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0

1.1工程简介 0

1.2主要技术标准 (1)

1.3工程地质 (1)

1.4水文地质 (1)

1.5气象特征 (1)

1.6地震动参数 (2)

1.7浅埋段设计参数 (2)

2.浅埋段总体施工方案 (2)

3.浅埋段施工方法 (2)

3.1浅埋段施工要点 (2)

3.2浅埋段施工准备 (3)

3.3洞外地表处理 (3)

3.4监控量测 (3)

3.5超前地质预报 (6)

3.6超前支护 (6)

3.7开挖及初期支护 (10)

4.资源配置 (14)

4.1人员配置 (14)

4.2设备配置 (14)

5.施工环保措施 (16)

6.安全防范措施 (16)

7. 应急救援预案 (18)

7.1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18)

7.2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19)

7.3成立现场急救小组 (19)

7.4应急救援程序 (20)

**隧道1#横洞工点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铁路**隧道设计为客货共线双线隧道(开行双层集装箱),隧道起止里程D4K339+026~D4K352+651,全长13625m。隧道一般埋深100~400m,最大埋深455m,隧道于D4K342+620~+645及D4K343+095~+150为浅埋段,

最小埋深拱顶以上约10m,此两段塌方初始风险为“高”。

1.2主要技术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1。

表1-1 主要技术标准表

序号项目技术标准备注

1 线路等级Ⅰ级

2 正线数目双线

3 限制坡度9‰,加力坡18.5‰

4 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预留250km/h

5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5500 m,困难地段4500m

6 牵引种类电力

7 机车类型客机动力组SS7E,货机HXD型

8 牵引质量4000t

9 到发线有效长度880m

10 闭塞方式自动闭塞

11 建筑界限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要求

1.3工程地质

隧道岩性为辉绿岩,灰、深灰色,风化后为灰褐、褐黄色,中粒~粗粒钛辉辉长辉绿岩,具典型嵌晶含长结构,条块状构造。

1.4水文地质

隧道区属珠江水系,地表水主要为河沟水,均属普厅河直流或支沟水系,主要有里呼和、那农河及莫勺河,主沟Q=100~600L/s,支沟Q=20~60 L/s。隧道洞身上常年流水河沟主要为D4K348+157附近的那农河和D4K343+112的沟谷,这些沟槽一般都有水流,受上游地下水和大气降水补给,雨季水量较大。D4K342+340~D4K343+180段正常涌水量为1038.5m3/h。

1.5气象特征

**县年平均气温为19.5℃,极端最高气温为39.5℃,极端最低气温为

-3.7℃。年平均风速为 1.3m/s,最大风速为17m/s。年平均降雨量为1156.6mm,最大一日雨量为172.2mm。年平均蒸发量为1611.6mm。年雾日数为28.5天。最大积雪深10cm。霜、冻期平均为24.4天。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2.3天。相对湿度为79%。

1.6地震动参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1.7浅埋段设计参数

表1-2 浅埋段设计参数表

里程长度

(m)设计开

挖方法

衬砌类型加强支护参数地质情况

D4K342+620~

+645 25

大拱脚

台阶法

V级B型复合

全环I20b型钢钢架间距

0.6m,拱部设一环Ф108大管

棚,环向间距0.4m,每环39

根,每根长30m

辉绿岩,灰、

深灰色,风化

后为灰褐、褐

黄色,中粒~

粗粒钛辉辉长

辉绿岩,具典

型嵌晶含长结

构,条块状构

造,正常涌水

量1038.5m3/d

D4K343+095~

+150 55

大拱脚

台阶法

V级B型复合

全环I20b型钢钢架间距

0.6m,拱部设一环Ф60中管

棚,环向间距0.4m,每6m一

环,每环38根,每根长8m

隧道浅埋段里程为D4K342+620~+645、D4K343+095~+150,浅埋段施工前先将洞顶冲沟清理排水畅通后,才能进行暗洞施工。浅埋段洞内开挖先按要求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施作Ф108大管棚或Ф60中管棚超前支护,同时根据地质预报结果和地质条件,确定采用大拱脚台阶法或三台阶七步法进行开挖,支护按V级B型复合衬砌参数及全环I20b型钢钢架加强支护施作,并及时施作二衬封闭成环。

3.浅埋段施工方法

3.1浅埋段施工要点

(1)浅埋段隧道施工中对开挖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做到“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其中监控量测是一

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及时分析,判断围岩及初期支护的变形情况,合理指导施工安全。

(2)浅埋段施工的防治先从工程地质入手,了解围岩结构力学变化规律和自承能力的特点,采取超前加固措施,提高岩体本身结构承载能力和控制其变形,对初期支护进行加强,对受力结构进行完善,确保变形量在可控范围之内。

(3)雨季施工对浅埋段隧道施工影响很大。围岩层间充水逐步松散软化,扩大松弛圈,造成支护体系破坏,同时孔隙水压力对初期支护产生新的附加压力,严重影响隧道施工安全,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浅埋段,或者通过对在浅埋段的地表水进行引排,绕开浅埋段再进行施工。

3.2浅埋段施工准备

在施工前由分部总工组织技术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对浅埋段原地物、地貌以及裸露岩体进行实地踏勘,勘查结果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组织测量组对该浅埋段进行地形测绘,绘制地形图,并对参加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

3.3洞外地表处理

(1)对埋深段地表河沟进行清理,保证河沟排水畅通。为保持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尽可能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2)尽可能避开雨季施工该浅埋段,根据地表实际情况,有必要时可将地表水进行引排,绕开该浅埋段后再进行施工。

3.4监控量测

4.4.1地表沉降量测

隧道浅埋段通常处于埋深较浅、围岩破碎、自稳时间短、固结程度低的地层,施工方法不妥极易发生冒顶塌方或地表沉陷,危及施工安全。因此,这项量测工作在浅埋段施工十分重要,其量测数据是确认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效果、指导施工工序、预防浅埋段崩塌、保证施工质量和安

全的最基本的资料。

地表下沉采用水准仪、塔尺量测。测试精度为1mm。并且要求地表下沉量测必须在隧道开挖之前进行。地表观测点和隧道内监测点布置在同一里程断面。地表沉降观测点纵向间距应符合表4-1要求。

表4-1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纵向测点间距(m)

2B<H0<2.5B 20~50

B<H0≤2B 10~20

H0≤B 5~10

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o + B,地表有控制性建(构)筑物时,量测范围应适当加宽。其测点布置如图4-1所示。

2~5m基准点

3

2

B

图4-1 地表下沉测点布置图

测点按普通水准点埋设,每断面施设11个测点,监测范围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外。

地表下沉量测在开挖面前方隧道埋置深度与隧道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地表下沉量测频率根据表4-2确定。

4.2.2.2净空变化量测

(1)监测断面间距

净空变化量测包括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采用全站仪无尺量测。根据铁道部文件铁建设[2010]120号《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隧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10m,Ⅴ级围岩不得大于5m。故两段浅埋段Ⅴ级围岩按5m间距设置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

(2)量测频率

一般情况下,考虑测线位移速率、距工作面距离,按下表3-2取值确定量测频率。当地质条件变差或量测值出现异常,量测频率加大,必要时每2~5小时量测一次。当变形稳定时,可适当降低量测频率。当同一断面内各测线变形速度不同时,以产生最大变形速度的测线确定全断面的量测频率。

表4-2 量测频率控制表

位移速度(mm/d)监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监控量测频率

≥5 (0~1)B 2次/d

1~5 (1~2)B 1次/d

0.5~1 (2~5)B 1次/2~3d

0.2~0.5 1次/3d

<0.2 >5B 1次/7d

(3)测线布置

测线布置和数量与地质条件、开挖方法、位移速度有关。根据采用大拱脚台阶法或三台阶七步法施工的实际情况,测线布置如图4-2:

