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发展历程

我国宪法发展历程
我国宪法发展历程

我国宪法发展历程

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且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却为宪法的订立奠定了基础。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四宪法)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被称为五四宪法。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步宪法,是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进行修订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七五宪法)

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5年1月17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被称为七五宪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七八宪法)

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8年3月5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被称为七八宪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二宪法)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八二宪法是我国当前的现行宪法。

1.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修正案》。

2.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修正案》。

3.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修正案》。

4.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修正案》。

5.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旧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现行宪法的修正。 旧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1.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这部宪法以 “君上大权”为核心,是清政府在内外交困、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为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而颁布的。 2. 1911年《重大信条十九条》,清政府的最后一部宪法性文件。辛亥革命 爆发后,清政府迫于革命压力仅用三天就出台的一部宪法性文件,这部宪法出台后不久便被革命的浪潮淹没。 3.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 质的宪法性文件。1917年以广东为基地建立的中华民国军政府展开护法运动,所护者即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 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又称“袁记宪法”。这部宪法是袁世凯在窃取辛 亥革命成果后公布实施的第一部宪法,与真正的宪法精神根本对立,但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提供了“合法”的依据。 5. 1923年“贿选宪法”。“贿选宪法”以“袁记约法”为范本,用根本法的形式确 认军阀的专制独裁,不到一年就被抛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它是旧中国反动派正式公布的第一部宪法。 6. 1931年《中华民国训证时期约法》。在这部约法中,三民主义作为国家 基本思想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的国家组织方法被确定。 7.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无产阶级的 宪法性文件。这部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权制定的,在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 8. 1936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即“五五宪草”。这部宪法是《中华民国宪 法》的雏形,它本来应该在预定1936年召开之制宪国民大会通过,但大会因日本入侵东北及隔年爆发的抗日战争延宕而未能如期召开。

论我国民法的发展历程

论我国民法的发展历程 【内容提要】我国的民法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最先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和婚姻法;在国民经济恢复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都有相应的民事立法;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事立法有了很大发展,使民事立法系统化了。新的民法典正在加紧起草过程中。 【摘要题】立法研究 【关键词】民法/建构/发展/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民事立法在废除了国民党法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不同时期的情况,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一、新中国建立后最先颁布的两部大法 为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问题,废除封建制度,需要制定法律来巩固胜利成果。为解放农村生产力、彻底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党和政府在总结各个革命根据地土地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于1950年6月28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其立法主旨在于“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 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藉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同时规定“保护工商业,不得侵犯”,“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财产,不得侵犯”等等。该法颁布后,在广大解放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到1952年冬,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 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之后,政务院于1950年10月又通过了《新区农村债务纠纷处理办法》,该规定废除了解放前农民及其他劳动人 民欠地主的一切债务。 为破除封建婚姻家庭制度,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1日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国开始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部婚姻法是党领导中国广大 劳动人民长期反封建斗争,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的反封建斗争经验的成果之一, 它为以后婚姻法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对工商业与房屋的民事立法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党为彻底清除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迅速恢复国民经济,颁布了大量的民事法律和法规。为了加强国营的经营管理工作,保护国民财产,1951年政务院和有关部门先后通过了《中公股公产清理办法》、《关于国营清理资产核定资金的决定》及《国营资金核定暂行办法》等,确立了

司法考试杨帆宪法讲义宪法的发展历史

司法考试杨帆宪法讲义:宪法的发展历史 司法考试杨帆宪法讲义:宪法的发展历史。2013年司法考试备考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进行复习,法律教育网的小编将司法考试中涉及宪法的发展历史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希望考生认真阅读。 精彩链接: 司法考试杨帆宪法讲义:宪法的概念 司法考试宪法考点精讲:民族自治机关 司法考试宪法考点精讲:区分公民与人民 2013司考宪法:高度自治 一、近代意义上宪法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近代宪法的产生是商品经济普遍发展的必然结果。 2.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为近代宪法的产生提供了政治条件。 3.思想条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等理论,为近代宪法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1.旧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略) 2.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新中国先后颁布了一个宪法性文件和四部宪法,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 (2)1982年宪法是我国的现行宪法,由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这部宪法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五四宪法的基本原则,全面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3)现行宪法的修正

