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属各单位承担双百项目名单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合集下载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省属科研机构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3]28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省属科研机构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3]28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省属科研机构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省属科研机构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闽政〔2013〕28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推进省属科研机构改革创新,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营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省属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提出如下意见:一、扩大科研机构管理自主权(一)全面实行省属科研机构聘任制改革,将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系列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权下放给省属科研机构,实行评聘合一。

省属科研机构在科技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基本任职条件的基础上,自主设定聘任条件,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自主聘任科技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并发放聘任证书。

省属科研机构科技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方案报省人事、各系列相应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

省属科研机构应遵循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任职条件分类考评,省人事、各系列相应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

责任单位:省公务员局、科技厅、农业厅、教育厅,省属科研机构主管部门(二)按照国家、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和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根据专业及岗位特点,省属科研机构及其主管部门自行组织公开招聘科研、实验室技术性岗位人员和科辅人员。

省属科研机构根据专项科研或技术服务需要,自主招聘编制外部分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科辅人员,所需经费可从科研、技术服务项目经费中按有关规定列支。

责任单位:省公务员局、编办、财政厅,省属科研机构主管部门(三)省属科研机构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遵循科研规律与新时期的研究方向,合理设置行政、科研和辅助内设机构。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2018年省级科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2018年省级科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文件
闽科成〔2018〕18号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2018年省级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产学研合作
示范基地名单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2018年省级科技
成果产业化基地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的通知》(闽科成〔2018〕11号),经评估和研究,确定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为2018年省级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确定福建省
计量科学研究院等20家单位为2018年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名单见附件)。

- 1 -
希望各省级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不断探索和创新产学研合作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模式和路径,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附件:2018年省级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名单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2018年12月10日(此件主动公开)
- 2 -
附件
2018年省级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
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名单
- 3 -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2018年12月13日印发- 4 -。

《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管理办法》

《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管理办法》

闽科计〔2009〕14号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管理办法(试行)》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推进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与发展,规范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管理,现将《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四月八日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决定》(闽委发〔2006〕21号),进一步推进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以下简称科研院所)改革与发展,不断增强其科技创新能力和公益服务能力,根据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委编办、省人事厅《关于加大对公益类科研机构稳定支持若干意见》(闽科政〔2008〕39号)精神,设立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经费专项(以下简称基本科研专项)。

为规范基本科研专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本科研专项主要用于支持科研院所开展符合职能定位,代表学科发展方向,体现前瞻布局自主选题研究工作。

具体包括:(一)学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能提升科研院所持续发展能力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

(二)瞄准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学术思想新颖、交叉领域学科新生长点创新性研究。

(三)围绕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有重要应用前景或重大公益意义,有望取得较大突破或发现技术研究。

第三条基本科研专项管理和使用原则(一)自主选题,自主管理。

基本科研专项使用依托科研院所已有科研条件、设施和环境,由科研院所自行选题,自主管理。

重点支持有助于科研院所发展优势学科、有利于培育优秀科研人才和团队科研项目。

(二)稳定支持,重在持续。

基本科研专项稳定支持科研院所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科研活动,突出学科优势,持续培育,提升科研院所科研能力。

(三)定期评估,滚动调整。

规范并加强对基本科研专项使用绩效评估,并强化评估结果运用。

11要求组建科研联合攻关队伍确定...

11要求组建科研联合攻关队伍确定...

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效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科院是全省唯一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主要职能是:围绕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展农业良种繁育及其配套先进种植、养殖技术研发,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提升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福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长期以来,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国、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总体部署和福建省委“四重三农”的要求,立足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以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为主线,重点实施了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科技人员业绩管理、区域引种圃建设、科技下乡“双百”行动和农村实用技术的远程培训等工作,着力提高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提高科技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提高科技对提升农业产业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提升科技服务“三农”的实效,从而推动我省农业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着力科技创新,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我院共有16个研究机构:水稻、果树、茶叶、甘蔗、畜牧兽医、植物保护、作物、农业工程、生物技术、土壤肥料、农业生态、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农业生物资源、食用菌等14个研究所和中心实验室、科技干部培训中心。

现有在职职工111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33人(正高级119人、副高级214人)、中级科技人员352人。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专家6人,省级专家1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9人;共有博士(生)106人、硕士(生)363人。

谢华安研究员获第三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及省首届“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并于2007年光荣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波、程由铨、张艳璇研究员获得了“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荣誉称号。

