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课程 晨诵邓

桃花课程 晨诵邓
桃花课程 晨诵邓

洞在清溪何处边

——农历的天空下桃花课程

这段时间,虽然春寒料峭,但是城市的公园里,小山坡上,校园楼宇旁边,桃花迎寒开放了。于是决定做一个桃花课程。主题曲为蒋大为演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1)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先出示了晨诵内容:斜风细雨不须归。

然后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这首词。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接着,我就开始讲解了: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夫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

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我开始联系孩子们的生活,真的感觉这首诗了。

请女同学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请男同学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说,远处的青山和白鹭,近处的桃花、流水和鳜鱼,动静交织,让人仿佛臵身其间。课堂上我让学生闭着眼,听着我的诵读,在脑中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待学生们各抒己见之后我又请女同学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请男同学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深层次理解诗意时,先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不须归”?因为没钓到鱼?因为风很柔,雨很细,不需要回?种种猜测后,先没有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借用芷眉老师的解诗方法通过一次次的引读,使学生在一次次的读中,有了自己的感悟。

A、孩子们,开学至今,我们遇到了那么多伟大的故事,在那些故事里,我们沉醉其间,流连忘返;我们已经不渴望豪华的玩具,名牌的服装,和故事里的人物对话,和他们同悲同喜,这时候的我们,就是——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B、我们写下了那么多的日记,我们和自己的心灵对话,聆听着自己的声音;用文字,我们留住了童年,也让童年有

了斑斓的色彩。每一次写日记,都是灵魂最舒展的时候,这时候的我们,就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C、我们背诵了那么多诗歌,从儿童诗到古诗词,特别是每天中午课前半小时,当从教室外面传来阵阵喧闹时,我们能静静地沉醉于自己的诗画创作之中,这时候的我们,就是——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D、我们的每一节课,开始充满了智力挑战。课堂上,我们更加投入,认真地迎接着老师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我们思考,我们讨论,这时候的我们,就是——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样的吟诵一下子感觉诗中的每一个字都醒了过来,真好!

(2)竹外桃花三两枝

晨诵开始,在主题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主题曲的召唤下,我先请孩子们

欣赏桃花的图片,看着这些图片,想起了我们接触过的那些诗句。

然后,我又出示了有鸭子戏水的桃花图,请孩子们猜一猜,今天老师要和大家

一起来欣赏什么诗句。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朱晋缘大

声说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我请他说一说作者是谁。他还是把作者记错了。嗯,让这首诗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吧。

《惠崇春江晓景》缓缓出现后,很多学生都不认识“蒌蒿”。没关系,今天就来记住这两句有名诗句的作者,了解“蒌蒿”这种植物吧!孩子们开始读诗句了。

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因为孩子们不懂什么事蒌蒿,于是我开始讲解:蒌蒿是一种河豚爱吃的植物,春天发芽。温暖的春江水滋润了大地,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芦芽儿吐尖了,惹人怜爱。河豚感知到了食物的鲜美,就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那两句诗说的是老师讲解的这个意思?孩子们说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我再请孩子们准确的读诗句,我问他们:“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眼睛里有光彩,但是都不说话。

接着,我用以诗译诗的方法请孩子们读诗句:

我说: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妖娆地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男孩子说,竹外桃花三两枝。

我说,

可爱的鸭子,

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

初春江水的回暖,

让它们按捺不住喜悦与激动。

女孩子说,春江水暖鸭先知。

我说,

温暖的春江水滋润了大地,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

芦芽儿吐尖了,

惹人怜爱。

河豚感知到了食物的鲜美

正要逆流而上,

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再来读读这首诗吧,相信此一时的诗已经不是彼一时的诗了。

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再说说读了这首诗,你感觉到了什么?

卓说:“我感觉到春天刚到,因为诗中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我说:“鸭先知,鹅知道吗?”孩子们笑了,应该明白所有会游水的禽类都知道

了。

我请同学们看我开始出示的古诗,其实是有一点错误的。孩子们看了看不明白。

我向孩子们介绍了惠崇和他的作品。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是根据惠崇的画而作的题画诗。所以《春江晓景》应该用上书名号。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另一首是这样的,我读完第二句,就有孩子跟着我一起往下读了: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结合图片,我们又一次进入了苏东坡诗的意境。孩子们

了解了朔漠与江南的地域

离得很远,也明白了北方的春天来得较晚,但是终究也来了。继续对比读两首诗,尝试背诵第一首。孩子们兴趣盎然。

主题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主题曲中,晨诵结束。教室里大屏幕上的桃花怒放着。

(3)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今天,我给孩子们带来一则故事:

一天,沈括读到两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看到自家院子里的桃花已经开始凋谢了,他就想:为什么山里寺庙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

他觉得很奇怪,就去问妈妈,妈妈说:“我也不知道。”他又去问老师,老师也说不知道。后来沈括又约了几个小伙伴亲自上山去观察,果然山里的桃花才开的正旺。回山下的路上,一阵凉风迎面吹来,小沈括终于明白了:山上的气温低,所以桃花开的夜晚一些。

我先给孩子们读一遍诗,再让孩子们自由读,又分男女生读了后,我们理解诗意就不成问题了。

然后我们就开始了解沈括这个人: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他积累了丰富的动植物知识,留下了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科学著作:《梦溪笔谈》。

(4)洞在清溪何处边

今天我们和桃花一起来寻找属于我们的桃花源。

首先我给孩子们带来一首《桃花溪》,请孩子们结合注释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我采用了“以诗译诗”的方法。

我说,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孩子们很快回答:隐隐飞桥隔野烟。

我说,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孩子们很快回答:石矶西畔问渔船。

我说,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孩子们很快回答:桃花尽日随流水.