【例题·多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2条、第20条分别对宪法第10条第4款、第3款进行了修改。关于这些修改,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06-1-59) A.明确了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B.确认了国家对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支配权力 C.明令禁止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D.明确了国家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的公共目的和补偿义务法律敎育网 【答案】AD 【解析】《宪法修正案》第2条将宪法第10条第4款:"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修改为:"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第20条将宪法第10条第3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会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汁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与补偿。"该两条修正案并未确定国家对土地使用权的支配权力,所以B不选。C项不是被修改的内容,也不选,综上,本题答案为AD。 【例题·多选题】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07-1-64) A.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B.1999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C.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保障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写进 宪法 D.1988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可以依法出租或者转让 【答案】ACD 【解析】选项A错误,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没有明确此类规定;选项C错误,1999年宪法修正案没有将"神圣不可侵犯"写入宪法;选项D错误,1988年宪法修正案没有明确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可以依法出租或者转让,而是使用权。

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docx

精品文档 主讲人:韩大元上一讲主要讲述宪法的具体功能。这一讲,则着重讲述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 的宪法发展历程。《共同纲领》的宪法作用中国人民经过 100 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革命的胜利。革命胜 利后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把革命胜利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同定下来并规定新中国成立 后的大政方针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循的准则?当时,人们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具有根本法性 质的文件。由于当时没有条件制定正式的宪法,1949 年 9 月 29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国体、政体、经济制度以及文化、教育、民族、外 交等政策,它是一部符合全国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国家大法,是一部人民民主的建国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各项基本政策,并且它是由代行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职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因此,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从法律效力上看,它 都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首部宪法诞生 1954年 9 月 20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社会主 义类型的宪法。它以根本法的形式记录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经过长期革 命斗争而取得的胜利成果,确认了千百年来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的事实。 《宪法》确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已在中国建立,我国是人民民主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 于人民。宪法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规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确认了国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 的存在,同时规定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 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规定了其他 各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制度。这一切都为我国后来的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宪法的首次修改 1975年 1 月 17 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面修改了我国首部宪法, 通过了 1975 年宪法。 1975 年宪法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把“文化大革命”中的许 多错误理论和做法加以法律化、制度化,使之成为国家生活的最高准则。这部宪法在内容上规 定了大量极“左”的内容,大幅度缩小了公民基本权利、自由的范围。1975 年宪法的条文数量及文字也被锐减,仅 30 条,共 4300 余字,而且法律用语逻辑含混。(摘自《法制宣传手册》) .

宪法小卫士答题 试题及答案(中国宪法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宪法小卫士答题试题及答案 中国宪法的诞生与发展历程 下面哪一年份是部分修改宪法的年份?( ) A1999年 B2017年 C1998年 D1982年 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A公民 B国家机关 C国务院 D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 ) A1954年 B1956年 C1949年 D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又称为( )。 A八二宪法 B五四宪法 C共同纲领 D四九宪法

《共同纲领》是在哪一年制定的?( ) A1949年 B1956年 C1950年 D1954年 我国宪法共进行了几次全面修改?( ) A4次 B3次 C5次 D2次 为何我国于1982年又进行了宪法的修改?( ) A改革开放的需要 B1978年宪法已失效 C国家的根本任务已经完全发生了改变 D只是为了宪法自身的发展 现行宪法是在1982年几月份制定的?( ) A12月份 B9月份 C8月份 D10月份 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 ) A12月4日

B12月10日 C9月9日 D8月10日 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了宪法,这种制定宪法的权力称之为? ( ) A修宪权 B制定规则权 C修法权 D制宪权 下面是全面修改宪法的年份是?( ) A1988年 B2018年 C1982年 D1999年 人民是制宪权的主体,人民通过哪一机关行使制宪权?( ) A国务院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政协 D人民代表大会 行宪法和1954宪法,都将宪法分为几章内容?( ) A3章 B4章

C5章 D6章 我国现行宪法经过历次修改共形成了几条修正案?( ) A四十三条 B二十九条 C五十二条 D三十六条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置是在哪一年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的?( ) A2004年 B1988年 C1999年 D2018年 2018年宪法修正案提出,国家倡导( ),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 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和谐社会 C讲礼貌 D与人友善 下列哪一个文明是2018年宪法修正案提出的?( ) A政治文明 B物质文明 C精神文明