正是在这些高水平专家的带领下,我院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

番茄环纹斑点病毒核衣壳蛋白N_的RT-LAMP_检测方法的建立

番茄环纹斑点病毒核衣壳蛋白N_的RT-LAMP_检测方法的建立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3ꎬ55(11):176~180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3.11.026收稿日期:2023-05-28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23J06040ꎬ2022R1024006)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项目(CXTD2021004-3ꎬXTCXGC2021011ꎬXTCXGC2021017)作者简介:罗海燕(1998 )ꎬ女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植物病理学ꎮE-mail:2679408148@qq.com通信作者:陈勇(1983 )ꎬ男ꎬ博士ꎬ副研究员ꎬ主要从事媒介昆虫与植物病毒互作研究ꎮE-mail:cheny0903@163.com郑雪(1980 )ꎬ女ꎬ博士ꎬ副研究员ꎬ主要从事媒介昆虫与植物病毒互作研究ꎮE-mail:Zhengxue05@163.com番茄环纹斑点病毒核衣壳蛋白N的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罗海燕1ꎬ李恒1ꎬ陆承聪1ꎬ魏辉1ꎬ郑雪2ꎬ陈勇1(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福州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试验站ꎬ福建福州㊀350013ꎻ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ꎬ云南昆明㊀650205)㊀㊀摘要: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zonatespotvirusꎬTZSV)属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ꎬ严重影响番茄㊁辣椒等作物的产量及经济价值ꎮ本研究根据TZSV的核衣壳蛋白N的基因序列设计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transcriptionloop ̄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ꎬRT-LAMP)反应引物ꎬ建立了TZSV的RT-LAMP检测方法ꎮ结果显示ꎬ该方法能够特异扩增TZSVꎬ与侵染辣椒的番茄斑萎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不发生反应ꎻRNA最低检测限为0.01pg/μLꎬ灵敏度为普通逆转录PCR(RT-PCR)的10倍ꎻ田间样品检测应用结果表明ꎬRT-LAMP扩增和可视化检测结果与RT-PCR一致ꎮ综上ꎬ本研究建立的RT-LAMP快速检测方法可有效应用于TZSV的田间检测ꎮ关键词:番茄环纹斑点病毒ꎻ核衣壳蛋白Nꎻ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ꎻ检测中图分类号:S432.4+1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3)11-0176-05EstablishmentofaReverseTranscriptionLoop ̄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RT ̄LAMP)MethodforDetectingNucleocapsidProteinNofTomatoZonateSpotVirusLuoHaiyan1ꎬLiHeng1ꎬLuChengcong1ꎬWeiHui1ꎬZhengXue2ꎬChenYong1(1.InstituteofPlantProtectionꎬ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StateKeyLaboratoryforEcologicalPestControlofFujianandTaiwanCrops/FuzhouScientificObservingandExperimentalStationofCropPestsꎬMinistryofAgricultureandRuralAffairsꎬFuzhou350013ꎬChinaꎻ2.InstituteofBiotechnologyandGermplasmResourcesꎬYunn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ꎬKunming650205ꎬChina)Abstract㊀Tomatozonatespotvirus(TZSV)isaphytopathogenofthegenusOrthotospovirusꎬwhichcau ̄sessevereeconomicvalueandyieldlossoftomatoꎬpepperandothercrops.Inthisstudyꎬthereversetran ̄scriptionloop ̄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RT ̄LAMP)primersweredesignedoriginallyusingthegenesequenceofthenucleocapsidproteinNofTZSVꎬandthenaspecificmethodwasestablishedforthedetectionofTZSVbyusingRT ̄LAMPmethod.TheresultsshowedthatthismethodcouldamplifyTZSVspecificallyꎬandcouldnotreactwithtomatospottedwiltvirusandtobaccomosaicvirus.ThelowestdetectionlimitofRNAwas0.01pg/μLꎬandthesensitivitywas10timesofthatofordinaryreversetranscriptionPCR(RT ̄PCR).TheRT ̄LAMPmethodwasappliedtodetectTZSVinfieldsamplesꎬandtheresultsofRT ̄LAMPamplificationandvisualinspectionwereconsistentwiththoseofRT ̄PCR.InconclusionꎬtheRT ̄LAMPrapiddetectionmethodestablishedinthisstudycouldbeeffectivelyappliedtothefielddetectionofTZSV.Keywords㊀TomatozonatespotvirusꎻNucleocapsidproteinNꎻReversetranscriptionloop ̄mediatediso ̄thermalamplification(RT ̄LAMP)ꎻDetection㊀㊀植物病毒病素有 植物癌症 之称ꎬ是导致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ꎬ全球每年因植物病毒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1]ꎮ在已报道的1484种植物病毒病害中ꎬ70%以上由媒介昆虫传播[2]ꎮ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zonatespotvirusꎬTZSV)属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ꎬ于2005年在我国云南省被首次发现并报道ꎬ自然状态下主要侵染番茄(So ̄lanumlycopersicum)㊁辣椒(Capsicumannuum)㊁烟草(Nicotianatabacum)和马铃薯(Solanumtuberos ̄um)等20多种作物及杂草[3-4]ꎬ主要由西花蓟马(Franiklinellaoccidentalis)㊁梳缺花蓟马(F.shcu ̄letzi)㊁棕榈蓟马(Thripspalmi)等蓟马类昆虫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ꎬ也可通过机械摩擦传播[4]ꎮ近年来ꎬ除云南外ꎬ在北京㊁贵州及广西的辣椒㊁番茄产区也检测到该病毒病发生ꎬ危害有蔓延至周边省份的趋势[5]ꎮ建立一种高效㊁特异㊁灵敏的检测方法对TZSV的预警及发病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ꎮ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versetran ̄scriptionloop ̄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ꎬRT-LAMP)是将环介导等温扩增与逆转录反应相结合直接检测RNA的方法ꎬ当被检RNA与反应混合物中的pH指示剂耦合时ꎬ可通过颜色变化获得检测结果[6]ꎮRT-LAMP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粮食㊁果树㊁蔬菜等农作物病毒病的检测[6-9]ꎮ李战彪等[9]建立了基于TZSVRNA聚合酶(RNA-dependentRNApolymeraseꎬRdRp)的RT-LAMP技术ꎮ但迄今国内外未见有利用该技术检测TZSV核衣壳蛋白N(nucleocapsidproteinN)的报道ꎮ本研究根据TZSV核衣壳蛋白N的基因序列设计RT-LAMP引物ꎬ建立快速高效㊁特异灵敏的TZSVRT ̄LAMP检测体系ꎬ以期为TZSV的鉴定及防控提供技术支持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1.1.1㊀供试病叶及病毒㊀感染TZSV㊁番茄斑萎病毒(TomatospottedwiltvirusꎬTSWV)和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mosaicvirusꎬTMV)的辣椒叶片均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提供ꎬ经RT-PCR检测确定病毒种类后ꎬ-80ħ保存备用ꎮ携带TZSV-N基因的质粒pTOPO-TZSV-N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安全实验室构建并保存ꎮ1.1.2㊀主要试剂㊀TransZolPlant多糖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㊁EasyScriptReverseTranscriptase反转录试剂盒㊁Trans2kPlusDNAMarker㊁dNTPs均购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ꎻBstDNA聚合酶㊁10ˑBstReactionBuffer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ꎻSYBRGreenⅠ和甜菜碱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ꎻBst聚合酶㊁Mg ̄SO4购自NewEnglandBiolabs(美国)ꎻ其他试剂均为常规分析纯试剂ꎮ1.1.3㊀主要仪器㊀Bio-radT100PCR仪㊁MINI-PRATEA电泳仪㊁BioRadSYSTEMGelDocXR+凝胶成像系统均购自美国Bio-rad公司ꎮ1.2㊀试验设计与方法1.2.1㊀引物设计㊀根据GenBank中TZSV-N基因序列(登录号:MG656995.1)ꎬ利用PrimerEx ̄plorerV4软件设计RT-LAMP扩增引物ꎬ其中F3和B3为外引物㊁FIP和BIP为内引物(表1)ꎬ由福州尚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ꎮ1.2.2㊀总RNA提取及cDNA合成㊀按照TransZolPlant试剂盒操作说明提取病叶总RNA(终浓度1μg/μL)ꎬ-80ħ保存备用ꎮ以RNA为模板ꎬ利用EasyScriptReverseTranscriptase试剂盒合成cDNAꎬ-20ħ保存备用ꎮ1.2.3㊀RT-LAMP和RT-PCR反应体系㊀25μLRT-LAMP反应体系:8U/μLBst2.0DNA聚合酶1μL㊁2.5mmol/LdNTPs4μL㊁25mmol/LMgSO44μL㊁10ˑBstDNABuffer2.5μL㊁20μmol/LBIP2μL㊁甜菜碱3.5μL㊁20μmol/LFIP2μL㊁10μmol/LB30.5μL㊁10μmol/LF30.5μL㊁cDNA模板2μLꎬ最后用ddH2O补至25μLꎮ反应条件:60ħ1hꎬ80ħ5minꎮ反应结束后ꎬ加入2.0μLSYBR771㊀第11期㊀㊀㊀㊀㊀㊀罗海燕ꎬ等:番茄环纹斑点病毒核衣壳蛋白N的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GreenⅠ核酸染料ꎬ观察颜色反应ꎻ或取5μL扩增产物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凝胶成像仪观察㊁拍照ꎮ㊀㊀表1㊀RT-LAMP及RT-PCR引物信息引物组引物引物序列(5ᶄ-3ᶄ)RT-LAMP-ⅠF3GGAAATATGAGTTTTGTGGTCATB3CTGGTACATTCAAACCGTATGFIPTCTGATGAAAGCTTCAGTCCTTTTA-TTGCTAGTAGTGCTGATGTBIPACCAGACTTATCAGCATGGCC-GGTAGTTCCATTGCCTTGACRT-LAMP-ⅡF3TGCTACAGATGAAACCACAAB3GCCAAAGGAAAGCAAACTGFIPTGGTACATTCAAACCGTATGCAG-AAACAAATGTATGTCAAGGCAATBIPAATTCATCAGCCATTAGACTGATGC-TGCTAATCCAGGAACGCTRT-LAMP-ⅢF3TGTCTAACGTCCGGAGTTB3TTGCATGCAGCAAACACTFIPGCCCTGGGTTTGGTCATCTG-TAACACAACAAAAGATTCACGABIPTTCAGCTTTGCCTCTTTCTATGAG-TTTCAGAATATTTATGCCAGTGTRT-PCRFAAAGATTCAAGAACTATTGGCTRTCTCAGTGAACTCCACGCTA㊀㊀25μLRT-PCR反应体系:10ˑBstReactionbuffer2.5μL㊁8U/μLBst2.0DNA聚合酶1μL㊁2.5mmol/LdNTPs4μL㊁10μmol/LTZSV-Ⅰ-F3及TZSV-Ⅰ-B3各0.5μL㊁cDNA模板2μL㊁ddH2O14.5μLꎮ反应程序:94ħ2minꎻ94ħ30sꎬ55ħ30sꎬ72ħ30sꎬ35个循环ꎻ72ħ2minꎮ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ꎮ1.2.4㊀特异性及灵敏度检测㊀分别以感染TZSV㊁TSWV㊁TMV的辣椒叶片总RAN为模版ꎬ利用建立的反应体系进行RT-LAMP扩增和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ꎬ与RT-PCR扩增结果对比ꎬ明确该方法的特异性ꎮ将感染TZSV的总RNA用RNase-freeH2O10倍梯度稀释(1.0ˑ10-1~1.0ˑ10-9)ꎬ以稀释后的RNA为模板ꎬ分别进行RT-LAMP和RT-PCR扩增ꎬ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ꎬ比较两者的灵敏度ꎮ1.3㊀RT-LAMP方法的应用秋冬季从云南省采集疑似感染TZSV的辣椒叶片ꎬ提取总RNAꎬ利用本试验建立的RT-LAMP和普通RT-PCR体系扩增ꎬ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ꎮRT-LAMP反应产物中加入2.0μLSYBRGreenⅠ核酸染料ꎬ阳性为绿色ꎬ阴性为橙色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RT-LAMP引物筛选以质粒pTOPO-TZSV-N为模板ꎬ进行RT-LAMP反应ꎬ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表明ꎬ引物组Ⅰ产生典型的LAMP梯状条带ꎬ扩增效果最好ꎬ其余两组无明显的梯状条带(图1A)ꎻ终止反应后向反应液中加入SYBRGreenⅠꎬ可见引物组Ⅰ变为绿色ꎬ其余两组为橙色(图1B)ꎮ因此ꎬ选择第Ⅰ组引物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ꎮM:DNA分子质量标准(DL2000)ꎻ1㊁2㊁3:RT-LAMP引物组Ⅰ㊁Ⅱ㊁Ⅲꎮ图1㊀RT-LAMP检测辣椒叶片TZSV的琼脂糖凝胶电泳(A)和染色反应(B)2.2㊀RT-LAMP的特异性检测以TZSV阳性样本为阳性对照ꎬ健康植物样本为阴性对照ꎬ对TMV和TSWV阳性样本进行RT-LAMP检测ꎮ结果显示ꎬ只有TZSV阳性样品出现梯状条带ꎬ其它病毒和健康植物样本中未产生梯状条带ꎬ与RT-PCR检测结果相同(图2)ꎬ说明建立的TZSVRT-LAMP检测方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ꎮ87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M:DNA分子质量标准(DL2000)ꎻTMV:TMV阳性样本ꎻTSWV:TSWV阳性样本ꎻTZSV:TZSV阳性样本ꎻCK:健康植物样本ꎮ图2㊀TZSV的RT-LAMP(A)和RT-PCR(B)特异性检测2.3㊀RT-LAMP的灵敏度检测将1μg/μL的TZSV总RNA进行10倍梯度稀释ꎬ以不同浓度RNA为模板分别进行RT-LAMP和RT-PCR扩增ꎮ结果显示ꎬRNA浓度被稀释至0.01pg/μL(10-8)时ꎬRT-LAMP方法仍能检测出TZSV(图3A)ꎬ而RT-PCR只能检测到RNA浓度稀释至0.1pg/μL(10-7)的样品(图3B)ꎬ表明RT-LAMP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是RT-PCR的10倍ꎮM:DNA分子质量标准(DL2000)ꎻCK:空白对照ꎻ10-1~10-9:梯度稀释总RNAꎮ图3㊀TZSV的RT-LAMP(A)和RT-PCR(B)灵敏度检测2.4㊀RT-LAMP技术的田间检测应用对采自云南省的疑似感染TZSV的辣椒叶片进行RT-LAMP和RT-PCR检测ꎮ结果显示ꎬ6份样品中利用RT-LAMP方法检测出4份TZSV阳性样品ꎬ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