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养殖

合集下载

蚯蚓的养殖方法与技术

蚯蚓的养殖方法与技术

蚯蚓的养殖方法与技术引言蚯蚓养殖是一项古老的养殖技术,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蚯蚓不仅是天然有机肥料的生产者,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促进农作物生长。

此外,蚯蚓也可以作为饲料养殖、钓鱼等行业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介绍蚯蚓的养殖方法与技术。

选择适宜的蚯蚓品种养殖蚯蚓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蚯蚓品种。

常见的蚯蚓品种有红蚯蚓、虎皮蚯蚓等。

红蚯蚓是适宜养殖的品种之一,它具有易繁殖、较强抗逆性等特点。

虎皮蚯蚓适应环境变化能力较强,也是较常用的养殖蚯蚓品种之一。

选择适宜的品种有利于提高养殖效果和生产效益。

确定适宜的养殖场地蚯蚓对光照、湿度和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养殖场地的选择非常重要。

室内、露天或温室均可作为蚯蚓养殖场地,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是蚯蚓生长繁殖的基本要求。

同时,选择适宜的土壤质地和水质也是养殖场地的重要考虑因素。

配制适宜的饲料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对食物的要求较为简单。

常见的蚯蚓饲料包括蔬菜废料、水果渣滓、鱼骨、咖啡渣等。

适当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可以促进蚯蚓的生长繁殖。

在配制饲料时,需要避免过多的油脂和辣椒等刺激性物质,同时注意饲料的湿度,保持适当的湿润度有利于蚯蚓的生长。

确定适宜的养殖方法蚯蚓的养殖方法有两种常见的方式:盒装法和田间法。

盒装法是将蚯蚓放在盒子或容器中进行养殖,适合小规模的养殖者。

田间法是将蚯蚓放在针对蚯蚓生长的土壤中,适合较大规模的养殖者。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定期检查蚯蚓的生长情况,并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维护。

管理与维护蚯蚓养殖需要定期进行管理与维护,以保持蚯蚓的生长繁殖状态和养殖环境的良好状态。

管理与维护的主要内容包括饲料的添加与更换、养殖环境的保持、蚯蚓数量的控制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

定期清除蚯蚓的粪便和残饲料,也是保持养殖环境干净整洁的重要措施。

收获与利用蚯蚓的养殖周期一般为3-4个月,当蚯蚓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进行收获。

蚯蚓的收获可以采用筛选法或灯光驱除法等,将蚯蚓与剩余的饲料分离。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1. 简介蚯蚓养殖是一种低成本、可持续的养殖方式,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蚯蚓是典型的土壤动物,通过分解有机废弃物,可以将其转化为优质的蚯蚓粪便,用于农田肥料或饲料补充。

本文将介绍蚯蚓养殖的技术要点,以帮助初学者成功开始蚯蚓养殖业务。

2. 选址蚯蚓养殖对选址要求较低,只需保证有适合的土地和环境条件即可。

以下是一些选址的注意事项:•应选择离城市或农村有一定距离的地方,避免蚯蚓受到城市排污的影响。

•土地需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排水条件,以确保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选址时需要确保土地不会受到水淹或污染的影响,避免蚯蚓被损害。

3. 蚯蚓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蚯蚓品种是蚯蚓养殖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蚯蚓品种:•红虫(Eisenia foetida):适应性强,耐寒力较强,适合北方地区养殖。

•蚯蚓(Lumbricus rubellus):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适合全国各地养殖。

•青虫(Perionyx excavatus):适应性较强,耐高温,适合南方地区养殖。

4. 环境控制蚯蚓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以下是一些需要控制的环境要点:•温度:蚯蚓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C-25°C,需控制环境温度在此范围内。

•湿度:蚯蚓适宜的湿度为60%-80%,需保持环境湿度的稳定。

•通风:蚯蚓养殖需要充分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过湿或过干的环境。

5. 饲料选择与投喂蚯蚓的饲料选择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饲料选择:•蔬菜和水果废料:如剩菜剩饭、果皮等,是蚯蚓的主要食物来源。

