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装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教案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种“顶”级的装饰——藻井
1)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2)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 刻或彩绘。3)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4)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意。
过渡句:除了彩画,雕刻以及藻井,其实在屋脊上也有很多装饰,一般出现在正脊、垂脊、戗脊上,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安放仙人走兽。今天让我们走进故宫看看去那些屋脊上脊兽吧!
在古代,鸱吻并非一般建筑都能使用,大都用于宫殿或庙宇。宫殿的鸱吻制成后,皇帝要派一品大臣前去迎接。安鸱吻时须举行隆重仪式,要焚香、行跪拜礼,以示敬意。
大家再看鸱吻身上插了一把宝剑有什么作用?
据传,这把剑是晋朝道士许逊之物。鸱吻上插剑,目地是锁住龙吻,防止它擅离职守逃回大海;还有就是避邪,因为那些妖魔鬼怪最怕许逊这把扇形剑。
2.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框起,可以贴金粉,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旋子彩画按用金多寡及颜色的不同可分为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五墨、雄黄玉等几种。
3.苏式彩画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两边用《》或()框起。“()”被建筑家们称作“包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
可贴金粉,也可不贴
次要宫殿或寺庙、道观正殿
苏式彩画
《》()
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为主
不可贴金
住宅、园林
1.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十分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以下是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1. 木结构:中国古建筑多采用木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震性能,也非常适合中国的气候和地质条件。

2. 斗拱结构:斗拱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特征,它具有牢固的支撑性能和美观的造型,由此产生的空间感也非常丰富。

3. 建筑色彩:中国古建筑的色彩大多采用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明亮的颜色,这些颜色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吉祥和美好寓意。

4. 园林景观:中国古建筑往往与园林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宫廷建筑群和私家园林,这些园林景观非常注重景致、造型、布局等方面的完美融合。

5. 装饰工艺:中国古建筑的装饰工艺非常精湛,包括彩画、雕刻、砖雕、石雕等多种技艺,这些工艺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念。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它们的建筑结构、
色彩、园林景观和装饰工艺都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现代社会,中国古建筑也成为了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特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看: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2.中国单体建筑规模不大,喜欢以多个单体建筑以纵轴线为主辅以横轴线形成多个院落来组合。

3.中国建筑喜欢采用琉璃、石雕、木雕、砖雕、砖雕装饰,与西方石头建筑多以石雕、壁画、天顶画、彩色玻璃装饰有明显区别。

4.中国幅员辽阔,建筑细节样式多有地方特色,但是屋顶样式却相对标准化,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也有采用重檐的方式丰富立面。

中国古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文化象征解读

中国古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文化象征解读

中国古建筑中的装饰艺术与文化象征解读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优秀的建筑艺术创造的结晶,这些建筑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居住和工作的场所,更是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其中,装饰艺术是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了建筑本身,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古建筑中装饰艺术的解读,探索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I. 山水画式的壁画装饰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装饰艺术之一是山水画式的壁画装饰。

通过在建筑内外墙壁上绘制以山水为主题的壁画,古建筑在空间中营造出山水之美,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崇拜和追求。

这种装饰艺术形式不仅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而且通过对山水元素的描绘,象征着中国人对和谐、平静和富饶生活的向往。

II. 木雕与石雕的精湛技艺中国古建筑中另一个突出的装饰艺术形式是木雕与石雕。

木雕是以木材为材料,运用刻、剖、刨等手法雕刻而成的装饰品,常见于古建筑的柱头、梁架等部位。

而石雕则是以石块为材料,经过雕刻、琢磨、打磨等工艺创作而成。

这些精湛的技艺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卓越工艺水平和审美追求。

III. 古色古香的彩绘陶瓷彩绘陶瓷作为一种精美的装饰艺术形式,广泛运用于中国古代建筑中。

这种装饰品以陶土为材料,通过绘制和烧制的过程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彩绘陶瓷的图案多以花鸟、人物等为主题,色彩鲜艳,形象生动。

