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发展演变

合集下载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史

全球化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01
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进入城市,对城市规
划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吸引力
和竞争力。同时,城市间也需要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03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城
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需要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节约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谢谢聆听
03
居住区规划
古希腊城市规划中,居住区规划相对简单,以临近街道 的独立住宅为主。
古罗马城市规划
01
02
03
城市规模
古罗马城市规模较大,如 罗马城的人口达到了10万。
道路系统
古罗马城市规划重视道路 系统建设,如罗马帝国的 道路网。
公共设施
古罗马城市规划注重公共 设施的建设,如浴场、剧 场、竞技场等。
影响
城市美化运动对西方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城市景观和公共空间 的建设。
D
区域规划和地方政府的角色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旨在解决城市与区域 发展的协调问题。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区域发展目标 、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
地方政府角色
地方政府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方政府负责 制定城市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并监督规划的实施。同时 ,地方政府还需要与中央政府、区域政府以及私人部门等各 方利益相关者进行协调。
卫生条件差
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运动

浅谈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发展与思考

浅谈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发展与思考

浅谈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发展与思考【摘要】:西方的现代城市规划其设计理念有几个重要的转变, 起源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西方城市规划,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

在了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基础上为我所用,西方的城市规划理论产生有其特有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中国在引介西方理论的同时,应该看到理论产生背景与中国自身情况之间的差异性。

【关键词】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空间环境;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1.引言城市规划的历史也许可以一直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甚至更早。

在西方的文献中,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就已经非常明确地记述了以米利都的城市布局为典型的希伯达姆模式,并阐述了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

这是在西方保存下来的文献中有关城市规划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在中国,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也已经详细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制度,并对此后的中国古代都城的布局和规划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这些都可以说明作为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城市建设活动的规划行为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显然是在19世纪中后期才初步形成的。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此前后经过近半个世纪左右的理论探讨和初步实践,才真正确立了现代城市规划在学术和社会实践领域中的地位。

20世纪 20、30 年代,在现代建筑运动的推进下,现代城市规划得到了全方位的探讨和推进,到二次大战结束后在世界范围得到了最广泛的实践,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并在全世界的主要国家建立了各自的城市规划制度。

到 20 世纪的 60、70 年代,在新的科学技术方法和城市研究的推进下,对原有的城市规划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改进,无论在理论基础方面还是在实践过程中促进了城市规划的完善,架构了当今城市规划的基本范型。

2.西方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发展及其产生西方的现代城市规划其设计理念有几个重要的转变, 起源于解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种种环境恶化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西方城市规划,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

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报告摘要:本文是作者通过规划原理课的学习,结合了课本及《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和其它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总结,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形成的自己的认识。

其中包含了从古希腊文明开始至今的西方各阶段历史背景及规划思想的重要转折。

关键词: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规划的理论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时间上的目标预设和过程制导的规律和知识的总和。

我将全书所介绍的规划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结合其他文献,对每个阶段的内容概括如下:一.原始的起源:古希腊到文艺复兴首先将产业革命以前,即差不多到文艺复兴时期归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还都十分古朴,简单。

城市形态仅仅需要满足人们的日常住行,唯一大规模的规划建设是教堂宗庙等工程,没有现在的交通、环境等问题的困扰,城市在人民或者君主手中几乎可以被随意布置、发展.古希腊时期,大约公元前1000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造就了古希腊人独立意识、决断性格及闲暇、优雅的生活态度。

集体自尊心理和确信依靠集体就能战胜外界强大压力的信念,生发出对社区整体的自我崇拜以及对城邦精神的尊崇与向往。

虽处于奴隶社会,但却不存在很大的权力和干预世俗生活的宗教力量。

当时的人们认为:“城市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生活而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大量住宅小而简朴,贫富混居,城市缺少统一而严正的规划。

但是公共空间却丰富多彩,庙宇盛行(实质是人们节日欢乐的殿堂和公共活动中心).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中,突出的特征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