•植物秸秆和稻草:可作为蚯蚓活动的衬底,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其他有机废弃物:如茶叶渣、咖啡渣等,也可以作为蚯蚓的饲料补充。

投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投喂时要将饲料切碎或捣碎,以便蚯蚓更好地进食和消化。

•饲料的投喂量应根据蚯蚓的数量和生长情况进行适当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

6. 管理与繁殖蚯蚓的管理和繁殖对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养殖蚯蚓需要什么条件和技术

养殖蚯蚓需要什么条件和技术

养殖蚯蚓需要什么条件和技术养殖蚯蚓是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创业方式,以下是养殖蚯蚓的详细指南:一、养殖蚯蚓的基本条件1. 养殖场地:选择地势平坦、通风良好、易于排水的地方作为养殖场地。

同时要考虑周围环境,确保养殖场地无污染源。

2. 土壤:蚯蚓适宜生活在腐殖质丰富、通气良好的土壤中。

因此,需选择肥沃的土壤或加入腐熟的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条件。

3. 温度与湿度:蚯蚓的活动和繁殖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范围为15-25℃和60%-80%。

4. 光照:蚯蚓不喜欢阳光直射,所以需搭建遮阳设施,提供适当的散射光。

5. 种苗:选择健康的蚯蚓种苗,从可靠的供应商或养殖户处购买。

二、养殖技术与管理1. 饲料准备:蚯蚓喜欢吃有机物,因此需准备充足的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果皮、菜叶等。

将有机废弃物堆放在养殖场地附近,让其自然发酵。

2. 养殖方式:根据养殖规模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如箱养、池养等。

一般来说,箱养方式简单易行,适合家庭养殖。

3. 日常管理:每天早晚检查养殖箱内的温度、湿度、饲料等情况,确保环境适宜。

及时清理残余饲料,保持养殖箱内卫生。

4. 病虫害防治:加强日常管理,保持养殖环境清洁卫生,可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如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5. 收获与销售:当蚯蚓长到一定大小时,可以开始收获。

收获时,将蚯蚓从养殖箱中挖出,洗净后晾干或烘干,然后销售或储存。

三、效益分析与发展前景1. 效益分析:蚯蚓养殖成本低、收益高,是一个不错的创业项目。

根据养殖规模和条件,每亩地可产蚯蚓数千至上万斤,按照市场价计算,亩产值可达到数万元。

2. 发展前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有机农业的发展,蚯蚓养殖业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同时,蚯蚓在医药、饲料、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发展前景广阔。

3. 社会效益:蚯蚓养殖可以促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轻环境污染。

同时,通过发展蚯蚓养殖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实验报告蚯蚓的养殖(3篇)

实验报告蚯蚓的养殖(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繁殖特性及生长环境。

2. 掌握蚯蚓养殖的基本技术,包括饲料配制、养殖环境搭建、繁殖管理等。

3. 体验蚯蚓养殖的乐趣,提高环保意识。

二、实验材料1. 蚯蚓种苗:购买新鲜、健康的蚯蚓种苗。

2. 养殖容器:选择大小适宜的塑料箱、木箱或砖池。

3. 饲料:动物粪便、树叶、果皮、稻草等有机物。

4. 水源:清洁的自来水或地下水。

5. 温度计、湿度计、温度调节设备等。

三、实验方法1. 饲料准备:将动物粪便、树叶、果皮、稻草等有机物混合均匀,堆放发酵,待其温度降至室温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形成蚯蚓饲料。

