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合集下载

香港电影人物研究之九:周星驰

香港电影人物研究之九:周星驰

本文不对周星驰电影进行全面的分析,只是简要论述其“无厘头”风格的转型。

周星驰:“无厘头”[1]艺术的转型言及香港“无厘头”喜剧电影,自然会提及其主演周星驰,他鲜明的表演风格总是主宰影片的基调,形成了经典的“无厘头”风格。

在周星驰主演的影片中,作为演员的他逐渐成为影片的核心,导演等其他主创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他们已经慢慢降级成为每次轮换的道具和增添删改的票房调料,所有人认可的只是“周星驰的电影”。

[2]周星驰原在电视台作儿童节目主持人,1990年他因主演影片《一本漫画走天涯》而奠定了明星地位,并开创了“无厘头”风格。

他的前期作品如《赌圣Ⅱ》(1990)、《整蛊专家》(1991)、《逃学威龙》系列片(3集,1991—1993)、《审死官》(1992)、《鹿鼎记》系列片(两集,1992)、《武状元苏乞儿》(1992)、《唐伯虎点秋香》(1993)等影片不仅屡破香港单片票房纪录[3],而且奠定了其“无厘头”式喜剧的基本形态。

在主题形态上,这类喜剧片对现实、历史中的经典、权威、秩序等统统采取调侃和消解的方式,来契合“九七”前特定时期港人的社会生活方式、焦虑心态和行为价值取向。

具体表现为对现代时尚进行滑稽模仿,对过去经典进行调侃,最终对现代、传统和经典都进行嘲讽和否定。

如《逃学威龙》(永盛、三和,编剧:黄炳耀,导演:陈嘉上,主演:周星驰、张敏)通过警察假扮学生到学校做卧底,实则对现代教育制度和英雄观进行嘲讽和解构;《武状元苏乞儿》(永盛、中国电影合拍公司,编剧:陈建中,导演:陈嘉上,主演:周星驰、张敏)中把现代考试作弊手段搬至古代考文状元的考试现场,把考武艺拍成中国古式谐趣奥运会,对古今中外都进行了一番嘲讽;更有甚者在《唐伯虎点秋香》(永盛、中国电影合拍公司,编剧:陈文强,导演:李力持,主演:周星驰、巩俐)中,江南四大才子竟然扭着时装模特步滑稽不堪,美女都是一些丑八怪,经典文学中的“才子佳人”母体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嘲讽和解构。

《2024年论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范文

《2024年论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范文

《论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篇一引言周星驰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审美意义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更在电影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及其审美意义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揭示其作品背后的艺术魅力。

一、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1. 无厘头喜剧元素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以无厘头为主,通过夸张、荒诞、讽刺等手法,将生活中的琐事、矛盾、冲突以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种无厘头喜剧元素使得观众在欢笑中反思社会现象,进一步增强了电影的娱乐性和思考性。

2. 角色塑造与表演风格周星驰电影中的角色塑造独具特色,往往以夸张的造型、独特的言行举止以及幽默的对话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此外,周星驰本人在表演上也具有独特的风格,他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现角色的喜怒哀乐,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3. 幽默与讽刺并存周星驰电影中的幽默与讽刺并存,通过对社会现象、人物关系、道德观念等进行讽刺和批判,使观众在欢笑中思考社会问题。

这种幽默与讽刺的结合使得周星驰电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周星驰电影的审美意义1. 视觉审美周星驰电影在视觉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灯光效果等方面都体现了导演的审美观念。

通过精美的画面和视觉冲击力,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感受到美的享受。

2. 情感共鸣周星驰电影以情感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人物塑造,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能在电影中找到共鸣,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温暖和感动。

3. 文化传承与价值观传递周星驰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一部分,承载着文化传承和价值观传递的重要使命。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判,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了解到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三、结论周星驰电影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审美意义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其无厘头的喜剧元素、角色塑造与表演风格以及幽默与讽刺并存的特点,使得观众在欢笑中思考社会问题。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浅析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浅析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

