用户数≥400(估算得出) 每天完成业务情况≥70万(笔)交易(用行业标准得出) 每分钟完成的业务≥500(笔)交易(估算得出) 6.网络流量分析估算 假设执行每笔业务时,假设大约占用10Kbps资源,同时不考虑网络带宽在传输 过程中的效率损失,表6-1给出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 表6-1 网络带宽的需求表(无效率损失) 类型年度 吞吐量 (年) 高峰期单位 时间 交易量(/min) 日高峰期每分钟 数据 传输量(Kb/Min) 日高峰期每分 钟数据 传输量(Kb/s) 常规2007 140万136 1 360 22.6 2008 161万157 1 570 26.2 2009 185万180 1 800 30 2010 212万207 2 070 34.5

软件开发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订单系统二期_Order接口 性能测试报告

目录 1.术语 (3) 2.测试环境 (3) 2.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信息 (3) 3.测试场景 (4) 4.测试目的&策略 (5) 5.结果分析 (5) 5.1基本数据统计分析&对比 (5) 5.1.1.测试场景PT1 (5) 5.1.2.测试场景PT2 (5) 5.1.3.测试场景PT3 (6) 5.2.详细数据分析 (6) 5.2.1.测试场景PT1(getOrderList Interface) (6) 5.2.2.测试场景PT2(getOrderRow Interface) (9) 5.2.3.测试场景PT3(getOrderGoodsList) (14) 6.测试结论 (17)

1.术语 2.测试环境 2.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信息 服务端配置: 10.19.141.57 应用服务器: CPU: Intel(R) Xeon(R) CPUE5620 @ 2.40GHz 8个逻辑CPU 内存:15GB 网卡: 1000M 操作系统: CentOS release 5.8 (Final) 辅助软件: nmon 10.19.141.58 数据库服务器: CPU: Intel(R) Xeon(R) CPUE5620 @ 2.40GHz 8个逻辑CPU 内存:8GB 网卡: 1000M 操作系统: CentOS release 5.8 (Final) 辅助软件: nmon 客户端配置:(2台) CPU:4核8线程Intel(R) Xeon(R) CPU E5620 @ 2.40GHz 内存:8.00GB 网卡: 1000M 操作系统: Windows2008 浏览器/版本号: IE9.0 测试工具: LoadRunner11.0、nmon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中信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11g数据库,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 1.1.1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 1.1.2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内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内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3性能测试赛题A6BS资产管理系统性能测试要求

任务四:性能测试 1、执行性能测试 本部分按照软件性能测试任务书要求,执行性能测试;使用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 ,录制脚本、回放脚本、配置参数、设置场景、执行性能测试并且 截图,截图需粘贴在性能测试总结报告中。性能测试具体要求如下: 。录制用户登录、资本录制:录制脚本协议选择“Web-HTTP/HTML ” 产维修模块进行维修登记、用户退出操作。录制完成后脚本名称命名为C_wx 。录制脚本具体要求如下: 用户登录操作录制在init ;资产维修登记操作录制在Action ;用户退出操作录制在end 。 Action 录制维修登记,使用资产名称为ZCLZ 开头的数据进行维修登记录制;对资产维修登记操作设置集合点和事务。集合点名称:R_wx ;事务名称:T_wx;维修登记成功后设置检查点,使用资产列表中新登记成功的资产名称作 为检查点,检查是否维修登记成功。 截图要求:一共3 张图,分别为:① init 登录部分脚本截图,包含左侧菜单;② Action 中进行维修登记操作部分截图,包括集合点、事务、检查点代码; ③end 退出部分脚本截图。 制完成脚本回放:脚本录制完成后使用回放功能对脚本的正确性进行校验。脚 本回放具体要求如下: 回放需要对脚本参数进行修改,使用资产名称为ZCHF 开头的数据进行回放;检查点检查资产名称。回放操作完成,查看Loadrunner 回放日志。 截图要求:一共 2 张图,分别为:①资产维修登记脚本截图;②回放概

