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微课说明

《圆柱的表面积》微课说明
《圆柱的表面积》微课说明

《圆柱的表面积》部分微课说明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引新,巧妙入境。

这个过程我展示3个方面的复习内容:

(1)我知道圆柱的特征是……

(2)圆的周长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说一说,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3)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以上设计让学生逐题完成,通过个人汇报——集体评价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在复习中进一步掌握圆柱的特征,回顾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完全与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有关,为下一步探索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作好铺垫,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二)设置悬念,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在此我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

“同学们,你想当设计师吗?”

“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纸盒,这是我给大家准备的一个模型,现在我请大家帮助我设计一个你手中的模型一样的圆柱形纸盒,你能告诉我你需要多大面积的纸吗?”(让

学生沉思一会儿后请学生起来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引导学生理解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表面积,然后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你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这样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进而引出新课,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圆柱的表面积》。”

这样设计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探究方向,同时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三)动手操作,合作研究,汇报交流,发现联系,总结方法。

1、动手操作。

“你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什么面吗?你能想办法让它成为我们认识的图形吗?请你用手中的长方形纸、剪刀动手做一做,试试看。”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尝试,教师进行巡视、引导和点拨,通过学生动手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的过程(比如让学生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或者用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的侧面,或用大卷的塑料胶带做演示),来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获得直观的感受。

2、合作研究。

“如果沿着圆柱的一条高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得到什

么图形呢?请你和你的同伴说说看。”

3、汇报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的展开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4、进行推理,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圆柱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或用彩色笔做记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侧面展开成的长方形的长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总结:“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因为有了上述的探究过程,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会概括出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也就是圆的周长乘高。学生概括出公式以后让学生写下来,并读一读,用黑板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引出例1:“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0.5m,高是1.8m,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归纳新知。

“你现在知道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先自己写出你的研究结果,再和同伴交流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

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总结公式来完成。(这一环节,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

官参与活动,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完成后让学生动手根据自己探究的结果完成例2、

6、联系生活,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巩固内化空间基础知识,培养拓展空间思维,形成学生对空间的感受能力,学习关于空间几何一些简单知识点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习题在注重知识运用的前提下,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这一过程我安排了课本上例3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结合实际进行计算,讲解“进一法”的意义和使用范围。

(四)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这是作为新课必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兴趣。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微处理器课程设计报告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系(部):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班级:xxxx班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 课程: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简易波形发生器 完成日期:2016年01月04日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五级记分制): 指导教师(签字):____

摘要 本系统是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数字式低频信号发生器。采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外围采用数字/模拟转换电路(DAC0832)、运放电路(LM324)、按键和8位数码管等。通过按键控制可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等,同时用数码管指示其对应的频率。其设计简单、性能优好,可用于多种需要低频信号的场所,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各种各样的信号是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等是较为常见的信号。在科学研究及教学实验中常常需要这几种信号的发生装置。为了实验、研究方便,研制一种灵活适用、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信号源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介绍的是利用STC89C52单片机和数模转换器件DAC0832产生所需不同信号的低频信号源,其信号幅度和频率都是可以按要求控制的。文中简要介绍了DAC0832数模转换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STC89C52的基础理论,以及与设计电路有关的各种芯片。文中着重介绍了如何利用单片机控制D/A转换器产生上述信号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编程。信号频率幅度也按要求可调。 本次关于产生不同低频信号的信号源的设计方案,不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能满足实验的要求,而且具有很强的可行性。该信号源的特点是:体积小、价格低廉、性能稳定、实现方便、功能齐全。 关键词: STC89C52 DAC0832 LM324 数码管 Abstract The Waveform The system is a digital signal generator based on single chip computer.STC89c52 is used as a control microcontroller core.The system is composed by digital/analog comversion(DAC0832), imply circuit,button and nixie tube.It can generate the square, triangle and sine wave,with nixie tube.The system can be used for a signal soure in the low-frequency signal soure.It is very practical. Various signal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rrespondent area. In this area, sine wave, triangle wave and square wave are common signals. In science research and teaching experiment, we often need the occurrence equipment of these signals. In order to make the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easier, to develop a suitable, full functional and easily used signals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微程序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微程序设计 指导老师:丁伟 学院:计算机学院 班级:软件 1501 姓名: 学号:

一、项目任务 本项目的任务是针对第2章所述的OpenJUC-II教学机模型机,设计控制器的微程序,实现该模型机的指令系统。通过课程设计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指令系统与硬件的关系,进而加深对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二、项目设计 本项目预期分为6个上机设计步骤: Day1:熟悉微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Day2:双操作数指令的设计与调试 Day3:条件转移指令的设计与调试 Day4:移位指令的设计与调试 Day5:堆栈相关指令的设计与调试 Day6:中断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通过上述实践步骤,初步达成微程序设计要求,针对不同产品提出的不同要求,通过编写相应符合的微程序汇编指令,达到预期效果和收益。 三、项目需求 OpenJUC-II模型机、Quartus II软件、虚拟实验板软件、Windows计算机、预先编写完成的.sof和.scc文件。

