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在华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药企发展的启示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三、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分 析
三、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分析
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国外,许多国家都制 定了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专项政策,鼓励创新和研发投入。而在中国,政府也出 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这 些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发展,但仍存在支持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支持力度,并建 立完善的政策落实机制。
二、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分析
二、生物医药产业关键技术分析
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技术包括基因技术、蛋白技术、细胞技术等。基因技术 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手段,蛋白技术和细胞技术则成为药物研发的重 要支撑。当前,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技术门 槛高、研发投入大、审批流程长等。
内容摘要
2、市场趋势: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紧密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 研发方向。例如,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增加,抗肿瘤、抗衰老、神经科学 等领域的创新药物层出不穷。
内容摘要
3、关键技术: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基因编辑、细胞疗法、AI辅助药物研发等 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产业创新升级提供了强 大的技术支持。
四、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景预测
然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高成本、高风险、审批流 程长等。此外,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竞争对手也将不断涌现,加剧市场竞 争。因此,生物医药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
五、结论与启示
五、结论与启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均呈现出快速 发展趋势,但国内外企业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技术包括基 因技术、蛋白技术、细胞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明显,但面临着不少挑战; 政府政策在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政策 环境以加大支持力度。
印度医药产业国际化经验对中国制药企业的启示

R a n b a x y是 印度 最 大的制 药企业 ,也是 世界 百强制
药企业 之一 。企业 的定位是 以科研 为基础 的跨 国公 司。 该 企业 主要生产 通用制 剂药 、品牌制 剂药 和原 料药 。产
D r . R e d d y ’ S 是 印度第 二大 的制 药企业 。产 品销往全 世界 6 0 余 个 国家 ,包括各类 制剂 、原 料药 、生 物制剂 。
在美 国和 印度 国 内设有新 药研发 中心 ,开发 的治 疗糖尿
品销往 全世界 7 0多个 国家 ,在世界各地共有 7 家生产企
业 ,主要的海外市场在美 国 、英 国、德 国 、中国和巴西 ,
病 的新分子转让给诺华诺德进行临床实验 。
生产原料药领域 : 肠 胃道疾病 、 心血管疾病 、 抗炎症 、
在 全世界共有 8 0 0 0 多名员工 ,其 中有 1 5 % 的外籍员工 。
R a n b a x y海外 市 场 占销 售 额 的 7 2 %。R a n b a x y拥有 极 为 广 阔的海 外市场 ,在 中国,马来西亚 ,印度 ,尼 日利亚 和美 国拥有合 资企业 , 在美国 、 英国 、 南非 、 荷兰 、 波兰 、
・
医 药 论 坛
・
印度医药产业 国际化 经验 对 中国制药企业 的启示
钱 惠 良
( 上海 医药 ( 集 团 )有限公 司 上海
中图分类 号 : F 2 7 9 . 2 ; F 4 0 6 文献标识码 : C
2 0 0 0 2 0)
文章编号 :1 0 0 6 . 1 5 3 3 ( 2 0 1 3 ) 1 3 . 0 0 3 5 . 0 4
国内外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对于未来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要加大核心技术 的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二是要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三是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加强企业间合作, 推动产业发展。
总之,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核心技术、 政策环境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取得突破和进步,将有助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持 续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3、推动产学研合作:我国应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加速科技 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
4、培养高素质人才: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我国应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同时,要建 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
4.竞争格局
中国生物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日益明朗,国内企业间的竞争加剧。然而,随着 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国产药品在市场上逐渐取得优势。 例如,在某些治疗领域,国产创新药物已经具备与进口药物相媲美的疗效和安 全性,但价格更为亲民,更受市场青睐。