文_学术探讨342摘要:电影是一种艺术,喜剧电影则是艺术的一种精华,无厘头喜剧则是喜剧电影的一种神话,周星驰则是神话界的传奇。

对于九七问题产生以后的香港电影来说,周星驰电影是一种文化的景现,运用嘲讽高雅、戏仿拼贴、反讽隐喻、性别错位和重复夸张的独特的无厘头模式,恒定不变的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叙事结构,一枝独秀的话语体系屹立在喜剧电影之巅。

在无厘头搞笑的背后,其努力奋斗的小人物形象,蕴含着中国人最朴实真切的人伦情感,彰显无力自求,诉诸外求的命运。

随着时代的进步,周星驰的电影也迈向新的台阶。

关键词:周星驰;无厘头;叙事结构;精神诉求;审美意义“无厘头”不过是对意识形态压抑的一种短暂性逃避,是主导体制内的一次弱化的狂欢宣泄过程,满足了大众的原始愿望,使现实生活的压抑得到释放,以独特的修辞手法使意识形态在宣泄中得到重塑。

周星驰在无厘头喜剧中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特色,给观众呈现的幽默的背后,也有引发思考的主角的心酸历程,这或许也与周星驰本人的经历有关,另类阐释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

一、镜头下的癫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是他的名字;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是他的性格。

在形式方面,无厘头是他的搞笑形式;在内容方面,对于官员,文人,间谍,侠客颠覆传统的形象和嘲讽高雅的模式,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影片整体内容以经典人物为依托,作为电影符号随处散发。

1、人物形象的巧妙处理:《行运一条龙》中,周星驰所扮演的情圣,画面上人物身披白色工作服,高速摄影,风吹纸片满天飞,鸽子也飞来飞去,视听符号的传达(英雄人物出场)去人物本身形成反差,所谓的英雄形象也颠覆了在观众心目的早有的形象。

《唐伯虎点秋香》中塑造的是一个追求爱情,伪装成小厮斗华夫人,点秋香的浪漫搞笑形象不堪文人形象,一改传统翩翩公子,舞文弄墨,柳下抚琴的文人墨客。

《国产凌凌漆》中凌凌漆虽然是特工,非但不出色,甚至连候补的资格都没有,影片开场他以一个猪肉贩的形象,更多的笑是来源于眼前的这个猪肉贩与英国著名特工詹姆斯.邦德的绅士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

浅谈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美学

浅谈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美学

浅谈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美学第一篇:浅谈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美学浅谈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美学香港号称“东方好莱坞”,年产电影上百部,大小演员如恒河沙数,但是近二十年来票房榜单上的头把交椅,几乎始终都是“双周一成”(周润发、周星驰、成龙)轮流坐。

这三位票房号召力至高的巨星中,演技多次获得专业奖项承认的,要数周润发和周星驰;有能力独立制作电影,作品能够冠以本人大名的,只有成龙与周星驰;而演出的影片不仅富于个人特色又极具社会代表性,甚至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反复解读的,唯周星驰一人而已。

周星驰自1982年便开始了演员生涯,但是近乎三年的时间都是在跑龙套的岁月当中度过。

最使人熟悉的应该是《射雕英雄传》的「宋兵乙」(两次,都有台词)和梅超风的练功靶子。

直到1989年他才以主角身份演出剧集《盖世豪侠》。

在该剧中演出了他独特的表演风格,被电影人赏识,开始演出电影,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主演《九品芝麻官》、《大话西游》、《食神》、《赌圣》等多部喜剧影片票房多次创造地区记录,可谓是香港电影票房的保证。

同时,他那非逻辑性和带有神经质的演技,开创了“无厘头”文化,成为香港文化的重要一环,但他并不满足,还在继续前进。

他自导自演《喜剧之王》《功夫》等影片。

有香港“喜剧之王”之称,亦是“无厘头”电影始祖,在华人世界具有极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一、“无厘头”的含义探究“无厘头”亦称“无哩头”、“无喱头”。

“无厘头”本是粤语言词,笔者经过整理,从语义学角度对这一语汇进行考察,发现其主要有七种含义:1、从字面意义考查的五种理解一说“厘头”即“来头”,因为粤语中的“厘”和“来”同音,“无厘头”即无端、没有缘由、没有来头、没有来由、没头没脑、莫名其妙。