2. 养殖环境搭建:在养殖容器内铺设一层5-10厘米厚的饲料,然后将蚯蚓种苗均匀撒在饲料上。

3. 环境控制:保持养殖容器内的温度在20-25℃,湿度在70%-80%。

夏季可适当通风,冬季可采取加温措施。

4. 饲喂管理:每隔3-5天喂一次,每次喂食量以蚯蚓能够1周内吃完为宜。

5. 繁殖管理:在养殖过程中,注意观察蚯蚓的繁殖情况,发现卵茧后及时取出孵化。

6.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蚯蚓的生长情况,记录养殖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饲料消耗等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蚯蚓生长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蚯蚓的生长状况良好,体长、体重均有所增加。

2. 繁殖情况:在养殖过程中,发现蚯蚓成功繁殖出后代,孵化率为80%。

3. 饲料消耗情况:根据观察记录,蚯蚓对饲料的消耗较为稳定,平均每周消耗饲料量约为总饲料量的1/4。

4. 环境因素对蚯蚓生长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温度和湿度对蚯蚓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蚯蚓生长迅速,繁殖率高。

五、实验结论1. 蚯蚓养殖技术简单易学,适合在家庭、学校等场所进行实践。

2. 蚯蚓具有很高的环保价值,可以有效处理有机废物,减少环境污染。

3. 蚯蚓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用于生产有机肥料、饲料等。

4. 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确保蚯蚓的健康生长。

怎么饲养蚯蚓

怎么饲养蚯蚓

怎么饲养蚯蚓蚯蚓是改造土壤的高手,含有高蛋白,可以用来喂养宠物,如小鸟、鸭子等。

同时可以经过加工,做成美容产品。

甚至能够制作成食品添加剂,增加蛋白质的含量。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蚯蚓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蚯蚓饲养方法蚯蚓的习性蚯蚓喜温,生活在15℃-25℃环境为宜,可以冬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夏盖稻草,放阴凉处,常洒水降温。

蚯蚓喜湿怕干,所以要定期浇水,水不要太大浇透即可。

又因为蚯蚓喜暗怕光,所以饲养床要盖稻草遮光,并保持湿润。

除此还应该增加透气,保持饲养床疏松。

养殖容器选择根据需求,选择大小合宜的容器。

木箱是最好的选择,即通风透气又滤水。

如果没有的话,花盆、塑料箱、铁箱等也可以,底部需要有一些虑水的密集小孔,小孔不宜过大,不然蚯蚓都跑掉了。

饲养床选择饲养床可以用堆肥做成,采用腐烂熟透的牛粪、马粪,粗制的纸箱板。

农村地区最好用腐烂的变成黑土的庄稼秸杆、杂草、骡马粪等。

城市里若不好找到,只能自己收集些植物叶子,漫漫发酵使之腐烂,注意的是营养土一定要松软。

品种选择种蚓的选择很重要,选择耐寒抗热的种蚓,繁殖力强而且四季可产。

不要自己在野地里随便挖几条,良种蚯蚓的繁殖率大约为普通蚯蚓的十倍,并且生命力强悍,蚓体、蚓粪产量高。

蚓种放养首先将饲养床刨得更疏松,然后一次性用水将饲养床浇透。

蚯蚓喜欢空气,因此不要人为将蚯蚓深埋在箱底,而是将种蚓放于表面,如果想蚯蚓快速进入饲养床,可以开灯光照射,蚯蚓不喜光线,会加快进入。

如果种群很大,那么需要注意养殖密度,建议饲养箱要浅一点,然后尽量做长做宽。

饵料选择饵料可以是动物粪便、秸杆、稻草,甚至平时丢掉的果皮、蔬菜残叶,洗碗槽过滤下来的剩饭洗净也可以,什么都不嫌弃。

日常喂养通常1-2天查看一次,或者3-5天查验一次,主要观察饲养床湿度是否合宜,饵料是否充足,蚯蚓的生殖发育状况等等。

如果发现不适立即做出调整。

繁殖及收获一般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蚯蚓能自然发育繁殖。

因此,稍微上心,三五天观察检视一次,保持充分的水分及饵料。

蚯蚓的养殖方法

蚯蚓的养殖方法

蚯蚓的养殖方法简介蚯蚓(学名:Eisenia foetida)是一种非常有益的生物,常见于土壤中,并具有很高的繁殖能力。

蚯蚓养殖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农业实践,既能帮助土壤改良,也能为农民创造经济价值。