这可以说是后来整个人本主义的思想历史的发源。

前5世纪,法学家希波丹姆斯一反常态,提出理性规划的概念,即著名的希波丹姆斯模式,后来被誉为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古罗马时期,物质生活较希腊时期大大改善,但民主化程度总体上呈现出不断衰减的态势,精神世界日益世俗化,人本主义逐渐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实用主义.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和建筑的主要任务是歌颂权力、炫耀财富,城市建设体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军事化和君权化的特征。

城市设计的起源及发展现代部分

城市设计的起源及发展现代部分
城市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1、西方近现代城市的设计
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 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型武器的运用,使中古城市的城墙渐渐失去了原 有的军事防御作用; 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 讯工具的发明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的时空尺 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亦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
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8、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主要理论:
戛涅发表《工业城》,认为工业应 在城市中起决定性作用,按照工业生产规律 各工业部门应该集聚在一起相互协作。在戛 涅的设计方案中,他把一个不大的城市同一 霍华德与“田园城市” 大群工业部门结合在一起,这些工业部门包 括铁矿、高炉、炼钢厂、锻压车间、造船厂、 农机厂、汽车厂和许多辅助设施。这些工业 赖特与“广亩城市” 企业布置在一条河流的河口附近,下游还有 一条更大的河道,可以用来进行水上运输。 机器主义城市设计 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相隔离,布置在一 块日照良好的高地上。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 戛涅与“工业城市” 有一个铁路总站,与铁路总站相邻的是旅馆、 百货商店、市场等公共建筑。 马塔与“带形城市” 戛涅的工业城布局是依据工业生产 的要求而定的,而且首次把不同的工业企业 柯布西耶与“光明城市”组织成若干群体,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工业, 例如高炉,尽可能使其远离居住区,而让纺 织厂靠近居住区。他把城市中各种用途的用 地划分得相当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
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1、西方近现代城市的设计
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 态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型武器的运用,使中古城市的城墙渐渐失去了原 有的军事防御作用; 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 讯工具的发明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的时空尺 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亦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来自8、西方近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城市规划的发展与思想变革-2

城市规划的发展与思想变革-2
三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沙里宁的有机分散模式大赫尔辛基规划三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北京城市空间的蔓延三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三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5社区邻里单位思想人文生态学研究及其主要观点在许多规划师试图通过物质环境的改造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的同时一批以社会学家为主体的学者们开始关注社会文化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 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发端于20世纪的艺术思潮。1909年意 大利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马里内蒂 (F.T.Marinetti)发表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 一文,标志着未来主义的诞生。未来主义对现代生 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否定一切 文艺规律和传统。他们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 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宣称要创造一 种全新的未来的艺术。
朗香教堂是现代主义建筑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是一座位于群山之中 的天主教堂,它突破了教堂的所有形制,超常变形,怪诞神秘,表现了柯布西 耶后期对建筑艺术的独特理解、娴熟的驾驭体形的技艺和对光的处理能力。
三、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柯布西耶的功能理性主义规划思想 1922年,柯布西耶在《明日城市》(The City of Tomorrw)一书中提出了 “光明城”(Radiant City)理论,对城市人口密度、交通、绿化等城市问题 的解决进行了探索,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 识,以及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他认为现代城市的恶魔就是它的高密度开发,对此的策略就是反其道行之, 去进一步提高城市密度。 现代城市规划方案 在《明日城市》中柯布西耶提供了一个300万人口的规划图,追求由严谨的 城市格网各大片绿地组成的充满秩序与理性的城市格局,通过城市中心富有 雕塑感的摩天大楼来换取公共空地,并体现几何形体之间的协调与均衡,透 射出几何秩序“美”和功能理性“美”,体现了时间与空间、空间与运动交 互影响的现代艺术观。规划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尤其是 提高中心区的密度来改善交通,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以形成新的 城市发展概念。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9
霍华德还设想﹐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 。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 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10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後﹐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 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 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 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 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 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 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 (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 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 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23
在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走向上与霍华德 的田园城市设想完全不同的是柯布因埃的现代城 市设想。霍华德是希望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过去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所出现的问题,而柯布西埃则 希望通过对过去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 造,使这些城市能够适应城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24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在 1922 年他发表了“明天城 市”的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 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书中提供了一个 300 万人口的规划图,中央为中心区, 除了必要的各种 机关、商业和公共设施、文化和生活服务设施外, 有将近 40 万人居住 在 24 栋 60 层高的摩天大楼中,高楼周围有大片的绿地,建筑仅占地 5% 。 再外围是环形居住带,有 60 万居民住在多层连续的板式住宅内。最外 围的是容纳 200 万居民的花园住宅。平面式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 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中心的密度, 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 空间和阳光。