5.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国内新药研 发实力的提升,将有更多国产创新药物进入市场,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另 一方面,国家医保局表示将进一步扩大集采范围,推动各省开展省级或参加省 际联盟耗材集采。这一政策将有利于降低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同时也将进一 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一、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 状
近年来,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从市场规模来看,全 球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速。在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也已经成为“十三五”规划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加 大投入力度,推动产业发展。
我国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现状及其启示

我国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现状及其启示深入研究我国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外资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并对此提出相关的建议对策。
标签: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现状;建议对策1引言医药行业的三个基本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医药产业属于新兴行业,面临着诸如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医药产业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我国大量引入了外资。
我国庞大的药品消费市场对外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大量外资进入了我国医药产业。
外资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但是我们也必须客观地考察外资对我国医药产业的作用和影响。
2我国医药产业利用外资现状2.1外资的作用和影响在当代世界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类国际资本频繁流动,其中FDI(国外直接投资)是最主要的外资流动方式。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生产和技术转移有一定的规律,其经营环境变化并非孤立的,其与组织结构的变迁互为因果并且还互相促进。
跨国公司通过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和跨国并购,逐步建立起一体化的生产和研发体系,以更雄厚的实力参与全球贸易,技术创新等活动。
发达国家为了输出资本或占领市场,掠夺原料等目的,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大量投资。
而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不足,经济发展缓慢,为了摆脱这一局面,纷纷以各种条件吸引外资。
因为吸引外资不仅仅可以解决本国缺乏经济实力的问题,还可以加快本国的技术方面的进步,促进本国发展。
除此之外,外资还可以推动本国在国际贸易,人民就业等方面的成长。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且由于技术转让和技术外溢效应带动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促进了产业升级。
然而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外资在带来利益和发展的同时,还有可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跨国公司在华成功的经营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启示

人主义一 集体主义特征; 男性化一 女性化文化理念和对不确定
性的容忍度。 但这种分化在高速发展的中国越来越不明显, 外 跨 国公 司在 华 经营 的五 点成 功要 素 :
国企业越来越难 以对中国年轻人的价值观和民俗文化的变 总部对 中国市场做好长期投资的打算。 跨国公司能否 开花、 成功, 关键要看公司总部是否能够对公司 化进行中国文化层面上的界定。 另外一位荷兰大师弗恩斯 ・ 特 在中国生根、 在 中国的经营给予长期支持 这是跨 国公司在中国经营成功 朗皮纳斯提出的文化七大纬度也不能10 o%地准确反映中国 日 南韩公司三星, 德国公司西门子, 民族当前的风尚和性格。 以市场化为主体的高速变化的社会 的第一要素。 本公司佳能, 通用电器 、 可口可乐、 摩托罗拉、 M等大型公 I B 中的混合价值和文化体系, 让任何跨 国公司很难定位中国人 美国公司惠普、
本土化战略, 以主要地 区文化为主 的区域性战略和 以挑选
9 %的汉族外, 6 还有5 个少数民族,0 0 5 10 多种方言, 地区差异 国际化人才为基础的全球化经营战略。 具体来讲, 外国公司
很大。 仅仅在东部沿海的l个省份就集 中了中国最主要 的消 在进入 中国之前, 5 必须要在 国际化管理理念方 面在两种方
比较 : 德国人关注单一的事情 , 而中国人喜欢同时处理很多 排总在变化,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德国人崇尚工程师的头脑
境包括企业 的性质、 合作伙伴的特征、 企业 的战略使命 、 组 事; 德国人的计划一旦制订后, 势必要去实施, 而中国人的安
需求和习性 , 竞争者的优势、 劣势和战略布局, 劳动力市场 和细腻的系统思维方式, 而中国人擅长艺术的直觉和灵活的 德国人认为权力是至高无上的, 而中国人则喜欢绕 的特点 、 质量和政策 以及供应商的需求、 能力和信誉 。 综台 应变能力; 外部环境则包括 国内外科 技发展的速度和特征, 所在国社 弯子靠“ 关系” 说话,等等。 会文化特点和历史遗产, 经济发展的速度 、 特点和持 续性,
探讨药品创新和支付创新国际经验和我国启示

探讨药品创新和支付创新国际经验和我国启示药品创新和支付创新是现代医疗健康领域中的两个关键方面。
药品创新可以提高医疗效果,缓解疾病负担,而支付创新可以简化支付流程,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本文将探讨国际经验对于药品创新和支付创新的启示,以及如何在我国的医疗健康领域中应用这些经验。
1.投入研发:许多发达国家在药品创新上投入巨大的研发资金,并建立专门的研发机构。
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加大对药品创新的研发投入,建设更多的研发机构,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
2.产学研合作:一些国家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企业、学术机构和政府的合作,共同推动药品创新。
我国可以鼓励药企与高校、研究院所之间的合作,提高研发成果的转化率。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知识产权是促进药品创新的重要手段。
