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我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我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内容摘要: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结构性矛盾突出、城镇承载力不强、城市运行欠佳、城市特色不强、社会矛盾较多、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和矛盾。
分析其成因,除发展阶段和国情特点等方面的因素外,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体制方面存在弊端,特别是规划体制、人口迁移体制、土地制度、财政体制、治理和管理考核政策的不完善。
关键词:城镇化,问题,成因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快速推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大约18%增长到2006年的大约44%,28年提高2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个百分点。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呈现加速推进的态势,从1997年到2006年的10年间,城镇化率从%提高到44%,年均提高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平均有约1700万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
尽管如此,我国城镇化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矛盾,制约着城镇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造成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既有政策的原因,也有国情特点的原因,但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体制方面存在弊端,有些是属于深层次的体制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1.低于相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平均水平。
2006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低于与中国人均实际收入大体相当的国家55%的平均水平。
同时,尽管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快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但同这些国家在它们经济高速成长时期的城市人口增长率相比,中国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却相对较低。
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城市人口增长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研究和咨询项目:《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的政策问题和政策选择》,2007。
2.城镇化水平存在虚高问题。
按现在的统计口径,虽然有很多人被统计在城镇人口中,但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公共服务不足等原因,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没有享受到城市现代文明的成果。
抚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抚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南部,是江西省较为重要的地级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抚州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成为城市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抚州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探讨如何实现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一、抚州市人口城镇化的现状和问题抚州市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2019年末抚州市常住人口总量为450万人,城镇人口仅占总人口的40%左右,远低于全国城镇人口比重的60%左右。
城镇化水平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农业劳动力过剩。
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收入水平较低,农民在城镇就业的吸引力不强,导致农民不愿意向城镇转移。
2. 城乡收入差距大。
抚州市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城市居民收入相对较高,这导致了农民进城的意愿较低。
3. 城市融合发展不够。
抚州市各县市区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城市间的合作和发展不足,导致城市吸引力不强。
4. 城镇化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抚州市在城镇化政策的实施上存在一些问题,政策力度不够,推动力度不够,政策的实施缺乏有效性。
抚州市目前的人口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存在城市人口规模较小、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规划建设对人口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
抚州市的土地城镇化水平也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利用率低。
抚州市大部分土地资源被用于农业生产,城市化用地利用率低,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的占比不足。
2. 城市扩展速度较慢。
抚州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较少,城市扩展速度较慢,城市空间利用率低。
3. 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界限不清。
抚州市城乡建设用地规划不够明确,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之间的划分不够清晰,导致城镇化进程受到阻碍。
为了实现抚州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加大城市化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要增加对城市化政策的支持力度,推动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政策的有效性和推动力度。
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之谜_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_李子联

收稿日期:2013-05-12作者简介:李子联,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编号:71073076);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农民增收的路径研究”(编号:2013SJB790017)。
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之谜———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李子联(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摘要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所在。
以解释两者之间的发展失衡为主题,在运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主要得出结论:第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大规模扩张,但对人口城镇化所发挥的“吸纳效应”则相对有限,人口城镇化因而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发展;第二,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使其财政收支与城镇化发展存在反向变化关系,而后者又进一步加剧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失衡;第三,户籍管制是人口城镇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而政策的放松和制度的改革则能促进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第四,农地使用期限的延长由于其所带来的“保障效应”而有利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但效应的发挥应以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为前提。
关键词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061.3;F0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3)11-0094-08doi :10.3969/j.issn.1002-2104.2013.11.014城镇化建设促进内需扩大进而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的前提在于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张,但后者所表征的人口城镇化长期以来一直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发展,使得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失衡的“困境”。
突破这一困境,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调整经济结构以及转变发展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逻辑之源出发,人口城镇化为什么会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导致这一“困境”出现的因素有哪些?以此为线索,我们尝试对相关因素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进行机理性地分析,并进一步运用全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城镇化建设与土地保护调研