我说,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孩子们很快回答:洞在清溪何处边。

接着,我请孩子们找一找诗句中有哪几种景物。有的孩子找到了飞桥、野烟、石矶、渔船、桃花。我问,孩子们有什么不懂的吗?很多孩子不明白此时为什么要写

一个洞。

于是,我们的拓展活动就从这一个“洞”字开始进行。《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文章以武陵渔人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

《桃花溪》是借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

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黄发垂髫。

孩子们再读古诗句“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我仿佛看见了他们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也许,孩子们现在不太明白桃

花源的真正含义,但我们可以相信,岁月一定会在遥远未来的某一天,把他们带到丰富而深邃的境地。

(5)桃李无言一队春

桃花课程主题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声中,晨诵课伊始,我出示了“桃李无言一队春”便发问,读着这句“桃李无言一队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苏丽娜不太有把握地说声音说:“我仿佛看到了桃花李花排成队喊春天天来了!”

陈珈毅边思考边说:“我仿佛看到桃花李花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向我们走来了……”

我说,你们说的是正确的!在很多的古诗中,桃李往往是连在一起的。我们来看一看: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贾至《春思》

朱晋缘说,青草发芽了,小柳叶也嫩黄嫩黄的,桃花和李花也开放了。是啊,这句话中,难理解的是“历乱”这个词。我提醒他们:我们可以想一想,这里在说桃花怎样呢?孩子们马上就想到了,“开得旺!”“开得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枝条都相互交叉在一起了。”就是争着抢着向大家汇报春的消息呢!

于是,我们又读了一句:

蕙兰有恨绿尤枝,桃李无言花自红。

——欧阳修《舞春风》这两句孩子们理解有难度,我就直接告诉他们了:春天到了,蕙草兰花虽然有恨意,可草叶花枝还是会绿的;春天到了,桃花李树虽然不会说话,可到开花时,花自然会红的。

接着,PPT又补充了一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意思是说,桃子和李子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吸引人们到树下,以至树下都走出了一条小路。再读读这些诗句吧。这次,我没有把这些诗背后的象征意义告诉他们,就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丽吧。

晨诵完整的一首词吧:

江城子

宋〃秦观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我先范读。读完我问孩子们:“读着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聂元亨说:“我仿佛看到浅白的李花和深红的桃花在那里争奇斗艳。”

我说:“这永恒的春光春光真美啊!春光还是旧春光——”

孩子们顿了一会儿,往下接着说:“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上阙词很容易学完了。

下阕词却表达了此人淡淡的忧伤呢!

“是啊,春光还是旧春光,可是我思念的人儿在哪里呢?——”

这回孩子们看着我的提示,马上接上来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这样的感慨岂只秦观有啊!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你也见过这样的人吧?

聂元亨有很好的语言运用能力,他眼睛里有一道光闪过,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多好啊,一起读一读崔护的诗句吧!“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我还给孩子们带来一句------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这样的诗句不需要任何的解说,孩子们一读就明白了。不过,要真正明白诗中的含义和生命的真谛,自然只有留待岁月了。

然后,我和分男女生来合作读词。

根据不同的颜色我说,春光还是旧春光。

男孩子说,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我说,春光还是旧春光。

女孩子说,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把其他诗句放在本词中,再来一次:

我说,春光还是旧春光。

男孩子说,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我说,春光还是旧春光。

女孩子说,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最后,我们重新回到原诗,一起来读一读吧:

江城子

宋〃秦观

春光还是旧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惆怅惜花人不见,歌一阕,泪千行。

在男孩子女孩子分颜色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回味着桃李无

言,带着淡淡的惆怅,结束了今天的晨诵。

心里却充满着无限的快乐。

(6)(3)花开时节春满园

春天是来了,北方的春天,尚余轻寒。绿色的杨柳上笼着一层轻烟,桃花在枝头尽情怒放,把春天闹得春意盎然。

我先介绍,桃花是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花的颜色十分丰富。桃花享有“占尽春光第一枝”之美誉。桃花的观赏价值非常高, 是“花中之花,艳中之艳。”

孩子们一起歌颂:你是温暖的使者,你是爱的传递者、你是春天的播种机。

是啊,桃花开了她就像春天的使者,走到哪里,就把温暖带到哪里!