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药品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吸引更多的创新型药企投入研发。
1.电子支付:电子支付是提高支付效率和便利性的重要手段。
许多国家已广泛应用电子支付于医疗健康领域,如通过移动支付、电子健康卡等方式进行支付。
我国可以加强与支付机构的合作,推广移动支付和其他电子支付方式,提高支付效率和便利度。
2.医保支付:一些国家已经进行了医保支付的,实行按病种付费、按疾病阶段付费等模式。
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在医保支付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推动支付方式从费用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
3.引入第三方支付服务:一些国家利用第三方支付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提供支付服务。
我国可以引入更多第三方支付服务,为医疗服务提供方和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支付方式,减少支付环节的繁琐和费用。
药品创新和支付创新是医疗健康领域中非常重要的领域。
国际经验对于我国在药品创新和支付创新方面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在药品创新方面,我国可以加强研发投入,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在支付创新方面,我国可以推广电子支付,进行医保支付,引入第三方支付服务。
医药行业的最佳实践成功企业的经验教训和成功策略

医药行业的最佳实践成功企业的经验教训和成功策略医药行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领域。
在这个行业中,能够成功的企业往往具备一定的经验教训和成功策略。
本文将探讨医药行业的最佳实践,以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和成功策略。
一、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在医药行业,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位是成功的关键。
企业需要对市场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包括潜在的竞争对手、市场规模和需求等信息。
通过市场调研,企业能够抓住市场机会,明确自己的产品定位,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
二、投资研发和创新医药行业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
成功企业往往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进行研发,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投资研发和创新是医药行业的成功策略之一。
三、建立强大的销售渠道和分销网络建立强大的销售渠道和分销网络是医药企业实现成功的重要因素。
成功企业在销售方面重视市场推广和渠道开发,建立了广泛而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分销网络。
通过与各级代理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成功企业能够将产品迅速推向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质量控制和合规管理在医药行业,质量控制和合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成功企业注重产品质量和合规管理,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合规管理制度。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合规管理,企业能够确保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并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五、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声誉在医药行业中,品牌形象和声誉是成功企业的重要资产。
成功企业注重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声誉,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品牌形象和声誉的建立有助于企业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团队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和团队建设对于医药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成功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建立了一支专业化、高效率的团队。
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团队建设,企业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七、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医药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参与公益事业,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美国GMP对我国GMP的启示

3、美国cGMP发展动态对我国实施GMP的启示3.1提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是持续过程。
尤其对具有保障人民用药安全责任的医药行业来说,风险管理应从药品研发开始贯穿于药品生产、销售周期。
风险管理的精髓就在于通过前瞻性风险评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药品质量风险,从而更好地保护患者。
在未来,加强和提高我国药品行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势在必行。
这一点在我国新修订的2010年版GMP中有了很好体现,引人了风险管理。
因此,我国药品企业要逐步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修订内部质量文件,特别是变更控制、偏差控制等主体文件;培养专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在审视变更、偏差、验证、工程设计具体问题时,要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消除和降低风险;要做好质量、设计和风险管理的融合,在改扩建厂房、生产线时,要避免设计缺陷对质量产生的影响。
3.2立足全面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的核心目标是始终如一地生产安全、有效的产品,仅凭良好愿望不能确保良好的产品。