要(Replay Summary )截图。 本参数设置要求:脚本回放成功后可继续进行下面的操作。进行性能测试之前 需先对资产名称进行参数化设置。脚本参数设置要求如下: 使用资产名称为ZCYL 开头的数据进行维修登记参数配置;资产名称参 数名称:value ,参数类型选择:File,输入50 条资产名称对应值,每次迭代取唯一值。 检查资产名称,检查点参数名称:title ,参数类型选择:File,取值规则选择同value 值相同行。 截图要求:一共 2 张图,分别为:①资产名称参数化截图;②检查点参 数化截图。 填写表格:填写性能测试总结报告中表格,表格中填写value 和title 参数值。 景设置:按照要求设置虚拟用户个数以及进行场景配置,配置要求如下:设置50 个虚拟用户。 设置集合点策略,选择设置25 个虚拟用户到达集合点时释放。 场景策略:场景名称:C_wx ,虚拟用户总数50 ,用户递增数量25,递增间隔5 秒,场景运行到所有Vuser 运行结束。 截图要求:一共 3 张图,分别为:①集合点设置策略截图;②Design 中的场景设置策略和交互计划图截图;③场景执行完成后Run 界面截图,包括运行结果。 形结果分析:场景执行完成后,需对测试结果进行截图操作,需要

软件系统性能的常见指标

衡量一个软件系统性能的常见指标有: 1.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响应时间就是用户感受软件系统为其服务所耗费的时间,对于网站系统来说,响应时间就是从点击了一个页面计时开始,到这个页面完全在浏览器里展现计时结束的这一段时间间隔,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在这段响应时间内,软件系统在幕后经过了一系列的处理工作,贯穿了整个系统节点。根据“管辖区域”不同,响应时间可以细分为: (1)服务器端响应时间,这个时间指的是服务器完成交易请求执行的时间,不包括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反应(请求和耗费在网络上的通信时间),这个服务器端响应时间可以度量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2)网络响应时间,这是网络硬件传输交易请求和交易结果所耗费的时间。 (3)客户端响应时间,这是客户端在构建请求和展现交易结果时所耗费的时间,对于普通的瘦客户端Web应用来说,这个时间很短,通常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于胖客户端Web应用来说,比如Java applet、AJAX,由于客户端内嵌了大量的逻辑处理,耗费的时 间有可能很长,从而成为系统的瓶颈,这是要注意的一个地方。 那么客户感受的响应时间其实是等于客户端响应时间+服务器端响应时间+网络响应 时间。细分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定位性能瓶颈出现在哪个节点上(何为性能瓶颈,下一节中介绍)。 2.吞吐量(Throughput) 吞吐量是我们常见的一个软件性能指标,对于软件系统来说,“吞”进去的是请求,“吐”出来的是结果,而吞吐量反映的就是软件系统的“饭量”,也就是系统的处理能力,具体说来,就是指软件系统在每单位时间内能处理多少个事务/请求/单位数据等。但它的定义比较灵活,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诠释,比如数据库的吞吐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不同SQL语句的执行数量;而网络的吞吐量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流量。吞吐量的大小由负载(如用户的数量)或行为方式来决定。举个例子,下载文件比浏览网页需要更高的网络吞吐量。 3.资源使用率(Resource utilization) 常见的资源有:CPU占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I/O、网络I/O。 我们将在Analysis结果分析一章中详细介绍如何理解和分析这些指标。 4.点击数(Hits per second) 点击数是衡量Web Server处理能力的一个很有用的指标。需要明确的是:点击数不 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用户鼠标点击次数,而是按照客户端向Web Server发起了多少次http请求计算的,一次鼠标可能触发多个http请求,这需要结合具体的Web系统实现来计算。5.并发用户数(Concurrent users) 并发用户数用来度量服务器并发容量和同步协调能力。在客户端指一批用户同时执行一个操作。并发数反映了软件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吞吐量不同的是,它大多是占用套接字、句柄等操作系统资源。 另外,度量软件系统的性能指标还有系统恢复时间等,其实凡是用户有关资源和时间的要求都可以被视作性能指标,都可以作为软件系统的度量,而性能测试就是为了验证这些性能指标是否被满足。

