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课件《望洞庭》全文课件1
合集下载
《望洞庭》部编版课件1

教育部组织编写 三年级 | 上册
会写的字
镜未磨遥银盘
jìnɡ wèi mó yáo
镜未磨遥
yín pán tínɡ
银盘庭
教育部组织编写 三年级 | 上册
(1)望:从远处看。 (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3)湖光:湖面的波光。 (4)两:指湖光和秋月。 (5)和:和谐,优美。 (6)潭面:指湖面。
教育部组织编写 三年级 | 上册
(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 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 银秋夜盘,洞庭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
秋字夜梦, 得洞,庭洛湖阳水(清今澈属透河明南,)与人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
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其在诗皓通 月俗银清辉新下,善青用翠比的兴君手山法,寄清托澈政的湖. 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 银湖上盘无风庭,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遥(望2)/洞洞庭庭/:山湖水名翠,,在今湖南省北部。
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 唐说代是文 湖学面家无、风哲,学水家平,如诗镜人。。
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71)0)镜青未螺磨::这古里人用的来镜形子容用洞铜庭制湖作中、的磨君成山。。
秋jìnɡ夜,w洞èi 庭湖mó水清yá澈o 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 (180))山青:螺指:洞这庭里湖用中来的形君容山洞。庭湖中的君山。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 j其ìnɡ诗通w俗èi 清新mó,善yá用o 比兴手法寄托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13张pppt)

2023-2024学年秋季统编教材(部编版)《望洞庭》古诗,作者刘禹锡通过描绘洞庭
湖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1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背景介绍:首先,我介绍了刘禹锡的生平和《望洞庭》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
的基本信息和背景知识。
逐句讲解:我逐句讲解了古诗的内容,通过讲解每个字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联系,让学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 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 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 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诗意
提问?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 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01 注意生词 02 注意语音语调 03 感受诗人的情感
朗读指导
目 录 《望洞庭》 〔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湖中有 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和:相互映衬。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生理解古诗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朗读训练:我进行了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进一步理解
古诗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图像辅助: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了洞庭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
地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和氛围。
互动讨论:我组织了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一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3年9月16日
《望洞庭》
《望洞庭》完整课件PPT1

三 《年 望级 洞上 庭》册完语整文课件P-P1T71.《古诗三首 》 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共1看
手
三 《年 望级 洞上 庭》册完语整文课件P-P1T71.《古诗三首 》 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共19张PPT)
《望洞庭》完整课件PPT1
拓展延伸
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都慕名而 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唐 ]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完整课件PPT1
《望洞庭》完整课件PPT1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诗句大意。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三 《年 望级 洞上 庭》册完语整文课件P-P1T71.《古诗三首 》 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共19张PPT)
三 《年 望级 洞上 庭》册完语整文课件P-P1T71.《古诗三首 》 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共19张PPT)
三 《年 望级 洞上 庭》册完语整文课件P-P1T71.《古诗三首 》 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共19张PPT)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句。 思考: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 这景色有什么特点?
看到了山水美景。
在皎洁的银辉之下,山愈显青翠,水愈显清澈,山水相互 映衬,浑然一体,这也是一种和谐之美。
我会写
和: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镜未磨:水面无风,波平如镜。 遥望:远远望去。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 望洞庭|人教(部编版) (共张PPT)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远望湖中的景物,
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连一连
柔美似水的 波光粼粼的 银光闪闪的 玲珑剔透的
潭面 秋月 青螺 玉盘
合作与探究
整首诗哪些诗句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白银盘里一青螺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1.8. 321.8.3 Tuesda y, August 03,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04: 42:3804 :42:380 4:428/ 3/2021 4:42:38 AM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 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 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 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 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 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 “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 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 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 年8月3 日星期 二上午4 时42分 38秒04 :42:382 1.8.3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望洞庭》优质教学课件