(完整版)城市设计理论

(完整版)城市设计理论

城市设计理论分类
英.迈斯.卡 蒙那提出的 八角形城市 设计理论分 类方法,强 调八个城市 设计观点及 代表人物
三种理论研究方法
美.罗杰.特兰西克 《寻找失落的空间》 提出城市设计三种研 究方法
——图底关系理论
Figure—ground
——联系理论
Linkage
——场所理论 Place
中国传统城市设计——营国体系
《周礼.考工记》 公元前5世纪
内涵:营-建造三级城市(国 -都-邑),内容为城邑建 设体制、礼制营建制度、 城邑规划制度。规定型制 与规模井田式格局,方正 布局;布局结构城廓清晰, 择中立宫、轴线对称。
中国传统城市设计——城市营建思想
管仲春秋时期公元前 7世纪《管子.乘马》
提出一套市民对城市形态、结构的认知系 统,以人对环境的认同和识别为依据的价 值感,已超出客体的形式,在研究主客体 关系上具有开创性。
城市形象理论——概念
形象性——具形物体使每个特定观察者产 生高效率的强烈心理形象的性能;
公众印象——大多数城市居民心中拥有的 共同印象,即单个的物质实体、一个共同 的文化背景以及一种基本生理特征的相互 作用过程中,达成一致的领域。
中国现代
城市设计理论
——山水城市论
钱学森1990年首次提出的,1983年“让园 林包围建筑而不是建筑群中有几块绿地, 应用园林提高城市质量,体现中国城市特 色”——21世纪中国城市模式。
城市形象和认识城市结构的重要因素。
城市印象的构成要素的关系
各元素不是孤立的,区 域由节点构成,受边缘 的限定,路径贯穿其中, 标志分布于内。
各元素有规律地穿插和 叠合,构成城市形体环 境的认知意向和城市形 象。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期伟大思想家们的各种理论与概念,笼统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近代 历史上的 空想社会主义 源自于 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 莫尔(Thomas More,1478—1535)的“乌托 邦”概念,这种先进的思想影响了以后许多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Saint-Simon,1760—1826)、傅立
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欧文(Robert Owen,1771—1858)等等。
洲,“只有一条宽500米的街区,要多长就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
(图3-5)。这个城市中的居民既可以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并可 以使原有城市中的居民回到自然中去。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带形城市 的理论:
城市应有一条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 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 无限。
带形城市理论对20世纪的城市规划和城市 建设也产生了重要影响。1930、1940年代 中,前苏联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全面研究。
筑学、园林规划和城市绿地规划的兴起与发展。在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前奏是1850 年 代末开始的公园运动,在奥姆斯特(F.L.O1msted )的率领下,1859 年首先在纽约建 设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敞空间“纽约中央公园”,这种方式改善了城市机能的 运行,开创了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新纪元。 伯恩海姆(D.Burnham)所作的
• 法国人 傅立叶 提出的社会制度 模式是以 法朗 吉(Phalanges) 为基本单位的社 会形态,并精确 地计算出法朗吉 的最佳人数是 1620 人,在这 里根据劳动性质 或种类的不同分 成若干生产队, 大家共住在一所 大厦中,成员可 以根据自己的爱 好选择劳动内容。
西方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设计史结课论文姓名:学号: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发展演变摘要: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作为人们居住的一个聚集点,对于它的设计和规划成为了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经过很长时间的城市自然演变,这种城市设计理论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那么在近代的西方城市设计理论思想成为了这其中的代表之一。