取指令字段 取目的操作数入口取源操作数 寄存器寻址入口 寄存器间接 寄存器自增间接 立即寻址 直接寻址 间接寻址 变址寻址 相对寻址 进入取目阶段

取目的操作数阶段 从微地址028至02F依次为寄存器寻址,寄 存器间接寻址,寄存器自增间接寻址,02B 为空,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变址寻址,相 对寻址 进入执行阶段 从41开始为 MOV,ADD,ADDC,SUB,SUBB,AND,OR,XOR,CMP, TEST的入口地址

保存结果的控存 SAR,SHL,SHR,ROL,ROR,RCL,RCR控存 JC,JNC,JO,JNO,JZ,JNZ,JS,JNS控存 转移的控存

简单微处理器的设计

简单微处理器的设计 摘要:本课程设计采用EDA技术设计简单微处理器。系统设计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它由数的输入,数的比较,数的交换和结果输出四部分组成。系统实现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把系统电路按模块化方式进行设计,然后进行编程、时序仿真并分析。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精度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处理器;输入;比较;交换

目录 1 引言 (1) 1.1课题设计的背景、目的 (1)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 (1) 2 EDA、VHDL简介 (2) 2.1 EDA简介 (2) 2.2 VHDL简介 (2) VHDL语言的特点 (2) VHDL的设计流程 (3) 3 简单微处理器的设计过程 (4) 3.1设计规划 (4) 3.2 各模块设计及相应程序 (4) 4 系统仿真 (8) 1.数的输入. (8) 2 数的比较。 (8) 3 交换两个数。 (9) 4 结果输出(从小到大). (9) 结束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产业,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而处理器,作为计算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性能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性能。本设计介绍的简单微处理器,要求具有以下验证程序所要求的功能:输入包含10个整数(无符号数)的数组M,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这10个数。 1.1课题设计的背景、目的 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是与微电子技术即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微电子技术以每18个月集成度提高一倍的速度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是16位微处理器8086/8088。1985年推出了80386微处理器,完成了16位体系结构向32位体系结构的转变。1989年80486出现了。80486的设计目标是提高指令执行速度和支持多处理器系统。80486在芯片内部增加一个8KB的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还增加了相当于80387的浮点部件(FPU),在基本指令的实现上,采用硬布线逻辑而不是微程序技术。1993年3月,Intel公司推出了第一代“奔腾”微处理器(Pentium),微处理器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到目前为止,“奔腾”已有四代产品。“奔腾”的设计思想是把如何提高微处理器内部指令执行的并行性作为主导。指令执行的并行性越好,微处理器的性能就越高。 本次设计的目的就是了解并掌握VHDL硬件描述语言的设计方法和思想,通过学习的VHDL语言结合电子电路的设计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所学的课程知识,学习VHDL基本单元电路的综合设计应用。通过对实用电子称的设计,巩固和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提高IC设计能力,提高分析、解决计算机技术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理解VHDL语言的精髓,达到课程设计的目标。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设计主要介绍的设计一台简单微处理器,要求具有以下验证程序所要求的功能:输入包含10个整数(无符号数)的数组M,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这10个数。 ( 1 )程序开始及输入10个数据。 ( 2 )数的比较。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doc

光明小学《翠鸟》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 名 学科语文教龄 翠鸟外形特 11分 17秒2016 年 10 微课名称视频长度录制时间 点描写月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翠 鸟 知识点描述讲解如何按顺序进行观察并抓住事物的外形特点描写 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了解翠鸟 教学类型 讲授型启发型问答型 (待定) 适用对象三年级学生 小学三年级学生对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他们对如何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来品析课文缺乏比较 系统的认识。同时,小学三年级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为了 让学生能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抓住描写事物的外形特 设计思路 点按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并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鉴于在教学 中融入习作方法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 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翠鸟的外形,逐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按顺序抓 住事物的特点描写翠鸟,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 时 内容

一、片头 25秒 二、正文讲 解 11分 17秒 大家好,本节微课重点讲解翠鸟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 是如何按顺序描写翠鸟,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先给大家放一段音乐,想想你听出了 什么?(放音乐) 听出来了吗?是什么声音?你说,哦,是鸟叫声。 对,好听吧?那老师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的鸟类朋友 吧! (出示翠鸟课题图片),这种漂亮的鸟叫翠鸟,)我们一 起和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再亲切一点。 师:读完课题,你们觉得翠鸟长得怎样?想不想知道课文 中是怎样描写翠鸟的?(想) 是呀!既然同学们这么想了解它,那就请我们一起来走进 课文来了解翠鸟吧! 二、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文美 师:好,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第一自 然段写了翠鸟的什么?(你说吧,外形 ---- 板书) 又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呢?(爪子,羽毛,眼 睛,嘴 ------ 板书)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翠鸟的爪子、羽 毛、眼睛和嘴的呢? (爪子红色,羽毛鲜艳,眼睛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好,太棒了!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翠鸟外形 图)。 师:好了,孩子们,下面请孩子们思考一下: 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颜色的呢?为什么作者要用“头巾, 外衣、衬衫”来打比方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是按照从头,背,腹部这样的顺序把翠鸟的颜色写 具体的,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 的喜爱之情。 师:说的真好!孩子们,在这段里你共发现了几种颜色 呢?从这些颜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是呀,这里有橄榄色,浅绿色,赤褐色,红色等。你 发现了没有,今后我们要把一件东西写漂亮也可以用这些 55 秒 9 分

