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常用麻醉剂的比较与选择
动物麻醉学的麻醉药物与手术管理

动物麻醉学的麻醉药物与手术管理动物麻醉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兽医学和实验动物科学研究领域的学科,主要涉及动物体内麻醉药物的使用以及手术过程中的管理。
本文将介绍动物麻醉学中常用的麻醉药物分类、药理学作用以及手术管理的相关要点。
一、麻醉药物分类根据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途,常见的麻醉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 全身麻醉药物:常见的全身麻醉药物包括巴比妥类药物、苯嗪类药物和氯仿等。
全身麻醉药物可通过静脉给药、肌肉注射或吸入途径达到麻醉效果,使动物处于无痛觉和无意识状态。
2. 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主要用于术后疼痛的缓解和局部手术操作的无痛化。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普鲁卡因等。
3. 镇痛药物:镇痛药物可用于控制手术后的疼痛和缓解术后不适。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吗啡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等。
二、麻醉药物的应用与药理学作用不同类型的麻醉药物在动物麻醉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其应用与药理学作用如下所示:1. 全身麻醉药物:巴比妥类药物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产生麻醉效果,适用于较长时间的手术操作。
苯嗪类药物可以通过镇静和缓解焦虑的作用产生麻醉效果,常用于产前和产后的镇痛。
氯仿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传入和传出的神经冲动产生麻醉效果,适用于短时间的手术操作。
2. 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通过阻滞神经传导或减少神经冲动的传递来产生局部无痛觉的效果。
利多卡因通过抑制钠离子通道来阻断神经传导,常用于皮肤表面麻醉。
布比卡因和普鲁卡因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的电离平衡来产生麻醉效果,适用于较深部位的手术操作。
三、手术管理要点在动物麻醉学中,手术管理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动物安全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手术管理的要点:1. 预麻醉评估:在手术前,应对动物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动物的健康状况和手术的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麻醉剂量。
2. 麻醉监测:在麻醉过程中,应对动物进行全面的监测,包括心率、呼吸、体温和血压等指标的监测,以及麻醉深度的评估。
常用实验动物全身性麻醉药物的使用

常用实验动物全身性麻醉药物的使用实验动物全身性麻醉药物的使用在科研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全身性麻醉药物可以抑制动物神经系统,使其处于无痛觉、无意识状态,以便于进行实验操作或治疗。
本文将介绍全身性麻醉药物的分类、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发展趋势。
全身性麻醉药物可根据作用机制分为吸入性麻醉药物和静脉麻醉药物两类。
吸入性麻醉药物通过动物呼吸系统进入体内,主要包括氟烷、甲氧氟烷等。
这类药物可以在动物体内迅速分布,起效快,但排出也较快,需要连续给药以维持麻醉状态。
静脉麻醉药物则通过静脉注射进入动物体内,如丙泊酚、硫喷妥钠等。
这类药物起效较慢,但维持时间较长,且对动物循环系统影响较小。
在使用全身性麻醉药物时,需根据实验需求和动物种类选择合适的药物。
吸入法适用于短期、小型实验,可以通过面罩或注射器给予。
静脉注射法则适用于大型、长期实验,需通过静脉穿刺或导管给予。
在用药过程中,需密切动物的呼吸、心率、体温等指标,以及药物使用量和时间。
使用全身性麻醉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根据动物体重、体型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给药。
要避免使用时间过长,以免动物出现耐药性或药物残留。
要动物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给药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
应尽量选择不良反应小的全身性麻醉药物,以减少对动物的损害。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全身性麻醉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新型麻醉药物的研发不仅可以提高麻醉效果,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随着麻醉监控技术的发展,对麻醉药物的用量和麻醉深度的把握更加准确,从而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实验动物全身性麻醉药物的使用在科研和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选择和使用全身性麻醉药物时,需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动物的生理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全身性麻醉药物的研发和麻醉监控技术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科研和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动物实验中,麻醉剂的选择至关重要。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和丁卡因毒性作用的比较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和丁卡因毒性作用的比较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和丁卡因毒性作用的比较一.实验目的:1.比较三种局麻药的毒性作用;二.实验原理:(一)普鲁卡因Procaine : (奴佛卡因)为短效局麻药。
1. 作用:(1) 局部麻醉:本药对黏膜的穿透力弱,一般不作表面麻醉。
主要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阻滞、腰麻和硬膜外麻醉。
(2) 局部封闭:用0.25-0.5%的普鲁卡因溶液注射于病灶周围,可减轻病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劣性影响,使损伤部位的症状缓解。
2. 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1) 过敏反应:极少数人用药后可发生皮疹、哮喘,甚至休克等过敏反应;用药前常规作皮试!(2) 毒性反应: 普鲁卡因性能稳定,毒性最小;用量过大或意外血管内注入,可产生吸收作用,出现中毒反应!(二) 利多卡因(lidocaine)特点:为中效局麻药。
1.起效快、穿透力强、弥散广、无明显扩张血管作用的特点;2.毒性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大:(1)药物浓度较低时,表现为镇静、痛阈提高;(2)药物浓度增加,毒性相应增加,可出现烦躁不安、惊厥、低血压等。
3.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阻滞和硬膜外麻醉。
腰麻不用利多卡因,因为利多卡因扩散力强,麻醉范围不易控制。
(2)抗心律失常作用。
(三)丁卡因Tetracaine (地卡因)特点:为长效局麻药。
1. 丁卡因的穿透力及局麻作用均比普鲁卡因强,且作用持久。
2. 主要用于表面麻醉,也可用于腰麻、传导阻滞、硬膜外麻醉。
4.但毒性也大,为普鲁卡因的10倍,故一般不用于浸润麻醉;三.实验动物:小白鼠3只; (一台配备).四.实验药品和器材:1 .药品:1%普鲁卡因、1%利多卡因、1%丁卡因;2. 器材: 天平1台、大烧杯3个、1ml注射器3付。
五.实验方法:1.取健康小白鼠3只,称重后分别标记,观察其正常活动;2.甲鼠腹腔注射1%普鲁卡因溶液0.1ml/10g体重,乙鼠注射同容量的1%利多卡因溶液,丙鼠注射同容量的1%丁卡因溶液;3.注射后观察三鼠反应情况,死或活,有无惊厥,发生时间及程度;比较三药的毒性。
浅析动物血压实验麻醉剂的选用与对比