这些陶瓷装饰品的运用不仅增添了古建筑的艺术氛围,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致敬。

IV. 巧妙的雕梁画栋雕梁画栋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装饰艺术形式,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完美,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寓意。

雕梁的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木匠和雕刻家,通过精湛的工艺将龙、凤、麒麟等传统图案雕刻在梁上。

画栋则是在梁上进行精细绘画,通常以儿童、花鸟等为题材,形象生动。

这种装饰艺术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建筑的整体美观,还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文化元素进行表达。

V. 园林庭院的石桥水榭园林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之一,而其中的石桥水榭更是独具匠心的装饰艺术。

古建中国整理古建筑装饰中栏杆的分类

古建中国整理古建筑装饰中栏杆的分类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中古老、广泛、含义深刻的部分,对于建筑艺术而言,装饰的现象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

栏杆,古称阑干,也称勾阑,是桥梁和建筑上的安全设施。

栏杆在使用中起分隔、导向的作用,使被分割区域边界明确清晰,设计好的栏杆,很具装饰意义。

周代礼器座上有类似栏杆的构件。

汉代以卧棂式栏杆为最多。

六朝盛行钩片勾阑。

栏杆转角立望柱或寻杖绞口造者,均可见于云冈石窟、敦煌壁画。

元明清的木栏杆比较纤细,而石栏杆逐渐脱离木制栏杆的形制,趋向厚重。

清末以后,西方古典比例、尺度和装饰的栏杆形式进入中国。

现代栏杆的材料和造型更为多样。

栏杆在使用中起分隔、导向的作用,使被分割区域边界明确清晰,设计好的栏杆,很具装饰意义。

那么中国古建筑栏杆有哪些种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栏杆除了可以从不同材料来分其种类外,根据其构造的不同又可细分为寻杖栏杆、花栏杆等形式。

栏杆是中国古建筑外檐装饰的一个重要类别,在建筑的台基、走廊处和池水边都经常可以看到栏杆的身影,不论是厅堂、居室、亭、楼、水榭等建筑也都可以设置栏杆。

栏杆对于讲究布景、造景的园林尤为不可缺少。

栏杆最初是作为遮挡物,后来渐渐发展变化,样式丰富、雕刻精美,成了重要的装饰设置,而在园林中,栏杆则又起到隔景与连景的作用,功能似漏窗,而形象类花墙。

寻杖栏杆寻杖栏杆:“寻杖栏杆”也作“巡杖栏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栏杆式样,主要有寻杖,望柱,华板,地栿等构件组成,因其最上层即为寻杖,所以称为“寻杖栏杆”。

寻杖栏杆的形制在南北朝时已基本具备。

寻杖栏杆原用木料制作,后来出现石制栏杆,但除了材料变化之外,其式样基本仿照寻杖栏杆。

垂带栏杆垂带栏杆:“垂带栏杆”顾名思义,就是设置在台阶的踏跺两边垂带上的栏杆,其构件也是随着栏杆的不断发展而变化而变化的,现存常见的垂带栏杆主要也是由寻杖、华板、望板等构件组成。

垂带栏杆与一般栏杆不同之处就是其整体形象是随着垂带倾斜的,即其各个构件在横向上均与垂带平行。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下面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的简述:1.木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木结构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古代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技术非常发达,通过榫卯和用绳索固定木材实现结构的稳定。

2.抬梁大柱:传统中国的建筑追求稳定和持久,因此常常采用高大的梁和柱,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支撑。

这些抬梁大柱为建筑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使建筑具备了极高的抗震能力。

3.坡屋顶: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常采用坡面屋顶,即四斜面或多斜面的屋顶结构。

坡屋顶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雨和积雪,同时也带来了美观的外观特征。

4.围墙院落:中国古建筑的常见形式是围墙院落,即由一道高墙围合起来的建筑群落。

这种布局形式可以保护居民的隐私,同时也体现了封闭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5.对称和平衡:中国古建筑非常注重对称和平衡,追求建筑的整体和谐。