拱顶监测点A

B C

B'

C'

D'图4-2监控量测测线布置图

3.5超前地质预报

根据施工图浅埋段塌方的初始风险为“高”,超前地质预报D4K342+620~+645采取的预报手段类型为WT-2和ZT-4,D4K343+095~+150采取类型为WT-1和ZT-2,按此要求施作,掌握前方地质的接触带位置、地下水赋存情况、岩体破碎程度等,指导下一步采取的开挖方法和支护参数是否需要调整。

3.6超前支护

D4K342+620~+645超前支护采用拱部设一环Ф108大管棚,环向间距0.4m,每环39根,每根长30m;D4K343+095~+150超前支护拱部设一环Ф60中管棚,环向间距0.4m,每6m一环,每环38根,每根长8m。

(1)管棚设计参数

①导管规格:大管棚Ф108,壁厚6mm;中管棚Ф60,壁厚5mm,

采用热轧无缝钢管;

②管距:环向间距40cm;

③倾角:外插角1°~3°为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④注浆材料:M20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⑤设置范围:拱部120°范围;

⑥管棚单根长度:大管棚长30m,中管长8m

⑦管棚数量:大管棚39根/环,中管棚38根/环

(2)管棚施工工艺

管棚施工主要工序有施作套拱;搭钻孔平台、安装钻机;钻孔;清孔、验孔;安装管棚钢管;注浆。工序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施工工艺详见下图4-3。

图4-3 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

1)扩挖管棚工作室

由于管棚是在洞内施作,为保证管棚施工的空间,需要开辟管棚工作室。按单节导管长6米,钻机机身及主动钻杆共2.0m,则工作室的长度应为8m,扩挖较设计设计断面大58cm(见下图4-3):

因两段浅埋地段均为反坡施工,线路坡度15.5‰,因此在扩挖工作室

后,管棚的外插角度宜平缓,控制在1°以内或水平即可。

图4-4 管棚工作室施工示意图

2)施作导向管

工作室开挖、支护完成后,继续向前开挖2榀比设计断面大25cm左右的断面,尽快初喷,封闭掌子面,厚度4cm,形成止浆墙,架设钢架,采用全站仪以极坐标法放样法,在工字钢架上定出其平面位置;用水准尺配合坡度板设定孔口管的倾角;用前后差距法设定导向管的外插角,将导向管焊接在钢架上。导向管与钢架高差可通过钢垫板实现调节。焊接应牢固,使钢架与导向管形成整体,并迅速喷射混凝土形成套拱。大管棚导向管长度1m,采用外径146mm、壁厚5mm热扎无缝钢管。

3)搭钻孔平台安装钻机

①钻机平台可用方木或钢管脚手架搭设,搭设平台应一次性搭好,钻孔由钻机从低孔位向高孔位进行。

②平台支撑要着实地,连接要牢固、稳定。防止在施钻时钻机产生不均匀下沉、摆动、位移等影响钻孔质量。

③钻机定位:钻机要求与已设定好的孔口管方向平行,必须精确核定钻机位置。用全站仪、挂线、钻杆导向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调整,确保钻

机钻杆轴线与孔口管轴线相吻合。

4)钻孔

①为了便于安装钢管,钻头直径采用稍大于管径。

②地质较好的情况下可以一次成孔;钻进时产生坍孔、卡钻,需补注浆后再钻进。

③钻机开钻时,可低速低压,待成孔1.0m后可根据地质情况逐渐调整钻速及风压。

④钻进过程中经常用测斜仪测定其位置,并根据钻机钻进的现象及时判断成孔质量,并及时处理钻进过程中出现的事故。

⑤钻进过程中确保动力器,扶正器、合金钻头按同心圆钻进。

⑥认真作好钻进过程的原始记录,及时对孔口岩屑进行地质判断、描述。作为开挖洞身的地质预探预报,作为指导洞身开挖的依据。

5)清孔验孔

①用地质岩芯钻杆配合钻头进行来回扫孔,清除浮渣至孔底,确保孔径、孔深符合要求、防止堵孔。

②用高压气从孔底向孔口清理钻渣。

③用全站仪、测斜仪等检测孔深,倾角,外插角。

6)安装管棚钢管

①钢管应在专用的管床上加工好丝扣,管棚四周钻6~8mm出浆孔;管头焊成圆锥形,便于入孔。

②管棚顶进采用大孔引导和棚管机钻进相结合的工艺,即先钻大于棚管直径的引导孔,然后利用钻机的冲击力和推力低速顶进钢管。

③接长钢管应满足受力要求,相邻钢管的接头应前后错开。同一横断

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接头至少错开1m。

7)注浆

⑴安装好有孔钢花管后即对孔内注浆,浆液由ZJ-400高速制浆机拌制。

⑵注浆材料:注浆材料为水泥浆或M20水泥砂浆。

⑶采用注浆机将砂浆注入管棚钢管内,注浆压力一般为0.6~1.0MPa,具体浆液配合比和注浆压力由现场实验确定,当无吸浆量情况下,持压15min后停止注浆。

注浆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为钻孔圆柱体的1.5倍;若注浆量超限,未达到压力要求,应调整浆液浓度继续注浆,确保钻孔周围岩体与钢管周围孔隙充填饱满。

注浆时先灌注“单”号孔,再灌注“双”号孔。

3.7开挖及初期支护

开挖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根据浅埋段的地质实际情况,采用大拱脚台阶法或三台阶七步开挖法进行开挖。

(1)大拱脚台阶法施工工序说明:

1)上台阶开挖:在上循环的超前支护防护下,弱爆破开挖①部,施作①部周边的初期支护:初喷混凝土,铺设钢筋网,架立钢架(设锁脚锚管、锚杆),钻设径向锚杆,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左、右侧中台阶开挖:在滞后于①一段距离后,弱爆破开挖②-1部(左右侧台阶错开2~3m),施作②-1部周边的初期支护:初喷混凝土,铺设钢筋网,架立钢架(设锁脚锚管、锚杆),钻设径向锚杆,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施做临时仰拱:架设临时横撑A,铺设钢筋网,并喷射混凝土封闭临时仰拱。

3)同②-1部施工工序,开挖支护②-2。

4)左、右侧下台阶开挖:在滞后于②一段距离后,弱爆破开挖○3-1部(左右侧台阶错开2~3m),施作○3-1部边墙初期支护:即初喷混凝土,铺设钢筋网,架立钢架(设锁脚锚管、锚杆),钻设径向锚杆,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5)同○3-1部施工工序,开挖支护○3-2。

6)隧底开挖:弱爆破开挖○4部,及时施做○4部仰拱初期支护,即初喷混凝土,安装仰拱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使初期支护及时闭合成环。

7)灌注○V 部仰拱与边墙基础:待仰拱混凝土初凝后,灌注仰拱填充○V I 部至设计高度。

8)根据监控量测分析,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机,铺设环+纵向透水盲管,防水板+土工布,利用衬砌模板台车一次性灌注○Ⅶ部(拱墙)衬砌。

②-1

③-1①

④仰拱仰拱填充

≤4m大拱脚台阶法施工工序纵断面示意图

系统径向锚杆

Φ60中管棚,

L=8/根

≤6m②-2≤4m≤10m

③-2

≤6m5~10m

V

V

VI

Ⅶ二次衬砌

②-1

大拱脚台阶法施工工序平面示意图

①仰拱

仰拱填充

②-2≤6m≤4m③-2

③-1

≤6m≤4m≤10m5~10m

拱墙二次衬砌

VI ⅦV

(2)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序

内轨顶面

隧道中

线3~4m

3~3.5m

3~3.5m

②-1

45°

20

°

Φ42锁脚锚管,L=4.5/根

系统径向锚杆

大拱脚台阶法施工工序横断面图

②-2

③-1③-2

V

VI

I18斜撑

φ8钢筋网@25*25cm 临时仰拱A 喷混凝土厚10cm

I18斜撑临时横撑B (必要时设置)Ⅶ

V

1)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工艺流程

2)施工步聚说明:

第一步:上部弧形导坑开挖,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环向开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核心土长度宜为3~5米,宽度宜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2~1/3。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

过 1.0米,开挖后立即初喷4cm 混凝土。上台阶开挖矢跨比应大于0.3,

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架设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

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倾角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第2、3步:左、右侧中台阶开挖: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 1.5米,开挖高度一般为3~3.5米,左右侧台阶错开 长度为2~3米,开挖后立即初喷4cm 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 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倾角300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第4、5步:左、右侧下台阶开挖: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 1.5米,开挖高度一般为3~3.5米,左右侧台阶错开长度为2~3米,开挖后立即初喷4cm 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 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倾角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第6步:上、中、下台阶预留核心土:各台阶分别开挖预留核心土,开挖进尺与各台阶循环进尺相一致。

第7步:隧底开挖:每循环挖开长度宜为2~3米,开挖后及时施做仰拱初期支护,完成两个隧底开挖、支护循环后,及时施做仰拱,仰拱分段长度为4~6米。

否 测量放样

超前支护 上部弧形导坑开挖,施做初

断面检查

左右错开开挖中台阶,施做

左右错开开挖下台阶,施做

开挖上、中、下台阶预留核

分段开挖隧底,施做初期支

施做仰拱

施做仰拱填充 围岩稳定性评判、修正支护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序断面图

4.资源配置

4.1人员配置

浅埋风险段落施工人员配置,具体见《表4-3**隧道浅埋段施工人员配置表》

4.2设备配置

浅埋风险段落施工设备配置,具体见表4-4《**隧道浅埋段施工设备配置表》

表4-3 **隧道浅埋段施工人员配置表

岗位职名人数备注

架子队管理人员(23人)架子队长兼党小组长 1 架子队技术负责人 1 架子队副队长 1 质检员 1

技术员 6

实验员 2

安全员 6

工班长 5

开挖支护班组(66人)开挖40 立架14 喷浆12

机加工班组(8人)机加工8

二衬班组(28人)

防水板 6

钢筋10 仰拱及拱墙衬砌10 二衬养护 2

出碴班组(4人)自卸汽车司机 4 砼运输班组(2人)罐车司机 2 拌合站(5人) 5 管路班组(8人)8 文明施工班组(4人) 4

综合班(19人)

修理 2

电工 2 炊事员 3 空压机司机 3 洞口值班 2

看守 2 挖机司机 2 装载机司机 3

合计共167人。

表4-4 **隧道浅埋段施工设备配置表

序号设备名称型号

数量

(台、套)

用电功

率(KW)

备注

1 挖掘机PC220-8 1

2 装载机ZLC50C 2 出渣

3 装载机ZLC40B 1 打杂、拌合站、石场

4 电动空压机P950E 3 960

5 自卸汽车15T 5 出渣

6 开挖台架 1 自加工

7 移动栈桥 1 16

8 风钻YT28 40

1 砼拌合站90站 1 145 拌制砼

2 砼拌合站HS750 1 45 拌制喷浆料

3 砼运输车ZZ5252GJBN3246F 2

4 砼输送泵HB60 1 150

5 自卸汽车5T 2 打杂

6 喷浆机 4 40 湿喷

7 注浆机 1

8 模板台车 1 新加工

9 钢筋台架 1 自加工

10 修饰台架 1 自加工

11 防水板台架 1 自加工

12 通风机2×160KW 1 640

13 碎石场设备50m3/h 1 150

14 发电机300KW 1

15 机加工、小型机具 1 100

16 变压器S11-630/35/0.4 3

17 变压器S11-400/10/0.4 3 高压进洞2,石场生活1

18 客货两用皮卡车 1

19 抽水机1(套) 100

20 射流风机75KW 1 75

21 洞内照明、机具150

22 管棚钻机 1

23 生活区150

5.施工环保措施

(1)施工界限外的植被、植物树木等不得随意破坏,必须维持原状并加以保护。

(2)不得向河沟和设计范围外的场地弃碴,堵塞河道。

(3)及早做好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4)加强设备保养,减少设备漏油,禁止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直接排放,采用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

(5)生产、生活废水必须经过三级沉淀池沉淀达标后排放。

(6)注意保护自然水流形态,做到不淤、不堵、不留施工隐患。6.安全防范措施

(1)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在施工中贯彻始终。

(2)施工排水沟要及时疏排,严防积水。

(3)针对富水断层破碎带深孔注浆固结止水施工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安全实施细则。

(4)加强全员安全意识教育,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盲目追求进度,以防止塌方。

(5)要配备少量聚胺脂材料,作为突水应急堵漏时用。

(6)注浆作业人员戴口罩、眼镜和软手套,以防止水泥粉尘和水玻璃溶液对人体造成伤害。

(7)要有良好的照明条件。

(8)配备足够的应急物资。

(9)洞内、外施工时,都必须配备专职安全人员;专职安全人员上岗必须佩戴安全人员袖标,凡进洞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10)重视边坡的稳定和排水,做好截水沟、边沟,经常检查边坡的稳定情况。

(11)加强本段的超前地质预报,注重围岩监测和观察,对目测观察予以足够的重视,随时注意围岩的岩质和分布情况变化,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掌子面填充物的性质、涌水量,喷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拱架是否压弯。当围岩变形量无变缓趋势或喷射混凝土产生较大的剪切状态时立即停止开挖,采取辅助加固措施。

(12)隧道施工各班组间,应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在交接班时,交班人应将本班组的施工情况及有关安全事宜及措施向接班人详细交待,并记载于交接班记录本上,工地值班负责人(领工员)应认真检查交接班情况。每班开工前未认真检查工作面安全状况,不得施工。

(13)对本段施工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安全措施,施工中采取预防措施,不得盲目冒进。

(14)隧道掌子面钻眼前钻眼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如支护、顶板及两帮是否牢固,如有松动的岩石,应立即加以支护或处理。

(15)洞内爆破作业必须统一指挥。施工爆破时,所有人员必须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警戒区外,并设置安全警戒线。

(16)当喷射砼尚未达到一定强度即趋失稳的围岩,或喷锚后变形量超过设计容许值以及发生突变的围岩,宜用钢架支撑进行支护。

(17)把喷层的异常裂缝作为主要安全检查内容之一,经常进行观察与检查,并作为施工危险信号引起警惕。

(18)如发现隧道内有险情,必须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标志或派专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若情况严重时,应立即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区。

7. 应急救援预案

7.1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在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分部建立相应的应急小组,分部就近与地方医院签订救护协议,架子队建立抢险队。

应急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见图“三分部应急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图”。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的职责:若出现隧道突泥涌水紧急情况时,组织有关人员察看现场,讨论应急方案,发布各项抢险应急指令。

副组长(分部书记、安全总监)迅速将有关情况迅速上报有关部门,会商处理方案并组织有关责任部门和抢险队实施。

分部各部门负责人及架子队职责:组织落实应急预案相关要求。 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架子队立即上报项目部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并同时启动救援预案。

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图

分部应急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图

7.2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应急处理程序见下图。

应急处理程序图

7.3成立现场急救小组

⑴事故现场抢险组 组 长:黄天学

副组长:钟力生、许忠友、杨明

组 员:各部门负责人、各班组 ⑵事故现场救护组

组 长:王勇

副组长:许忠友、杨明 组 员:各部门负责人、各班组 ⑶事故现场保护组 组 长:王勇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副经理、副书记、安全总监