-144-科学技术创新2019.11浅析动物血压实验麻醉剂的选用与对比张苗(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摘要:如今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以及各种实验的增加,使得麻醉剂的种类变得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就对动物血压实验麻醉剂的选用与对比进行了研究。
主要是探索出一样对家兔血压影响比正常麻醉剂小的并用来进行全身麻醉的试剂。
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为:对比法。
分别把氯胶酮、乌拉坦、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分组,以各种比例分别调配麻醉剂,然后给家兔的耳缘静脉注入,最后观察家兔血压发生的变化,以及麻醉时间、痛觉、反应、肌肉、呼吸以及心跳等情况并记录。
实验结果显示:a.将氯胺酮、乌拉坦、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4样药混合注射给家兔时,家兔的血压为122±3mmHg,变化保持在5mmHg中,是实验中血压变化最少的,其变化比25%的乌拉坦(约lOmmHg)的正常麻醉剂还小。
b.麻醉以后的生理情况稳定,而且角膜反射没有了,肌张力显著变弱,呼吸频率变慢,骨痛失去,麻醉时间超过90分钟,减少了每样药物的用量进而提高了麻醉剂的安全。
关键词:动物血压实验;麻醉剂;选用与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R-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19)11-0144-021概述麻醉剂在医疗和实验方面的应用非常重要,在对动物进行手术和实验时就需对动物采取麻醉。
麻醉剂不仅可以对动物起到镇定与镇痛的效果,还能确保实验的顺利以及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实验动物的疼痛感和紧张感,避免动物因疼痛和紧张而发生损伤,从根本上确保其安全。
所以选择合适的麻醉剂非常关键,不仅能够达到手术的基本要求并保障动物的安全,还能够减小手术和实验过程中对动物产生的影响,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麻醉剂对动物的最大副作用就是对动物的呼吸中枢神经产生阻碍作用,同时使呼吸道的分泌物变多产生堵塞情况,甚至还会麻痹呼吸中枢神经,造成动物窒息死亡。
常用的麻醉剂和麻醉方法(人医和动物均有)

