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伪满洲国是日本统治下的殖民主义政权

合集下载

伪满洲国读后感700字

伪满洲国读后感700字

伪满洲国读后感700字伪满洲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政治实体,存在于1932年至1945年之间。

这个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并试图通过扶植伪政权来控制这一地区。

伪满洲国的建立,给中国和日本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有关伪满洲国的历史书籍时,我深深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伪满洲国的建立,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的体现。

在这个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试图通过控制东北地区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包括扩大自己的领土、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劳动力,以及通过控制东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来影响中国的其他地区。

伪满洲国的建立,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帝国主义在伪满洲国的统治下,采取了各种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包括镇压和屠杀当地的居民、强制劳动和征地等。

这些行为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伪满洲国的建立也给中日关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伪满洲国时期,中日两国的关系处于敌对状态,这导致了中日两国之间的仇恨和矛盾进一步加剧。

在战后,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渐得到了改善和发展,但是这段历史对于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伪满洲国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和教训。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我们国家的历史。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对于中国和日本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中日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对于两国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至关重要。

总之,伪满洲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于中国和日本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历史和文化联系,以及对于两国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日本对伪满洲国殖民文化政策浅析

日本对伪满洲国殖民文化政策浅析
· 25 ·
舆论 宣传 和文化 的全 部 内容 ,与 总务处 下设 的企 划 、法制 、统 计 、人 事 、地方 等 五 个处 共 同构 成 了不 可 或 缺 的伪 满洲 国的“中枢 机 关 ”。
1941年 ,伪满 洲 国的机 构进 行改 革 ,日本对 弘报处 的职 能再 次扩 大 ,将 原来 其他 部 门 对新 闻、出版 、 广播 、通讯 、监 听 、文 艺等 的 审查 事 宜 ,一 律 统归 弘报处 管辖 ,成 为一 个带 有文 化专 制性质 的政 府组 织 。
1937年,日本又将情报处改建为“弘报处”,下设监理、情报、宣传三个科。弘报处统揽着伪满洲 国
[收稿 日期 ]2O17一 ll一12 [基金项 目]吉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 划项 目“伪满文坛 民众 的文学抗 争研究 ”(编号 :JJKH2O17O95OSK);
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 日“伪满时期东北 民众 的对 日殖民抗争”(编号 :2016JD74)。 [作者简介]刘怡 ̄;(1980-),女 ,吉林 白山人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 院博 士研究生 ,长春市 图书馆馆员 。 ① 满 洲 日 日新 同社 编 :《满 洲 年 镒 》,满 洲 文化 协 合 ,1938年 ,第 442页 。
日本关 东军 为有 效地 控制 伪满 洲 国政权 ,在 13本 关东 军 内部特 设立 了统 辖伪 满洲 国 的第 四课 ,听取 伪满洲国务院总务厅的汇报 ,并直接传达 日本关东军 司令官的 旨意。因此 ,总务厅便成为 Et本控制伪满 洲 国政 权 的 中枢 机关 ,掌 管着伪 满 洲 国包 括 宣传 在 内 的各个 重 要 部 门 的实 际 大权 。而伪 满 洲 国总 务厅 “情 报处 ”则 是统 辖伪 满洲 国的“思 想 宣 传 和情 报 收 集 ”,①控 制伪 满 洲 国 的新 闻 、出版 、广播 等 舆 论 宣传 机 构 ,是 伪满 洲 国 的舆 论 中枢 。

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文化统治与奴化教育

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文化统治与奴化教育

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文化统治与奴化教育李枫(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内容摘要]伪满洲国是日本扶植建立的傀儡政权,其统治东北期间,一直秉承日本对其进行的殖民地文化统治与奴化教育,以利于日本以其为支援发动战争的原料供应地的需要。

这些殖民文化统治和奴化教育,给东北人民思想和生活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关键词]伪满洲国;文化统治;奴化教育[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01(2019)02-0105-06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蓄谋已久的安排下,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嫁祸说是中国军队制造的破坏事件,以此为借口,日本关东军突袭并占领了沈阳。

