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探究式教学模式正逐渐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计探究式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确定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进行提供明确的指导。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引导学生从被动的知识获取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构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需要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容易引发学生兴趣的数学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如周围的几何图形、实际测量等。

通过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取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或案例,帮助学生进一步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灵活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常见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包括问题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进行数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从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1. 设计引导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让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

通过引导性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欲望。

2. 提供探究性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究的环境。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教室内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工具和材料,如计算器、几何模型、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亲自进行探究和实验。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学习材料、示范问题的解决过程,以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探究活动的难易程度,确保学生的学习进程。

4. 提供反思和分享机会: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注重学生的结果,而且强调学习的过程。

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及时给予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并提供反思和分享的机会。

可以通过讨论、汇报、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同进步。

5. 教师充分呼应和指导: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呼应学生,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

教师要通过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就,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发现学生的不足和错误,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6. 知识的整合与应用:在探究活动后,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对所得到的知识进行整合与应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一、概念学习为基础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概念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概念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发现、实践和思考,逐渐形成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和理解。

在实施策略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在教学开始阶段,老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等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在教学《数轴上的数》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数轴?为什么要使用数轴?2.提供多种探索材料和情境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探索材料和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数学规律和概念。

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可以提供不同尺寸的长方形纸片,让学生自己折叠、拼接,通过实践来发现面积的概念。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

在学生完成一系列与数轴有关的活动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数轴上数的特点和数轴的作用。

4.建立概念框架和知识网络在概念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概念框架和知识网络。

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框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数学概念。

在学习小数的概念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认识到小数是介于两个整数之间的数,然后再引入小数的几种表示方式。

二、问题导向的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问题导向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实施策略:1.提供开放性问题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去解决。

在教学《数与式》时,可以提出问题:有3个数相加等于10,这三个数是多少?2.鼓励学生讨论和合作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帮助他们相互交流和学习。

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的时间,让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并互相提出问题和建议。

3.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帮助他们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探究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

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下面,我们将从课前准备、授课过程、课后总结等方面,介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课前准备1.了解教材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需要老师在授课前详细了解课本内容,了解本节课主题和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以及掌握教学难点和重点。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环节针对本节课程内容,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和环节,包括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材解读、探究问题设计等。

3.课前调查老师可以在授课前进行问卷调查或是小组讨论,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习惯,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二、授课过程1.激发学生兴趣探究式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2.提出启发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帮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3.合理利用教具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具的使用是很重要的,教具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利用适当的教具,如数学模型、贝尔曲线、寻路逻辑、逻辑游戏等,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和学习体验,提升教学效果。

4.分组学习分组学习是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探究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在安排分组学习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角色分配分组,创造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学环境。

5.回归课程主题在探究式教学中,问题解决的过程是重要的,但回归到主题更为重要。

在课程结束前,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应用到解决主题问题中。

通过此过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课程内容,明确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小学数学的教学一直都是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传统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难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兴趣。

而探究式教学模式则是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应该是怎样的呢?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比较单一,偏重于讲解和灌输,而探究式教学模式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动者、以问题为主线、以实验为手段、以启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因此,要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我们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尝试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二、巧妙设计探究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探究活动。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巧妙设计探究活动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供问题解决的信息,让学生自己发掘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灵活运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我们应该灵活运用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字面意思,通过合理巧妙的设计,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得最大的效益。

四、积极创造教学氛围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参与,需要学生积极思考。

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老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知识的乐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五、注重学生的反思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是思考者和实践者,学生在探究活动之后,应该及时进行反思。

老师可以通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并不断探索改进的方向。

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才能让探究式教学模式真正落地。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巧妙设计探究活动、灵活运用教材、积极创造教学氛围、注重学生的反思和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方式进行的数学教学方法。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下面是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在引入新知识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平行线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窗户、桌椅等物体,引发他们对平行线的好奇心。

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接触的、真实的情境,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二、提出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问题的提出者。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问题的提出要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和动力。

在学习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提问:“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为3、4、5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等。

三、组织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探究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做好组织与指导的工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并且发挥自己的优势。

四、使用教具和实物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教具和实物来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和实验。