本文将介绍蚯蚓的养殖方法,包括养殖场地准备、蚯蚓选择、养殖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养殖场地准备蚯蚓养殖需要准备一个合适的场地,以下是一些建议:1.场地选择:选择一个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场地,避免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或受到雨水的直接冲击。

2.土壤准备:在准备养殖场地前,需要确保土壤质地适宜。

蚯蚓喜欢生活在肥沃、湿润、透气性良好的土壤中,所以需要调整土壤的成分,添加适量的有机物质,如腐熟的堆肥或酵素。

3.防护措施:为了保护蚯蚓免受外来干扰或捕食者的攻击,可以在场地周围设置防护网或围栏。

蚯蚓的选择选择适合养殖的蚯蚓也是成功养殖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选择蚯蚓的建议:1.蚯蚓品种:市面上常见的蚯蚓品种有红虫、加利福尼亚红虫等。

红虫是一种适应力强、繁殖能力高的品种,较为适合初次养殖者。

2.蚯蚓数量:根据养殖场地的大小和需求量,可以选择适量的蚯蚓。

一般来说,每平方米可养殖1000~2000只蚯蚓。

3.蚯蚓购买:可以从农业市场、种苗店或在线渠道购买蚯蚓。

选择健康、活跃的蚯蚓,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健康证明。

养殖环境控制为了创造适合蚯蚓生长繁殖的环境,需要控制以下因素:1.温度:蚯蚓适宜的生活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蚯蚓代谢过快,过低的温度则会降低它们的活动能力。

可以通过遮阳、通风等方式进行温度调控。

2.湿度:蚯蚓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保持适宜的湿度对蚯蚓的生长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湿度控制在60%~80%之间即可。

可以通过定期喷水或覆盖湿润的布料来维持湿度。

3.通风:保持养殖场地的良好通风可以降低湿度过高的问题,同时为蚯蚓提供充足的氧气。

可以通过设置通风设施,如通风窗、通风管道等来实现。

日常管理蚯蚓的日常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饲料投放:蚯蚓的主要饲料是有机废弃物,如果蔬残渣、厨余垃圾等。

蚯蚓的养殖方法

蚯蚓的养殖方法

蚯蚓的养殖方法蚯蚓的适应能力很强,地球上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广泛分布着蚯蚓。

只要掌握了它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根据其昼伏夜出、地面排粪、畏光、喜温、喜湿、好气等特点,除可在室外大面积养殖外,亦可在室内开展如瓶养、箱养、池养、立体养殖等多种不同模式的工厂化养殖,现将几种主要养殖方法介绍如下:一、立体多孔槽养殖法立体多孔槽分三种类型:多孔箱(或多孔桶):适合于处理农户的日常生活垃圾,也可大规模生产。

方法是先将旧木箱(捅)钻孔,孔径2~3厘米,孔的总面积占箱(桶)体侧表面积的一半以上,内养日本大平二号蚯蚓5000~10000条,每月可产鲜蚯蚓1~2公斤,蚓粪35~70公斤。

若规模化养殖,则把多孔箱(桶)堆积起来,两列箱体之间距离应在5厘米以上,以利通风、排粪。

箱(桶)的容积以30-80升为宜。

室内多孔槽:适合于畜牧场、生产队或专业户使用,用角钢焊成长180厘米,宽35厘米,高200厘米的长方体,四周用塑料绳编成,间距为2~3厘米,内装沤制好的饵科和蚓种,每槽可养大平二号蚯蚓2万条。

池内多孔槽:由一个水泥池及若干个多孔槽所组成。

池长100~1000厘米,宽100-300厘米,高150厘米;四壁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内外壁用水泥沙浆抹光.池底设置清理蚓粪的出粪口,在离池底20厘米高处用钢筋焊成底座,钢筋间距为2-3厘米。