在此后的四个月时间内,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被日军攻陷。

为了更方便的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统治,同时也为了掩盖其吞并东北的侵略行径,日本扶植溥仪为傀儡,建立了“满洲帝国\1932年3月1日,溥仪出任“执政”的伪满洲国发表“建国”通电,至此,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在伪满洲国期间,日伪对中国东北进行了殖民地文化统治与奴化教育。

一、法西斯文化统治与欺骗宣传“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便开始了被日伪长达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展现在世人幕前的是“满洲帝国”,而实际操控者却是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持续其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统治和掠夺,除了直接的军事占领,还有更为恶毒和隐蔽的在思想文化上的虚假宣传和皇国思想的奴役,以希冀达到麻痹东北人民,使其便于被日本帝国主义统治。

因此,在伪满洲国统治东北期间,日本牢牢掌控和垄断着伪满洲国的一切文化组织机构。

东北沦陷的14年间,东北的文化被日本殖民主义施行着全面的专制管理与垄断监控。

而这种专制管理和垄断监控被日本殖民主义者美其名曰“官制文化”,而所谓“官制文化”的核心实质,就是殖民地文化专制和法西斯文化专制。

①实施这种专制管理的机关单位是伪满国务院总务厅下属的弘报处。

该机关的目的就是要钳制言论文化自由,充当日本军国主义殖民统治中国东北的舆论喉舌,全面指挥伪满洲国的宣传情报工作,以达到为日本发动和扩大对外战争宣传和服务的目的。

《浅论日本殖民统治东北时期的“伪满洲文学”

《浅论日本殖民统治东北时期的“伪满洲文学”

《浅论日本殖民统治东北时期的“伪满洲文学”作者:杨字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7期内容摘要:1931年日本发动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后,紧接着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作为傀儡,成立了伪“满洲国”,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在此期间,大量日本文人以各种理由涌入当时的“满洲”,创办杂志和报纸,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诗歌等。

这些所谓的“满洲文学”,大多以“建国精神”为中心思想进行创作,自觉地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服务,充当了日本向伪“满洲”国,进行思想栓桔和文化渗透的工具、成为了军事和经济侵略东北的“附属物”。

关键词:日本殖民统治满洲文学文化侵略1931年日本发动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并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傀儡政权,建立了伪“满洲国”。

从此,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实行了长达14年之久的残酷的殖民地统治。

而作为民族文化与思想意识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日本文学便顺理成章的成为军事和经济侵略东北的“附属物”被卷入到这场战争的漩涡之中。

为了配合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大量日本文人以各种理由涌入当时的“满洲”。

他们创办文学社团和报刊,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游记,戏曲等与伪“满洲国”有关的日文或中文文学作品,形成了所谓的“满洲文学”。

这些作家作品大部分以生活其间的伪满洲国为写作对象,不仅描写了他们眼中的东北风情,也展现了在满的日本人的生活和情感。

他们当中大都负有日本官方使命,在作品中美化“日本侵略”粉饰“民族协和”“王道乐土”杜撰“日满协和”以鼓吹“满洲建国”的功劳,向“满洲”进行思想栓桔与文化渗透。

早在日俄战争结束后,大连就成为租借地关东州的中心不断的发展,日本人至此大量开始移民中国东北,日本文化也就开始在东北腹地渗入。

“日系”文人也随着日本军政势力入主“关东洲”,日本文学开始以大连为中心辐射到长春、抚顺、辽阳等地的日本文化活动圈。

这一时期日本移民的活动,主要以总部设在大连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为中心。

满洲国行政区划

满洲国行政区划

满洲国行政区划
摘要:
一、满洲国概述
二、满洲国行政区划的变化
三、满洲国行政区划的具体划分
四、满洲国行政区划的影响
正文:
【一、满洲国概述】
满洲国,又称伪满洲国,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利用前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在东北建立的一个傀儡政权。