一说“厘头”即“意义”,就是说了等于没说,说了也是白说,废话。

周星驰的电影在被翻译成英文版时,英文字幕就常译为“nonsense”这个词,“意思就是没有意义,废话”。

一说“厘头”即逻辑,香港文化评论人粱款认为,“无厘头”也就是“无逻辑”,出其不意,上文不对下理的行为、思想和语言”。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摘要】周星驰是一位以其夸张幽默和无厘头风格著称的电影导演和演员,他的电影在华语电影界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文通过对周星驰电影的背景和特点、幽默元素、文化隐喻、对观众的影响以及在当今文化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周星驰“无厘头”电影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

通过对周星驰电影的独特魅力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揭示了周星驰电影在文化领域所呈现出的重要意义和潜力。

周星驰的电影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观众的审美观和文化态度,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创新中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和魅力,展现出了其在电影界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

【关键词】周星驰,无厘头,电影,文化分析,背景,特点,幽默元素,文化隐喻,观众影响,当今文化,文化影响,独特魅力,发展趋势.1. 引言1.1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周星驰是中国香港著名导演、编剧和演员,以其独特的“无厘头”风格闻名于世。

他的电影作品以幽默搞笑、荒诞离奇的情节和角色塑造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进行文化分析,探讨其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和影响。

周星驰的电影背景和特点是本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对其职业生涯和作品风格的综合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

对周星驰电影中的幽默元素进行分析,揭示其中蕴含的独特笑点和创意。

进一步,通过对周星驰电影中的文化隐喻进行解读,可以发现他的作品中穿插了丰富的文化符号和隐喻,对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进行了巧妙的融合和诠释。

本文还将分析周星驰电影对观众的影响,探讨其作品在大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价值。

结合当今社会文化背景,探讨周星驰电影在当今文化中的地位,探讨其对当代文化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文化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影响。

未来,周星驰电影的发展趋势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以探索其在未来文化走向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正文2.1 周星驰电影的背景和特点周星驰是中国香港的著名导演、演员、编剧和制片人,以其独特的“无厘头”风格和幽默感闻名于世。

周星驰电影无厘头语言风格的理解

周星驰电影无厘头语言风格的理解

周星驰电影无厘头语言风格的理解引言周星驰是中国香港著名喜剧演员和导演,以其具有鲜明特色的无厘头语言风格而闻名。

他的电影作品中常常运用荒诞搞笑的对白和夸张滑稽的表演手法,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本文将从电影中搞笑语言的特点、剧情与语言的契合、对大众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深入探讨周星驰电影无厘头语言风格的理解。

无厘头语言风格的特点1.反常词语与词组–周星驰电影中常用一些与现实世界相悖的词语和词组,如“投胎换命”,给人以荒诞的感觉。

–他善于将一些平凡的词语进行组合,创造出新奇有趣的说法,如“废话连篇,废话连篇,废话连篇”的经典台词就充满了反讽和滑稽。

2.双关与谐音–周星驰电影中常用谐音和双关的手法,来制造搞笑效果。

–他利用汉字的多音多义来创造笑点,使观众在听到某个词时,因为意想不到的联想而发笑。

例如《食神》中,周星驰用“起锅”谐音成“裙裾”,制造了一段搞笑的情节。

3.夸张的表达和夸张的情节–周星驰电影中常常用夸张的表达和情节来制造笑料。

–他通过夸张的动作、表情和言语,将本来平凡的场景变得搞笑和荒诞。

比如《喜剧之王》中的吐口水和抛手机等情节,都让观众捧腹大笑。

剧情与语言的契合1.情节引发的语言笑点–周星驰电影中的剧情往往会引发出搞笑的语言台词。

–他善于将情节与语言相结合,通过剧情中的悖论、冲突和转折,创造出一系列令人发笑的对白。

比如《逃学威龙》中的校长训斥学生的台词:“你个没有文化的动物,睡觉不打呼噜,叫醒你才叫猪!”就是情节与语言的完美结合。

2.角色个性与语言风格的契合–周星驰电影中的角色个性与语言风格的契合,也是该电影无厘头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塑造的角色往往都有独特的个性和言谈举止,这种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成为角色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众文化的影响1.无厘头语言风格的广泛传播–周星驰电影中的无厘头语言风格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他的电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都取得了极高的票房,推动了无厘头语言风格在中国的流行,成为中国电影界的独特风格之一。