组员:各部门负责人、架子队

救护医疗

抢险队

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常设办公室) 组长:分部经理

副组长:技术负责人、书记 组员:各部门负责人

救护医疗 抢险队

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常设办公室)

上报相关部门

紧急情况发生 察看现场情况

领导小组核实作出决策

组织动员、情况交底 应急方案实施

台州市内环路1#隧道加强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施工方案及方法 (3) 1、总体施工方案 (3) 2、施工方法 (4) 2.1、截水天沟 (4) 2.2、洞口段开挖与防护 (6) 2.3、套拱及管棚施工 (6) 2.3、明洞施工 (13) 2.4、洞顶回填 (13) 2.5、双侧壁导坑法暗洞开挖 (14) 2.6、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 (19) 2.7、砂浆锚杆 (20) 2.8、喷射混凝土 (21) 2.9、钢拱架施工 (24) 2.10、钢筋网片挂设 (25) 2.11、防水卷材铺设 (25) 2.12、二次衬砌施工方法 (27) 三、洞口段监控量测 (30) 1、量测管理 (30) 2、洞口段监控、量测 (31) 2.1、监测位置 (31) 2.2、监测频率 (31) 2.3、监测精度 (31)

2.4、量测数据的整理 (31) 2.5、数据分析及应用 (33) 四、质量、安全及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33) 1、质量保证措施 (33) 2、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34) 3、雨季施工方案和措施 (35)

一、工程概况 台州市内环路第一合同段起点位于台州市黄岩区药山村,终点位于黄岩区与路桥区交界处横山隧道内,左线总长度840米,右线总长度807米,左右线起止桩号分别为BAK2+560~BAK3+400,BBK2+580~BBK3+387,其中隧道工程左右线分别为680米和642米,本隧道进口段基本为坡积、残坡积松散层,在洞口施工与进洞时容易发生滑坡与坍塌现象,对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二、施工方案及方法 本隧道左洞BAK2+740~BAK2+770、右洞BBK2+765~820为Ⅴ级浅埋加强段,左洞BAK2+770~BAK2+790为Ⅴ浅埋段。其中左洞加强段最大埋深13米左右,最浅埋深3米左右,右洞加强段最深埋深19米左右,最浅埋深9米左右,左洞浅埋段最大埋深25米左右,最浅埋深9米左右,左右洞浅埋加强段和浅埋段埋深均较浅,且覆盖层多为含粘性土角砾,该土质结合程度差,遇水容易造成滑坡与泥石流等现象,隧道开挖过程中容易发生坍塌、冒顶等事故。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我部将严格执行“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紧封闭”的施工原则。大小管棚预注浆超前支护,钢架支撑喷射砼,及时施作二次衬砌。采用先进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围岩地质进行超前探测,根据信息反馈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中不同类围岩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和支护类型,开挖方法基本上分为,Ⅴ级围岩浅埋加强段与浅埋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Ⅴ级围岩深埋段采用单侧壁导坑法,Ⅳ级围岩采用深埋采用预留核心土台阶法,Ⅲ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法。其中Ⅴ级围岩浅埋段采用人工、风镐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遇到硬岩时采用预裂爆破掘进。 1、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开挖前在开口线以外5m设置坡顶防排水系统,明洞段采用挖掘机开挖,用汽车运土,人工配合刷坡,自上而下逐步进行,边开挖边防护;开挖至明暗洞交界处10m距离时,预留核心土开挖(以做套拱及管棚工作平台),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845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证施工中人员及设备安全,加快隧洞工程项目的建设,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工程主要由:本标段由1+050-3+750全长2700m,其中隧洞进口段桩号为1+050-1+250,长 200m,隧洞洞身段为1+200-3+750,全长为2550m,断面为马蹄形,3.4×3.4m,Ⅴ类围岩,全断面衬砌。衬砌方式:一次支护是在围岩表面格栅拱架支护挂钢筋网、系统锚杆、喷射C20砼20cm厚,永久支护C25钢筋砼衬砌,厚0.40m,在顶拱120°范围内进行回填灌浆;施工期安全监测;三条施工竖井(支洞)及临时辅助工程等组成。 二、项目部成立隧道施工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高速公路隧道专项施工方案(专业版)

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1、XX隧道概况 XX隧道位于淅川县西簧乡低山区,与209国道相邻,交通便利。隧道总体走向呈南北向曲线布置。隧道大埋深约117米,采用小净距(测设线间距:进口中24.87米,出口中16.92米),其中左线起始桩号为K29+730~K30+252,长522米;右线起始桩号为RK29+745~RK30+265,长520米。 设计时速80km/h,采用灯光照明,自然通风,设置1处人行橫通道,属中隧道。 隧道左线平面位于R=1785的圆曲线上,纵坡为-0.360%/850;隧道右线平面位于R=1520的圆曲线上,纵坡为-0.356%/864.893。 进口左右线洞门均采用端墙式洞门,出口左右线洞门采用端墙式洞门。 隧道以Ⅳ、Ⅴ级围岩为主,Ⅳ、Ⅴ级围岩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节理(裂隙)发育,隧道施工过程中,极易沿软弱构造面产生整体滑动、坍塌、洞内冒顶,因而隧道工程施工是本标段的关键工程项目。 2、隧道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组织各工序的施工(见图2-1施工方案框图)。施工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短进尺、强支护、少扰动、弱爆破、勤观测、早封闭”的施工原则,紧凑施工工序。

图2-1隧道施工方案框图 施工进洞前先作好洞顶截水沟等排水设施,防止地表水渗入开挖面影响明洞边坡和成洞面的稳定,按照设计要求做好仰坡的开挖,仰坡加固及防护。隧道洞口段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地段,采用辅助施工方进行超前支护,尽可能较少对岩体的扰动。 洞口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施工,洞口段Ⅴ、Ⅳ级围采用台阶分部法开挖施工,洞身段Ⅴ级围岩采用超短台阶法开挖、Ⅳ级围岩采用短台阶法开挖,Ⅲ级围岩根据地质及地段情况采用台阶法或全断面开挖,先行洞开挖面距后行洞开挖面不小于40m,采用自制凿岩台架配合气腿凿岩机打眼,拱部采用光面爆破边墙采用预裂爆破技术,以最大限度保护围岩稳定性,减少超挖量,提高初期支护的承载力。初期支护:Ⅴ级围岩段采用工字钢拱架挂钢筋网喷锚联合支护,Ⅳ级围采用格栅钢拱架挂钢筋网喷锚联合支护,Ⅲ级围岩采用喷锚支护。喷混凝土采用湿喷工艺,风钻打眼,人工安装锚杆,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 施工中由测量组负责按照图纸及规范要求做好洞口浅埋段地表下沉观测、洞内监控量测工作。隧道防排水采用防、排、堵、截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下坡施工,洞内50m或100m设置集水井,抽水机抽水。 采用无轨运输,正洞、行车横洞使用侧翻装机及挖掘机装渣,人行横道用小型装载机装渣,全部采用自卸汽车运渣。 软弱围岩地段二次衬砌紧跟开挖,一般地段按监测信息尽早衬砌,按仰拱、铺底先行,拱墙紧跟的顺序施工。

隧道浅埋段施工方案

阳曲1号隧道浅埋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 平定至阳曲高速公路LJ21合同段项目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及 有关补遗资料。 2 山西省交科设计院提供的两阶段施工图、参考资料。 3交通部颁发的现行规范、规程、规则及验收标准;国家和山西省有关法律、法规。 4 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相关资料。 5 我项目部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和现有的管理水平、劳力、设备、 技术能力,以及长期从事公路建设所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二、编制范围 山西平定至阳曲高速公路第LJ21合同段阳曲1号隧道浅埋段施工。 三、编制原则 1. 确保施工和建筑结构的安全; 2. 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 机具、新材料方法; 3.合理安排施工的程序和顺序,做到布局合理; 4.文明施工,创建标准化施工现场; 四、工程概况 阳曲1号隧道进口段位于凌井小盆地的地表黄土冲刷沟壑浅埋段中,洞口段浅埋Ⅴ级围岩地段设计埋你,深在13~38m之间,其中

