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一世学问

合集下载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通用14篇)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通用14篇)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通用14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诸葛亮的故事篇1诸葛亮一生智慧不凡,凡事谨慎,慎行稳重,远扬盛名,名传古今。

而他毅然决然地娶了一个丑媳妇――黄硕,而且一生忠贞于她。

这个丑媳妇成为他在生活和事业发展上一个强有力的支柱,不但使他一生出师必捷,无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他一生一世都得到黄硕温柔的照顾。

诸葛亮和黄硕夫妻情感的亲密,世上恐怕无人可比。

诸葛亮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他的兄弟姊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襄阳。

当时关中混乱,中原鼎沸之际,襄阳是各地达官贵人、商贾士子避难的地方。

诸葛亮一家来到襄阳城外20里的隆中,以耕种为生。

诸葛亮25岁时,叔父故去。

他的大哥诸葛瑾远赴东吴做官,姐姐诸葛惠远嫁到南漳,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

诸葛亮当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古代,尤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十五六岁,甚至十三四岁就结婚,小丈夫和小媳妇成双成对。

像诸葛亮这样25岁还未成家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以诸葛亮的条件,必然是名门世家选择乘龙快婿的理想对象,谁也没有料到他找了个丑女结婚。

黄硕身体壮硕,人如其名,黄头发,黑皮肤,皮肤上起了一些鸡皮疙瘩,让人瞧见身上就发凉发冷,但她的善良远近闻名。

黄硕是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一段情节:蜀国与东吴亭大战,陆逊大败刘备,蜀国将领死的死、亡的亡,刘备也在此战役中病死在白帝城。

当时,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听到消息,匆匆赶来。

为挽救危局,设下八卦连环阵,就用一些石头困住陆逊的几十万大军。

在千钧一发之时,就是这个黄承彦突然出现在八卦阵内,把东吴大将陆逊及几十万大军领出阵外。

他破了诸葛亮的连环阵,救了几十万条性命。

这里有一段笑话,是调侃诸葛亮与黄硕的。

笑话说诸葛亮与黄硕成亲是黄承彦做的大媒。

概括诸葛亮一生主要功绩的一副对联

概括诸葛亮一生主要功绩的一副对联

概括诸葛亮一生主要功绩的一副对联
1. 上联:三分天下展谋略,下联:六出祁山显忠魂。

(就像棋手布局一样,诸葛亮巧妙地规划出三分天下的局势,这不厉害吗?)
2. 上联:舌战群儒展风采,下联:草船借箭显智谋。

(你想想,能在那么多人面前侃侃而谈,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
3. 上联:安居平五路沉稳,下联:定计捉张任机智。

(面对五路大军来袭还能如此沉稳应对,诸葛亮多牛啊!)
4. 上联:智算华容道惊人,下联:巧布八卦阵非凡。

(这华容道的算计,简直让人惊叹不已啊!)
5. 上联:南征蛮夷施仁政,下联:北伐中原立壮志。

(他对蛮夷都能施行仁政,这胸怀多宽广啊!)
6. 上联:发明木牛流马巧,下联:撰写出师表情真。

(那木牛流马多精巧啊,出师表又饱含着多少真情!)
7. 上联:火烧博望坡勇猛,下联:气死周瑜艺高超。

(这火烧博望坡多勇猛啊,能气死周瑜,这手段多厉害!)
8. 上联:隆中对策定乾坤,下联:白帝托孤付重任。

(在隆中就把天下给定了,这是何等的智慧!)
9. 上联:七擒孟获收人心,下联:九伐中原报国情。

(七擒孟获,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智慧啊!)
10. 上联:辅佐幼主忠心赤,下联:累死军中美名扬。

(一心一意辅佐幼主,最后累倒在军中,这得多让人敬佩啊!)
诸葛亮的一生,真的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智慧和忠诚令人敬仰,他的功绩更是值得人们永远铭记和传颂。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的智慧诸葛亮,字孔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被誉为“千古奇才”。