国产凌凌漆 影评

国产凌凌漆 影评

国产凌凌漆影评《国产凌凌漆》:一场无厘头的精彩冒险提起《国产凌凌漆》,那可真是一部让人笑到肚子疼的经典喜剧。

影片中的凌凌漆,一个其貌不扬却充满魅力的角色。

他没有传统特工的英俊潇洒和高大威猛,反而带着一股浓浓的市井气息。

周星驰把这个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那独特的小胡子,还有那略带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忍俊不禁。

还记得有个片段,凌凌漆在街头卖猪肉,他那副悠然自得又略带狡黠的模样,和顾客讨价还价的场景,仿佛就是我们身边常见的菜市场小贩。

他熟练地摆弄着猪肉,嘴里还不时冒出几句幽默的话语,“看你这么有眼光,便宜点卖给你啦”,这种接地气的表演,让人感觉他不是在演,而就是那个在街头辛苦谋生的普通人。

而袁咏仪饰演的李香琴,与凌凌漆之间的互动也是充满了笑料和温情。

他们从最初的互相嫌弃,到后来的逐渐产生感情,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比如有一次,凌凌漆为了讨好李香琴,特意给她准备了一份“神秘礼物”。

当李香琴满怀期待地打开时,却发现是一只奇丑无比的“烧鸡”,凌凌漆还在一旁得意洋洋地说:“这可是我精心准备的,怎么样,喜欢吧?”李香琴脸上那无奈又好笑的表情,真的是太逗了。

影片中的各种经典桥段,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

像凌凌漆那把神奇的“要你命3000”,看似威力无穷,实则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拼凑在一起,什么西瓜刀、铁链、火药,结果在关键时刻却掉了链子。

还有他那把会拐弯的子弹,充满了无厘头的创意和想象。

《国产凌凌漆》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的搞笑,更在于它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巧妙讽刺。

它用一种夸张荒诞的方式,揭示了一些现实中的问题,让观众在欢笑中也能有所思考。

而且,这部电影的音乐也非常经典。

那首《李香兰》,在影片中响起的时候,瞬间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让整个故事更加动人。

总的来说,《国产凌凌漆》是一部让人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独特的无厘头风格,精彩的表演,巧妙的剧情设计,成为了华语喜剧电影的一座丰碑。

《2024年论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范文

《2024年论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范文

《论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篇一一、引言周星驰,中国电影界的巨星,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深邃的审美意义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他的电影作品不仅娱乐性强,更在喜剧的外衣下蕴藏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本文将就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二、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1. 夸张与讽刺的表演风格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主要体现在夸张与讽刺的表演上。

他将角色的性格、行为夸张到极致,从而达到引人发笑的效果。

同时,他的电影常常通过讽刺社会现象,对一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

2. 无厘头式的情节设计周星驰电影的情节设计常常突破常规,以无厘头式的情节设计吸引观众。

这些情节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使观众在欢笑中思考人生。

3. 幽默的对话与台词周星驰电影中的对话与台词也是其喜剧风格的重要体现。

他的台词常常妙语连珠,幽默风趣,让人忍俊不禁。

同时,他的台词往往富含哲理,使人在欢笑中思考人生。

三、周星驰电影的审美意义1. 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背后,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的电影往往通过夸张、讽刺、无厘头等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弱点、社会的矛盾。

他的作品使人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人性。

2. 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周星驰电影常常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引导观众思考社会问题。

他的电影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人性的扭曲,使人在欢笑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社会现象。

3. 独特的文化内涵周星驰电影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他的作品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元素,既具有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又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幽默元素。

他的电影作品具有跨文化的魅力,使全球观众都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

四、结论周星驰电影的喜剧风格与审美意义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其作品的独特魅力。

