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合意合的差异与翻译技巧教学-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形合意合的差异与翻译技巧教学

形合意合的差异与翻译技巧教学

形合意合的差异与翻译技巧教学作者:李晓敏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07期摘要翻译学界普通认为,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最大的差异。

英汉重形合,以形显义,汉语重意合,以意统形。

文章分析了英汉句法结构上形合与意合的差异,阐述了这种差异对翻译技巧教学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形合意合翻译技巧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翻译是一种涉及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语言活动,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并探寻其差异显然对翻译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在其著作《译意》(Translating Meaning)中就明确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

在我国,形合意合概念最早由现代语言学先驱王力先生于1984年在其著作《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王力先生认为,“形合与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中国语里多用意合法,西文多用形合法”。

因此,掌握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对提高翻译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形合意合概念的提出形合与意合是语言学涉及句法的两个重要概念。

形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注重逻辑理性与形式论证,表现在英语里便是注重形态的外露,即显性地表示词与词之间或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英语也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组合手段,因此,英语是一门典型的形合语言。

下面这段英语可以看出组合手段在谋求形合时所起的衔接作用:Mary lost her dog [that] she bought last month [when] she was feeling lonely [because] of the death of her mother [who] had been the only comfort to her [since] her childhood.这是一个典型的英语句子,此句运用了大量的形合衔接词语,来表达内在的逻辑关系。

最新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分析-精品

最新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分析-精品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分析形合与汉语意合的差异在古汉语与英语对比上明显。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1、引言现代语言学先驱王力《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指出,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

“形合”,又称“显性”,指借助语言形式,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

“意合”,也称“隐性”或“零形式连接”,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的连接。

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对应,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

然而,形合和意合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

相反,无论形合意合都是组句构篇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英语形合和汉语意合的民族思维观英语属于印欧语系,重形合。

西方人极度推崇逻辑与理性,其根源可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西方逻辑范畴观使语句中各成分按逻辑关系依次排列,显示它与其他成分的位次关系。

英语等西方语言在按照严格的“形式逻辑”演绎方式进行表述时,必然使用和依赖可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连接词,因而呈现出形合的外在特征。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重意合。

综合性思维是汉语意重于形的根源,是从宏观整体上去把握认知对象特征,认识认知对象属性的思维认知方法。

注重整体观照,这种整体观照经历数千年的沉积、凝炼和升华,使汉民族在思维运作上形成了长于综合,善于提纲挈领,重内省和直觉领悟,因而汉语呈现简约、意义模糊的意合特征。

3、中国典籍英译本文由论中意合到形合的翻译技巧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的差异在古汉语与英语对比上更加明显。

基于以上两者的差别,译者在进行古籍翻译时必须注意相应的翻译技巧。

3.1增加连接词使隐形连贯变为显性衔接汉语作为重意的语言,很少使用关联词。

而英语作为“法治”的形合语言,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必须注意使用关系词,连接词,介词以及其他连接手段,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

例:原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译1: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in a hundred battles, you will never be defeated.译2:if you 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you need not fear the result of a hundred battles.不难发现,译1几乎是逐字译出了原文的内容,而且使用了分号割断了两部分的联系。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1. 引言1.1 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概述在汉英翻译过程中,意合与形合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意合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更加注重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而形合则是更注重保持原文的句法结构和词语形式。

在翻译中,这两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原文的特点以及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特点。

在汉英翻译中,意合翻译的特点是能够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情感,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的意图。

意合翻译要求译者对原文进行深入理解,把握原文的情感和背景,用更加自然流畅的语言来表达。

而形合翻译则更注重于保持原文的结构和形式,使译文在语法和词汇上更贴近原文。

在实际翻译中,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意合和形合的方法。

有时候需要注重传达原文的情感和意思,选择意合翻译;有时候需要保持原文的句法结构和词语形式,选择形合翻译。

译者需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在汉英翻译中,意合与形合的转换方法包括对原文意思和结构的分析、目标语言风格和习惯的考虑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

综上所述,意合与形合在汉英翻译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2. 正文2.1 意合翻译的特点意合翻译是汉英翻译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点如下:1. 文意优先:意合翻译注重传达原文的整体意境和情感色彩,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在意合翻译中,译者需要更加注重原文的内在含义和修辞手法,以保持译文的通顺和流畅。

2. 灵活性:意合翻译注重译者的个人理解和创造力,允许译者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意译或增删调整原文的内容,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3. 保留原味:意合翻译不仅要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味道和特色。