然后我们欣赏图片“浓妆艳抹总相宜”,“天边红霞落人间”“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知。”

接着就开始故事分享了:

王璐瑶讲到:

唐朝书生崔护清明节到郊外春游,途至一个小村庄,因口干敲门讨些水喝,家中只有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给

了他一杯水。崔护喝完水后,很想与姑娘再讲些什么,却因萍水相逢不敢唐突,只好怅然离去。

第二年清明,崔护兴致勃勃地又故地重游,但只见双门紧闭,徒见墙头桃花春色正浓,而不见去年那位姑娘。崔护久久等候无结果,便在门上题诗一首:

孩子们看见了不同颜色字体,男生女生读古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王璐瑶继续讲到:又过了几日,他再登门拜访,才知晓姑娘自从与他相见,便芳心暗许、终日思念郁郁寡欢,见诗后触景生情竟绝食昏死过去。崔护悲恸不已,在尸体旁大声呼叫:“崔护在此!崔护在此!”姑娘竟然因此苏醒,二人结为夫妻,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每当人们读到这首绝句,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片烂漫的桃花,和那树下脉脉含情的姑娘……

在故事之后,我为孩子们引出诗经中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室人。

在解释了主要字词的意思后,我说: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和

顺又美满。孩子们接过去读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我说:翠绿繁茂的桃树啊,丰腴的鲜桃结满枝。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孩子们接过去读诗句: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我说: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叶子长得密稠稠。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孩子们接过去读诗句: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室人.

于是我接着讲解:由桃花产生了精深的“桃花文化”。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精深的“桃花文化”。

桃花代表着“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寓意,所以广东人有春节买桃花、送桃花的习俗,并且说“家里没有桃花就不算过年”。

男孩子女孩子再一次在诵读诗句中结束了晨诵课。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的用法。 2、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 3、背诵课文,领悟文章优美、简洁、精炼的语言特色。 4、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流畅,教师可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朗读,首先要读得清楚,即句读分明,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本文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还应注意读出对称感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2.品读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步品味,通过想像、描绘、分析、推理的活动,让学生含英咀华,探幽揽胜,着眼于学生想像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的训练。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桃花源,感受序文韵味。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句读、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比赛(男生VS女生)或(小组对决) 二、诵读桃花源,体味古汉语魅力。 1、依据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词汇。 2、归纳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 三、诵读桃花源,重温桃花源故事。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有感悟的句子背诵,并说说理由。 2、背诵全篇。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品读桃花源美好 同学们读一读,品一品,并说一说这些词句写了怎样的桃花源,描绘了桃花源人怎样的生活。大家可以采用这样的语言表达形式———语言形式:从 “__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桃花源的“______”。 例: 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句中,我读出了桃花源的“美”。肥沃的土地,整齐的房屋,美丽的池塘,还有桑竹等绿色的植物,充满了田园气息。 二、分析语言特点 1、文章的第三段,我发现陶渊明先生把所有表示人称的词都省略了,我们试试给他填进去,能填吗?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为什么省略了,再加上好吗?由此,可以看出本篇文章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 三、寻找世外桃源梦想 1、这么美的桃花源,人们为什么却找不到了? 2、作者为什么虚构这么个社会?他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桃花源记 教案

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 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 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3.理解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创作目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复习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讲述了作者因醉意未消,暮色苍茫而迷路误入荷花深处,惊动了水鸟,别有一番情趣。今天,我们要学的《桃花源记》也是讲述的一个渔人因迷路而误入桃花源,那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观呢?下面就让我们一看究竟吧。 二、作者简介 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习过陶渊明的《饮酒》和《归园田居》,对这位诗人有所了解,大家一起回顾、温习一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

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可为学生介绍一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同时也可补充一些陶渊明的诗。) 三、初步感知课文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正音;然后全班齐读。 豁(huò)然开朗俨(yǎn)然诣(yì)太守垂髫(tiáo) 刘子骥(jì)阡(qiān)陌交通便要(yāo)还家 (二)熟悉课文: 1.疏通字词。 为业:靠……谋生。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异:诧异。 穷:穷尽。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属:类。 悉:全。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咸:都。所从来:从哪儿来。 问讯:打听消息。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皆:都。 叹惋:感叹,惋惜。延:请。 语云:告诉(他)说。不足:不值得。 既:已经。志:做记号。 如此:像这样。遣:派。 欣然:高兴地。 2.自我尝试翻译课文,看看哪个地方在翻译的时候有困难的可与其他同学交流解决,如不能解决,可向老师提出来。 3.课件出示练习,检查掌握情况:

《桃花源》

主备人周群英执行时间:月日总课时编号:审核(签字) 班次组组员姓名小组检查教师回查 学习目标:1、背诵全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 3、初步学会利用注解来读懂文言语句的意思。 4、了解作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世外桃源”的真切含义 重点及难点:1.文言字词 2.引导学生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一、预学导学: 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二、自主学习 (一)、自读课文要求: 1、结合课下注释大声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画出停顿不准的句子。 2、组内核对校正字音。 (二)、听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 要求:边听边注意正音。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三)、朗读练习: 组长组织朗读(形式组长依情况可齐读可轮流读)。 朗读时注意字音和停顿。 (四)、朗读展示小组展示朗读成果。全班齐读。 三、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 huò( )然yǎn()然qiān( )mò( ) yì( )太守 bīn( )纷垂tiáo( ) 叹wǎn( ) 刘子jì( ) 语()云便要()还家 2、对照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为业:夹岸:杂:异: 穷:平旷:属:悉: 怡然自乐:所从来:咸:问讯: 先世:邑人:不复出焉:间隔: 皆:语云:不足:既: 诣:遣:欣然:

桃花源记1、2课时教案

桃花源记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⑴今天在上课的开头我先请大家欣赏几副风景画,等到放完这几幅画,我要请同学来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 ⑵提问。请2-4个同学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2分20秒左右) ⑶小结辞:正如同学所说,桃花源是个令人是神往的地方,像一个美好的梦。相信大家《射雕英雄传》里面的“桃花岛”并不陌生,那里有美丽的景色,精致的楼台还有俏丽的黄蓉。那么关于桃源的美梦是谁最先开始做的呢?那就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有个叫陶渊明的东晋文人,他将自己的梦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文《桃花源记》。(35秒)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10分钟) ⑴提问:大家知道陶渊明吗?知道陶渊明的故事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2-4分钟) ⑵关于作者陶渊明,书上只做了简单的介绍,他又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也是今天的九江市人。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手握重兵,声威煊赫一时。死后追赠大司马。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也曾做过官。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然不像当时的名门望族一样显赫,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但他仍然属于士族阶层,大家要知道当时的士族是比较牛的,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心态上都是高高在上的。陶渊明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但是他不如意,不久便归隐了。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当陶渊明四十一岁的时候,再次出来做彭泽县的县令,前后不过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脱离了官场(为什么他辞职不干了呢?因为在他到任81天的时候浔阳郡派遣“邮至”,也就是相当于督察的这么一个官员来视察,有个小官告诉他要穿戴整齐迎接那位官员,他说“我岂能因为5斗米而向这么一个乡村小官点头哈腰的”,一气之下就辞职了。)也就是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陶渊明辞官归里之后,小日子过得还算清闲。与夫人翟氏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并且他在家乡有自己的田庄和僮仆,开始一段期期,生活也算安宁自得。有时他也亲自参加一些农业劳动,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人生哲学的实践。在这种劳作生活中,与农民有所接近。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境况愈来愈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求禄。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中国的诗歌史上可以担得起“杰出”二字。 他的诗歌总的概括来分成三个部分,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而最出名的就是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他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伤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

晨诵诗歌(一到三年级)

一年级晨诵诗选传统童谣精选: 动物篇: 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 上灯台, 偷油吃, 下不来。 吱吱吱, 叫奶奶, 抱下来。 一个蛤蟆一张嘴 一个蛤蟆一张嘴, 两只眼睛四条腿, 扑通一声跳下水。 两个蛤蟆两张嘴, 四只眼睛八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十二生肖歌 老鼠前面走, 跟着老黄牛, 老虎—声吼, 兔子抖三抖, 天上龙在游, 草里蛇在扭, 马儿过山沟, 碰见羊老头, 猴子翻筋斗, 金鸡喊加油, 黄狗半夜守门口, 肥猪整天睡不够。

知识篇: 小孩小孩你别哭 小孩小孩你别哭, 过了腊八就杀猪,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盆玫瑰两朵花 一盆玫瑰两朵花, 三个姑娘都要掐, 四喜胡同五个小孩, 拿了六块七棱砖, 打了八仙庙里—— 九棵树上的 十只大老鸹。 正月梅花香又香 正月梅花香又香, 二月兰花盆里装, 三月桃花红十里, 四月蔷薇靠短墙, 五月石榴红似火, 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栀子头上戴, 八月丹桂满枝黄, 九月菊花初开放, 十月芙蓉正上妆, 十一月水仙供上案, 十二月腊梅雪里香。十二月水果 正月甘蔗节节长, 二月青果两头黄, 三月梅子酸汪汪, 四月枇杷满街黄, 五月杨梅红如火, 六月莲蓬水中央, 七月红菱人人爱,

八月苹果装满筐, 九月栗子张开口, 十月金橘满园香, 十一月橙子红彤彤, 十二月里黄菱肉儿脆松松。一年里的蔬菜 一月菠菜才发青。 二月栽的羊角葱。 三月芹菜出了地。 四月竹笋出圪莛。 五月黄瓜大街卖。 六月葫芦弯似弓。 七月茄子头向下。 八月蓁椒满树红。 九月柿子红似火。 十月萝卜上秤称。 十一月白菜家家有。 十二月蒜苗人人称。 生活篇: 墙头草 墙头草, 风儿一来两边倒, 扶得东来西又倒, 扶得西来东又倒。 狗不吃, 猫不咬, 枯了不能当柴烧。 柳树柳槐树槐 柳树柳, 槐树槐, 槐树底下搭戏台, 人家的闺女都来啦, 俺家的闺女咋不来? 说着说着就来啦,