ZK93+870~ZK93+960,ZK94+020~ZK94+140,ZK94+390~ZK94+440,K94+410~K94+510;K93+857~K94+140里程段因地表存在汇水冲刷沟壑,地表地势较低,隧道设计埋深较浅。上述里程隧道最大埋深仅12m 左右,最小埋深2m 左右,平均埋深6m 左右,为单向三车道隧道,隧道开挖断面大,分别为:Ⅴa 级-17.23m ,Ⅴb 级-17.13m ,Ⅴj 级-19.87m 。尤其是隧道洞口开挖和Ⅴj 级开挖比较困难。隧道右线(里程桩号:K94+410~K94+510)开挖包含一个紧急停车带(Ⅴj 级)开挖断面为19.87m 和1#车行横通道,而隧道紧急停车带和车行横通道平均埋深仅9m ,最小埋深仅4m 。(详见隧道左右线浅埋段纵断面示意图) 1220高 程(m) 原 地 貌 阳曲1号隧道 2730m 起点 Z K 93+870 桩号 ZK 94+1151#人行横通道 隧道左线浅埋段纵断面示意图 1225123012351240124512501255126012651270127512801285129012951300130513101315132013251330133513401345135013551360136513701215121012051200 桩号 ZK 94+4651#车行横通道 桩号 ZK 94+8152#人行横通道 桩号 ZK 95+1652#车行横通道 桩号 ZK 95+5153#人行横通道 桩号 ZK 95+8653#车行横通道 桩号 ZK 96+2154#人行横通道 桩号 Z K 96+5654#车行横通道终点 Z K 96+600 平定

隧道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x

隧道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位置 某部承建的某线路总体为北南走向。本合同段区内有隧道1座(广石隧道),为分离式长隧道,起迄桩号右线 隧道采用分离式断面,左、右隧道平面设计线之间距离约为33m,左右线均在平曲线内。左线平曲线要素:交点JD1桩号K413+957.827,α=左33°22′31.8″,R=1400m,T=509.97m,L=995.517m。右线平曲线要素:交点JD1桩号K414+007.037,α=左33°16′51.4″,R=1400m,T=508.711m,L=993.207m。 全隧道纵断面部分位于竖曲线内,右线变坡点桩号K414+150,高程H=351.745,i1=2.438%,i2=1.0%,R=16000m,T=275.075m,E=2.365m;左线变坡点桩号K414+150,高程H=351.745,i1=2.438%,i2=1.0%,R=16000m,T=275.075m,E=2.365m; 2.地形地貌 隧道区处于一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区,山体连绵起伏,植被发育,基岩裸露,基岩全强风化层厚约10~15m。沿隧道轴线,洞身最高点高程约为485.2米左右,隧道入口标高约为351.0米左右,相对高差约为134米,隧道出口标高约为342米左右,相对高差为143米,隧道山体走向比较紊乱,大致呈南北向。微地貌发育,主要有山间冲洪积小盆地及山间冲沟,局部有地下水出露,隧道出洞口附近发育一小水沟,常年流水。隧道洞身山间冲沟发育,泉水出露,主要为山间洪水和地下水的排泄通道。 隧道入口处为山间冲洪积盆地,地形呈阶梯状展开,微起伏,主要为水稻田和藕塘,地面标高变化范围为345.0~360.0米。 隧道出口处地貌类型为高岗地地貌单元,左右幅均处于山坡脚下,地面标高变化为350~380米左右,宽约10~150米左右,左右幅为山体坡脚形成的高岗地,岗地呈长垅状,植被发育,地势陡峭,自然斜坡为40°左右。 3.气象、地震 本合同段路线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降水一般集中在4~6月份,多以暴雨形式集中降水,年降水量1124.6~2457.9mm;年平均气温15.5~24.2℃,七月平均气温24.6~30.4℃,一月平均气温4.6~7.6℃,极端最低气温-8.2~-10.9℃,极端最高气温39.8~41.8℃,无霜期224~335天。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江西部分),本工程建设区内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高速公路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西井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 地理位置 西井隧道隧址位于山西省黎城县西井镇南山村,设计速度为80km/h,左线全长800米(ZK48+960~ZK49+760),其中:削竹式洞门10m,明洞8米;右线全长826米(YK48+950~YK49+776), 其中:削竹式洞门10m,明洞8米。西井隧道设计为一座标准间距分离式隧道,隧道进口线间距26.2米,出口线间距18.1米。最大埋深左线57米,右线55米。隧道左线平面线形依次为R-1400,A-550,R-∞;隧道右线平面线形依次为R-1350,A-530,R-∞。隧道左线纵坡为2%、-0.6%人字坡,右线纵坡为2%单向坡。 1.2 隧道地形、地质条件 ⑴、气象 隧址区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山中南部及太行山主峰西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0.3°C。最冷月份在一月,最低气温-22°C;日平均降水量为54.7mm,最大降水量为126.8mm;最大冻土深度为104cm。无霜期110~180天。 ⑵、水文地质条件 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无常年性地表水,降水稀少而集中,蒸发量大,多以地表水排走,很少补给地下水。隧址区地下水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等多种因素控制。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水量一般较小,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地表、地下水经流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水量贫乏,对隧道施工的影响较小。 但雨季施工时,可能有少量的基岩裂隙水渗入。 ⑶、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洞口段及左线ZK49+050~ZK49+100、右线YK49+050~YK49+120洞身段,主要为强风化及中风化片麻岩组成,受区域断层F3的影响,岩体完整性差,呈碎裂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自稳性较差。左线ZK49+100~ZK49+760、右线YK49+120~YK49+776洞身段,围岩主要为卵石及黄土组成,结构松散,成洞困难,Ⅳ级围岩占全隧的7.4%,Ⅴ级围岩占全隧的92.6%。

隧道明洞及洞口专项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编制范围 (1) 3、工程概况 (1) 4、施工工艺 (2) 4.1总体施工工序 (2) 4.2施工工艺 (2) 5、施工机械配置计划 (8) 6、人力资源配置计划 (9) 7、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1) 8、质量控制措施 (13) 8.1隧道总体实测项目 (13) 8.2隧道明洞实测项目 (13) 8.3隧道明洞防水层实测项目 (14) 8.4明洞回填实测项目 (14) 8.5质量控制措施 (15) 9、开挖及初期支护质量通病防治 (15) 9.1易塌方地段在进洞前忽视做仰坡防护预防措施 (15) 9.2洞口出现地层滑坡、崩塌、偏压预防措施 (16) 9.3隧道施工易出现超欠挖的预防措施 (16) 9.4未按设计要求进行铺设钢筋网等临时支护的预防措施 (16) 9.5台车衬砌质量控制措施 (16) 9.6结构防排水施工处理不当预防措施 (16) 9.7衬砌中防水层在铺设中有破损、折曲现象预防措施 (17) 9.8仰拱施工预防措施 (17) 9.9电缆槽施工控制措施 (17)

1、编制依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1-2003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勘察资料和地勘报告及相关施工图纸 (7)相关的其它国家、行业及云南省颁布的有关技术法规。 2、编制范围 适用于公路隧道工程的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 3、工程概况 3.1隧道设计标准 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速度:80Km/h。 3.汽车荷载等级:公路—Ι级。 4.隧道建筑限界 净宽:0.75+0.5+3*3.75+0.75+0.75=14.00m;净高:5.0m。 5.车行横通道建筑限界 净宽:4.5m;净高:5.0m。 6.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 净宽:2.0m;净高:2.5m。 3.2 工程概况 本工程共有隧道4座,分别为大风丫口隧道、梨铧山隧道、细竹营隧道、唐家冲隧道。隧道累计长度为10892m,其中最长隧道为大风丫口隧道,单洞最长2945m,具体情况见下表。 大风丫口隧道作为本工程施工难度最大、最长的隧道,同时也是本工程关键性控制节点。 表3-1 隧道工程信息一览表