ꎮ向RT-LAMP反应产物中加入SYBRGreenⅠ核酸荧光染料ꎬ阳性样品迅速变为绿色ꎬ阴性样品为橙色ꎬ结果一致(图4)ꎮ综上ꎬ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检测法可用于田间辣椒TZSV快速检测ꎮM:DNAmarkerꎻ1~6:田间采集的辣椒叶片样品ꎻ7:阳性对照ꎻ8:阴性对照ꎮ图4㊀TZSV田间样品RT-PCR(A)㊁RT-LAMP(B)及可视化(C)检测3㊀讨论与结论关于TZSV的检测ꎬ目前已建立了血清学㊁电971㊀第11期㊀㊀㊀㊀㊀㊀罗海燕ꎬ等:番茄环纹斑点病毒核衣壳蛋白N的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镜观察㊁分子生物学等技术[5]ꎮ与血清学㊁电镜观察等手段相比ꎬRT-PCR和RT-q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灵敏度较高㊁特异性较强ꎬ是TZSV检测最常用的方法[10]ꎬ但在日常病害诊断中耗时长㊁操作繁琐且受限于高精度的实验仪器ꎮ本研究根据TZSV的核衣壳蛋白N基因设计引物ꎬ建立了TZSV的RT-LAMP检测技术ꎬ具有操作简便㊁特异性和灵敏度高㊁反应时间短㊁无需贵重仪器等优点ꎬ扩增产物既可凝胶电泳检测ꎬ也可依据颜色变化可视化判定ꎬ为生产及科研单位快速诊断TZSV提供了技术支持ꎮ特异性是检测RT-LAMP技术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11]ꎮTZSV是茄科作物上的重要病原菌ꎬ与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代表种TSWV同为云南地区蔬菜上的优势病毒ꎬ常交替或同时发生[12]ꎮ李战彪等[9]报道了基于TZSV-RdRp的RT-LAMP检测方法ꎬ但未明确其是否能特异性区分TZSV与TSWVꎮ本研究以TZSV-N为靶标基因设计筛选了其RT-LAMP特异性引物ꎬ有效扩增到TZSVꎬ未扩增到TSWVꎬ表现出较高的特异性ꎮ通常ꎬRT-LAMP检测的灵敏度要高于普通RT-PCRꎮ本研究建立的TZSVRT-LAMP方法RNA浓度检测下限为0.01pg/μLꎬ是RT-PCR灵敏度的10倍ꎬ也略高于基于TZSV-RdRp的RT-LAMP方法[9]ꎮ此外ꎬ由于TZSV侵染引起的病症存在低温隐症现象ꎬ给病害的诊断造成一定困难ꎮ本研究对秋冬季采自云南的6份辣椒叶片疑似病样进行鉴定ꎬ检测结果与RT-PCR一致ꎬ表明建立的RT-LAMP检测技术对隐症或病毒含量较低的样品也可有效检测ꎮ综上ꎬ本研究建立的TZSV-N基因的RT-LAMP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扩增TZSVꎬ灵敏度为RT-PCR的10倍ꎮ在RT-LAMP反应产物中加入SYBRGreenⅠ核酸荧光染料用肉眼观察即可判断样品是否感染TZSVꎬ该结论可为TZSV的鉴定及防控提供技术支持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NicaiseV.Cropimmunityagainstviruses:outcomesandfuturechallenges[J].FrontiersinPlantScienceꎬ2014ꎬ5:660. [2]㊀HeSꎬKrainerKMC.Pandemicsofpeopleandplants:whichisthegreaterthreattofoodsecurity?[J].MolecularPlantꎬ2020ꎬ13(7):933-934.[3]㊀DongJHꎬChengXFꎬYinYYꎬetal.Characterizationofto ̄matozonatespotvirusꎬanewtospovirusinChina[J].ArchivesofVirologyꎬ2008ꎬ153(5):855-864.[4]㊀ChenYꎬZhengXꎬWeiHꎬetal.Aplantvirusmediatesinter ̄specificcompetitionbetweenitsinsectvectorsinCapsicuuman ̄nuum[J].JournalofPestScienceꎬ2021ꎬ94(1):17-28. [5]㊀刘宇艳ꎬ张洁ꎬ陈勇ꎬ等.番茄环纹斑点病毒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ꎬ2021ꎬ53(8):138-142. [6]㊀赵雪君ꎬ邓永杰ꎬ魏周玲ꎬ等.蔬菜中黄瓜花叶病毒的RT ̄LAMP快速检测[J].园艺学报ꎬ2016ꎬ43(6):1203-1210. [7]㊀姜珊珊ꎬ冯佳ꎬ张眉ꎬ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农业科学ꎬ2018ꎬ51(7):1294-1302.[8]㊀王永江ꎬ周彦ꎬ李中安ꎬ等.柑橘衰退病毒RT-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农业科学ꎬ2013ꎬ46(3):517-524.[9]㊀李站彪ꎬ秦碧霞ꎬ蔡健和ꎬ等.番茄环纹斑点病毒RT ̄LAMP检测方法㊁引物组及其应用:ZL201310351007.3[P].2014-08-20.[10]徐弢ꎬ郑雪ꎬ张晓林ꎬ等.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ZS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山东农业科学ꎬ2017ꎬ49(7):139-144.[11]戴婷婷ꎬ陆辰晨ꎬ郑小波.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物检测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ꎬ2015ꎬ38(5):695-703.[12]郑雪ꎬ陈永对ꎬ吴阔ꎬ等.2014年云南番茄㊁辣椒上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与传毒蓟马的发生特点[J].南方农业学报ꎬ2015ꎬ46(3):428-432.08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建设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保证。