法国宪法发展史

法国宪法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1.《人权宣言》的地位和内容(1)法国是欧洲第一个拥有成文宪法的国家。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世界各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它是法国第一个宪法性文件。(2)法国早在1789年爆发了划时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了巩固其政权,维护其利益,通过了《人权宣言》。该宣言确立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确立了资产阶级法治原则,其中包括"罪行法定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还确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提出"主权在民""国家分权"的主张。《人权宣言》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发展资本主义,解放生产力的要求,在当时起了重要的进步作用。但是,宣言突出强调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没有提出反封建的根本问题,如取消农民的封建义务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规定集会、结杜的自由和国家政体的问题,这些正显示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总之,《人权宣言》既有先进性的一面又有局限性的一面。它是法国宪法产生的基础,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法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法国从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现在200多年的时间,政治风云多变,国内外的阶级斗争尖锐复杂,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不断变化,政治形式多次变更,其间经历了两次封建王朝复辟,两次帝制和五次共和,先后颁布了14部宪法。法国宪法发展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大阶段:(1)第一阶段:从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l875年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法国资产

阶级议会制政体的完全确立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全面巩固。这一阶段,先后经历80多年,颁布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反映了各个历史阶段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也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特点,它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原则,宜布废除了封建的贵族制度、等级制度、爵位制度等。这些宪法在摧毁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中起了进步作用,它是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的重要工具。(2)第二阶段:从1875年第三共和国建立到现在。此阶段共通过了3部宪法,其中以戴高乐宪法最为重要,成为法国的现行宪法。3.法国现行宪法的特点958年戴高乐宪法也叫第五共和国宪法,它分序言和15章,共92条。这部宪法最主要的特点是总统权力的扩大和议会权力的缩小,以及确立了兼具议会制和总统制的某些特点的被称作"半总统制"的政治体制。宪法一方面给予总统强有力的权力。规定总统在法国的政治生活和国家机关中居主导地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不仅享有传统的总统权力,还享有单独采取的非常权力。从此意义上说,法国政治体制具有总统制的特点。另一方面,宪法在极力削弱议会权力的同时,仍保持了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基本原则。因此,法国总统要实现自己制定的政策,还要取得议会多数的支持和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受议会的牵制。这又说明了法国宪法又具有议会制的特点。这种兼具总统制和议会制特点的宪法对政权的稳定,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以及推动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2)1958年法国宪法与英、美等国宪法相比较,还具有另外两个特点:①法国宪法在序言第2条、第十二章第77-87条中确立了法国和其殖民地的原则

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 郭兵罗春梅 摘要中国的法制历经千年,渐序完善。从奴隶社会时期到封建社会时期再到近现代时期,法律一直是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有效保证之一。历史上的中国法制是现实中国法制的背景;现实中国的法制是对历史上中国法制的改造和发展。了解历史上的中国法制,不仅有助于了解现实中国的法制,而且可以加深对当代法学的理解;将中国法制史中具体的法律事例,应用到对当代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可以更生动地印证其中的学理;将中国历代刑事、民事等法律同当代相应的法律详加比较,可以认清这些法律发展的脉络和趋势。简言之,即以史为鉴,可为现实的中国法制服务。本文分四个部分,通过对中国古代法制史、近代法制史及现当代法制史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中国法制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法制史中国法制法律发展 作者简介:郭兵、罗春梅,四川理光律师事务所。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1-005-03 中国,是个重视历史的国家,从其产生之时起就十分重视各类历史的记载和研究,法制史也不例外。最早记载中国法制内容的是夏、商、周时期的古籍《尚书》,最先使用“法制”一词的是春秋时期的史籍《左传》和《国语》。自先秦到清朝,各代学者对当时法制和法制历史的研究始终没有中断,编写出许多关于中国法制的史志和类书。正因为有了前辈学者记载和研究的法制文献,才让今天的我们能够有幸以史为鉴、激发我们关于法制及其发展的思考。 一、中国古代法制发展情况 (一夏商周时期的法制发展情况 法律和国家一样,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原始社会的氏族成员在共同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氏族习惯,由其调整社会关系、规范成员行为,部落首领在氏族习惯的基础上设范立制,促使了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的演变。 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的过渡,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完成的。在中国历史上,这一过渡,大约从黄帝时期开始,至夏禹时期基本完成。中国最早的法律制度即奴隶制的法律制度在这一时期已呈现雏形。 最初是一种祭祀仪式的“礼”,经过“周公制礼”后成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规范,其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教育、宗教、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等许多方面,其基本原则有两条:“亲亲”和“尊尊”。前者的目的在于维护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后者的目的在于维护整个国家的等级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坚持前者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后者。 在夏商周时期,法律规范只是礼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礼之外的法律形式还有誓、诰、训、刑等种类。当时的法律规范除了刑与罚之中心内容外,还规定了行政、经济、民商等实体方面及诉讼程序方面的内容,并设置了相应的司法机构予以施行。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发展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历时500年,是中国奴隶制度逐步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法制也随时代发生变革。社会发生剧烈的变革,周王室衰退,各诸侯国互相争霸,新旧矛盾不断激起,“百家争鸣”应时而生。为适应时代的变迁,各诸侯国为巩固各自的实力,纷纷开始变法。最早的变法是魏国李悝的《法经》,它是新兴地主阶级意识的产物。在这些变法中最成功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其对秦国加快统一六国的步伐功不可没。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对“明德慎罚”的刑法思想皆有继承和发展。 当时的各诸侯国都推行重农政策,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立法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农业法制的基础,也造成了重农抑商传统的形成。因此各诸侯国在