◇高教论述 ◇
城镇化 建设 与土地保护调研
赵 腾 飞
( 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
聊城
225) 5 0 9
Hale Waihona Puke 【 要】 全面建设 小康社 会的奋 斗 目 , 摘 实现 标 必须解决好三农 问题 。 党的“ 十六” 大提 出了要逐步提 高城镇化水平 , 大 中小城 市和小城 坚持
理
近年来 , 中城市到处建广场 , 大 此风波及 中小城镇 , 至连 没有城 甚 镇化 的农村也要 建广场 : 路网星罗密 布 . 公 而且道路 和绿化带越来越 宽, 占地非常严重。 缺乏规划意识是很多地方城镇化进程中的通病 .不管合理 与否 . 仅靠某些领导一句话 . 想怎么建就怎么建。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原 因也 造成 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流失 。 比如土地的沙化。 据资料 。 在我国的北方 些省份 土地沙化相 当严重 . 每年几乎都 有大 的沙尘 暴发生 . 当的 不 乱砍乱伐 , 土地 植被遭到破 坏 , 森林面积减 小 , 很难挡 住沙漠 的南移 , 造成大量的 良田、 草场被毁 , 这些虽然与城镇化进程关 系看是不 大 , 但 也应该在城镇化进程中注意大环境的保护 , 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镇协调 发展 , 中国特 色的城 镇化道路 , 走 以解决我国人 口压力和三农 问题 。 步把农民转移到城镇 就业、 逐 生活, 以提 高其收入和 生活水平 。 城镇 化进 程 中必定要涉及到征 地问题 以及其 它与土地相 关的问题 , 中国人 多地 少的情况下 , 在 怎样 实现在推进城 镇化 建设 中更合理有效地保护 土 地资源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 本文对此进行 了调研 并提 出 了一些建议 以供参 考。 【 关键词】 土地保护; 问题; 三农 城镇化; 规划
中国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演化趋势、区域和规模差异及测度方法比较

第36卷 第5期2022年5月Vol.36 No.5May,2022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1 引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不到20%(1978年)提升到64%(2020年)[1],持续增长的城市人口驱使城市用地不断扩张。
人口和土地是城市系统核心要素,二者协调增长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2]。
然而,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与人口增长不同步、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3-4]。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城市土地过快扩张会加剧耕地和生态用地消耗,威胁城市生态环境,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5]。
已有研究普遍发现中国城市土地扩张快于人口增长[6-8]。
例如,2000—2015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是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的1.65倍[9]。
当然,doi: 10.11994/zgtdkx.20220513.183256中国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演化趋势、区域和规模差异及测度方法比较许 刚1,郑沐辰1,王亚星2,李 静1(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030)摘要:研究目的:全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异速发展的演化趋势,区域和规模差异,并比较二者异速发展的测度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城市土地与人口增长率之比、城市人口密度及其变化和异速增长模型测度全国、省域和城市3个层面二者之间增速差异。
研究结果:中国自1990年以来土地城镇化持续快于人口城镇化,2006年以后该趋势放缓,2020年该趋势初步扭转。
2006—2020年,超过80%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土地扩张快于人口增长,东北多数城市在城市人口负增长情况下,城市土地仍在扩张。
从城市规模来看,大中小城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天水市人口-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与影响因素研究