微课文字说明(邵抒晓)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背景说明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研究了解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碰到物体就会引起物体的振动”这些科学概念。但对“声音在我们耳朵里怎样传播以及耳朵各部分在听到声音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学生并不了解。尤其学生对“声音的强弱和距离的远近如何影响鼓膜振动剧烈程度”更是认识模糊。因此,我制作了本微课,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学微课,用翻转课堂的方式,习得耳的结构,让学生在感受耳廓功能、探究鼓膜作用的同时,促进学生对身体各个部位产生研究兴趣,养成细心观察、严谨实验的习惯。 二、策划设计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从旧知识中激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学习情绪必然会高涨,学习效率也必将随之显著提高。所以我在设计本微课时,创设了一个科学小博士作为切入口,让科学小博士先带着学生温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继而由小博士提出问题、揭示本课课题。本微课采用科学小博士和老师交替出现的形式展开,利用教师讲解、演示,小博士归纳的方式,让学生在对话情境中获得耳的结构的知识,教师演示操作鼓膜模型制作、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理解耳廓和鼓膜的功能,体会耳朵结构的奇妙,并在此过程中体会身体结构的微妙和神奇,体验用模拟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严谨实验的习惯。。 1.内容分析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研究了解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碰到物体就会引起物体的振动”这些科学概念。但是对“声音在我们耳朵里怎样传播以及耳朵各部分在听到声音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学生并不了解。尤其学生对“声音的强弱和距离的远近如何影响鼓膜振动剧烈程度”更是认识模糊,这些都是学生和本节课教学的原有基础。 本微课由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研究耳廓作用三部分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探究鼓膜作用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学生通过自制的“鼓膜模型”来比较声音的强弱和远近不同时,鼓膜振动的不同,从而理解鼓膜在听到声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后研究耳廓的作用,感觉耳廓有汇聚声音的功能。至此学生对人耳听到声音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课设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3) 五、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设计步骤(含流程图和代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课程设计小结 (36)

一、课程设计题目:点阵显示系统电路及程序设计 利用《汇编语言与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中所学的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8255A、8259设计一个基于微机控制的点阵显示系统。 二、设计目的 1.通过本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汇编语言与微型计算机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内容,为今后从事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掌握接口芯片8253、8255A、8259等可编程器件、译码器74LS138、8路同相三态双向总线收发器74LS245、点阵显示器件的使用。 3.学会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较完整的实用程序。 4.掌握微型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原理图设计、元器件选用、布线、编程、调试、撰写报告等步骤。 三、设计内容 1.点阵显示系统启动后的初始状态 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出现菜单: dot matrix display system 1.←left shift display 2.↑up shift display 3.s stop 4.Esc Exit 2.点阵显示系统运行状态 按计算机光标←键,点阵逐列向左移动并显示:“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点阵显示系统,计科11302班,陈嘉敏,彭晓”。 按计算机光标↑键,点阵逐行向上移动并显示:“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点阵显示系统,计科11302班,陈嘉敏,彭晓”。 按计算机光标s键,点阵停止移动并显示当前字符。 3.结束程序运行状态 按计算机Esc键,结束点阵显示系统运行状态并显示“停”。 四.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1.一块实验面包板(内含时钟信号1MHz或2MHz)。 2.可编程芯片8253、8255、74LS245、74LS138各一片,16×16点阵显示器件一片。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基于ARM微处理器的数码管驱动设计-任务书(1)

河南工业大学嵌入式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ARM微处理器的数码管驱动设计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电科1304 姓名: 学号:2013160304 指导老师姓名:李智慧

13级电科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基于ARM微处理器的数码管驱动设计 一、设计要求 1.1实验内容: 1. 利用ARM微处理器实现数码管显示驱动; 2.能够显示0 1 2 3 4 5 6 7 8 9等数字,且循环显示; 3. 通过按键改变循环显示速度; 1.2实验设备: 硬件:PXA270 实验平台,PXA270 ARM 标准/增强型仿真器套件,PC 机。 软件:VMware Workstation、Ubuntu、win7。 二、设计方案 本次试验选用的芯片为 PXA270 ,使用的是 PXA270集成试验箱。基于 IntelXScale 架构的 PXA270处理器,集成了存储单元控制器、时钟和电源控制器、 DMA控制器、 LCD控制器、 AC97控制器、 I2S 控制器、快速红外线通信 (FIR) 控制器等外围控制器,可以实现丰富的外围接口功能。其低电源运行模式以及动态电源管理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电源的功耗。使用试验箱上的 4X4 的矩阵键盘作为输入,用来控制数码管显示的快慢速度,将需要输出的各个数码管状态从两个数码管中输出。 三、设计原理 1、数码管结构 七段数码管由 8 个发光二极管排列组成(包括小数点位)如下图所示: 这 8 个独立的二极管通常被命名: a.b.c.d.e.f.g.h 。 h 表示小数点。利用 7 段数码管能显示所有数字以及部分英文字母。 数码管有 2 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 8 个发光二极管的阳极都连一起,成为共 阳极 8 段数码管如图所示: 共阳极 8 段数码管的 8 个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一起接 VCC ,要控制数码管中的某一段亮,比如 A段,只须要控制数码管的 A 脚为低电平就可以了,反之熄灭 A 段就控制 A 脚为高电平。