他的电影以夸张、讽刺、无厘头等手法,将喜剧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观众在欢笑中思考人生。

同时,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性洞察、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使人在欣赏的同时,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文化的熏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周星驰经过二十多年的电影生涯,已经逐渐演变为香港无厘头喜剧的代名词,他的无厘头喜剧根植于香港东西方夹缝中挣扎而成的“无根情怀”,在香港传统喜剧的基础上,又自成风格,用滑稽夸张的动作和颠狂的语言,形成了一种娱乐的狂欢。

关键词:无根情怀颠狂狂欢世界上的电影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周星驰的电影,一种是没有周星驰的电影。

当无数的星迷开始用这样的标准来划分电影类型的时候,电影明星周星驰对于电影的影响可见一斑。

周星驰风格的形成,离不开香港本土特有的社会文化土壤,在东西方夹缝中挣扎的香港文化促成了香港人特有的无根情怀,而周星驰无厘头的喜剧风格就是根植与这样的文化土壤。

无根情怀的土壤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周星驰几乎成了香港喜剧的代名词,他所特有的喜剧风格使得“无厘头”这样的一个名词真正进入了喜剧的世界,同时也进入了观众的视野,并且成为喜剧中最有代表性同时也最具有香港特色的一支。

“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令人难以理解、无中心,其言语和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粗俗随意,乱发牢骚,莫名其妙,但并非没有道理。

转嫁到电影中的无厘头,便成了“恶搞”的代名词。

无厘头表现在周星驰的电影中,是一种无根情怀下用以宣泄的娱乐的狂欢。

从1990年《一本漫画走天涯》开始,便出现了周星驰无厘头的风格的雏形,而周星驰无厘头的天分也开始崭露,一直发展到2008年初的集无厘头于大成的《长江七号》无不彰显着周星驰将娱乐的狂欢发挥到极致的特殊的喜剧魅力。

娱乐的狂欢根植于“无根情怀”的土壤。

香港是一个“无根”的城市,香港回归之前,虽然属于中国,却一直在英国的统治下,这就决定了它的文化是处于东西方统治之下,难以避免的呈现出飘零和迷失的色彩。

香港偏偏是个最没有历史感的城市……对于上一代来说,香港只是一处逃避动乱的地方,借来的时间,借来的空间,自然就谈不上归属感。

生于斯长于斯的新一代,具有较强的本土意思,却又与中国更为疏远……旧的历史被有意无意地压抑,新的历史意识又无法正常地滋长。

[1]大陆是香港的母亲,近在咫尺却不能关怀照顾,而英国作为香港的父亲,远在天涯却要时时控制,香港一直处于这样的矛盾中,不管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还是在每个香港人的心里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无可改变的飘飘状态,造就了香港独一无二漂泊的文化状态。

在这种“无根”的飘零和迷失中,香港终究无法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博大的思想,人们物质世界的无限丰盈,快餐式的消费文化,人们无法接受那种深刻的娱乐方式,暂时的理解、宣泄、精神压力下的一种喷薄的释放变为一种普遍的诉求。

对于一个无根的社会来说,娱乐的狂欢近乎一种末世的狂欢,用瞬间爆发的冲击来消散心中的无奈和困惑,成了周星驰的电影带给观众最重要的精神缓释。

大卫·波德维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一书中,用了“尽皆过火,尽是颠狂”的话语,用他来形容周星驰在这种无根情怀下所创造的无厘头电影奇迹是再合适不过了。

香港喜剧的娱乐传统喜剧电影是香港电影的一个重要的类型,有这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最具有香港的本土特色。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凤凰和长城就拍摄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喜剧电影,凤凰主要是拍摄的社会人情喜剧,而长城是讽刺喜剧,他们在保持旧上海喜剧电影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形态更趋丰富稳定,而电懋和邵氏兄弟等电影企业则是推出了更具有本土特色的都市风情喜剧,进一步完善了喜剧类型。