常用的麻醉剂和麻醉方法常用的麻醉剂大致分为三类,即挥发性麻醉剂、非挥发性麻醉剂和中药麻醉剂。
麻醉方法一般分为吸入、注入(静脉、皮下、肌肉、腹腔等)、口服、灌胃等。
麻醉药物应用的方法和剂量如下:一最常用的挥发性麻醉药物为乙醚开放麻醉法是用脱脂棉浸湿乙醚后,小动物如大鼠、小鼠可将头部放入蘸有乙醚棉球的广口瓶内,4~6分钟后即处于麻醉状态。
适用于各种实验动物。
如实验过程较长,可在其鼻部放棉花或纱布,不时滴加乙醚维持,也可用乙醚先麻醉后再用非挥发性麻醉剂维持麻醉。
较大动物可用麻醉口罩滴药法。
封闭麻醉法是将小动物置于一封闭容器中,该容器中预先置于浸泡乙醚之棉球,乙醚挥发后使动物吸入而置麻醉。
在给药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动物的变化,如果发现动物的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突然放大,应立即停止麻醉。
防止麻醉过深,引起死亡。
常用全身麻醉剂:乙醚乙醚吸入法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各种动物都可应用。
其麻醉量和致死量相差大,所以其安全度大。
但由于乙醚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刺激上呼吸道粘液分泌增加;通过神经反射还可扰乱呼吸、血压和心脏的活动,并且容易引起窒息,在麻醉过程中要注意。
但总起来说乙醚麻醉的优点多,如麻醉深度易于掌握,比较安全,而且麻醉后恢复比较快。
其缺点是需要专人负责管理麻醉,在麻醉初期出现强烈的兴奋现象,对呼吸道又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需在麻醉前给予一定量的吗啡和阿托品(基础麻醉),通常在麻醉前20-30分钟,皮下注射盐酸或硫酸吗啡(每公斤体重5~10mg)及阿托品(每公斤体重0.1mg)。
盐酸吗啡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痛阈,还可节省乙醚用量及避免乙醚麻醉过程中的兴奋期。
阿托品可对抗乙醚刺激呼吸道分泌粘液的作用,可避免麻醉过程中发生呼吸道堵塞,或手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
进行手术或使用过程中,需要继续给予吸入乙醚,以维持麻醉状态。
慢性实验预备手术的过程中,仍用麻醉口罩给药,而在一般急性使用,麻醉后可以先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气管套管连接麻醉瓶继续给药。
动物麻醉技术

--硫酸镁为导泄、利胆、降压、抗惊厥药。口服不易吸收, 并使肠内容物渗透压升高,水分吸收减少,肠容积增大,刺激肠蠕动而泄下。注射给药可使血中Mg2+增加,它能阻止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骨骼肌松弛。本实验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的影响。
速眠新麻醉剂
---肾损伤模型
做药理学时,按照“章蕴毅主编.药理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北京”实验3,做的。
An animal model of lung transplantation: damage, protection and immune response
---乳腺癌模型
有两条需要大家注意:1、术后肺不张不好处理。2、用大鼠的话,相关抗体偏少可能会给术后的研究带来不利,建议改用小鼠做模型。个人认为,从大鼠向小鼠过度约需一到两周时间。
---30例大鼠肺移植手术成功率为90%,移植后存活率100%,左供肺摘取需时(3±1) min,供肺完成体外套管时间分别为:肺动脉(2.0±0.5) min、肺静脉(3±1) min、支气管(2.0±0.5) min,供受体动静脉和支气管套管吻合时间分别为:肺动脉(4±1) min、肺静脉(8±3) min、支气管(2.0±0.5) min,总手术时间(55±10) min。提示改良的三袖套技术建立大鼠肺移植模型操作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煮沸消毒后的水合氯醛溶液可分解为酸性液,注入后可使动物发生酸中毒。因此不能高压灭菌,主要按照以下配置方法我想不会感染的。
其方法如下:
1、溶媒:通常用生理盐水,最好是5~l0%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硫酸镁注射液(5%葡萄糖液l00ml加硫酸镁5g)。
2、浓度:高浓度刺激性大,易引起溶血;低浓度则增加注入药液量而加重心肺负担。临床常用浓度为5~10%。
动物实验常用麻醉剂的比较与选择