领土包括今天的中国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省北部。

满洲国的成立旨在分裂中国,实质上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手段之一。

【二、满洲国行政区划的变化】
1932年,满洲国成立初期,行政区划基本沿袭民国时期的辽吉黑热四省。

1934年,实行新行政区划,将原来的四省改为吉林、龙江、黑河、三江、滨江、间岛、安东、奉天、锦州、热河、兴安西、南、东、北十四省。

同时,新京市改为新京特别市(省级)。

【三、满洲国行政区划的具体划分】
1937年,原先的民政部被撤销,新设隶属于伪国务院的内务局,继续管理地方行政业务。

1939年,内务局被撤销,地方行政业务改由隶属于总务厅的地方处负责。

1945年,伪满政府对总务厅进行调整,总务厅内的地方处、企划
处、统计处等部门合并,新设等部门。

【四、满洲国行政区划的影响】
满洲国的行政区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巩固侵略成果和实施殖民统治。

随着日本侵略的扩大,满洲国的行政区划也不断调整,以适应侵略者的需求。

在满洲国统治期间,中国人民饱受磨难,行政区划的调整更是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综上所述,满洲国行政区划的变化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殖民统治。

伪满洲国政治体制 由日本次长主导的傀儡统治

伪满洲国政治体制 由日本次长主导的傀儡统治

伪满洲国政治体制由日本次长主导的傀儡统治体制伪“满洲国”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为溥仪。

1932年3月8日,溥仪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年号”为”大同“。

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伪“满洲国”为伪“大满洲帝国”。

溥仪为“皇帝”,”年号“为”康德“。

伪“满洲国”的行政机构为伪“国务院”,其首长为“总理”。

伪“国务院”下辖“外交部”、“民政部”、“财政部”、“司法部”、“实业部”、“交通部”、“文教部”、“军政部”。

“财政部”后改名“经济部”,“军政部”后改名“军事部”,“实业部”后拆分为“兴农部”和“勤劳部”,又成立了“厚生部”等部门。

各“部”长官为“部长”,但是实权掌握在由日本人担任的各“部”次官手中。

由日本人担任的“国务院总务厅”长官为实际上的“总理”。

“总务长官”由驹井德三担任,继任者为星野直树和武部六藏。

各“部”的日本裔次官每周二举行聚会,商讨并决定“国家”政策和各种具体事务,被称为“火曜会”。

伪“满洲国”的立法机关称“立法院”,首任“立法院长”为赵欣伯。

实际上的立法权掌握在关东军手中。

伪满洲国没有成文宪法,而是由各项专门法律来替代宪法。

咨询机关称“参议府”,其首长称“议长”。

首任“议长”由臧式毅担任。

伪满洲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是“最高法院”。

首任“最高法官”是林棨。

“最高检察厅长”为李盘。

宫廷机构为“宫内厅”,伪长官为熙洽。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坚持“不抵抗”政策,前东北军大部“奉命”不战而撤至山海关以南,来不及撤退的前东北军再次一分为二:一部分有民族气节者,同仇敌忾,奋起抗日,成了著名的东北义勇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民族败类则屈膝投降,认贼作父,充当日本侵略者的走狗和打手。

这些民族败类及其所率部队成为后来伪满军的骨干力量。

同时,他们还招降纳叛,搜罗了一些土匪武装和社会流氓,充实到伪满军的队伍里,由日军要员所组成的伪满军政部最高顾问所操纵,在关东军的直接控制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附庸和帮凶。

满洲国是现在中国哪个地方

满洲国是现在中国哪个地方

满洲国的领土包括现今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不含“关东州”,即旅大),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省承德市。

满洲国(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扶植的以末代皇帝溥仪为首的一个傀儡伪政权。

因国民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被称作“伪满洲国”。

1932年2月29日,日伪“推选”出参加促进建国运动大会的代表亲赴关东军司令部,“恳请”关东军“协助建国”。

1932年3月1日,汉奸张景惠宣读建国宣言后,(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成立。

扩展资料: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后,日本军国主义实力大增,征服中国野心昭然若揭。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袭击沈阳的中国军队营地北大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其后两个月内,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1932年3月1日,在日本策划下伪满“建国”,扶持溥仪为伪满洲国的执政,年号为“大同”。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伪满洲国土崩瓦解,伪满战犯集团被苏联红军俘虏。

伪满洲国”的“官方语言”包括满洲语(汉语)、日语。

当时日本为强化对东北人民进行殖民统治和达到分化中华民族的目的,把汉语称作满语。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九一八事变,即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一、政治方面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并建立了伪满洲国。