池内的多孔槽规格根据池的大小决定,一般长60~260厘米,宽10厘米,高130厘米,周围用角钢焊成,四面用钢筋焊接,钢筋间距2-3厘米。

多孔槽放在底座上,两槽之间距离35厘米左右,槽壁距池壁20厘米,饵料和蚓种放在多孔槽外面。

以上三种形式都要在槽上覆盖塑料薄膜。

饲料的选择及调制:只要是无毒的有机物都可作蚯蚓饲料,含蛋白质过多的单一饵料最好与其他饵科配合投喂。

各种饵料都须经过筛选、去杂、堆积沤制一段时间方可直接以上面投喂。

马粪等比较碎的饵科可以直接投喂,因为通气孔可以把酵母菌等好气性细茵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把温度控制在30摄氏度以内,而嫌气性微生物也无法生存,不必担心高温烧死蚯蚓或酸度过高酸死蚯蚓。

蚯蚓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蚯蚓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蚯蚓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蚯蚓养殖是一种可以利用蚯蚓进行有机肥料和蚯蚓体液的生产的方法。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生物,它们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质的能力,并且能够产生高品质的有机肥料。

下面将介绍蚯蚓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蚯蚓养殖方法:1. 选择蚯蚓品种:常见的蚯蚓品种有红蚯蚓和青蚯蚓,其中红蚯蚓适应性较强,更适合养殖。

2. 准备容器:选取合适的容器进行养殖,在养殖桶、木箱或塑料箱中进行养殖。

3. 准备基质:蚯蚓的生活需要湿润的环境,所以需要准备适量的废旧饲料或泥土等作为蚯蚓的基质物质。

4. 控制温度和湿度:蚯蚓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最适宜的温度为15-25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

5. 添加食物:蚯蚓的食物包括腐烂的植物材料、废旧的果皮等,可以将这些食物撒在基质上,并定期补充食物以保证蚯蚓的正常生长。

6. 定期换水:蚯蚓的养殖容器中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湿度,适当定期换水以保持良好的环境。

7. 避免过度捕杀:蚯蚓对化学物质敏感,避免使用农药或有害的化学物质,以免对蚯蚓产生伤害。

二、注意事项:1. 温度控制:蚯蚓对温度较敏感,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蚯蚓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

2. 饲料选择:蚯蚓对植物材料的分解能力较强,但有些植物材料可能会对蚯蚓产生不良影响,如辣椒等,要注意选择适宜的饲料。

3. 注意通风:养殖容器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避免湿度过高或空气不流通导致的蚯蚓死亡。

4. 控制密度:蚯蚓的养殖密度也需要合理控制,过高的密度会导致养殖环境不良,过低的密度则会降低养殖效益。

5. 防治病害:蚯蚓养殖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病害问题,如蚯蚓白化病、秧虫等,需要注意定期检查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6. 定期清理:养殖容器中会产生大量的蚯蚓体液和蚯蚓粪便,定期进行清理以保持环境的卫生。

总结:蚯蚓养殖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生产方式,但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温度、湿度的控制,饲料的选择和通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蚯蚓粪营养成分的研究随着现代化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奶牛业得到迅速发展,奶牛厂的建立日趋增多,但大量的牛粪排出,导致粪屎等废弃物堆积,造成城郊环境的污染。

目前各国广泛研究应用蚯蚓来防治公害。

特别是利用蚯蚓处理废物已引起各国重视,如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已建立蚯蚓养殖场作为城市垃圾的处理补充系统,以解决城郊环境污染问题。

利用蚯蚓处理粪便的研究,至今报导较少。

利用蚯蚓处理畜禽粪便,不仅为发展畜牧业开辟了动物蛋白质饲料新来源,也为城市净化、处理公害找到了新途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蚯蚓处理牛粪获得蚓粪,分析测定蚓粪的化学成分,以探讨蚓粪作为饲料、肥料的可行性及其优越性。