一个全面的质量体系通过将有效机制整合到日常生产操作决定中,可促进流程一致性。
我国GMP的实施,应立足于统一、完整的现代质量体系,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当与制造过程、产品特点相结合,并且使用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时,现代质量系统能够处理各种设施、设备和生产工艺的变更,拥有完善质量系统和恰当生产工艺的制药企业就能够进行多种类型的技术改进;而且,一个有效的能够降低生产风险的质量系统,可以减少监管机构每次检查的时间和检查频率。
具体而言,我国药品企业可遵循以下7项原则建立一套自身的全面质量系统模式:第一,基于科学方法;第二,基于对产品使用目的理解的决策;第三,对潜在工艺薄弱环节进行正确的识别和控制;第四,对偏差和调查系统及时反馈和有效整改;第五,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合理降低风险;第六,构建对产品质量全面分析的系统;第七,建立管理哲学和财务支持。
3.3科学性与创新性并重鉴于药品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各国药品监管机构都对药品的生产环节制定了颇为严格的标准,其中最严格、最全面的法规当属各国的药品GMP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跨国药企在华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药企发展的启示姓名:戴婷婷学号: 201013030054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年级班级: 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1班指导教师:吴耀友年月日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了解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同意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通过影印、缩印、扫描等方式进行保存、摘编或汇编;同意本论文被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查阅。
本毕业论文内容不涉及国家机密。
论文题目:跨国药企在华经营的状况对我国药企的启示作者单位:经济与管理学院作者签名:(学号:201013030054)年月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1)一、我国市场上主要的跨国药企及发展现状 (2)(一)跨国药企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背景 (2)(二)跨国药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二、跨国药企在华发展的成功经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行以品牌为核心的运营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7)(三)注重自主研发 (7)(四)注重药品的生产质量 (8)(五)提供优质的服务 (9)(六)实行本土化经营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我国药企发展存在的问题 (10)(一)前期市场调研不到位 (10)(二)忽视知识产权申请 (10)(三)研发能力不足 (11)(四)药品质量低劣 (11)(五)品牌战略落后 (11)四、跨国药企在我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药企发展的启示 (11)(一)做好前期市场调研 (12)(二)重视知识产权申请 (12)(三)提高研发能力 (12)(四)提高药品生产质量 (13)(五)深度开发主题产品形成自有品牌 (13)参考文献 (15)致谢 (16)跨国药企在华经营的状况对我国药企的启示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资本与技术雄厚的跨国药企覆盖全球。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以来,中国药企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缺乏自主创新,低端药品仿制严重,管理体制不健全等日益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药企的健康发展,在分析跨国药企在华经营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市场调研,自主创新,管理模式,品牌管理等方面对我国医药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以使我国药企健康理性发展。
关键词:跨国药企;成功经验;在华经营The Inspiration for Our Country'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from Multi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Operating Situation inChinaAbstract:With the tid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ulti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which have deep pockets and developed have been worldwide. Since the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orm in 1990s, China’s drug fi rms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however, during development some problems gradually arise so as to seriously influenc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drug firms in China, for example, Chinese drug firms is lack of innovation, low-end generic drugs is serious and the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perfect.in the analysis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multi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operating in China on the basis from market research, innov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made he management mode, publicity and other proposals to mak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rationality.Keywords:Multi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Successful experience;Operating in China前言跨国药企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对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完善中国专利法规的建设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自1979年诺华公司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药企以来,罗氏、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医药巨头纷纷涌入中国并利用当时中国医药行业相对其薄弱的资本与技术优势迅速占领中国市场获得巨额收益,成为了压在中国本土药企头顶上的一座大山。