《微课项目——微课程设计与开发》2天版课程大纲

《微课项目-微课设计与开发》 【目标学员】:企业内训师、职业讲师、课程开发师、培训管理人员、HR管理人员 【课程时间】:2天 【培训形式】:讲述、演练、视频、案例分析 【人数限制】:20-30人/班(小班制) 【课程目标】 1.学员理解企业微课设计与快速开发的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 2.学员熟悉企业微课体系规划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3.学员掌握微课设计与快速开发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4.学员灵活运用企业微课多种制作工具的实操技巧 5.学员能够基于企业的组织经验萃取后,制作企业微课 【课程要求】 1.1组1课题、最多5组,每组3-5人,请培训前确定好开发的课题和参与开发人员; 2.小组成员分工:课题开发组长1名、小组成员2-5名; 3.小组笔记本电脑:每组成员每人1台电脑; 【课程形式】 课前选题及视频学习+2天授课+课后社群辅导 【翻转课堂】 课前一周:翻转课堂 1.课程素材准备 目标:帮助学员准备企业微课制作资料包(包括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 2.安装微课制作软件、熟悉基本操作。 目标:完成工具安装、掌握基本操作方法、了解常见问题说明、确保课前调试好个人电脑。 课程结束:课后的在线辅导 1.课后微信群内解惑答疑 2.微信群内不定期分享优秀案例、素材等经典资料,帮助学员持续成长 【课程特色】 随着微时代的来临与微学习的迅速发展,微课作为微学习的主要载体已经成为培训界关注的焦点。“微课”是指讲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多以视频,案例等作为授课的载体,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培训技术手段,如动画、

视频、手写板(白板),以及PPT等,时长3-10分钟以内,并配套单独文件夹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 既然是微课,在课程开发与设计时就必须体现课程的精炼,这样做会让讲师出现一个困惑,那就是,课程内容有很多,绝对不是10分钟能讲完的,如何办呢?按照微课开发的特点,微课一定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设置的,提供的是技能,而非单独的知识。这就值得讲师思考,如何既兼顾技能又兼顾知识呢?微课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 本课程旨在培养企业课程开发人员能够量身定做,自主开发的微课程能力,形成目标明确,逻辑清晰的微课程,从而促进企业培训发展与知识沉淀,促进企业培训实效化与高效化实现。 【课程大纲】 一、WHY为什么要制作微课 1.企业微课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大势所趋”? 天时--职场环境、地利--学习技术、人和--学习者 2. 企业微课的价值:企业价值、个人价值 3、小组讨论:企业微课的应用场景 4、企业微课及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WHAT 什么是企业微课? 1、微课是什么?不是什么? 微课,就是微信上讲课? 微课,就是短视频? 微课,就是大课分解成小课? 2、案例观摩:企业微课的案例 3、小组PK:微课的常见形式 4、企业微课开发的概念:10分钟以内,一个主题,线上或线下 企业微课的基本原则:场景,对象,目标 5、怎样才是好的企业微课? 6、案例讨论: 三、HOW企业微课设计制作的六定七步法 1、企业微课设计概述 三张表格打天下(工作任务分析表、微课设计表、脚本撰写表) 2、如何确定微课选题:KSPC模型选题、七何分析法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采集系统(查询法) # (

一、课设目的 进一步掌握微机原理只是,了解危机在实时采集过程中的应用,学习、掌握编程和程序调试方法。 , 二、课设内容 用查询法,将ADC 0809通道0外接0~5V电压,转换成数字量后,在七段LED数码管上,以小数点后两位(几十毫伏)的精度,显示其模拟电压的十进值;0809~道0的数字量以线性控制方式送DAC0832输出,当通道O的电压为5V时,0832的OUT为0v,当通道O的电压为0时,0832的OUT为2.5V;此模拟电压再送到ADC0809通道1,转换后的数字量在CRT上以十六进制显示;通道0的数字量经74LS574输出到八位LED上,且以一定的要求,点亮LED指示灯。调整电位器,用示波器或三用表观察0832的变化,观察七段LED数码管数值的变化,观察LED灯的变化, ADC 0809的CLK脉冲,由定时器8254的OUT0提供;ADC 0809的EOC信号,用8255的PC0检测;74LS574外接的LED灯变化如下:若电压值小于0.5V,则最低位(DO)’LED灯亮,若电压值大于4.5V,则最高位LED灯亮,若电压值在0.5V~4.5V,则八位LED灯由低向高变化亮,且高位LED灯亮时低位灯全亮。 要有较好的人机对话界面;控制程序的运行。 三、硬件设计 1、电原理框图 见附件1 2、电原理框图工作过程的简要说明 【 (1)、ADC 0809的INO采集电位器0—5V电压,INl采集0832输出的模拟量。(2)、DAC 0832将ADC 0809的INO数字量后重新转换成模拟量输出。 (3)、8255用于检测ADC 0809转换是否,为七段LED数码管显示提供显示驱动信息。 (4)、七段LED数码管显示ADC 0809的INO的值。 (5)、74LS574驱动八位发光二极管,使它们按要求点亮:来指示当前采样值的范围。 (6)、8254提供ADC 0809的采样时钟脉冲。 (7)、74LSl38译码器为各芯片提供地址信息。 四、软件设计 【 首先进行程序初始化显示提示信息,判断是否有键按下,按下1则继续往下执行,按下2则退出。首先对8254进行初始化选择工作方式及赋初值,然后启动0809的IN0,接着初始化8255,并检测PA7的状态检测转换是否,否继续检测