1 试验材料和方法1 1 蚓粪收取方法新鲜奶牛牛粪常温自然发酵后投放一定数量的蚯蚓,任其自由吞食牛粪,由于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适宜,蚯蚓大量繁殖,牛粪被蚯蚓全部吃掉而排泄成无臭、多孔的黑色团粒即蚓粪,在蚓粪堆用插样器分上下两层抽取原始样品,后用分样器分取平均样品,最后用十字分样法分取试验样品。

表1 蚓粪的有机质和NPK含量表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PH(N%) (P%) (K%) (%)蚓粪0.96 0.36 0.97 19.47 7.10牛粪 1.13 0.48 0.69 25.62 7.502 检查分析项目 2 1 肥效测定采用土壤肥料肥力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蚓粪的有机质、pH和全氮、全磷、全钾。

2 2 养分测定用常规分析法测定蚓粪的吸附水、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和钙、磷含量。

表2 蚯蚓粪的化学成分(%)风干烘干吸附水3.63粗脂肪0.490.51粗纤维4.594.76粗蛋白6.006.23粗灰分71.8474.55无氮浸出物 13.4513.96钙4.164.32磷0.360.372 3 氨基酸含量用日立835-60型高速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18种氨基酸含量。

2 4 微量元素测定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光度计测定了5种矿物元素含量。

2 试验结果分析2 1 蚓粪的肥效测定通常情况下,植物所需要的氮、磷、钾三种元素的数量很多,但土壤所能提供的数量又比较少,在饲料生产上往往需要通过施肥才能满足植物(包括作物、牧草)的需要。

由表1可知,牛粪中投放蚯蚓后最后获得的蚯蚓粪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而且氮、磷、钾的含量也很丰富,分别为0 9 6%、0 36%、0 97%。

尽管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稍有减少,全磷明显增加,说明蚓粪仍是三要素含量高的有机肥料。

蚓粪的pH为7 10,较牛粪略有降低。

蚯蚓调节牛粪pH的能力和蚯蚓食道分布的钙腺有密切关系。

因为钙腺能分泌过剩的钙或碳酸盐,中和有机酸,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2 2 蚓粪的营养成分表2资料说明,蚓粪的粗灰分含量高达74 55%,作为畜禽饲料,是矿物质饲料的来源之一。

无氮浸出物和蛋白质的含量也比较高,前者为13 96%,后者为6 23%,尤其是粗蛋白含量远高于禾本科秸秆(3%~5%),而接近或超过豆科桔秆。

牛粪因产生硫化甲烷、氨、硫化氢、苯乙烯等气体而有臭味,但蚓粪无这种臭味,这是因为蚓粪比表面积大,阳离子置换容量大,并含有能分解种种臭气的微生物群如放线菌、丝菌、大肠菌等,即蚓粪具有消除牛粪臭气的作用。

由此看来,蚓粪用作畜禽饲料日粮的一部分是完全可能的。

蚯蚓养殖利用疑难解答一、为什么我养殖的蚯蚓没有什么产量,越养越小条?影响蚯蚓的产量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养殖蚯蚓的粪料不足。

养殖蚯蚓需要丰富的动物粪便(鸡粪、人粪不可用)和稻草等有机垃圾等,这些物质一定要经过充分发酵才能使用。

部分学员对这些材料还没有发酵调制完就用来养殖蚯蚓,结果导致蚯蚓逃离、死亡,或者繁殖下降、生长放慢等;2.蚯蚓是低等动物,低等动物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就是容易退化。

蚯蚓的退化是由于蚯蚓近亲交配造成的。

造成蚯蚓近亲交配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引进的种蚯蚓数量太少,引种数量在3万条以下的是很难保证蚯蚓不近亲交配而造成蚯蚓退化的;二是养殖户对蚯蚓的提纯复壮工作不重视或者没做。

