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凝血分析系统检验结果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两种不同凝血分析系统检验结果对比分析

两种不同凝血分析系统检验结果对比分析

两种不同凝血分析系统检验结果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7-06-19T09:57:58.2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作者:莫竞华钟显英[导读] 多数医院检验科均会同时配置两台及以上不同型号的凝血分析检测系统。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 547000【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凝血分析仪检测系统(思塔高STACOMPACT与积水CP-2000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指标所存有的差异性。

方法:将STACOMPACT作为实验方法,CP-2000为对照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患者的新鲜血浆,测定患者不同浓度范围的血浆凝血指标,包含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对比采用不同凝血分析仪对凝血指标予以测定所存差异性,将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对系统结果能否具备临床可接受性进行评估。

结果:所采用的两种检测系统的CV水平均<5%,均能较好的满足CLIA’88的允许误差,与临床要求相符;两种凝血分析系统测定的3项凝血指标结果经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经临床可接受度评估得知,3项凝血指标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结论:STACOMPACT与CP-2000两种检测系统对凝血指标进行检验,所存误差均处于可接受范围,但为规避各检测仪器所存检测误差对诊疗产生各类影响,需定期将不同检测仪器所得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实验,以此为室间质量控制及室内质量控制提供参照。

【关键词】思塔高STACOMPACT;积水CP-2000凝血分析仪;凝血指标多数医院检验科均会同时配置两台及以上不同型号的凝血分析检测系统,在检测系统可比性所开展的常规性评估计划当中,由于检测系统的不同,基于故障、试剂、原理、方法、不精密差异或测量程序校准差异等因素影响,可能造成所测定样本结果存有一定差异,不具备彼此可比性。

而确保不同检测系统对同一检测项目结果具有可比性,乃是保证样本检验结果准确度及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与前提,同时也是检验科落实质量管理目标的关键内容。

血凝仪的不同检测系统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探讨

血凝仪的不同检测系统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探讨

血凝仪的不同检测系统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探讨郭吉;王爱玮【摘要】血凝仪在临床检验中检测凝血四项对临床多种疾病诊治都有重要的价值.血凝仪检测系统包括检测仪器、试剂及校准品等,而临床可采取的血凝仪检测系统较多,不同的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各类检测系统血凝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是医学检验中心比较热门的课题,也是对他们的考验.国内中等以上的医院基本已开展凝血四项检验,为此做好血凝仪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可比性研究,可从凝血四项展开,即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促凝血活酶激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9(025)011【总页数】2页(P21-22)【关键词】血凝仪;检测系统;凝血四项;结果;可比性【作者】郭吉;王爱玮【作者单位】天津市黄河医院检验科天津 300110;天津市黄河医院检验科天津3001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776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不断发展,凝血与血栓相关疾病在理论与临床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血栓疾病诊断方法、检测手段、疾病防治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总的来说,止血和血栓检测意义要高于出血性疾病范畴,为此重视血栓和止血试验检测,推广检测技术的应用,成为一大热点课题。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促凝血活酶激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是凝血四项检验主要指标,也是临床疾病诊治中比较有价值的部分,但是不同的血凝仪检测系统可能检出的结果差异性较大,为了减少这种差异,就需要定期进行对比,尽量减少这种系统带来的差异,从而提高临床检验科学与合理性[1]。

为了分析血凝仪不同检测系统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情况,本文进行了如下探讨。

1.不同血凝仪检测系统对PT结果可比性分析PT检测结果受到很多因素干扰,其中组织凝血活酶试剂类型、质量属于最为主要的因素,若应用秒、活动度等指标报告结果,组织凝血活酶试剂不同,则会出现结果差异,导致检验结果无可比性[2]。