新时代呼唤加强宪法实施和宪法发展(江苏干部在线)试卷

新时代呼唤加强宪法实施和宪法发展(上)试卷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 正确√ 的历史方位。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 任何社会都必须有秩序,任何秩序的形成和维持都依赖规则,没有 正确√ 规则就没有秩序。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3. 根据本讲,宪法在规则之治中起核心作用。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 十九大报告里面关于法治的两个具体举措,一个是推进合宪性审查, 正确√ 一个是制定国家监察法。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 正确√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 经过合宪性审查之后,认为法律文件违反宪法的,直接由全国人大 正确√ 常委会做出决定,予以撤销。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7. 宪法从本质上讲就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宪法规定 正确√ 了不同的利益要平等保护,要平等尊重,允许他们通过各种直接、间接的 方式进行充分地表达。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 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 正确√ 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9. 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作出法律行为,在理解法律规范的含义时,首 正确√ 先要理解宪法的含义。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62年,弹指一挥间,但缔造了一段辉煌的法治篇章。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该纲领提出:“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宣告了国民党旧法统的灭亡。国民党旧法统的废除,宣告了国民政府政权的彻底终结,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排除了障碍、奠定了基础。为了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1954年,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诞生,奠定了新中国立国、治国的最根本的法律基础,也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新中国的法治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也历经曲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确立法律的地位和权威。1982年宪法作出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法律的地位和权威通过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与保障,并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指导下,我国现行基本法律相继出台。同时,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还制定颁布了涉外经济法律法规。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上升为国家意志,使其具有了法律效力。一批民商、经济、行政、社会领域的法律法规相继制定。这一时期,我国共制定、修改法律190条,行政法规353条,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各个法律部门已经齐全,以宪法为统帅,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从此,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主要内容、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奋斗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

宪法发展史

答案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订、修改与正的历史考察”(作者:李正华发布时间:2009/06/28 来源:国史网)一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括号中的“注”是我自己加的,便于你理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颁布了4部宪法(分别为1954、1975、1978、1982年),自1954年宪法制定以来,先后修改了三次、通过了四个修正案。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不具备制定宪法的条件(注:还未在全国实行普选,组成各级人大,选出各级人大代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经过近四年的建设和发展,195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颁布后,通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普选,为召开全国人大、制订宪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包括序言和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旗国徽首都,共四章106条。它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和民主原则,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特点,对我国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内政外交、国防和社会发展前途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1975年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由于这次修宪发生在文革后期,政治生活的不正常导致此次宪法的修改存在着许多重大错误。此次修改宪法的指导思想是“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的指导思想导致宪法的修改出现全局性错误;规定“四大”即“人民群众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为阶级斗争扩大化提供了理论和法律依据;取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使得人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宪法的保障。宪法对国家机构的规定也不完备,取消了国国家主席的建制;规定检察机关的职权由各级公安机关行使,实际上取消了检察机关;取消了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公开审判制度等。因此1975年宪法是一部有严重缺点和问题的社会主义宪法。 1978年的第二次修改:粉碎“四人帮”标志着“文革”的结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的发展要求对宪法进行修改。1978年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中好的原则和制度,特别规定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参加国家管理、参加各项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的原则和具体措施;取消了1975年宪法中的一些错误规定。但是,由于还未来得及全面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未来得及彻底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宪法中的一些错误没有得到彻底纠正,没有恢复国家主席的建制,对“文革”采取肯定态度,继续规定公民有“四大”的权利,等等。 1982年宪法的第三次修改 1978年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清理“文革”的错误,深入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根据新的情况制订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宪法在许多方面已经同现实情况和国家生活需要不相适应,有必要对它进行全面修改。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改草案。1982年宪法除序言外,共4章138条。它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宪法。1982年宪法总的指导思想是四项基本原则。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任务。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宪法肯定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肯定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制度。原来宪法中关于“公民的权利义务”一章,由第三章调到第二章,放在总纲一章之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体现了宪法对公民权利的重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机构,宪法加强了人