以上原因导致你养殖蚯蚓与过去传统的养殖方法没什么区别,结果是蚯蚓不但没有什么产量,而且越养越小条。

二、蚯蚓繁殖的高峰期是哪几个月?蚯蚓繁殖的高峰期是每年的:南方地区是1、2、3、4、5、10、11月,产卵最少的是7、8、9月;北方地区4、5、6、9、10月为高峰期,产卵最少的也是7、8、9月。

因为7、8、9月是最炎热的夏季,蚯蚓便会降低繁殖,但并不是它停止了繁殖。

如果把蚯蚓养在较阴凉的室内,蚯蚓一样能大量繁殖。

三、为什么不能养殖本地的野生大蚯蚓?野生蚯蚓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个大。

但除了个大以外,就没有其它的优点了。

以下是野生蚯蚓与人工养殖蚯蚓的区别:野生蚯蚓人工养殖蚯蚓1.繁殖速度:年10-30倍年3000-40500倍2.生长速度:幼蚓到成蚓需一年仅需40-60天蚯蚓养殖的经济意义一)蚯蚓—土壤改良者达尔文早就说过:犁是人类最古老而又有价值的发明物之一,可是,远在人类出现以前,土地早已被蚯蚓耕耘过了。

所以,现在有的人就叫它“活犁耙”或“生物犁”,这是对蚯蚓恰如其分的评价。

对于蚯蚓改良土壤的研究工作,国内外已有不少人做过。

达尔文曾经推论过,如果每英亩地里有 5 万条蚯蚓的话,由于它们每年吞食土壤,可以排出7.68-18.41吨的粪便,如果将这些蚯蚓平铺在地面上,那么经过十年就可以铺上一层厚 2.54-3.81 厘米的蚓粪。

在我国,濮禹教授最早研究蚯蚓肠的消化作用和对于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她认为通过蚯蚓的消化道以后,蚯蚓吞入的土壤(称为母土)变成有效磷、有效钾、总氮氨、含钙率和氨氮率均高的粪土排出来,而这些有效物质,对农作物的生长是有利的。

近年有人又研究了蚯蚓对土壤结构形成的速度、形态和微结构的观测研究及蚯蚓团聚体的性质和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电子显微镜观察,认为蚯蚓具有较高的水稳性以及优良的供肥、保肥能力,称之为“微型的改土车间”。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测试中心检验结果表明:蚯蚓粪含氮 2.15% 、磷 1.76% 、钾0.27% 、有机质32.4% ,并含有23 种氨基酸,如果是采用动物粪便养殖蚯蚓的蚯蚓粪含量更高。

是农作物、花卉、草坪、城市绿化的好肥料。

用蚯蚓粪可配制成各种专用肥,年用量达万吨以上;国外市场广阔,仅美国就有高尔夫球场12 万个,年需肥量达千万吨。

还有人做过实验,在有蚯蚓粪的土壤中栽培和种植豌豆、油菜、黑麦、玉米、稞麦或马铃薯,可以分别增产豌豆 3 倍、油菜 6.2 倍、黑麦0.6 倍、玉米 2.5 倍、稞麦 1.64 倍、马铃薯 1.35 倍。

由此可见,利用蚯蚓不断地纵横钻洞和吞土排粪的生命活动,不仅能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还可以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

使板结贫瘠土壤变成疏松多孔,通气透水,保墒肥沃而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的高产土块。

这样,就可以免耕或少耕,又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做到节省劳力,节约能源和增加产量。

(二)新型动物性蛋白饲料近年来,世界各国因畜、禽和水产养殖业发展很快,对于动物蛋白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快,目前不少国家着手养殖蚯蚓,并进行对开辟蛋白质饲料新来源的研究。

有的国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进展也比较快。

蚯蚓含有很多的蛋白质,在干物质蛋白质的含量可以高达70% 左右,一般分析结果也可以得到41.62-66% 的粗蛋白质。

据报道,在蚯蚓的蛋白质中有不少氨基酸是畜、禽和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其次是精氨酸和赖氨酸等。