这一事件使得中国国内政治局势发生巨大变化,不仅从地理上切割了中国领土,还给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布带来了深刻的冲击。

首先,满洲事变后,伪满洲国成为日本殖民地,日本人对政权掌握牢固,统治下的中国社会阶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日本人在满洲国的统治下,更加重视本国的利益,未能真正为中国的社会阶层做出有益的改变和发展。

满洲国政权的建立导致了中国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分化,加深了社会矛盾,使得中国社会上层贵族阶层渐渐丧失了政治权力和影响力。

其次,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国民政府的威信造成了巨大打击。

国共合作被迫停止,国民党政府无力回应日本侵略,使得国人对国民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社会阶层对政权的支持度下降,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导致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动。

二、经济方面的变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控制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加剧了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济分离。

这对中国社会阶层的经济地位和财富分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的资源和市场,将其作为自己经济的补给源。

这使得东北地区资源丧失,一些中小企业无力开展经营,导致一部分商人被迫移民到其他地区或者改变职业,从而改变了社会阶层的经济地位。

其次,由于九一八事变导致的战乱和混乱,很多人的生产资料和财产遭到了严重损失,使得原本富裕的中产阶层陷入了经济困境。

中国社会阶层内部的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上层阶层的财富减少,中下层阶层的贫困和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三、社会方面的变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还在社会层面上引发了社会结构的调整。

首先,九一八事变后,中小城市和乡村地区的社会结构遭受了较大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研究
2 1 年第 2 ( 00 期 总第 10 1 期)
・ 历史研究・
论伪满洲国是日本统治下的殖民主义政权
张 微
伪满洲 国政权 是 日本侵略 中国的产 物。长期以来 ,一般认为伪满洲国政权就


伪满洲国的建立
13 9 1年 “ 1 ”事变后 ,由于蒋介 9・ 8 石的 “ 不抵抗” 政策, 致使东北迅速沦陷。
员会 ” 并规定此委员会就是新国家成立前 , 的过渡机关 ,张景惠为 “ 委员长” 建国 。“
会 议 ”连 续 召开 了 7天 ,由板 垣 等人所 制
着不可分关系的独立国家” 。所谓的不可 分 ,就是彻底的从属关系 ,伪满洲国沦为
日本的附属国和殖民地。关东军司令官在
定的建国实施方案 ,经本庄繁同意后 ,于
是单纯的傀儡政权。本文从尊重历史事实 的角度出发 ,以还原历史的真实为目的 ,
从日 本扶植伪满洲国政权的目的 、 伪满洲
蒋介石还错误地把希望寄托在国联解决。
l 2月 l 0日,国联理事会一致通过调查团
国政权施行的政治 、经济和奴化教育的实
际活动等方面入手 ,研究和分析了伪满洲 国政权与 H 本军国主义之间的关系 ,揭露
以溥仪为首的汉奸作为 日 本侵略者压迫和
奴 役 中国人 民的帮 凶 ,在 伪满 洲国政 府机 构 中担任 要职 。伪满 洲 国政 权机 构及 其官
外交 、交通和通讯都要委托 日本帝国掌握 或管理 。关于在国防和外交方面的经费 ,
则由新政权负担。这个决策实质上就是 日 本制造伪满洲国殖民政权的政治宣言,并
此 ,关东军开始策动 “ 满洲独立”活动。 首先是收买和指使汉奸 ,在辽 、吉 、黑三
是日 本对伪满洲国的统治总方针。伪满洲
省先后都建立了地方伪政权。都声明脱离
南京国民政府和张学 良, 这些伪政权表面 质是在 日本全面控制下 ,推行 日 本殖民政 上是 由地方 中国人宣布独立的 ,实际完全
策的殖民政权。

国政权表面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政权,实
是由关东军和其特 务机关直接控制下建立
72.
的 ,既为 日本阴谋策划全东北的殖民政权
打下 了组织基础 ,也为 日 本策划制造 的汉
定书 ) 日 以条约的形式夺取了中国东北 o 本
的主权后, 则宣布承认伪满洲国。 9 4 , 13 年 日本根据殖民统治的需要决定伪满洲国实 行帝制 ,同年 3 1日,溥仪就任伪满洲 月 国的皇帝, 年号 “ 康德” 无论溥仪就任 “ 。 执
的派遣和五人调查委员的任命 ,在表决这