在这个时期,工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住、就业、环境等问题相继产生。

同时,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和空间尺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

城市自发蔓延生长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且超出了人们用常规手段驾驭的能力。

为解决这些矛盾,规划师们选择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的答案,先后提出了种种城市规划思想、理论。

关键词:城市工业革命思想理论设计演变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源式。

城市的起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

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这两种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

因此城市的设计理论思想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作为城市设计理论思想发展的代表之一的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发展,它代表着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发展演变的最前沿。

这一历史阶段包括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城市设计理论思想的演变。

一、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产生的原因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的演变产生的根源在于工业革命导致城市不断集中,城市人口快速扩张进一步导致一系列城市问题。

这些城市问题主要包括:1.居住设施严重不足且基本的通风、采光不能满足。

2.交通设施严重不足。

3.服务配套设施不全,公厕、垃圾站等严重短缺,排水系统落后等。

4. 传染疾病的流行。

正是这种原因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在这个时期进行了发展和完善。

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想演变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思想和理论。

二、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的思想演变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的思想演变主要是指近代西方城市设计中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设计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变化,其主要是指:人本主义思想、机器主义城市设计。

2.1 人本主义思想人本主义的城市设计者,从一开始就敏锐地觉察到工业社会以及机器化生产对人性的毁灭和摧残。

人本主义者认为: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是一切罪恶和问题的根源。

它破坏环境,疯狂掠夺农村资源,是“反人性”和“不人道”的,因此必须加以“控制”和“消灭”。

对此,他们提出的策略是“分散”,即把大城市分解成数个小城镇,向农村发展。

人本主义的城市设计计中最著名的代表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

”2.1.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霍华德对田园城市的规模、布局、空间结构、公共设施等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总的来说,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他是用“疏散”的方法以求达到“公平”的目标,使得“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并通过“人类向自然的回归”,最终建立新型的、良好的社会经济关系。

田园城市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词汇.而在讨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时候,不得不首先要提到恩格斯1845年的名着《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这本书在今天的城市社会学中仍然被视为开创性的经典文献.由此,恩格斯也在城市社会学中被奉为最重要的开山鼻祖之一.虽然这部历史文.献的题目和这样的第一手的调查研究上并没有冠以什么宏篇巨着的头衔,但这部文献不管是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影响了几代城市学者,其科学的光辉常存至今.恩格斯对当时曼彻斯特工人的生活状况的触目惊心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是导致当时社会主义的社会思潮迅猛发展的一个直接原因,这些思潮后来成为"田园城市"等一系列城市社会改革方案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对于城市规划来说,这部文献直接导致了规划应该去做什么的基本核心理论问题.田园城市是以绿地为空间手段解决城市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案."田园城市"方案不但是这个时期的城市社会改革的标志性方案,而且还由于其方案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大量经济方案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而被普遍地认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霍华德1902年以《明日的田园城市》为书名,重新发表了他的1898年末造成重大影响的《明日:一条迈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田园城市的名字和思想迅速传遍了人西洋的两岸。

2.1.2 赖特的“广亩城市。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是一位纯粹的自然主义者。

关于“广亩城市”概念,赖特早在1924年就已提出,他的很多观点和霍华德一致,反对大城市(特别是像纽约这样的城市),反对大城市的专制。

赖特认为,新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让人们回归自然,回到土地中去,让道路系统遍布广阔的田野和乡村,使人们可以便捷地相互联系。

赖特在1935年发表于《建筑实录》上的论文《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充分地反映了他倡导的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的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赖特在1920-30年代成为一名社会革命者,但他并未参加社会主义的左翼阵营.相反的,他呼吁城市回到过去的时代.而他的社会思想的物质载体就是广亩城市了.他相信电话和小汽车的力量,认为大都市将死亡,美国人将走向乡村,家庭和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以减少接触来保持家庭内部的稳定。