译者需要准确把握原文的文体和风格,以确保译文与原文在风格上保持一致。

4. 融通性:意合翻译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受众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译文更贴近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语言习惯。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2. 文化意象:原著中有很多具有中国 文化特色的意象和比喻,如“宝黛之 恋”、“贾母之死”等。在翻译过程 中,应尽可能保留这些意象,以便让 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的文化内涵。
《红楼梦》中英翻译案例分析
3. 情感表达
原著中有很多情感表达的语句,如抒情、描写、对话等。在翻译过程中,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能保持原著的情感色彩,以便让 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原著的情感魅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目前对于英汉形合意合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对比和翻译研究方面,对于其产生原因、影响以及 应对策略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英汉形合意合差异的根源,探索其在语言习得、跨文化交际等领域的影响, 为跨文化交流和翻译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也可以探讨如何通过教学、翻译实 践等方法来弥补这种差异,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傲慢与偏见》中英翻译案例分析
01
详细描述
02
1. 语言风格:原著运用了简单明了的语言风格,没有过多的修辞手法和华丽的 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这种简单明了的语言风格,以便让读者更好 地理解原著的内容。
03
2. 对话流畅性:原著中有很多对话,这些对话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在翻译 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对话的流畅性和生动性,以便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原著 的情节发展。
03
在翻译时,需要将英语句子中 的每个成分进行准确的分析和 理解,然后按照汉语的表达方 式进行重新组合。
语言文化转换策略
语言文化转换:英语和汉语分别 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 惯,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意两种
语言的差异。
英语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客观性 ,而汉语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主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拓展研究领域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到其他语言之间的 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研究,以丰富和完 善相关理论。
加强实证研究
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和深化对英汉形合意合差 异及翻译策略的理解,为翻译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 持。
探索新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未来 研究可以探索如何利用新技术辅助翻译过程 ,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性。
词类转换案例
英语词类
01
The cat (A) is a domestic animal (B).
汉语词类
02
猫(A)是一种家畜(B)。
翻译策略
03
在翻译过程中,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将英语中的名词、动词、
形容词等词类进行转换,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的普遍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之间的转换相对较少。
转换策略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词类习惯对原文进行 适当的转换,以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例如,将英语
中的名词转换为汉语中的动词或形容词等。
04
翻译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形合意合转换案例
英语形合句式
The cat (A) jumped over the mat (B) and sat on the
02
英汉语言形合与意合差异
形合与意合的定义
形合
指句子内部的连接主要依赖于显性的 形态标记,如英语中的词汇、词缀、 时态、语态、语气、数等。
意合
指句子内部的连接主要依赖于隐性的 语义关系,如汉语中的词语、句子之 间的意义联系。

形合意合与英汉口译技巧

形合意合与英汉口译技巧

形合意合与英汉口译技巧
形合意合是英汉口译中一个重要的技巧,它是指译员在口译过程中要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同时将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适当地调整成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表达方式。

这种技巧需要译员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都有深入的了解,并具备优秀的语言转换能力和适应能力。

在形合意合的过程中,译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语法和结构的转换,这包括句子结构、动词时态、名词单复数等方面的转换。

其次是词汇的转换,这
包括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专业术语等方面的转换。

还有一点就是文化背景和社会语境的转换,这需要译员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

另外,在进行形合意合的过程中,译员还需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译员应该尽可能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晦涩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以免引起误解或产生歧义。

同时,译员还需要注意口译的流畅度和自然度,尽可能让口译听起来自然流畅,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音规律。

总之,形合意合是英汉口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需要译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优秀的语言转换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及高超的表达和口译技巧。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升口译水平,更好地传达源语言的信息,为目标语
言的听众带来更好的理解和体验。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及翻译方法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及翻译方法

英汉翻译中的形合与意合及翻译方法形合与意合是翻译中常见的两种翻译方法,它们在处理不同类型的文本时有不同的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形合与意合以及它们的翻译方法。

形合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词语的形式和语法结构的对应关系。

形合翻译主要用于翻译文学作品、诗歌等具有艺术性的文本。

在形合翻译中,译者会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和结构,力求在译文中呈现出与原文相似的韵律、节奏和意境。

形合翻译要求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够根据原文的语言形式和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变换。

在形合翻译中,译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和结构,尽量不改变原文的句子结构和词语的顺序。

2.注意译文的韵律和节奏,使译文与原文具有相似的音乐感。

3.注意译文的语言风格和意境,使译文能够传递原文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内涵。

意合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词语的意义和语义的对应关系。

意合翻译主要用于翻译科技、法律、商业等具有专业性的文本。

在意合翻译中,译者主要注重译文的准确度和清晰度,力求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原文的意思传达给读者。