凤凰影业公司的电影承袭了旧上海喜剧答应的窜作,保持了浓郁的中原色彩和轻喜剧传统。

[2]大多表现小资产阶级的生活状态。

在其延续时期,主要代表作品有《一板之隔》、《水火之间》、《乔迁之喜》,主要反映的下层市民生活。

长城的讽刺喜剧充满了关切和温馨,是一种比较轻松的讽刺喜剧,比如《三恋》、《香喷喷小姐》和《笑笑笑》等。

电懋和邵氏兄弟主要推出的是表现都市人间百态的风情喜剧。

电懋严格的是“通俗而不粗俗,部追求严谨高深但是也要求高雅格调”的中层路线;而邵氏兄弟的影片则是主题正确而不说教,题材通俗而不庸俗:既有英国式喜剧的高度幽默,又有美国式喜剧的尖锐讽刺。

这两个电影公司所拍摄的电影不像社会人情喜剧那样充满着对香港社会的写实,也不像讽刺喜剧那样富有社会批判意识,而是以通俗性来营造更强的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迎合观众的口味。

它洋溢着中产阶级的乐观正义,展示的是没有问题的香港,既是有也多是庸人自扰式的爱情、婚姻和家庭问题,香港程度上背离了传统香港电影所宣传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体现了一定的本土意识。

邵氏的主要作品有“丈夫三部曲”:《丈夫的情人》、《丈夫的秘密》、《风流丈夫》;电懋则是表现都市青年男女爱情的一系列青春爱情喜剧如《青春女儿》、《香车美人》、《长腿姐姐》、《快乐天使》。

到了七十年代中期,许冠文编导的《鬼马双星》和《半斤八两》等影片进一步掀起了“小市民喜剧”的热潮,小市民喜剧主要是以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眼光对香港社会和香港市民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讽刺和自嘲,目的是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而在1978年,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和《醉拳》则掀起了功夫喜剧的高潮,促使更多的公司拍摄反应城市小市民生活或迎合都市平民审美趣味的喜剧片。

八十年代初,新艺城公司开始模仿“007电影”,推出了都市动作喜剧《最佳拍档》系列,解构了007电影中的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精英主义,而让警察处处表现出俗世凡人的特征,以此来拉近主人公与香港市民百姓之间的心理距离。

而王晶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所执导的《追女仔》系列和《鹿鼎记》系列等喜剧片将世俗化取向发展到一味媚俗的地步。

在王晶的喜剧中,原本存在于许冠文喜剧中的自我审视和社会批判几乎已经荡然无存,只有满不在乎的自嘲,用一种游戏和反政府、反权威、反秩序的态度让香港普通市民在现实生活中所受到的压抑得到宣泄,使他们心灵深处的反抗和破坏的冲动得到释放,令他们的自尊心在这样的喜剧电影所编织的白日梦中获得暂时的和虚幻的满足。

到了八十年代末,周星持的无厘头喜剧救将这种世俗化的取向发展到了极致,用独特的言语表达和动作情节给电影观众带来了无厘头的娱乐狂欢。

无厘头喜剧是香港喜剧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无厘头的娱乐狂欢在这种情况下,无厘头宿命般地出现了。

周星驰所出演的角色,大多是早已在人们心中有着固定形象或者是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他往往很随意地在古装戏中加入很多现代的元素,例如流行用语或者是时髦动作,使得熟悉中带着陌生,嬉皮中带着犀利。

不管是《审死官》中的宋世杰,《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食神》中的食神,《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唐伯虎,还是《九品芝麻官》中的包青天,无一例外的语言颠狂,动作滑稽,自由率性并且张扬大胆,但是正义、善良而真诚。

而情节上也同样是无一例外对经典或者对约定俗成的故事情节进行颠覆,不管是对于动作片的颠覆作品《龙的传人》,还是对于武侠的颠覆作品《鹿鼎记》,同时还有对于《西游记》的颠覆作品《大话西游》都呈现出一种对于传统和对于社会框架的叛逆和疏离。