为提升院所的科技综合竞争能力,我院启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并制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第二条指导思想。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福建省中长期(2006─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福建省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科学技术大会(2006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大会(2006年)”,及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神为依据;以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和我院学科建设的需要为导向;以整合资源、凝练重点科研方向、凝聚优秀创新人才、优化资源配置为出发点;以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中心大楼为载体;以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为工作机制。

第三条基本原则。

在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和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依靠专家、择优遴选,激励创新、引领未来,跟踪发展、动态管理”的基本原则。

1、自主组合.根据院的统一规划及学科发展需要,由拟申报首席专家的人员召集、组建团队。

创新团队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学术队伍,不设行政级别。

2、开放流动。

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以本院科技人员为基础,鼓励跨所联合;面向国内外吸收人才,团队成员根据考核绩效,优胜劣汰,能进能出;团队整体根据绩效验收情况,确定下轮是否列入管理。

3、项目带动。

已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的人员优先进入团队,已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的团队优先入选院科技创新团队管理,院本级以研究计划项目资助形式推动团队建设。

4、政策激励。

创新团队优先配置科技资源、资金倾斜、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申请报奖.创新团队的成员与省和国家的各类人才培养计划衔接,优先推荐。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福建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结题验收的通知-闽卫科教函〔2020〕428号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福建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结题验收的通知-闽卫科教函〔2020〕428号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福建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结题验收的通知正文:----------------------------------------------------------------------------------------------------------------------------------------------------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福建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结题验收的通知闽卫科教函〔2020〕428号各设区市卫健委、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委直属各单位,福建医科大学、中医药大学、厦门医学院及其各附属医院,省中医药科学院,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加强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规范项目的结题验收,根据《福建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闽卫科教〔2019〕88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规定,现将项目结题验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验收类别项目验收采用会议验收和简易验收两种方式。

对于资助经费在10万元以上的项目,采用会议验收的方式,资助经费在10万元及以下的项目,原则上采取简易验收的方式。

项目验收按照“谁主持,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类管理。

(一)会议验收。

省属单位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医疗卫生单位承担的1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省卫健委牵头主持验收。

各设区市卫健委推荐的,且需采用会议验收的项目委托所在地设区市卫健委主持验收,所在地设区市卫健委对验收结论负责,必要时省卫健委可根据情况参加验收会议。

各地卫健委应于每次会议验收结束后15日内将辖区内的验收情况(附件)报省卫健委备案。

(二)简易验收。

委托项目承担单位验收,项目承担单位对验收结论负责。

项目承担单位应于每年6月底、12月底将本单位的验收情况(附件)报省卫健委备案。

省卫健委适时抽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可根据情况要求项目承担单位整改或撤销验收。

(三)B类项目原则上由出资单位按照规定自行组织验收,验收情况(附件)按要求报省卫健委备案。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度支持设区市农科院所建设专项项目的通知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度支持设区市农科院所建设专项项目的通知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度支持设区市农科院所建设专项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2.03.17•【字号】•【施行日期】2022.03.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度支持设区市农科院所建设专项项目的通知有关单位:根据《关于加强设区市农科院所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福建省设区市农科院所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现将2022年度支持设区市农科院所建设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发给你们,请按要求做好项目的申报、推荐等各项工作。