例如,建筑的平面布局常常采用对称的形式,建筑元素的摆放也追求左右对称。

同时,建筑的整体形态和比例也要求平衡和谐。

6.建筑装饰:中国古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常常使用雕刻、彩绘、琉璃、彩瓦等装饰技术。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美化建筑外观,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龙、凤、鳌等神兽和吉祥图案。

7.室内布局:中国古建筑的室内布局也非常讲究。

宅院通常按照主次次序进行布局,中轴线是主要的布局原则。

古建筑的室内常常设置有钟鼓楼、偏房、庭院等区域,以及宴会厅、客厅、卧室等功能区域。

8.风水文化:中国古建筑还深受风水文化的影响。

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观念,追求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建筑的选址、建筑形式、布局和装饰等方面,都要符合风水学的原则,以达到吉祥、避邪和保护居住者的目的。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文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它们不仅是建筑的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

这些特征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二、北京故宫
故宫也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市区中心。 紫禁城的名称是借喻紫微星垣而来。天帝住的地方叫紫宫。天 帝自然是至高无上的,而人间的皇帝也是至尊的。它始建于明 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先后有 24位皇帝在此登基执政,至今已有580余年的历史。故宫占地 72万多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房屋9000余间,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还有高10多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 护城河,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整个故宫建筑布 局严谨,主次有序,青白石底座,红墙黄琉璃瓦顶,飞檐翘首, 既庄严稳重,富丽堂皇,又不乏生动活泼。故宫不仅以其宏大 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闻名于世,而且以丰富的宫廷史迹和灿烂的 古代文化艺术享誉海内外。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 录》。内金水河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 成于永乐十二年,后改名皇极殿。万历二十五年 又毁于火,至熹宗天启七年(1627)重建完成。明 清之际又毁于兵燹。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修建 后,改称太和殿。圣祖康熙八年(1669)重修。康 熙三十四年(1695)改9间为11间,施工近三年落成, 即现在规模。
9、博风板:悬山和歇山屋顶,桁(檩)都是沿着屋顶的 斜坡伸出山墙之外;为保护这些桁头而钉在它上面的木 板,叫做博风板。
10、重檐:在同一层高度内,有两重屋檐的建筑,叫做 重檐建筑。
二、建筑物的等级
我国古代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 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它们在建筑的格局上讲求均衡整肃、 对称协调。各类建筑物不仅在方向、位置的设定上有规矩, 而且在建筑物的形式、尺度乃至色彩和彩绘的图案等方面, 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官式”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中最光辉、灿烂的瑰宝。 它是被官方规范化了的建筑形式,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在 建筑上的体现。

中国古建筑中大门门扉的装饰特点及装饰内涵

中国古建筑中大门门扉的装饰特点及装饰内涵

中国古建筑中大门门扉的装饰特点及装饰内涵作者:范松华来源:《艺术评论》 2012年第9期范松华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门不仅具有重要的实用性,同时也是地位、财富、文化品格的象征。

从现今保存的古建筑来看,大门是建筑中用材最为考究的,大门的材料用料是宅主人力所能及的最上好的材料砖用特制的水磨青砖木料要求既结实耐用,又适合雕刻;石料最好是青石,如果实在要用砂石也是用质地好一些的。