意合翻译要求译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够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意合翻译中,译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译文的准确度,不改变原文的意思和信息。

2.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表达方式。

3.注意译文的语言风格和语言习惯,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规范。

在实际翻译中,形合与意合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结合的。

根据具体的翻译任务,译者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形合或意合的翻译方法,或者将两者结合起来。

一些文本既需要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和结构,又需要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此时译者需要在形合与意合之间做出合理的取舍。

翻译者应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灵活应用形合和意合的翻译方法,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信息。

综上所述,形合与意合是翻译中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文本。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汉形合意合差异及翻译策略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具有不同的表达习惯和规范。
研究目的
探讨英汉形合意合差异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实例分析、对比研究和语料库等方法,对英汉形合意合差异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有效的翻译策略。
研究目的和方法
02
英汉语言形合意合差异对比
英汉语言形合意合概述
文化背景的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原文和目标语的语境。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英文中的“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可以翻译成中文的“下起了倾盆大雨”,但是这个表达方式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使用。
语境的翻译
被动语态的翻译
英语中主从句的使用非常普遍,而中文则相对较少使用。在翻译时,需要理清主从句之间的关系,根据目标语的语言习惯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英文中的“Because he is lazy”可以翻译成中文的“因为他懒”,也可以翻译成“懒是他的特点”。
主从句的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原文和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差异。对于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需要在目标语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以传达原文的意思。例如,英文中的“a piece of cake”在中文中无法直译成“一块蛋糕”,因为中文中并没有这个表达方式。因此,可以意译为“轻而易举的事情”。
总结词:专业术语
详细描述:商务领域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译者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术语,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总结词:合同要素
详细描述:在翻译商务合同时,译者需要注意合同中各项要素的准确翻译,如合同主体、标的、价格、支付方式、交货期等,以确保合同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合意合的差异与翻译技巧教学翻译是一种涉及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语言活动,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并探寻其差异显然对翻译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EugeneNida)在其著作《译意》(Translating Meaning)中就明确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与意合的对比”。

在我国,形合意合概念最早由现代语言学先驱王力先生于1984年在其著作《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王力先生认为,“形合与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中国语里多用意合法,西文多用形合法”。

因此,掌握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对提高翻译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形合意合概念的提出形合与意合是语言学涉及句法的两个重要概念。

形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注重逻辑理性与形式论证,表现在英语里便是注重形态的外露,即显性地表示词与词之间或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英语也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组合手段,因此,英语是一门典型的形合语言。

下面这段英语可以看出组合手段在谋求形合时所起的衔接作用:Marylostherdog[that]sheboughtlastmonth[when]shewasfeelinglonely[because]ofthe deathofhermother[who]hadbeentheonlycomfort to her [since] her childhood.这是一个典型的英语句子,此句运用了大量的形合衔接词语,来表达内在的逻辑关系。

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其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来表达。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注重直觉领悟,表现在汉语里便是重意不重形,内在的逻辑关系由内在的意义来体现。

王力在《中国文法学初探》中指出,“在中国语里,语句间的关系往往靠对话人自己意会,而不用连词”。

例如:“这屯子里还是老孙头能干,又会赶车,又会骑马,摔跤也摔得漂亮,叭哒一声,掉下地来,又响亮又干脆。

”这个句子没有连接词,事实上,读者可以在意义的层面上得出分句与分句之间所体现的逻辑关系,把这个句子的连接词显性处理,就得出如下的句子:“(在)这屯子里还是(数)老孙头(最)能干,(因为他)又会赶车,又会骑马,(而且他)摔跤(时)也摔得漂亮,(因为他会)叭哒一声,掉下地来,(他的声音)又响亮(他的动作)又干脆。

”汉语抛弃了可有可无的形式束缚,通过意念来表达言者的意思,让听者或读者依靠语境从整体上领悟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

2形合意合的差异英语注重形合,通过各种形式手段,如连接词、介词或其它形态变化等显性手段来表达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句子在句法结构上十分严谨;而汉语注重意合,极少甚至不用形式上的连接手段,通过分句的涵义等隐性手段来表达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句子在句法结构上显得松散。

2.1关系词和连接词的使用英语分句之间不仅运用大量的关系词来表达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who,whom,whose,that,which,what,when,why等来连接分句,从而形成主语从句、宾语从句或定语从句等,也运用大量的连接词来表达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and,or,so,yet,however,while,until,since等,而汉语很少运用这些词,在汉语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往往隐性化,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关系词与连接词进行处理。

如:(1)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Because she is not honest,I can’t trust her.她不老实,我不能信任她。