蚯蚓蛋白中精氨酸的含量为花生蛋白的 2 倍,是鱼蛋白的 3 倍;色氨酸的含量则为动物血粉蛋白的 4 倍,为牛肝的7 倍。

不仅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就是在它的粪粒里也同样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日本食品分析中心曾经对蚯蚓粪进行过分析,在含水量只有11% 左右的时候,蚯蚓粪内所含的全氮约 3.6% ,以此推算粗蛋白为22.5% 。

因此蚯蚓与蚓粪均可供畜、禽和鱼类食用。

用蚯蚓粪做饲料时,添加量一般为15% —30% ,不会影响饲料的质量,对于养猪、养鱼来说还会提高动物的适口性,饲喂的方法最好用来发酵或制作成颗粒后投喂。

我们采用蚓粪饲喂泥鳅、田螺、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用量80% —100% ,鱼类生长良好,成本大幅度降低;在蚯蚓粪里面加少量化肥等,制成颗粒就是优质的复合肥料,也可用袋装成 1 公斤 1 袋作花肥出售,每袋可卖1— 2 元;或直接卖给花卉场和菜农、果农等,每吨可卖200 元以上。

用蚯蚓喂养的猪、鸡、鸭和鱼,长得快,味道又鲜美,主要原因是蚯蚓蛋白质多,而且容易被畜、禽和鱼消化和吸收,很合他们的口味。

畜禽和鱼均喜欢吃混有新鲜蚯蚓的饲料,混合的用量要根据畜、禽和鱼的种类以及个体的大小而定,以占饲料总重量的5% 左右较好,但有时可多达40 —50% 。

用这种混合饲料喂养幼小的畜、禽和鱼,效果特别好。

它们吃了蚯蚓后生长快,色泽光洁,发育健壮,不生病或少生病,还减少死亡。

据初步报道,每头猪每天喂 2— 4 两蚯蚓(按猪的大小而定),每天可增重0.5-1.0 市斤,而不喂蚯蚓的猪,每天只能增重0.3-0.7 市斤。

用蚯蚓喂蛋鸭,可使每只鸭每天都产蛋,而不再间隙停产,并且每个蛋比原来的平均增重10 克(即 2 钱)。

据资料表明:在饲料中添加2-3 %的蚯蚓粉,猪生长速度可提高74.2% 以上;喂鸡产蛋量提高17-25% ,生长速度加快30-100% ;用鲜蚯蚓喂鳖增产30-60 %以上;用鲜蚯蚓喂养黄鳝,任何其它饲料都不能相比,且增长40 %;用蚯蚓喂对虾、河蟹、鳗鱼等名优鱼类,均增产30 %以上,饲料成本下降40 %-60% 。

也可以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蚯蚓,即可制成优质高效饲料。

这样,蚯蚓既是优质饲料,又是理想的摄食促长物质,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摄食强度、饲料利用率。

为什么用蚯蚓喂养动物(特别是水产类)有如此好的效果呢?因为蚯蚓不但富含氨基酸,且含量极高,组成齐全,几乎所有氨基酸类均有,完全具备鱼类及其它名贵水产动物所需的10 种必需氨基酸。

并且对鱼类还具有强烈的刺激取食功效。

(三)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由于现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众多的工业废弃物被排出,造成严重的公害,大量地应用农药,污染了成片的农田,人类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急待采取保护的措施,已成为国际间共同关心的大事。

英国与日本等国积极研究处理公害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用蚯蚓来处理公害。

例如一条蚯蚓每天可以处理0.3 克的造纸污泥,只要养殖三亿三千条蚯蚓就可以每天处理100 吨的造纸污泥了,所以,在日本用蚯蚓来处理造纸污泥已进入实用化的阶段。

此外,蚯蚓还可以处理酒厂、畜禽和水产品加工厂的废弃物和废水,日本利用蚯蚓每月可处理这些废弃物多达3000 吨。

在美国利用五亿条蚯蚓每天可处理200 吨工业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