大门上的装饰是全院中最精美的,也是最为繁多的。

一、大门结构门本身最主要部分是门扇,小门仅一扇,大门为双扇,还有更大的多扇门。

古代门扇多木制,由长条木板左右拼合,因此称为板门。

拼合时是用几条横向的腰串木,上下匀布在板门之后,用成排的铁钉将木板与腰串连在一起,门上的这种铁钉称为门钉。

除此之外,在宽度较大的门扇上,还在门的上下两头包以铁皮以增强板门横向的联系,这种铁皮称为“看叶”。

门扇要能开能关,关闭时外人来访要叩门,主人外出要锁门,所以门扇上要安门的叩环和锁链,这种门叩,门环称“铺首”或“门钹”。

木板做的门,长年经受风吹,日晒和雨淋,很容易受到损坏,于是门扇上多用油漆保护。

门扇必须安在门框上,门框由左右两根框柱,上面一根横槛组成一幅框架固定在墙上或者两根立柱之间。

门扇安在门框上要能左右开关,依靠门扇边上下突出的门轴固定在门框上,且能自由转动。

固定门上轴的是一根称为“连楹”的横木,连楹两头各开出一个圆孔,大小正好可以放进门的上轴。

这根连楹又靠几根木栓和门框上的横槛相连,这几根木栓像钉子一样,一头是大木栓头,一头呈扁平状插入横槛和连楹的卯孔中。

木栓头留在门框上的横槛外,如同门扇上的钉子头,成了一种装饰,门不宽则用两只木栓,门宽用四只,门栓的位置与作用都有点像妇女头上的发簪,所以被称为“门簪”。

门下轴的承托物不但要固定门轴能使它转动,而且还要承受门扇的重量,所以都用石料制作,根据它的位置与作用,取名为“门枕石”。

这块石料自然成了很好的装饰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饰的内容
• 原始社会时期,陶器装饰中就出现了鱼、马、 蛙等动物和松、芦苇、瓜等植物形象。 • 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艺术高度发展的阶段。
饕餮纹
• 古建筑的装饰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低下和 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无知以及人们的主观 愿望。 • 装饰也被赋予了社会意义,反映了等级制 度。 • 古建筑装饰的形式和内容在相当长的时间 内前后比较相同,变化不很明显。
太和殿藻井-清代最华贵的藻井
讲述部分结束!

隔扇
帘架
槛窗
碧纱橱
栏杆罩
落地罩
炕罩
太师壁
博古架
天花
藻井
太原晋祠圣母殿
徽州木雕
宫殿建筑采用黄色 屋顶和红色屋身.
园林建筑多采用白 色的粉墙,褐色的梁架, 黑色的望砖.
佛教寺 庙建筑多 以黄墙黑 瓦为主,暗 红门窗,整 个建筑多 处在绿色 建筑之中.
皖南乡土建筑多采 用白色的粉墙,黑色 的瓦,灰色的砖
装饰的表现手法
一、象征和比拟 1、形象比拟 建筑是一种形象, 所以形象比拟 在古建筑中 用的最广泛
颜色具有明确的等级限制
• 最高贵的是金、朱、黄等色彩,用于帝王、 贵族的宫室 • 青、绿次之,用于百官的宅邸 • 黑、灰最下,庶民庐舍只能用这类色调 《周礼 考工记》: “地谓之黄”
线条与色彩的艺术——彩画
• 彩画是古建筑最重要的装饰手段,一般绘 在建筑的梁、柱、门窗及其它木构件上, 起装饰和保护木构件的双重作用。 《论语》:“山节藻棁” 说明春秋已有彩 画 • 宋《营造法式》和清《工程做法》都对建 筑彩画的形制规格、用料、做法进行了明 确的记载和规定。 • 建筑彩画以矿物颜料为主、植物原料为辅, 加胶和粉调制而成。
莲荷
牡丹
2、谐音比拟 在建筑装饰应用象征手法中,经常借助于 主题名称的同音字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 例如:狮与“事”,莲与“连”、“年”, 鱼与“余”。 两个狮子 狮子加绶带 狮子加绶带 加钱纹
表示
事事如意 好事不断 财事不断
• 鱼与龙的关系 • 鱼属卵生动物,多 仔 • 鱼与余谐音
蝙蝠装饰
二、形象的程式化 建筑装饰附属于建筑,常被成片、成线的使 用。很多动物、植物、山水和器具的形象 都被概括、简化和程式化。
三、装饰中情节内容的表现
颐和园游廊
中国建筑装饰的种类很多。按空间部位分外 檐装修和内檐装修。 外檐装修:室外或分隔室内外的门、窗、户、 牖,包括大门、屏门、隔扇、帘架、风门、 槛窗、栏杆等。 (特点:坚固、粗壮) 内檐装修:室内的装修,如碧纱橱、栏杆罩、 落地罩、花罩、炕罩、太师壁、博古架、 壁板、护墙板以及天花、藻井等。(特点: 用料、做工、雕刻很精细)
明代,木雕装饰已经相当普遍。(徽州民居)
明清时期的木雕更为精细,更加注重其中的 寓意。 • 帝王、皇族刻意追求的是增福添寿。 • 文人墨客、清雅居士,则要显示文雅、清 高、脱俗和气节。 • 佛教建筑的雕刻题材,是多数是与佛教有 关。
古建筑中应用的木雕表现形式,最多的是浮 雕,还有镂空雕、透通雕。
砖雕兴起于北宋,是在秦汉时代的画像砖基 础上发展而来的。
石雕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台基、栏杆、柱础、 柱身等石制构件上。在汉代就已经出现, 至隋唐逐渐成熟。
覆莲雕刻
故宫海水山崖云龙石雕
顶级的装饰-藻井
• 在宫殿宝座或者佛坛的上方等重要部位, 经常会出现向上隆起如井状、装饰性很强 的木结构顶棚,这是就藻井。
龙凤和玺
金龙 和玺
二、旋子彩画
• 清式彩画中,璇子彩画比和玺彩画低一等
璇子彩画
三、苏式彩画
• 苏式彩画在璇子彩画之下,是等级最低也 最普遍的彩画。
雕刻
• 细部雕刻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除彩画之外最 常使用的装饰手段 • 根据材料不同,可以分为木雕、砖雕和石 雕 • 木雕多用在建筑前檐柱廊部分的斗拱、雀 替,建筑物内部梁架上的梁栋等处。一般 用圆雕、通雕、浮雕等技法。 • 木雕起源于商朝,现存最早的是宋朝实物。 (太原晋祠圣母殿)
• 植物中的莲荷,既有“连”、“年”、又 有“和”、“合”谐音。 莲荷下有鱼,喻意“连年有余”,莲与盒 组合,喻意“和合美好” • 使用器物也具有谐音意义。 盒,瓶,表示“和”、“合”和“平” 瓶中插月季或者四季花,表示“四季平安” 瓶中插麦穗,表示“岁岁平安”
3、数字的比拟
三层台基直径包 括了所有阳数
中国古建筑的装饰胡灿阳源自装饰的起源• 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了简单的装饰品。 • 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了陶器和早期的彩陶 艺术。
高颐墓阙
未央宫
装饰的特征
• 装饰的产生是和建筑本身的构件相结合的, 是对这些构件进行了美的加工而后形成为 装饰。
月梁
门簪
抱鼓石