这样,周星驰的电影作品就跳出了时代的局限,使得无厘头更加如鱼得水,发挥的淋漓尽致。

语言的狂欢来的最直接,对于观众的影响也最为深远,同时也是周星驰无厘头的最大的特点。

改编自王家卫的《重庆森林》里经典台词“如果记忆也是一罐罐头的话,我希望它永远都不会过期;如果非要给它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以另外的形式出现在《大话西游》中的时候,变成了“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感情摆在我的面前而我没有去珍惜,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能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当至尊宝混杂着眼泪说出这几句话的时候,语言的颠狂状态使得这样一句原本意思简单明了的话成为了经典。

而唐僧的那几句罗嗦的唠叨也成了无数人崇拜的对象“你想要啊,悟空?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部说我怎么直到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

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么?”这样的台词没有引人深思、余音绕梁的艺术品质,却由于其独特的颠狂而成了无厘头部落的流行语。

与大陆贫嘴小说的代表王朔所不同的是,王朔的贫嘴语言只能算是娱乐的一种初级状态,还算不上颠狂。

在贫嘴的同时隐含着一些对人生的思考,而周星驰喜剧的语言就是终极的狂欢,目的就是找到宣泄的出口,哪怕自娱自乐的方法。

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使得中国大陆不可能达到一种集体的娱乐的狂欢,而工业化和消费文化统治的香港却可以。

桥段的反复拼贴使用是周星驰电影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很少有并非同一系列的电影有这么多的重复和拼贴。

《算死草》中“黑猫是黑的,白猫是白的,那熊猫是什么颜色的啊?”在《行运一条龙》中就直接搬过了使用。

在2008年初刚刚上映的《长江七号》,与其说是周星驰创新的电影力作,不如说是他这么多年一次精彩的喜剧总结,或许也可以看作是周星驰在历经二十多年磨炼后对于单靠言语颠狂取胜的喜剧的一种突破和尝试。

影片的各个方面都在向观众展示着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历程,同时也是无厘头的集大成的作品。

在整部电影中,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周星驰过去电影的痕迹。

所不同的是,无厘头在这部电影中不再是周星驰一个人的专利,而是转移到了其他人的身上,尤其是一些小孩子是身上。

让他们表现和曾经的周星驰一样的语言和动作,从而达到疯癫娱乐的效果。

张狂的阔少小学生对于瘦小的学生的欺负和对身材高大但是声音温柔的女孩的嘲讽都带有明显的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

周小狄在看到周星驰买来的旧风扇冈刚转了一下就坏掉了以后脱口而出的“你大爷”,周星驰问“你大爷是谁?”周小狄说“是我同学”也是搬用了周星驰的自由率性和语言的颠狂。

在小学校里阔少手里的彩色的棒棒糖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是《功夫》中的棒棒糖,这样的延续和戏仿带有浓烈的周星驰的疯狂娱乐精神。

周星驰在《喜剧之王》中在片厂试戏的时候,被要求表演“高兴,生气,伤心,看到美女,家里着火,中了彩票,全家死光,考试一百分”表情的情节在《长江七号》中就变身为长江七号被周小狄的小伙伴们要求表演同样的情节。

周小狄的破的球鞋,让人看到的时候不禁联想到《喜剧之王》中周星驰的那双破球鞋。

周小狄在梦中穿着球鞋飞上高空的时候,和《功夫》一样,他也踏在了一只大鸟上,不管是镜头还是情节都是对于《功夫》的戏仿。

在学校里打架的那一段,;两个体态硕大的孩子比武的时候,男孩以飞快的速度冲过来的情节,基本上是对于《功夫》的重复和搬用。

对于自己的模仿和重现,是周星驰颠狂娱乐精神的最重要的表现,同时也最能打动观众,实现宣泄娱乐的消费。

而周星驰这一次仍然是率性真诚而善良,却是在摒弃了搞笑风格之后的,却融入了更多的温情和稳重。

当然周星驰在这部电影中也不是如早期在《雷霆先锋》中中规中矩的配角表演,也不是在无厘头风格形成后夸张的动作表演加上颠狂的语言风格,而是周星驰在这么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之后,对于无厘头的另一种诠释,他不再是一个人承担整部电影的无厘头风格的表现,而是将这样的风格融入在故事情节中,用更多的人和更多的细节来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