桃花源记教案一等奖

《桃花源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注意古今异义现象,疏通文意,结合时代背景把握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文朗读,增强对课文理解,培养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桃花源的“美”与桃源人的“乐”,理解“世外桃源”所寄寓的作者的社会理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结合时代背景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2.探讨作品在当今社会的价值所在 三、教学方法:问题导引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学法:听读法诵读法交流合作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常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称作什么呀?(世外桃源)大家知道这个成语出自哪篇文章吗?对,它出自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课文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表达了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教师自然地导入新课。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一起走近陶渊明,并板书课题及作者。并简介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二)听朗读,亲诵读,理解文意 这一环节的出发点是以诵读促理解,以理解促鉴赏,以鉴赏促陶冶,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选取学大微课程中与陶渊明诗风及写作特点有关的微课程,深入理解陶渊明。 学生听老师朗读,感受画面,让学生进入情境; 3、学生诵读。这是尊重学生的“个体”认知个性,引导他们乐于去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读出感觉。 4、疏通文意。学生分成小组翻译课文大意。 (三)抓字词、比翻译、寓教于乐 1、在文意疏通的基础上对文章重点字词进行翻译比拼 2、将学生分组之后,请学生翻译整段,然后进行比拼 3、请学生找出文章当中的成语,并接受古今异义的不同 (四)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重点点拨 这部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希望学生可以成功的掌握文章的文章当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摘取文章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让学生在回忆曾经学习的基础上理解实虚词。 再次集中讲解文章中重点字词的解释,进行巩固。 (五)赏读课文、品说桃源之美 1、品读桃源景: 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美丽风景的语句,再用“桃源真美,你看”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最好结合文中原句) [例句]:“桃源真美,你看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美在一片落英缤纷的桃林。 2、品读桃源人: 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对桃源中人及其生活的感受,并谈谈你的看法。 3、感悟桃源: 请用简介的语言概括作者笔下的桃源世界。思考:桃花胜境是真有实景还是

(完整版)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桃花源记 灵宝市第一初级中学许秋洁 审核人:赵黎明 预习提示 1、查找资料,了解陶渊明及作品。了解陶渊明生活的时代 陶渊明,名-----,字-------,别号-------,---------朝的大文学家。 作品有-------、-------------、其生活志趣---------- 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年社会-------------------,百姓------------- 2、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音扫清文字障碍,注意节奏。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然开朗俨.然 阡陌 ..垂髫. 便要.还家 间.隔语.云 诣.太守刘子骥. 3、疏通文意,结合课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注意重点词句的理解。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缘.溪行芳草鲜美 ..缤纷欲穷.其林便舍.船 ..落英 悉.如外人乃.大惊具.答之便要.还家咸.来闻讯 妻子 ..邑人绝境 ..延.至其家便扶.向路无问津.者 (2)译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划出不懂的词句。 4、再读课文,寻找文章叙事线索。把握文章叙事脉络。 答案: 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朝的大文学家。 《饮酒》《归园田集》 其生活志趣:淡泊名利,归隐田园。 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年社会现状: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赋税徭役繁重。 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2、豁(huò)然开朗俨(yǎn)然(qiān)陌垂髫(tiáo) 便要(yāo )还家 间(jiàn )隔语(yù )云诣(yì)太守刘子骥(jì) 3、略 4、以渔人行踪为线索。 内容可依次概括为:一部分第1段渔人发现桃林。第二部分2、3段渔人进入、访问桃源并辞去。第三部分4、5段再寻桃源未果

文言文教学听课心得体会(共5篇)

文言文教学听课心得体会(共5篇) 篇: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因此,教好文言文是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心得之一:要转变观念。 文言文教学基本上是文学教学。历来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文学作品或者是取其具有文学性而入选的其他作品。《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艺散文。《与朱元思书》是所谓‘应用文’的一种书信,然而选入语文教材并不是用它教给学生怎样写信……只是由于吴均的信写得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富春江美景跃然纸上。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应侧重于朗读、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享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 心得之二:要走出误区。 误区一:文言文教学目标单一,即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但仅此一个目标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还得全面学习课文的内容,正确评价作品,即在掌握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学习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此外,还要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思想生活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教《爱莲说》,教育学生学做“君子”,学习洁身自好、端庄正直、不攀富贵的君子品格。教《岳阳楼记》,启发学生效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误区二: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一般文言文教学都是教师一讲到

底,一灌到底,似乎学生只需记忆就行了。我们对学生的能力估计太低了,文言文教学不是外语教学,仍是母语教学,不是从零开始,因为“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和古代文学语言的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的话,学生在阅读上不会和对现代文的理解有什么很大的差距。 心得之三:要讲究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我们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知识类化。文言文教学要充分运用诵读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加强诵读法。 诵读法是日渐被现代语文教育者注意的传统教学法。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语感。而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也愿意读。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所以诵读法是教读文言文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诵读中解决文字障碍,在诵读中激发阅读兴趣,在诵读中对话文本内容,在诵读中领略文章韵味,在诵读中感悟作者情怀……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这个特殊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走出误区,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从而教好学生吸收文言文的精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第2篇: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岔口驿明德小学 尤文娣 我于11月26日参加了小学数学优质课听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小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这些课在教学过

