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教学设计

《实数》教学设计
《实数》教学设计

《实数》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6.3实数第1课时

【教材分析】《实数》是在对算术平方根的研究的基础上,实现数的范围到有理

数后的进一步扩展。揭示现实空间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存在,并从本质上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学情分析】学生对有理数和平方根已有初步的了解,也已经了解近似数,掌握计算器的简单运用;学生思维仍较直观,无理数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

不仅得到无理数的概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索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从感性上认可无理数的存在,并通过探索说出无理数的特征,弄清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本质区别,了解并掌握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体验利用有理数引出无理数和实数的过程,在教学中渗透类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研读课文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掌握数学阅读的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和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和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教学难点、关键】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本质区别;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数学总结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设计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你认识下列各数吗?它们都是什么数? 3、?35、911

、-5、0.875、0 【设计意图】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采用类比引入新课中有理数的学习。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无理数的概念

2、会对实数按照一定的标准的分类;

3、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带着目标阅读课文,针对性更

强、重点更突出。

(三)研读课文

认真阅读课本第53页至第54页的内容。

【设计意图】书本是新课学习的基础。

(四)新课导入

1、观察下列各数的小数形式:

=π 14159265.3

【设计意图】回顾平方根、立方根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感受实数的存在并引

入新课。

2、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3、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3=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我们发现,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________ 或者 的形式。 归纳 事实上,任何一个 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过来, 任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都是有理数。

观察 我们知道,很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

数又叫做 _ __。例如 , , , 等都是 ____ 。

35-119911

也是

结论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 。

试一试 我们学过的数可以这样分类:

{

,π是 ,,π-是 。由于非0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正负之分,所以实数也可以这样分类:

{

【设计意图】此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指导学生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至于盲目自学而是有据可依,在感官上认识无理数和实数,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由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比较体验数学分类思想方法。

4、 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此部分为课堂展示部分,结合书本知识)

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那么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呢?你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无理数的点吗?

从课本图6.3-1中可以看出O O '的长是 ,所以O '对应的数

是 .

总结 (1)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事实上,每一个 也都可以用数轴上的 表示出来。这就是说,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 数,有些表示 数。

(2)当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 ___

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 _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 。

3.14159265π=实数 实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继续阅读课文,结合数轴进一步探究、理解实数的性质,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归纳小结

(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二)你认为本节课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理解实数的概念、性质,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作业

.3,0中,有理数的个数有1、下列各数π,14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

--

2,0.1010010001,1.414,0.020202,7

正有理数{ }

负有理数{ }

正无理数{ }

负无理数{ }

3判断题

(1)无理数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就是无理数。()

(2)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0,负无理数()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不带根号的数都是有理数()

(4()

【设计意图】强化训练分层处理有较大的弹性,体现了练习的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优质课《掌声》优秀教案、反思

优质课《掌声》教案、反思 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掌声》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9课,这篇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女孩英子因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残疾,从此内心很自卑,“总是默默地独自坐在一角”。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当她犹豫再三“一摇一晃”走上讲台正紧张害怕的时候。想不到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爱是什么”,《掌声》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学中关注“爱”的主题,那是自然。但是我想:这份“爱”,在教学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掌声就是爱,同学们都爱英子”这空化了的思想内容,那这份“爱”已经远离了我们。因为在我看来:爱,不是解释,不是告诉,更不是口号,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一次难忘的充沛的情感经历!只有让学生在“爱”的情感世界里,经历情感的洗礼,精神得到唤醒,内心得到敞亮,沉淀为人格了,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为生命奠基”!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关心、鼓励别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和我们一起上课,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实数》教案

《实数》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及实数的分类,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 对无理数的认识. 问题与情境 一、复习引入无理数: 通过课前学生的动手操作提出问题:怎样将两个面积是1的正方形通过裁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和小正方形的对角线有什么关系? 具体是多大学生动手操作,直观的从几何图形上感受2的大小,进而提出2具体是多大?是什么样的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让学生通过理解,举出无理数的例子. 2=1.41421356237309504880 问题:把下列有理数9 5,119,847,53,3-写成小数的形式,它们有什么特征?即:5.09 5,18.0119,875.5847,6.053,0.33&&&===-=-= 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整数或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二、实数及其分类: 1、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的分类: 按照定义分类如下: 实数 ????????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 小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分数整数有理数 按照正负分类如下:

实数???? ?? ?????????负无理数负有理数负实数零 负无理数正有理数正实数 问题: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吗? 活动1:把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放在数轴上从原点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另一个点,这个点的坐标就是π. 由此我们把无理数π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了出来. 活动2:在数轴上,以一个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则其对角线的长度就是2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2,与负半轴的交点就是2-. 问题: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是否完全一样? 1.实数的相反数:数a 的相反数是a -. 2.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3.实数之间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非负实数的开方运算,还有任意实数的开立方运算,在进行实数的运算中,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运算性质也适用. 从数系的扩充,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以及实数的运算的认识与学习. 例、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2)23(-+ ; (2)3233+.

初中数学中实数的知识教案.

初中数学中实数的知识教案 2018-12-05 一、内容特点 在知识与方法上类似于数系的第一次扩张。也是后继内容学习的基础。 内容定位:了解无理数、实数概念,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会求平方根、立方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实数简单的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二、设计思路 整体设计思路: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表示----实数及其相关概念(包括实数运算),实数的应用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学习对象----实数概念及其运算;学习过程----通过拼图活动引进无理数,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说明如何表示无理数,进而建立实数概念;以类比,归纳探索的方式,寻求实数的运算法则;学习方式----操作、猜测、抽象、验证、类比、推理等。 具体过程:首先通过拼图活动和计算器探索活动,给出无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和开方运算。最后教科书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 第一节:数怎么又不够用了: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第二、三节:平方根、立方根:如何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它的值到底是多少?并引入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和开方运算。 第四节:公园有多宽: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对于无理数我们常常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为此这一节内容介绍估算的方法,包括通过估算比较大小,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五节:用计算器开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第六节:实数。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 三、一些建议

实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6.3实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实数范围内的运算及运算法则、运算性质等在实数范围内仍然 成立,能熟练地进行实数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实数运算时,根据根据问题的要求,取其近似值,转化为有理数 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重点:实数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实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1、实数的分类: 按照定义分类如下: 实数????????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小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分数整数有理数 按照正负分类如下: 实数???? ???????????负无理数负有理数负实数零 负无理数正有理数正实数 2、用字母来表示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3、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自主探索 独立阅读,自习教材. 提出问题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绝

对值的意义是否完全一样? 总结 (1)、实数的相反数:数a 的相反数是a -。 (2)、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 反数,0的绝对值是0. (3)、实数之间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非 负实数的开方运算,还有任意实数的开立方运算,在进行实数的运算中,交换律、 结合律、分配律等运算性质也适用。 从数系的扩充,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以及实数的运算 的认识与学习。 三、例题精讲,拓展新知 例1: (1)分别写出14.3-6-π,的相反数; (2)指出331,5--分别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3)求364-的绝对值; (4)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求这个数。 解析: (1)因为ππ-=-=14.3)14.3-(6)6(--,,所以14.3-6-π,的相反数分别为π-14.36,。 (2)因为3331)13(,5-)5(--=--=,所以,331,5--分别是13,53-的相 反数。 (3)因为4646433-=-=-,所以44643=-=-。 (4)因为33,33=-=,所以绝对值为3的数是3或3-。 例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2)23(-+; (2)3233+。

《7.8 实数(3)》教案

7.8实数(3) 教学目标: 1.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 2.会根据指定的精确度进行实数的近似计算. 教学重点: 会根据指定的精确度进行实数的近似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有理数范围内能够进行哪几种运算? 生:有理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师:在有理数范围内,能进行开平方运算吗?能进行开立方运算吗?在实数范围内呢?同学们交流后找人回答. 生:在有理数中,正数和0可以开平方运算,有理数都可以开立方运算.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总结: 将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总能够进行,也就是说,任意两个实数,经过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的结果仍然是实数.而且,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和运算性质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 例如,√5+(-√5 )=(- √5)+√5=0,(-2)×(- √3)=2√3, 2+(1+π)=(2+1)+π=3+π, √2·(√2)3=(√2)1+3=(√2)4=4. 在进行实数运算时,如果参与运算的数中有无理数,并且需要对结果求近似值,可以先按问题所要求的精确度用有限小数近似地代替无理数,然后再进行运算. 二、例题讲解 例6 求√2+√3的值(精确到0.01). 解解法1:√2+√3≈1.414+1.732=3.146≈3.15. 解法2:如果用计算器计算,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