3种血凝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结果可比性分析

3种血凝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结果可比性分析

3种血凝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结果可比性分析王延群;胡成进【摘要】目的比较3种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分别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CA7000)、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CS5100)、STA-R Evolution全自动凝血分析仪(STA-R)检测272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台仪器检测D-二聚体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7000、CS5100、STA-R 3台仪器检测D-二聚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5.7%、79.4%、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60,P<0.05).CA7000与CS5100检测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6,P<0.05),二者的阳性符合率为79.4%,阴性符合率为14.3%,总体符合率为93.8%.CA7000与STA-R检测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2,P<0.01),二者的阳性符合率为80.0%,阴性符合率为13.0%,总体符合率为93.4%.CS5100与STA-R检测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P>0.05),二者的阳性符合率为78.0%,阴性符合率为17.0%,总体符合率为94.5%.结论不同仪器检测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不尽相同,建议根据不同检测系统制定相关疾病的临界值,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广大患者.【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5(033)002【总页数】2页(P150-151)【关键词】血凝分析仪;D-二聚体;符合率【作者】王延群;胡成进【作者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实验诊断科,济南250031;济南军区总医院实验诊断科,济南2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血浆D-二聚体(D-D)不同检测方法间结果的可比性较差[1]。

目前在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免疫比浊法,其操作简单、快速、稳定,便于临床诊断、用药监测,该方法检测D-二聚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2],是目前大多数全自动血凝仪采用的方法。

四种检测系统测定凝血功能的对比分析

四种检测系统测定凝血功能的对比分析

1.1 标本来源
1.8 统计学处理
选 择 来 我 院 18-40 岁 的 健 康 人 40 例,男 性 21 例,女 性
采 用 SPSS 18.0 统 计 软 件 进 行 数 据 分 析,所 有 数 据 均
19 例:凝血异常患者 40 例,男性 20 例,女性 20 例。用抗凝 用 均 数 ± 标 准 差 表 示,组 内 组 间 比 较 用 t 检 验 分 析,四 种
132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102
·医学检验·
四种检测系统测定凝血功能的对比分析
梅浩砚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 荆门)
摘要:目的 本研究对比四种检测系统在凝血四项测定过程中的优缺点。方法 本研究选择正常人和凝血异常患者各 40 例,应用 IL acltop、sysmex cs5100、stago copamct 和德国 BE 四种不同的检测系统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同时对各仪器的精密度、对比试验和抗干 扰试验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 四种厂家的检测系统在凝血四项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四种仪器中,除 BE 仪器外精密度均良好,stago 抗干扰能力最好。结论 四种检测系统的测定结果存在差异,对于有多台不同仪器的 科室,建议在各自的检测系统提供参考范围内进行临床判读,并定期进行对比试验,根据所得回归曲线对仪器进行相应调整,确保各 检测系统在凝血四项结果的准确性和持续一致性。 关键词:凝血四项;自动凝血仪;干扰能力;精密度 中图分类号:R122.1+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6.102.087

全自动与半自动血凝仪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全自动与半自动血凝仪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全自动与半自动血凝仪检测结果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对四组凝血状态不同的标本在全自动和半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以评价仪器及其应用试剂的优劣。

方法:通过对25例健康人员、20例待产妇、16例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3例肝硬化患者,采取静脉血分离血浆后,使用德国美创MC -4000(半自动血凝仪)和日本希森美康CS-5100(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测定PT、APTT、FIB。

在上述两种不同仪器测定结果之后,对比观察每一组结果之间的差异。

结果:两种不同仪器检测健康人员的结果基本一致,两种不同仪器检测待产妇、肾病患者、肝病患者的结果差异较大,结果不具可比性。

结论: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结果明显优于半自动血凝仪测定结果。

【关键词】血凝仪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351-02为避免术中出血,术前进行出血、凝血倾向的检查非常必要。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对人体凝血系统分析及临床凝血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对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抢救和溶栓治疗、脑梗死的治疗有重要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25例健康人员为我院接收的体检人员,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31.5岁;20例待产妇来自我院妇产科的住院患者,孕足月,平均年龄26.9岁,16例肾功能衰竭患者为我院肾病内科接收的血透患者,年龄26岁~58岁;13例肝硬化患者来自我院消化内科,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52岁。

各组对象均空腹采取静脉血1.8ml于109 mmol/L枸缘酸钠真空采血管内,颠倒混匀,35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待用。

要求采血过程顺利,避免组织损伤,导致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血液,影响检测结果,止血带松紧适度,捆绑时间≤30 s。