微课设计方案模板知识讲解

微课设计方案模板

微课程设计方案规划书 说明:此文档利用模板的形式帮助您分析与设计整门微课程,使其达到微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务请认真填写。设计时请注重“消化理论”、“整合思考”、“掌握技能”、“厘清盲点”和“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等方面。

□动画(主要指包括动漫人物、场景等的动画)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计时 间 9:42 设计思路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 2、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3、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 学生课前通过微视频进行预学习,课堂中进一步学习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微视频设计脚本 说明: (1)内容设计是指那些需要教师讲授的内容; (2)活动设计包括提问、习题、模拟操作、讨论、设计等多种让学生动脑、动手的互动活动设计。(3)课程的教学流程可以由老师设计,不必完全按照导入、讲解、分析、总结的固定模式。 (4)解说词可选是指如果能够在此写的,可写在此处,若不方便写在此处的,可利用“画面设计策划模板撰写”。 教学流 程 内容设计活动与评价解说词(可选)备注 公式引入从多项式的乘法 引出完全 平方公式的推导过 程 学生思考:将 转化为 什么运算 在乘方中,你一定遇 到过,底数是 一个多项式(x+2)它是 一个二项式,如何计 算这个二项式平方 呢,根据乘方的定 义,二次方可以记作 这样两个多项式连乘 的形式,这个乘方运 算就转化为了多项式 的乘法,再根据多项 式乘法法则计算得到 结果x2+2x+4,是不是 对于任意一个二项式 的平方的计算结果都 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三 项式呢?结果的三项 式又有什么特征呢?让 我们来一起推导一下 公式推导完全平方公式 的推导过程 学生尝试自己推 导完全平方和与 完全平方差公式 首先转化为多项式的 乘法,再根据多项式 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 算,合并同类项,这

微课设计方案模板

微课程设计方案规划书 说明:此文档利用模板的形式帮助您分析与设计整门微课程,使其达到微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务请认真填写。设计时请注重“消化理论”、“整合思考”、“掌握技能”、“厘清盲点”和“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等方面。

公式引入从多项式的乘法 引出完全平 方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思考:将 转化为什 么运算 在乘方中,你一定遇到过 ,底数是一个多 项式(x+2)它是一个二项 式,如何计算这个二项式 平方呢,根据乘方的定 义,二次方可以记作这样 两个多项式连乘的形式, 这个乘方运算就转化为 了多项式的乘法,再根据 多项式乘法法则计算得 到结果x2+2x+4,是不是 对于任意一个二项式的 平方的计算结果都可以 得到这样一个三项式 呢?结果的三项式又有 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一 起推导一下 公式推导 完全平方公式 的推导过程学生尝试自己推导 完全平方和与完全 平方差公式 首先转化为多项式的乘 法,再根据多项式乘法运 算法则进行计算,合并同 类项,这样就得到了一个 公式, 等于a2+2ab+b2,这就是 完全平方和公式 公式特点归纳归纳出完全平 方公式的特点学生思考:完全平 方公式有什么特点 a的平方与b的平方的 和再加上2倍了a 与b 的积

=a2+2ab+b2 =a2—2ab+b2 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利用图形的面 积来解释完全 平方公式 学生利用软件进行 操作,在操作中体 会完全平方公式的 几何意义 用边长为a的正方形,再 用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 形,拼成这样一个图形, 在右上角正好放一个边 长分别为a、b的长方形, 同样在左下角放一个边 长分别为a、b的长方形; 得到一个边长为(a+b)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为 (a+b)2,另一方面这个正 方形可以看成是由这四 个图形的面积相加得到 的,也就是a2+2ab+b2, 这两个代数式表示都是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所以 它们相等,也就说明了完 全平方和公式. 首先构造出一个边长为 (a-b)的正方形,兰色这部 分面积就是(a-b)2,另一方 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可 以看成是整个边长为a的