他以深谋远虑、智勇双全而闻名于世,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智慧的人物之一。

本文将从他的智谋策略、政治才华和文化造诣三个方面来探讨诸葛亮的智慧。

一、智谋策略诸葛亮智谋过人,善于制定战略和谋略,为国家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他熟知地理,懂得利用地形来布阵和阻击敌人,比如他在诸葛亮的长坂桥绞肉机战术中成功击退曹军,展现出了深思熟虑和高超的战略眼光。

他还在赤壁大战中,通过火攻迅速击败了曹操的大军,展现出了他的智谋才华。

二、政治才华诸葛亮在政治领域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他主持了蜀国的政治事务,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蜀汉的繁荣和发展。

他倡导儒家的仁政思想,注重民生和国家的发展,提倡节约和廉洁,有效地治理了蜀国的政治风气,使蜀国成为当时的强盛国家。

三、文化造诣诸葛亮是一位文化名人,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兵法等领域。

他写过大量的诗词和文章,其中最著名的是《出使东吴表》。

这篇表状文章以精练的文字,深情表达了他对东吴孙权的赞美和呼吁两国和睦相处的诚意,展现出了他高超的才华和卓越的文化水平。

此外,他还著有《诸葛亮集》等文集,记录了他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思想。

总结起来,诸葛亮以其深远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备受推崇的人物之一。

他的智谋策略、政治才华和文化造诣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也成为了我们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让我们铭记并传承诸葛亮的智慧,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国诸葛亮的生平经历

三国诸葛亮的生平经历

三国诸葛亮的生平经历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三国诸葛亮的生平经历,一起来看看吧!三国诸葛亮的生平经历(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宦家庭。

诸葛亮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父亲诸葛珪娶章氏为妻,生有三男两女。

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钧。

在大哥之后,诸葛亮还有两个姐姐。

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年轻时重点研究儒家经典,以孝顺而闻名。

后来他避乱江东而被孙权重用,并逐步升迁到东吴的最高军事职务———大将军。

诸葛亮的弟弟诸葛钧史书上记载甚少,只说他一直追随诸葛亮,后来当过蜀国的长水校尉。

诸葛亮有一位堂弟,名叫诸葛诞。

他在魏国出任军政要职,位极人臣。

诸葛家族在这一时期,不仅仅英才辈出,而且他们在三个相互敌对的国家中都执掌权柄。

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而他们中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诸葛亮。

诸葛亮的童年甚至于他的一生都是极其坎坷的。

他很小时,父母亲就先后离开了人世。

之后,他们兄妹几个被叔叔诸葛玄的好友刘表抚养成人。

诸葛亮从小受到了系统的儒学训练。

当这位青年学子17岁时决定自立,他在离襄阳城外不远的一个地方隐居起来,半耕半读。

他居住在襄阳的隆中,读了许多书。

首先他读过儒家著作。

比如:《诗》、《书》、《礼记》、《春秋》等。

其次,他还读过兵家的书,如《左传》、《战国策》、《孙子兵法》等。

特别是诸葛亮著名的八阵图,更是研习前人的军事著作后演化而来的。

诸葛亮只是吸取这些学说的营养,却不盲目迷信这些学说。

他曾经这样评价诸子百家:“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在荆州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知识分子,有襄阳著名的学术领袖、大师级的人物庞德公、大学者司马徽和黄承彦。

其中特别是黄承彦很欣赏诸葛亮的人品和学识。

有一天他突然对诸葛亮说,我有一位丑女儿,头发黄、脸上黑,不过她的才干倒是与你相配。

为什么说诸葛亮是个聪明的人

为什么说诸葛亮是个聪明的人

为什么说诸葛亮是个聪明的人诸葛亮是历史上享誉千古的伟大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卧龙先生”。

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在人们的心中,他是一个聪明、睿智、能干的人。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诸葛亮的聪明进行探究。

一、智慧的来源诸葛亮的聪明并非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努力才得到的。

他自幼就勤奋好学,精通兵法、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他在学习期间不断地探索实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他也取材于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人事物,认真观察思考,搜集反映社会状况以及历史背景的信息,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

这种广泛学习、积累经验的做法,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思考和决策能力,从而成为了一个聪明的人。