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X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1 项目背景 为了了解XXXX系统的性能,特此对该网站进行了压力测试2 编写目的 描述该网站在大数据量的环境下,系统的执行效率和稳定性3 参考文档 4 参与测试人员 5 测试说明 5.1 测试对象 XXXX系统

5.2 测试环境结构图 5.3 软硬件环境 XXXXX 6 测试流程 1、搭建模拟用户真实运行环境 2、安装HP-LoadRunner11.00(以下简称LR) 3、使用LR中VuGen录制并调试测试脚本 4、对录制的脚本进行参数化 5、使用LR中Controller创建场景并执行 6、使用LR中Analysis组件分析测试结果 7、整理并分析测试结果,写测试总结报告 7 测试方法 使用HP公司的性能测试软件LoadRunner11.00,对本系统业务进行脚本录制,测试回放,逐步加压和跟踪记录。测试过程中,由LoadRunner的管理平台调用各前台测试,发起 各种组合业务请求,并跟踪记录服务器端的运行情况和返回给客户端的运行结果。录制登陆业务模块,并模拟30、50、80、100 个虚拟用户并发登陆、添加和提交操作,进行多次连续测试,完成测试目标。 测试评估及数据统计 此次测试通过同一台客户机模拟多个并发用户在因特网环境进行,未考虑因特网的稳定 性的问题。此次测试用户操作流程相对简单,只录制了三个事务,即:用户登录、添加和信息提交,从测试的数据来分析,各项性能指标基本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在测试过程中也发 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予以重视。 1 、模拟80 个用户并发操作时,出现1 个未通过的事务,具体原因需结合程序、网络和服务器综合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非无可挑剔。 2 、用户登陆事务的平均响应时间与其他两个事务相比等待的时间要长,且波动也较大, 在网速变慢、用户数增加的外部条件下,有可能会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建议优化系统登录页面程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性能测试通常需要监控的指标

?每台服务器每秒平均PV量= ((80%*总PV)/(24*60*60*(9/24)))/服务器数量, ?即每台服务器每秒平均PV量=2.14*(总PV)/* (24*60*60) /服务器数量 ?最高峰的pv量是1.29倍的平均pv值 性能测试策略 1.模拟生产线真实的硬件环境。 2.服务器置于同一机房,最大限度避免网络问题。 3.以PV为切入点,通过模型将其转换成性能测试可量化的TPS。 4.性能测试数据分为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两部分,索引和SQL都会被测试到。 5.日志等级设置成warn,避免大量打印log对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 6.屏蔽ESI缓存,模拟最坏的情况。 7.先单场景,后混合场景,确保每个性能瓶颈都得到调优。 8.拆分问题,隔离分析,定位性能瓶颈。 9.根据性能测试通过标准,来判断被测性能点通过与否。 10.针对当前无法解决的性能瓶颈,录入QC域进行跟踪,并请专家进行风险评估。 性能测试压力变化模型

a点:性能期望值 b点:高于期望,系统资源处于临界点 c点:高于期望,拐点 d点:超过负载,系统崩溃 性能测试 a点到b点之间的系统性能,以性能预期目标为前提,对系统不断施加压力,验证系统在资源可接受范围内,是否能达到性能预期。 负载测试 b点的系统性能,对系统不断地增加压力或增加一定压力下的持续时间,直到系统的某项或多项性能指标达到极限,例如某种资源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等。 压力测试 b点到d点之间,超过安全负载的情况下,对系统不断施加压力,是通过确定一个系统的瓶颈或不能接收用户请求的性能点,来获得系统能提供的最大服务级别的测试。