武科大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 键控数据采集及数值显示电路设计 二、设计任务 按不同的数字键(0、1、2、3、4、5、6、7)采集0809相应数据通道的模拟量,并在LED 数码管上显示值。设定输入模拟量在0—5V范围内,显示值在0—255范围内。 三、设计要求 1.画出连接线路图或功能模块引脚连接图。 2.采用8088CPU作主控制器,0809作A/D转换器,采用直接地址译码方法,给各芯片分配地址,选取芯片中必须包含有8255。 3.采用3个共阴极型LED动态显示,只需显示0—255范围内的值。 四、设计思想及需要用的主要芯片 1、设计思想 首先通过编程对8255初始化,然后通过8255对ADC0809转换器初始化,通过0~7号按键(在这里0~7号按键用开关实现,有按键的过程中会有抖动,所以需要加入一个74LS244芯片,用于缓冲),经8088微处理器处理后选择ADC0809的模拟通道,将0~5V内的模拟量通过选择的模拟通道传递给模数转换器,通过转换器把模拟量转换为0~255之间的数字量,将数字量通过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在这里端口A作为数据输入端,端口B作为数据输出端,端口C作为控制端),送给LED数码管显示。 2.主要芯片及其功能 ADC0809与系统的接口包括两个输出口和一个输入口,第一个输出口用于控制芯片内部的模拟通道选择,CPU输出的通道地址从ADC0809的引脚ADDA、ADDB、ADDC输入,并利用ALE信号触发锁存;第二个输出口是哑元,用以触发ADC0809的引脚START启动转换。当转换结束后,ADC0809的引脚EOC会产生一个高电平的状态信号,该信号用于检测,也可用于申请中断。随后,CPU可以从ADC0809的引脚D0-D7输入转换后的数据。其芯片引脚图如下 8255是并行通信接口芯片,其基本功能是以并行的方式在系统总线与I/O设备之间传送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微程序报告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目录 1设计目的 (3) 2设计内容 (3) 3具体要求 (3) 4设计方案 (3) 5 调试过程 (11) 6 心得体会 (12)

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一、设计目的 1)巩固和深刻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所讲解的原理,加 深对计算机各模块协同工作的认识 2)掌握微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具体流程、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取得设计与调试的实 践经验。 4)尝试利用编程实现微程序指令的识别和解释的工作流程 二、设计内容 按照要求设计一指令系统,该指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传送,进行加、减运算和无条件转移,具有累加器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等五种寻址方式。 三、设计要求 1)仔细复习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掌握微程序设计的思想,并根 据掌握的理论写出要设计的指令系统的微程序流程。指令系 统至少要包括六条指令,具有上述功能和寻址方式。 2)根据微操作流程及给定的微指令格式写出相应的微程序 3)将所设计的微程序在虚拟环境中运行调试程序,并给出测试 思路和具体程序段 4)尝试用C或者Java语言实现所设计的指令系统的加载、识 别和解释功能。 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四、设计方案 1)设计思路 按照要求设计指令系统,该指令系统能够实现数据传送,进行加、减运算和无条件转移,具有累加器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立即数寻址等五种寻址方式。从而可以想到如下指令:24位控制位分别介绍如下: XRD :外部设备读信号,当给出了外设的地址后,输出

此信号,从指定外设读数据。 EMWR:程序存储器EM写信号。 EMRD:程序存储器EM读信号。 PCOE:将程序计数器PC的值送到地址总线ABUS上。 EMEN:将程序存储器EM与数据总线DBUS接通,由EMWR 和EMRD决定是将DBUS数据写到EM中,还是 从EM读出数据送到DBUS。 IREN:将程序存储器EM读出的数据打入指令寄存器IR 和微指令计数器uPC。 EINT:中断返回时清除中断响应和中断请求标志,便于下次中断。 ELP: PC打入允许,与指令寄存器的IR3、IR2位结合,控制程序跳转。 MAREN:将数据总线DBUS上数据打入地址寄存器MAR。 MAROE:将地址寄存器MAR的值送到地址总线ABUS上。 OUTEN:将数据总线DBUS上数据送到输出端口寄存器OUT 里。 STEN:将数据总线DBUS上数据存入堆栈寄存器ST中。 RRD:读寄存器组R0-R3,寄存器R?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RWR:写寄存器组R0-R3,寄存器R?的选择由指令的最低两位决定。 CN:决定运算器是否带进位移位,CN=1带进位,CN=0不带进位。 FEN:将标志位存入ALU内部的标志寄存器。 X2:X1:X0: X2、X1、X0三位组合来译码选择将数据送到DBUS