在学习分数的概念时,可以使用分数板、面积模型等教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通过使用教具和实物,能够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五、引导总结归纳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从实践经验中总结规律和定理。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六、展示交流分享学生完成探究后,可以进行展示、交流和分享。

学生可以把他们的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通过展示交流,学生不仅能够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够从其他同学的分享中获取新的思路和启发。

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第一篇: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节教学策略一、新授课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二、练习课教学策略:1、情境引入,回顾再现2、分层练习,强化提高3、自主检测,评价完善4、归纳小结,课外延伸三、复习课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2.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3.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4.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第二篇: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环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经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我探索出了“自主探究”四环节教学法,主要分四步进行教学,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反思过程,激励评价。

具体如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情境:这一步骤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

情境可以是直观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是有价值的。

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和活动情境等几种类型。

生成问题: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第二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些数学问题是由学生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然后提出的;有些数学问题是随着情境的出现而直接提出的。

有的问题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而有的问题只是一节课若干问题中的第一个,并且不是最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可以建立这样的“环节模式”培养学生能力:观察主题图——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小组合作,寻找方法——班组交流,优化方法——反思提升,构建模型1、独立思考,形成思路学生根据教学情境或预习情况自主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小组合作做好理论储备,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探究等方式来发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下面是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的一些策略:一、设立情境引发学生兴趣1. 选取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经验相关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将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猜想。

二、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1. 设计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探究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合作学习促进交流合作1.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和讨论答案。

2.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实现知识的交流和碰撞。

四、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和资源1. 提供学生需要的工具和资源,如计算器、尺子、试管等,帮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2. 提供参考资料和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查找相关信息。

五、引导总结和归纳提高思维能力1. 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探究的结果,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2. 鼓励学生从探究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1.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学习笔记、小组合作评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2.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探究活动教师不要代替。

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探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是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接触的基础性学科,有效的数学学习对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及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采用灌输式教学手段,将数学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这种不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教学模式对于抽象思维发展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讲,其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有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決问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应用,并有效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有利影响,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创新多种探究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创设趣味性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数学知识有其独特的逻辑和抽象性,由于心理年龄特点,学生在还未挖掘到数学学科之美时对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是没有兴趣可言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抓住数学学科独特的魅力,运用多种方式创设趣味性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中蕴涵的无限趣味,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探究中提升自我能力。

比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由于之前学习了《元、角、分》知识,因此结合所学知识我在课堂上创设了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教师扮演超市收银员,对商店中的物品进行明码标价,比如铅笔1元,笔记本9元5角、铅笔盒5元、毛绒玩具29元、高达玩具59元、牛奶39元一箱等,将学生能想到的“商品”全部罗列出来。

学生分组角色扮演。

在购物过程中,学生挑选完成结账时,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算一算需要找零多少,也可以故意找错测试学生能否察觉,在有趣的情境中不断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提出疑问,启发思考
在探究式教学法中,启发学生思考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课堂疑问,利用恰当的课堂疑问,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年、月、日》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在教学时会不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

比如,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今年几岁了?”学生纷纷开始回答,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我继续问学生:“那大家每年都会过生日吗?”学生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然后我接着说:“既然同学们每年都会过生日,那大家一共过了几个生日了?”学生想了一下,都说出了和自己年龄相等的数字,接着,我说:“大家说得都很正确,老师也认识一个小朋友,他今年十二岁了,他也是每个生日都要过的,可是到现在为止,他一共只过了三个生日,大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听完之后,马上陷入到思考当中,于是,我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最终,学生通过自主的思考对这一节的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

可见,在探究式教学中,启发思考是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前提。

三、积极组织实践性探究,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实践是检验學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在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数学学习实践活动增强教学的综合实践性,同时锻炼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在实践探究中增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动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六年级复习“统计”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各类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并布置相关的统计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在作业的实践过程中,有的学生统计了家里父母长辈的兴趣爱好,有的学生统计了班里学生爱看的课外书目,有的学生以邻居街坊的用电量为主题做了相关调查统计。

在统计图的选择方面,学生也根据自己喜好做了不同的选择。

在实践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有了相应的了解。

总之,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探究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将教师主导以及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出来,一同创设出合适的情境,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实践探究活动、交流探究、总结结果。

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实际情况,调动学生们探究数学的积极性,带领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当中迈入探究式学习的路径中,提高学生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