隧道施工专项安全方案

隧道专项安全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74-94)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76-95)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4、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5、六六高速第二合同段相关设计文件 6、有关国家、省、市、县安全法律、法规 二、工程概况 本标段共有平菁一号、平菁二号、冷家坝、新坝隧道四座隧道,平菁一号隧道起讫桩左线为ZK50+742~ZK51+965,总长约为1223m;右线YK50+745~KY970, 总长约为1225m;平菁二号隧道起讫桩号左线为ZK52+192~ZK52+623,总长约为431m,右线YK52+616~YK52+600,总长约为411m;冷家坝隧道左线为ZK61+275~ZK61+538.22,总长约为263.26,右线为YK61+245~YK61+540,总长约为295m;新坝隧道左线为ZK63+185~ZK63+400,总长约为215m,右线为YK63+170~YK63+405,总长约为235m。净高5m,设计行车速度80km/h。隧道穿过剥蚀高中山峰丛沟谷地貌区,隧道围岩体地层由灰岩构成,隧道进出口部分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和中风化灰岩等构成。隧道区不良地质主要为岩溶,发育强度为中等发育。本隧道设计初期支护采用喷射砼湿喷工艺。

三、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图1。 项目部成立隧道施工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汤建元 副组长:戴俊锋、何中林、臧春雷 组员:杨云、王瑜、赵一远、方朝中、王颖韬 四、安全目标 全面贯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实现“五零”。零死亡事故、零爆炸和火灾事故、零重伤事故,零交通运输事故、零重大设备事故。杜绝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全年轻伤负伤率控制在3‰以内。本标段创安全示范标准工地。

明洞及浅埋段施工方案

武广客运专线重点隧道工程SDⅡ标三工区 大瑶山一号隧道明洞及浅埋段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武广客运专线SDⅡ项目经理部三工区 二OO五年九月二十五日

一、工程概况 大瑶山一号隧道DK1917+611~DK1917+825段,隧道从三道山谷穿过,在其中一道山谷中洞身全部外露,另两道山谷中洞身局部外露。浅埋段岩体破碎,山体偏压严重,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明洞及浅埋段对应里程及浅埋情况描述表 以上三段隧道所经过地段地表植被非常茂盛,沟底有常年流水,实地测绘得知:DK1917+798~+813段洞底(线路)左侧悬空,需对基底挖开后施作刚性基础,以此满足客专基底刚度要求。 明洞及浅埋段地形详见后附图1“大瑶山一号隧道明洞及浅埋段地形图”。 明洞及浅埋段隧道纵断面详见后附图2“大瑶山一号隧道明洞及浅埋段纵断面图”。 原设计明洞段的结构防排水系统与暗洞防水系统不能顺接,可能影响明暗交界段的防水效果,明洞与暗洞衬砌施工时间跨度较大,可能影响衬砌外观质量。 二、总体施工方案 该段V级围岩及浅埋、明洞段总长达到474m,围岩极差且多数属偏压,

因此该段展开工作面有利于整座隧道工期。根据地形条件,由第一段(大里程段)作为工作面开口处,向隧道进口方向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进行开挖初支;同时因第二、第三段无法修建便道至现场,拟在贯通地面前15m 采用深埋侧侧壁导坑先行贯通,贯通后处理第二、第三段边仰坡及洞口,而后反向双侧壁导坑法回挖;以此提前完成将隧道开挖初支,同时争取时间将三段浅埋段立拱、浇筑砼、回填水泥土;临时支撑待隧道出口暗洞开挖至该段能够衬砌前拆除(或有条件施作永久性仰拱填充及边墙前拆除);明洞等隧道出口暗洞开挖至明洞时衬砌台车衬砌后施作结构防排水及回填水泥土。 第一段明洞施工时基底处理前预埋透水盲管,各段基底不是基岩时必须做好基底承载力测试记录,确保基底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施作套拱时充分预留变形量;洞身开挖时预留变形量统一按不小于30cm考虑;必要时施作超前大管棚进行超前强支护;必要时施作帷幕注浆超前加固地层;挡墙、基底处理等设计措施与设计必须一致。 三、施工场地布置 因该地段场地布置非常困难,只考虑安装变压器,修建施工便道、配电房、高位水池、空压房、小型机具间、值班室。钢加工、砼搅拌站均利用一号隧道出口与二号隧道进口之间的钢加工车间及砼搅拌站。以此保证施工质量。职工住房考虑就近在黄土湾村租房,办公区利用已修建的办公房屋。 1、变电器:在DK1917+800处线路右侧50m处有一条10KVA高压线,拟在该处安装变压器400KVA一台,设配电房。 2、高位水池:DK1917+695~+706沟内流水量较大,常年有流水,拟在线路右侧100m(较隧道拱顶高出40m)处修建一座80m3的高位水泥,能够满足该段开挖初支用水量的需要。

左线 浅埋段盖挖法施工技术交底

前山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交底 一、施工段落: 左线ZK55+330-ZK55+394.5 二、施工方法:盖挖法 三、施工工艺: 1、护拱上部开挖。 2、边坡防护(打设长3.5米,φ22早强砂浆锚杆,间距@=1.2米 ×1.2米,挂网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cm,网格为φ8钢筋,迟寸为120c m×120cm)。 3、护拱施作 4、施工大管棚 ①在前山隧道左线ZK55+330~ZK55+300(30米)、ZK55+394.5~ ZK55+424.5(30米)段暗洞口段施工30米长的φ108×6超前大管棚。 ②在盖挖段套拱基坑开挖前先按照盖挖段设计图纸进行边坡防护, 并做好排水系统。 ③为了保证开挖套拱基坑不被水淹没的局面该段采取一半施工一半 排水的方法施工;先施工大桩号段ZK55+394.5~ZK55+362.5;在开挖盖挖套拱基坑之前,先从ZK55+394.5向小桩号方向施工长2米的管棚护拱,并预埋好φ133×4的导向管。 ④管棚护拱完成后,可进行管棚和盖挖套拱施工;管棚施工参照洞 口段管棚护拱设计图。