微原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姓名颜秦鑫 学号 指导教师千博董瑞军

第一章绪论 1.1课程设计的意义: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总课程体系种占有重要的位置。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对微机应用的理解,以达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部分。 1.2课程设计的目的: 1.掌握8088最小系统的实现方法 2.掌握利用8088最小系统完成存储器的设计及其扩展方法 3.掌握系统设计时的地址空间分配及其译码电路设计 4.掌握利用8088最小系统完成接口设计的方法 5.掌握8255、8253、0809、0832等芯片的使用方法 1.3 课程设计的要求: 1.构成8088最小工作系统 2.分别采用两片6264和2764完成存储器电路的设计 3.采用ADC0809组成8位温度AD变换接口电路 4.采用DAC0832组成8位DA变换接口电路驱动直流电机 5.采用8255和8253组成步进电机的控制电路 第二章设计思路说明 2.1 设计任务分析: 系统要求采用8088工作于最小方式下,在这种方式中,8088CPU引脚直接产生存储器或I/O口读写的所有控制信号。首先利用8284提供时钟信号,同时也提供了复位信号和准备好信号。然后利用3片74LS373锁存器芯片形成20位地址总线,利用1片74LS245双向数据收发器芯片形成8位数据总线,至此形成

总线逻辑电路和最小系统工作电路。存储器设计分别采用2片2764和2片6264进行扩展,分别形成16KB的ROM和16KB的RAM。温度变换电路采用AD590采集温度信号送入0809的通道进行AD转换,并用8259对其产生的EOC信号产生中断控制。将系统数据送入0832进行DA转换,完成控制直流电机。系统的定时计数器8253完成对步进电机定时计数,采用8255并行接口控制步进电机。以上各模块译码电路均由74LS138产生。 2.2 系统各模块地址空间分配: 存储器模块: ROM:FC000H—FFFFFH RAM:00000H—03FFFH 温度变换模块: ADC0809:000H—007H 8259:008H—009H 直流电机驱动模块: DAC0832:00AH 步进电机控制模块: 8253:00CH—00FH 8255:010H—013H 键盘显示模块: 8255:014H—017H 第三章电路总体构成 3.1 最小系统设计: 3.1.1 8088芯片介绍 1.8088芯片简介: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授课教师姓名甘罗红学科英语教龄 7 讲解 Have,has 与there 微课名称视频长度 2分10秒录制时间 2014年12月 be 的区 别 知识点来源学科: 英语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 各种教学设计均可 让学生了解Have,has 与there be 的区别知识点描述 。 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无 教学类型讲授型问答型练习型 (待定) 适用对象七年级学生 七年级学生对Have,has 与there be 的句型基本熟悉, 但是他们对此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鉴于教学他们的区别的重 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归纳Have,has 设计思路与there be 的 特点和作用,然后让学生区别判断,增进理解。最后学生就会 形成自己对Have,has 与there be的初步理解。当老师和学 生接触到Have,has 与there be 的区别就可以利用此微课。 教学过程 内容时间 Have,has 与there be 的区大家好,本节微课重点讲解

一、片头 30秒以内(30秒以内) 别 一 There be 和have(has)都表示“有”的含义。 60 秒 二,1 There be 表示“某处存在某物或某人”此时 不强调物归谁有。 例:There is a pen in my hand. 我手里有一只笔 50 秒 2have(has) 表示“某人拥有某物(某人)“,此时强二、正文讲解调所有、拥有关系。 (8分钟左右) e.g:I have a pen. 我有一支笔。(强调笔为我所有) 三用“there be, have, has ”填空 (1.) I have a nice puppet. 150秒 (2.)There is some milk in the glass (3. )She has a duck. 三、结尾授课完毕,谢谢聆听~ 30秒以内 (30秒以内) 自我教学反思因时间关系,例子举得不是很多,学生认识没那么深刻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数字时钟的实现(附代码)

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 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设计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x班学号: 姓名:

一、设计题目及要求: 【课题6】数字时钟 1.通过8253 定时器作产生秒脉冲定时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实现秒、分、小时的进位(24小时制)。 2.在七段数码管上显示当前的时分秒(例如,12 点10 分40 秒显示为121040)。 3.按“C”可设置时钟的时间当前值(对准时间)。 二、设计思想: 总体思想: 1、功能概述: 实验箱连线: 本实验建立在Dais实验箱基础上完成的基本连线及程序如下: 138译码器: A,B,C,D,分别连接A2,A3,A4,GS; y0连接8253的CS片选信号; y1连接8259的CS片选信号; 8253连线: 分频信号T2接8253的CLK0; 8253的OUT0接8259的IR7; 8253的gate信号接+5V; 8259连线: 8259的数据线接入数据总线;