小学三年级晨诵必背内容

小学三年级晨诵必背内容 园地一(必背)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园地二(必背)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 园地三(必背)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园地四(必背)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园地六(必背)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园地七(必背) 采莲曲[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截,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园地八(必背)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古诗三首(必背)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晩,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古诗三首(必背)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选背) 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睛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品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増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

语文优质课评比实录一等奖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语文优质课评比实录一等奖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温州永嘉县瓯北五中谷雪雅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桃花源记》,昨天预习的时候知道同学们已经学好这篇文章了。我很担心:熟悉的地方哪有风景啊不过呢,我相信世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生齐说: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们来重读桃花源记,在熟悉的字里行间,发现新的风景。孔子说了嘛,温故而知新。我们就先来温一温故。就先试着来背一背桃花源记,有没有信心 生齐背课文。 师:很流畅,看来大家是记忆犹新啊,那么再来回顾一下:学过了这篇文章,你了解了些什么呢好,你来。 生:桃花源记是以时间为主要顺序写的,而且是以渔人行踪作为线索,而且它是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这篇文章,第一是发现桃花源,第二是进入桃花源,第三是复寻桃花源。 师:很好,很有条理。 生:这篇里面有个通假字,要通邀,是邀请的意思。 师:嗯,语言点,不错。还有吗 生:这篇文章还体现了作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对人民的剥削。 生:这篇文章里面说的村人是热情好客,老实淳朴,人与人之间都和睦相处,。 师:在大家对桃源的印象当中啊,特别用了两个词——美而神奇。可是呢,放完了楠溪风光之后,马上就有同学来对我说:老师呀,我觉得我们永嘉楠溪的

风光啊比桃源美多了。我仔细一想,桃源一个宁静的山村,一群热情的村民不过是农夫山泉有点甜罢了。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稀奇呢你觉得呢 生:他们那里都是和平的,然后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都是和睦相处。 生:我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看法。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来说很和平,但是,当时那个社会是黑暗的充满剥削和压迫的,当时有那么一个世外桃源,就算是很好了。 师:当时那个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生:是充满压迫和剥削的黑暗社会。 师:哪一个时代文中有提到吗 生:是秦朝(停顿,思考),东晋。 师:东晋,课文提到哪个词。 生:晋太元中。 师:好的。她用了战乱来形容这个时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战乱呢,我们来看一看。【屏显:晋太元中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共21年。期间爆发大小战争60场。】 太元是东晋时孝武帝的年号,总共21年,可是期间爆发了大小战争约60场,那真是叫战争频仍啊!战争的直接后果就是——(屏显)一起读一读看。【屏显:“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生齐读。 师:感觉有点轻描淡写啊!战争后果怎么表现再来试一遍。 生再读。 师:来说说看。你觉得要突出哪几个词呢

三年级晨诵内容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祖国妈妈 您是蓝蓝的天空 我们是展翅高飞的小鸟 祖国妈妈 您是广阔的海洋 我们是海中欢快的鱼群 祖国妈妈 您是富饶丰美的草原我们是幸福顽皮的小羊 啊,祖国 您是慈祥的母亲 儿女们要努力学习 天天向上 从小奋发图强 长大为您添彩增光 歌唱祖国 我的祖国, 可爱的中国,

你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 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我自豪你的坚强, 抵住内忧外患闯过岁月蹉跎。 我自豪你的光明, 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我自豪你的精神, 改革勇往直前开放气势磅礴。 祖国,感谢您 祖国,感谢您! 感谢您赐予我金色的生命! 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 让我的身体里流着炎黄子孙的热血! 祖国,感谢您! 感谢您给予我优美的环境! 游黄山,登长城,过三峡, 让我在这青山绿水中自由地徜徉, 祖国,感谢您 感谢您传授我渊博的知识! 学天文,习地理,明历史, 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 祖国,感谢您 感谢您所给予我的一切!千言万语,汇成一句: ——感谢您,我的祖国母亲! 校园早晨 风儿带走夜的鼾声, 校园从甜梦中醒来了, 晨风给她揉着眼睛, 宁静的校园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大姐姐走进校园里来了, 背着书包, 和同学们有说有笑。 大哥哥跑进校园里来了, 拿着零食, 津津有味的吃着。 小同学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里来了,背着五颜六色的书包, 和同学们玩着游戏。 动听的上课音乐响起来了, 就像黄莺在唱歌, 同学们有序得走进教室, 校园里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 老师急匆匆地走进教室里, 手上抱着厚厚的讲义, 为同学们送来丰富的知识, 新的一天开始了……