我国宪法发展历程

我国宪法发展历程 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且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却为宪法的订立奠定了基础。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四宪法)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被称为五四宪法。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步宪法,是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进行修订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七五宪法) 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5年1月17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被称为七五宪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七八宪法) 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8年3月5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被称为七八宪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八二宪法)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八二宪法是我国当前的现行宪法。 1.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修正案》。 2.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修正案》。 3.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修正案》。

4.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修正案》。 5.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202年全国青少年宪法答题答案初三

下面哪一年份是部分修改宪法的年份?( ) A1999年 B2017年 C1998年 D1982年 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A公民 B国家机关 C国务院 D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 ) A1954年 B1956年 C1949年 D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又称为( )。A八二宪法 B五四宪法 C共同纲领 D四九宪法 《共同纲领》是在哪一年制定的?( ) A1949年 B1956年 C1950年 D1954年 我国宪法共进行了几次全面修改?( ) A4次 B3次 C5次 D2次

为何我国于1982年又进行了宪法的修改?( ) A改革开放的需要 B1978年宪法已失效 C国家的根本任务已经完全发生了改变 D只是为了宪法自身的发展 现行宪法是在1982年几月份制定的?( ) A12月份 B9月份 C8月份 D10月份 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 ) A12月4日 B12月10日 C9月9日 D8月10日

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了宪法,这种制定宪法的权力称之为?( ) A修宪权 B制定规则权 C修法权 D制宪权 下面是全面修改宪法的年份是?( ) A1988年 B2018年 C1982年 D1999年 人民是制宪权的主体,人民通过哪一机关行使制宪权?( ) A国务院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政协 D人民代表大会

现行宪法和1954宪法,都将宪法分为几章内容?( ) A3章 B4章 C5章 D6章 我国现行宪法经过历次修改共形成了几条修正案?( ) A四十三条 B二十九条 C五十二条 D三十六条 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置是在哪一年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的?( ) A2004年 B1988年 C1999年 D2018年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欧洲第一部成文宪法( ) A.《权利法案》B.《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 C.1787年美国宪法D.1791年法国宪法答案:D 2.近代宪法最早产生于哪一个国家:() A.法国B.美国C.英国D.希腊答案:C 3.下列哪一部文件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A.1215年《自由大宪章》B.1689年《权利法案》 C.1787年美国宪法D.1791年法国宪法答案:C 4.下列哪一部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A.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1年巴黎公社的《中央委员会宣言》D.1918年苏俄宪法答案:D 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宪法的文件:() A.《中华民国临时大纲》B.《钦定宪法大纲》 C.《重大信条十九条》D.《中华民国宪法》答案:B 6.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这一时期英国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B.议会至上的宪法原则确立

C.政党制度开始兴起D.行政权干预立法权答案:ABC 二.判断正误。 1.1946年的《中华民国宪法》是旧中国第一部正式公布的宪法。()答案:错误。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由人民代表机关正是通过并公布实施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答案:错误。 3.《权利请愿书》、《人身保护法》是英国政府在“光荣革命”后颁布的宪法性文件。答案:错误。 4.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答案:正确、 5.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是以1889年日本宪法为蓝本。()答案:正确。 三.名词解释。 1.《权利法案》 答案:1688年英国的贵族们发动了“光荣革命”,以和平方式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该法案确立了一些近代宪法的基本原则,对国王权力进行了一些限制,从而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因此该法案可以说是近代宪法的开端。 2.《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答案:1787年美国12个州的55名代表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制定了美国宪法。该宪法由一个序言和七条正文构成。它确立了三权分力、权力制衡、联邦主义、代议制政府等原则,并于1791年通过10条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修正案。美国宪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辛亥革命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制约袁世凯的政治野心,通过参议院制定该法。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确认主权在民、赋予人民以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三权分力原则等。该约法为我国仅有的一部反映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宪法性文件。 4.《共同纲领》

宪法学的历史发展(共篇)

宪法学的历史发展(共2 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宪法学的历史发展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 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欧洲第一部成文宪法( ) A.《权利法案》B.《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C.1787年美国宪法D.1791年法国宪法