,屏幕上显示3.146 264 37. 按精确到0.01取近似值,√2+√3≈3.15. 例7 求4√3的值(精确到0.001). 解解法1:4√3≈4×1.7321=6.9284≈6.928. 解法2:如果用计算器计算,按下列顺序依次按键: 屏幕显示6.928 203 23. 按精确到0.001取近似值,4√3≈6.928. 三、课后小结: 你对本节的内容还有哪些疑惑? 师生共同交流,教师给以总结. 四、作业布置: P77 第5、6、7题 五、教学反思:

【强烈推荐】三年级语文掌声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掌声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掌声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掌声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的。师生问好,上课! 2、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掌声》这一课。齐读课题, 3、有时,看似平淡无奇的掌声,却蕴涵着非常伟大神奇的力量,是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老师这里有一封小英的来信。一起来看一看。 4、(课件出示来信)“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二、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过渡: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英子,进一步了解她,了解她的学校生活。看看从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小节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后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孩?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A她很孤独,(板书:孤独)我是读了这个句子知道的:“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课件出示:总是默默、教室的一角)你会读这两个词吗?指名读词。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评:她总是坐在教室的角落,她希望自己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她的内心是多么孤独。 B她很自卑,(板书:自卑) 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课件出示:落下、不愿意)谁来读读这两个词?指名读词。 师:落下时什么意思?“落下”就是留下的意思,是啊,可怕的疾病给英子留下了终身的残疾,留下了痛苦的回忆,让英子失去了灿烂的微笑,失去了快乐的童年,你想读读这句吗?指名读句子。 师评:她不愿意,她不愿意引起别人的注意,也不愿意看到别人异样的目光。 2、指导朗读。 A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小英。那时的她不爱说话,谁能把她的孤独、自卑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B现在你们知道她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C请大家一起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英的孤独与自卑。 过渡:那时的她对生活已失去了希望,可是后来,就这样一个孤独、忧郁的女孩却像变了个人似的,变成什么样了?

实数教学反思

2.6 实数教学反思 《2.6实数》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内容,这是一节实数的运算、化简课,只有在熟练掌握两个公式(和这两个公式的逆运用)的基础上,反复利用练习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融汇,这也是数(或式)的运算(或化简)的最大的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已的思考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已思考过程的意识。”所以,我首先通过课本引例问题,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经过老师的引导,感受并体验实数的运算、化简;让学生根据实例进行探索,通过同学们互相交流合作,得出两个化简的公式(实际上是两个运算公式的逆运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索能力,也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因为这是教材里没有写出来的),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因为课本的知识量比较少,我在新课引入和练习巩固方面所花的时间相对多一些,这也是数(或式)的运算的通用的做法,旨在通过练习、例题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我也把练习、例题的量掌握在一定的尺度,以避免学生的反感与厌烦,从而导致前功

尽弃。 由于复习练习时学生配合相对不默契,浪费了一些时间,导致在课时小结时,显得比较仓促,这是本节课不足的地方。另外,实数的有关计算和化简,还有待于以后的练习和作业继续加强和巩固。

第六章实数全章教案

6 .1平方根(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会求某些正数(完全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2.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本节课需要的各种图表要提前画好) 三、合作探究 请看下面的例子. 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扎西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 (师演示一张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纸) (一)谁来说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分米?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答:因为52=25(板书:因为52=25),所以这个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5分米(板书:所以边长=5分米). 这个实例中的问题、填表中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它们都是已知正方形面积求边长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有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正数3的平方等于9,我们把正数3叫做9的算术平方根. 正数4的平方等于16,我们把正数4叫做16的算术平方根. 说说6和36这两个数? ……(多让几位同学说,学生说得不正确的地方教师随即纠正) 说说1和1这两个数?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5和25这两个数.(同桌互相说) 说了这么多,同学们大概已经知道了算术平方根的意思.那么什么是算术平方根呢?还是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什么是算术平方根呢?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请大家把算术平方根概念默读两遍.(生默读) (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这样的10张卡片,一面写1-10,另一面写1-10的平方.生