2.2 机器主义城市设计面对大城市的种种问题,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种解决办法,城市中的集聚是没有错的,但必须遵守一定的秩序。

如果城市中的各要素依据城市本质要求严格地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那么城市就会像一座运转良好的“机器”高效而顺利地运行,那么城市中的所有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根据以上思路,法国人戛涅、西班牙人马塔、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分别提出了“工业城市”、“带形城市”和“光明城市”,等城市设计理想模式。

2.2.1 戈涅的"工业城市"1917年,法国人戛涅发表名为《工业城》的大作。

在他的理解中,工业应在城市中起决定性作用,按照工业生产规律各工业部门应该集聚在一起相互协作。

戛涅的工业城布局是依据工业生产的要求而定的,而且首次把不同的工业企业组织成若干群体。

他把城市中各种用途的用地划分得相当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

戈涅从大工业发展的需要出发,进行了"工业城市"的探索.他设想的工业城市人口为35000人.对大工业的发展所引起的功能分区,城市交通,住宅组群等都做了分析.他所规划的工业城市中央为市中心,有集会厅,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剧院等.城市生活居住区是长条形的.疗养及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向阳面.工业区位于居住区东南.各区间均有绿带隔离.火车站设于工业区附近.铁路干线通过一段地下铁道深入城市内部.具有先进的城市交通.住宅街坊是宽30m,深150m,各配备相应的绿化,组成各种设有小学和服务设施的邻里单位.戈涅的规划灵活,并为城市各功能要素留有发展余地.他运用当时最为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市政和交通工程,形式新颖简洁。

2.2.2 马塔的“带形城市”西班牙工程师阿尔图罗·索里亚伊·马塔1882年提出了他的“带形城市”模式。

带形城市的主要出发点是城市交通,马塔认为这是设计城市的首要原则。

因此,在他设计的城市中,各要素都紧靠城市交通轴线聚集,而且必须遵循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这两条原则。

马塔的带形城市设想于1882年.他认为在高速度运输形式的今天,那种传统从核心向外一圈圈扩展的发展模式已经过时了,他会使城市拥挤,环境恶化.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城市的主干,即交通系统决定日常生活中重要场所之间的距离,因此城市的公交系统和公用设施可以沿着交通线布局,从而形成带形城市结构.并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镇网络.带形城市理论对以后的分散主义有一定的影响。

2.2.3 勒·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光明城市由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提出。

他于1912年发表了《明日的城市》一书,并为l922年巴黎秋季美术展作了一个理想城市方案,取名为“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这个方案展示了他对现代城市的伟大设想。

300万人口的明日城市,采用现代化的几何构图形式,矩形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阳光和空间。

2.3西方近代城市设计思想演变的意义这些思想的产生,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不同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脱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时期及背景,不同的城市规划思想总是由于特定的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不同的规划思想也反映了提出者对待不断快速发展的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态度,消极的和积极的,对工业的回避或利用,对社会发展方向的不同判定.最终归结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基本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

规划应该去做什么的基本核心理论问题的提出,也让规划师转换思考方向和方式,探寻规划的深层目标与任务和服务对象.如果规划师可以对城市的发展方向作出预见性的分析,进而规划实践,就可以减少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的产生.人们之间的交往也将转向更宜人和频繁的局面,社会交往方式也将转变。

三、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的理论的演变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的理论的演变主要是指西方近代城市设计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其主要包括:“田园城市”理论、《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宣言、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论。

3.1 “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於当地。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

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3.2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宣言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制定了《城市规划大纲》,后称为《雅典宪章》。

大纲首先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1977年12月,一批著名的建筑师、规划师在秘鲁的利马集会,对《雅典宪章》的实践做了评价,认为《雅典宪章》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但认为其规划追求功能分区的办法,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而应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