中国本土药企通过和跨国药企不断竞争与合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日愈激烈,我国医药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日益显现出来,这不仅成为全球医药行业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问题,而且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地位,也成为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的焦点。
我国正处于由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本土药企的自主研发水平与盈利情况直接影响我国医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让我国药企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至关重要。
跨国药企在华经营的成功,可以给我们提供不少借鉴之处。
一、我国市场上主要的跨国药企及发展现状(一)跨国药企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药企与国外的医药巨头相比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医药行业的发展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但现实情况是受储蓄与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我国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到医药行业的建设之中,而中国广阔的市场与数量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对跨国药企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此外,中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外商投资优惠措施,使跨国药企在华享受超国民优惠待遇,特别是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规定外商投资仅需缴纳10%--15%的所得税,比同时期欧美发达国家的税率低了一倍多,这成为了跨国药企在中国投资的热潮开端。
(二)跨国药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1.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市场复苏,少数具有开拓精神的跨国药企来到中国:诺华于1979年进驻中国市场,日本大冢公司于1980年在中国成立第一家医药合资公司,紧接着罗氏制药于1984年重返大陆市场,强生于1985年在西安设立了第一分公司西安杨森。
这一时期主要是利用我国药企的低价优势,采取技术授权的方法,在中国设厂和分公司,规模有限。
1990年到2008年之间,是跨国药企在华的淘金期,更多的跨国药企进入中国市场,这一时期跨国药企通过加大研发力度、设立独资公司、并购本土药企等方式进行新一轮的产业整合。
2009年至今,中国进行医改,跨国药企将会失去超国民优惠待遇,但其在华销售额不断增加,研发力度不断增强。
这一时期我国药企在原料生产方面占据优势,而跨国药企转为以研发为主,双方竞争激烈。
2.跨国药企在华的现状(1)销售额不断增加图1 医药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随着中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跨国药企在华销售额不断增加,如图1所示:2003年跨国药企主营业务收入为576.69亿元,2011年已增长到3551.79亿元,年增长率高达两位数。
此外,根据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以下简称IMS)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到2013年第二季度之间,跨国药企在中国医院销售增长率最高达34%,其中,中国医院市场销售额分别由辉瑞、阿斯利康、赛诺菲、拜耳四大跨国药企蝉联前四位宝座,并且销售额100强也不乏跨国药企。
(2)经营模式以研发型为主跨国药企早期在中国发展重心是生产制造。
根据图2显示,跨国药企在华投资的医药制造企业的数量2003年为701家,到2008是已增加到1444家,五年间数量增加了一倍。
图2 医药制造业外商投资工业企业数量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图3 RDPAC成员公司在华研发中心数量数据来源: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官网但是现在跨国药企受中国本土药企崛起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将经营模式转变为研发为主,生产为辅。
根据图2,跨国药企在华投资医药制造企业的数量在2009年不变,从2010年开始下降,特别是2011年锐减到905家,其对生产制造的投资大幅下降。
而根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以下简称RDPAC)统计显示,RDPAC38家成员公司中已有17家在华设立了研发中心,数量已达22个,这一数字比十年前增长了10倍。
数据显示,在2000年以前,RDPAC成员在华建立的研发中心只有2个,2001到2005年间设立的有4个,而2001年至今,新设立了多达24个研发中心,呈现出几何级增长的态势。
此外,在2013年以后,几乎所有的跨国药企都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
(3)跨界经营现在跨国药企的跨界经营已成为一种热潮,从表1中可知,葛兰素史克涉足保健品,强生经营婴儿系列和化妆品行业,曼秀雷敦进入化妆品领域。
相比于传统医药行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且消费人群比例小的特点,保健品、药妆、婴幼儿产品有着消费人群广泛、投资少、收益高的优点,根据中投分析报告显示,药妆行业的年增长率高达10%-15%,而奶粉行业的产值达300亿元以上,跨界经营已成为跨国药企新的利润增长点。
表 1 部分跨国药企跨界经营产品数据来源:根据各个公司官网整理(4)在华贿赂成风自从2013年3月份葛兰素史克被曝在华行贿以来,阿康利斯、强生、辉瑞和罗氏等跨国药企又相继传出类似丑闻,使得跨国药企的企业形象在公众的心目中直线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