(3)Moneyisnotall-powerful,butwithoutmoneyyoucan do nothing.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4)Marylostherdogthatsheboughtlastmonthwhenshe was feeling lonely because of the death of her motherwho had been the only comfort to her since her childhood.玛丽把小狗给弄丢了,那是她上个月买的,当时她感到很孤独,因为妈妈去世了,妈妈是她唯一的安慰,从小到大一直都是这样。

这样的例子相当多,只有在理解了英汉之间形合与意合的差异后,才能更好地翻译好类似的句子。

2.2介词的使用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治?柯姆(George Curme)统计得出,英语共有介词286个,介词是英语最为活跃的词类之一,在连接词、短语或分句之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汉语中的介词数量少,只有约30个,而且这些介词很少在汉语中使用。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这类介词多数省略不译。

例如:(1)Walking――like swimming,bicycling andrunning――is an aerobic exercise which builds thecapacity for energy output and physical endurance by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oxygen to skin and muscles.散步同游泳、骑车、跑步等一样,是一种有氧运动,能够增加皮肤和肌肉的供氧,增进体能和耐力。

(2)Thereisanacknowledgedemphasisonequalityforall.强调人人平等是社会普遍认可的。

(3)The boy went into the office with a book in hishand.男孩走进办公室,手里拿着一本书。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介词在英语中起到了连接的功能,为显性的衔接手段,而汉语则依赖意义上的内在衔接,以意统形。

2.3复合句与流水句英语句子一般都是以主谓结构为中心,作为句子的重心,其它部分则通过修饰或限定来完成,因此,英语句子形式完整且结构严谨。

例如:(1)He had flown in just the day before from Georgiawhere he had spent his vacation basking in Caucasian sun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job which he hadbeen engaged on the south.他原在南方从事建筑工程项目,任务完成后,到格鲁吉亚度假,享受高加索的阳光,昨天才坐飞机回来。

(2)The boy,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break,said,when I spoke to him,that he was veryhungry,because he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那个男孩哭得似乎心碎了,当我问他时,他说他已有两天没吃东西了,实在饿极了。

汉语句子则往往采用碎句,形态上并无主次之分,基本按照时间顺序来表达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我国著名翻译学家庄绎传认为,“汉语的句子结构好比一根竹子,一节一节地连下去;而英语的句子结构好比一串葡萄,主干可能很短,累累果实附着在上面。

”因此,英语为“树形”语言,而汉语为“竹形”语言。

这为翻译提供了指导方向,在翻译英语长句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分成若干个碎句,然后按照这若干部分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

2.4形态变化与语序英语具有各种形态变化形式,往往通过词汇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性、时、数、格、语态等,它常常采用表示连接意义的词语和结构来表示语言中结构与结构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汉语则不是通过词汇自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的,而是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完成。

例如:Irodetothemarkettobuyafishformywife’smeal.我骑车去菜市场买条鱼回来烧给老婆吃。

3形合意合视角下的翻译技巧教学当代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Nida)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文化,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中国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了原语句法结构的干扰,未能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或表达习惯的差异,造在了译文具有浓烈的“翻译腔”。

因此,翻译教学就需要涉及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而形合与意合作为英汉两种语言最大的差异,就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了。

3.1显隐互换英语注重显性衔接,而汉语注重隐性衔接,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需要对连接词、关系词、介词等进行显隐互换处理。

例如:(1)We knew spring was coming because we had seen arobin.我们看见了一只知更鸟,知道春天快要到了。

(2)IfIhadknownit,Iwouldnothavejoinedinit.早知是这样,我就不参加了。

(3)她不老实,我不能信任她。

Because she is not honest,I can’t trust her.(4)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Youhaveyourpolicies,andIhavemywaysofgettingaround them.3.2化散为整与化整为散英语是典型的树形语言,而汉语为典型的竹形语言。

因此,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化整为散的技巧,而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则需要采用化散为整的技巧。

例如:(1)AnEnglishmanwhocouldnotspeakChinesewasoncetravelling in China.有一个英国人,他不会说中文。

有一次他在中国旅行。

(2)Hisangerovertheboy’sfailureintheexamledhim to quarrel with his wife.儿子考试不及格,他非常生气,结果就和妻子吵了起来。

(3)有一个老村子叫格兰骞斯德,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

There is an old village called Grantchester,and anorchard where you can lie under clustering fruit-trees,sipping tea,as flowers or fruit hang down intoyourteacup,and little sparrows come to your table to feed ?truly a paradise on earth.(4)我原来打算在今年一月访问中国,后来不得不推迟,这使我非常失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