指湖面
未经打磨 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 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 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两句话在朗读的时候语气要轻柔,读出 湖光秋色相映成趣的和谐画面。
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 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 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 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 月才能两相协调。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两句话语气要舒缓,读出洞庭湖的宁静。
看到这么美的洞庭景色,诗人会想些什么呢?
真想把 这枚青螺握 在手中呀!
遥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 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这首诗是诗人遥望洞庭湖 所作,从水光秋月交融不分写 起,写出了湖面的开阔辽远, 水平如镜;然后把洞庭湖中的 君山比喻成白银盘中的青螺, 新颖别致,趣味盎然。
想象画面,感受色彩美 《望洞庭》这首诗
画面颜色非常丰富, 其中,描写颜色的字 有: 翠 、 白 、青 。
比喻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形容洞 庭湖。
青绿色的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 庭湖中的君山。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喻成白银盘子里的 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表现了作 者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 家,有“诗豪”之称。与白 居易合称“刘白”,有《陋 室铭》《竹枝词》《杨柳枝 词》《乌衣巷》等名篇。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部编版《望洞庭》PPT精品课件1

新知讲解
记拼
jìng mó cuì luó
新知讲解
望洞庭
解诗
诗题意思:描写作者秋 望洞庭湖之美景所见所 所感。
新知讲解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
湖
词
光
湖光
秋
两:
月
和:
两
与月
相 和
诗的 洞庭 色交
,
新知讲解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
新知讲解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
新知讲解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课堂练习
按诗的节奏和抑扬来读背古诗。
读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 磨。遥望/洞庭//山 水翠,白银/盘里// 一青螺。
课堂练习
洞庭湖上月光 和水色交相融和, 湖面风平浪静如同 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 湖山水苍翠如墨, 好似洁白银盘里托 着一枚青螺。
课堂作业 4、是体味“望洞庭”,是什么时候望 洞庭的。( C、) A、早晨 B、中午 C、晚上 D、深夜
5、本诗先从 远 处看洞庭的山光水 色;再把洞庭湖比喻成 白银盘 ,再将洞 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枚小小的 青螺 。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揭示课题《山雨》,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教学过程
部编三 十七课:
刘禹
新知导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古诗三首《望洞庭》课件

读诗要求:
读出画面,做到“历历在目”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君山 洞庭湖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 mó
白银盘里一青螺。
pán
认一认:
洞庭 遥望 青螺 白银盘
镜未磨
认一认:
标题
认一认:
mó (打磨)(磨刀)
磨
mò (石磨) (磨坊)
写一写:
读诗要求:
读好节奏,做到“琅琅上口”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他能诗能文,擅长书 法,现存诗800多首。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 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 学过人,气度非凡。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 廷,二十岁考中进士,有“诗豪”之称。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李白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 ——韩偓(wò)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三步读诗法:
一读:读准字音,字字落实。 二读:读好节奏,琅琅上口。 三读:读出画面,历历在目。
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部编三年级上17课《望洞庭》精讲古诗 课件