公开课教案(实数)

公开课教案 上课内容:6.3实数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学术报告厅 授课老师:陈凤友 【教学目标】 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3、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教学重点】理解实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实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预习案 自学指导 1、自学课本49—51页内容,完成以下内容: 有理数有理数 2、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_______小数或________小数的形式。反过来,任何______小数或____________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观察通过前面的探讨和学习,我们知道,很多数的_____根和______根都是____________ π=也是无理数 小数, ____________小数又叫无理数, 3.14159265 结论: _______和_______统称 为实数 你能举出一些无理数吗? 3、试一试把实数分类 像有理数一样,无理数也有正负 之分。例如2,33,π是____

无理数,2-,33-,π-是____无理数。由于非0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正负之分,所以实数也可以这样分类: 实数 3、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呢? (1)如图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 ′,点O ′的坐标是多少? 从图中可以看出OO ′的长时这个圆的周长______,点O ′的坐标是_______ 这样,无理数 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2) 总结 ①事实上,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__________表示出来,这就是说,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__________,有些表示__________ 当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__________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__________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__________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② 与有理数一样,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 实数______ 4、讨论 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同样适合于实数吗?

《掌声》优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掌声》优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掌声》优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姿势、骤然、热烈、持久”等词语,会正确书写“愿意、姿势、投向、情况、慢吞吞”等词语,理解意思,并尝试运用。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英子内心忧郁、自卑的情感。 3、通过抓关键词语来品悟课文的1——3 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品读关键词语,体会英子的内心世界,感受英子的忧郁和自卑。 教学难点:品读关键词语,体会英子的内心世界,感受英子的忧郁和自卑。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检测。 2、设计用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的课堂

练习题。 3、制作关于课文重点句段等方面的课件。 【课堂预设】 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句诗。读一读吧! 爱是什么? 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这几句诗来自第八单元的“单元导语” ,让我们来看看单元导语吧,看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爱)是啊,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组的第一篇课文《掌声》。 一、初读课文,反馈预习情况 1、揭题:看老师在黑板上写“掌声” 。一起读。读得轻、快。 这篇课文讲的是同学之间的事情。事虽然小,读起来却让人非常感动。 2、(拿出学习单) 3、反馈 (1)来看第一题,已经完成的打“√” 。 (2)和同桌合作。读对的请给同桌打星星,不会的请你教 教他。

算术平方根教学反思

算术平方根教学反思 周练 算术平方根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是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的第一节,学生对数的认识要从有理数扩大到实数的范围,而本课是无理数的前提,是学生实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实数运算的基础,对后面学习平方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但这是学生平方根的关键,为后面学习立方根及运用平方根进行基本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也是一个关键。从选择课题,到设计教案,板书设计,每一个环节都经历了反复的推敲和修改,只为达到课堂设计的最佳效果,令学生有收获。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例题练习题的选取,甚至是对学生设置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用词都是细心修改。最终这节课得以顺利完成。上完这节课后,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且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 2、最后小结的环节设置比较好,能够让学生自己主说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以及感受,这样不仅能够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与乘方互为逆运算的“开方”,只要能突破这个难点,学生在意义上理解了解算术平方根,后面的计算也就容易多了。这也是这节公开课做得不足的地方,新课的容量有限,所以将绝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帮助学生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和求某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计算上。在后面的课时,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乘方与开放互为逆运算。当然这节课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以后有待改进。 最后,要感谢涂老师、龚老师课前耐心的帮我听课,帮我提出宝贵的意见;感谢前来听课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感谢课后童校长的精彩点评和细心指导!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比如课前应该做足功课,了解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做大量的练习来领会要点等。每一次公开课的经历,都将成为我工作历程中重要的一笔,现在我也信心百倍,全力以赴迎接未来的挑战!