⑤在ZK55+394.5~ZK55+362.5段管棚和盖挖套拱完成后立即进行 ZK55+362.5~ZK55+330段的管棚和盖挖套拱的施工。 5、土石回填 6、粘土隔水层、片石铺砌 7、护拱下部开挖、初期支护、二衬施作 四、技术质量要求: 1、护拱采用Ⅰ16工字钢,C25模筑混凝土,厚度为60cm。上铺1.2mm 厚改性LDPE防水板、350g/m2土工布。 2、护拱基础开挖后,打设长度为4m、纵向间距为0.75m的φ22早强砂浆锚杆,然后浇筑C25模筑混凝土。护拱基础锚杆对称布置,起稳定基础的作用。 3、C20喷射混凝土先喷拱架与轮廓之间间隙,再喷拱架周围,然后再喷拱架之间。 4、下部洞身开挖施工必须在上部边坡、护拱施工、土石回填、片石铺砌完成后进行。 5、洞身开挖根据周边围岩情况采用全断面或半断面开挖,施作初期支护后,及时浇筑仰拱,闭合成环。 6、保证系统锚杆长度、数量以及打设角度,系统锚杆必须与钢拱架焊接牢固。 7、在洞外盖挖套拱加固施工和管棚施工完毕后才能进行洞内开挖施工,主洞开挖时尽可能采用机械开挖或弱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施工中时刻注意围岩情况,做好监控量测,围岩变化较大时及时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证施工中人员及设备安全,加快隧洞工程项目的建设,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工程主要由:本标段由1+050-3+750全长2700m,其中隧洞进口段桩号为1+050-1+250,长200m,隧洞洞身段为1+200-3+750,全长为2550m,断面为马蹄形,3.4×3.4m,Ⅴ类围岩,全断面衬砌。衬砌方式:一次支护是在围岩表面格栅拱架支护挂钢筋网、系统锚杆、喷射C20砼20cm厚,永久支护C25钢筋砼衬砌,厚0.40m,在顶拱120°范围内进行回填灌浆;施工期安全监测;三条施工竖井(支洞)及临时辅助工程等组成。 二、项目部成立隧道施工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xxx 三、安全目标 全面贯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实现“五零”,零死亡事故、零爆炸和火灾事故、零重伤事故,零交通运输事故、零重大设备事故。杜绝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全年轻伤负伤率控制在3‰以内。本标段创安全示范标准工地。 四、安全管理人员 为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有序展开、安全生产活动顺利进行,防止管理和生产脱钩、制度和措施不落实,项目部除设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外,还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业队设一名专职安全员工程师,施工现场设一名专职安全员和两名安全监督员。 五、施工的危险源和可能造成的伤害 隧道施工虽然作业工序简单,但在施工中围岩的地质超前预报、地下水的探测均存在局限性,加上隧道本身施工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作面

隧道明洞施工方案

天坪寨隧道 明洞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达万高速公路DW06合同段天坪寨隧道施工设计图及有关设计说明; (2)现行有关公路隧道规范、规程、规则及标准; (3)我单位近年来承担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设备、技术水平以及长期从事公 路隧道建设所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4)现场地形、地貌、地质及周围环境情况; (5)本合同段招投标文件; 1.2编制范围 天坪寨隧道明洞工程。 2、工程概况 2.1隧道地质、水文气象条件 隧址区位于四川盆地边缘构造侵蚀中山区域,隧址区地貌形态为”人”字形中山地貌,测区内构造、岩性对地形的影响较为显著,地貌与构造形态基本吻合,背斜轴部一带基本为山脊。进口段为与常年性溪沟苏家沟右岸的单面斜坡上。 2.2天平寨隧道工程概况 天坪寨隧道为左右分离式隧道,隧道设计起止桩号为:左洞K126+960~ K128+800,全长1840m;右洞YK126+964~K128+809.528,全长1845.528m。隧道的建筑界限为10.25m(净宽)×5.0m(限高),紧急停车带净宽13m,隧道洞门采用削竹式洞口,设计明洞长度左线16m,右线长度15m,暗洞起点里程桩号为:左线K126+976,右线YK126+979。 进口段围岩级别属于Ⅴ级。隧道进口浅埋段(K126+962~K127+027),埋深0~30m,隧道进口浅埋段(YK126+966~YK127+030),埋深0~40m,斜坡坡度较大,等高线与轴线大角度相交,对隧道进洞有利,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大

角度相交且倾角较大,对隧道围岩稳定有利,上覆土层厚度较小(1~3m)现状稳定。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夹岩屑长石砂岩,属极软~软岩,多层碎裂、镶嵌碎裂状结构。地下水多以点滴状,侵润状产出为主。 3、明洞.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1 施工程序 隧道明洞施工程序:施工准备→路堑开挖→边坡防护→基地处理→仰拱施工→仰拱回填→拱圈施工→防水层施工→明洞回填。 3.2 工艺流程 图1 喷混凝土工艺流程图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800-95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证施工中人员及设备安全,加快隧洞工程项目的建设,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工程主要由:本标段由1+050-3+750全长2700m,其中隧洞进口段桩号为1+050-1+250,长200m,隧洞洞身段为1+200-3+750,全长为2550m,断面为马蹄形,3.4×3.4m,Ⅴ类围岩,全断面衬砌。衬砌方式:一次支护是在围岩表面格栅拱架支护挂钢筋网、系统锚杆、喷射C20砼20cm厚,永久支护C25钢筋砼衬砌,厚0.40m,在顶拱120°范围内进行回填灌浆;施工期安全监测;三条施工竖井(支洞)及临时辅助工程等组成。

四峰山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施工方案 (1) 1超前支护 (1) 1.1 钻孔平台布置 (2) 1.2 设备、机具要求 (2) 1.3 材料要求及施工工艺要求 (2) 2洞身开挖 (3) 2.1 CRD法开挖工序示意图 (4) 2.2开挖支护施工先后顺序 (4) 2.3施工中注意事项 (6) 3 初期支护 (6) 4 二次衬砌 (7) 4.1仰拱及填充 (7) 4.2拱墙防排水 (7) 4.3拱墙混凝土 (7) 5开挖支护各工序资源配置 (7) 5.1机械配置 (7) 5.2作业人员配置 (8) 三施工安全质量措施 (8) 四环境保护及职业健康 (9)

四峰山隧道YK48+388~YK48+358段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四峰山隧道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中村乡龙潭村境内,隧道进口处距乡村简易路约100m,交通条件一般;隧道起讫里程:YK48+077~YK49+305,全长1228米. 四峰山隧道YK48+388~YK48+358段为浅埋段;其中覆盖层最薄处约12m,设计衬砌类型为IV a,施工方法为CRD法。 二施工方案 四峰山隧道YK48+388~YK48+378、YK48+378~YK48+358段设计采用Φ89管棚+Φ42热轧无缝钢管超前支护;YK48+378~YK48+358段采用Φ42热轧无缝钢管超前支护;开挖工法均采用CRD法;初期支护采用I20型钢钢架、锚杆、钢筋网片喷锚支护;二次衬砌为C30钢筋混凝土衬砌。 1超前支护 四峰山隧道YK48+388~YK48+378、YK48+378~YK48+368段设计采用Φ89管棚超前支护,管棚环向间距0.4m,单根长度6m; YK48+378~YK48+358段采用Φ89管棚+Φ42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管棚和小导管的环向间距为0.6m,管棚单根长6m,超前小导管单根长3.5m。 管棚和超前小导管和支护范围均为隧道拱顶140°范围。管棚外插角6°~8°,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3m;超前小导管外插角10°~15°,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m。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初期支护 洞身开挖采用自制多功能台架人工手持风钻钻眼,光面或预裂爆破,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洞身浅埋及偏压地段采用环状开挖留核心土施工方法,以“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快支护、勤量测”作为本隧道施工的指导方针。开挖完成后及时施做格栅架、锚杆和挂网混凝土初期支护及下循环超前支护。 一、洞口、明洞与浅埋地段 (1)洞口及浅埋地段开挖 洞口段浅埋及偏压地段开挖,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施工。洞口段浅埋及偏压地段采用环状开挖留核心土的施工方法:先进施作超前支护(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开挖上部环状土并进行拱部初期支护→核心土开挖→下部开挖及初期支护→进入下一循环。 拱部环状土开挖完成后,进口段DK721+195.16~DK721+207明挖段边坡采用锚喷护:喷C20砼厚10cm,Φ22砂浆锚杆4m ∕根,间距1.0m,交错布置。检查修整断面,按设计架立格栅钢架、安设纵向连接筋,网架架立完成后要进行中线、高程及净空尺寸检查(施工误差,预留变形量为钢架加工及架立时所必需考虑的)。经检查合格后,及时在钢架与围岩间设置砼垫块,施作系统锚杆、挂钢筋网、复喷砼至设计厚度。钢筋网采用φ6钢筋,网格间距25×25cm。DK721+207明暗分界处直立开挖防护。拱部初期支护施工完后,开挖核心土。如果拱部监控量测变形较大或有扩大趋势