一、重点支持领域(一)茶科技项目:我省特色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茶树遗传改良研究,培育优质高产抗逆茶树新品种;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与高效栽培、绿色生态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研发;茶叶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与推广;茶叶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与利用;检验检测和数字化管养;生态茶园建设。

优先支持设区市农科院所与福建省茶科技研究院及其分中心合作实施的茶科技项目。

(二)海洋经济项目:我省特色优势水产品高质多抗新品种新品系的选育及规模化繁育技术研究;水产新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研发;水产品精深加工及副产物与废弃物综合利用、质量控制以及保鲜物流技术研究;高端海洋生物保健食品、资源高附加值转化利用和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提取、分离和制备技术研究;重要养殖海区污染源调查与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技术;海上牧场和深远海养殖设施研发。

(三)绿色经济项目:我省开展海洋、森林、土壤等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优质绿色水稻、特色果蔬、珍稀菌种、水产良种以及速生用材林、珍贵用材林、经济林、花卉、竹林、林下经济等资源的高效培育与绿色增值加工等关键技术研究;专用配方肥、缓控释肥、土壤改良剂、肥药协同及肥药增效功能制剂的研究;植物源农药、植物诱抗剂等生物生化制剂应用技术研发与新型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无抗饲料和新型饲料添加剂的技术研发;种养一体化技术、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研究与推广,农业有机废弃物消纳利用、高效节水、水土保持技术研究,退化土地资源修复技术、退化耕地土壤改良和修复;农林资源监测与集约利用、耕地重金属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综合修复技术研发;特色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良种选育以及绿色、高效、优质与安全的种养殖技术研究、重大农林生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属各单位承担双百项目名单
承担依托单位 水稻所 项目名称 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 闽北地区再生稻种植技术示范 红茶与白茶基地GAP实施模式与示范 闽东白茶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 推广 上杭高山生态茶园建设与病虫无公害 防治示范 闽北蔬菜产业提升工程关键技术示范 与推广 虎皮兰、红掌良种栽培及出口保鲜关 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农产品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专题2:闽 南冬作马铃薯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农产品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专题5:鲜 食玉米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 屏南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技术创新中 心建设 闽东高山反季节鲜食玉米及蔬菜生产 技术集成与示范 花生新品种福花4号生产示范基地建 设 上杭古田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 闽西优质高产饲用玉米新品种示范基 地建设 连城地瓜干加工型甘薯新品种及加工 技术示范与推广 畜禽标准化养殖与食品安全 番鸭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应用 莆田市规模猪场猪瘟和伪狂犬病的免 疫防控与示范 家禽健康养殖综合技术示范 优质肉兔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示范推广 规模化猪场健康养殖和生态资源循环 利用模式示范 清流黄羊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及优良 牧草的引进与示范 樱桃谷种鸭鸭主要疫病免疫程序的制 定 生猪生态养殖关键控制技术体系示范 与推广 葡萄新品种及其关键配套技术示范推 广 闽南特色水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 究与示范专题2:余甘子标准化生产 规范 闽南特色水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 究与示范专题3:龙海杨梅标准化生 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闽南特色水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 究与示范专题4:荔枝良种引种及优 法栽培示范 项目负责人 叶新福 黄庭旭 郑家团 曾明森 邬龄盛 王定锋 温庆放、薛珠政 吴建设 纪荣昌 林建新 陈山虎 陈山虎、黄兴亮 陈山虎 唐兆秀 李大忠 卢和顶 邱永祥 吴南洋、李兆龙 陈少莺 周伦江 刘景、曾兆华 谢喜平 庄向生、黄勤楼 董晓宁 黄瑜 张龙涛 雷壟 郭林榕
熊月明
林旗华 陈小明、廖汝玉 刘友接 郑少泉 金光 范国成 黄新忠、蔡盛华 陈义挺 陈瑾 俞伏松、许斌福 陈强 林天龙 朱炳耀 宋铁英 余亚白
陈君琛
李维新 沈恒胜 何志刚 何志刚 林晓姿 林代炎 陈君琛 潘宏 李振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明香、韩海东
生态所
食用菌所
科研处 中心室
土肥所
资源所
甘蔗所