三年级语文上公开课掌声教学案例、教案课堂实录及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公开课《掌声》教学案例、教案课堂实录及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诗意”缘于“情意” ──三年级上册第29课《掌声》教学案例 浙江省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史剑波朱瑛 【主题】 诗意语文主张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文化传承为血脉,以精神诉求为旋律,以生命唤醒为光华,以感性复活为情怀,

以个性高扬为风采,以智慧观照为神韵,以心灵对话为境域,主张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笔者认为,这一“诗意”缘于“情意”,因为语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调节功能,所以只有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才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诗意”栖息。 【背景】 随着以王崧舟为代表的“诗意语文”教学流派的兴起,诗意课堂成为了众多教师的追寻目标。前不久,笔者以诗意语文的教学理念,执教了《掌声》。对于诗意语文,沉静后有了些许感悟。

【情境描述】 一、诗意语文:以感性复活为情怀 师:大家觉得是什么力量改变了英子? 生:掌声。 师:我也同意,可我还有些纳闷。难道仅仅是掌声改变了英子吗?藏在掌声背后的究竟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第3自然段,并用”“划出直接描写掌声的句子。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生1: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生2: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

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次掌声。谁再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想思考:“那一刻”指的是哪一刻?(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配乐旁白,让学生闭眼想象。)就在四十多双眼睛的注视下,英子低着头,眼圈红红的,她一摇一晃地,一瘸一拐地,艰难地朝讲台前挪动。顷刻间,整个教室显得异常安静,我们似乎可以听到英子急促的心跳。这不足十米长的教室,此刻对英子来讲,好象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要长。怎么走也走不到头,一秒过去了,两秒过

人教版实数教案

人教版实数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全章教案】 第六章实数 6.1.1平方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求非负数的算术 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通过计算非负数的 算术平方根,真正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认识数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 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为学生以后学习无理数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算术平方根的求法。 教具准备: 三块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学生计算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启发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 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得意的作品参加比赛,这块正方 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二、探索归纳: 1.探索: 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即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的平方等于面积,求出正方形画布的边长为5dm。 接下来教师可以再深入地引导此问题: 如果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9、16、36、4,那么正方形的边长分 别是多25 学生会求出边长分别是1、3、4、6、2,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性地 提问:5

上面的问题它们有共同点吗?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学生 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需加以引导。 上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2.归纳: ⑴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⑵算术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读作“根号a”或“二次很号a”,a叫做被开 方数。 三、应用: 例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⑴100 ⑵497 ⑶1 ⑷0.0001 ⑸0 649 解:⑴因为102=100,所以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即=10;749497497⑵因为()2=,所以的算术平方根是,即=; 864648648 7164167474⑶因为1=,()2=,所以1的算术平方根是,即= =;993939993 ⑷因为0.012=0.0001,所以0.0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01,即 0.0001=0.01;⑸因为02=0,所以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0=0。注:①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题,明确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②求带分数的算术平方根,需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根据 定义去求解; ③0的算术平方根是0。 由此例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你能求出-1,-36,-100的算术平方根吗?任意一个负数有算术平 方根 归纳: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有1个;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 有算术平方根。即:只有非负数有算术平方根,如果x=a有意义, 那么a≥0,x≥0。注:a≥0且a≥0这一点对于初学者不太容易理解, 教师不要强求,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渗透。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1)4(2)49 81(3)(-11)2 (4)62 分析:此题本质还是求几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解:(1=2(2497 81=9(3(-11)2=2=11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6.3实数》优质课教案

《6.3 实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在引入无理数后,数的范围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这个扩充过程既体现了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又体现了它们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 会对实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立方根的学习,体会数学的内在美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同样适合于实数的运算,并会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难点】 (1)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 (2)准确地进行实数范围内的运算. 课前准备: 多媒体:PPT 课件、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探究: (1).观察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任何有理数都能写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吗? 9 5 ,9011 ,119 ,847 ,53 ,3