桃花源记教案

桃花源记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桃花源记教案(精选)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桃花源记》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4.理清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资料。 5.学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熟知课文资料。 2.透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透过描述“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吗(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完美的地方。此刻我们一齐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音乐《天仙配》------(曲终)歌曲描绘的是一副环境优美、夫妻怡然自乐、男耕女织的社会生活美景。这种美景过去有吗不会,这只是幻想中完美的世界。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比喻——“世外桃源”。是的,这个成语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此刻我们一齐跟陶先生走进世外桃源吧。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桃花源记》导学案 清潭中学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桃花源记》评课稿

《桃花源记》评课稿 王金柱 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摈弃陈旧思想,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呢?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骨干教师,我也在不断的探索。能够作为骨干教师参与党员教师示范课活动,感慨的确很多。下面我把《桃花源记》的教学过程总结如下: 我在设计《桃花源记》第二课时的时候,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1、课前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了《梦入桃花源》的歌曲。看着同学们入神的表情,应该是效果不错; 2、检查预习的环节中,我让学生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本篇文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陶渊明,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是很有必要的; 3、加强文言文学习的语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自己的大声朗读、学生的示范读教师加以指导,这些环节我认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4、整体感知内容的环节老师设计了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最概括的语言概括事件? 5、文言文教学中学生最感枯燥的往往是疏通文意环节,对于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更甚。若老师指定学生翻译,要么哑口无言,要么不动脑筋拿着参考书照念;若以老师串讲为主,学生便无所事事,亦不愿主动记笔记。对于这一问题,我一直在苦苦思索,想法走出困境。我就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翻译第1、2段,然后各小组在质疑相关的字词句,教师加以点拨,设置此环节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但效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好,学生活动还不够积极。 6、本文的重点就是感悟桃花源的环境美、生活美,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我先让学生感悟桃林美景,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居然没有举手,出示了桃林的图片,才有一个同学妙语连珠,描绘了桃林美景。再次感悟桃源的美及感情时,我认为这是较难的,并且是教学的重点,就设置了合作探究的环节。但学生的掌握情况看,桃花源的美这个问题可以不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偏难,可以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为了进一步的启发引导,我也出示了相关的图片,但这些图片所起到作用不大,我又在黑板上画了桃源美景图,但由于水平有限,画画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启发引导她们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去分析理解。还没用我去启发,学生就很顺利的回答出来。 7、在拓展迁移的环节我让学生畅谈现在美好的生活,但由于讲课剩下的时间已经很短,只让一个学生来回答,这里缺少过渡语,“我们已经过上了桃源般和平宁静幸福美满的生活”。 8、由于课堂时间后半节课比较紧张,学生配合又不是很好,复习巩固的环节丢掉了,这也是本节课最大的失误! 总之,我想这节课突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由于对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处理能力还不强,显得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教师各环节的衔接语言、教师心理素质,如当学生不配合时,我有些慌张、启发引导还不够到位。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把课堂的细节做好,在平时的教学中,调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八 花源记》教 案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过程与方法: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 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使学生理解本文写作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炼的语言。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包含着一个神奇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是晋代着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来,人们便利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比喻生活安乐、环境优美的理想境界,现在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描绘桃花源美好境界的作者为什么创设这么一个理想的美好境界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2.板书《桃花源记》,齐读课题。《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生先说,师后补充)。 陶渊明(365-427),东晋着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