规模化猪场牧草治污及循环利用技术 黄勤楼 示范推广 肉牛生态养殖及废弃物循环综合利用 黄秀声 技术示范推广 珍稀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的集 刘用场、雷锦桂、卢 成示范 政辉 漳州市出口蘑菇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 曾辉 究 双孢菇工厂化周年栽培示范 廖剑华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废料循环利用的示 廖剑华 范推广 农村工厂化食用菌高效生产与废弃物 曾 辉、林衍铨 循环利用配套技术的推广 正红菇保护地菌根多样性增产技术示 陈宇航 范推广 应用新品种开发多茶类研制生产和示 陈荣冰 范 鲟鱼人工繁育和鱼籽酱开发技术研究 罗土炎 示范 蔬菜灌溉施肥技术体系的构建及示范 孔庆波 安溪生态茶园示范建设 吴一群 优质高效菌渣肥发酵生产的工艺控制 王煌平 技术与示范推广 废弃物综合利用生产生物有机肥及蔬 陈济琛 菜、茶叶专用有机肥研制、生产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及配套技术示范 吴宇芬 闽南特色水果保鲜与深加工关键技术 林斌 阮传清 研究与示范专题1:龙眼、荔枝等深 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闽南特色水果保鲜与深加工关键技术 车建美 周先治 研究与示范专题2:龙眼、荔枝等微 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蔬菜种苗键康培育及保鲜技术研究与 林抗美 示范专题1:蔬菜种苗键康培育与储 运保鲜技术研究示范 w 朱育菁 农产品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专题1:农 苏明星 产品食品安全追朔体系物联网建设 农产品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专题3:冬 张玉灿 季大棚苦瓜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蝴蝶兰病害检测 郑雪芳 中心建设 茶叶提取物成份分析及指纹图谱建立 陈铮 福建名贵南药春砂仁产业化生产关键 陈菁瑛 技术研究与推广 出口专用型蔬菜新品种引进及标准化 唐建阳、何玉仙 生产体系建立 农产品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专题4:茄 陈浩 林抗美 科蔬菜青枯病生物防治关键技术推广 高山反季节甘蓝新品种引进示范与关 孙 斌 键技术研究 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与示范 陈菁瑛、林忠宁 闽南特色水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 郑加协 究与示范专题1:抗枯萎病香蕉新品 种引进及关键栽培技术集成示范
吴维坚 吴松海 林一心 张艳璇、林坚贞 王长方、王俊 张艳璇 占志雄 陈华、余德亿 付建炜 郑百龙 杨军 蔡培良
茶叶所
作物所
牧医所
张泽煌
卢新坤
果树所
果树所
生物所
工程所
生态所
闽南特色水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 究与示范专题5:马来西亚10号番木 瓜新品种示范推广 闽南特色水果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研 究与示范专题6:台湾青枣良种引种 及产期调节技术示范推广 翠冠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示范、穆 阳水蜜桃高优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甜柿栽培技术GAP模式与示范 优质晚熟龙眼、枇杷、矮晚柚关键技 术集成示范推广 果树优良品种引进及早结优质栽培技 术示范 柑桔黄龙病防治药剂筛选及综防技术 示范 闽北山区优质早熟梨等落叶果树新品 种推广及其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 早熟梨优质高产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释放胡瓜钝绥螨对温州早蜜产量和品 质影响 福州地区水产健康养殖集成技术示范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示范 动物生物技术科企联合研究中心的建 设 法兰地草莓品种组培快繁与新品种引 进示范推广 猪用功能性卵黄蛋白饲料的中试与推 广 闽南特色水果保鲜与深加工关键技术 研究与示范专题3:‘茂谷桔橙’功 能性成分分析及加工利用研究 闽南特色水果保鲜与深加工关键技术 研究与示范专题4:马蹄营养饮料加 工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闽南特色水果保鲜与深加工关键技术 研究与示范专题5:梅子橄榄醋饮料 加工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体系 食用菌功能营养食品加工关键技术开 发与示范 南方葡萄保鲜储运与提升果酒品质的 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及高色价偏红色 调红曲米培养技术研究与应用 蕉城农副产品现代加工关键技术集成 与科技服务 生态葡萄生产配套技术示范与生物发 酵研发中心建设 规模化养猪场固体粪便堆肥产业化利 用关键技术研究 珍稀食用菌功能营养胶囊产品的开发 和应用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及配套技术示范 福州北峰山区新型农民培训平台建设 示范 山地生态果、茶园建设与循环利用技 术集成示范
甘蔗所
植保所
农经所 院培训中心
白鹤芋良种引进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优质果蔗的种苗繁育与栽培示范 优质果蔗品种更新与繁育推广 茶园以螨治螨生态调控技术示范推广 熏蒸剂对兰花及榕树害虫的效果及安 全性研究 果树、花卉害螨(虫)绿色防控技术示 范与推广 互花米草综合防除技术示范 隆丰黑李果实采收及贮藏保鲜技术研 究 茶叶主要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示范与推 广 现代农业技术在闽东山区畲家寨新农 村建设中的应用与示范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及配套技术示范 开展闽南农时农事实用技术辅助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