提案时,日 本代表芳泽谦吉宣称: 日本 “
军为保护 日本国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满洲各
地的匪贼及不法势力的侵 害,保留采取必 要行动的权力” Ⅲ 。当国联决定派遣调查
团时 ,日本政府军部及关东军开始策化在
了伪满洲国政权在性质上更是一个殖民统 治下的殖民政权。
是清朝的复辟 , 亦不是清朝的延续 , 而是包
括大和民族在内的“ 五族协和” 新国家” 的“ , 换言之就是 日 本卵翼下的殖 民地国家。
下决心要 恢复祖业。溥仪把 日本视为他复 辟 的第一个 外援力量, 日本为 了收买和拉 拢溥仪用尽了手段 ,终于在 日本人的 “ 保
护 ”下 ,溥仪来到了东北 。但是没有象溥
仪想象的那样 ,立刻当上皇帝 ,而是被 日 本人 软禁在 了汤 岗子和旅顺长达 一百多
天 ,后来才辗转来到了长春 。 13 9 2年 2月 1 6日,溥仪在关东军 的 授意下 ,召集东北汉奸在奉天举行了出卖 东北主权 , 建立伪国家的 “ 建国会议” 。按
照关东军事先的方案 ,组成 “ 东北行政委
在伪满洲国政权 l 年的殖民统治 中, 4
早在 13 年 9月 2 91 2日,日本关东军
就制定 《 满蒙问题解决策案 》 它明确提出 o
“ 要建立以宣统帝为元首 、领土包括东北
四省及蒙古得到我国支持的新政权 ,使之 成为满蒙各民族的王道乐土” 忙 。此决策 还规定这个新 “ 国家”的政权包括国防、
员按照 日本统治政策行事 ,成为 日本人操
纵 和 利用 的工 具 。
日 本在伪满洲国推行 《 产业开发五年
计划 》 《 、 北边振兴计划 》和移民政策,推 构划和描绘出伪满洲国的施政蓝 图。 为
行 “ 建国精神”的基本国策 ,即 “ 日满一
体不可分 ,王道乐土,道义世界的实现” ,
二 、伪满洲国殖 民政权 中的官吏与 日
本 的关 系
1 、伪满洲国政权官吏与 日本的关系 关东军在建立伪满洲国时 ,就竭力地 要把伪满洲国打扮成一个 “ 独立的国家” , 而这个 “ 国家”的政权 ,由中国人和 日本
人共同执掌 ,而 日本人则处于掌握实权的 地位。伪满洲国初期 ,也就是在 13 年 8 98 月 8 1,日 3 本政府就制定出了 《 满洲国指 导方针要纲 》 简称为 “ A” , A. 决议。它规 定 了伪满洲 国的性质是 “ 与大 日本帝国有
政” 还是 当皇帝 ,日本 都明确指 出满洲 国不
奸政府提供了思想和实践基础。
溥仪是清朝的第十代皇帝 ,也是 中国
历史 上 的最后 一位 皇帝 。11 9 1辛亥 革命爆
发后 ,溥仪被迫退位 ,12 年又被冯玉祥 94 将军的国民军赶出了紫禁城 ,彻底废除了 皇帝的尊号。 溥仪认为大清毁在 自己手里 ,
日本军 国主义 制 定的针对 中国的 “ 大
陆政策” ,以 “ ・ 九 一八”事变为导火索, 占领的中国东北建立 “ 新国家” 不顾 。
国际舆论的干涉,将伪满洲国政权建立于
“ 国联 调查 团 ”之前 。
掩盖和美化侵略 ,炮制了伪满洲国;溥仪 充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帝。 13 年至 14 从 91 95 年间,伪满洲国政权帮助 日本对中国东北 实施了长达 1 年之久的殖民统治。 4
2 2 月 5日以 “ 东北行政委员会” 名义发表 。
“ 新国家”的国名为 “ 满洲国” 元首称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