稳定性测试 a点到b点之间,被测试系统在特定硬件、软件、网络环境条件下,给系统加载一定业务压力,使系统运行一段较长时间,以此检测系统是否稳定,一般稳定性测试时间为n*12小时。 监控指标 性能测试通常需要监控的指标包括: 1.服务器 Linux(包括CPU、Memory、Load、I/O)。 2.数据库:1.Mysql 2.Oracle(缓存命中、索引、单条SQL性能、数据库线程数、数据池连接数)。 3.中间件:1.Jboss 2. Apache(包括线程数、连接数、日志)。 4.网络:吞吐量、吞吐率。 5.应用: jvm内存、日志、Full GC频率。 6.监控工具(LoadRunner):用户执行情况、场景状态、事务响应时间、TPS等。 7.测试机资源:CPU、Memory、网络、磁盘空间。 监控工具 性能测试通常采用下列工具进行监控: 1.Profiler。一个记录log的类,阿里巴巴集团自主开发,嵌入到应用代码中使用。 2.Jstat。监控java 进程GC情况,判断GC是否正常。 3.JConsole。监控java内存、java CPU使用率、线程执行情况等,需要在JVM参数中进行配置。 4.JMap。监控java程序是否有内存泄漏,需要配合eclipse插件或者MemoryAnalyzer 来使用。 5.JProfiler。全面监控每个节点的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响应时间累计值、线程执行情况等,需要在JVM参数中进行配置。 6.Nmon。全面监控linux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包括CPU、内存、I/O等,可独立于应用监控。

一个oa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案.doc

中国石油办公自动化系统压力测试报告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2005年8月3日

历史记录

1. 测试内容............................................................ 仁 2. 测试方法............................................................ 仁 3. 测试目标............................................................ 仁 4. 测试场景............................................................ 仁 5. 测试环境............................................................ 2.. 6. 测试结果描述........................................................ 2. 6.1 2M带宽登录..................................................... 2. 6.2 4M带宽登录 .................................................... 3. 6.3 2M带宽打开word文档........................................... 4. 6.4 4M带宽打开word文档........................................... 6. 6.5 10M带宽打开word文档 ......................................... 7. 6.6服务器处理能力(以登录页面为例) (8)

网上银行系统性能测试案例

用户名称 密级: XX项目性能测试方案 (V1.0) 文档编号:项目名称: 编写:编写日期: 审核:审核日期:

目录 1.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测试活动 (4) 2.1.测试工具 (4) 2.2.测试类型 (4) 2.2.1.基准测试 (4) 2.2.2.并发数测试 (5) 2.2.3.稳定性测试 (5) 2.2.4.浪涌式测试 (5) 3.测试环境 (5) 3.1.软件环境 (5) 3.2.硬件环境 (5) 3.3.网络拓扑图 (6) 4.测试方案 (6) 4.1.模拟数据量分布 (6) 4.2.典型交易选取 (6) 4.3.并发方法 (7) 4.4.延时说明 (7) 4.5.执行速度 (7) 4.6.方案设置 (7) 4.6.1.基准测试 (7) 4.6.2.并发数测试 (8) 4.6.3.稳定性测试 (9) 4.6.4.浪涌式测试 (10)

1.概述 【此处简述性能测试的概述】如: 本次测试测试旨在检测XX项目系统性能。由于解决方案部未对该产品提出明确的性能指标,而且受到基地硬件环境所限,所以项目组只能在基地所能提供的硬件、软件基础上,对XX进行测试。 性能测试采用MI公司的LoadRunner7.8作为性能测试的工具,模拟用户进行基准测试、并发数测试、稳定性测试、浪涌式测试等四种类型的测试,并对主要测试指标参数进行分析。 2.测试手段和范围 2.1.测试工具 本次性能测试采用MI公司的LoadRunner作为性能测试的工具。LoadRunner主要提供3个性能测试组件:Virtual User Generator,Controller,Analysis -使用Virtual User Generator录制测试脚本; -用Controller进行管理,控制并发的模拟用户并发数,记录测试结果,包括缺陷报告和测试日志; -Analysis进行统计和分析测试结果。 2.2.测试范围 本次测试使用相同的测试用例(详细信息请参考4.2节),进行基准测试、并发数测试、稳定性测试、浪涌式测试等四种类型的测试。 2.2.1.基准测试 对建行TELLER平台改造项目系统测试业务模型中所涉及的××××、××××、××××业务进行基准测试。 基准测试可在系统无压力(测试环境独立于外界环境,服务器无额外服务运行,无额外监控进程运行,待测试系统无其他业务在运行)情况下,取得各项业务的系统平均响应时间作为分析衡量指标,用于初步诊断系统是否存在性能瓶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