答 案:D 2.近代宪法最早产生于哪一个国家:() A.法国B.美国C.英国D.希腊答案:C 3.下列哪一部文件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A.1215年《自由大宪章》B.1689年《权利法案》 C.1787年美国宪法D.1791年法国宪法答案:C 4.下列哪一部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A.1789年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1年巴黎公社的《中央委员会宣言》D.1918

年苏俄宪法答 案:D 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宪法的文件:() A.《中华民国临时大纲》B.《钦定宪法大纲》 C.《重大信条十九条》D.《中华民国宪法》答 案:B 6.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这一时期英国宪法的发 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B.议会至上的宪法原则确立 C.政党制度开始兴起D.行政权干预立法权答

案:ABC 二.判断正误。 1.1946年的《中华民国宪法》是旧中国第一部正式公布的宪法。()答 案:错误。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国历史上由人民代表机关正是通过并公布实施的 第一部宪法性文件。()答案:错误。 3.《权利请愿书》、《人身保护法》是英国政府在“光荣革命”后颁布的宪法性文件。答案: 错误。 4.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答案:正确、 5.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是以1889年日本宪法为蓝本。()答案:正确。

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一)

主讲人:韩大元上一讲主要讲述宪法的具体功能。这一讲,则着重讲述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法发展历程。《共同纲领》的宪法作用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革命的胜利。革命胜利后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把革命胜利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同定下来并规定新中国成立后的大政方针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循的准则?当时,人们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具有根本法性质的文件。由于当时没有条件制定正式的宪法,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国体、政体、经济制度以及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等政策,它是一部符合全国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国家大法,是一部人民民主的建国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及各项基本政策,并且它是由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因此,不管是从内容上还是从法律效力上看,它都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首部宪法诞生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以根本法的形式记录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而取得的胜利成果,确认了千百年来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的事实。《宪法》确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已在中国建立,我国是人民民主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确认了国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的存在,同时规定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规定了其他各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制度。这一切都为我国后来的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宪法的首次修改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面修改了我国首部宪法,通过了1975年宪法。 1975年宪法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把“文化大革命”中的许多错误理论和做法加以法律化、制度化,使之成为国家生活的最高准则。这部宪法在内容上规定了大量极“左”的内容,大幅度缩小了公民基本权利、自由的范围。 1975年宪法的条文数量及文字也被锐减,仅30条,共4300余字,而且法律用语逻辑含混。(摘自《法制宣传手册》)

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按: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了解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有助于理解此次修宪的基本精神,而这就是: 要把5年来所取得的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把党的十六大所总结的最基本的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在宪法中体现出来。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的贯彻执行对于一个国家维护统一、保持政权稳固、保障人民的权利与自由、发展民主政治、完善法治以及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障。它以法律形式确认了我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的简要发展历程 在我国,自1909年(光绪34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起,至1949年国民党政府垮台的40多年中,在社会动荡不定、政权更迭频繁的情况下,先后曾颁布过10部宪法。 新中国建国前夕,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该纲领在建国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作用。除此之外,新中国共制定过四部宪法。1954年,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主持下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了此部宪法。这部宪法主要内容是:第一,规定了我国制度的基本原则。它确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规定了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为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它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确认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四种基本形式。第三,确认了公民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极左思潮的氛围下,国家制定了第二部宪法,即1975年宪法。这部宪法对1954年宪法的基本精神和许多内容与文字进行全面否定,在指导思想、内容和宪法体系上有严重的缺陷。1978年,文革刚刚结束,我们又起草了第三部宪法。1978年虽然对1975年宪法做了修正,恢复了1954年宪法的一些内容,但仍然保留了1975年宪法极左路线的痕迹,是一部过渡性的宪法。 1982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全面拨乱反正。在继承和发扬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实践需要和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制定出1982年宪法。第5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全体会议通过了这部建国后的第四部宪法。这部宪法在结构上,除序言外,分为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徽、首都四章,共138条。1982年宪法是改革的产物,它对我国的经济体制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加强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宪法结构也作了符合世界宪法发展趋势的调整,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宪法。 我国宪法的主要特点 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的三次修正,宪法内容进一步完善,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概括起来,现行宪法有以下四大特点与作用: 第一,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为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第二,现行宪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表现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废除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维护国家统一;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第三,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宪法强调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1年来,我国宪法的实施状况不断改善,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正在成为社会普遍的行为准则。 第四,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作了全面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