化的协调发展程度,以期为今后甘肃省各地级市的城镇化发 展制定差别化的路径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更好地提升甘肃 省天水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水平。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地区概况。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临陕 西省宝鸡市,西、北、南分别与定西、平凉和陇南接壤,是我国 “一带一路”的重要沿线地区,也是关中 - 天水经济区的重要 节点地区。总面积 1. 4325 万 km2 ,下辖 5 县 2 区。 ( 二) 数据来源。本研究所选用数据来源于 2009 ~ 2017 年《甘肃统计年鉴》。 ( 三) 评价模型构建。协调是指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 之间定量匹配关系[9]。人口 - 土地城镇化失调是指系统之间 变量的不匹配关系所造成的偏差。这种偏差引发的人口 - 土 地城镇化协调性的变化,本文将通过离差系数模型来度量。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新型城镇化 发展战略进行了总体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我国新型城 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理论与实践要求,“协调推进城镇化是 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1],“以人为本”作为新型城镇 化的核心内容,将提高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作为新型 城镇化推进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凸显了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 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 目前,我国学者从国家层面和以部分城市的人口 - 土地 城镇化的协调性为例做了大量相关研究。陈凤桂等研究人 口 - 土地城镇化二者发展的协调性时,发现我国人口 - 土地 城镇化的协调水平低,而且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3]。曹文 莉等以江苏 省 为 沿 海 发 达 省 份 的 代 表,研 究 发 现 江 苏 省 在 1998 年 ~ 2009 年间人口、土地和经济城镇化都呈上升趋势, 三者的协调发 展 状 态 也 处 于 上 升 趋 势[4]。傅 志 华 等 认 为 城 镇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人口和土地,但我国快速城镇化进 程中逐渐形成人口的半城镇化与土地资源稀缺引致地价和 房价的上涨,从而进一步推进人口的半城镇化[5]。范进等通 过构建协调性指数模型研究人口 - 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发现当前我国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其主要 影响因素是城 乡 二 元 结 构 和 户 籍 制 度[6]。蔡 卫 红 研 究 福 建 省城镇化时发现,福建省的人口城镇化速度明显慢于土地城 镇化速度,而 且 城 镇 土 地 利 用 率 不 高 导 致 城 镇 土 地 的 扩 张[7]。吕添贵等以南昌为我国北部发达地区代表,通过构建 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发现人口 - 土地城镇化不协调的原因 不仅有外在制度的影响还有内在基础的约束[8]。 由以上研究可知,对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二者间 协调性的研究,选 择 的 评 价 指 标 不 同,研 究 结 果 也 存 在 一 定 差异。因此,本文以甘肃省 2009 ~ 2017 年人口与土地的相关 数据,通过离差系数模型研究甘肃省天水市人口 - 土地城镇
中国县域城镇化:人口与土地空间匹配差异及影响因素

第37卷 第12期2023年12月Vol.37 No.12Dec.,2023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迅速,截至2022年全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5.22%[1],正处于城镇化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2-3]。
城镇化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之间相互影响[4]。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强调,系统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镇布局优化是引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目 标[5]。
该文件的发布也标志着我国迈入了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6]。
县城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2],在实现乡村振兴和就地城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
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县域城镇化过程普遍存在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现象[8-9],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1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11],要严控人口流失县城的建设用地增量,促进人口和公共资源适度集中,以实现县域公共资源与人口规模基本匹配的战略目标。
城镇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公共资源之一,不仅是各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载体,同时也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具有资源和资本双重属性,其与城镇人口的合理配置关系对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12]。
学界对县域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以及二者的收稿日期:2023-07-03;修订日期:2023-10-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210127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UGL170408,CUGGG-2021);湖北省自科基金面上项目(ZRMS2023000450)。
第一作者:任英健(1999-),男,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土地利用与土地变化模拟。
E-mail:***************.cn 通讯作者:杨建新(1988-),男,湖北鄂州人,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抚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抚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也逐渐成为城市进行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抚州市这样一个地处江西省南部的中小城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问题同样很突出,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和有效措施。
一、人口城镇化概述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转移和城市化的过程,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抚州市,人口城镇化的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城镇人口比例不断提高。
截至2019年底,抚州市城镇化率已达到50.14%,其中常住人口达到320.4万人。
土地城镇化是指城市用地扩大,城市用地面积占全区用地面积的比重增加的现象,它是人口城镇化的基础。
抚州市的土地城镇化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
与此同时,农村用地向城市用地转化速度较快,这会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1、因数影响影响抚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人口增长率。
抚州市人口的增速逐年减缓,这对于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次是城市用地的供给。
城市用地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城市的建设需求,导致城市用地扩张难以实现;再次,城市化进程也会导致农村用地的减少,这会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2、对策建议(1)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和重要基础,必须依靠政府的投入和市场的引导来保障。
在此基础上,吸引更多的人口和投资进入城市,推动城市的发展。
(2)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果。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既有用地,增加土地使用的弹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使城市的增量与存量的结构达到平衡,同时合理设置规划指标和标准,确保土地利用和集约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绩效和效益。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中,必须充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推动城市化和生态建设相互协调。
在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规定和标准,建设生态优美的城市环境。
总之,抚州市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