标本无黄疸、脂血、溶血。

凝血常规试验在血凝分析仪上的比对分析

凝血常规试验在血凝分析仪上的比对分析

凝血常规试验在血凝分析仪上的比对分析王念朋【摘要】目的:比对分析凝血常规试验在两台血凝分析仪上的准确性及一致性.方法:校准两台血凝分析仪所用的配套校准物,采用配套的质控物对凝血常规试验的稳定性进行质控评价,并通过比对试验对两台分析仪凝血常规检测的一致性及准确性展开评价.结果:经试验,INR(国际标准化比值)、PT(检测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Fib(纤维蛋白原)等比对结果的CV(变异百分率)值与临床检验中心制定的凝血室间质量评价标准相符.在检测结果方面,两台血凝分析仪有着较好的相关性,且检测项目(除Fib以外)的相关系数r值均超过0.9750.结论:通过采用两种血凝分析仪对INR、PT及APTT等项目进行比对试验,可有效促进不同血凝分析仪之间的可比性及检验质量的提高.【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9(025)010【总页数】2页(P90-91)【关键词】血凝分析仪;\r凝血常规试验\r;比对分析【作者】王念朋【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第三医院辽宁鞍山 114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近年来,血栓性及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INR(国际标准化比值)、PT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项目的测定在临床中得到了愈发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成为药物及手术治疗重要的检测指标[1] 。

而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大部分综合医院会购置两台或以上的血凝分析仪,但不同分析仪由于购进时间、使用及维护方法等的不同,检测结果也有所不同[2] 。

基于此,本文以本院两台血凝分析仪为研究对象,就其凝血常规试验的准确性及一致性展开评价,以确保不同分析仪凝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1.资料与方法1.1 材料仪器:型号为CA-500与型号为CS-2000i的两台血凝分析仪,均由日本Sysmex 公司生产。

试剂及质控品:PT、APTT及Fib的测定试剂盒,配套定标液及质控品,同样由日本Sysmex公司生产。

三种凝血检测系统INR检测结果的比较

三种凝血检测系统INR检测结果的比较
程 Y=1009 .4 X一0 141 r = .9 , 0 0 1 。从 回 . 1 ( 0 9 62 P< .0 )

材 料 和 方法
1 .样本及 处理
武汉 亚洲心脏病 医院患者 2 6例 , 9
归分析结果看 出 ,O T P组 与 A LN w组 IR的散点 图及 C e N 回归分析结果 较理 想 ,I R检测结 果 更 相近 , N 系统偏 差
更小。
其 中未使用抗凝 剂患 者 8 9例 , 1 1 服法发 林患 者 2 7例 。 2 0
采血试 管为抗凝真空硅 化管 , 凝剂为 19 m o L枸橼 抗 0 m l / 酸钠 0 3m , 集静脉 血 2 7m , . L 采 . L 缓缓 颠倒 8次, 混匀 。
30 orr n 离 心半 径 为 l m) 心 1 i, 血 浆 分别 o a ( /i 8c 离 0m n 取
对 T P组与 A LN w组 不同 I R水平 进行 偏差 分 O C e N
析 。以 T P组 I R值 为 标 准 , A L N w组 的 I R按 水 O N 对 C e N
系统 。本实验室 已完成 对 A LT P和 A L 00仪 器初 C O C 90 步性能评价 , 达厂 商 要求。重组 凝 血 活酶试 剂 ( 均 批号 15 69 用 于A L T P仪 器 时 国际 敏 感 指 数 (S ) 20 1 ) C O II 为 0 8 用于 A L90 .0, C 00仪器 时 II 0 8 。凝血活 酶试剂 S 为 .3
在 3个凝 血 检测 系 统上 测 定 I R。样 本 的采集 及 检 测 均在 N
T P组 与 A L 0 0组 I R 的 BadAt n 析 结 果 O C 90 N l —l n ma 分