本程序包括显示模块,键盘扫描模块,时间计数模块,设置模块等几个模块, (1)程序运行后,LED显示000000初始值,并且开始计数 (2)按C键进行设置初始时间,考虑到第一个数只能是0,1,2,当第一个数显示2时第二个数只能显示0~4,同理下面各位应满足时钟数值的合理的取值; (3)在手动输入初始值时,按D键进行回退1位修改已设置值,连续按D键可以全部进行删除修改。 2、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中完成通过调用子程序完成对8253及8259的初始化,对8259进行中断设置。主要在显示子程序和键盘子处理程序之间不断循环,8253每一秒给8259一个刺激,当8259接受到刺激后会给CPU一个中断请求,CPU会转去执行中断子程序,而中断子程序设置成时间计数加,即完成电子表的整体设计。详细流程图见图三-1。 3、LED显示子程序设计 本程序显示部分用了6个共阳极LED作为显示管,显示程序要做到每送一次段码就送一次位码,每送一次位码后,将位码中的0右移1位作为下次的位码,从而可以实现从左到右使6个LED依次显示出相应的数字。虽然CPU每隔一定时间便执行显示程序,但只要这个时间段不太长,由于人眼的视觉作用,就可以在6个LED上同时见到数字显示。 4、键盘扫描子程序设计 本程序需要用键盘对时间的初始值进行设置,因此对键盘扫描的子程序需要满足的功能如下: 判断是否是C键,若不是就返回至主程序,若是C键就开始对时间初始值进行设置,同时因注意到第一个值不可以超过2,第一个数是2时第二数不能超过4,余下的同理要满足时间数值的取值范围呢,若不是合法输入不予反应继续等待输入。当遇到输入数值错误时可以按下D键进行删除一位重新设置;当6位初始值全部设置成功后,电子表将自动开始走表。 5、时间运算子程序设计 该子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对时、分、秒的运算,并把运算出的最终结果存到事先已经开辟

16位cpu设计课程设计

石家庄经济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16位模型计算机的设计 姓名 学号 班号 指导老师 成绩 2011年1月

目录 1. 课程设计目的 (3) 2. 开发工具选择 (3) 3. 方案选择 (3) 4.指令系统设计 (4) 5. 模型机框图设计 (4) 6. 指令流程图 (5) 7.微指令格式(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6) 8.微程序(微程序控制器)设计 (7) 9. VHDL程序代码 (9) 10. 调试仿真 (16) 11. 课程设计回顾总结 (18) 参考文献 (18)

1. 课程设计目的 (1)、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动脑和动手解决计算机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在掌握部件单元电路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组成系统构造一台基本的模型计算机,掌握整机概念,并设计机器指令系统,编写程序,在所设计的模型计算机上调试运行。 (2)、通过一台模型机的设计过程,明确计算机的控制原理与控制过程,巩固和灵活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组成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为从事计算机研制与设计打下基础。 2. 开发工具选择 使用QUARTUS 5.0软件编写并调试VHDL程序,然后做功能仿真。 3. 方案选择 本次实习的内容为16位模型计算机的设计,单总线,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有四种寻址方式: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和变址寻址。 微程序控制方式由微指令译码产生。微程序中一条机器指令往往分成几步执行,将每一步操作所需的若干为命令以代码编写在一条微指令中,若干条微指令组成一段微程序,对应一条机器指令。然后根据系统的需要,事先编制各段微程序,将它存入一个专用寄存器(即控制存储器)中。 微程序执行过程:如图1所示,为微程序控制基本框: (1)从控存中逐条取出“取指令操作”,执行取指令公共操作。 (2)根据指令的操作码,经过微地址形成部件,得到这条指令的入口地址,并送入微地址寄存器中。 (3)从控存中逐条的取出对应的微指令并执行。 (4)执行完一条机器指令对应的微程序后又回到取指微程序的入口地址,继续第(1)步,以完成取下一条机器指令的公共操作。 IR PSW PC 微地址 形成电路 微地址寄 存器μAR 微指令寄存器μIR 译码器 控制存储器CM 指令代码 运行状态 …… 微命令字段微地址字段 …… 微命令序列 图1 微程序控制基本框

微型计算机系统技术课程设计书

一、设计目的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习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始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通过设计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具有初步的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能力。 1、通过本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微型计算机技术》、《C 语言程序设计》以及《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课程的内容,为以后从事电子产品设计、软件编程、系统控制等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学会使用KEIL C 和PROTEUS 等软件,用C 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较完整的实用程序,并仿真运行,保证设计的正确性。 3、了解单片机接口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分析需求、设计原理图、选用元器件、布线、编程、调试、撰写报告等。 二、设计内容 该实践训练环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课程设计题目,达到相应的训练要求。 通过实验进一步学习D/A 转换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单片机系统中扩展D/A 转换器的方法。用D/A 完成锯齿波输出,用PROTEUS 内带的示波器查看波形。 三、问题分析、方案的提出、设计思路及原因 首先根据锯齿波的图形构建基本框架,输出的电压值以一定的增量逐步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再回到初始值然后再次循环。 本设计要求利用数字量/模拟量(D/A )转换来完成锯齿波的输出。数/模转换器(DAC )是一种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器件。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首先传送到数据锁存器中,然后由模拟电子开关把数字信号的高低电平变成对应的电子开关状态。 1、系统方案的比较 方案一:采用函数信号发生器ICL8038集成模拟芯片,(如图2-1)它是一种可以同时产生方波、三角波、正弦波的专用集成电路。但是这种模块产生的波形都不是纯净的波形,会寄生一些高次谐波分量,采用其他的措施虽可滤除一些,但不能完全滤除掉。 方案二:采用分立元件实现非稳态的多谐振振荡器,然后根据需要加入积分电路等构成正弦、矩形、三角等波形发生器。这种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范围窄,而 图2-1方案一方框图 D/A 键 盘 单片机 ICL8038 运算电 路 显 示 D/A 输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