• 建筑装饰不是硬加在建筑上的,不是离开 建筑而独立存在的,它们只是一种构件的 外部形式,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能够直 到装饰作用的建筑构件,这是建筑装饰最 基本的特点。 • 但是,建筑装饰的这种基本特点随着时间 的推移逐渐淡化了,古建筑上不少装饰构 件慢慢失去了它们原来的结构作用而变为 纯粹的、附加的装饰。
• 彩画的重点装饰部位在 柱子的上部和横向构件 上(额枋、檩条、大梁、 斗拱、椽头等 )
一、和玺彩画
• 和玺彩画,又称宫殿建筑彩画,这种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 种最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 建筑之上。 • 和玺彩画根据建筑的规模、等级与使用功能的需要,分为 金龙和玺、金凤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和苏画和玺等 五种。它们是根据所绘制的彩画内容而定名。全画龙图案 的为金龙和玺彩画。一般应用在宫殿中轴的主要建筑之上。 如故宫三大殿,以表示“真龙天子”至高无上的意思;画 金凤凰图案的为金凤和玺彩画。一般多用在与皇家有关的 如地坛、月坛等建筑上;龙凤图案相间的为龙凤和玺彩画。 一般画在皇帝与皇后皇妃们居住的寝宫建筑上,以表示龙 凤呈祥的意思;画龙草相间图案的为龙草和玺彩画。用于 皇帝敕建的寺庙中轴建筑上;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的为 苏画和玺彩画。用于皇家游览场所的建筑上,代表园林风 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