不同凝血检测系统PT和APTT检测结果的差异比较

不同凝血检测系统PT和APTT检测结果的差异比较
差 异 的情 况 , 为 各 实 验室 间数 据 对 比提供 参 考 依 据 。方 法 : 对2 0 1 3 年C AP发 放 的 C G I 样品中 F r r 、 A P T  ̄ " 的各 实 验 室 组
数据结果进行组织整理 , 以非参 数检验及转秩 后 AN O V A 方法 进行统计分析 , 通过对不 同检 测系统 、 不 同厂商仪器 、 不 同厂商试剂以及 同一厂商试剂或仪器 内部不 同型号子组问进行 比较 , 探讨不 同试剂 、 仪器产生结果 的差异情况 。结果 : 不 同检测系统下 P T和 A P T T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 不同厂商试剂或仪器的检测结果总体 上未 见显著差异, 同一 厂商仪 器不 同型号试 剂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 反之 , 同一厂商试剂 不同型号仪器的结果未见显著差异 。结论 : 同一 厂商 仪 器和试剂对应 的检测结果具有 良好的可 比性 ; 构建可供参考的凝 血检测系统数据体系意义重大 。
3 3 1 4 厂 ] J Me d T h eor &P r ac W o 1 . 2 9 , No . 2 4 , De c 2 0 1 6
2 0 1 6 年第 2 9 卷第 2 4 期 医 拳 理 论 与 和 AP TT 检 测 结 果 的 差异 比较
杨琛 懋 潘 雯 张瑞 雪 朱广红 沈佳佳 邱 云 良 常 艳
国 家 上 海 新 药 安 全 评 价研 究 中 心 , 上海市 2 0 1 2 0 3
摘 要 目的 : 探讨不同检测仪器和试剂组合对凝血指标 P T和 A VI ' T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 反映不同检测体系间检测结果
o n PT a n d AP TT c o a g u l a t i o n d e t e c t i o n,r e f l e c t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d i f f e r e n t d e t e c t i o n s y s t e ms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b a s i s f o r d a t a c o mp a r i s o n f o r l a b o r a t o r i e s . Me t h o d s : Ba s e d o n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d e t e c t i o n s y s t e ms i n v a r i e d ma n u f a c t u r e r s 。i n s t r u — me n t s a n d r e a g e n t s o r 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 s u b - g r o u p i n t h e s a me ma n u f a c t u r e r s a n d i n s t r u me n t s ,n o n - p a r a me t r i c t e s t a n d AN( ) VA r a n k me t h o d f o r s t a t i s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b y o r g a n i z e d t h e d a t a o f P T a n d APTT i n CGL s a mp l e 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 l a — b o r a t o r i e s i s s u e d b y CAP i n 2 0 1 3 . To i n v e s t i g a t e a n d c o mp a r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t e s t i n g i n s t r u me n t s a n d r e a g e n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不同凝血分析系统检验结果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7-06-19T09:57:58.2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作者:莫竞华钟显英
[导读] 多数医院检验科均会同时配置两台及以上不同型号的凝血分析检测系统。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 547000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凝血分析仪检测系统(思塔高STACOMPACT与积水CP-2000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指标所存有的差异性。

方法:将STACOMPACT作为实验方法,CP-2000为对照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患者的新鲜血浆,测定患者不同浓度范围的血浆凝血指标,包含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对比采用不同凝血分析仪对凝血指标予以测定所存差异性,将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对系统结果能否具备临床可接受性进行评估。

结果:所采用的两种检测系统的CV水平均<5%,均能较好的满足CLIA’88的允许误差,与临床要求相符;两种凝血分析系统测定的3项凝血指标结果经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经临床可接受度评估得知,3项凝血指标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结论:STACOMPACT与CP-2000两种检测系统对凝血指标进行检验,所存误差均处于可接受范围,但为规避各检测仪器所存检测误差对诊疗产生各类影响,需定期将不同检测仪器所得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实验,以此为室间质量控制及室内质量控制提供参照。

【关键词】思塔高STACOMPACT;积水CP-2000凝血分析仪;凝血指标
多数医院检验科均会同时配置两台及以上不同型号的凝血分析检测系统,在检测系统可比性所开展的常规性评估计划当中,由于检测系统的不同,基于故障、试剂、原理、方法、不精密差异或测量程序校准差异等因素影响,可能造成所测定样本结果存有一定差异,不具备彼此可比性。