二、智慧的应用在政治军事领域,诸葛亮大才大略,深谋远虑,非常善于谋划、布局和策略。

他以“纳贤”为核心,打造强大的团队,施行精细的人才管理计划,挖掘优秀人才并赋予其合适的职位,建立了蜀汉强大的政治体系。

在蜀汉与魏国的战争中,他运筹帷幄,人称“孔明”,取得了古今罕见的将领之美誉。

他善于虚实相生、诈敌制胜,即便在形势千钧一发的时刻,也能取得对手的信任,占据先机,从而获得胜利。

从此,被誉为他的名言“军师有三项本领,谋略、机变和伸缩”三者的辉煌。

在文学领域,诸葛亮功成名就之后,也把大量的心血倾注在了文学创作上。

他的文笔犀利锋芒,洞察时势,反映时代,同时也散发出人文情怀和智慧魅力。

他的文学作品尤以史学与文学成就突出,现存有《诸葛亮集》、《出师表》等作品,受到后人极高的赞誉。

三、智慧的道德诸葛亮不仅智力高超,而且道德高尚。

他对待朋友忠诚,尊重长辈,敬重师长,具备极高的道德品质。

同时,他也是一个宽容、仁慈、谦虚的人,时刻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困境。

他谦虚的为人,愿意跟任何人学习,不停地探索前进,始终保持拥有无尽的智慧的心态。

他的高尚的思想和文化含义,将永远流芳千古。

总结在诸葛亮的一生中,他以自己的才干、智慧和行为,成为了现代人们心中的榜样和抱负,成为了功绩非凡的天子名相、仁人志士;成为了最优秀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之一。

诸葛亮智谋过人的三国谋士

诸葛亮智谋过人的三国谋士

诸葛亮智谋过人的三国谋士伟大的三国时代,涌现了许多英雄豪杰,而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刘备麾下的谋士诸葛亮。

他智勇双全,谋略高超,被誉为“智谋过人”的三国谋士。

本文将从诸葛亮的智慧、计谋和对战争的贡献三个方面,来探讨他为何能够成为如此出色的谋士。

一、智慧一世英明诸葛亮出生于一个贫苦的书香世家,自幼聪慧过人。

他有着博学多才的天赋,广泛涉猎经史文典,通晓兵法战策,具备了掌握权谋的基础。

尤其是在理解人心、分析形势和识人用人方面,诸葛亮更是如鱼得水。

首先,诸葛亮擅长观察人心。

他善于从人们的举止、言语以及小动作等细微之处揣摩他们的内心想法。

在刘备北伐时,诸葛亮沿道巡视,仔细观察各地百姓的表情和行为,以此推测他们对刘备的态度,进而调整策略。

其次,诸葛亮善于分析形势。

他对局势的判断几乎总是准确无误的,能够洞察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地理环境等因素对战争的影响。

例如,在对付曹军的长坂坡之战中,诸葛亮发现敌军采取的是攻势,而刘备军迎敌用守势,并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最终取得了较大的胜利。

最后,诸葛亮善于识人用人。

他能够凭借自己对人性的洞察,将人分为忠诚可靠与懦弱胆怯的两类,并据此选拔人才。

例如,他看中了魏延的武勇并提拔重用,而对傅士仁的胆小怯懦则做出了明智的决策。

二、巧妙的计谋犹如神机诸葛亮是兵法大师,他的计谋非常巧妙,经常能够在困难的情况下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

首先,他的计谋充分利用了地理优势。

例如,在对付曹军的赤壁之战中,诸葛亮通过疑兵、借风、火攻等一系列巧妙的布局和策略,成功破坏了敌军的水上舰队,最终赢得了这场战役。

他充分利用了赤壁地理特点以及风向水势等因素,充分展示了他的智谋。

其次,他善于运用连环计。

在对付曹军的街亭之战中,诸葛亮设计了“连环计”,通过连环报信的方式,使敌军阻重兵于外,被刘备击败。

这个计谋巧妙地利用了情报战,成功地离间了敌人的军心,实现了出其不意的打击效果。

最后,他懂得灵活变通。

在对付关羽的战斗中,诸葛亮没有一味地与对方硬碰硬,而是采取了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