动物实验常用麻醉剂的比较与选择作者:周昆, 屈彩芹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天津,300193刊名:实验动物科学英文刊名: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年,卷(期):2008,25(2)引用次数:0次1.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 20022.邓小明.朱科明常用实验动物麻醉 20013.周昆.刘静.刘跃鹏乌拉坦和戊巴比妥钠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期刊论文]-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2)4.于小玲.刘凤.王宝娃乌拉坦静脉注射所致的溶血现象及其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1997(3)5.王艳.任雷鸣.杜战江.傅绍萱乌拉坦诱导的高血糖反应[期刊论文]-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2000(3)6.张淼.赵丁.王旻艳.任雷鸣乌拉坦对大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03(5)7.任雷鸣.朱忠宁.王秒.王丽莉.田河林.何东伟乌拉坦升高小鼠血糖机制的研究[期刊论文]-医药导报 2006(4)8.戴生明.刘建国α-氯醛糖,乌拉坦和戊巴比妥钠对大鼠压力反射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8(4)9.黄伟秋.赵薇薇.徐浩东四种麻醉药对大鼠颈动脉窦反射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1991(3)10.张清林.王爱平.宋欣乌拉坦诱发小鼠肺肿瘤短期试验研究 1994(4)11.李怡岚.何宁.乔珊珊.李国星.姜淑青.周蕾不同品系小鼠对乌拉坦诱导肺肿瘤的敏感性[期刊论文]-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6(11)12.王春晓.曹荣月.蔡曼玲.杜鹏.刘承初.刘景晶乌拉坦和戊巴比妥钠对手术后长期饲养动物的影响[期刊论文]-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21)13.郑国强.艾洪滨三种麻醉剂对蟾蜍离体心脏生理特性的影响[期刊论文]-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4.王英红.艾洪滨三种麻醉剂对大鼠离体胃肠平滑肌收缩性影响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15.侯豹可.张作明.顾永昊.郭群.李莉不同麻醉药物对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期刊论文]-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12)16.丁大连.张志坚乌拉坦和硫酸链霉素对听觉传导的联合阻滞作用 1995(1)17.马红萍.黄金华.周鸣鸣.张俊芳不同全麻药对小鼠周围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期刊论文]-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3(2)18.刘东武.艾洪滨3种麻醉剂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影响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19.梅元武.张洪.孙圣刚.童萼塘不同药物麻醉后大鼠全脑缺血脑温的变化[期刊论文]-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1(5)20.陈琳.刘宗惠.王亚奇.周英三种麻醉药在大鼠脑外科实验中麻醉效果的比较[期刊论文]-四川动物 2000(2)21.卫开斌乌拉坦对大鼠肾脏滤过功能的影响[期刊论文]-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4(2)22.粟瑞福.乔伯英氯胺酮和戊巴比妥钠对于小型猪麻醉效果的观察 1995(1)1.会议论文汪静.丁隽.姜莹.袁春萍.严国锋.杨伟敏.陈学进两种麻醉剂对KM小鼠麻醉效果的比较2008目的:应用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对不同周龄的KM小鼠进行麻醉效果的比较分析。
动物麻醉方法及麻醉药剂量

常用xx的剂量和用法
1、戊巴比妥钠:
适用于犬、猫、兔时多采用静脉和腹腔注射的方法,静脉时剂量为30mg/kg常用浓度为3%,用药量为1.0ml/kg,腹腔时剂量为40-50mg/kg,常用浓度为3%。
当对象为豚鼠时,用腹腔注射剂量为40-50mg/kg常用浓度为2%。
大,小鼠时,用腹腔,剂量为45mg/kg,常用浓度为2%。
2、氨基甲醛:
主要用于犬、猫、兔采用腹腔和静脉注射的方法,一般剂量为750-1000mg/kg常用浓度为25%。
3、氨基甲酸乙酯(xx):
适用于豚鼠和大,小鼠时,多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剂量为1350
mg/kg,常用浓度为20%家兔,可以静脉,也可以腹腔注射。
剂量1g/kg。
4、异戊巴比妥:
适用于犬、猫、兔时,如果采用静脉时,剂量为40-50mg/kg常用浓度为5%,用药量为0.8-1.0mg/kg,如果采用腹腔和肌肉注射时,剂量为80-100mg/kg常用浓度为10%。
5、硫喷妥钠:
适用于犬、猫、兔时采用静脉和腹腔方法,剂量为25-50mg/kg,常用浓度为2%。
当是大白鼠时,采用静脉和腹腔方法,剂量为50-100/kg,常用浓度为1%。
麻醉时间为15-30min,效力强,宜慢注射。
6、乙醚:
适用于各种动物,采用器官内插入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