而确保不同检测系统对同一检测项目结果具有可比性,乃是保证样本检验结果准确度及具有可比性的基础与前提,同时也是检验科落实质量管理目标的关键内容。

至此,本次研究结合本院检验科两种检验分析设备,测定凝血指标,对比二者间的偏倚,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6例患者的新鲜血浆,每日对不同浓度血浆标本进行收集,分别选用思塔高STACOMPACT与积水CP-2000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指标,持续测定≥5d。

1.2检测方法
两种凝血分析仪对凝血指标测定时,均选用散射比浊法,运用与之配套的试剂、校准品及自控品。

依据标准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与校准。

取日常所收集样本对FIB、PT及APTT水平进行常规测定,1次/d,持续20d。

在室内质量控制过程中,针对所收集样本实施盲样检测,各样本均运用STACOMPACT与CP-2000两台仪器于2h内完成测定。

其中STACOMPACT仪器已经成功参与到卫生部室间质评估,且合格,经检测,其室内质控日间变异系数(CV)<1/3,与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A’88)所规定的室间质评允许误差相符,所以以思塔高STACOMPACT作为实验方法(Y),CP-2000为对照方法(X),作PT、APTT、FIB等指标的比对实验。

1.3统计学方法
SPSS20.0处理所得数据,t检验两组所测定的结果,P<0.05表示由差异。

开展相关性分析,依据EP9-A相应标准检查方法所得离群值,运用r估计对X测定范围的检验,如果r2≥0.95或r≥0.975,则表明X范围适合,如果r<0.975,则需要进行重复试验,将数据范围扩大。

依据Y=Bx+a(线性回归方程),在方程中带入Xc(医学决定水平),就X与Y方法所存SE(系统误差)进行比较。

将CLIA’88当作评估允许误差,如果SE≤1/2允许误差,则表明临床可接受,得知所测定的结果有可比性。

2.结果
2.1不同时间段甲状腺功能指标比较
依据质控品2个水平持续20次盲测,对两种检测系统相应精密度进行评估,结果得知,两系统CV水平均<5%,与CLIA’88允许误差相满足,与临床要求相符。

见表1。

2.4临床可接受度比较
经临床可接受度评估得知,3项凝血指标均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见表4。

3.讨论
FIB、PT、APTT作为止血与血栓筛查当中较为常用的凝血指标,以血栓性疾病诊疗与评估、抗凝治疗剂量使用剂量调整及患者术前准备中较为多用。

伴随当今检验医学水平的日益提升,国内诸多医院在急诊实验室及血液实验室的规模方面日益扩大,多数医院检验科均会同时配置两台及以上不同型号的凝血分析检测系统,经相关研究得知,由于检测系统的不同,基于故障、试剂、原理、方法、不精密差异或测量程序校准差异等因素影响,可能造成所测定样本结果存有一定差异,不具备彼此可比性。

所以需定期对各使用时期进行对比实验,以此为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提供评估依据。

经本次研究得知,两台凝血分析仪室内自控CV值,均<1/3CLIA’88/%所规定的允许误差,均与临床检验标准相满足。

综上所述,STACOMPACT与CP-2000两种检测系统对凝血指标进行检验,所存误差均处于可接受范围,但为规避各检测仪器所存检测误差对诊疗产生各类影响,需定期将不同检测仪器所得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实验,以此为室间质量控制及室内质量控制提供参照。

参考文献:
[1]罗富银,葛学顺. PT、APTT、TT、FIB和D-D在PLC患者的应用及其结果分析[J]. 放射免疫学杂志,2010,23(2):238-239.
[2]姜志凤,宗玮芳,徐叶,等. 不同妊娠期正常孕妇及产科早期DIC患者PT、APTT、TT、FIB、D-D、FM变化的探讨[J]. 检验医学,2011,26(2):111-113.
[3]熊将军. 肝病患者多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19):2337-2338.
[4]严平. 80例骨折患者凝血四项与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分析[J]. 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9):230-230.
[5]张勤. 肝病患者多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03(14):244-244.
[6]设备:思塔高STACOMPACT\积水CP-2000凝血分析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