“名士家风”系列之八淡泊明志学以广才——诸葛亮的修身与家风

“名士家风”系列之八淡泊明志学以广才——诸葛亮的修身与家风

“名士家风”系列之八淡泊明志学以广才——诸葛亮的修身与家风“名士家风”系列之八淡泊明志学以广才——诸葛亮的修身与家风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1日作者:李永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千古名相诸葛亮生命中的最后一年。

这年2月,诸葛亮第五次率师北伐,决定倾全国之力放手一搏。

正是这最后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在征伐武功县时,给远在孙吴的兄长诸葛瑾写信,提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对儿子诸葛瞻的期待与关怀溢于言表。

而后不久,诸葛亮又写成千古名篇《诫子书》,给年幼的诸葛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短短几十字,严谨精干,不事雕琢,流露出对儿子的关爱之情,是作为父亲的诸葛亮,家常而温情的一面。

写成《诫子书》不久,同年8月,诸葛亮便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这封信也成为他留给儿子诸葛瞻的遗训。

在诸葛亮的教导与影响之下,诸葛瞻文武兼备、忠君爱国,后阵亡于绵竹战场,时年三十七岁,被史学家干宝评价:“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作为修身与教育子弟的经典,《诫子书》读来振聋发聩、受益匪浅,成为后世诸多文人修身、治学的精神动力。

除了《诫子书》,诸葛亮在《诫外甥书》《又诫子书》《与兄瑾言子乔书》等家书中也表达了他的家训思想。

当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面对利益和欲望,人们的诱惑和困惑越来越多,更需要从诸葛亮的家训思想中汲取智慧,学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志以成学”等修身、治学态度,培养高尚的品格,不断拓展知识的广度和视野的宽度,积极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少孤动荡,志存高远除了非凡的才能与智慧,诸葛亮被人所熟知的,还有他曾经“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恬静时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的一世学问
真正的智慧,可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54岁的诸葛亮教给儿子的道理,今日读来,依然让人受益匪浅。

诸葛亮曾经给儿子写过一封信,全文仅仅八十六个字,但言简意赅,微言大义,读来使人如沐春风,又如醍醐灌顶。

它不仅能增进我们工作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提高一个境界。

在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最缺乏的就是沉下心来听听古人良言的淡定与从容。

不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诸葛亮的这封家信,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自我提升的空间吧。

诸葛亮给儿子的信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做人要学会宁静
“静以修身”、“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这些都在规劝世人,做人要学会宁静。

心境平静是修身和学习的基础,只有让灵魂安顿下来,才能够让自己的境界有所提高,只有让内心平静下来,学习才会偶有所得。

2做人要学会节俭
“俭以养德”。

这是在向我们昭示节俭的效用。

在商业化日益流行的今天,所有人都热衷于消费,有时候消费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这是非常不值得提倡的例子。

诸葛亮说“俭以养德”,也许是对我们当代人一个响当当的警示,它意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品德高尚的人,往往是那些懂得节俭的人。

3做人要擅于学习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擅于学习的人,这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尤其如此。

信息爆炸的今天,一个人的知识丰富与否,就在于他是否乐于学习、擅于学习。

其实学习也不难,拿起一本书、来一场旅行,都可以是一种学习。

所以你还有什么理由借口懒惰呢?
4做人要建立志向
“非志无以成学”。

我们常说,兴趣是第一位的,事实上志向比兴趣更为重要。

因为兴趣有可能是三分钟热度,但志向则是长期支撑我们学习的动力。

因此,建立一个合适的志向,将会有利于我们的学习,成为我们乐于学习的恒久推动力。

5做人要懂得勤奋
“怠慢则不能励精”。

在这里,诸葛亮想说的其实是勤奋的重要性。

要想做成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勤奋是必不可少的性格因素。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极其懈怠的做法,是不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之路的,只有日复一日的勤奋,能让我们在某个领域成为专才。

其实勤奋很困难吗?每天只需要早起床半小时,你就能比别人多奋斗三十分钟了。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6做人要学会惜时
最后是“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每个人也就能活那么几十年。

你拖沓一天,你就荒废一天。

一天一天地积累,最终你荒废的是你的整一辈子。

听上去就觉得很可怕是吧?但实际上只要我们重视时间,并且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那么时间就会变得真正为我所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