三年级上册现代诗晨诵内容

三年级上册 现代诗晨诵内容 班级: 姓名: 雨中情 下雨天, 我没带伞。 焦急万分, “我们拼一把吧。” 同学一句亲切的话语, 吹散了压在我心头的乌云。尽管伞外的天哭丧着脸,可伞下却是阳光一片。 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今天, 我偷偷做了一件事, 于是, 全世界突然对我微笑起来。绿树对我招手, 花儿对我挤眼, 小鸟儿在枝头吱喳叫, 小草儿们弯腰齐声问我好! 而我 只不过暗暗下了决心, 从今要做个好孩子。 就这样, 突然间, 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都是他不好 林焕彰 风是个坏孩子, 不肯读书,只爱捣蛋。 我在灯下看书, 他就趁我不注意, 来敲敲我的窗户; 当我抬头望外看, 他马上就溜走了。 等我再低头看书的时候,他又来了, 害我不能专心读书。 好了吗? 金子美铃 好了吗? 还没呢。枇杷树下 牡丹花丛里 孩子们在捉迷藏 好了吗? 还没呢。 枇杷的枝头上 青涩的果实里 小鸟和枇杷在捉迷藏 好了吗? 还没呢。 天空的尽头 黑色泥土的中央 夏天和春天在捉迷藏 妹妹的围巾 林焕章 雨停了,妹妹拉着我 一直往外跑____ 手指着远远的一棵树, 树上挂着的彩虹, 她说:那是我的围巾, 从我窗口飘出去的。 风 春风, 吹得小溪欢腾, 吹得燕子来做客。 夏风, 吹得知了扯亮了嗓子, 吹得西瓜穿上了绿“袍子”。 秋风, 吹得庄稼换金装, 吹得农民伯伯乐哈哈。 冬风, 冬风吹得“鹅毛”从天降, 吹得小草羞得低下了小脑 袋。 夜 夜 是一位身披黑色披风的小伙 子 他早早地邀请月亮姐姐、小 星星们参加舞会 晚上 月亮姐姐戴着一个金色的发 夹 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小星星也忙碌地打扮着 舞会开始了 夜哥哥把幕布拉开了。 太阳.雨 小草 灰扑扑的, 雨把它 洗干净了。 小草 湿漉漉的 太阳把它 晒干了。 都是为了让我 这样躺在上面 舒舒服服地 仰望天空。 露珠 谁都不要告诉好吗? 清晨庭院角落里, 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 万一这事说出去了, 传到蜜蜂耳朵里, 它会像做了亏心事一样, 飞回去还蜂蜜的。 奇怪的事 我奇怪得不得了, 从乌云里落下的雨, 怎么会闪着银光? 我奇怪得不得了, 吃的是绿色的桑叶, 怎么会长成白色的蚕宝宝? 我奇怪得不得了, 谁都没有碰过的葫芦花, 怎么会自己“啪”地就开了 花? 我奇怪得不得了, 为什么问谁谁都笑着说, “那是当然的啦。” 猜谜 1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其背景,识记本文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最近在做一项研究,从二桃杀三士,到桃园三结义,再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惊奇的发现,桃字出现,总会演绎一场传奇,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记》,看看本文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二)资料准备 1、作者作品: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世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他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田园诗人,唐代的王维和孟浩然是田园诗的继承者。 2、写作背景:陶渊明生活在东晋的动荡时期,其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当时陶渊明已经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 (三)温故知新: 1、通假字 便要还家 2、古今异义 (1)鲜美(2)交通(3)妻子(4)绝境(5)无论(6)如此 3、按图诵文 (四)鉴赏分析: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写桃花源的? 渔人的行踪,发现——进入——拜访——离开——再寻。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及评价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及评价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步品味,桃源之“美”,桃源之“奇”;深入研讨陶渊明虚构这一理想社会的原因,学生书写心中理想的“世外桃源”。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春日里纷纷飘落的桃花,洋溢着几许浪漫,安乐祥和的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中,去寻觅那桃源的芳踪。 二、温故知新 师:提问解释加点词语含义 生:甚异.之,对……感到诧异欲穷.其林,尽头具.答之,详细桑竹之属.,类便扶.向路,沿、顺着及.郡下,到 寻.向所志,寻找处处志.之,做标记 寻.病终,随即、不久寻向所志.,标记 三、熟读课文,创造性的复述。 教师提醒学生: (1)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并插进一些话,使整个故事连贯起来。 (2)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像,合理补充一些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丰腴。 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四、整体感知文意 师:桃花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桃花源是个怎样的地方?请用词语加以概括。 生:思考并交流。明确:美丽、神奇 五、品味课文领悟内涵 1.寻美 师:让我们共同踏着桃花的芬芳,去寻觅桃花源的美,桃花源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有所体现呢? 生:一二自然段 师:请全体学生齐读 生:齐读 师:请根据图片寻找相应的语句

生:争相回答 明确: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秀丽)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 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 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桃花源: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土地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 屋舍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 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桑竹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和平安宁)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 村落中传来鸡鸣狗叫的声音,奏响了田园的美妙乐音,久久地回荡…… 师:桃花源的景美如诗,如一首首描绘田园风光的小诗,令人沉醉。 师:桃花源景色美的令人陶醉,这其中人的精神面貌又美在何处? 生:明确:①其中往来中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平等民主、勤劳) 没有贫富贵贱,没有地位高低,男人女人耕种劳作忙得不亦乐乎,但他们没有 怨言,积极参加劳动,只有公心毫无私心。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由快乐、尊老爱幼) 老有所养,丰衣足食。小孩安乐,无忧无虑。 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热情好客)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桃源人热情好客。 师:桃花源人美如画,展现了一幅幅饱含人间温情的生活画卷,令人温暖。 师:如诗如画般的桃花源真的存在吗?那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的境界呢? 生:不存在向往美好生活批判现实社会反映人民愿望寄托政治理想师:陶渊明心中理想的“世外桃源”,令我们心驰神往。同学们,你们的心中定有个属于自己的理想的“世外桃源”,不妨用你们生花的妙笔描绘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生: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尽情的描写并积极展示佳作。 2.探“奇” 师:桃花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 在何处呢?请你以“奇,那是因为”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 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生:讨论,交流。

(完整版)《桃花源记》名师教学设计

《桃花源记》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5.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吗?(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音乐《天仙配》------(曲终)歌曲描绘的是一副环境优美、夫妻怡然自乐、男耕女织的社会生活美景。这种美景过去有吗?不会,这只是幻想中美好的世界。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比喻?——“世外桃源”。是的,这个成语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现在我们一起跟陶先生走进世外桃源吧。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一些开心的东西。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2.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