时,在监理工程师许可下可适当加设初期,以确保施工安全。核心土开挖完成后,进行下部开挖,采用跳槽方式开挖。开挖完成后,及时初喷砼,同时接长格栅拱架,施工系统锚杆,挂网,复喷砼至设计厚度。进入下一循环。 施工时为确保安全,施工前备用一定数量为止围岩松动坍塌的钢构件,钢构件采用定型工字钢制作,结构形式及其连接方式应简单牢固,易于装卸、使用。同时备用足够数量的超前小导管,在围岩极为破碎时,在监理工程师许可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密、加长或全断面布设超前注浆小导管。 (2)Ⅳ类围岩段施工 Ⅳ类围岩采用中导洞贯通后施作中隔墙,主洞全断面开挖或上下台阶开挖的施工方法。 开挖完成后,初喷砼5cm,检查修整断面,径向锚杆、钢筋网、复喷砼至设计厚度,进入下一循环。 二、施工初期支护方法 1、锚杆施工方法 洞身开挖完经初喷砼后,先由测量人员用油漆按设计标定锚杆位置。锚杆采用手持风钻进行钻孔,钻孔完成后,需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的孔应补钻。 锚杆必须与岩体主结构面成较大角度布置,当主结构面不明显时,与隧道周边轮廓垂直呈梅花形布置。 锚杆的钻孔及其安装方法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锚杆的钻孔应圆直,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工程简介 (1) 1.2主要技术标准 (1) 1.3工程地质 (2) 1.4水文地质 (2) 1.5气象特征 (2) 1.6地震动参数 (2) 1.7浅埋段设计参数 (2) 2.浅埋段总体施工方案 (3) 3.浅埋段施工方法 (3) 3.1浅埋段施工要点 (3) 3.2浅埋段施工准备 (4) 3.3洞外地表处理 (4) 3.4监控量测 (4) 3.5超前地质预报 (7) 3.6超前支护 (7) 3.7开挖及初期支护 (11) 4.资源配置 (16) 4.1人员配置 (16) 4.2设备配置 (16) 5.施工环保措施 (19) 6.安全防范措施 (19) 7. 应急救援预案 (21) 7.1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21) 7.2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23)

7.3成立现场急救小组 (23) 7.4应急救援程序 (24) **隧道1#横洞工点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铁路**隧道设计为客货共线双线隧道(开行双层集装箱),隧道起止里程D4K339+026~D4K352+651,全长13625m。隧道一般埋深100~400m,最大埋深455m,隧道于D4K342+620~+645及D4K343+095~+150为浅埋段,最小埋深拱顶以上约10m,此两段塌方初始风险为“高”。 1.2主要技术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1。 表1-1 主要技术标准表

隧道岩性为辉绿岩,灰、深灰色,风化后为灰褐、褐黄色,中粒~粗粒钛辉辉长辉绿岩,具典型嵌晶含长结构,条块状构造。 1.4水文地质 隧道区属珠江水系,地表水主要为河沟水,均属普厅河直流或支沟水系,主要有里呼和、那农河及莫勺河,主沟Q=100~600L/s,支沟Q=20~60 L/s。隧道洞身上常年流水河沟主要为D4K348+157附近的那农河和D4K343+112的沟谷,这些沟槽一般都有水流,受上游地下水和大气降水补给,雨季水量较大。D4K342+340~D4K343+180段正常涌水量为1038.5m3/h。 1.5气象特征 **县年平均气温为19.5℃,极端最高气温为39.5℃,极端最低气温为-3.7℃。年平均风速为 1.3m/s,最大风速为17m/s。年平均降雨量为1156.6mm,最大一日雨量为172.2mm。年平均蒸发量为1611.6mm。年雾日数为28.5天。最大积雪深10cm。霜、冻期平均为24.4天。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2.3天。相对湿度为79%。 1.6地震动参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1.7浅埋段设计参数 表1-2 浅埋段设计参数表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正 式版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保证施工中人员及设备安全,加快隧洞工程项目的建设,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工程主要由:本标段由1+050-3+750全长2700m,其中隧洞进口段桩号为1+050-1+250,长200m,隧洞洞身段为 1+200-3+750,全长为2550m,断面为马蹄形,3.4×3.4m,Ⅴ类围岩,全断面衬砌。衬砌方式:一次支护是在围岩表面格栅拱

架支护挂钢筋网、系统锚杆、喷射C20砼20cm厚,永久支护C25钢筋砼衬砌,厚0.40m,在顶拱120°范围内进行回填灌浆;施工期安全监测;三条施工竖井(支洞)及临时辅助工程等组成。 二、项目部成立隧道施工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xxx 三、安全目标 全面贯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实现“五零”,零死亡事故、零爆炸和火灾事故、零重伤事故,零交通运输事故、零重大设备事故。杜绝发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台州市内环路隧道加强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管理】台州市内环路隧道加强浅埋段专项施工方 案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施工方案及方法 (3) 1、总体施工方案 (3) 2、施工方法 (4) 2.1、截水天沟 (4) 2.2、洞口段开挖与防护 (6) 2.3、套拱及管棚施工 (6) 2.3、明洞施工 (13) 2.4、洞顶回填 (13) 2.5、双侧壁导坑法暗洞开挖 (14) 2.6、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 (19) 2.7、砂浆锚杆 (20) 2.8、喷射混凝土 (21) 2.9、钢拱架施工 (24) 2.10、钢筋网片挂设 (25) 2.11、防水卷材铺设 (25) 2.12、二次衬砌施工方法 (27) 三、洞口段监控量测 (30) 1、量测管理 (30) 2、洞口段监控、量测 (31) 2.1、监测位置 (31) 2.2、监测频率 (31) 2.3、监测精度 (31) 2.4、量测数据的整理 (31) 2.5、数据分析及应用 (33) 四、质量、安全及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33)

1、质量保证措施 (33) 2、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34) 3、雨季施工方案和措施 (35) 一、工程概况 台州市内环路第一合同段起点位于台州市黄岩区药山村,终点位于黄岩区与路桥区交界处横山隧道内,左线总长度840米,右线总长度807米,左右线起止桩号分别为BAK2+560~BAK3+400,BBK2+580~BBK3+387,其中隧道工程左右线分别为680米和642米,本隧道进口段基本为坡积、残坡积松散层,在洞口施工与进洞时容易发生滑坡与坍塌现象,对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1

目录 1.编制依据及原则 (2) 1.1编制依据 (2) 1.2编制原则 (3) 2.工程概况 (4) 2.1工程简介 (4) 2.2工程地质 (4) 2.3水文地质 (5) 2.4气象特征 (5) 2.5地震动参数 (5) 2.6浅埋段设计参数 (5) 3.浅埋段总体施工方案 (6) 4.浅埋段施工方法 (6) 4.1浅埋段施工要点 (6) 4.2浅埋段施工准备 (7) 4.3监控量测 (7) 4.3.1地表沉降量测 (7) 4.3.2净空变化量测 (9) 4.4超前地质预报 (11) 4.5超前支护 (11) 4.6开挖及初期支护 (15) 4.6.2开挖施工方法 (16)

4.6.3技术、质量控制要求 (17) 4.6.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7) 5.资源配置 (18) 5.1人员配置 (18) 5.2设备配置 (18) 6.施工环保措施 (21) 7.安全防范措施 (21) 8.应急救援预案 (23) 8.1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23) 8.2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24) 8.3成立现场急救小组 (24) 8.4应急救援程序 (24)

巴奇隧道出口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国家、铁路总公司现行设计、施工规范、规程;质量检验标准及验收规范,主要参考规范如下: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2331-2009)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铁建设【2007】88号)《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中空锚杆技术条件》(TB/T3209-2008)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新建铁路玉溪至磨憨线《巴奇隧道设计图》、设计交底及相关技术文件及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3)国家、铁路总公司、云南省、滇南铁路有限公司有关安全、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