归纳: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_______小数或________小数的形式。反过来,任何______小数或____________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2)请用计算器把 和 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什么数?你还能说出一些这样的数吗? 观察: 通过前面的探讨和学习,我们知道,很多数的_____根和______根都是____________小数, ____________小数又叫无理数, 3.14159265π=也是无 理数 结论: _______和_______统称为实数 你能举出一些无理数吗? 试一试把实数分类 、 像有理数一样,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 π是____无理数,π-是____无理数。由于非0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正负之分,所以实数也 可以这样分类: 二、实数与数轴 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呢? (1)如图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 ′,点O ′的坐标是多少? 235

三年级语文上册29《掌声》公开课教案

29《掌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麻”、“症”、“疾”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势”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叫一位同学背古诗,背完之后让学生给她掌声,然后问:你得到掌声之后心情怎样?(开心、高兴)让你心情倍增,同学们,我们也把掌声送给彼此,鼓励自己能很出色上好这节课。 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掌声》,它讲述的是同学们之间的小故事,事情虽小,但读起来却非常感人。因为这热烈的掌声,它改变了一个小女孩一生的命运。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那神奇的掌声。 (二):初感掌声的力量(出示英子的信)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同学们,这是英子给大家的信,这里有几个词告诉我们掌声对英子的影响非常大,那就是,生答——永远,极大的鼓励,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2.对呀,是掌声给了英子极大的鼓励,使她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英子为什么会

这样说,那英子开始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英子的句子。(三):重点分析: (1)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英子平时表现的句子,谁能立刻找出来并读出来。(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自卑、忧郁)那几个词最能体现她的自卑、忧郁?(默默地,早早地,最后一个离开) 师引:同学们,当你们在操场上游戏时,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同学们,当你们背着书包上学时,英子却(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 同学们,当下课铃声响起时,英子却要(最后一个离开) 是啊,这一切是因为什么呢?(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身体的残疾,总是让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他总是觉得自己很差,不如别人,这说明她心里还非常的(自卑)(板书) 3:这是我们刚才读书共同的体会,同学们也应该把它记下来。然后自己试着读读这一段,读出英子的忧郁和自卑。(指名读,读出你刚才体会到的感受)(齐读,现在就让我们大家再一次走进忧郁的小英子,轻轻的读) (2)学习第四段: 1:过渡:多么忧郁自卑的小英啊,你们希望她永远是这个样子吗?正入大家所希望的一样,小英变了,你们想知道她变得怎样了吗,请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现在英子变了,原来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现在会跟同学们游戏,说笑,还忧郁嘛?(不会)。性格变得(开朗),原来,她的腿有残疾,不敢让大家看到他走路的姿势,现在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说明现在的她,充满(信心)(板书),现在让我们一起把体会记下来。

实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实数的运算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掌握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② 掌握实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运算律、运算性质,引出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运算律、运算性质,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加以巩固,适当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建立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和运算在实数范围里也成立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在这种数的扩充中所体现的一致性,让学生充分感受数的不断发展. 教学重点: ① 会求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② 会进行实数的加减法运算; ③ 会进行实数的近似计算.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和运算在实数中仍适用的这种扩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和运算性质运算律: 1、相反数:有理数a 的相反数是a -. 2、绝对值:当a ≥0时,a a =,当a ≤0时,a a -=. 3、运算律和运算性质:有理数之间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非负数的开平方、任意数的开立方运算,有理数的运算中还有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二、实数的运算: 1.实数的相反数:数a 的相反数是a -. 2.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

绝对值是0. 3、实数之间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非负实数的开方运算,还有任意实数的开立方运算,在进行实数的运算中,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运算性质也适用. 三、应用: 例1、(1)求364-的绝对值和相反数; (2)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求这个数. 解:(1)因为4643-=-,所以44643=-=--,4)4(643=--=-- (2)因为33,33=-=,所以绝对值为3的数是3或3-. 例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2)23(-+; (2)3233+. 分析:运用加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 解:(1)303)2_2(32)23(=+=+=-+; (2)353)23(3233=+=+ 例3、计算: (1)π+5 (精确到01.0) (2)23? (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 解:(1)38.5142.3236.25≈+≈+π; (2)45.2414.1732.123≈?≈?. 四、随堂练习: 1、计算: (1)2624-; (2))23(3+; (3)3253+-; (4)23)5 4(198-+--. 2、计算:

实数 公开课获奖教案

2.6 实数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新课 内容:问题:(1)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怎样分类? (2)什么是无理数?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吗? 意图: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引入无理数后数的范围的扩充作准备。 效果: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相互补充完善了旧知识的复习掌握,通过对有理数分类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分类要按同一标准不重不漏。通过举例明确了无理数的表现形式,也为后续判断或者对实数进行分类提供了认知准备。 第二环节:实数概念和分类 内容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 2,41,7, ,25 - ,2,320,5-,38-,94,0,0.3737737773…… (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 知识整理: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意图:通过将以上各数填入有理数集合和无理数集合,建立实数概念。 效果:学生动手填写,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对带根号的数是否是无理数有了进一步认识。 内容 2:1.你能把上面各数分别填入下面相应的集合内吗?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2.0属于正数吗?0属于负数吗? 知识整理:无理数和有理数一样,也有正负之分。 1.从符号考虑,实数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即: ?????负实数正实数实数0 2.另外从实数的概念也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 ?无理数有理数实数 意图:在实数概念形成的基础上对实数进行不同的分类。上面的数中有0,0不能放入上面的任何一个集合中,学生容易遗漏,强调0也是实数,但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单独作一类。提醒学生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要按同一标准不重不漏。 效果:让学生讨论回答,形成共识: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并体会到了分类中不能出现遗漏和重复的要求。 第三环节:实数的相关概念 内容1:1.在有理数中,数a 的相反数是什么?绝对值是什么?当a 不为0时,它的倒数是什么? 2.2的相反数是什么?3 5的倒数是什么?3,0,—π的绝对值 分别是什么? 意图:从复习入手,类比有理数中的相关概念,建立实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等概念,它们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是一致的。 效果:学生类比有理数中相关概念,体会到了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 绝对值的意义。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2018部编版:《掌声》优秀教案 优质课

2018部编版:《掌声》优秀教案优质课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理解生词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课前准备:生字卡、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课文后大家知不知道,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愿意投向调来情况持久讲述交谈 珍惜慢吞吞困境残疾犹豫骤然鞠躬舞蹈 4.理解词义: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困难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主意。 骤然:突然。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英子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英子上台演讲,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英子变化。

1.英子曾经是怎样一个人?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段。 2.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胆小、自卑、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 (出示:“说也奇怪……”) (9)英子变得怎么样了?(自信、勇敢……)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指名说) 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英子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那就是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英子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大家来鼓掌(指名读)英子感受到了吗?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4.同学们为什么要给英子这样的掌声呢?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5.出示: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第一段。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英子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英子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英子的心里,关注着她。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

《实数的有关概念复习》教学反思

实数的有关概念复习 课后反思 新蒲新区虾子镇中学:康成舜实数这一章概念多,比较抽象,却又是后续学习方程和函数的基础,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预设,通过复习达到什么效果,要让学生 1、教学行为基本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是复习课,我运用了学案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做练习理解概念,掌握了运算法则。让学生回忆并口述所学的基础知识,采用互答式巩固了所学内容; 2、通过老师精讲,强化重点、难点、易混点、注意点,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比如知识点化简和计算时,有的同学计算的分母还含有根号,被开方数还是小数,都一一进行了纠正,强化了最简二次根式。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把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性质、运算法则等和实数进行类比,让学生明确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4、渗透了法治教育 讲解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存取管理办法》 第二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以及附件《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存款协议书》、《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银行担保承诺书》、《旅游服务质量

保证金取款通知书》中增加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用于垫付旅游者人身安全遇有危险紧急救助费用的内容,新增加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取款申请书》、《关于使用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垫付旅游者人身安全遇有危险时紧急救助费用的决定书》 5、能不讲的尽量不讲,按照大纲要求,不再随意把知识延伸和拓展,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不足之处 1、复习课不宜上的太大,应当小步子,密台阶。本节涉及概念多,运算种类多,应当分节上。 2、复习课“先测后串”效果较好。测试最能说明问题,课前小小测试能暴露知识掌握中的漏洞,使教师学生复习更有针对性。 康成舜 2015、3、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