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
语 文
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
上
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
册
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
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
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
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
析古诗
望 洞 庭
拓展提高
2
0 2
1、哪句诗交代了作者写诗的时间?
3
什么时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年
三
年
湖光秋月两相和,秋天。
级
语 文
2、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景物?
上
册
洞庭湖、秋月。
3、你能描述一下“两相和”的景象吗?
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悟诗情
望 洞 庭
拓展提高
2
悟诗情
0
2
5、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
望
年
洞
三
作者前半句写“潭面无风”,后半句写
庭
年
级
“镜未磨”,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语
文 上
比喻
册
诗的大意: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
色交相融和,
新知讲解
2 0
潭 2
3
面 年
三 年
无 级
语
风 文
上 册
镜 未 磨 。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诗意
词语解释:
望 洞
潭面:指湖面。 庭
镜未磨:比喻洞
庭湖湖面平静,
湖中景物迷蒙。
诗的大意:
湖面风平浪静如
同未磨的铜镜。
新知讲解
2 0
遥 2
3 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
望洞庭 [ 唐 ]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诗句大意。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17 古诗三首
望洞庭
手
引入新课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 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 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 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引入新课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 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 “诗豪”之称。有《陋室铭》《竹枝 词》《乌衣巷》等名篇。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句。 思考:在这朦胧的月色中,诗人眺望远处,还看见了什么景色呢? 这景色有什么特点?
看到了山水美景。
在皎洁的银辉之下,山愈显青翠,水愈显清澈,山水相互 映衬,浑然一体,这也是一种和谐之美。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四句。 思考:作者看到这样的山水联想到了什么?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联想到白银盘、青螺。
诗人的视线又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君山 在这湖中就好像一只青螺,生动形象,语言优美。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归纳总结
在诗人刘禹锡眼里,八百里洞庭不 过是案上杯盘而已,诗人举重若轻,自 然淡泊,把人与景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 切,这也是人与景的和谐之美啊。
手
1.江 南 应 该 是 多雨 的,雨 丝接连 不断, 时长时 短,却 量出了 天地的 距离。 披着布 衣裳的 小镇里 的人们 撑着一 把把油 布伞, 脚板在 磨得光 亮的石 板上踩 出好听 的声音 。 2.迷 路 的 燕 子 也会 闪身躲 进剥落 了红漆 的屋檐 下,甩 甩头, 用喙梳 理好被 打湿了 的软塌 塌的羽 毛。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句。 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
那是怎样的景象?
看到了湖光、秋月。
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湖 面上波光粼粼,洒满了银色的月光。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二句。 思考:在这湖光秋月宁静和谐的氛围中,诗人凝望 着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样写的?
诗人看到这湖面想到了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人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铜镜,给人一种模糊、朦胧的感觉。
拓展延伸
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都慕名而 去,写下了不少经典名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唐 ]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课堂小练
《望洞庭》这首诗中,“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 “白银盘”指的是(洞庭湖的湖面),“青螺”指的 是( 洞庭湖中的君山 )。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 ( 山水的色彩美 )。
3.本 文 能 抓 住 江南 景物特 征,表 现出江 南的风 物人情 。作为 一个“没 有去过 江南”的 人,能 写得如 此意境 悠远恬 静,实 属难得 。文章 有两大 优点, 一是细 节描写 细腻、 突出, 写出了 江南婉 约宁谧 的一面 ,使读 者从字 里行间 就能看 到江南 的婉约 的美; 4.二 是 全 文 景 物色 调与意 境紧密 ,呼应 第一段 “那青石 桥石板 路小巷 深深的 江南, 那杨柳 岸晓风 残月婉 约的江 南”,全 文结构 严谨。
课堂小练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比喻 )
诗题为《望洞庭》,是( C )时候望洞庭的? A.早晨 B.中午 C.夜晚 诗中“翠”的意思是( C ) A.翠鸟,鸟名 B.绿色的硬玉,翡翠 C.绿
课后作业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谢谢观看
5.自 然 景 物 千 差万 别、千 姿百态 。比如 花,牡 丹艳丽 多姿, 荷花亭 亭玉立 ,腊梅 清香四 溢;比 如水, 大海汹 涌澎湃 ,湖泊 水平如 镜,小 溪潺潺 涓涓。 在不同 心境的 人眼中 ,即使 同样的 景色也 会呈现 不同的 面貌。 6.景 物 和 景 物 之间 的空间 关系描 述清楚 。人走 景移, 要随着 观察点 的变换 ,不断 展现新 画面。 这样就 能把移 步中或 移步后 所见到 的景物 具体地 展现出 来,使 读者看 到一幅 幅绚丽 多彩的 画面。 7.成 都 这 城 市 ,有 一点京 派的风 味。栽 花种花 ,对酒 品茗, 在生活 中占了 很重要 的一部 分。一 个穷人 家住的 房子, 院子里 总有几 十株花 草,一 年四季 ,不断 地开着 鲜艳的 花。
我会认
tíng wèi mó pán
庭未磨盘
我会写
mó (磨刀)
hé (和平)
磨
和
mò (推磨)
huó (和面)
镜(镜子) 遥(遥望)
未(未曾) 银(银光)
磨(磨平) 盘(盘子)
我会写
和: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镜未磨:水面无风,波平如镜。 遥望:远远望去。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